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名言警句類的題怎么答 名言警句公務員面試真題篇一
在2020國考稅務局面試的考場上,考官也在引導語中明確的表明,“請考生避免模板化作答,否則會影響你的成績”。這樣的情況,自然也就對考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會答題已經不能適應于新的面試考場,現在需要做的是在會答題的基礎上更要把題答好,還要答出自己的特色,于是,個性化作答的要求也就應運而生。
所謂的個性化作答,無非就是講出來的話與眾不同,而與眾不同又不能脫離題目本身。我們都知道面試沒有標準答案,這就意味著,只有能夠言之有理,只有能夠打動考官,才能有機會拿到高分。通過探索我們發現,如果想要讓面試作答達到個性化的目的,可以從四個方向去努力,分別是角度、內容、邏輯和表達,這一次的探索,我們重點來談談角度的個性化。
角度,即為看問題的切入點,不同的切入點,決定了作答內容的方向是不同的,當大家都按照最基本的答題思路進行分析的時候,如果能夠在考場上換一種角度,展現出思考能力的獨特性,那自然就能脫穎而出。
拿名言警句為例,揭示道理,闡述重要性,談踐行啟示,這樣的思路是我們大部分人所認可的,也是大多數同學最愛使用的,最終的情況就是,考場上千篇一律,張口都是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什么道理,這個道理會讓我們怎么樣怎么樣,我自己應該怎么怎么做。但如果從更深的角度去看名言警句我們會發現,其實每一句話,都會有比較特定的講話時間和講話環境,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如果能夠抓住背景去談,這句話的重要性,就能夠更加符合名言本身的現實意義。除此之外,每一句名言看似抽象難懂,其實闡述的核心都非常的清晰,當大家都在泛泛而談時,如果能夠抓住某一個細節,揭示出核心的道理,在內容的表達上則會更加標新立異。
總結起來,名言警句的作答角度有三種可以選擇:第一、按照基本思路作答;第二、從講話時間、地點等背景入手;第三,從某個細節入手。
我們不妨用2020年最流行的一句話“不負韶華,只爭朝夕”來做個示范。
揭示道理:
這句話的含義是,要珍惜當下,努力奮斗,即要有奮斗精神,實干精神。
談重要性:
1、奮斗是新時代的主旋律,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如:女排精神,書寫著奮斗,愛國,是新時代的榜樣;
2、實干是奮進者的不竭動力,實干才能締造未來。如:南仁東扎根大山22年,鑄就中國天眼。
踐行啟示:
1、做思想上的奮斗者:奮斗精神不可缺,提升能力不服輸,勤勞勇敢不偷懶;
2、做行動上的實干家:愛崗敬業實現人生價值,爭分奪秒鑄就輝煌,扎根基層,立志做大事而非做大官。
聯系知識:
兩個百年目標:建黨100周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國100周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聯系背景:
這句話出自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新年賀詞,2020年我國將要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是決勝年,關鍵年,當前我們面臨的情況是時間緊、任務重。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個特殊的時間講“不負韶華,只爭朝夕”,就是要求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建設者,都要不辜負年華,要奮勇前進。
具體闡述:
要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做到“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需要做到:
1、牢固樹立奮斗精神,爭分奪秒,為幸福而奮斗,也過實現祖國百年目標而奉獻;
2、扎實苦干,樹立實干精神,用行動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
整體表態:
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意義深刻,道理豐富,指明了新時代前進的方向,也提出了決勝之年的工作要求,珍惜當下,苦干實干。但這其中,最能打動我的,是一個“爭”字。
具體闡述:
在我看來,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爭”,意味著三層含義:
1、爭取。即要求我們要為了幸福去不斷爭取,要努力,要有奮斗精神;
2、爭先。即要求我們面對困難,面對工作要勇敢沖鋒,要敢于擔當,要有擔當精神;
3、爭分奪秒。即要求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項工作,苦干實干,要有實干精神。
從這三個角度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其實不管哪一種,只要能夠真正挖掘到了題目的核心思想,選擇不同的角度切入,表達清楚自己對題目不同的理解,就能夠給考官留下深刻印象,分數自然不言而喻。
結構化面試作答角度的個性化,要求我們看問題的切入點更加多樣,看問題的方向更加獨特,這就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多進行一些思維拓展的訓練,對待每一個現象或是每一個事物,都能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見解,挖掘出不同的內容,對待每一道題目,不能僅僅停留在答出來的狀態,而是要不斷的探索不同的作答方法,尋找不同的作答角度,訓練出強大的思維發散能力,作答角度的個性化就很容易實現了。
名言警句類的題怎么答 名言警句公務員面試真題篇二
在結構化面試中,有一種題型叫做哲理故事,它所考察的就是考生的發散聯想能力。但是,在這類題型的學習與考察中,考生面對的最大的攔路虎恰恰是不會從哲理故事中進行發散聯想,很可能會出現面對一個故事花費很長時間通讀幾遍之后仍然只能看出一兩個寓意的尷尬情況。所以今天小編就來介紹幾個哲理故事的解讀方法,通過例題來示范如何使用對應方法,幫助各位考生學會從哲理故事中看出更多的寓意。
很多時候,哲理故事中會出現不同的主體,可以通過分析它們來得出不同的寓意,這里的主體可能是不同的具體人物,也可能是一些擬人化的動物和事物。比如說:蘇格拉底和學生,小蝸牛、毛毛蟲和蚯蚓,大鐵桿和小鑰匙。
例題:小馬媽媽讓小馬過河,河水比較湍急,小馬問牛伯伯河水的深度。牛伯伯說“河水不深,只到腳踝”,樹上的小松鼠說“河水很深,去年有一只小松鼠被淹死了”。小馬聽到他們說的不敢過河,小馬媽媽說“有的身體大,有的身體小,要自己嘗試”。最后小馬嘗試的過了河。對此,你怎么看?
【解讀】從小馬的角度,他選擇詢問牛伯伯和松鼠,告訴我們要虛心求教。不同人答案不一樣,告訴我們不能只聽別人的意見,這樣會讓我們迷茫,要學會自己思考與辨別。小馬媽媽教育小馬要自己嘗試,告訴我們想要獲得真理,就要注重實踐。
認真仔細審題,把握題干中某些關鍵詞,挖掘關鍵詞背后反映的本質內涵。表示注重實踐的關鍵詞:嘗試、試過、奮力一跳等。表示團隊協作的關鍵詞:成群結隊、首尾相連、圍繞在一起等。表示腳踏實地的關鍵詞:踏踏實實、一步一步等。表示堅持或固執的關鍵詞:依舊、一直、多年、仍然等。
示例:小馬媽媽告訴小馬要自己嘗試才能知道河水的深淺,告訴我們要注重實踐。一頭海豚發現魚群后會召集其他的海豚一起來圍住魚群,然后再去吃魚,說明他們具有團結合作的意識。
即:逐字逐句審題,然后從每個詞、每句話中提煉啟示。
例題:一只螃蟹被放進簍子里后會想盡辦法往外爬,多放幾只后會爭先恐后地拉扯拖拽、踩著別的螃蟹往外爬,所以總是把爬的最高的螃蟹給拉下來,最后一只也無法爬出。對此,請談談你的理解。
【解讀】螃蟹想盡辦法想從簍子里往外爬,說明他不甘平庸,并且采取實際行動脫離困境。幾只螃蟹拉扯拖拽的行為,說明不擇手段。他們各自只顧著自己爬,最終一只也沒爬出去,說明不會合作,眼光短淺。
第四種方法:對比分析法。
這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比比較。可以比較兩個對象的不同之處或比較同一對象不同方面。常見對比類型有:內外對比,前后對比,大小對比,多少對比,輕重對比。
例題:寺廟里的臺階問佛像,我們都是石頭,為什么你受萬人敬仰,而我卻要被人踩來踩去呢?佛像說你只經歷了六刀,而我卻經歷了千刀萬剮。請談談對你的啟示。
【解讀】從佛像與臺階經歷過不同的雕刻刀數和最終的結果可以發現,經歷的磨難不一樣,獲得的成長也是不一樣的,挫折使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