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個人在經歷某種事物、活動或事件后,通過思考、總結和反思,從中獲得的經驗和感悟。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拉齊尼是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牧民。8月,拉齊尼開始義務為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向導,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贊為云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于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拉齊尼一家就居住在這里,祖祖輩輩都在山溝里放牧。從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到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再到拉齊尼,他們一家三代接力擔任民兵護邊員,拉齊尼已經在這里做了的護邊員。
1957年,拉齊尼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自薦成為邊防連第一位“牦牛向導”,隨后,他的父親巴依卡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義務巡邏向導38年。拉齊尼十幾歲的時候便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從部隊退役的他正式接過父親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護邊員一起,騎著牦牛行走在這條邊防線上。
60多年來,拉齊尼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在拉齊尼的心里,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說:“沒有界碑,哪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巡邏路上,拉齊尼總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親一樣,他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無數次幫邊防官兵化險為夷。
有一次,拉齊尼單獨帶著巡邏分隊參加有著“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巡邏。巡邏第一天,隊伍遭到暴風雪,受阻的巡邏隊只好在離鐵干里克村不遠的一塊山谷地露宿。看到官兵凍得直打哆嗦,拉齊尼就用父親教過的方法用牦牛身體來取暖。他把15頭牦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墻壁”,官兵僅靠著牦牛身子,既能擋風雪,又能取暖,讓官兵們順利度過了風雪夜。
第二天,隊伍到達鐵干里克村,但由于山體滑坡,只好停了下來,前一年父親做的標記沒有了。“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么過呀?”上等兵普合毛擔心地問。“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渡過難關,放心吧。”拉齊尼說。
說完拉齊尼就起身探路。突然,從山上滑落下來的一塊石片砸在了拉齊尼額頭,鮮血直流,官兵們幾次勸他返回,但他簡單處理了傷口,堅持繼續探路。“這是任務。”強忍疼痛,歷經兩個小時,拉齊尼終于找到了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們順利通過。
每次巡邏都是太陽出來出發,太陽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帳篷將就一晚,有時還會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險,往返一次需要近10天時間。
有一年11月,拉齊尼像往常一樣和官兵們奔波在山高路險的邊境線巡邏時,突然間天氣驟變,突降大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戰士皮濤不慎從牦牛背上摔了下來,掉進雪洞里,周圍的冰雪不斷垮塌。危急時刻,拉齊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動!”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邊脫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皮濤救了出來。體力透支的拉齊尼被凍得不省人事,送到縣醫院搶救3個小時,才挽回了生命。
“這不是親人又是什么呢,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說著,他用力地拍了拍胸口。“看,我們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齊尼向記者展示手機里的照片,講起這幾年護邊員身邊的變化:牧民們放牧有補助、種地有補貼,每年還享受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孩子上學的學費全免;邊防修好了巡邏路,建起了執勤房,還給護邊員配發了摩托車、對講機、望遠鏡。“以前步行巡邏需要好幾天,現在騎摩托車只要5個小時,而且再也不用風餐露宿。”拉齊尼笑著說。
“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很想念從前和邊防連的兄弟們頂風冒雪巡邏的日子,一起吃過的苦,才是最想回憶的甜。”說話間,拉齊尼的電話響起,是兒子拉蒂爾打來的。他邊接電話邊說:“拉蒂爾說長大了也要像我一樣做一名護邊員。我告訴他好好上學,將來要成為一名解放軍,守衛祖國,保護人民。”
1月4日,新疆喀什,一名孩子陷入冰窟。拉齊尼·巴依卡循聲趕去,腳踏冰面去拉孩子。冰面突然坍塌,自己不慎跌入水中。他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力把孩子盡量托在水面。聞訊趕來的人們紛紛參與救援。孩童成功獲救,但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上來……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拉齊尼·巴依卡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全國勞動模范,一家三代守邊的故事在帕米爾高原家喻戶曉,被當地牧民稱贊為“帕米爾雄鷹”。他生前常說:“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
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拉齊尼巴依卡頁”是泰國北部素貼山脈地區的一條古老的山間路線,也是目前泰國最有名的徒步旅游線路之一。在這條線路上,你可以欣賞到泰國北部壯美的自然景觀,也可以走進當地的小村落,體驗當地人的風情。在我這次的徒步旅行中,我深深地感到,徒步不僅僅是走路,而是一種修行,一種生活方式。
第二段:接觸自然
作為一個城市居民,我習慣了每天呆在高樓大廈里,呼吸著工業污染的空氣。但在素貼山脈的懷抱中,我感到了自然的力量。在山間小徑上,我看到了蜿蜒曲折的小溪流,青翠欲滴的密林,還有太陽從云層中穿出來照耀在山峰上的壯麗景象。我們不必顧忌時間和沉悶的辦公室,而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探索自然的美麗,這是一種無上的享受。
第三段:了解文化
除了自然景觀,徒步旅行還讓我有機會了解了當地的文化。我們沿途經過了一些偏僻的山村,在那里,我們看到了一些當地人的日常生活。我們看到了他們勤勞的農活,與陌生人友好相處的善意等等。在和當地人的交往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們與我們的文化差異,并對這種差異充滿了好奇和敬畏之心。徒步旅行可以讓我們更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拓寬我們的視野,增加我們的人生經驗,這是一種無價的收獲。
第四段:克服挑戰
當然,徒步旅行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它需要我們付出很多的努力和耐心。在走過的路線上,既有平坦的山路,也有崎嶇的山路,還有陡峭的山路。每一段路程都要求我們保持全神貫注,做好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而克服這些困難,克服自己的極限,也讓我更加堅強和有信心。只有經歷了這些挑戰,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徒步旅行的樂趣和意義。
第五段:回歸內心
徒步旅行是一種可以讓我們回歸內心,重新認識自己的方式。我們往往會在生活的瑣碎與壓力中迷失自我,忘記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徒步旅行讓我們逐漸清晰自己的內心,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找到生命的方向和意義。我深刻地感受到,徒步旅行是一次獨特而又美好的修行。
總結:
通過這次徒步旅行,我深刻地體會到了自然、文化、挑戰和內心回歸等方面的價值。徒步旅行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也讓我更加認識到生命的真諦。在往后的生活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參與徒步旅行,讓它成為我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拉齊尼·巴依卡是一位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師和設計師,他的作品以其簡潔、優雅和創新而聞名于世。通過研究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和理念,我深刻地認識到設計在塑造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環境中的重要性。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讓人們在其中感受到與生活和諧相處的美好。正是在與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接觸中,我逐漸意識到設計可以成為一種力量,去改善人們的生活,營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首先,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設計風格簡潔大方,注重功能性與美學的結合。通過對空間的精確控制和材料的智慧運用,他創造出了許多令人驚嘆的建筑和家具作品。例如,他的著名作品“比薩斜塔”采用了不規則的直升機起重機運輸,使得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這種獨特的傾斜造成了無數游客的好奇和驚嘆,也成為了比薩的另一張名片。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不僅令人印象深刻,也一直影響著我的設計理念。
其次,拉齊尼·巴依卡的設計理念啟發了我對生活方式的思考。他堅信“設計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生存的方式。”他通過注重細節和功能的合理性,創造出了既美觀又實用的作品。他的設計理念教給我,設計不僅僅是一個表面的美化,更是為人們創造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在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中,我看到了設計與生活方式的緊密結合,這使我認識到設計對于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感是如此重要。
第三,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向我展示了創新的力量。他始終追求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不拘泥于傳統的觀念和方法。他通過與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結合,打破了傳統設計的框架,創造出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例如他設計的“波希塔公寓”采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前衛的設計理念,成為了建筑設計領域的里程碑。拉齊尼·巴依卡的創新精神啟示我,作為一名設計師,應該敢于嘗試新的創意和技術,不斷追求卓越和突破。
第四,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散發著與生活和諧相處的美好。他通過對環境的敏感和對人性的理解,將建筑和自然融為一體。他在設計中注重與自然相互作用和互補,創造出了既美麗又舒適的建筑環境。他的作品給人們帶來了寧靜與平和,讓人們在其中找到內心的平衡。正是在與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接觸中,我意識到設計不僅僅是追求個體的欣賞,更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種方式。
在拉齊尼·巴依卡作品的啟發下,我深深地認識到設計的重要性。設計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達方式,更是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并創造美好世界的力量。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給了我很多啟示,提醒我要不斷追求創新和突破,注重細節和功能的完美結合。設計不僅僅是一個行業,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通過設計,我相信我們可以改變世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總之,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和理念給了我很多啟發和思考。他以其獨特的設計風格和對生活的熱愛贏得了世界的贊譽。通過與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接觸,我深刻認識到設計的力量和意義。設計是一種改變與創造的力量,通過設計,我們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營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作為一個設計師,我將汲取拉齊尼·巴依卡的精神,在自己的設計中追求卓越和創新,為人們創造舒適、美麗的生活環境。
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拉齊尼·巴依卡是一位出色的企業家和高層管理者,他的成功經驗和智慧之處為很多人所信賴和效仿。通過對拉齊尼·巴依卡的學習和研究,我深刻體會到了他的風格和方法,并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得到了很多啟示。下面將以五段式的方式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拉齊尼·巴依卡注重團隊合作和人際關系。在他的領導下,團隊成員之間形成了緊密的協作關系,共同努力實現企業目標。他主張以人為本,關心員工的成長和發展,并創造了一個開放、互相尊重、充滿信任的工作環境。通過與團隊成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拉齊尼·巴依卡有效地激發了員工的創造力和動力,推動了整個團隊的進步。
其次,拉齊尼·巴依卡鼓勵不斷學習與創新。他認為,只有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變化,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他本人也是一個永遠保持學習狀態的人,他鼓勵團隊成員投身于持續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機會。此外,他還推崇創新和冒險精神,鼓勵員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為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和突破。
第三,拉齊尼·巴依卡具有堅強的決心和毅力。在商業領域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是常態,但是拉齊尼·巴依卡從不輕言放棄。他敢于面對挑戰,勇于承擔責任,并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和均衡的情緒。他始終相信,只要堅持努力,付出足夠的汗水,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這種決心和毅力正是拉齊尼·巴依卡取得巨大成就的關鍵所在。
第四,拉齊尼·巴依卡注重社會責任。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他更加關注企業在社會中的角色和影響。他認為,企業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還要承擔起帶動社會發展和改善社會福祉的責任。他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捐資助學,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和弱勢群體,為社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最后,拉齊尼·巴依卡以身作則,成為很多人的榜樣。他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還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他勇于追求卓越,但同時也注重個人的成長和平衡。他是一個兼具商業才智和人文關懷的綜合型人物,給了我們很多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總之,拉齊尼·巴依卡的成功經驗給了我很多啟示和指導。通過學習他注重團隊合作、不斷學習與創新、堅持不懈的精神、關注社會責任和以身作則的行為,我深刻體會到了一個偉大的領導者和成功人士所需要具備的素質和價值觀。這些經驗和教訓將伴隨我一生,成為我職業生涯中的寶貴財富。
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拉齊尼·巴依卡是一位現代藝術家,他以其獨特且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力而聞名。在我近期參觀了他的作品展覽之后,我深深被他的藝術作品所吸引。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關于拉齊尼·巴依卡的心得體會和他的作品對我的啟發。
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以其復雜的圖案和色彩而著名。當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繪畫作品時,我不禁被他的畫布上豐富的細節所震撼。他將線條、顏色和形狀相互交織,創造出一個獨特的空間。這種創新的畫風不僅展示了藝術家的創造力,還使觀者能夠在作品中感受到一種深度的情感體驗。
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傳遞出了一種深刻的情感。他的繪畫中充滿了對生活、愛情和時間的反思。我研究了他所使用的顏料和材料,以及他在每一幅作品中表達的獨特的情感。通過這些探索,我開始對藝術的力量和表達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巴依卡的作品提醒著我,藝術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可以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
拉齊尼·巴依卡的藝術作品也引發了我對當代社會的思考。他的作品不僅僅是美麗的圖案和色彩的組合,還表達了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他的繪畫作品中包含了對環境保護、人權以及社會正義的呼吁。這種社會情懷讓我意識到,藝術家可以利用自己的創造力來傳播正能量,并影響人們的思考和行動。
此外,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也讓我對藝術的定義和價值產生了反思。他的繪畫作品再次證明了藝術并不僅僅是描繪客觀事物的手段。藝術可以超越現實,創造一種新的視覺體驗。它可以提供給人們一種獨特的感受和思考世界的角度。作為一個觀眾,我確信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給了我一種新的審美體驗,使我對藝術的價值和意義有了新的認識。
最后,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鼓勵我追求自我的創新和創造力。他的繪畫作品充滿了個人的風格和獨特的表達方式。通過他的作品,我學會了不拘泥于傳統的藝術形式和規則,而是勇于表達自己的獨特視角。拉齊尼·巴依卡的藝術作品啟發著我追求創造力,并在我的生活中去發現和表達自己的獨特之處。
總而言之,拉齊尼·巴依卡是一位極具創造力和獨特視角的現代藝術家。他的作品不僅展示了他的創作才華,還傳達了對生活的獨特思考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通過他的藝術作品,我重新認識了藝術的力量和意義,并受到了對創造力的激勵。拉齊尼·巴依卡的作品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并激發了我在藝術領域繼續追求創新和自我表達的渴望。
拉齊尼巴依卡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六
“我長大要當像他一樣的人”
——追記全國人大代表、xx地區提孜那甫村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
望著掛在家中的那套新西服,x****爾自治區x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淚水滿面。要是往年,這時的拉齊尼·巴依卡已經帶著他在基層工作調研所得,踏上了去x參加********的路程。如今,他已長眠在帕米爾高原,守護著他魂牽夢繞的邊防線。
時光回到今年1月4日13時56分,在x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著哭腔的叫喊:“快來人啊!救救孩子!”
拉齊尼·巴依卡循著聲音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小孩陷入人工湖的冰窟里,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來不及細想,拉齊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帶走身體的溫度,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盡量托在水面。
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10多分鐘過去,孩童成功獲救,但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冰水中浮上來,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回憶拉齊尼·巴依卡救人的情景,木沙江·努爾墩淚流滿面:“他說救孩子,救孩子,我把圍巾遞給他,他抓好后我把圍巾往回拉,拉過來一米多,冰突然裂開了,我也掉到水里。我快上來時他說趕快救孩子,我回過頭一看,他慢慢地往水里沉下去了,整個過程大約10分鐘,他一直托著孩子……”
拉齊尼·巴依卡的家鄉位于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達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50%,冬季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多攝氏度,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是我國唯一只能靠牦牛出行的巡邏線。特別是在中巴邊境的重要通道吾甫浪溝一帶,每次巡邏都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達坂,還要80多次蹚過刺骨的冰河。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都是帕米爾高原上的護邊員,從他的爺爺開始,就和當地邊防戰士一同守護著紅其拉甫邊防線。2004年,心得體會范文拉齊尼·巴依卡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成為家里的第三代護邊員。
2011年10月的一天,拉齊尼·巴依卡和戰士們巡邏時突遇暴雪,狂風夾著暴雪讓人睜不開眼睛,一名戰士不幸掉進雪洞。危急時刻,拉齊尼·巴依卡爬到雪洞旁,脫下衣服,奮力將戰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他自己卻被凍得不省人事,在醫院搶救了3個小時才挽回生命。
說起拉齊尼·巴依卡,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阿布都賈米·龍吉克說:“巡邏的時候每次看到界碑,拉齊尼·巴依卡都會去擦干凈。顏色淺了,他專門帶油漆去描紅。‘中國’這兩個字永遠在他心里,也永遠在我們心里。”
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多次帶著兒子拉迪爾·拉齊尼來到國門和護邊一線,讓他從小感受護邊守邊的精神力量。拉迪爾·拉齊尼說:“我爸爸是一個英雄,我長大要當像他一樣的人。”
拉齊尼·巴依卡的女兒說,爸爸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為國戍邊,讓自己和弟弟上大學。她希望爸爸放心,姐弟倆一定會好好學習,實現他的心愿,把他的精神傳給所有人,要讓全世界知道,爸爸是個英雄。
拉齊尼·巴依卡離開了大家,巡邏的隊伍和巡邏的腳步從沒有停息。每當巡邏的人們休憩時,都會唱起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大家知道,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歡唱的一首歌,也是他每次巡邏時都在唱的一首歌。唱起這首歌,仿佛拉齊尼·巴依卡就和大家在一起,就一同走在巡邏的路上。因為這只帕米爾雄鷹,永遠翱翔在帕米爾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