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學校雙擁工作匯報稿篇一
- 學校開學工作匯報 推薦度:
- 學校開學復課工作匯報 推薦度:
- 學校安全工作匯報總結 推薦度:
- 春節期間雙擁活動方案 推薦度:
- 社區雙擁工作計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華山中學位于西岳華山腳下,是一所具有七十年辦學歷史及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這里曾是中共華陰地下黨的重要活動和華陰和平解放的策源地,劉邦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進行革命活動,一大批愛國的熱血青年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學校占地120畝,現有教職工140人,34個教學班,1600余名學生,是陜西省標準化高中、綠色學校、國防教育十佳單位。
多年來,我校堅持“搶抓機遇謀發展,依托名山創名校”的工作思路,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斷優化育人環境的同時,發揮區域優勢,挖掘雙擁共建潛力,積極開展雙擁共建活動,使我校的雙擁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我們具體做法是:
一、挖掘資源、深入教育,增強師生的國防觀念
國防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環節和內容,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在每年的'學校工作計劃中都安排有國防教育的內容,使國防教育經常化、制度化;學校還充分利用板報,“校園之聲”廣播、標語等形式宣傳《國防教育法》;建立國防教育室,對師生進行國防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國防教育室成為師生學習國防知識,增強國防觀念的重要課堂;學校先后聘請63870部隊少將閆章更、原華陰市黨史報告蔡忠義,經常為師生作國防報告、形勢報告,通過報告使廣大師生認識到:國防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前提,關心國防,就是關心我們的家園。
此外,我們還通過各種形式把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結合起來。在港、澳回歸之際,我們請渭南師院歷史系周慶儒教授做專題報告;堅持每年組織學生“重走智取華山路”,體驗紅色傳奇,追憶烽火歲月,使青年學生“學英雄人,走英雄路”,師生中有2人被評為“現代八勇士”,蔡忠義同志生前多次應邀來校做“智取華山”報告;學校領導多次看望慰問特級戰斗英雄、智取華山八勇士之一的劉吉堯老人,帶去全校師生對老人的一片深情。劉老為學校師生題辭“奮勇攀登”的勉勵。97年10月,邀請在華陰市的六名老紅軍座談,并舉行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大會”。2000年10月邀請華陰籍志愿軍戰士陳保旺等同志,舉行了“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50周年大會”,使師生銘記這一偉大的正義之戰,《渭南教育》進行了圖片報道;辦好共建點,我校與駐軍子工兵團、63870部隊、總裝993、榮院結為共建單位,每年都要組織師生參觀63870部隊炮庫,415團團史館及榮院院史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二、走出去,請進來,堅持對學生進行軍訓
軍訓是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國防教育的重要途徑。
我校堅持每年對高一年級新生進行為期七天軍事訓練。請63870部隊、總裝993、蘭州軍區工兵團部隊選派優秀干部、戰士來校軍訓,訓練的科目有步伐訓練、站軍姿、拉練、參觀部隊營房,聽取國防報告、參觀武器裝備、會操等。七天軍訓,使學生的意志得到了磨練,組織紀律性得到了增強,教官們以過硬的作風,影響、教育了青年學生,使學生們學到了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優良作風。
學生說“軍訓是我人生最難忘的一課”。老師說“軍訓和不軍訓就是不一樣,軍訓后,學生判若兩人,學生組織紀律性加強了,教學效果好多了”。通過軍訓,豐富了閱歷,增強了國防觀念,他們由對綠色軍營的憧憬變為向往、渴望,現在每年都有不少畢業生報考軍校,參軍入伍。不少優秀畢業生由學校走進綠色軍營。
三、從鞏固國防高度認識擁軍工作,為部隊現代化建設做出努力
為軍人子女入學提供方便。多年來,我校對軍人、榮院傷殘軍人子女,一律不收借讀費,傷殘軍人子女免收學費。如對越自衛反擊戰傷殘軍人、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張順京之子張磐石,我們免收學費,并對其生活上精心照顧,學習上重點培養,該生每學期成績都名列全年級前茅。幾年來,在我校教師的精心教育下,已有多名部隊子弟考入大學,如63870部隊張會民之子張震,以華陰市理科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齲
十余年來,學校堅持選派優秀文化課教師為解放軍華陰農嘗84865部隊、63870部隊、63310部隊戰士進行文化課輔導,前后累計800余人,輔導課時400余節。我們還經常派優秀體育教師、音樂教師、英語教師為部隊訓練籃球隊、排演文藝節目、提供英語培訓,受到了部隊官兵好評。
充分利用學校的微機室,培訓部隊干部戰士,為部隊培養軍地兩用人才,為部隊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5年來累計300余人。
八一建軍節、元旦學校組織文藝節目到部隊、榮院進行慰問演出,與戰士、榮譽軍人們進行聯歡,并經常開展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
四、軍民團結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多年來,我們利用節假日,三月文明禮貌月與84865部隊歐陽海連慰問省榮院傷殘軍人,參加華山共建文明景區活動。
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務隊與榮院傷殘軍人結成“一助一”對子關系,為傷殘軍人擦洗輪椅,打掃衛生,洗腳、擦背,為雙目失明的榮譽軍人讀報,幫助他們了解國內外大事和祖國建設成就。
人民解放軍和平時期是地方建設的生力軍,他們為我校建設做出了許多貢獻。84865部隊、63870部隊官兵多次來校義務勞動,軍校共建文明校園,并為學校送來了臺球案、跑步機等價值萬余元的健身器材。學校在樹立“關西夫子”楊震雕像,修建云臺假山,移電桿、修建操嘗搬運集體辦公設備等過程中,部隊吊車、貨車等隨叫隨到,服務熱情,情同一家。在學校整治校園環境的過程中,63870部隊、415團聞訊趕來,出動機械車輛不分晝夜地幫助我校平整場地,清運垃圾,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給我校廣大師生留下永生難忘的美好記憶。
總之,多年來的“共建”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人民解放軍是祖國鋼鐵長城,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實。是我們學習的光輝榜樣。通過軍校共建、國防教育、豐富了學校素質教育的內容和途徑,有力地促進了教學工作,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軍地協作,互相交流,優勢互補,是新時期雙擁共建工作的主要內容,對軍地雙方的工作都是有益的。駐軍部隊充分利用他們的技術和設備,解決了學校許多困難。駐軍少將閆章更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影響師生,成為我們師生學習的楷模。而學校則利用自己的優勢,智力擁軍,文藝擁軍,感情擁軍,為部隊服務,促進軍地精神文明建設。
共建共育活動進一步深化軍民感情,營造了“軍民魚水情”的良好氛圍,在新的時期,學校與部隊雙方將賦予軍民共建新的內涵,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在共建內容上進一步求實、創新,通過雙方努力,共同譜寫軍民共建新的篇章。
今后,我們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站在時代前沿,與時俱進,使“雙擁共進”活動經常化、制度化,把雙擁工作推上一個更高層次,從而促進我校工作全面提高,從而實現“三秦名校”的奮斗目標。
s("content_relate");【學校雙擁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鄉鎮雙擁工作匯報09-07鄉鎮雙擁工作匯報材料09-01社區雙擁工作匯報資料01-162016社區雙擁工作匯報01-16雙擁社區工作匯報01-16縣雙擁工作匯報材料05-08鄉鎮雙擁優撫工作匯報01-15雙擁創建工作匯報材料05-08學校雙擁工作計劃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