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工作都應改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怎樣寫計劃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計劃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劃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區縣統計普法工作計劃匯報發言篇一
通過普法工作的扎實開展,提高學校教師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知法守法用法水平。為“科教興國”戰略和“依法治教”方略在我校得以實施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進一步完善法制教育的網絡,形成學校、社區和家庭“三位一體”的有效機制。
普法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憲法》、《教育法》、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環境保護法》、《傳染病防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婦女權益保護法》、《國防教育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禁毒禁賭條例》以及與青少年教育及成長、與學校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工作條例、規程和國家、省、市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等。
1、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普法工作的領導,把普法工作納入學校的重要議事日程。
2、健全機構,明確職責。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陳治軍同志任組長,副書記陳寶平同志、副校長杜才寶同志和王昌元同志任副組長,工會主席、教導處主任、德育處主任、總務主任、大隊輔導員為成員。領導組下設辦公室,由德育處副主任丁志昂同志負責日常工作。
繼續堅持學校領導班子和教職工學法制度。重點學習《義務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學規范,強師德,樹形象”中小學師德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促進《教師法》的進一步貫徹落實。繼續堅持青少年法制教育制度。積極開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重點學習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強化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繼續堅持學生家長的法制宣傳教育制度。重點學習宣傳憲法中關于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知識、《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內容,培養自覺遵守法律規定,依法維護子女合法權益的意識。
在進一步落實我校領導干部人員學法用法各項制度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學法用法的新方法和新途徑,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依法維權的意識和依法決策的能力。
1、進一步抓好學生法制教育“四落實”工作(課程、教材、師資、經費)。法制課教師要結合學校工作、班級狀況和學生思想實際,按計劃完成法制課教學任務。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師和其它學科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法制宣傳和教育。
2、營造濃厚的法制教育氛圍。充分利用晨會、班隊會、升旗儀式、紅領巾廣播站、校園局域網、班級墻壁報等宣傳媒體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制教育,宣傳相關法律知識。
3、組織高年級學生參加校外法制教育活動,既能達到對外宣傳法律法規的目的,又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識。
4、充分發揮校外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的作用,組織學生到校外活動陣地參觀學習,形成法制教育與法制實踐活動的良性互動。每學期至少請法制輔導員做專題講座或報告1次。
5、結合系列活動日開展主題宣傳活動。結合“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3.15”消費者權益保障日、 “6.26”國際禁毒日、“12、1”世界預防艾滋病日、“12.4”法制宣傳日等,集中一定時間,采取各種形式,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律學習活動,形成普法的規模效應。
6、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為家長印發宣傳單等形式向家長進行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
7、與有關單位密切合作,治理好校園周邊環境。
區縣統計普法工作計劃匯報發言篇二
20xx年8月,按照全區機構改革工作要求,xx市工商局、xx市質監局由自治區垂直管理部門下劃市屬部門,11月11日,xx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加掛xx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xx市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xx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四塊牌子。按照“三定”方案,我局共調整職責8項(取消4項、整合1項、加強3項),確定主要職責18項。依據職責,內設17個科室、5個直屬機構和大武口區分局、惠農區分局2個派出機構;共核定行政編制254名,工勤人員編制15名,全額預算事業編制70名,合計339名。目前,實有行政編制人員241人、事業編制人員64名、工勤人員14名,共計319名。按照機構改革工作要求,我局嚴格執行機構編制管理相關規定,完成了市局機關、直屬及派出機構班子、機構、人員的調整整合工作,新組建成立了xx市檢驗檢測中心。
今年以來,我局緊緊圍繞市委、*中心工作,按照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進一步深化改革,積極探索市場監管新舉措,扎實推進食品藥品、特種設備、打假治劣、消費*等重點工作,努力維護公*公正的市場經濟秩序,為xx市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推進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行為
按照建設法治*的要求,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升行政執法能力為抓手,積極推進依法行政。一是落實普法工作計劃。按照年度普法工作計劃,集中組織普法學習,組織全局干部職工學習工商、質監、食藥等方面法律法規。二是強化法制教育。積極組織執法人員參加行政執法證件申領培訓,全系統共有230人取得了行政執法資格。通過培訓學習,進一步提高了執法人員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開展執法業務培訓。組織基層一線監管人員參加上級各相關業務部門技能培訓,在全系統舉辦了12場次市場監管業務知識和法律法規培訓,提升了執法人員綜合能力,實現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管相關法律法規及業務知識的全員培訓。四是開展法治城市創建活動。結合“3·15消費者權益日”、“5·20世界計量日”、食品安全宣傳周、科技活動周等法律宣傳活動,加強消費*和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努力構建四位一體的社會共治格局。五是完善執法機制,努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建立健全了行政執法工作規則、暫扣和罰沒物資管理制度等多項行政執法工作制度,成立了行政處罰案件審理委員會,通過定期組織開展行政處罰案件評查和行政執法檢查工作,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程序,積極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工作落實。
今年以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處各類違法案件423件,罰沒款萬元。其中,不正當競爭案件41件、產品質量案件26件、無照經營案件85件、食品安全案件208件、虛假廣告案件10件、藥品醫療器械案件3件、特種設備案件5件、保健食品和化妝品案件2件、餐飲案件3件、審批登記案件2件、消費欺詐案件4件、其他案件19件,無一起因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被撤銷或敗訴。
(二)認真履行職責,維護公*有序市場環境
1.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一是創新體制機制,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在8家食品生產企業進行試點,推進食品生產企業風險分級分類監管;二是認真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建立了打擊取締食品非法生產加工行為工作聯動機制,推進落實《xx市食品流通環節肉品銷售憑證》信息追溯機制;三是在全市大型食品超市果蔬銷售區推行果蔬農藥殘留攤位公示牌制度,積極做好初級食用農產品入市后監管工作;四是深化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定了《xx市餐飲服務環節“明廚亮灶”工作實施方案》,按照“重點突破,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的原則,在全市1432家餐飲服務企業推行“明廚亮灶”工程,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全市餐飲單位“明廚亮灶”改造工程,切實強化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五是健全食品安格化監管五項制度,強化督查督辦和專項治理,組織開展食品種(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餐飲服務、餐廚垃圾等全鏈條食品安全專項治理,共檢查食品小作坊和生產企業650家(次),檢查食品流通企業5059家(次),完成食品生產流通環節民生計劃抽樣任務149個批次,取締食品“黑作坊”5家,收繳不合格食品400余瓶(袋),下架未經檢疫肉200余公斤,有效規范了食品市場。
3.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一是以開展“安全生產責任年”活動為契機,切實強化電梯及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進一步規范壓力容器充裝;二是完善《xx市特種設備重特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開展電梯、氣體充裝等應急救援演練11場次;三是以開展“電梯安全監管大會戰”、氣瓶專項檢查等為重點,認真落實特種設備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完善監管機制,加大對電梯、鍋爐、壓力容器、大型游樂設施、氣瓶、起重設備等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力度,共檢查特種設備制造、安裝、充裝、使用單位239家(次),檢查各類特種設備1492臺,氣瓶20800余只,發現隱患443處,下發安全監察指令書131份,對整改不達標的5家企業停業整頓。
4.嚴厲打擊市場違法行為。一是聚焦熱點領域,以創建“無傳銷城市”工作為抓手,強化部門聯動機制,規范直銷,壓縮傳銷活動空間;二是以紅盾護農及農資打假專項行動為切入點,嚴厲查處制售假冒偽劣化肥、農藥、種子等坑農害農行為;三是扎實開展機動車安檢機構、公用企業限制競爭、娛樂場所、虛假廣告宣傳及打擊假冒偽劣和商標侵權等專項整治,查獲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和假冒白酒及啤酒437瓶,查扣無中文標簽進口啤酒544瓶、無生產日期飲用純凈水19箱285瓶、過期礦泉水480瓶,沒收冒用認證標志手機13部、各類不合格食品1209瓶(袋),有效規范了市場秩序。
5.夯實*根基,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一是以紀念“3·15”活動為契機,圍繞“攜手共治,暢享消費”年主題,在《xx日報》開設“紅盾*執法在行動”、“走進3·15”、“食品與安全”、以案說法、*對話、消費警示等宣傳報道欄目,開展了新《消法》、《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系列宣傳活動,發布了全市消費*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大*熱點,并依法對貨值111萬元的假酒1000瓶、過期藥品14196盒、假冒偽劣商品50786條(袋)實施了環保銷毀;二是圍繞成品油、兒童用品、汽車4s店和眼鏡等消費*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整治,凈化消費市場環境;三是強化消費*工作,加強12315、12331、12365投訴舉報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依法實施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今年以來,共受理群眾咨詢3073件,消費者申述575件,消費者舉報191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1萬元。
(三)轉變職能,助推經濟發展
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面落實*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先照后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激發市場投資活力。今年以來,我局共辦理各類行政審批和行政服務事項12687件,全市登記各類企業9573戶、個體工商戶38406戶、農民專業合作社760戶、家庭農場370戶,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和。
2.強化服務,著力優化市場發展環境。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程,出臺小微企業扶持措施,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職能工作,全面啟動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改革及企業監管聯合懲戒備忘錄等4項工作,按照“兩到位、兩集中”的要求,整合15項審批職能,推行登記注冊“一審一核”和“審核合一”制,規范行政審批權力運行,簡化辦事程序。同時,我局還會同市財政局、科技局、商務局等部門成功申報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城市,成為全國首批15個示范市(區)之一。
3.落實質量發展綱要,穩步實施商標發展戰略。一是成立了xx市質量和商標戰略工作領導小組,精心部署20xx-20xx年度省級*質量考核工作,引導企業申報*質量獎、寧夏質量獎和質量貢獻獎;二是圍繞“品牌興市、品牌強市”戰略,指導企業走品牌發展之路,確定寧夏銀晨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寧夏賀東莊園酒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馳名商標培育重點,麗珠制藥、德信恒通管業等企業為第十屆寧夏商標培育重點。截止目前,全市培育注冊商標1563件,其中,寧夏商標56件,*馳名商標3件。
4.加強計量檢定,做好計量認證管理工作。一是開展“計量惠民生、誠信促和諧”雙十工程,認真落實鄉鎮醫用計量器具和集貿市場計量器具免費檢定機制,對*定點蔬菜直銷店和*價蔬菜超市電子計價秤及水電氣熱民用四表進行了專項計量抽查;二是服務節能減排,組織對全市11家重點用能單位實施能源計量審查工作;三是指導市煙草公司實施企業標準化良好行為創建活動,指導寧夏海*際飯店和惠農區做好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和國家玉米種植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工作;四是圍繞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節能減排工作目標,完成了全市25家年綜合能耗2-5萬噸標煤企業的節能減排考核工作。
5.強化信用監管,扎實推進市場誠信體系建設。一是扎實開展“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公示(認定)活動,審核上報20xx—20xx年度自治區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71家;組織開展了20xx—20xx年度市級“守合同重信用”單位認定活動,申報“守重”企業90家,其中,8家、自治區級18家、市級24家、新申報40家。二是以“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街創建活動為契機,確定大武口區人民路市場、漢唐九街為“誠信經營示范市場”和“誠信經營示范街”,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三是扎實開展企業年報公示和信息公示抽查工作。采取雙隨機的辦法對516家企業進行了抽查,對30戶初查有問題的企業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檢查;將1551戶未按期公示年報信息、25戶通過登記住所無法取得聯系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強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6.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解決企業融資難題。通過指導企業辦理動產抵押登記和股權出質登記,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今年以來,全市共辦理動產抵押登記159份,抵押物金額億元;指導企業辦理股權出質登記149件,股權質押金額億元,融資億元,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四)簡政放權,規范權力運行
照“直接辦理、承諾辦理、聯合辦理、負責辦理”四種形式進行分類,重新設定、梳理辦事流程,制作“三表一圖”(事項辦事指南、事項內容信息表、事項崗位說明書和事項運行流程圖),做到工作流程明細、受理渠道暢通,目前我局行政審批工作已統一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
(一)食品安全存在監管盲區,與群眾期望有差距。我市食品產業普遍存在從業門檻低,基礎比較薄弱的情況,全市現有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萬余戶,小、散、低的現象比較突出,特別是小食雜店、小餐飲店量多面廣、設施簡陋,農村家庭聚餐、宗教活動場所、城鄉結合部等特殊區域監管難度大。從業人員文化素質和法律意識較差,企業第一責任人意識不強,執行食品質量管理規范不嚴格,個別經營戶以次充好、弄虛作假、規避監管的情況仍有發生。
(二)監管方式亟待轉變,與改革要求有差距。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以來,行政審批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先照后證、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企業年檢變為年報公示等制度的實施,要求從原來的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對原有的監管模式帶來新的挑戰,以往注重事前審批為主的思維模式未能及時轉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手段還不多,監管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在做好“寬進”下的“嚴管”方面還需進行深入有效探索。
統的有效運行和基層職能的重組亟待研究。一方面原先三個部門的人員,在工作方式、業務知識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整合后基層市場監管所執法力量薄弱,缺乏專業性人才的問題比較突出;另一方面機構改革后,由原來的垂直管理改為地方*領導,市局、縣(分)局兩級機構在各項監管職能定位上需要厘清,在事權劃分、行政方式、職能定位等方面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守住一條底線。堅持底線思維,以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安全、百姓放心消費為重點,牢牢守住市場監管的底線,確保全市市場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影響廣泛、反響強烈的負面事件,不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
(二)發揮兩項職能。一是強化服務促發展。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工作部署,充分發揮市場監管部門服務民生、維護公*市場秩序的職能作用,進一步強化服務發展理念,圍繞全市中心工作抓好市場監管。二是強化監管保*安。根據“三定”方案對部門間職責的界定,進一步加強與衛生、農牧、商務、*等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完善部門協同監管工作機制,逐步建立信用監管、執法監督、企業自律、社會共治四位一體的事中事后監管聯動機制,維護市場*穩、有序、安全。
區縣統計普法工作計劃匯報發言篇三
為認真組織實施我區統計“五五”普法教育工作,根據《xx市xx區統計法制宣傳教育第五個五年規劃》和《20xx年全區統計依法行政工作要點》的要求,制定本工作計劃。
20xx年我局將法律法規知識學習列入每月學習計劃之中,組織干部職工以科室為單位開展“每月學法”活動,并做好學法記錄,全年干部職工學法時間不少于40學時每半天為4學時,切實做到“時間、內容、人員、效果”的落實。
抓好領導干部學法工作,把法制學習列入本單位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內容之一,年度黨組理論中心組學法不少于4次,并做好學法記錄。
我局上半年將舉辦一期統計執法檢查業務培訓班,請有關專家對統計執法、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有關知識進行專門輔導,并組織我局人員外出學習取經,以提高我區依法開展統計執法檢查、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的能力與水平。
根據省統計“五五”普法規劃的安排,今年統計普法的重點對象是領導干部。我局將努力爭取在區人大、區黨校的培訓中舉辦統計法制講座,并采取發送統計普法學習資料、播放統計普法教育片等方式方法開展普法宣傳工作。
結合開展第二次經濟普查和統計業務培訓、統計稽查、統計年報會、統計從業資格考前培訓、統計繼續教育等,開展統計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區縣統計普法工作計劃匯報發言篇四
20xx年是統計“六五”普法教育的關鍵之年,為認真抓好我縣統計“六五”普法教育工作,xx縣局制定統計普法教育工作計劃。
把法律學習列入本單位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內容之一,年度黨組理論中心組學法活動不少于4次,原則上每季度1次,并做好學法記錄。
組織全體工作人員全年學法時間不少于40學時(每半天為4學時),做到學法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有檢查。
利用“杭州干部學習新干線”系統,對所有學員組織開展一次統計法律、法規考試。
切實做好迎接省、市“六五”普法中期驗收組檢查考核的準備工作。
認真配合市局在市委黨校舉辦的鄉鎮(街道)統計員統計培訓工作,確保有關人員按時參訓。
通過統計從業資格考前培訓和統計繼續教育等形式,積極開展對基層統計單位統計人員的統計普法教育工作。結合統計基礎建設、統計稽查、統計年報會、統計業務培訓會、統計從業資格考前培訓、統計人員繼續教育等工作,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地抓好本地區基層統計單位統計人員的統計普法教育工作,把統計普法教育融入統計行政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進一步提高基層統計單位統計人員的統計法律意識和統計法律素質。
充分利用關鍵時點,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短信等傳媒,不斷拓展統計普法宣傳教育的形式和手段,進一步增強統計普法宣傳教育的感染力,全面提高社會各界對依法統計的認知程度。
做好普法電子臺帳工作,確保有關人員按時參加由市局組織的普法電子臺帳系統培訓。
區縣統計普法工作計劃匯報發言篇五
街道將以打造學習型機關、培養學習型干部為載體,充分利用法制培訓、法制講座等形式,深入開展公務人員學習法律法規及相關規章制度,并適時組織開展統計法律法規的知識測試,認真組織參加上級各種法制培訓和考試,充分利用統計人員繼續教育和新任統計人員培訓的時機,學習統計法律知識,提高依法統計的自覺性。
街道將根據統計從業資格核查工作的結果認真分析統計從業人員的持證情況,對“四上”單位、“四下”抽樣單位的相關統計人員進行重點排查,嚴打無證上崗現象,督促其及時報名參加考試;鼓勵多人持證現象,確保人員流動帶來的持證率偏低等問題。通過考前指導培訓班,全面宣傳統計法律法規及統計違法案例,進一步增強普法的針對性,提高教育的實效性。(時間安排4月至8月)
街道將通過統計檢查指導、統計稽查配合、統計從業資格考前培訓、統計繼續教育、專項抽樣調查、年報會議、統計法制講堂等形式,積極開展對基層統計單位統計人員的統計普法教育工作。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地抓好本轄區基層統計人員的統計普法教育工作,把統計普法教育融入統計行政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進一步提高統計單位統計人員的統計法律意識和統計法律素質。
自20xx年統計“六五”普法工作開展以來,效果顯著,街道將根據省市統計“六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對20xx年以來全街道統計“六五”普法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回頭看,認真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街道將對申報創建20xx年統計基礎規范化的村、社區、企業進行實地走訪查看,對創建成功滿兩年的規范化企業進行復評指導,充分掌握統計人員的持證情況、統計臺帳的登記、報表的質量、名錄庫的管理、抽樣調查的落實、統計經費的使用等各方面情況,結合新問題、新情況、新難點,做好宣傳指導和查漏補缺工作,以確保今年統計基礎規范化企業、村、社區的創建工作順利完成。(時間安排5月至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