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范文范本,寫作者可以學習到不同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法,拓寬自己的視野和思維方式。下面是一些范文分享,希望大家通過閱讀范文,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一
堅持打乒乓球的好處有很多,乒乓球也是我國的國球,因此很多人都開始學打乒乓球,看似小小的乒乓球卻有很大的學問哦!下面就為大家介紹7條乒乓球實戰比賽妙計,幫助大家更好的打乒乓球鍛煉身體。
比賽前,裁判一般會擲硬幣讓雙方選手選臺或選發球。若你得到優先選擇權,你如何決定呢。99%的球友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選發球。但是,最明智的答案是:選球臺。
在比賽中,第一局的勝利至關重要,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有個完美的`開場,它能起到鼓舞士氣,增強信心的作用。同時能使對手消沉頹喪,一蹶不振,以致惡性循環,屢戰屢敗。那么先發球對第一局產生何種副作用呢。你算一下9:9時或10:8時發球輪是誰就知道了。當然你發球質量太差或你根本不懼怕對手發球也就另當別論。如果你選擇第一局先發球,那么你的災難就會接踵而至。無論是三局二勝制,五局三勝制,還是七局四勝制,決勝局9:9時或10:8時都是輪到對手發球。乒乓球是一種極其殘酷的游戲,有時是最后兩分定乾坤。所以一定要在賽前預計到這一點。
比賽時,通常分成八組或四組。如果是四個組,則前二名出線。有時組中有比你強勁的對手。贏下來的概率較小時,可考慮放棄與其對壘,以便保持體力,養精蓄銳,對付水平與自己差不多的選手。
第一局的勝敗很重要,但如果你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第一場上,那么你在后面的比賽中就不太容易贏球了。你必須試探哪種發球對方接不好;他的正反手哪一邊較弱;調左壓右有效還是調右壓左有效;對方怕高吊還是怕前沖;臺內球好還是出臺球好;當明確了你的得分手段之后,你就束之高閣,留待備用。通過投石問路,使得你胸有成竹,不致越打越無底氣,打到最后,就黔驢技窮了。
局間暫停,你一定會碰到很多班門弄斧,好為人師的球友。更可氣的是,那些平時你可讓六.七分球的球友,他們也會七嘴八舌,嘰嘰喳喳地當起你的教練來。你可別說,他們真的就是你的老師啊。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有時確實被對手打糊涂了,像糊涂了一般。記住,賽場上,三人行,必有我師。
與生手比賽時,你不了解對方的水平,同樣對方也不了解你,雙方都不清楚對方的底細,這時你就要放大對手的畏懼感。可以打一個比方。一般人見到開寶馬奔馳者,第一感覺就會認為這主兒必是大款。所以你的道具不能太低調。你最好穿上鮮艷的紅色球服,背上顯眼的專業球包,這樣對手會在開局時畏你三分。
參賽選手輪不到自已上場時,總喜歡觀看當時相對較精彩的比賽。其實這種做法不對。你此時可不能閑著,你要仔細觀察同組或同半區有可能相遇的選手的球路。用筆記下他的強項與弱項,然后議出揚短避長的措施,這樣你的勝率才會大大地提高。正所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
乒乓球冠軍中含金量最大是什么冠軍?答案是全運會冠軍。最難打的比賽就是隊友。彼此對對方的優缺點了如指掌。俗語曰:無奸不商。如何做好遭遇隊友的準備工作呢。平時要把對隊友行之有效的三件東西隱藏起來。即發球套路,技術套路,戰術套路。非比賽對抗少用或不用。留待比賽時,讓隊友措手不及,倉促應付。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二
發球動作由兩部分組成:
1.一只手的上拋動作。上拋高度大于等于16厘米,上拋動作要在球臺端線外、高于臺面且需垂直上拋。
2.另一只手的揮拍動作。按照新規則,要高于臺面,并且要使兩側居中的裁判和對方運動員能看清動作。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發球前,應盡可能地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和特點,要做到心中有數。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通過熱身、錄像、報道等,了解對方的特長,了解對方發球、擊球、落點的`規律和球路。
發球變化莫測,常使對方不知所措。發球單調,落點也單調,常使對方較快就適應,而使自己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因此應多練習幾套發球技巧,充分把握發球階段主動時機。
關于技術細節,教練提醒,要盡量擊打球的中部,同時,盡量在球拍與球接觸的時候要盡量靠近端線,這樣可以使發出的球又快又長。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三
掌握發球技術在乒乓球比賽中至關重要,好的發球不僅可以掌握比賽的主動權,更可以一擊必殺直接得分。掌握多種不同的發球更為重要,這樣不僅可以打亂對方的技戰術擺設,更可以使得對方不得不重新適應不同的發球。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來詳細講下乒乓球的發球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發球時有正反、長短、高低、轉與不轉、擺布上下之分。以下聯通易購小編將介紹這些不同分類的發球技術。
所謂正反之分就是正手發球還是反手發球。正手發球的特點主要是可以借助腰部的力量使得球盡可能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旋轉,但球落點的變化有所欠缺,落點一般位于對方的反手位,發到反手位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對方直接搶攻。反手發球的特點主要是多變的落點,通過手腕還可以發出較強的類似于正手逆向發球旋轉相同的旋轉發球。
在發球時應掌握長短之分,長球有利于發球搶攻,短球有利于臺內控制。如果臺內球較好則盡量使用發短球,反之則發長球。在發球時首先看好對方站位,若站位較遠則盡量發短球,站位較近則宜發長球。
高低之分主要是發球拋球的高度。拋球較高,球自由落體下降產生一定速度,當球拍觸及球時,使得球與球拍的壓力增大,從而可以發出速度較快、旋轉較強的發球。除此之外高拋發球還可以擾亂對方接發球的節奏,在比賽中可以適當增加高拋發球。但高拋發球由于球在空中有一定的飛行時間,造成對方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所以為了突出發球的突然性可以使用較低的拋球動作發球,但拋球的高度應不低于16厘米。
乒乓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旋轉,但由于發球時身體未能完全發力,使得發球的旋轉未能達到極致,發球時若想得到較強的旋轉,手腕的發力至關重要。如果說旋轉強烈的發球可以使得對方吃發球,那么偶爾發些不轉的發球可以使得己方獲得更多的主動權。比方在比賽中一直發下旋,偶爾發個不轉球會讓對方回球冒高,這樣可以直接使用扣殺回擊。
球的旋轉有方向之分,常見的旋轉有上旋、下旋、側上旋、側下旋、側旋、逆向旋轉、逆向側上旋和逆向側上旋之分。在發球時一定要注意發球旋轉性質的變化,最難能可貴的是使用同一種發球動作可以發出不同性質的發球。若對方習慣使用搓球接發球則盡量使用上旋發球,若對方習慣直接起板應盡量發些強下旋或強側下旋。
以上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了一些發球的種類,希望能給那些對發球不太了解或是不重視發球的球友們提供一定的幫助。
乒乓球發球技術的分類的'延伸閱讀——乒乓球的特點與起源
乒乓球運動是由兩名或兩對選手分別站在球臺的兩端,在球臺中間隔放一個球網的球臺上,用手中的球拍,把對方打過來并擊中本方球臺的球,還擊到對方,這樣打來打去的一項球類的運動項目。它的特點是:球小速度快,變化多。運動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齡、性別和身體條件的人都可以參加的運動。
乒乓球運動的起源與網球有著密切的聯系,乒乓球運動英文名為tabletennis即為桌上網球。乒乓球運動于十九世紀末起源于英國,流行于歐洲。據記載:大約在19世紀后半葉,由于受到網球運動的啟示,在一些英國大學生中,流行著一種極類似現在乒乓球的室內游戲,發球時,可將球直接發到對方臺面,亦可把球先發到本方臺面再跳至對方臺面。球拍是空心的,用羊皮紙貼成,形狀為長柄橢圓形。為了不損壞家具,在橡膠或軟木實心球外,往往包一層輕而結實的毛線。有時,在飯桌上支起網來打;有時索性就在地板上用兩個椅子當作支柱,中間掛起網來打。雖然打起來不十分激烈,但頗有一番樂趣。這種游戲當初叫做“弗利姆——弗拉姆”(flim-flam)又稱為“高西馬”(goossime)。沒有統一規則,有10分、20分為一局的,也有50分或100分為一局的。
自從一位名叫詹姆斯·吉布(jamesgibb)的英格蘭人到美國旅行時,偶然發現了一種用賽璐珞制成的空心玩具球,彈性很強。于是,他就將這種球稍加改進后,代替了軟木球和橡膠球,逐步在英國和世界各地推廣起來。由于用拍擊球和球碰桌面時發出的是“乒”“乓”的聲音,所以“乒乓”的名字也就由此產生了。最初乒乓球是一種宮廷游戲,歐洲貴族間的一種娛樂活動。后來逐漸流入民間。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四
1:首先發球需要一定的時間保證,考慮到玩球時間較緊迫的球友們,建議大家把發球放在訓練前10分鐘,替代部分熱身時間,或者在訓練結束后發上10分鐘,讓身體緩沖恢復一下。這樣的練習發球方法一舉兩得,但需要一定的持久性。
2:發球動作固定訓練,發球講究如何在觸球時用上足夠的能量去作用球,先拿正手發球來說,球友們通常注意球拍觸球時的摩擦較多,而忽略了身體隨著球拋起來后向持拍手方的轉動,簡單來講就是隨著球的向上拋起,身體要同時完成重心交換。
手臂的作用此時主要是隨著身體自然打開一些,前臂活動范圍大于大臂,為觸球時的加速度準備好足夠的加速距離。由于球臺的阻礙,大家發球通常會因為怕碰到手或者拍子,而自然的改變了發球動作,這樣不利于發球的動作固定訓練,所以需要借助非球臺練習方法。無需球臺,用身體對球臺的自然感應高度,進行徒手拋球,轉體,模擬觸球訓練。盡快掌握基本發球動作要領。注:反手發球發力原理跟正手發球類似,但拋球后需要向拋球手方轉體完成還原動作。
3:發球板型訓練,發球的板型是指發球觸球一瞬間時的板型。好的發球需要具備一定的“欺騙性”讓對手不容易清楚看到球板觸球時的板型,所以不能單純的發上旋就豎板,發下旋就亮板。要巧妙的增加觸球時的出手速度進行有效掩護自己發球的真實意圖。
如果能做到出手瞬間有一定速度,動作前期板型基本一致并發出至少2種不同旋轉發球,那么發球板型的訓練也就有了一定的收獲。
4:發球觸球點訓練,總體來講發球到這一步,說明已經具備了不錯的發球基本功。這部分屬于比較細小的技術環節,但運用好的球友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觸球點簡單分為觸球中部的奔長球或拱長球,觸球中下部的側上旋或不轉,觸球底部的側下旋和下旋三個基本部分,首先需要明確球拍觸球的部位,通過不斷的體會,最終體現在發球質量本身。
5:發球手腕和手指配合訓練,前面講到觸球點后,接下來緊接著就是對手腕和手指的體會和強化訓練,由于每個人手腕手指力量有不同,所以首先要因人而異,自然力量小一些的球友不要追求瞬間的極致旋轉,多用巧勁和身體手臂傳輸到手腕手指的力量摩擦球。力道大一些的要多去體會手腕放松到手指瞬間加速轉動球板的用力竅門。避免由于動作過早發力造成觸球時力量過于僵化,作用不到球上。總體來說,這部分的技術屬于發球技術的核心區域,從前面依次講下來到這一步,整個發球的基本動作才算完成。
1:發球搶攻的訓練可以是循序顧進的,首先可以規定單二旋轉的發球接固定范圍起板,作為精進該項技術的第一筑發二種或套球后搶攻,只限制接發球的落點而不限制其方法(可用攻、拉、搓、撇等技術接),可提高發球者在一定位置上對各種不同接去的球都能搶攻的能力,當然為了達到盡快熟練掌握該技術,可以任有條件的地方用多球單練的方式加強訓練。建議最好能根據地身技術掌握情況,做到每次發完球后“還原判斷一啟動一交換重心一完成擊球”等幾片步驟。避免急于求成,反而影響了技術提高。
2:由于發球的多樣化,所以同時產生了相對應的接發球方法,建議大家能體會出些規律來,發一種或一套球后搶攻,只限制接發球的方法而不限制落點:要求判斷好對方接發球的落點,迅速移步后搶攻。找到提前啟動擊球的竅門。比如發完長球后的主動拉攻,發完下旋短球后,對方一般規律都是回短或搓長(顆粒膠會根據膠粒的長短有反旋轉)這時候練習的時候就要盡量把注意力放在回接下旋球和起下旋球上。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持拍手一側的腳在處理對方回接短球時要及時向前跨出,并保持重心穩定,為下一板球創造良好的擊球條件。
3:當大家同時具備了幾種發球技術以局通過前面提到的循序漸進法,逐漸掌握發球搶攻的`旋轉和線路規律,接發球方不限制接發球的方法和落點:對發球搶攻者要求更高,不僅步法要移動,而且能搶攻各種不同性能的球。這就是綜合訓練了也就是專業球員通常所說的“發搶”訓練。這時候的訓練可以是帶有模擬記分形式的,為的是盡快適應比賽節奏,并可以逐漸的把第一發球和第發球的戰術配合更清晰化。
4:發球搶攻是“藝高人膽大”的技術。要具備好的心理素質和過硬的基本功。這同候的綜合全面練習將不限制發球的種類、落點,旋轉對接發球亦同樣限制。可鍛煉與考查發球搶攻的實戰能力。并模擬關鍵比分去練習發球搶攻訓練,會更有效的使球友們感受到,壓力下如何使用這項技術得分。在上述練習中,還應注意培養與提高合理處理球意識和技術,即發球后的第一板無法搶攻(對方接發球好習慣搶攻套路被對手控制住了)這是不應急干盲目搶攻,而應合理地先控制一醫(如對方反手不擅攻,則可主動給其反手大角度長球、逼對手勉強回球)然后自己爭下次再搶或、養成這樣的良好習慣后,比賽中才會避免出現過多的無謂失誤,或者說打順了對誰都不怕,打不順跟誰都不好打!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五
用重心控制球即打球主要是全身發力,不是單純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體部位的動作集中發力擊球,表現出來就是身體的重心控制有用身體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覺,有用自己身體重心壓住來球并送出的感覺。反沖時,也要用重心來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動作,沒有用重心來調節弧線,經常壓不住球或回球質量不高。提前判斷來球的落點及旋轉,晚了就來不及做動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擊球,另外動作不要大,因為如果來球旋轉稍強的話,落臺后彈起來很快,不好找點。
2、“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
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要讓弧圈球暴力,應盡量采用主動迎球的手法。要有這個“迎”的意識,即一身體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向前的基礎力量的產生的問題,就是要向前拉住球。這個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換來完成。(右手為例)右實左虛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腳踩實,右腳尖和球臺底線平行,指向東。左腳稍前,腳尖著地,腳跟一定要提起來。上身要含胸收腹。
以王勵勤、馬林榜樣,他們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臺面近乎平行。這樣的作得好處一是重心會自然地落到兩腿的前腳掌;二是這種機制使發力時必須向前,含著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馬林、劉國政搶沖兇的時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況也會自然地被避免。
3、照著來球收小臂”
“照著來球收小臂”手臂不往回拿,而是盡量迎前往前掃,它自己不能往前了會自己回來,你不用操心,往回拿就沒勁了。
4、余橫板橫板的反手沒有想象的那樣好。
業余橫板橫板的反手沒有想象的那樣好業余橫板的問題確實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橫板的特長,但很多業余的沒有開發好,結果成了弱點,以至于敵不過直板的推擋。還有,我覺得很多橫板戰位離臺過近,影響了正、反手的轉換。其實也是由于站位遠了反手的問題。所以練好反手是打好橫板的關鍵,而肘的控制相當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橫板反手一定要敢于主動加力搶先加力。
5、"身前擊球"而做引拍。
為"身前擊球"而做引拍身前擊球是指在身體的重心--肚臍前方擊球后。
6、習基本功球時,一定要有節奏。
練習基本功球時,一定要有節奏對方過來的球,回擊時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擊,雙方才能有節奏的練下去,而且不累,這樣才能提高手感。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六
正手發下旋球一般而言下旋一般都較強,發下旋球時主要注意球路的長短,最常用的路線為對方正手小三角、反手小三角、近網中路以及反手位底線。為了增加球的旋轉站位時盡量與球臺底線水平,拋球后前臂加速向左前下方發力,拍面放平,擊球中下部向底部摩擦,盡量擦球要薄。
旋轉較強的下旋球第一落點應選擇在近網處,如果要發對方反手位底線下旋球第一落點應選擇遠網處。拍放平,猛發力,發力要靠腕和臂,這是發正手下旋的訣竅。
高拋發球的主要特點是發球時球拋的比較高。這樣發球的優點有三。一是可以增加球拍對球的正壓力,通過球由高空落下形成一定的速度,在球拍觸球時可以給于球盡量大的.合力。二是可以給對方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高拋發球的最高境界是將球拋棄后目視對方,根據對方的站位來選擇自己發球的落點以及旋轉速度。三是打亂對方的接球節奏。
發球的長短主要取決于第一弧線和第二弧線的長短,在第一弧線不變的情況下,第二弧線越長,落點越遠,即發出的球就長;第二弧線越短,落點越近,即發出的球就短。影響球長短的主要因素在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點。作用力大小相同的情況下,方向越指向球心第二弧線越長。大小和方向相同的情況下,作用點在拍頭的球要比作用點靠近拍柄的球的球第二弧線要長。
這種發球是最常用的一種發球,因為無論是拿拍方式還是站位方式,這種發球是最舒服的一種發球。在發左側上旋和左側下旋球時,在觸球之前動作都大致相同,一般為戰位左半臺,左腳稍前,左手掌心托球至于身體前方,左手將球向上拋起,同時右臂外旋,手腕外展,拍面立起向右上方引拍。
當球從高點下降至胸部前側時,前臂加速向左方揮,腰部配合向左轉。當球落至小腹部觸球,發側上旋時觸球中上部向左前方摩擦,發側下旋時擊球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發轉球或不轉球其精髓在于動作相同,但球出臺后球轉不轉還是比較好判斷的,其主要體現在路線長短上,線路越短球越不轉。發球時一般常發轉球,不轉球為輔助發球,多用于搶攻。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七
乒乓球比賽需要掌握相關的戰術,學習一些技巧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乓球比賽實戰技巧,歡迎大家閱讀了解!
手腕轉動方向的平面與胳膊的直線垂直,擊球后,要稍微顛一下身體,可以很好的放松同時回到標準準備動作。為了顛一下身體,擊球瞬間腳后跟要抬起來。打球要有4個意識:盯球判斷來球,移動腳步,擊球,還原。
下蹲時,先碎步側身讓開球的路子,然后雙腿下蹲,而不是1腿弓,1腿蹬,是身體稍微一側,右肩放松下沉,快速蹬右腿!重心由右腳移到左腳時,右腳蹬地不要使身體有竄高的動作,應該感覺重心是平行移動。
球拍要沿著球的下降軌跡引拍,當球下降到合適位置,再向上拉,這樣不容易拉漏了。下旋的加轉弧圈動作要領:調整位置側身。雙腿下蹲。胳膊放松。向上發力。收拍到耳朵。球要拉下降前期,先要調整步法和擊球位置,引拍胳膊要伸直。
一只手的上拋動作:上拋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拋動作要在球臺端線外、高于臺面且需垂直上拋。另一只手的揮拍動作:若按照新規則,要高于臺面,并且要使兩側居中的裁判和對方運動員的視線,能看清動作。
開始練習正手攻球,要牢記個1/4,一是,手臂揮拍的軌跡是1/4園,球拍摩擦球也是球的1/4,手臂揮拍放松至起始位置也是按原先的1/4圓弧--陸教練在球案上以端線為直徑,中線與端線的交點為圓心,劃一園弧,右半邊的弧線就是手臂揮拍的下投影。然后面對墻,以自己的身高,作攻球的準備動作,以腰部高度劃1橫線,眉毛高度為最高點,劃一圓弧,這是前面的投影。
正手攻球,執拍右手拇指壓拍,食指放松,中指頂拍,在劃1/4圓弧過程中,拇指和中指有1/4圓弧的微調動作,擊球上部1/4圓弧。同時前臂也要有1/4圓弧的旋轉。
越用力時,揮拍越要下壓,而不能上托,越要壓住球,前傾的要比發力小時多點。攻球時手腕要有點弧線,這樣球速要快一些。
當你沖不沖時你會以為多向前撞擊球即可彌補速度,這有點飲鴆止渴,其實撞擊球過多易造成弧線不好,失誤多。且因旋轉不強,也使拉出的球前沖不強,特別是在近臺以外。摩擦過多會導致球速滿,力量小。
發球的力量,特別是發球加力,人們常會聯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飛出界,就是球彈跳太高。但是實際上,發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轉、又低、落點好。發加力長球,球又長、又急、又轉、落在左右邊角上,正是體現了乒乓球的藝術性、和技術性。只要在加力時,控制好撞擊力磨擦力,適當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時的螺旋線的長度、減少磨擦厚度、適當延長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時間,就可以達到效果。
練就最拿手的發球和絕招發球,如練發擦邊球、回頭球、近網邊線球,在發球的開局,直接得分。在開局和中局,就爭取主動,把比分拉開,這在加減分制中,顯深得格外重要。
利用組合發球的威力,調動對方。如發近網、短而轉的球,組合發底線,左、右、近身、長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發近網轉和不轉的球,及發近網側下旋球和“左爆沖側上螺旋球”,把球發到對方左邊線。這樣旋轉的組合,使對方感到難于適應,從而控制了比賽的節奏,使攻球頻頻得分。
研究發球的規律,在發球時,就大體上可以預測對方回球的線路,從而提高搶攻成功的概率。利用對方的漏洞、和弱點,在落點、旋轉、力量、曲線上不斷地變化,從而提高發球的質量,創造搶攻的機會。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八
1、用重心控制球即打球主要是全身發力,不是單純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體部位的動作集中發力擊球,表現出來就是身體的重心控制有用身體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覺,有用自己身體重心壓住來球并送出的感覺。
反沖時,也要用重心來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動作,沒有用重心來調節弧線,經常壓不住球或回球質量不高。
2、用“迎”的手法把球拉得更爆要讓弧圈球暴力,應盡量采用主動迎球的手法。要有這個“迎”的意識,即一身體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向前的基礎力量的產生的'問題,就是要向前拉住球。這個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換來完成。(右手為例)右實左虛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腳踩實,右腳尖和球臺底線平行,指向東。
3、“照著來球收小臂”手臂不往回拿,而是盡量迎前往前掃,它自己不能往前了會自己回來,你不用操心,往回拿就沒勁了。
4、業余橫板橫板的反手沒有想象的那樣好業余橫板的問題確實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橫板的特長,但很多業余的沒有開發好,結果成了弱點,以至于敵不過直板的推擋。
還有,我覺得很多橫板戰位離臺過近,影響了正、反手的轉換。其實也是由于站位遠了反手的問題。所以練好反手是打好橫板的關鍵,而肘的控制相當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橫板反手一定要敢于主動加力搶先加力。
5、為"身前擊球"而做引拍身前擊球是指在身體的重心--肚臍前方擊球后。
6、練習基本功球時,一定要有節奏對方過來的球,回擊時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擊,雙方才能有節奏的練下去,而且不累,這樣才能提高手感。
7、身體重心一定要低身體重心一定要低,這樣打球才穩。反手位側身時,身體更要低,才能打的準。但注意要活用,當中近臺拉前沖時重心不要壓得太低,否則導致引拍太低,拉球壓不住弧線,易出界。
8、擊球時必須放松擊球時,手臂必須放松,有用腰轉動打球的感覺。打球要有擊打(快攻)的感覺,不是摩擦。要主動去擊打球,不要被動的讓球來頂你的球板。腰部要放松,不要緊張,否則看起來是直著腰板打球。其實,整個打球過程中,只有擊球的瞬間是緊張的。
9、協調用力是基礎——腿、跨、手必須同時同方向動作。
10、向前用力是指導——腿、腰、手都必須首先向前用力作用于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調節。
11、用力支點是關鍵——近網球瞬間支點在腕關節,近臺球瞬間支點在肘關節,離臺球瞬間支點在持拍手一側的髖關節!
研究發現,早老性癡呆患者打乒乓球會鍛煉到更多的大腦部位,打完乒乓球后,精力更旺盛、說話更多,走路速度也快兩倍。為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早老性癡呆癥診所創始人普洛金建議,老人不妨多進行騎馬、彈鋼琴和打乒乓球等活動,以鍛煉大腦多個部位,防止或緩解老年癡呆癥病情。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打好乒乓球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打好乒乓球的技巧也有很多,但是我們常用的技巧還是不如踏實的學會如何打乒乓球更好,希望以上文章介紹能幫助大家。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九
1、首先,初學者要看自己握拍的方法,根據握拍的方法,確定要選擇使用何種膠皮的海綿拍,這和自身要形成的打法密切相關。因為一旦習慣了某種握法,將來再改就很難,我推薦您買的拍子一定要與握法相適應,比如買了直拍而選擇橫握會很別扭。對于拍柄的形狀不必計較,不管是橢圓還是方形,只要您握著舒服就行。另外,在購買新拍前不妨與你的'球友多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有沒有要處理掉的不用的舊底板,一般球拍可以用好多年。建議您選擇一支全面型底板,當然最好選擇有實力的廠商產品。初學者盡量選擇純木底板,不推薦碳板。另外,購買球拍您不能指望一次到位,因為您尚未形成固定的打法。
2、膠皮和海綿的選擇。對于乒乓球初學者來說,推薦使用反膠,通常盡量避免已開始就使用正交和長膠。因為后者使用時對球手的球感和手感要求很高,而反膠是很容易適用的普及型膠皮。當然,一開始可能覺得新球拍難以駕馭,但是堅持幾周時間,您將很快會習慣的。初學者一般使用普及型729或palio套膠等便宜的國產套膠都可以,海綿可以選略軟一些的,如38-42度,這樣可以保持良好的控球能力,同時適應性好。隨著練習的增多,您可能覺得拍子的進攻或防守性能不夠,并且當您的打法固定下來后,就可以考慮再換一塊拍子和膠皮,并且固定下來形成自己的風格。
3、作為初學者,您根本就用不上很多所謂的新技術,比如所謂的碳板、鈦板,對你并沒有益處,應該盡量按照簡單實用的原則。整個拍子配下來,一般價位在120—180元,如果您的費用在200元以上就偏多了。盡量選擇乒乓球專業經銷商和信譽良好的經營戶。
1.由于處在學技術階段,打法類型尚末確定,因此應選項擇重量較輕、手感較好、彈生略低的球拍,以便于盡快掌握控球技術。
2.如果是兒童,應選擇適合兒童力量素質發展水平與手型的專用球拍,球拍除了需要得量較輕以外,更重要的是板柄較薄、較細,有利于幫助他們養成正確握拍習慣。
3.兒童與初學者可選用厚度在1.8毫米、硬度40度左右的反膠海綿或硬度35度以下的正膠海綿。兒童在初學階段應盡量選項用反膠或正膠等常規球拍,這樣有利于全面學習技術。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十
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所以我們做為中國人,適當的了解一些技巧是有必要的。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打好乒乓球的技巧,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球場上很多人打起乒乓球來表現的很輕松自在,看上去的感覺也很好,這種表現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他們懂得放松。放松主要是為了更有效地移動步法和發力擊球。乒乓球擊球前的準備姿勢是兩膝微屈,前腳掌著地,就是為了腿部既放松又具有彈性,使之能突然起動,以利發力擊球。
乒乓球的發力擊球,主要是爆發力。它要求擊球前持拍手的上臂、前臂、手腕,手指都自然放松,只有在揮拍迎球,球拍即將觸球時才作突發性的用力。當球離開球拍后,又要及時放松,順勢揮拍及回擺。這就是說,手臂在擊球前要放松,擊球后也要放松,特別是直握球拍的人,一定要注意手腕和手指的放松。
如果擊球前后手指壓拍不放松,那就會造成擊球時拇指和食指的對抗用力,影響反手和正手擊球的迅速變換拍形。如果手腕不能自然放松,這不僅會直接影響手臂的發力,而且對大角度球、追身球、臺內球都將很難處理。
在打球時需要用手臂發力,把球擊打出去,這是需要上臂、前臂和手腕的整體配合。不一樣的回擊方法和各式各樣的來球,它們的發力姿勢也不一樣,有以上臂發力為主的`,有以前臂、手腕發力為主的。當來球需以上臂為主發力時(如中、遠臺攻球),手腕就要保證拍形的固定,前臂要很自然地隨上臂迎前,并作適當的輔助用力。
當來球需以前臂為主發力時(如近臺快攻),上臂要放松迎前,保證前臂有較好的迎前擊球位置,而手腕則要調節好拍形,并輔助前臂發力;當來球需要以手腕為主發力時(如臺內短球),上臂、前臂則要迅速地進球臺,以保證手腕的突然發力。
這就是說,上臂、前臂和手腕既有承擔主要發力的任務,又起著協助用力的作用。這就要求三者之間有良好的協調配合。在發力過程中,如有一方配合不好,就會破壞擊球動作的協調性(也叫錯誤動作),以致造成擊球失誤或影響擊球質量。
一般地說,擊球前只要整個手臂自然放松,上臂和前臂保持約110度的夾角,根據來球性質及回擊方法能在發力前作適當調整,手腕和肩關節不緊張,擊球時不論以那一部位為主發力,其他兩個部位能隨發力方向作輔助用力,成自然跟隨而不出現牽制性的動作,擊球后又能迅速放松還原,這樣手臂的配合就是好的。
要做到準確、有效地連續擊球,手臂、肩、腰、腿之間必須協調配合。在移動腳步時,腰要隨著作讓位轉動,以保證揮拍擊球時有合適的發力距離,例如正手攻長球,右腳應后退,腰、肩向右后方轉體讓位,臂往后引拍,然后揮拍擊球,這時腰又要隨發力方向向前轉動,身體重心由右腳迅速轉到左腳,隨著發力擊球的結束,整個身體又需迅速還原。又如擊短球,一腳要向前,腰、肩、臂也應作迎前的轉動,擊球后再迅速還原。
開始練習打乒乓球的人,為了建立正確的動作定型,進行單線練習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時必須重視與步法移動相結合。即便是單線練習,也同樣有小范圍的步法移動,而每次擊球過程中的重心交換,更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手法和步法的結合要求也更高。一定要通過訓練,養成以腳帶手的好習慣。如果在擊球過程中先出手,后動腳,就容易使身體重心失去控制,給下一次擊球前的步法移動帶來困難。
善于放松,善于在擊球時使身體各部分協調配合,養成在走動中擊球的習慣,這是對一個打乒乓球的人在技術訓練中的基本要求。以上三者又是不可分割和相互聯系的。任何一個方面處理不好,都會直接影響另外兩個方面。如果在訓練中能較好的解決上述三個問題,就能大大地提高擊球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攻球從大的動作結構來講,可分為正手和反手攻球兩大類。攻球是快速進攻最重要的一項技術,殺傷力強,是解決戰斗的關鍵技術。
(一)動作要點(以右手為例)
1. 正手攻球:近臺中偏右站位左腳稍前,身體斜對球臺,持拍手自然放松置于腹前,拍半橫狀。順來球路線略向右側引拍,約與臺面齊高,拍面與臺面約成80度左右,前臂與臺面基本平行。當球從臺上彈起,持拍手由右側向左前上方揮動,以前臂快速內收發力配合手腕內轉沿球體做弧線揮動,在上升期擊球的中上部,擊球位置在身體右前方一前臂距離處。
2. 反手攻球:站位近臺右腳稍前,持拍手自然彎曲置于腹前偏左,重心偏于左腳。順來球線路向后引拍。當球從臺上彈起,持拍手由左后向右前上加速揮拍,前臂發力為主,手腕外轉,拍面前傾,重心移至右腳,左右胸前擊球上升時期的中上部。 攻球的重點難點是揮拍發力和正確恰當的擊球點。
(二)教學方法
徒手模仿正、反手攻球動作,體會揮臂、腰部扭轉和重心轉換等動作要領。練習者站位近臺中偏右(左),在右(左)角端線附近自拋自攻對方右(左)邊斜線。體會前臂內收發力和手腕內(外)旋及擊球點。 兩人對練,一人自拋自攻,另一人用擋球回擊,互換練習。兩人對角,一人正(反)手攻球,一人推擋回擊,互換練習。兩人對練,一人一點攻兩點,另一個兩點推擋一點,互換練習。兩人正(反)手對攻斜線。 兩人對攻中路直線。
(三)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正手攻球時不敢大膽揮拍,有停頓,弧線制造不好。 糾正方法;用徒手模仿揮拍練習把拍揮夠。上臂與身體夾角過小。 糾正方法:放松肩部,加大上臂與身體的距離。抬肘抬臂。 糾正方法;對做近臺快攻練習,強調擊球時肘肩向后下方。手腕下垂,球拍與前臂垂直。 糾正方法:強調手腕內旋拍柄向左,徒手模仿練習。判斷球的落點不準,引拍動作不到位。 糾正方法:用先做接平擊發球的練習,再做連續推擋球的練習來糾正。反手攻球時拍面前傾過早。 糾正方法:徒手做引拍練習使拍面稍后仰。拍面前傾不夠 糾正方法:作平擊發球練習,體會擊球時手腕外旋動作的方法。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十一
手腕轉動方向的平面與胳膊的直線垂直,擊球后,要稍微顛一下身體,可以很好的放松同時回到標準準備動作。為了顛一下身體,擊球瞬間腳后跟要抬起來。打球要有4個意識:盯球判斷來球,移動腳步,擊球,還原。
2、拉加轉球雙腿下蹲。
下蹲時,先碎步側身讓開球的路子,然后雙腿下蹲,而不是1腿弓,1腿蹬,是身體稍微一側,右肩放松下沉,快速蹬右腿!重心由右腳移到左腳時,右腳蹬地不要使身體有竄高的動作,應該感覺重心是平行移動。
球拍要沿著球的下降軌跡引拍,當球下降到合適位置,再向上拉,這樣不容易拉漏了。下旋的加轉弧圈動作要領:調整位置側身。雙腿下蹲。胳膊放松。向上發力。收拍到耳朵。球要拉下降前期,先要調整步法和擊球位置,引拍胳膊要伸直。
3、發球動作標準規范。
一只手的上拋動作:上拋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拋動作要在球臺端線外、高于臺面且需垂直上拋。另一只手的揮拍動作:若按照新規則,要高于臺面,并且要使兩側居中的裁判和對方運動員的視線,能看清動作。
4、四分之一定律。
開始練習正手攻球,要牢記個1/4,一是,手臂揮拍的軌跡是1/4園,球拍摩擦球也是球的1/4,手臂揮拍放松至起始位置也是按原先的1/4圓弧--陸教練在球案上以端線為直徑,中線與端線的交點為圓心,劃一園弧,右半邊的弧線就是手臂揮拍的下投影。然后面對墻,以自己的身高,作攻球的準備動作,以腰部高度劃1橫線,眉毛高度為最高點,劃一圓弧,這是前面的投影。
正手攻球,執拍右手拇指壓拍,食指放松,中指頂拍,在劃1/4圓弧過程中,拇指和中指有1/4圓弧的微調動作,擊球上部1/4圓弧。同時前臂也要有1/4圓弧的旋轉。
5、越用力拍越下壓。
越用力時,揮拍越要下壓,而不能上托,越要壓住球,前傾的要比發力小時多點。攻球時手腕要有點弧線,這樣球速要快一些。
6、多體會打磨比例。
當你沖不沖時你會以為多向前撞擊球即可彌補速度,這有點飲鴆止渴,其實撞擊球過多易造成弧線不好,失誤多。且因旋轉不強,也使拉出的球前沖不強,特別是在近臺以外。摩擦過多會導致球速滿,力量小。
7、注意發球力量。
發球的力量,特別是發球加力,人們常會聯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飛出界,就是球彈跳太高。但是實際上,發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轉、又低、落點好。發加力長球,球又長、又急、又轉、落在左右邊角上,正是體現了乒乓球的藝術性、和技術性。只要在加力時,控制好撞擊力磨擦力,適當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時的螺旋線的長度、減少磨擦厚度、適當延長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時間,就可以達到效果。
8、注意發球直接得分。
練就最拿手的發球和絕招發球,如練發擦邊球、回頭球、近網邊線球,在發球的開局,直接得分。在開局和中局,就爭取主動,把比分拉開,這在加減分制中,顯深得格外重要。
9、利用旋轉組合。
利用組合發球的威力,調動對方。如發近網、短而轉的球,組合發底線,左、右、近身、長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發近網轉和不轉的球,及發近網側下旋球和“左爆沖側上螺旋球”,把球發到對方左邊線。這樣旋轉的組合,使對方感到難于適應,從而控制了比賽的節奏,使攻球頻頻得分。
10、研究發球規律。
研究發球的規律,在發球時,就大體上可以預測對方回球的線路,從而提高搶攻成功的概率。利用對方的漏洞、和弱點,在落點、旋轉、力量、曲線上不斷地變化,從而提高發球的質量,創造搶攻的'機會。
乒乓球比賽規則規定:乒乓球比賽采用11分賽制。而關于乒乓球比賽規則中的贏得比賽的判定和發球次序及方位的規定,請看下文:
乒乓球比賽中如何贏得一局比賽。
在一局比賽中,先得11分的一方為勝方;10平后,先多得兩分的一方為勝方。
在獲得兩分后,接發球方變為發球方,依此類推,直到該局比賽結束,或直至雙方比分為10平,或采用輪換發球法時,發球和接發球次序不變,但每人只輪發1分球。
在雙打中,每次換發球時,前面的接發球員應成為發球員,前面的發球員的同伴應成為接發球員。
在一局比賽中首先發球的一方,在該場比賽的下一局中應首先接發球,在雙打比賽的決勝局中,當一方先得5分以后,接發球的一方必須交換接發球次序。
乒乓球比賽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賽的一方,在該場比賽的下一局應換到另一方位。在決勝局中,一方先得5分時,雙方應交換方位。
場館標準。
奧運會乒乓球比賽在體育館內進行,館內的具體標準為:
比賽區域。
包括可容納4張或8張球臺(視競賽方法而定)的標準尺寸(8米寬、16米長、天花板高度不得低于4米)的正式比賽場地、比賽區域還應包括比賽球臺旁的通道、電子顯示器、運動員、教練員座席、競賽官員區域(技術代表、裁判長、仲裁等)、攝影記者區域、電視攝像區域以及頒獎區域等所需要的面積。
燈光。
奧運會為了保證電視轉播影像清晰,要求照明度為1500~2500勒克斯,所有球臺的照明度是一樣的。如果因電視轉播等原因需要增加臨時光源,該光源從天花板上方照下來的角度應大于75度。比賽區域其它地方的照明度不得低于比賽臺面照明度的1/2,光源距離地面不得少于5米。場地四周一般應為深顏色,觀眾席上的照明度應明顯低于比賽區域的照明度,要避免耀眼光源和未遮蔽的窗戶的自然光。
地面。
地面應為木制或經國際乒聯批準的品牌和種類的可移動塑膠地板。地板具有彈性,沒有其它體育項目的標線和標識。地板的顏色不能太淺或反光強烈,可為紅色或深紅色;不能過量使用油或蠟,以避免打滑。
溫度。
館內比賽區域的空氣流速控制在0.2~0.3米/秒之內,溫度為20~25℃左右,或低于室外溫度5℃。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十二
所謂撕接,也稱為快撕。是適合橫拍反手對付下旋球的一項技術。我們業余選手往往跟帶和圍分不開,是因為這三種技術動作很接近。快帶是向前用力;圍封是橫著向左或向右包球,是用拍子在身體一側畫一個內弧;而撕球是這兩種動作的中間。既有向前又有側向發力觸球。拍子的前傾幅度沒有快帶那么大,但比圍球的前傾度要大一些,是在來球的上升期,比快帶再晚一點,要在最高點擊球。
這樣才能體現出撕球的快捷。用土話說快撕就好象?一板的動作。我的體會:撕球象打小快板攻球那樣的感覺。
所謂吊接,又稱為“放”,但絕不能只認為是放高球,兩者有著一定的不同。而吊接往往重于戰術的角度,吊到對方的空位,用于過渡,調動對方,爭取主動。一般直握拍選手運用的多。
其要領:不論在正位還是在反位,正、反手持拍基本立直,當迎住球時,揮拍主要向上、稍微向前用力,吊接過去的球,弧線不高,有一定上旋,速度不快,有點飄,還有一定下沉感!對方回球時很難借上力。這種技術對那些步伐好、正手弧圈好的選手盡量少用,否則往往吃虧!至于放高球,也是吊接的一種,但往往是在極為被動的情況下所采用的。放高球和吊球在落點上有區別,吊,一般落點是在中、近臺;放,一般是在對方的端線附近,既跳的很高又向前飄拱,還有左右側拐。
所謂搓接,一般多用于接短球,不提倡長球用搓接,這是中國運動員技術打法的獨到之處。搓球的動作小,出手快,隱蔽性強。其技術動作:就是拍面后傾,根據球的旋轉強度,向前、向下擊球。這雖然是一種最原始的接發球的方法,但也是最基本的技術之一。要練好搓球,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搓接的力量主要是來自小臂、手腕、手指三個部位,用其合力搓出不同的變化,而且又能把球搓得很低,控制住對方。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三個部位能自然放松,手腕放松是核心。放松了才能控制住球,達到隨心所欲。在長期的運用實踐中,運動員根據自身特點,對這一技術進行了很細致的分化,比如:有快搓、慢搓、搓長、搓短等。至于搓球和削球的比較,既有區別又有相同之處。
對付臺上球和近臺球,叫搓。對于中、遠臺球,就叫削吧!削球是搓球延伸演變而來的!它不僅是搓球的放大后的動作,而且還有它特定的一些技術要領。和搓球一樣也能削出轉與不轉的球,是防守型球員的一項專門技術!在這方面我知之甚少,也就不能再說清楚一點了!
所謂托接,就是在搓球的基礎上,拍子不僅向前用力,而是在觸球時向上抬一下,為了避免球過高,拍子不能太后傾,比搓球要立一些。有種用拍子在球的底部向前、向上包一下的感覺。這種包球動作,是用拍子在球的底部畫一個下弧(小半圓),用前弧(*身體一側)觸球,向前、下用力,是弱下旋;用弧底觸球,向前平動用力,是強下旋;用后弧觸球,向上用點力,是不旋球,這后一種動作就明顯是托球。這樣同一個動作,能有三種變化,達到真正的搓、托結合。應用時手型動作要做的逼真,來欺騙對方!給自己搶攻創造條件。托球是對付不出臺的強下旋球,進行過渡的最好辦法。
所謂敲接,就是我們過去常講的彈擊。只適用于反手。這是對付半高球和高吊弧圈球的一種好辦法。他出手快,突擊性強,防不防勝。技術要領:拍子略前傾;橫握拍頭要抬起,直握也要把拍子端平;在來球的最高點擊球;主要*小臂和手腕發力;擊球時身體重心要提起來,要在左胸前擊球;并要把肘沉下來,保持平穩,這樣才能提高敲擊的準確率!
所謂推球,就是推擋技術。其技術要領:在推擋時,兩腳站位與肩同寬,后腳跟稍抬起,身體重心提高,有點居高臨下的感覺。觸球主要*手和小臂向前發力,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伸開,主要*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角度。中指和無名指要在拍后用力頂住拍子,配合發力。運用技巧:推球主要用于不轉球和弱上旋球為主;擋球主要用于強上旋球,就是借力把球封過去。在運用上還有大力推擋,象蔣鵬龍那樣,推出的球特別有力量。另外還能推下旋球,這就改變了對不出臺的下旋球只能*搓接的老辦法,這樣推過來的球又平又快,還有點下旋,會給對方造成麻煩(甘志遠對下旋球推得很好)。
技術要領:就是在掌握以上推球技術的基礎上,拍面要后傾,并把拍子插到球底部,向前推的時候,大母指松開,變拍子后傾為前傾,有點翻拍猛力前送的感覺。推擋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封球的重要技術。業內人士說得好:“只會拉弧圈球不是高手,同時又會封弧圈球才算高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練好推擋技術。
所謂吸接,實際上是一種減力推擋的技術。也就是說,在推擋技術動作的基礎上,觸球時拍子不是向前推,而是減力后撤。技術要求:重心要提起來,后腳跟稍離地,含胸收腹。在減力時,不是整個拍子向后撤,而是拍子在端平時下半部向后撤,上半部順式前移。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松開拍子,主要*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角度。要做好減力,手臂及手指在擊球前一定要放松,這是關鍵。我們常說的貼一板,這一技術與吸接有點接近,但也略有不同,這些技術都需要在實踐中去慢慢去領悟吧!
所謂拉接,是我們常說的那種提拉球。一般是用來對付長球的方法。在拉接中,要特別注意第一時間與第二時間的本質區別。手低于臺面接觸球,一般情況下就可以認為是第二時間。高于球臺或基本與球臺在一個平面上時,可認為是第一時間,此時拉接,容易發上力,能夠保證一定的準確性,它能在時間上爭取主動。而在第二時間接觸球時,就需要適當的調整,在力爭壓低弧線的同時,主要是要*落點來控制對方。
初學者在開始練習拉接時,要多注意練習在第一時間拉球,體會發力擊球時對旋轉的感覺,等到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在有意識的練習第二時間拉接的.手上感覺。其技術要領:拉與沖的動作基本差不多,只不過拉球在力量和旋轉上,都沒有沖接大,而動作也沒有沖球的幅度大。拉接往往用于過渡的多,而沖接一般用于進攻。至于打磨結合的比例,兩者也基本是一樣的!特別是中國又研究出反手側拉技術,并已廣泛運用。
這一技術橫握拍選手比較適用。其技術要領(以右手持拍為例):大臂抬起端平,小臂和手腕自然下擺,屈收到右掖下,離右肋20厘米左右。用轉腰、大臂帶動小臂、甩腕子,向左前方包球發力。拍子運行軌跡有一個左內弧線,由于拍頭朝下及拍面的左右傾斜度的不同,所以能側拉出三種旋轉:拍面前傾能拉出左側上旋球、拍面立直能拉出左側旋球、拍面后傾能拉出左側下旋球。實戰效果很好!
所謂挑接,是接短球的一種方法,分為正手挑和反手挑。從目前優秀運動員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這一挑接技術均適用于(直)橫板運動員。
挑接的動作要領是:當球即將過網時,手伸進臺內,同時,視來球的方位不同,選擇不同的腳向前跨步,將腿插入臺下。以右手拍選手為例,正手挑,如果是正手位就上右腳;反手位,就上左腳。用正、反手挑球,當前腳伸入臺下,后腳適當跟上一點。再來球的高點期,擊球的后中部,以前臂發力撞擊球為主。在擊球的一瞬間,手腕有一突然的微小內收(正手)和外展(反手),適當給球一點摩擦,以保證準確性。但挑接一定挑出力量,要有突然性,為下一板求得主動,創造進攻條件。要挑不出力量,還不如不挑,那會給自己造成被動。在過去多數運動員以搓接為主的時代,現在開始向臺內挑接和側拉轉變,這是技術的一個創新。
所謂帶接,是一種對付上旋球的比較好的辦法。其特點是能夠借上對方的力,再往前帶,過去的球弧線低,而且往前拱,給對方的連續進攻造成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對方正、反手拉起來的弧圈球,用快帶的方法變線,穩定性強,過去的球速快,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關鍵時的相持球中也采用快帶的方法,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馬林的快帶,做得最好。快帶時整個過程中手腕放松觸球,有利于微調球的弧線、落點并增強手感。主要是用小臂、手腕、手指三個部位發力,但主要是借力。
技術要領:快帶的拉手很小,主要是調整擊球的位置,并根據來球高低、上旋強度,來調整拍子前傾的幅度。要在上升期把球帶過去,用手腕的調整進行變線。快帶時身體重心也要提起來。以防止球出界。
所謂拱接,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擠球。說到底也是推擋細分的一種,它與推下旋球的動作有相似之處。只不過前者能推下旋球,后者能推出下旋球。為什么拱過去的球是下旋呢?而不是上旋呢?這是源于技術動作的不同!推下旋時,拍子上半面有向前送的動作,而拱接沒有這個動作。是根據來球的不同旋轉和強度,拍子后傾,固定拍子角度,不僅拍子向前推,而且還稍有向下的動作。所以拱過去的球,就有了下旋。
所謂沖接,指得是沖弧圈球。這是當前乒乓球運動中最常見、最重要的技術手段,既能用于過渡,又能用于控制;既能用于相持,又能用于搶攻,其用武之地比較寬。而要強調的是:沖弧圈球發展至今,有兩點值得大家重視:一是弧圈球向爆沖發展與運用,球友應該認真去學習掌握。其動作要領,在前一篇已經講過了,在這里就不再介紹了。二是沖接半出臺球,這要有一定意識和足夠的膽量。
其運用原則是能沖接的,就不要搓、撇。否則,將會造成被動。在運用沖接技術時,不要拉手過大,手臂向球臺*近,抬高,擊球點一般在臺面以上。重心要拔起來,并前移,以前臂和手腕的突然向前、上發力為主,整個幅度不要過大,有點近似于小前沖。而在這些環節中,抬高重心是至關重要的。由于這種球,比短球還長一點長,比長球還短一點,剛剛出臺,而且比較頂。在運用沖接時,要給球一定的力量,一定要有突擊性。這樣才能達到沖接的目的。
所謂擺接,是搓短球的一種擺短的有效方法。它最大的特點是出手快、突然性強,能有效的限制對手的拉、攻上手。動作要領是:在來球的上升期,引拍不易過高,拍型略立,觸球中下部,以向前、下方發力為主,略帶向側的力量。擊球時,手腕瞬間有一較小的制動動作,在自己發力的基礎上,適當借對方來球的力量,在過網的前提下,可減少球向前平動的距離,才能擺出高質量的短球。
在用擺短接發球時,要特別注意三個問題:其一,必須抓住上升期觸球,以體現快捷;其二,手臂離身體要近一些,離得遠,就很難控制這種精細的技術,還會影響準確性和質量;其三,手臂不要過早伸入臺內,這樣不能形成較合理的節奏感,難以體現出手快的特點。初學者要下功夫,反復體會以上三點,才有可能把擺短練好。
所謂切接,常指的是一種側切的技術。在世界上直握拍選手馬琳、橫握拍選手孔令輝,他們在大賽中常用側切的技術,以巧破千斤,不但能從被動轉為主動,往往還能直接得分。就是在來球角度大,無法反攻時,就派上了側切的用場。技術動作:就是拍子要半立起來,一般與地面是在45度到65度之間,角度是根據來球的不同旋轉和強度進行調整的。不論是左和右側切,拍頭都要伸出去,臂與身體的內夾角:右手側切一般在60度至70度左右;左手側切一般在30度至40度左右。這個角度能夠發上力。
切出的力量是用大臂把小臂送出,在球的上升期或最高點將球側切出去,運用的是小臂、手腕和手指的合力。擊過去的球,不但平直而又側拐,又很飄忽。由于球的節奏發生了變化,往往給對手造成措手不及,對不上節奏。
所謂撇接,是我們常誤認為是一種不太正規的動作。過去,我們一般是在側身位,正手搓側旋球、斜線球,常用擺短球與撤身挑直線配合運用,使對手不敢輕易撤身,進行有威脅的正手搶攻。現在又發展為撇接或晃撇接發球,這一技術要在來球的最高點擊球,球拍接觸球的后中下部,手腕略有外展,向左側前下方摩擦球,使球帶有左側下旋,落臺后向外拐,讓對手不容易對準球。特別是晃撇,就是在撇接之前有一個假動作,左右晃動,聲東擊西,欺騙對方,效果極佳。這是一種要求很高的技術,初學者應先掌握好快搓和慢搓的基礎上,在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把這一動作加進去,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所謂打接,就是我們常說的攻打技術。主要用來對付長球和高球。其技術動作:基本要求拍面垂直,再根據來球的旋轉強度,隨時調整拍面的角度。也就是說,對付強下旋球,拍面稍微后仰;對付上旋球,拍面要前傾。
比如打高吊弧圈球,一定要做到蓋打,也就是用拍子從上向下蓋住球,可見拍子的前傾度是非常大的。運用時基本是以擊打為主,略有點磨擦。所以打接對拍子角度的要求比較高,這就需要在長期的訓練中去慢慢感悟。由于現代乒乓球的競技中,發球的旋轉非常強,突然性和速度也今非昔比,給攻打技術的運用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運動員接發球時,使用攻打的概率已經很低。但是,作為一個立志要打好乒乓球的人來說,不能因為難度大,就沒有信心,以至放棄。畢竟,攻打是乒乓球的一項主要技術,其在比賽中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可謂學之難度大,用之威脅也更大。
至于打高球,也是需要下功夫練的,別看球過來很高,因為過來的球在跳起后,又高又飄,還往前拱,又有左右側拐,給擊打帶來困難:一是對不上位置,找不準擊球點;二是打不出力量,而常被對方反沖。在這方面中國隊在四十八屆世乒賽中是有深刻教訓的。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十三
即打球主要是全身發力,不是單純靠手臂,利用腿,腰等身體部位的動作集中發力擊球,表現出來就是身體的重心控制有用身體重心拉球、打球并送出的感覺,有用自己身體重心壓住來球并送出的感覺。反沖時,也要用重心來控制球只有前臂和手腕動作,沒有用重心來調節弧線,經常壓不住球或回球質量不高。提前判斷來球的落點及旋轉,晚了就來不及做動作,被迫只用前臂和手腕擊球,另外動作不要大,因為如果來球旋轉稍強的話,落臺后彈起來很快,不好找點。
要讓弧圈球暴力,應盡量采用主動迎球的手法。要有這個“迎”的意識,即一身體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向前的基礎力量的產生的問題,就是要向前拉住球。這個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換來完成。(右手為例)右實左虛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腳踩實,右腳尖和球臺底線平行,指向東。左腳稍前,腳尖著地,腳跟一定要提起來。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勵勤、馬林榜樣,他們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臺面近乎平行。這樣的作得好處一是重心會自然地落到兩腿的前腳掌;二是這種機制使發力時必須向前,含著胸自然人就向前哈。像馬林、劉國政搶沖兇的時候差不多要趴在案子上就是突出的例子。向上不向前的情況也會自然地被避免。
手臂不往回拿,而是盡量迎前往前掃,它自己不能往前了會自己回來,你不用操心,往回拿就沒勁了。
業余橫板的問題確實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橫板的特長,但很多業余的沒有開發好,結果成了弱點,以至于敵不過直板的推擋。還有,我覺得很多橫板戰位離臺過近,影響了正、反手的轉換。其實也是由于站位遠了反手的問題。所以練好反手是打好橫板的關鍵,而肘的控制相當重要。得反手者得天下。橫板反手一定要敢于主動加力搶先加力。
身前擊球是指在身體的重心--肚臍前方擊球後。
對方過來的球,回擊時要以基本相同的速度回擊,雙方才能有節奏的練下去,而且不累,這樣才能提高手感。
身體重心一定要低,這樣打球才穩。反手位廁身時,身體更要低,才能打的準。但注意要活用,當中近臺拉前沖時重心不要壓得太低,否則導致引拍太低,拉球壓不住弧線,易出界。
擊球時,手臂必須放松,有用腰轉動打球的感覺。打球要有擊打(快攻)的感覺,不是摩擦。要主動去擊打球,不要被動的讓球來頂你的球板。
腰部要放松,不要緊張,否則看起來是直著腰板打球。其實,整個打球過程中,只有擊球的瞬間是緊張的。
腿、跨、手必須同時同方向動作
腿、腰、手都必須首先向前用力作用于球,在此前提下向其他方向調節
近網球瞬間支點在腕關節,近臺球瞬間支點在肘關節,離臺球瞬間支點在持拍手一側的髖關節!
乒乓球技巧指南(熱門14篇)篇十四
擋球是推擋球技術的基礎,球速慢,力量輕,動作較簡單,初學者應形成正確的動作手法:引拍時,上臂應靠近身體。前臂前伸近球,手腕手指調節拍形,食指用力,拇指放松。
站位近,動作小,借力還擊,速度快,線路變化多。適用于回擊一般的拉球、推擋球和中等力量的攻球。在相持中能發揮回球速度快的優勢,推壓兩大角或襲擊對方空檔,為自己的進攻創造條件。
當球靠近身體的時候,把前面的手臂后撤,然后引起。在向前推送的`時候,做外旋轉的動作,手腕力量不要太大,一定要把握最關鍵的時機。
回球力量重,速度快,擊球點較高,充分發揮手臂的推壓力量。比賽中運用加力推可迫使對方離臺,陷于被動局面(如側身正手攻前一板,加力推底線或大角度),與減力擋搭配使用,能有效地調動對方,獲得主動。它適用于對付速度較慢、旋轉較弱的上旋球或力量較輕、著臺后彈起比網稍高的來球。
球拍后撤上引是為了增大用力距離。擊球點適當離身體遠一點。擊球時間不宜過早或過遲。要有效地把身體各部分的力集中在擊球的一瞬間。
回球弧線低、落點低、力量輕。回接對方的大力扣殺或加力推擋時能減弱回球的力量,如與加力推結合運用,可以前后調動對方,是對付中臺兩面拉或兩面攻打法的有效戰術,它還常用于接加轉弧圈球。
擊打球的時候,身體重心升高,彎曲前臂。球拍這時候要保持一個合適的前傾角度,然后在球拍接觸到球的同時,做手臂和手腕后收動作。削球來反彈力,借球的力量將球擋回去,回球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