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是對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所思所想的梳理和總結,它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問題并尋找改進的方法。在寫教學反思時,可以提出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思考解決的方法和策略。教學反思范文: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嘗試與思考
數學教學反思報告篇一
今天上了一節失敗的課,因為預計要講完兩個例題,只講完了一個,而且孩子動手實踐的并不充分。總結一下原因:
1、課前的引課部分太長。課前的引課部分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認識過平行四邊形,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平行四邊形?”,孩子們想到的是并不多,而且有的孩子說出來了,沒有大屏幕的演示,其他同學也沒法感同身受,因此我就要細化的解釋,導致我引課部分過長。
2、動手操作能力太差。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孩子們找的很準,可是動手操作驗證卻并不順利。孩子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于是我馬上細化的分工,可是效果還是不好。究其原因,是平時的教學中讓孩子們動手操作驗證的太少了,這方面的能力太差了,我要反思。
3、上課時間控制的不好。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我太久了,有的環節處理的很拖沓,以后我要更加的注意。
數學教學反思報告篇二
結合本次期中考試,我主要根據實際情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是:試題的出題特點;
二是:學生考試情況:學情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分析。
本次出題主要是查看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注重課本知識和檢測題訓練上的題目學生掌握的情況,題目有3道是來自于學生所做的原題還有是在原題中略微改動的題目。但是從學生的做題情況看,出現的錯誤還是比較嚴重,我分析了一下。
(1)概念不清或模糊
這類問題包括知識結構板塊、知識點、基礎知識等等不清楚或模糊。比如設置在題中的隱含條件、限制條件和關鍵詞語等。這類問題往往一點就破,學生一般會認為自己是弄懂了,實際上是概念模糊;有的則是自身知識結構體系脈絡不清,以致給出錯誤答案。例如:選擇題中的第2題,仍然是考察平移問題,經過出卷人的略微改裝,學生就不會做了,說明學生的應變能力很差,只會做直白的題目。
(2)記憶模糊
這類問題主要是對概念和原理等的理解過于淺顯,或記得不牢,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當問題交織在一起時,便分辨不清,導致答題時似是而非。當問題成堆時,面對題目便會顯得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于無精打彩,以至于懈怠下去。像考試中的三道原題,仍然是很多學生不會,這說明了學生對于以前所學習過的知識掌握的比較差。
(3)顧此失彼
考題中涉及的知識點稍多一點,過程稍復雜一些,大腦就運轉不過來,顧頭不顧尾。這主要緣于典型題做得不多,做得不精,做題的難度系數也較低,并對教材中的觀點、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理解得不是很透。例如:考試題中的第23題,是利用平行線的有關知識,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這個知識點,但是學生,不會使用。
(4)考場時間分配不合理:
平時沒有從心理上把練習和考試作為正式考試來對待,沒有把一般性的考試作為訓練考試時間分配的練兵場,導致正式考試時虎頭蛇尾,眼睜睜看著自己熟悉的題卻沒有時間下手。二班的以為學生,前面的所有題目,一點沒出現錯誤,但是由于時間比較緊,在最后的一道題中,出現了致命的錯誤,導致最后的題目計算錯誤,所以失掉了很可惜的幾分。
考試是一個比較綜合的事情,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平時教師應該注意多培養學生、鍛煉學生的全面的能力。
數學教學反思報告篇三
這份期中試卷結構合理,分量合適,題型新穎;既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對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測查。
我所執教的初一(3)班:總人數:39;優秀人數:23;及格人數:33;班級平均分79.6;最高分:98分;最低分:8分。
初一(5)班:總人數:39;優秀人數:22;及格人數:33;班級平均分76.6;最高分:100分;最低分:7分。
計算題中第23題的第3小題有關乘法公式題得分率較低;
分解因式題以及解方程組得分率較高;
解答題第26題有關幾何說理題得分率不太高,第27題幾何計算題得分率較高,第28題有關定義某種運算來解答的題得分率較低,第29題有關幾何折疊題失分率最高。
可見:
1、學生定勢思維問題還存在,計算能力有待加強;
2、數學思想方法有待進一步滲透。
1、第12,26題,體現了幾何圖形觀察分析能力,有部分同學圖形觀察能力不強,從而不會對圖形進行分析剪拼來計算且說理能力不夠嚴密。
2、第21,18題,暴露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教材的挖掘深度不夠,只就題講題沒有對相應經典題目進行變式。以后教學中應注重題型變式的研究。
3、第29題這是試卷最后一題,得分率只有24.4%這個題的解答過程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從折疊角度分析,另一種是瞎撞。針對這種現狀解決這類題必須在試卷評講時引導學生找到從而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解題模式。
五、我今后教學中的努力方向和改進的措施
1、依“綱”靠“本”,注重基礎。學業考試試題,包括最后的綜合題,都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切實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質、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學,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并形成合理的網絡結構。
2、轉變觀念,培養能力。學業考試試題對“雙基”的考查,是將數學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多方位的全面考查,要求學生能夠靈活、準確地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所以能力培養應落實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另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和“猜想”能力,因為數學不僅是思維科學,也是實驗科學。數學推理不僅包括演繹推理,還包括合情推理。
3、強化過程意識,注意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重視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解題方法和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期間不是簡單地背下一些公式、定理,而要展開思維,弄清楚其背景和來源,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同時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發展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因此,教學中要加強過程教學,真正做到結論和過程并重。
4、加強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它是數學思維和數學交流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能夠進行各種數學語言的轉化,還要培養學生會用數學語言準確、簡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另外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圖像、圖表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數學教學反思報告篇四
2019年4月18日,縣教育局組織人員對我縣城區小學二年級數學進行統一命題測試,并集中評改。現根據試卷內容和學生答卷情況,作如下分析。
本次抽查的學校有:實驗小學、獅城一小、獅城中心小學、英才實驗學校等四所學校,14個班級,691名學生,平均成績83.51分,其中優秀人數(90分以上)307人,優秀率44.4%,及格人數(60分以上)649人,及格率93.9%。總體情況良好。
本試卷立足于《數學課程標準》和現行教材,圍繞四冊上半期所學的知識重點:有余數的除法,認數、分米和毫米,加法,認識方向,以及上學期的少部分內容。試卷通過“直接寫得數,填空,量一量、畫一畫,用豎式計算,解決問題”等題型,采用圖文結合等形式進行考查。試卷整體結構合理,貼近教材的呈現方式,層次清楚。試卷重視考查學生掌握數學核心概念,建立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等情況,既檢查了數學學習結果,又檢查了數學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基礎教育改革中數學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理念。
1、直接寫得數。(共16分)本題是考查學生表內乘除法(包括有余數的除法)、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整十整百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口算。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口算,正確率較高。但仍有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計算,主要原因:
(1)乘法口訣不會背,如出現4×9﹦32,5×6﹦18等錯誤;
(2)沒有掌握“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余數要比除數小”這一算理,因而出現錯誤27÷3﹦7……6,15÷2﹦5……5,15÷2﹦6……3,48÷8﹦5……8.
2、填空題。(共24分)本部分著重測查學生的千以內數的的認識和大小比較,實踐能力和學生對本冊前五個單元概念的理解。大部分學生較好地掌握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分米、毫米等長度單位的認識及互換,正確率較高。但部分學生缺乏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差,造成答題錯誤。如:第6題學生沒有考慮有余數應多租一條船;第7題“從1、3、5、7中選出三個數字組成不同的三位數,其中最大的數是,最小的數是,它們合起來是”。由于學生沒有認真審題,誤解為是求“1、3、5、7”四個數字中的最大數、最小數,導致錯誤率較高;第8題看圖寫除法算式,由于學生從不同角度描述題意的能力較差,對有余數除法的算式與“平均分后還有剩余”現象的聯系理解不夠,因此造成較高失分。
3、量一量,畫一畫,填一填。(共12分)本部分著重測查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大多數學生能準確地畫出指定長的線段、測量三角形三邊的長度,能聯系實際填寫合適的單位,得分率較高。但有少數學生把“小明的脈搏跳75次需要1”錯填成“分米”、“米”、“分針”。究其原因,一是“分”是三冊教材的內容,學生遺忘造成錯誤;二是卷子的標題“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誤寫成“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誤導了學生。
4、考查學生用方位名詞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和物體間的位置關系的能力(共8分)。失分率較高,原因是學生無法在平面圖上準確辨認方向,亂填方位名詞。
5、用豎式計算。(共16分)本部分試題主要考查用列豎式計算能力,促進學生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養成認真審題等良好習慣。從卷面上看,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地進行除數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和三位數加三位數的計算,較好地掌握列豎式計算的方法,準確率較高。
但有少數學生列豎式時數位沒有對齊;少數學生(3)(5)小題連加計算結果錯誤,原因是低位要向高位進“2”錯為進“1”;抄錯數字等。
6、解決問題。(共24分)能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是學生學習數與運算的重要目標。本題主要測查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第1題:大部分學生能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準確解題,準確率很高。第2題:大部分學生能把準幾個條件的關系,準確解決問題,但也有少數學生分析題意不夠認真,有的把“黑雞比黃雞少36只”,看成“黑雞與白雞比”,列式時把白雞的只數減去36;有的把“黑雞比黃雞少36只”,看成“黑雞比黃雞多36只”,列式時把黃雞的只數加上36。第3題:第一個問題,絕大多數學生都知道把條件中的三個數連加起來,但部分學生計算結果錯誤;第二個問題,部分學生無法判斷“現在的個數”與“剩下的個數”、“賣出的個數”與“現在比原來少的個數”之間的內在聯系造成列式錯誤。
針對本次抽查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加強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重視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堅持口算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正確率和速度。以口算支持筆算,促進筆算技能的提高。
2、加強基本概念的教學。
3、對給出的材料、信息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一句(關鍵句)多說、一題多說、一題多解等訓練,提高學生從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徑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流暢性、獨創性。
4、“認識方向”是“空間與位置”領域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場景,把學生的自覺體驗和主體活動結合起來,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還要重視基本方法的指導。
5、加強“后進生”的轉化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做到“補心”與補課相結合,及時與學生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加強對“后進生”的基礎知識訓練和學習方法指導,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6、重視養成教育,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在平時教學中,應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閱讀、思考,然后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最后進行反思與評價。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教師應加強練習設計研究,一方面要精選、精編靈活多樣的有針對性、發展性、綜合性的練習,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數學教學反思報告篇五
本次期中考試本班共參考30人,其中90分以上9人,80——89分有11人,70——79分5人,60——69分3人,60分以下的2人,平均分為83,合格率為100%,轉化率為33%。聯系卷面和學生實際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發揮正常,考出了實際水平,但也從中暴露了學生存在的問題。
本次五年級數學期中檢測卷,主要是以第一、二、三、四、五單元為主的。涉及的內容有方程,確定位置,公倍數和公因數,認識分數,找規律。試卷共有五個類型的題目,填空,,判斷,選擇,計算,解決問題。
(一)、填空共16分,16道小題,涉及內容有用字母表示數,列方程,數對,數的整除,分數的性質,數字與信息,分數的意義,分數大小的比較,找規律,單位之間的換算。從答題情況來看,學生答題不盡人意,全對的沒有,得分平均為12分。失分最多的是7x+8x=10x-x=和身份證上的7-14號碼表示為,第9號碼表示性別這兩道題上,喲與教師教學中的疏忽,認為數字與信息是實踐內容,可學可不學,所以導致學生不會答題。答得較好的有找規律的題和分數的意義。
(二)、判斷題共4分,全班有12丟分,,前三題幾乎沒有失去分的同學,最后一題屬于老教材的內容,沒有講過,導致丟分。
(三)、選擇共10分5道小題,得分平均分為8.7分,設計了方程的解,求最大公因數,分數大小的比較的應用,最大公因數的實際應用,前四題幾乎沒有丟分,失分最多的是5題,將一張長24厘米、寬18厘米的長方形紙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而且沒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個,由于學生審題不清,將最少可以分成個想成了正方形的邊長最大是幾,錯選成了6個。
(四)、計算共35分內容有直接寫得數,解方程,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列方程并解答。其中解方程,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全班幾乎沒有失分的,而失分較多的有直接寫得數和列方程并解答。直接寫得數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口算技能欠缺。列方程并解答十分的原因主要在第一題,7個x相加的合適10.5,有7人寫成了7+x=10.5,學生對于乘法的意義沒有掌握。
(一)、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欠佳。
業的質量不高,幾乎每天都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不同程度的出現錯誤。
3、學生沒有養成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大部分學生由于長期不積極動腦,思維滯后,不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遇到難題,常常持觀望態度,等著老師把答案告訴他。
(二)、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基礎差,抱著的學習態度,學習中沒有積極向上的態度。
(三)、全班學生學習數學的氛圍不濃,學習中缺乏競爭意識,如比較聰明的李雪,朱玲學習積極性都不高,競爭意識差,而班級中中間學生多,也是平均分不高的主要原因。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有待加強。從這次考試的試卷來分析,我們發現幾個問題:
1、學生存在粗心大意的毛病。
2、學生的書寫質量不高。
3、考試完了好不能做到認真檢查。
4、成績出來后只看重分數,而不知道去分析、總結考試的得與失。
(四)、在教育教學此文轉自的過程中對落實問題不夠注重。這次考試就很明顯的反映出很多知識點,老師都是講了多次,學生也做了多次,但考試時,學生卻還是做不來。很多紀律,班主任都是反復強調,但很多學生卻還是要違反紀律。
1、對教材還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教學存在著只看表面,不挖深的現象
2、缺乏和學生心與心的溝通和交流,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平時只是一味的嚴格要求,很少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談心,缺乏親和力,對教師,學生多得是懼怕,和少主動與教師談心,使得教師的教學被動,學生學得越非常被動。
(五)、抓學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我將利用課前幾分鐘,課余時間深入學生當中,給學生講學習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的態度。多與學生談心,使親近教師,喜歡教師,進而喜歡我的數學課。
(六)、抓學生的學習習慣
1、課堂上認真聽講,精力集中,主動思考問題,并積極回答問題,聲音洪亮。
2、認真對待課內外作業,書寫干凈整齊,做完后認真檢查,提高作業的正確率。能獨立完成作業,不會的請教他人。
(七)、鉆研教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斐斐。
1、每天的新授內容要認真鉆研備課,把握目標,確定重難點,按時完成教學內容。
2、課堂上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要關注記名后進生,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讀后進生耐心細致,多提問他們簡單問題,不厭其煩,抓住閃光點,鼓勵表揚,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爭取每單元進行一次過關測試,讓學生人人過關。在測試中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2、在單元測試中,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在后半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爭取在期末本班數學平均分達到88分。
數學教學反思報告篇六
這次期中考試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1-----3單元,這次試卷的主要特點是難度適中,題量輕,注重測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本次命題立足課本、關注過程、重視方法、體現應用、題量適當、范圍全面、難度適宜,為不同學生在數學上取得不同的發展提供了一次平臺。
1、基礎知識部分。
試卷中的填空題。從不同方面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可從答卷情況看,有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并不扎實。一是學生審題不認真,二是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三是學生學的過死,不會靈活的解決問題。如填空題第9題:20千克比16千克多(),()比20噸少。
2、計算部分。
本次考試,學生計算題成績很不理想,幾乎所有學生在計算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失分現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學生,計算失分率更大。個別學困生可以說就不會計算。由此可見,我們在這方面還極為欠缺。
3、應用題。
這次的應用題,學生完成較好,一是題目不是特別難,第二也說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太差。但中等偏下的學生不會運用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處理,不能夠解決問題。特別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這需要我進一步反思我的教學。
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表現在不認真審題,不細心答題,大多學生計算太粗心,不檢驗,丟分多。不能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
1、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概念做到變換方式舉一反三的練習.注意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練習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課前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難點,合理利用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3、多關注差生,對上課有困難的學生,上課時多提問,并且隨時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并上課作到精講多練,作到面向全體學生。
4、重視學生學的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反思報告篇七
四年級的期中試卷分為8個部分,口算、填空、判斷、選擇、計算、畫圖、看圖填空和解決問題,包含了大數的讀寫、位數、計數單位以及四舍五入、線的認識、圖形的旋轉、簡便運算等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面考察,對于我們班的孩子來說,在填空和判斷上花費時間過多導致計算和解決問題上沒有過多的時間進行思考,針對這份時間分析如下:
1、對于口算題,這部分包含了小數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以及簡單的混合運算,對于這部分孩子們的掌握較好,失分率在一分左右。
2、在大數的讀寫和四舍五入和大數的比較上,學生對于這方面的知識掌握較好。
3、對于估算,包含填空和解決問題的第4題,孩子們能夠正確的使用估算。
4、在作圖上,畫角度和畫垂直線與平行線上,學生能夠正確的使用量角器、三角板進行制圖。
1、對于審題方面,沒有進行正確的審題,導致失分,入填空題第5題,題目問的是時針轉過的角度是多少,有部分學生理解成分針轉過的角度,導致連失2分,再如計算題方面,(8+40)×25=25×4×80沒有認真看清題目中的符號,以及多個的計算題同樣的問題,會做但是因為不認真導致失分。
2、對于圖形的旋轉方面,試卷上的這個等腰三角形,孩子們畫的是圖形b旋轉的圖形,而題目需要的是a旋轉后的圖形,在旋轉上面,有部分學生旋轉后中心點變了,這個題目對孩子的空間能力要求較大。
3、在計算能力上還需要加強,本張試卷的需要較大的計算能力,學生的錯誤率較高。
4、對于生活常識上,孩子們閱歷較少,對于往返火車票的理解上,存在誤差,有的理解成兩次就多加了一個240,有的理解成每天都需要,就乘上了12。
1、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提高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培養孩子們對于簡便運算的理解和由衷的使用簡便運算,形成習慣。
2、在審題上,形成風氣,培養孩子們的審題習慣和告別馬虎行動,提高做題的準確性。
3、對于生活常識方面,對于課本和試卷出現的外,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多關注身邊的事物提高對周邊事物的簡單認識,及時的吸取簡單生活常識。
數學教學反思報告篇八
這次期中沒有考好,自己想了很多東西,反省了很多的事情,自己也很懊悔,很氣自己,深刻認識到自己沒好好學習的嚴重性,對自己懶惰感到了羞愧。主要因為沒有把學校和老師的話放在心上,沒有重視老師說的話,沒有重視學校頒布的重要事項,當成了耳旁風,這些都是不應該的。也是對老師的不尊重。應該把老師說的話緊記在心。考完試后,我想了很久,我這次沒考好不僅給自己帶來了麻煩,還拖了班級的后腿。而且給對自己抱很大希望的老師,家長也是一種傷害。每一個學校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做到品學兼優,全面發展,樹立良好形象,使學校有一個良好形象,而我辜負了學校。
這次考試之所以沒有考好,總結原因如下:
1平時沒有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考試的時候答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導致很多題目會做卻被扣分甚至沒有做對。
2準備不充分。不打無準備之仗。言外之意,無準備之仗很難打贏,我卻沒有按照這句至理名言行事,導致這次考試吃了虧。
3沒有解決好興趣與課程學習的矛盾。自己有很多興趣,作為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明白的人,當然不應該同機器一樣,讓自己的興趣被平白無故抹煞,那樣不僅悲慘而且無知,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興趣嚴重耽擱了學習就不好了,不僅不好,有時候真的是得不償失。
綜上,我決心:平時鍛煉自己,強迫自己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把課堂學習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并學有余力地積極發展興趣愛好;考試前做好充分準備,打一場酣暢淋漓、悲壯徹底、問心無愧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