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微課教案語文小學四年級教案篇一
一、導入:創設情境,鼓勵質疑
1.投影出示太陽緩緩升起的動畫畫面,配上聲音:“同學們,你們好!你們認識我嗎?”
2.(教師板書課題:太陽)你們瞧!太陽公公正笑瞇瞇地看著我們,他最喜歡愛動腦筋的孩子,你
們想問太陽公公什么問題?
(估計學生會問:太陽公公,你離我們有多遠?太陽公公,你有多大?太陽公公,你有多熱?太陽公公,
你是由什么構成的?太陽公公,你與我們地球有什么關系?太陽公公,你為什么每天都從東方升起來,
從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學生的提問,并將學生的問題分類概括。
你們提的這些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有的問題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有些問題同學們可以
從科普讀物、從網上了解;有些問題現在還是個謎,要等同學們長大后去探索。
那么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可自己讀,可找學習伙伴對讀,也可小組同學合作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導言:《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這類文章往往是一個自然段講清一個方面的問題。我們閱讀
時,要邊讀邊思考:每一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學生閱讀后歸納。
第1自然段:講太陽離我們很遠。第2自然段:講太陽很大。
第3自然段:講太陽會發光、發熱,溫度非常高。第4自然段:講太陽與植物、動物和人的關系。
第5自然段:講太陽與雨雪的關系。第6自然段:講太陽與風的關系。
第7自然段:講太陽與健康的關系。第8自然段:講太陽和人類關系密切。
3.根據敘述的內容,可把課文分為兩個部分。
板書: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關系密切
三、閱讀課文第一部分,了解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你們聽——(課件播放:動畫畫面、太陽公公說話的錄
音及文字。“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現在,你們對我了
解清楚了嗎?”)
2、指名回答。
3、師:我們只知道太陽的三個特點是:遠、大、熱,但它遠、大、熱到什么程度并沒有說清楚,
所以我覺得太陽公公說的話不清楚。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
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4、分組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并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果,想學
習“遠”的分為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為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為一組。
【學生在對知識的學習上有了選擇性,這樣他們不僅樂意去學,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5、匯報交流。
(1)學習“遠”的學生匯報,教師就匯報適時引導,播放課件。
如,學生看課件做口頭練習: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
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20)幾年。”
引導學生發現()里面填的是數字,通過數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了解了。所
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字必須是
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字
(2)學習“大”的學生匯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130萬個地球等于
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師用課件演示,進行引導:左邊是地球的動畫,右邊是太陽的動畫,中間由等號連接引出:你體會
到了什么?
這時學生頓時領悟了,大聲說道:“拿地球的大小來和太陽作比較。”
對學生的細心觀察進行鼓勵,并進行小結: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
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師板書:作比較
(3)學習“熱”的學生匯報:(此時,學習“熱”的學生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回答問題就相對有
條理)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告訴我們表面溫度有6000度,中心溫度是表
面溫度的3000倍。
鼓勵同學們動手算出太陽的中心溫度是18000000度。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寫作方法,使理論與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6.利用投影交流、評點,并隨機設問:
文中如果不用數字,只說距離“很遠很遠”,溫度“很高很高”,可不可以?為什么?
文中把太陽與地球作比較有什么好處?
太陽表面溫度很高,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這樣寫好在哪里?
為何把太陽比做大火球?
7.在寫太陽遠、大、熱的特點時,作者很注意用詞的準確,你認為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四、指導朗讀,深入體悟太陽特點及表達方法。
1、自己練習朗讀感興趣的段落,讀出太陽的特點。
2、競賽的方式朗讀。
五、學習生字新詞
1.讓學生交流生字中易錯的地方,或編成字謎考同學。
2.正確讀寫詞語。(差不多、莊稼、生存、繁殖、蔬菜、煤炭、比較、殺菌、預防)
六、總結反饋
1.這一堂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你們看太陽公公都把眼睛瞇成了一條縫。(課件演示)聽,他又在
說什么?(放聲音)“同學們,你們學得很認真,你們想把我的有關知識介紹給更多的人,讓大家都了
解我嗎?”
2.讓學生以第一人稱介紹太陽公公,分別練習詳細介紹和概括介紹,同桌對練。
七、課外延伸
四年級語文微課教案語文小學四年級教案篇二
《春雷》
教學目標
1.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會寫“說、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通過朗讀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開想象,用自己的眼光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有感情朗讀課文,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新課
1.春天不知不覺來了,用你喜歡的詞語贊美春天。
2.春天來了,周圍的事物都有哪些變化呢?板書“柳樹醒了”。
二、初讀,掌握字詞
1.師范讀,學生欣賞老師配樂朗誦。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樹的變化。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生詞。
3.哪些生字是你的新朋友呢?大聲讀給大家聽。
4.你用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
(1)偏旁識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筆)
多媒體課件輔助:雷,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
熟字加偏旁:醒,軟(酉+星=醒車+欠=軟)
(2)同桌互相讀生字,比比誰讀的準。教師強調“醒”是后鼻音,“澡”讀平舌音,“枝,樹,梢,耍”讀翹舌音。
(3)小組比賽認讀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軟、澡)
(4)讀詞卡(教師領讀,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打雷雷雨樹枝樹梢
軟和梳洗玩耍蘇醒
三、細讀,理解課文
學第一節
(1)自由讀,你從什么地方知道柳樹醒了?用筆畫出來。
(2)同桌讀,想象春雷會跟柳樹說什么話呢?
(3)小組讀,交流柳樹醒了說明了什么?
(4)比賽讀,感受詞語描繪的景象。
學第二節
(1)輕聲讀,說一說誰給柳樹洗澡了?
(2)師范讀,學生小聲跟讀,想一想柳枝為什么軟了?
(3)看錄像春景圖,學生在活動情景中感受柳枝變得更美了。
(4)美美地讀一讀,在讀中感受春天的美。
四、背誦,感悟文意
(1)自由背(2)加動作背(3)配樂背(4)同桌互背
五、拓展,鞏固練習
1.出示生字,讓學生做找朋友的游戲。
2.說話訓練
用上“———”是柳樹的好朋友。(詞卡貼在黑板上)
3.畫一畫,春天萬物復蘇的景象。
六、觀察,正確書寫
1.學生觀察“說、話”兩個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師示范寫,邊寫邊提醒注意的筆畫,這兩個字要寫得左窄右寬;言字旁的“點”要寫的高一些,靠右一些,與橫折提的“折”對齊。
3.學生描一個,寫一個。
4.展示評價。
四年級語文微課教案語文小學四年級教案篇三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數學微課教案 植樹問題微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理解兩端要栽的情況中棵數與段數之間的關系,能根據問題中的規律來解決問題。
能運用兩端要栽的情況中棵數與段數之間的規律,靈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一、情景引入。
1、通過卡通人物的`介紹,引出生活中所出現的植樹問題的例子。
2、明確問題的要點:兩端要栽。根據已有知識,對三種做法進行初步的判斷。
3、提出質疑:哪種猜測才是正確的呢?為了了解植樹問題兩端要栽的規律,引導學生自己親自探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
審題后通過三個錦囊的形式,提出研究時要注意的三個方面:第一、應從較小的數據開始著手研究,有利于發現規律。第二、分析時可以用上已有方法來幫助理解,如線段圖等。第三、明白在找規律時應該從多個例子中來發現規律,而不是從個別例子就下定論。
2、填一填,找規律:
畫出8個例子,分別數出其中平均分的段數與所需樹木的棵數。
1、完成所有例子后,讓學生把每一組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所求的棵數跟所分段數有關系。
2、嘗試歸納:棵數與段數有關,都是段數+1=棵數。
3、把發現和關系式進行填寫。
3、運用規律,解決例題。
4、完成微練習,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5、知識拓展。
這章節的知識學會了嗎,你可以試試用這種分析方法來試試研究只栽一端和兩端不栽的情況。本章節結束。
四年級語文微課教案語文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燼、渣、滓”。.能區別音同或音近的字;能照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2、閱讀課文,了解灰塵的大小和來源,知道灰塵在人類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3、能查找資料或根據平時積累的知識,說說保護環境,預防沙塵暴的方法。
4、意識到保護環境是擺在我們人類面前的一項艱巨的任務。
重點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灰塵的大小和來源,知道灰塵在人類的生活中弊大于利。能查找資料或根據平時積累的知識,說說保護環境,預防沙塵暴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清晨,當一束陽光照到室內時,你就會看見光亮里有無數個小顆粒在東碰西撞,到處游蕩。你知道這是什么嗎?是呀,這就是空氣中的灰塵。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作者把空氣中的灰塵比作是流浪漢,非常有趣。
2、板書課題:空氣中的“流浪漢”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出示自學建議: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想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有關灰塵的哪些內容?
2、交流,反饋,出示:
游蕩灰燼渣滓嗆人嘶啞摩擦煙囪捕捉漫天飛舞
3、指名學生朗讀,找出這里平舌音的字,再讀一讀
4、接龍讀課文,思考:想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有關灰塵的哪些內容?
5、交流,板書:灰塵的大小
灰塵的來源
灰塵的用處
灰塵的壞處
管教灰塵
三、細讀課文,了解灰塵的大小和來源,知道灰塵在人類的生活中弊大于利
1、輕聲朗讀課文,看看課文哪幾節分別寫了這些內容?
2、交流:第二節寫了大小和來源,第三節寫了用處,第四節寫了壞處,第五、六節寫了管教灰塵。
3、這么多有關灰塵的內容,你最想先來學習了解哪方面?
(可根據學生提出的隨機學習課文)
4、學習第二節:指名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灰塵很小)
5、作者是怎樣把灰塵小寫具體的?找出有關的句子。出示:灰塵很小,一千顆灰塵緊挨著排成隊,也只有一厘米長。
6、指名讀,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寫具體的?(數據說明)
7、練一練:照以上樣子把句子寫具體:
天氣很冷。
姚明個子很高。
8、你還了解了什么?(灰塵的來源)
請學生來介紹一下
齊讀
9、學習第三、四節,說說灰塵給人類帶來的用處和害處
過渡:雖然灰塵有它的用處,但它給我們帶來的壞處要遠遠超過它的用處。那我們該怎樣去管教這些空氣中的“流浪漢”呢?
10、指名讀五、六節
11、交流,板書:吸塵器
植樹造林
12、師:是啊,保護環境是擺在我們人類面前的一項艱巨的任務。特別是近年來,沙塵暴困擾著我們的生活,該如何管教它呢?請你們四人小組來討論、策劃一下。
四、知識能力的遷移
1、四人小組討論策劃防沙塵暴的計劃,可結合課前查找到的資料
2、交流
五、課后完成練習1
四年級語文微課教案語文小學四年級教案篇五
《春雷》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十一個生字,會寫四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分小組讀等不同的朗讀形式,能夠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2.利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記本課生字。
3.找、讀、了解反義詞的意思,能夠記住古詩中的反義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插圖和學習課文,感受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十一個生字,會寫四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想象法、自主識字法等教學方法。通過想象畫面并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有滋有味地循圖讀文,激發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由地學文識字。
1.通過朗讀、看圖完成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
2.自主識字,交流識記方法,重點字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充分聯系生活實際,以此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
四、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1.教師請學生猜字謎:空山之中一畝田。(謎底是“畫”字)
2.教師再請學生猜謎語: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謎底還是“畫”)
3.導語:剛才我們猜的謎語,就是一位古代詩人以畫作為謎底寫的一首詩。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這首詩。
【設計意圖】以謎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自學字詞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借助拼音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課文中圈出本課的會認字。
(2)請學生對照課文中的拼音,給會認字表中的會認字標好拼音。
(3)課件出示會認字,指名領讀,開火車讀。
(4)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課文。
2.指導認字,交流方法。
(1)課件出示:“遠、近、還”,請學生說一說這三個字的共同點,認識“辶”。
(2)課件出示:“驚”,認識“忄”。
(3)請學生任意挑選會認字,試著組詞語。
3.記憶字形,了解字義。
(1)課件出示:“人、火、文、六”的筆順,請學生按照筆順記憶字形。
(2)全班學生跟教師書空“人、火、文、六”四個字。
(3)學生分別用“人、火、文、六”組詞語。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字、學詞,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三)看圖讀文
1.看課文插圖讀古詩,想一想,每一行詩句主要說畫了什么?
2.全班交流,師總結:山、水、花、鳥。
3.請學生在古詩中找到這四個字并圈起來。
4.指導學生讀古詩,注意把“山、水、花、鳥”這四個字讀清楚。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讀文,指導學生抓住每行詩句中的重點詞,了解古詩大意。
(四)了解詩意
1.想象畫面,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
(1)一邊看圖想象畫面,一邊讀第一、二行詩句。讀后說一說山怎么樣,水又怎么樣?
(2)學生交流“山”和“水”的樣子。
(3)導語:遠遠望去,一座座青山連綿起伏,一股清泉從山間流過。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兩行詩句。
(4)請同學們把耳朵貼近書上的插圖聽一聽,是否能聽到流水的聲音,感受畫中的水像真的一樣。
2.聯系生活,了解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第三行詩句,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春天的花是什么樣的,課文里是怎么說的。感受畫上的花不論春秋冬夏,始終盛開。
(2)指名讀第四行詩句,說一說生活中的小鳥在樹枝上休息,要是有人來到它的面前,小鳥會怎樣。感受畫中的小鳥不怕人。
3.朗讀并且背誦古詩。
(1)根據提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2)按照“山、水、花、鳥”的順序背誦古詩。
4.找出詩中的反義詞。
(1)學生在古詩中找出三組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2)課件出示“我會說”,學生練習說反義詞。
(3)男女生分成兩組,開展“反義詞擂臺賽”,比比哪組說得多。
【設計意圖】1.通過想象畫面和聯系生活實際,把枯燥地講解古詩意思形象化、生動化。2.借助劃線法和重點詞提示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五)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人、火、文、六”,學生觀察這四個字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學生觀察交流。
(1)四個字中都有“撇”:“人”字中的“撇”是“斜撇”;“火”和“文”字中的“撇”是“豎撇”;“六”字中的“撇”是“短撇”。
(2)三個字中都有“點”:“火”、“文”和“六”的第一筆“點”都是“短點”;“六”的第四筆“點”是“長點”。
(3)三個字中都有“捺”:“人”、“火”和“文”字中都有“捺”。
3.教師范寫“人、火、文、六”。
4.學生描紅、練習寫“人、火、文、六”。
四年級語文微課教案語文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六
《東方明珠》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簡介東方明珠。
2、出示課題。指名讀題,注意正音。
二、看圖,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映出東方明珠的畫面。
2、教師在配樂中敘述: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上海黃浦江邊,一起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東方明珠。
3、欣賞配樂朗讀。
三、初讀指導
1、讓學生借助拼音大聲讀課文,要求做到:
(1)讀準字音。
(2)畫出遇到的生字,多讀幾遍。
(3)把不理解的詞圈出來。
(4)標出自然段序號。
2、出示生字新詞。
3、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四、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點名讀,說說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介紹一下上海廣播電視塔的位置及名字?
(4)你喜歡這座塔嗎?為什么?
(5)指導用喜愛的語氣讀第一自然段。
2、嘗試背誦。
3、小結。
五、指導寫字
1、記憶字形,提醒注意。
2、照筆順在書上描紅。
3、指導在田字格中書寫。
4、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二、繼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自然段。
映示東方明珠。
(1)指導看圖,學習第一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東方明珠的樣子。指名說。看課文是怎么說的。
(2)出示:這座塔,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像一個巨人。指名讀。說說怎樣的人才是“巨人”?點名讀,集體評價。
(3)看圖聯想,學習第二句。
出示句子:夜晚,塔上的燈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點名讀。想象美麗的夜景。直到朗讀。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小游客們,看到這里,你會不由自主地發出什么感嘆?
(2)出示句子:上海廣播電視塔,真是一顆美麗的東方明珠。
(3)指導讀出贊美的語氣。
3、嘗試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三、鞏固
1、小導游介紹東方明珠。
2、想象一下,當那些外國游客看到這美麗的東方明珠,他們會怎么說?
四、指導寫字
1、認讀。
2、指導書寫。
3、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描紅、仿影,臨寫。
四年級語文微課教案語文小學四年級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學習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的意境,感受太陽對自然、對人類博大、無私的愛。
3.背誦和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感悟太陽給予我們的無私的饋贈。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他在孩子身上,可以寄托人類的希望。”(結合課后題2)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預習,要求學生將課文讀準讀通,并給生字注音。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問:你喜歡太陽嗎?為什么?你想對太陽說什么?
2.板題、讀題。(指導讀出對太陽的問候之意。)
二、初讀感知。
1.教師出示文中的生字詞,學生自主學習,檢查讀音。
山巔鋪滿棕色寄托
2.練習寫“鋪”字。
教師重點指導寫好右半部分,注意不能丟掉點。
3.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字詞的讀音。
4.指名讀文,相機糾正字音。
5.同桌相互檢查讀文。
6.齊讀課文。
7.說一說文中的語句有什么特點?
8.說一說你懂了什么?
三、練習寫字。
1.練習寫字。
(教師提醒注意“善”字的寫法。)
2.學生自評、互評。
四、作業:
1.熟讀課文,請父母評一評。
2.找一找、讀一讀與太陽有關的文章。
第二課時:
一、誦讀課文。
1.聽教師范讀全文,邊聽邊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
2.交流匯報。
3.默讀課文,想一想:自己最喜歡哪一段?為什么?
4.交流,針對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朗讀感悟。
如學習第2—6自然段。
①學生先交流讀這幾段的感受。
②自讀第2—6自然段,你發現了什么?
③練讀,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表達出來。
④指名讀,讀前大家提出朗讀小建議。
⑤引讀,體會擬人手法的妙處。
⑥男女生輪讀這幾段。
5.質疑解疑。
(結合課后題2)
二、拓展延伸。
1.想一想:太陽還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你能用擬人手法描繪出來嗎?
2.拓展閱讀(教師推介說明文《太陽》和艾青的詩歌《太陽的話》),對比它們在寫法上的異同。
三、積累背誦。
1.讀背自己喜歡的句段。
2.摘抄好詞好句。
四年級語文微課教案語文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八
《靜夜思》
(一)談話引入、出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古詩,題目是《靜夜思》(板書課題),作者是唐朝詩人李白。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認讀生字卡片,掃清字音障礙。
3、再讀課文,質疑。
(三)講讀古詩,理解詩中的詞語和全詩的意思。
1、理解課題的意思。
(1)引導學生說說“靜”、“夜”、“思”三個字的字意。再看圖選字意。靜,安靜。夜,夜晚。思,思念。
(2)看掛圖說說“靜夜思”就是詩人在什么時間怎么樣?(在靜靜的夜晚引起對家鄉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詩句。
說說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潔的月亮。)板書:明月光
說說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銀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詩句。
(1)“疑是地上霜”這一行詩句中你哪個字不理解?重點解釋“疑、霜”二個字。疑本義是懷疑的意思,在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導學生查字典。(在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靠近地面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體上凝結成的白色冰晶。)
(2)誰說說這行詩的意思?(好似地上結了霜)板書:地上霜
(3)把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合起來說一說。
4、理解第三行詩句:看圖,詩人在干什么?(抬頭看天空中的月亮)。詩句中哪個字是抬的意思?(舉)。板書:舉頭望說一說這行詩的意思。(抬頭看天空中的明月。)抬頭望()的明月。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具體。應是:抬頭望著高掛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詩句。看圖,看詩人的表情,說說他在想什么。(他思念起家鄉來)讀第四行詩。板書:(思故鄉)指名說說思故鄉的意思、誰能說說這行詩句的意思?(詩人看見明月,不由得低下頭思念起故鄉來。)
6、指名讀全詩,并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7、小結:這首詩前兩句寫“靜夜”之景,用霜比喻月光,渲染出一種夜深人靜的清幽境界,表現客居他鄉的孤獨生活。(板書:客居他鄉、深感孤獨)后兩句寫“思”,詩人見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鄉,從舉頭到低頭,觸動了思鄉的情懷,陷入深沉的思緒中。(板書:思念故鄉;想念親人)
8、指導朗讀,在畫“/”的地方稍加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