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師隨筆篇篇一
再讀《窗邊的小豆豆》,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思考,同時了解到“窗邊族”在日本往往是被大人冷落的孩子們的稱號,窗邊好似即將被排除,不被關注。這些孩子們并沒有什么缺陷,卻被認為不適合過學校的集體生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接受事物和表達的方式,只不過窗邊的孩子往往接受和表達的方式與常態不同,所以才會與集體格格不入,十分凸顯。
每個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孩子,我也不例外。幾年前我教過一個中班,班上有個叫多多的男孩。動手操作能力強,可做起事來總是三分鐘熱度,脾氣急,習慣用拳頭解決問題,心情不好時拒絕和任何人交談。記得十月初,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布置自然角后,小朋友紛紛把植物、動物帶來,放在自然角精心照料,很多孩子還為烏龜、君子蘭等動植物做了圖文并茂的愛心卡片,提示大家每樣動植物的喜好。冉冉小朋友和爺爺一起把家里養的金魚帶到幼兒園來,冉冉爺爺囑咐了我很多遍如何給魚換水、如何喂食,看得出這是老爺子的寶貝。班里的孩子們也喜歡得不得了,他們一下就被金魚鼓鼓的大眼睛和在水中搖曳的尾巴吸引了,一個上午好多孩子爭著去自然角看金魚,冉冉別提多得意了。下午戶外活動回來后,突然聽到小朋友大叫:“不好了,老師,多多把魚扎死了!”我趕忙來到自然角,好好的金魚肚子中間橫著一支鉛筆,另一頭還能看到尖尖的筆尖。小朋友七嘴八舌:“是多多扎的?!薄八詺饬??!比饺娇吹阶约旱聂~死了,急得哇哇大哭,班里亂作一團。我找到了多多,他憋著紅彤彤的臉,手里拿著一張被戳破了的紙,眼淚就在眼眶里打轉。
我的血騰地一下涌了上來,魚死得這么慘,怎么和冉冉爺爺交代!這也太殘忍了吧,怎么能發生這樣的事呢?我忍住怒火,問:“多多,你為什么要這么做?”雖然是問話,可現在回想,語氣里更多的是責怪。“它老動!我畫不好!”多多說完這句話,眼淚也就跟著下來了。教室里一片寂靜,我開始沒愣過神,然后才一下子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我的語氣緩和了,摸著他的頭說:“想把金魚畫下來是件好事,讓小魚不動也確實不容易,可用鉛筆固定小魚,雖然它不動了卻再也不能游來游去?!蔽野讶饺揭矒г趹牙?,“多多,你瞧冉冉哭得多傷心啊,她舍不得小魚。”多多紅著臉小聲說:“我也舍不得,冉冉對不起?!蔽铱戳丝创蠹遥∨笥岩膊幌駝偛拍敲礆鈶?,大家商量把小魚的尸體埋葬在幼兒園的柿子樹下,為小魚畫了一塊小小的墓碑。小金魚逐漸淡出了孩子們的視線。
當幼兒對動態物體感興趣想要臨摹或寫生時,教師又將如何支持呢?我為孩子們從市場上買回了兩條不同的金魚,用拍照片的方式把金魚的各個側面一一記錄,和孩子們一起整理小魚相冊,這下可解決了愛畫畫的多多想畫金魚的難題。我鼓勵他用水墨、水彩、水粉、油畫棒等多種材料再畫金魚,他用稚嫩的手筆畫出了一條條機靈可愛的魚。和他的父母多次溝通后,我們決定以強帶弱,塑造他回歸集體的信心。我讓多多媽媽支持他每天做一件美工作品——繪畫、橡皮泥,媽媽還帶他去海洋館參觀臨摹。一個月后,我們幫他舉辦了“多多個人作品展”。小朋友在區角游戲中爭先恐后地模仿他的作品,在區角評價時,他收獲了自信,得到了小朋友的認可。從那以后,他用拳頭解決問題的現象少了,成為了受大家歡迎的孩子。
小小的金魚風波雖然過去了幾年,但我仍時常想起,尤其是再碰到那些“窗邊”的孩子,我不再誤解他們非常態的表達方式,而是讓自己真正去理解每個獨特的個體,陪伴并鼓勵他們不在集體的邊緣徘徊。自那以后,“天大地大,孩子最大,我堅持給性格內向的李心悉、不敢和伙伴交往的王涵予、熱愛讀書的李紀宣、喜歡橡皮泥的錢子涵、迷戀拉丁舞的金奕飛、喜歡擺弄相機的遲玉川、熱愛運動的姜異同等許多孩子舉辦了個人畫展、剪紙展、建筑展、攝影展……鼓勵他們展示自己的舞蹈、運動項目等,讓每個孩子收獲被關注的幸福,體驗成為焦點的喜悅,贏得大家的認可,找到適宜自己的發展途徑。
“窗邊”的孩子時常提醒我們保持冷靜,需要我們動用更多教育智慧去幫助他們,更需要我們用心去尊重和呵護,讓他們自信、快樂地成長!
教師隨筆篇篇二
海南的春天,偶爾艷陽高照,偶爾煙雨蒙蒙,讓我突然懷念起北京那草長鶯飛、鶯歌燕舞的春天,懷念起那四年如詩如夢的青春歲月。眨眼間,又是一年畢業季,逝者如斯夫,一晃工作就快滿一年了?;赝@一路走來,心里飄過一行字:成長,亦非三言兩語。
生活好像就是這樣,從來不會讓你一條直線走到頭,所以,人生的答案,從來就不是一道是非題……20xx年9月,瓊臺師范高等??茖W校人事處通知我:先到附屬幼兒園掛職一年。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等發達的城市,北師大學前教育系本科畢業生回到幼兒園工作的現象,其實很普遍也很平常,但是在這里,并非如此。
“你一個北師大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還要回來幼兒園工作?”
“為什么要到幼兒園一線去工作?”
“不要因為別人讓你去做你就去做,要有自己的想法”,這是我一直做事的原則。其實,學前教育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和實踐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到一線工作,對于自己的專業成長會有很好的促進。為什么不借這個掛職的機會去好好地學習,積累自己的實踐經驗呢?我似乎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了。反思自己之前的失落,冷靜過后,我認真制定了自己在幼兒園工作的一年規劃。我想:我要做一個靈動的、高水平的幼兒園教師。
“一線,其實是一本很深的書。”
因為曾在北師大實驗幼兒園獨立帶班三個月,所以,來到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附屬幼兒園獨立帶班還算有些經驗。我被分到小班做副班老師。兩個月下來,和老師們合作得很愉快,工作忙碌也充實,只是思考的時間比較少,感覺與自己的預想——成為一名高水平的幼兒園老師,差距很大。在幼兒園忙碌的一天里,需要思考的不僅僅是教案目標是否達到,活動反思是否全面,更需要琢磨的是,今天哪個孩子情緒反常,哪個孩子活動過多要換衣服,應該怎樣引導孩子使他更容易接受……在實踐中,大到整個課程的設計,小到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都應該成為我思考的重點。所以,一切并非一本文字書那般讀得容易。在一線工作,做好,會辛苦;達到高水平,不容易。
“在一線,我做得還不賴!”
現在在幼兒園聽到最多的老師和我調侃的話是:“周悅,哎喲,科班出身,不錯哦?!比ツ?1月,家長開放日,上了一節課《好餓的小蛇》,第一次試講,真是慘不忍睹,我自己都覺得自己講得好無趣。在園里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了第二次試講,終于找到了感覺。第三次試講,重點突出,活動也變得有趣了。家長開放日后,有個家長走過來,對著我笑了笑,豎著拇指調侃了一下:“周老師,《好餓的小蛇》,上得不錯哦。”工作的成就感油然而生?,F在的自己,每周日都會一個人在幼兒園練鋼琴,在家抱著素描本畫畫,這一段掛職歲月,自己個人的生活興趣培養了不少,生活很開心。然而,猶如上述所說,生活并非一條直線。
“一線帶給我的力量:到鄉里講授《幼兒教育學》”
20xx年3月,學校突然通知我周末到下面鄉鎮給轉崗教師講授《幼兒教育學》。突然間,我的教育對象從三歲跨越到三十多歲。講授的內容從純實踐走到了理論層面。我用了整整三天的時間來準備。到那里,給兩百多個轉崗幼兒教師講了一天半的《幼兒教育學》,用實踐的例子,結合北師大劉焱教授給我們講過的《學前教育學》知識,詮釋了我自己所理解的幼兒教育學?;貋砗螅袔讉€學員給我的郵箱留言,說:“你是我們見過的最年輕最有活力的大學老師,而且你講的內容我們都能聽得懂。”我很開心,我知道,自己的理論知識肯定沒有豐富到可以很好地闡釋幼兒教育學的全部內涵,但是,我可以感受得到,幼兒教育學在我這里,因為有了很多實踐的例子所以有了生命力。我終于感受到了一線帶給我的力量!
人生就是一條波浪曲線,還記得那時痛哭的眼淚,以為理想非黑即白,以為人生就是向他人展示自己可以創造很多奇跡,以證明自己很有能力,很有價值。殊不知,生命的最佳狀態不是你向別人展示奇跡的時候,而是你突然發現,其實這個世界并沒有奇跡,但你還是能夠欣賞和發現這個世界的美麗。我想,無論在一線,還是在理論研究層面,只有深入進去,懷著一顆欣賞和發現的心,生活才會有滋有味,理想才不會被束之高閣,孤單前行。
教師隨筆篇篇三
一堂好的語文課的標準,我的看法是:課堂氣氛和諧、活躍;課堂內容能讓學生快樂,積極參與學習,并且能把課堂變成一個共同探索求知、不斷創新的過程。
首先,要有活躍的課堂氛圍,老師講課要有激情。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前充分備課,深入文本,熟悉文本內容,細化到字詞的意思;在課堂上,教師要多掌握一些教學機智、教學手段,因勢利導,使課堂永葆活力。在教學時,在注重尖子學生反應的同時,更要注意特別是學困生的反應,多給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前拉后推,使每個學生變成快樂的、自信的、富有挑戰意識的整體。
第二、學生要主動提問,共同探究。集思廣益,通過學生質疑來確定教學的重點,了解學生的難點所在,變教師設問,學生被動問答變學生主動質疑,其目的是在于全方位引發學生思維,不再禁錮學生思想,也避免教師設問是常出現的讓學生完成老師預先設定的唯一答案而尷尬應答的場景。所以,課堂上老師的啟發很重要,但是能變成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教師點撥,相互靈感碰撞,這樣的課堂學習方法比簡單的問答更能訓練學生的思維。
第三、教師能引導學生勇于創新、大膽想象。勇于提出與作者不同的觀點,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勇于插上想象的翅膀。
第四、好的語文課要有“三味”。這是王崧舟提出的觀點,第一味是“語文味”,語文味越濃,課就越好,語文味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第二味是“人情味”,一是指語文課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機械刻板的語文課注定不收學生的歡迎;二是指語文課要注重情感熏陶,價值引領,否則,語文課就會犯上“失魂落魄癥”,淪為“空心課”;三是指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充滿人文關懷,對學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要求,賞識其個性、激勵其潛能,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三味是“書卷味”,有書卷味兒的語文課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內涵豐厚的文化底蘊;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儒雅、從容、含蓄、純正,有書卷味的語文課,在教學設計上別出心裁,或者在文本感悟上獨具慧眼,或在課堂操作上另辟蹊徑。
總之,我認為一堂語文課的好壞,不在于課前準備得多么辛苦,也不在于上課講得多么賣力,而在于學生從課上學到了什么、理解了多少、是否和預期目標一致。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面對固有觀念和現行制度的束縛,我們應當以創新的思維來開辟課堂,從我做起,從每一節好課做起。
教師隨筆篇篇四
年近三十,是該收心養性、慢慢顯露出成熟美的時候了。然而走進一年級的課堂,來到天真無邪的孩子們身邊,我的心又重新年輕起來。
別看一年級的孩子只有6、7歲,一副什么也不懂的樣子,但實際上孩子們幼小的心里也開始有了他們的判斷:音樂老師最漂亮,自然老師最愛笑,體育老師個子最高,英語老師最溫柔,數學老師最聰明,語文老師管得最多。一周下來,常常在早晨聽到孩子三五成群在一起議論,我的心里猛然一驚:如今的孩子果然了得!于是,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想想班中的孩子還拖著幼兒園時期的一臉稚氣:有的上上課,腳丫子擱到桌上去了;有的靠在椅背上能睡著;有的眼盯著一個地方,愣神了;有的提醒他好多次,卻依然對我的話充耳不聞,我行我素……急得我干瞪眼睛只蹬腳,也無濟于事。
怎樣讓孩子早日過渡到小學生的學習狀態,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呢?我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想想也是:一個小孩子,從以玩為主的幼兒園一下子來到以學為主的課堂:并且要時刻面對一塊黑乎乎冷冰冰的黑板、幾個干巴巴的生字、一個灰頭土臉的老師,讀啊讀,說呀說的,有什么樂趣可言?但我太在乎孩子對我的看法了,太希望孩子們能快點喜歡上我的課了。于是我利用周末去文具用品商店買來了記號筆、水彩筆、彩色紙,畫幾條小魚剪下來,反面貼上磁鐵,正面訂上生字。
當我把訂有生字的小魚貼在黑板時,小朋友們一下子興奮開了“多可愛的小魚啊”“我喜歡綠色的”“我喜歡小黃魚”。教室里像炸開了鍋,孩子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我們的課堂里來了一群小魚,他們身上都背著生字寶寶呢?我們學小貓去釣魚吧!”小朋友們一聽,個個擺好整裝待發的架勢,紛紛爭取釣魚的資格,特別是看到別的小朋友釣到一條魚,而我說:“祝賀你,你可以回家燒香噴噴的清蒸鯧魚吃了!”小朋友的更是急切地希望自己能上臺釣一次魚,而沒被選到的小朋友卻遺憾得要命!其實,這就是前幾天小朋友最不喜歡的“讀出詞語并組詞”的環節了。換了一種形式,多了一點童趣,孩子們的興趣卻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更令人吃驚的是,小朋友上來“釣魚”的表現,個個都很棒,聲音響亮,回答正確,連平時一直沉浸在自己小世界里的那些小朋友也表現十分出色,同時,我也注意到,有些小朋友為了能釣到魚,他們在之前的學字環節也更加認真了??磥恚囵B剛入學孩子的學習興趣,有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多一點童趣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看看什么地方還可以更加童趣一點,符合這一時期孩子們的特點呢?我又制作了幾朵七色花、幾輛小車子、幾座形態各異的小房子,甚至把做出了手掌房子、葫蘆房子、kitty貓房子,看得孩子們驚嘆不已,直佩服我做老師的厲害!于是,小朋友們喜歡組詞了,喜歡造句了,喜歡記字了……當我看到班級里幾個以前不認真的孩子開始有興趣的時候,我真感到高興!原本茫然的心一下子得到了安慰。
除了在教學形式上兒童化之外,我還積極嘗試在教師的語言方面更加貼近這一時期的孩子,甚至有時學上幾句孩子的話,配上他們特有的動作,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我上下午的語文課,而且一連又是兩節,加之天氣炎熱,孩子們個個一臉倦容。我上的課文是入學準備第8課《快樂》。在這種情形之下,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快樂”呢,并“快樂”且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呢?我靈機一動,說道:“小朋友,告訴你們,我可是遠近聞名,大名鼎鼎的‘問不倒’老師,你們信不信?”小朋友們一聽,頓時臉上有了神采,幾個調皮鬼馬上回答:“哼,不信?!薄安恍虐?,那今天你們就和我比一比,看誰先把誰問倒?”“好啊,誰怕誰?”孩子們個個精神抖擻起來。于是,我引導學生就前一課的生字提問,來考考我這個“問不倒”老師,我還故意答錯兩題,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幾個問題下來,小朋友馬上得到結論:你來問,我來答。問問答答真快樂。(第8課的課文內容)這樣在快樂的氛圍中,既復習了前課,又自然地感受了新課,同時,師生的關系較之以往更平等、也更融洽了。
兩周的教學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周五的時候,我問小朋友:“你們喜歡我這個‘問不倒’老師嗎?”小朋友們說:“音樂老師最漂亮,自然老師最愛笑,體育老師個子最高,英語老師最溫柔,數學老師最聰明,但你這個老師最有趣!”哈哈,我喜歡做個有趣的老師,喜歡做個老了也滿懷著“童心”的老師。
教師隨筆篇篇五
隨著圣誕節的到來,幼兒園變得熱鬧了起來,班上的孩子都很興奮,特別是當我把圣誕老人拿出來布置教室環境時,有幾個會說的孩子,就會舉手說道:“我家也有好多圣誕老人卡片?!倍袔讉€比較內向的孩子則乖乖的做在小椅子上,可以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當我拿出圣誕老人的時候他們也很感興趣。對于一些不善于表達的孩子,老師往往會有些忽略,不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認為他們能力弱,不自覺地想給與更多的幫助,來幫他們完成,但是往往忽略孩子內心的感受和他們的愿望。
孩子雖然具備語言的表達能力,但根據社會情況不同、在語言運用方面卻有很大差別,在某些場合能講話,在另一場合則沉默或接近沉默。孩子有正?;蚪咏5恼Z言理解水平,并且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只不過在某些場合或者對象上選擇不說話,很多時候是心理上情緒上的障礙。
當那些內向的孩子在集體面前發言時,教師可以鼓勵她對她說:“你真棒”。很多時候老師,家長會強調要孩子自己說話,充分的表達,或是創造很多的機會,如在集體面前講話、提問等,但往往孩子還是不能大膽講話,反而心理會有恐懼,作為新教師的我往往也比較消極,有時候集體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內向的孩子回答問題,不停的向他提問,其實在孩子不愿說話的時候也不用逼她,消除其緊張、恐懼等心理壓力和負擔,給她一個沒有任何壓力的環境,孩子一旦開口說話,哪怕只有一兩句,我其實都可以很親切地給予鼓勵,增強信心,慢慢的孩子交往增加了,開口說話的機會也就增多了,在交往中就會逐漸講話了。
在日常的帶班中我還法相我們班比較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性格很要強,如我們班有一個小姑娘悅悅,每次只要老師一批評她都會不理老師,做為教師可以從不一樣的角度,以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就算是幫助,也是會樂于接受出于一個朋友,從平等的角度上給與的真心的幫助,不是一個強者給與弱者的幫助。我們也不是孩子,不能替她思考,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不是單純的以為她需要我的幫忙,她不知道該怎么辦。每個孩子相信都有她獨特的氣質。孩子能夠感受到心與心的距離,真正貼近孩子的心,把自己的心放下來,才能拉近心與心的距離,與孩子之間親密無間。作為新教師我想做到與孩子零距離,可以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幫助孩子從小建立一個健康的心態,讓孩子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