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游覽龍門石窟的感受篇一
“劈破層巒一水來,儼然雙闕向城開。千龕佛像唐雕鑿,萬世神功禹削裁。”這描寫的是龍門石窟的景色。回想起兩次觀賞龍門石窟的經歷,心中不禁升起對龍門石窟景色的贊嘆。
直到前幾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又一次見識到龍門石窟的壯觀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沿著蜿蜒的山路拾級而上,右側一個個洞窟吸引了我的眼球。其中的佛像各式各樣,有的雙手合十,閉目沉思,有的上手放在腿上,仰首遠望,有的皺緊眉頭,緊盯前方,面目猙獰……還有一些洞窟里空空如也,我伸著頭,瞇著眼睛尋找,仍然一無所獲。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尊高達十七米的大佛:盧舍那大佛,是根據武則天自己的容貌儀態雕刻的佛像,更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仰望著這尊大佛。大佛身著通肩大衣,自右肩回繞至左肩,覆蓋著全身的舒緩的衣褶,飄逸而浩蕩。大佛的臉上仿佛洋溢著一抹神秘的微笑,正因為如此,大佛被國外游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
大佛的身后光艷奪目,是馬蹄形的神光和寶珠形的頭光,突出了大佛氣宇軒昂之勢。大佛旁邊造像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這些雕像雖然是大唐佛教雕塑中常見的類型,但是仍然顯示出中國古代藝術家獨特的匠心。
久久凝望著這尊大佛,我不禁感慨,這么龐大的佛像,這么浩大的工程,在古代技術不先進的情況之下,是如何雕刻出來的呢?我不禁慨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雕刻技藝的精湛。我也希望,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能夠繼續傳承下去,源遠流長。
游覽龍門石窟的感受篇二
來到洛陽的第一個早晨,我們就游覽了三大石窟中的龍門石窟。
走過小橋,花的芬芳與草的清香便迎面撲來,讓人感覺一陣清爽。
我們首先游覽的的是西山石窟。走近龍門西山石窟入口,左邊有清澈的河水,右邊是起伏的群山,猶如步入仙境。
走過龍門,沿著小路一直向前,欣賞著舟行河中,寺座山中的美景。這時,一座石窟群浮現在我們眼前,里面有許許多多的石洞,有大有小,大的有好幾尺高,小的只有約一分米大小。每個洞中都有一尊佛像,這些佛像形態各異,有站著的,有坐在蓮花臺上的;有的微笑著的、有慈祥的、也有嚴肅的。但是,由于盜竊文物損壞,有些佛的臉部都已經模糊不清了,還有的洞里的佛像也不翼而飛了,我不禁感到痛心!
繼續向前,走到一個更大的石窟群前,拾級而上,我們參觀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一尊佛像——盧舍那大佛。這尊佛像是武則天當皇后時修建的,大佛高17。14米,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主佛的兩側還有阿難、迦葉、菩薩、金剛、力士,栩栩如生,非常壯觀。
又看了幾個石窟群,我們便走出了西山石窟。爬上東山石窟遙望西山石窟,景色更為壯觀。
最后我們還游覽了香山寺和白居易墓園。
從龍門石窟走出,我為祖國山河的壯美感到自豪,同時也為歷史文物的損毀感到痛惜,我們應該愛護文物,不能再讓這些珍貴的文物受到破壞。
游覽龍門石窟的感受篇三
今天 ,我們來到了與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的龍門石窟,它來自美麗的地方——河南。
終于到了,我們一進門,就感受到壯觀:各種各樣的小佛坐或立在石壁上,好像歡迎大家來參觀呢!
我深深記在腦海里的是蓮花洞,它因頂上的石壁有一朵大荷花而得名。中間立著三尊大佛,那三尊大佛立在石壁前,一副嚴肅的樣子,三雙眼睛直盯著熱鬧的人群,看起來炯炯有神。在左右石壁上,還有數不完的小千佛,似乎在招呼中外游客前來欣賞呢!
我們繼續向前走,走到著名的盧舍那大佛前面時,我不得不驚嘆一聲“哇!真威風啊!”才停下來。 不知能有幾十米高呢?簡直是一座高山屹立在我們的旁邊啊!盧舍那大佛坐姿端正,耳朵長長的,越看越嚴肅。大佛身后的石壁刻得栩栩如生,真像活了起來。
擂鼓臺北洞也讓我記憶深深,像高2米左右,赤腳立在圓形臺坐上。
擂鼓臺北洞為穹隆頂,馬蹄形平面,窟頂為蓮花藻井,周圍環繞四身飛天。東壁主佛為毗盧遮那佛,講解員給我們詳細地介紹。它頭戴寶冠,胳膊上戴著臂釧的菩薩裝形象,是我最喜歡的佛像之一。
游覽龍門石窟的感受篇四
你知道赫赫有名的華山嗎?應該知道吧!華山是五岳之西岳,有東南西北中五大峰,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美譽。
早上八點開車來到華山,坐索道到北峰(云臺峰)。
路途經過“插耳崖”,“上天梯”,“蒼龍嶺”,“五云峰”最后到達“金鎖關”,金鎖關兩邊鐵鏈掛滿了各色金鎖,有“連心鎖”,“平安鎖”,“富貴鎖”,寓意愛情永恒,生活平安,富貴吉祥。尤其是大金鎖,真令人大開眼界。
西峰海拔20xx米,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巔有巨石形狀好似蓮花瓣,古代文人多稱其為蓮花峰。登西峰極目遠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霧繚繞,使整人處在朦朧的世界。有巨靈足,翠云宮,斧劈石,楊公塔,摘星石,舍身崖等。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就在這里發生的。
東峰海拔20xx米,是華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東得名。峰頂有一平臺,居高臨險,視野開闊,是著名的觀日出的地方,人稱朝陽臺,東峰也因之被稱為朝陽峰。
南峰海拔米,是華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稱它是“華山元首”。有長空榨道,華山極頂,仰天池。南天門南峰又名落雁峰,落雁峰名稱的來由是因為回歸大雁常在這里落下歇息。登上南峰絕頂,感到天近咫尺,近得可以摘星星,向四周看看,群山起伏,蒼蒼莽莽,太美了。
上完了華山,我的感受是:華山真不愧是五岳之西岳,真不負有天下第一險的美名,真不虛此行。
游覽龍門石窟的感受篇五
現在,由我來給各位當導游,帶領大家參觀聞名世界的西岳華山。
華山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巖體構成。華山海拔二千多米,由好幾座高大的山峰組成,當你快要步入華山腳下時,就會感到它的氣勢非凡,整個山勢雄偉壯觀,再加上云霧繚繞,朦朦朧朧,像仙境一般。遠遠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峰高聳立云端,近看,陡峭的巖石,形態萬千,看,這一座山峰昴首屹立,那一座山峰插入云天,似乎高不可攀,使人有望而生畏之感。玉泉院是上華山的起點。院內水榭、石坊風景如畫,有江南園林的韻味。從玉泉院起步,沿途有魚石、五里關、天女散花、青柯坪等20多處景點,游人如行道上,美不勝收。
自古以來,華山就以它的山勢險要而出名。蒼龍嶺是一塊巨大的巖石,臥在半山腰,它就像一只獅子,占據著方圓幾十里的地方,巖石兩側是深圳特區不可測的懸崖,登山的人只能扶著鐵鏈上去。
“鴿子翻身”是勇敢者去的地方。兩邊的山峰中間懸著一塊巖石,有一條繩子接著,登陸山的人經過這里,必須雙腳步懸空,飛躍過去。
華山很險要,清澈的泉水從山上直流而下,像一條白色的綢帶在山間盤旋。一把把黃色的“利劍”直入云霄,四周有一大片鮮花,在山間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大家好!華山參觀完畢。歡迎大家下次再來。
游覽龍門石窟的感受篇六
今天,我們一家乘車去了華山湖游玩。這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就到了目的地。
天吶!今天的人可真多呀,連車位都所剩無幾,不過好在眼尖的爸爸找到了一個空位,我們才停下車來。要知道,這是我這幾個月以來第一次出小區,感覺真是太好了!下車后,我就把我的相機給拿了出來,隨手就能拍照。
可是我這個粗心的爸爸,來之前竟忘了做攻略,還是問了保安爺爺才知道了入口怎么走。停車的地方離入口實在是太遠了,我們只能一步一步地走,不過在路上還給弟弟警長買了個小金魚風箏,雖說只是十塊錢,帶我覺得也不太值,弟弟警長沒玩幾下,就厭倦了。最后就成了我拍攝的道具,但說實話,風箏倒是還挺好看的。
剛進園,就能看到一條長長的柏油路。人也是人山人海,可見很多都是來踏青的呀。
柏油路邊都是剛冒出新芽的小樹苗,那些富有生命力的小東西,是多么想告訴我們春天就要來臨了呀。
走過長長的柏油路,就能看見一座小巧的石拱橋,橋的兩側分別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和一個一望無際的湖。小溪兩邊都是青翠欲滴的的小草,有的人們會在小溪邊玩水。而湖里因春風而泛起了漣漪,這些漣漪沒有特定的順序,只是隨著大自然的節奏,在湖面上跳起了歡快而又柔美的舞蹈。
往前走走,到了一個樹蔭底下。圍著樹,擺了一圈長椅,可供人們乘涼、休息。我借著這段時間,拍下了許多照片,有人們在玩耍的;園丁們在澆水的;還有春天里小花小草的。雖說大家都在忙著各自的事情,但是大家都懷揣著對這個來之不易的春天的熱愛。
跟隨著人流,我們來到了一座超級大的石拱橋前。石拱橋靠岸的兩邊都各有一個小亭子,許多人們都坐在里面,雖毫不相識,但都在有說有笑地聊天。
我們往橋上走,這時,太陽高高的掛在天空上,陽光灑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閃著無數的亮點,像一片璀璨的星空。
走過這座超級大的石拱橋,就到了一條寬曠的小路上,這條小路十分平攤,走起路來好不費勁。警長都忍不住下來走走,就像一只剛會飛的小小鳥,逮都逮不住。
最后,不知怎么走著走著就走到了出口,正好天色也晚了,我們就回家了。
游覽龍門石窟的感受篇七
寒假時我和爸爸,媽媽,姨夫,弟弟一起去九華山游玩。
九華山是四大佛教之一,這里有一千四百多年年“鳳凰古松”,有聞名中外的“肉一身寶殿”周游其中猶如周游夢境。
我們先來到了大雄寶殿,剛跨進殿堂首先映入眼瞼的是三座大佛,分別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裟婆世界的釋迦摩尼佛,和彌陀佛。我還看到了千手觀音,千手觀音左手托著玉瓶,右手放在膝上觀音像真慈祥!還有千只手藏在身后面可真壯觀,好像隨時救苦救難。
接著大家來到了財神廟,香客們挨個的拜菩薩,我也一個接一個的拜,在拜的時候聽見旁邊的姨夫說:保佑生意興隆!還聽人家講拜了以后投錢,說一句:保佑發財!再摸一下財神手中的元寶就會顯靈,我便有誠意的拜了又拜,投了十元錢摸了摸元寶,接著我們去拜其他地方。
緊接著我們來到了九九八十一階梯,再爬上去就到“肉一身寶殿”,肉一身寶殿原名“金地藏塔”俗稱“老爺頂”這座真身以前活了九十九歲。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就到下午了,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九華山。
游覽龍門石窟的感受篇八
風,吹動了一大片樹葉,激起一陣“碧浪”,樹葉沙沙的作響,與小鳥的歌聲和人們的笑聲齊奏,好似一首交響曲,優美動聽。
半山腰,一棵蒼天大樹,無數藤蔓與無比粗壯的枝干纏繞在一起,分不清哪些是藤,那些是枝。樹葉繁密,為我們撐起了一把綠油油的巨傘,一縷縷陽光投射下來,透過一層層綠葉,在水泥地上印下了一個個銅錢般的圖案,給大地披上了一件花衣。
這棵樹,看它那精細的紋理,別致的葉脈及微微枯黃的葉子,還有那粗壯無比的樹枝,定是一棵老樹。
老樹旁,是一條“枝葉茂盛”的羊腸小徑。羊腸小徑內雜草叢生,野草、野花的種類很多,像龍舌蘭這樣的花草就數不勝數。踏進小徑,走了一段路,一條長著倒刺的藤葉調皮地攔住了來人的去路。游人不顧這位“俠客”的阻攔,輕輕撥開它們的手臂。繼續朝前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滿天星。星星點點的花朵點綴著那綠油油草地,仿佛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
瞧,那一片巨大的綠葉——是芭蕉扇嗎?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掠過腦海,不禁莞爾一笑。
跨過那一層層滿是青苔的臺階,又是一大片樹木。那樹木綠油油的一片!那是什么?定睛一看,原來是一棵仿佛要捅破天的竹子。它宛若一枝獨秀,高高聳起,不同于旁邊的樹木的低矮,而是高高立在中心,盡顯王者之范。
黃華山,不同于日月潭那般受人青睞,又不像錢塘江大潮那般令人震撼,它卻有著一番別樣的風景。靜靜幽幽的,黃華山——大自然的圣地。
游覽龍門石窟的感受篇九
振奮人心的事發生在二零壹零年七月八日至七月十一日,美好的記事清晰的映現開來,令人回味無窮。
不知不覺中,我們到達了盼望已久的山脈---西岳華山,小河徑直的從山上流了下來,純凈的水珠撲向臉頰,好涼爽,好涼爽!河邊的樹木亭亭玉立,直入云霄,一陣風襲來,從云里霧里飄來了幾片樹葉,它們蕩來蕩去,在天空中徘徊著……山邊的綠色植被,山上不知名的小花,山石上的青苔,流淌的小河,形成了一個青山綠水的人間仙境。腳下曲折堅險的山路,猶如人生的故事,就像安徒生“生命中有積雪的時刻,也有綠草如茵的時節,人生既幸運又坎坷,它本身就是一個美好曲折的故事”。山上的石頭,奇形怪狀,西峰象蓮花樣的石頭環繞峰頂,北峰象一把出削的亮劍直刺云霄。最高峰南峰身在云霧里,象一個偉岸的男人矗立在世界的東方。
此時我的心中仿佛也有一個巨人站立在心頭,滋潤著我的心田,向往著美好的世界和未來的明天。山路旁的大樹徑直的站立著,長在山石中,頑強的生長著。它們頑強的精神令我感動,堅持不懈的精神令我震憾!山中到處彌漫著霧氣,遠遠望去,猶如大自然為它們披上了一件透明的衣衫。
游覽龍門石窟的感受篇十
古人說:“自古華山一條路。”今天,我們坐著大巴蜿蜒在山中。我透過玻璃抬起頭往外看,山一座連著一座,非常壯觀。有一些山很高,空中云霧迷蒙,似乎這些山都沖過了云層!再加上山下清澈的小溪,感覺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
幾十分鐘后,我們就到了北峰,但距離北峰頂還有100余米。下了索道,看到這險峻的華山,心里有點緊張,但還是很激動,所以我把手套帶上,不顧一切就蹦蹦跳跳的準備往北峰頂爬,當我才邁上第一步時,被媽媽給叫住了,媽媽說:“西岳華山自古以來就很險,如果我不注意安全,很容易出事!”聽到“出事”這兩個字,我連忙拉著媽媽的手,不急不慢的跟在走在我們前面的人從容的走去我盼望已久的北峰頂。
終于到了北峰頂,我靠近旁邊的護欄,哇,好高啊!雖然我是坐索道上來的,只爬了100余米,但站在這北峰頂上,還是有一點點小小的成就感。我們休息片刻后,就帶著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去了西岳華山的第二峰——東峰。
從北峰到東峰有500余米,中間有一個險梯,叫“天梯”。
階梯都幾乎形成了一條直線。不過還好,階梯兩旁都修有鐵鎖鏈,要是沒有,我估計沒人能爬上去。
我站在天梯前腳發軟,可是沒有辦法呀,這是去東峰的必經之路啊,我只好小心翼翼的往上攀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于過了這一關。
爬了許久,就到了東峰下,由于天色已晚,再加上我們都有一點累,所以我們就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險峻的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