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信息時代的媒介素養發言稿免費篇一
大家好!
今天,我要發言的主題是“信息時代的媒介素養”,一言以蔽之吧,我的觀點是,放飛心靈風箏,且守道德底線!
大家是否在網上利用過匿名的身份說過有背道德的話,做過違反法律的事呢?是否曾經因為是網絡,所以就覺得自己言論自由,不加約束呢?錯了,網絡依舊是法內之地,“自由"也是在網絡法律之內的相對概念。如果打著自由的幌子,行著無德的茍且之事,時代進步的同時,我卻要為有些人的道德退化而心碎。
在網絡中,自由平等是核心的要義。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網絡信息呈現出信息量大、范圍廣、良莠不齊等特點。國家早已注意到了這類問題,網絡管理措施頻出,對不良信息進行過濾、打壓,但是,難免會出現一些漏網之魚,這時,就必須要依靠我們的理性判斷了。有了理性,無論怎樣囂張的喪德者,也掀不起什么渾濁的惡浪。
不信謠,不傳謠,說來容易行也難,但是道德認知和法治底線是護身愛人之本。在看到一條信息時,我們要用自己的已有知識,對其講行理性的判斷和分析,而不是夸大其辭,第一時間將這條消息散布出去。三思而后行,謠言就不會輕易走出制度的籠子,“人言可畏”、謠言止于智者”,當值得點贊和歡呼。
擁有理性的判斷,是基于我們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我們要記住,"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不要隨便聽信別人的話。其次,我們不可以當墻頭草,聽誰在理就向著誰的話,應該綜合所有的因素,用自己的腦與心去分析,才能讓別人拉不走我們的思維,拉不走我們的網絡靈魂。
網絡世界其實完全靠我們自己掌握,避其害,揚其利,網絡星空璀璨如詩,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得以在人前分享我們的生活,讓文化得到了新的傳承和發展,讓教育有了新的途徑,通過網絡,我們宣傳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展現了自己的個性,傳播文化,弘揚正能量,不亦樂乎。
孔子說過:“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德”也是分為兩種的,一種是深入人心的德,另一種,是放在表面做做樣子的德。就好比兩個人,一個噴著劣質的香水,而另一個卻散發著沁人心脾的幽香。而這一切,透過網絡的放大鏡,便愈發看得清楚。
做人有底線,在網絡上做人也是一樣,在“有德有法”中,讓我們共同撐起一片高遠的網絡藍天吧!
這就是我與大家的分享,謝謝大家。
信息時代的媒介素養發言稿免費篇二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提升媒介素養,暢游信息時代”。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曾有人套用狄更斯的話評價我們所處的信息時代。的確,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我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海量信息真偽難辨,人們分辨不出何為真何為“謠”,各種“反轉”屢屢出現……
作為青年人,我們唯有提升我們的媒介素養,才能暢游信息時代,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們社會整體媒體環境現狀如何?現狀就是各種謠言在朋友圈“三人成虎”地大肆傳遞;“鍵盤俠”躲在暗處興風作浪,“噴”遍每個角落;人們動輒“互撕”,站隊罵架時有發生……種種亂象,就是媒介素養低下的外在表現。信息時代,提升媒介素養是全社會的任務,媒介素養教育推行刻不容緩,這需要政府、企業、學校、家庭通力合作。作為青年人,我們也要努力自覺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
提升媒介素養,要具備理性思維,煉就一雙慧眼。
在傳統媒體權威日益消減、自媒體消息魚龍混雜、現實與虛擬難解難分的當下,我們必須煉就一雙“火眼金睛”,我們一定要有批判性精神。看到碎片化信息,不要熱血上頭,急于點贊、轉發、跟風,更不能信謠傳謠;對繁雜的信息一定要有基本理智的判斷,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否則就要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提醒大家,盡可能從官方媒介、正規可信度高的網站獲取信息,遠離標題黨、虛假新聞。
提升媒介素養,要有“守門”意識、正確的價值觀導向。
同學們,青年人對網絡依賴性強,提高甄別過濾信息能力,必須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有人說數字時代放棄“守門”,我們將迎接的會是“垮掉的一代”,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沒有信息“守門”,數字化時代,其實就是一個潘多拉魔盒。信息“守門”需要集全社會之力,我們青年人要有使命意識,要自覺豎起防線,主動遠離遠離非法網站,提高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更不能觸犯法律,成為不法分子的幫兇。
提升媒介素養,要有榜樣引領,要樹立遠大理想。
我們會被互聯網牽著鼻子走,被各種“投喂”信息包圍,思維呈現碎片化、情緒化、浮躁化、娛樂化,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沒有理想。擁有有遠大理想且意志堅定的人,會屏除一切干擾,做事心無旁騖,最終抵達理想的彼岸。理想有多大力量?理想讓大山女校“燃燈”校長張桂梅一身病痛仍潛心育人癡心不改,理想讓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扎根山區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堅持三十五年不動搖,理想讓“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名滿天下卻仍然專注于田疇不懈怠。信息時代,理想可以幫助我們守住心管住手,能幫助我們突圍商家的各種信息“投喂”,拒絕刷視頻獲得的廉價快感,能使我們沉下身心自覺進行深度閱讀,成長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媒介素養是數字時代創新型人才的基礎,我們可以和數字時代健康地共生共長。只要我們年青人以批判性的精神看待媒介環境,在數字洪流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有遠大理想、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我們就可以做數字化時代的主人,暢游信息時代,成就美好未來。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信息時代的媒介素養發言稿免費篇三
各位同學:
大家好!
很高興作為學生代表在以“信息時代的媒介素養”為主題的交流研討活動中發言,我發言的題目是“讓大腦與電腦同行”。
《南方周末》說:“慢慢的,你習慣了視線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習慣了拇指上下左右5厘米距離的.游走。”對許多人而言,拇指在手機屏幕、鼠標在電腦屏幕游走的距離,也許超過雙腳走過的路程。作為“數字原住民”的我們,該具有怎樣的媒介素養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利用媒介學習。
信息時代,互聯網、手機等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各種傳播媒介廣泛運用,已成為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外事不決問谷歌,內事不決問谷歌”,給我一部手機,我就能撬動世界。借助多種媒介開展學習活動會讓你迅速成長。利用媒介,我們輕松便捷地獲取海量的知識和信息,古人皓首僅能窮其一經,而我們鼠標一點,就能“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真的是秀才不出門,洞悉天下事。不過,大家也應謹記,媒介主要的功能是學習,而不是游戲。
再者,我們要學會借助媒介傳播文化,交流情感。
信息時代,李子柒借助媒介,氤氳醉美鄉愁,講好“中國故事”,成就了精彩紛呈的人生;甜野男孩丁真,借助媒介,他純真的笑容,清澈的眼神,驚艷了雪域高原。小小手機,也嵌套著一個人完整的社會關系——電話、微信、釘釘、qq……拉近彼此了距離。朋友圈里,一個笑臉,一個紅包,一個點贊;溫馨的鼓勵,善意的轉發,涓滴的眾籌,熱心的砍價……久未謀面的摯友、故人,不在身邊,卻在眼前,彼此心心相印。當然,不被外物所役使,不過分依賴于媒介,適當放下手機,離開電腦,和父母促膝長談,和朋友們談笑風生也是很重要的媒介素養。
最重要的是,面對媒介,我們要冷靜理性,形成獨立、正確的判斷。
正如科技是把雙刃劍,各種媒介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也難免泥沙俱下。從“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無厘頭瘋傳,到秦火火事件病毒式傳播的“威力”,到最近“民警凝視女子溺亡”的不實言論……如何辨別各種媒介信息真偽?王開嶺說:“利用媒介獲取海量知識和信息,但決不能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學會獨立思考,而不至于成為一個‘移動硬盤’。”我們都有一雙“黑眼睛”,應該用來尋找光明,而不是用來“翻白眼”。我們要“放出眼光,運用腦髓”,審慎取舍。不圍觀,不起哄,面對媒介,冷靜理性,形成獨立、正確的判斷。
同學們,方寸屏幕之間,言行舉止應有分寸。人人直播,但請不要忘了責任和義務;事事可播,但要切記雷池不可越、底線不能破。網絡媒介不是法外之地,而應成為責任領地、價值高地,我們依然需要克己慎獨,恪守公序良俗。
讓大腦與電腦同行,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才能在巨變的信息時代,弄潮兒向濤頭立。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