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愛家鄉山和水》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1.了解自身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用畫筆記錄下自身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身對家鄉的感受。
3.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2.同學準備圖畫紙和彩筆。
1.多媒體課件:《我的家鄉》錄象和相關的自然景觀圖片。
3、課前搜集家鄉的相關資料:圖片、故事、歌曲或戲曲等。
1.出示課件,指導同學欣賞《我的家鄉》的錄象。
2.說說從畫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考慮:課本中的小朋友喜歡家鄉的什么 ?
4.交流:自身生活的家鄉在哪里?自身喜歡家鄉的什么景色?
1. 啟發談話:你喜歡自身的家鄉嗎?想不想讓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鄉?那就當當小導游,把家鄉最美的地方介紹給他們好嗎?
2.同學扮導游介紹并贊美自身的家鄉。
3.請扮演的小朋友談自身的感想,請觀看的小朋友發表自身的意見。
4.猜一猜,請同學描述他最喜歡的家鄉的某個地方,其他同學猜猜是哪里。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鄉景觀的如:街道、公園、樹林等圖片,讓同學欣賞,并說出畫面上的景物,談談自身的感受。
2.想一想自身居住地周圍,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筆把它畫下來。
3. 小組內展示交流,并推薦出比較好的作品,粘貼在黑板上。
4.請被選的同學介紹自身的作品。
5.出示第7頁彩圖,讓同學讀讀畫中描寫家鄉的小詩,然后觀察自身畫的家鄉,把觀察的結果編成小詩填寫在畫面中。
6.師生共評最佳創作獎。
1.教師首先講一個關于家鄉的故事。
2.你還知道家鄉的哪些事?同學交流自身收集的關于家鄉的小故事。
3.請同學聽一段家鄉的戲曲,并介紹戲曲的由來。
4.你還知道家鄉的哪些歌曲或戲曲,扮演給同學們看好嗎?
5.展示自身收集的關于家鄉照片、文字等資料,并與同學交流是通過哪些渠道獲得的資料。
聽了家鄉的故事、看了家鄉的歌舞劇,你有什么感想?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多么熱愛自身的家鄉,希望你們努力學習,長大后,能為自身的家鄉貢獻自身的力量。
《我愛家鄉山和水》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1.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
3.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各種收集資料的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各種收集資料的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1.指導學生用問一問、閱讀等方式查找家鄉的名勝景區介紹(圖文并茂)
2.收集家鄉的歌舞劇圖片、傳說故事或贊美家鄉的詩歌。
1.全國各地的風景圖片
2.有代表的傳說故事、歌舞劇等資料。
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我的家鄉
1.課前查找有關家鄉山水的資料
2.課上進行匯報
3.贊美自己的家鄉
1.指導學生查找有關自己家鄉的山水的資料
2.引導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匯報
3.教給學生贊美家鄉的方法
畫畫家鄉的風光
1.在尋找和展示的基礎上進行繪畫
2.展示自己的畫,和同學一起感受家鄉的美
1.巡視指導
2.和同學一起欣賞家鄉美麗的景色
家鄉的故事、家鄉的歌
1.查找有關家鄉的故事、戲劇、歌曲的資料
2.講一講家鄉的故事、唱一唱家鄉的歌曲、戲劇
3.表達對家鄉的愛
1.師生共同講述家鄉的故事、唱家鄉的歌曲、戲劇
2.共同表達對家鄉的愛
1.導學生看課本第2-3頁插圖,導入新課。問:圖中的小朋友喜歡家鄉的什么?為什么喜歡?
2.你的家鄉在哪里?你喜歡家鄉的什么景色?(運用手中的資料向大家進行介紹)
組內進行匯報,評選出介紹的最好的給全班進行介紹。
3.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的家鄉真美,聽了你們的介紹,我真想立刻坐上飛機到你的家鄉去游覽。同學們分別介紹了自己家鄉的景色,老師也想給大家介紹一些全國各地的美麗風景,你們愿意和我一起欣賞嗎?
教師展示全國各地的有名的風景圖畫(制作成幻燈片,可配上優美的音樂,簡單的解說)
4.圖中有你的家鄉的美麗景色嗎?在你的家鄉,你還覺得哪美?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畫筆,畫出我們美麗的家鄉,并模仿7頁書上的詩歌補充詩歌,贊美自己的家鄉。(學生畫自己的家鄉)
5.展示自己繪畫的家鄉圖,同時用詩歌的方式表達對家鄉的愛。
6.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家鄉的山美、水美……家鄉是我們心中最美麗、最可愛的地方,我們都熱愛自己的家鄉!
7.導語:家鄉的山美,水也美,家鄉還有美麗動人的故事、戲曲和舞蹈呢!讓我們一起講講家鄉的故事、唱一唱家鄉的歌、劇,跳一跳家鄉的舞蹈吧。
8.小小故事會:
a.組內講述
b.指名講述
9.歌舞表演(或欣賞光盤中的片斷)
10.聽了家鄉的故事、看了家鄉的歌舞劇,你有什么感想?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多么熱愛自己的家鄉,希望你們努力學習,長大后,能為自己的家鄉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愛家鄉的山和水一課,旨在讓學生在介紹家鄉,講述故事,唱家鄉的歌、劇,跳家鄉的舞蹈,贊美家鄉的過程中,達到知家鄉、愛家鄉的目的。本課注重學生查找資料這一過程,并在課前教給同學查找資料的方法,使學生有目的的去查、去學習。這樣讓學生在查找中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家鄉,那么,愛家鄉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達到了本課所要達到的目的。另外,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
《我愛家鄉山和水》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行為與習慣:養成關注家鄉、了解家鄉的行為習慣。
知識與技能: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能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
過程和方法:學習用多種方法收集有關資料,并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在老師的幫助下,匯總、表達獲得的信息;樂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果與快樂。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農村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對自己生長、生活的地方是熟悉的,是感到親切的,與一年級相比,他們參加的集體活動、接觸的人更多,對周圍的事物有更多的興趣。根據兒童生活范圍的擴展,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了家庭、學校之外的地方,但是對“家鄉”的概念還沒有形成具體印象,對家鄉自然環境的美的感受不深,更缺乏對家鄉人文景觀(家鄉美麗動人的傳說、家鄉的舞蹈、家鄉的戲劇、家鄉的名人故事等)的了解。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家鄉是自己生長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作為農村孩子,平時更多地游戲于山水之間、村灣周圍,社會交往活動較少,生活視野比較封閉。由于大家大都是同一村落的學生,家鄉的山和水都是一樣,要學生談對家鄉喜愛的地方以及對家鄉的感受,很難有深度地引發對生活的地方的熱愛。
通過對學生的困惑和障礙分析,我們發現學生對“家鄉”含義的理解是不充分的,對“家鄉”的關注也是不夠的,無意識的,盡管他們的生活與“家鄉”的人和事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缺少對家鄉情感的體驗。
因此,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各種收集資料的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教學難點是通過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要解決好本課教學重難點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模擬導游、讀讀詩歌、畫畫美景、講講故事、唱唱歌、跳跳舞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引導學生感受家鄉的美景,了解家鄉的故事,體驗家鄉愉快的生活,從而激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各種收集資料的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通過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師準備:課件及相關資料。
學生準備:圖畫紙和彩筆。
2課時。
第1課時完成話題“這里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完成話題“家鄉的故事,家鄉的歌”的教材內容。
活動一說說我的家鄉
1.創設情境、歌曲導入:[播放動畫:韓紅的歌曲《家鄉》]
(1)提問:同學們聽過這首歌曲嗎?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2)提問:這首歌飽含著對自己家鄉的感情。那么,你們的家鄉都在哪里呢?
(3)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自己的家鄉。
2.提問:你的家鄉景色怎么樣,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呢?
(1)[播放視頻:家鄉的風光]
(2)提問:誰愿意把你家鄉美麗的風景介紹給大家?
引導學生交流介紹自己家鄉的美。
(3)提問:除了家鄉的美景讓人喜愛,你的家鄉還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呢?
引導學生從家鄉的物產、自己在家鄉的快樂生活、家鄉人的親切和熱情方面交流。
(4)提問:聽到大家對家鄉的介紹,想到自己家鄉的美景,如果讓你對家鄉說一句贊美的話,你會說些什么呢?
(板書:我愛我的家鄉)
3.模擬表演:我帶客人游家鄉
帶領小客人參觀家鄉。請學生說出家鄉的地名,介紹自己對家鄉最感興趣的地方。
4.活動:猜猜看
請一名學生描述自己最喜歡的家鄉的某個地方,說出這里的特點,請其他同學猜一猜是哪里。
5.小結: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鄉是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這里的山、這里的水,讓我們感到無比親切,我們愛家鄉的山和水!
板書:我愛家鄉山和水
【設計意圖:通過歌曲引出話題后,借助范例,引導學生從家鄉的自然景色、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戲、家鄉的人們休閑時時常做的事情等方面思考自己喜歡家鄉的什么,感受家鄉的美。】
活動二贊美我的家鄉
1.提問: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鄉,要是讓
你來贊美你的家鄉,你會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呢?
2.學生分組選擇恰當的方式贊美自己的家鄉
(1)學生可以根據課前觀察自己居住地周邊的環境,在課堂上把自己認為最美的景色畫下來,并與大家一起交流。
(2)學生可以聽一聽贊美家鄉的歌曲,可以學著唱一唱。
(3)教師出示小詩:學生可以進行詩歌填寫,并有感情地讀出來,進一步抒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播放課件:兒歌]
3.集體交流:請學生將小組對家鄉的贊美進行展示。
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式了解、熟悉自己的家鄉,通過多種方式,便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來了解自己的家鄉。
【設計意圖:通過開放性的活動,引導學生開展不同方式贊美家鄉的活動,抒發愛家鄉的情感。】
4.總結:我們都有自己的家鄉,這里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鄉的山美、水美……家鄉是我們心中最美麗、最可愛的地方,我們都熱愛自己的家鄉!
(板書:這里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設計意圖:通過畫家鄉、讀兒歌的活動,進一步提升愛家鄉的情感。】
我愛我的家鄉
這里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活動一家鄉的故事
1.故事導入: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
2.[播放課件:家鄉的故事](“家鄉的故事”包括“白色藏房的傳說”“傣家竹樓的傳說”“刺繡的來歷”“泰山的傳說”四個動畫和“樂山大佛”“二王廟”兩個視頻。)
(1)討論:這些故事講的都是哪些地方的事情呢?
(2)提問:通過這些故事,你們知道當地的什么傳說?
(3)討論:在我們生活的地方,你們知道有哪些傳說故事嗎?
(4)教師講述故事:自己家鄉的傳說故事。
(5)小結:不同的地方會有一些不同的傳說故事,每個同學的家鄉都會有動聽的傳說,這些本地區人們喜歡的動人的傳說故事就是我們家鄉特有的文化。
【設計意圖:了解家鄉的動人的傳說故事,感知家鄉的文化。】
活動二家鄉的歌
1.過渡:除了傳說故事,你們還知道自己的家鄉有什么特色戲曲嗎?
2.[播放視頻:家鄉的戲曲家鄉的歌]
3.討論:每個地方的戲曲都一樣嗎?你認為這是為什么?
4.小結:我們每個人的家鄉因為地域不一樣,風土人情不一樣,流傳的戲曲也不一樣,都帶有不同地區的特色,是我們自己家鄉所特有的。
5.提問:你還知道哪些家鄉的哪些歌曲或戲曲,還知道哪些家鄉的舞蹈?給大家唱一唱,演一演吧!
6.總結: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鄉。希望你們努力學習,長大后能為自己的家鄉貢獻自己的力量。
(板書:我愛家鄉山和水)
【設計意圖:從本地區特有的故事、戲曲及舞蹈等感知家鄉的文化。】
我愛家鄉山和水
《我愛家鄉山和水》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1、面向學生:二年級小學生
2、學科:品德與生活
3、課時:1課時
4、學生課前準備:圖畫紙、彩筆、圖片、故事、歌曲或戲曲等
在《我愛家鄉山和水》一課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育手段,讓學生看到祖國山河的錦繡與壯麗,開闊了小學生的視野,在心靈深處留下了印記。與此同時,我又把家鄉的田野、山林、小溪、爛漫的山野花等拍攝下來,制成美麗的相冊課件,在課堂上展示給小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鄉村恬靜與溫馨,從而使學生覺得鄉村和城市一樣的美麗與可愛,長大有建設家鄉的美好愿望,為此而努力學習。
1、教材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個主題。
2、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我愛家鄉的山和水》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生活的地方第一課。學習內容是以家鄉的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為背景,通過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自然資源和文化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培養他們的家鄉意識和初步的社會責任感。
3、教學目標
(1)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
(3)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各種收集資料的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4、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收集資料。
(3)能用畫筆畫出眼中家鄉的美景和對家鄉的感受。
5、教學準備:自己拍攝家鄉(池南區)制成的相冊課件、用“刺五加”自己做成的茶葉、祖國秀美山河的多媒體課件、長白山南坡景點相冊、錄音機
討論、資料收集、情景模擬與角色表演、訪問、欣賞、講故事、講授等。
活動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師:誰來說說都去過什么地方?
生:大連
生:北京
生:青島
生:長白山
……
師:感覺如何?
生:都很美
……
師:是啊,北京、大連等等這些地方都很美。那你們覺得我們的家鄉美不美呢?看看下面老師拍攝的圖片吧!
【課件出示:家鄉相冊】
師:說說從畫面上看到了什么?
生:大江和大樹
生:長白山天池
生:人參
生:滿地漂亮的野花
生:還有瀑布
……
師:這就是我們可愛的'家鄉,板書課題:我愛家鄉的山和水
活動二合作體驗:模仿表演
師:誰能說說我們的家鄉在哪里?
生:漫江
生:松江河
師:這樣說有的人還是不知道的,要說清楚是哪個省的、哪個市的、哪個縣的、哪個鄉鎮的,明白了嗎?
生:學生說說家鄉的位置
師:你們喜歡自己的家鄉嗎?想不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家鄉啊?
生:喜歡
生:想的
師:那你們自己就當一回小導游,把家鄉的美景介紹給他們吧!
生:扮演導游介紹并贊美自己的家鄉
師:請扮演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感想,請觀看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意見
活動三自主探究:展示家鄉
【課件出示】長白山南坡風景區圖片
師:讓學生說說上面的景物,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高山花園
……
生:真美!
……
師:是啊,這就是我們的家鄉(板書:山美、水美、五谷香)看看我們居住的地方,你最喜歡哪里?把你最喜歡、最熟悉的地方,用彩筆畫下來吧!
組:交流展示,并推薦出比較好的作品,粘貼在黑板上。
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師:出示彩圖畫
生:讀讀畫中描寫家鄉的小詩,然后觀察自己畫的家鄉圖畫,把小詩給補充完整。
生:回報自己的作品。
師生:共同評選最佳創作獎。
活動四交流感悟:說說和唱唱
師:講述《金日成小山》的故事
師:誰還知道家鄉的那些事情?
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關于家鄉的一些小故事——丁奶奶給講的打土匪的故事。
生:抗洪的故事。
……
師:家鄉除了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你發現還有什么?
生:二人轉
生:人參
生:天麻
……
師:出示茶葉——這是老師利用雙休日上山采集的,自己制作的茶葉,是純綠色的,沒有污染的“刺五加”茶。我們的山上有很多純綠色的特產,經常吃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的益處。(板書:家鄉特產)
師:剛才同學說了,家鄉還有“二人轉”,那么誰來給大家表演一下呢?
生:表演“二人轉”。
生:扭起秧歌。
……
師(小結):我們的家鄉正在建設和發展中,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更加美麗可愛;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長大后用我們的智慧來建設我們的家鄉!
板書設計
我愛家鄉的山和水
山美水美
風景名勝——長白山
在《我愛家鄉山和水》一課時,我提前把用相機自己拍攝到的家鄉圖片和長白山的圖片,分別制作成相冊,做成課件,應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生對家鄉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從而讓學生的情感從知家鄉到愛家鄉的過程得到了升華。
在教學中,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從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設計了“模仿表演”、“說說唱唱”等幾個教學環節;除此之外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查找資料”能力,讓學生有方法、有有目的去查找、去學習,這樣學生在查找中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鄉,從而愛家鄉的感情自然而然地生成,達到本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我愛家鄉山和水》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實踐活動,明確我的家鄉的地理位置,了解家鄉的自然人文環境,感受家鄉的美好。
2、激發熱愛家鄉、親近家鄉的情感。在生活中,愛護家鄉環境。
【教學重點】
1、了解我的家鄉,感受家鄉自然與人文之美。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分享發現的美,培養發現美的能力。
【教學難點】
真切的體驗家鄉之美,由衷的熱愛家鄉,更愿意創建家鄉的美麗。
第一課時
活動一:我的家鄉在這里
1、課前準備:每個同學準備一張關于家鄉風景的照片,想一想準備怎樣介紹自己家
鄉的山和水。
2、教師講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家鄉。這是老師的家鄉
(出示照片),我的家鄉一年四季綠樹成蔭,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3、分享:學生描述自己眼中的家鄉,與同學分享。
(1)提示學生可以采用這樣的表達方式:我的家鄉在,它是 ,它有 ,我最喜歡。
(2)學生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分享方式,描述或展現自己眼中的家鄉。
4、感悟:在了解和欣賞了生活所在地的環境和景色的基礎上,學生表達感悟。
5、閱讀:閱讀教材第50頁的內容,了解其他小朋友的家鄉(教師也可補充素材)。
6、小結:通過描述自己生活的地方,大家對家鄉有了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本活動讓學生初步描述自己生活的地方,喚起對家鄉的回憶,幫助學生建立起清晰的
“家鄉”的概念。
第二課時
活動一:發現家鄉之美
1、課前活動:同學尋找家鄉之美,可以從不同方面去發現家鄉的美,如家鄉的建筑、家鄉的風景等。
2、小組活動:發現家鄉之美。
(1)分享:在小組里分享自己的發現,可以用照片等資料進行講解。
(2)交流:聽了小組內其他同學的介紹,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3、討論:你們覺得自己的家鄉美嗎?美在哪里?(教師指導學生可以向大家介紹自己帶來的家鄉物產,用圖片或繪畫描繪家鄉的風景美,用歌聲表達對家鄉的贊美等。)
4、朗讀:學生配樂朗讀教材第51頁的兒歌。
我家門前小池塘,
白天抱著金太陽,
小鳥和彩云,
都愛來照相;
晚上搖著銀月亮,
小魚和星星,
悄悄捉迷藏。
5、模擬活動:扮作小導游,介紹自己的家鄉。
6、小結:家鄉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溪就像一幅畫、一首詩、一首歌,我們感受到了滿滿的對家鄉的愛。大家的家鄉真美,你們用自己的方式發現了家鄉的美景。
【設計意圖】
本活動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記錄、分享家鄉的美,引導學生在發現中產生積極愉
悅的情感體驗,激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活動二:講述家鄉的故事
1、課前準備:布置學生調查家鄉的故事,需要在以下方面進行指導。
(1)指導學生選擇恰當的方式來講述,如采訪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聽當地廣播、閱覽當地報紙、看街道的宣傳欄等。
(2)拓展故事,如家鄉英雄人物的故事、美食的傳說故事、當地歌曲的故事、山山水水的傳說故事。
(3)可以在家里先講給家長聽,讓家人提出建議。
2、教師講述:教師可做示范,講述一個家鄉故事(用音頻、視頻等輔助)。
3、召開故事會:家鄉故事我來講。學生描述自己課前調查了解到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分享。
4、教師提問:聽了家鄉的故事,你對家鄉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5、討論:為了家鄉的山更青、水更綠、人更美,大家可以為家鄉做點什么呢?
6、小結:通過課前查閱資料,調查了解家鄉的故事,同學們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了。
【設計意圖】
本活動通過講述家鄉的故事,引導學生將愛家鄉之情化作愛家鄉之行,增進他們對家鄉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熱愛。
《我愛家鄉山和水》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六
1.知識與能力
(i)了解家鄉的一景一物。
(2)學會唱家鄉的歌曲。
(3)能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家鄉。
2.情感與態度
培養了解家鄉、熱愛家鄉、贊美家鄉的情感。
3.行為與習慣
(1)熱愛家鄉,愿意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保護家鄉的環境。
(2)能講述家鄉的故事。
4.過程與方法
利用圖片、視頻和調查討論,充分地了解家鄉,從而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1.重點
了解家鄉周圍的景物,會唱家鄉的歌曲。
2.難點
講述家鄉的故事。
教師準備
1.人們熟悉的家鄉景物的視頻。
2.課件。
3.家鄉的圖片。
學生準備
卡紙、剪刀、雙面膠。
一、歌曲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好!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播放《我的家鄉》)
二、我的家鄉在這里
師:家鄉是我們的家所在的地方,也是我們生活的地方,你的家在哪里?
生紛紛回答。
師:出示圖片(家在草原、山腳下、黃土高坡、省城……)。
生1:我的家在草原上,藍天、綠草真漂亮。
生2:我家在山腳下,村前還有一條彎彎的小河。
生3:我家住在黃土高坡上,還可以吹嗩吶。
生4:我家住在城市里,小區建設了公園,還有很多的健身器材。
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可是,當你向別人介紹自己家的時候不要把自己家的詳細地址隨便告訴給陌生人,要注意安全。
三、發現家鄉的美
師:你的家鄉有什么標志性的建筑嗎?
生思考回答。
師出示圖片(各地標志性建筑)并且講解。
廣東省的標志性建筑—一廣州中信廣場;
安徽省的標志性建筑——合肥古教弩臺;政務大樓;
江蘇省的標志性建筑一一南京玄武門,是南京的一處古城門;
湖南省的標志性建筑——長沙岳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云南省的標志性建筑——昆明東寺塔,又名慧光寺塔;
四川省的標志性建筑——成都廊橋,取“天上鵲橋,地上廊橋”之意;
山西省的標志性建筑一一太原雙塔寺,位于太原市城區東南方向。
師:除了標志性建筑外,你家周圍有哪些景色?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彩筆畫下來吧!
生畫自己家周圍的美景。
師出示兒歌:
我家門前小池塘,
白天抱著金太陽,
小鳥和彩云,
都愛來照相;
晚上搖著銀月亮,
小魚和星星,
悄悄捉迷藏。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了解各地標志性建筑、畫自己家周圍的美景,發現家鄉的美。】
四、家鄉的故事
課件出示:
我愛家鄉的山,我愛家鄉的水,
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很美。
蔥綠的田野里有媽媽的身影,
田間的小路印下我的腳印。
我畫下她可愛的樣子,
講一講她動人的故事。
師:你知道家鄉的什么故事?請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可以是家鄉的某些傳說,可以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趣事)
生分小組講述并分享。
課件出示教材第53頁圖片。
師:你從中了解了家鄉的哪些故事?
學生分組回答。
師:你能說一說你要講的家鄉的故事是什么嗎?你搜集故事的方法是什么?你最喜歡唱的家鄉歌曲是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搜集家鄉的故事,從而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板書設計
我的家鄉在這里(不能對陌生人說自己家的詳細地址)
我愛家鄉山和水發現家鄉的美
家鄉的故事
《我愛家鄉山和水》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七
1.了解和感受家鄉之美。
2.能在大家面前大膽發言。
3.體驗收集資料的快樂。
了解和感受家鄉之美。
能在大家面前大膽發言。
幼兒提前與家長收集有關杜曲的相關民間習俗、風景、特產等資料,紙質、視頻、照片皆可。
一、開始部分
視頻引入
——看一看,周圍是哪里?
二、基本部分
1.說一說
——小朋友們都和你的家長收集了關于杜曲的資料,誰來說一說你都知道了哪些關于杜曲的知識?
2.看一看,欣賞關于杜曲的照片、視頻
——誰知道這是哪里?
——你去過嗎?
三、結束部分
畫一畫
——剛才我們大家看的、說的都是我們自己的家鄉景色,你覺得我們的家鄉是什么樣的?
——把你眼中的家鄉用畫筆畫下來吧。
幼兒作品欣賞
《我愛家鄉山和水》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八
一大班主題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史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并在各領域目標多次提出要引導幼兒學會合作學習,主動參與,探索問題,強調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資源擴展幼兒的學習空間,并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基于上述理念,我們充分挖掘家鄉的教育資源,生成了“我愛家鄉”這一主題活動。
1.引導幼兒感受鼓iij美景,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能大膽說己聽到、看到的事物。
3.培養幼兒合作,互助及探索欲望。
4.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家長事先帶幼兒坐過纜車。
2.教師了解鼓山風景區的有關知識。
指導要點:
一、教師以導游身份講解“鼓山”名稱的由來,讓幼兒知道鼓山是我們美麗的家鄉。
二、幼兒觀賞鼓山的山、水、花、樹、田野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師:今天,我們要一同去登鼓山,看風景,請小朋友去看一看,我們的家鄉美不美。
三、介紹鼓山的亭、寺、殿、塔、石刻感受古代文化美和藝術美。
師以導游身份介紹鼓山登山古道上的七里亭及涌泉寺等,大雄寶殿、喝水巖,摩崖石刻等景物,引導幼兒感知古代文化美、藝術美。
四、激發幼兒提問題,培養幼兒探索欲望。
師:小朋友,你們對鼓山的哪些東西感興趣或還想知道什么們解答。
五、說說鼓山美,美在哪里?
附:七里亭:七里亭有七座亭
“觀音亭、半山亭……”
分布在登山古道上,供游人休息
涌泉寺:寺內大多物品由幾百年前造的,大雄寶殿十分壯觀,有大佛像、小佛像很多,有藏經閣、舍利塔內“舍利子”是如來佛的牙齒,是佛家的寶貝。
喝水巖:傳說開山祖師神晏在此念經,因澗中溪水吵擾喝水巖勝景。
摩崖石刻:參觀喝水巖附近摩登石刻群,感受古代書法
活動準備:收集有關鼓山的圖片及登山照片布置在活動室周圍。筆、紙等。
指導要點:
一、觀賞、議論、回憶鼓山美景。
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一邊觀賞有關鼓山風景的圖片和照片。—邊自由議論,說說鼓山的美景。
二、畫美景
引導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物或景區,并把它畫下來。
三、說說我眼中鼓山美麗的景色
組織幼兒將各自畫好的畫說一說,我最喜歡哪里?為什么?
活動準備:事先聯系幾家工廠:華科光電有限公司(外商投資)、金以童年玩具廠(國內玩具具連鎖廠)、服裝廠(鼓山人投資)、福興投資區分布圖。
指導要點:
一、向幼兒介紹福興投資區的由來:
福興投資區是我省第一個由農民集資辦的投資區,現有國內外投資商投資辦起了多家工廠。
二、參觀工廠:感受投資區的規模及完善的設施。
老師帶幼兒到工廠門口。
1.討論商量:哪個小朋友愿意去聯系進廠參觀的事?鼓勵幼兒大膽與交往。
2.參觀工廠聽介紹。
三、討論:
1.參觀福興投資區,你覺得建設怎么樣?
2.開發福興投資區有什么好處?
3.長大后,你想為家鄉做些什么?
活動準備:事先聯系鼓山苑物業處,鼓山新區指揮中心。收集鼓山苑售房廣告圖,新區規劃圖。
指導要點
一、
鼓山山美、人民勤勞勇敢,他們把鼓山鄉建設地這么美。鼓山不僅是旅游勝地,而且住在鼓山也是一種享受,今天,我們就一同去參觀全國示范住宅小區——鼓山苑。
二、參觀鼓山苑住宅小區及周邊配套設施。
1.參觀鼓山苑幼兒園、鼓山苑小學、超市、住宅等。
2.這里美嗎?美在哪里?(從綠化、樓房設計、周邊環境等方面引導幼兒)
3.住在這里有什么感覺?(以采訪戶主,參觀戶型等形式,并了解完善的物業管理)。
三、參觀鼓山新區建設指揮中心,感受家鄉變化。
引導幼兒觀看鼓山苑周邊建設工地?
1、你們知道這些是建什么嗎?
2、看新區規劃圖,聽介紹?
鼓山新區新建成集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娛樂于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
3、說說你理想中的鼓山新區是怎樣的?
活動準備:各種積木、插塑、紙盒、可樂瓶、易拉罐及新區規劃圖。
指導要點:
一、討論:我們要搭建什么?用什么材料建構?
1.建構鼓山苑住宅小區及周邊配套設施。
2.建構鼓山新區
引導幼兒根據想象,創造性建構未來的鼓山新區——水上公園、大型商場、游樂場、醫院等。
二、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材料,互相協商合作建構。
三根據新區規劃圖,師幼一同組合,布置鼓山新區,并拍照留影。
四、延伸活動:
師幼一同創編兒歌贊鼓山。
鼓山美、鼓山新
鼓山風景美如畫
人民勤勞有智慧
外商投資辦企業
從此走上富裕路
我愛家鄉鼓山美
《我愛家鄉山和水》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九
1、通過觀看地圖,了解家鄉的位置,知道家鄉的名稱。
2、初步了解家鄉大概的地形特征。
3、引導幼兒萌發愿意去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愿望。
1、地球儀一個,多媒體課件(包括世界地圖、中國地圖、溫州地圖、永中地圖,以及特色景點和特產的圖片,并且經點擊能相互轉換,同時用小豆豆作為課件的引導人)
2、一張本地游覽圖;一張大四開左右的白紙;骰子和棋子。
3、制作“家鄉旅游棋”作為游戲背景紙,每組一副。
1、引題:
(出示地球儀)“小朋友,你們看看,這個圓圓的東西是什么啊?(幼兒討論)告訴你們吧,是地球儀,這個球就是把我們生活的地球做成了一個模型,在這里啊有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呢!你們知道我們的家鄉在哪嗎?(幼兒討論)今天來了一位好朋友豆豆,他也是我們這的人,他可聰明了,讓他帶我們去找找看吧!”
2、播放課件:
①(點擊出現小豆豆和世界地圖)
小豆豆介紹世界地圖,介紹世界上的五大洲,并且特別提到我們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亞洲。
②(點擊出現中國地圖)
豆豆:“好了,現在我們來到了中國,這就是我們的中國地圖”。豆豆來介紹中國,知道我們的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有很多很多的省,而且中國是世界上那么多國家里第三大的國家,可厲害啦!
③(點擊出現溫州地圖)
豆豆:“在我們的中國里,有一個浙江省,我們的家鄉呢就在浙江省的溫州市,你們看,這就是我們的溫州,我們小朋友就在這個地方(用鼠標點出龍灣的所在)。我們溫州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城市,旁邊有大海,而且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楠溪江、有雁蕩山、有寨寮溪……;(依次出現圖片)還有很多好吃的,有全國有名的海鮮等等。
④看本地游覽圖。請幼兒說出本地的著名景點、主要建筑、街道,教師在地圖上找出并指給幼兒看。師生輪換,使幼兒初步學會看地圖。
3、游戲:小小旅行家
①以棋子代替小朋友,做個“小小旅行家”,從幼兒園出發游覽名勝,邊旅行,邊向其它幼兒講解自己的“見聞”。大家輪流做講解。
②下棋。玩法:兩人一組,每人各取一棋子(色或形不同)代表自己。“錘子——剪子——布”,贏者先走,擲骰子決定走步正巧遇“亂扔果皮倒退四步”,便要停在出發點不動。先到終點者為贏。
建議:
1、“家鄉游覽圖”以教師為主繪制,幼兒向教師提供景點名稱及大致方位,可為圖上增添剪貼圖片。
2、在畫家鄉游覽圖的基礎上繪制家鄉旅游棋,“家鄉旅游棋”也可和幼兒一起制作,使幼兒在制做過程中大體了解進退棋規則。做法:
①在景點之間適當增加些新點,寫上旅游行為及進退棋原則。如“為老人讓座前進三步”,“亂扔果皮倒退四步”、“公園好玩原地停留”,等等。這些規則由師生討論共同確定。
②以幼兒園為起點,另選一終點,用雙線將沿途各點連成旅游路線圖。
《我愛家鄉山和水》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
1.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
3.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1.多媒體課件:《我的家鄉》錄象及相關的自然景觀圖片。
2.學生準備圖畫紙和彩筆。
3、課前搜集家鄉的相關資料:圖片、故事、歌曲或戲曲等。
1.出示課件,指導學生欣賞《我的家鄉》的錄象。
2.說說從畫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課本中的小朋友喜歡家鄉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鄉在哪里?自己喜歡家鄉的什么景色?
1.啟發談話:你喜歡自己的家鄉嗎?想不想讓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鄉?那就當當小導游,把家鄉最美的地方介紹給他們好嗎?
2.學生扮導游介紹并贊美自己的家鄉。
3.請扮演的孩子談自己的感想,請觀看的小朋友發表自己的意見。
4.猜一猜,請同學描述他最喜歡的家鄉的某個地方,其他同學猜猜是哪里。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鄉景觀的如:街道、公園、樹林等圖片,讓學生欣賞,并說出畫面上的景物,談談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圍,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筆把它畫下來。
3.小組內展示交流,并推薦出比較好的作品,粘貼在黑板上。
4.請被選的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頁彩圖,讓學生讀讀畫中描寫家鄉的小詩,然后觀察自己畫的家鄉,把觀察的結果編成小詩填寫在畫面中。
6.師生共評最佳創作獎。
1.教師首先講一個關于家鄉的故事。
2.你還知道家鄉的哪些事?學生交流自己關于家鄉的小故事。
3.請學生聽一段家鄉的戲曲,并介紹戲曲的由來。
4.你還知道家鄉的哪些歌曲或戲曲,表演給同學們看好嗎?
5.展示自己關于家鄉照片、文字等資料,并與同學交流是通過哪些渠道獲得的資料。
聽了家鄉的故事、看了家鄉的歌舞劇,你有什么感想?看,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多么熱愛自己的家鄉,希望你們努力學習,長大后,能為自己的家鄉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愛家鄉的山和水一課,旨在讓學生在介紹家鄉,講述故事,唱家鄉的歌、劇,跳家鄉的舞蹈,贊美家鄉的過程中,達到知家鄉、愛家鄉的目的。本課注重學生查找資料這一過程,并在課前教給同學查找資料的方法,使學生有目的的去查、去學習。這樣讓學生在查找中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家鄉,那么,愛家鄉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達到了本課所要達到的目的。另外,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