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篇一
從接到通知之后開始的備課,到完成教學,整個過程應該說是按部就班來做的,沒有刻意的雕刻痕跡,教學過程沒有討論的熱鬧場面,沒有學生的精彩表演,沒有華麗的課件,甚至沒有學生的課前預習,可能學生壓根就不知道有鼓樓區的專家來校檢查指導工作可能會聽歷史課,就這樣一節課結束了。
之后與專家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按照教科室的要求再回顧本節課,再加上專家的指導,其中有值得繼續保持、發揚的地方,當然也有需要改進、提高的地方。
成功的幾點:
1、本課的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有一點:通過介紹九一八事變,使學生認識到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從而激發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在這一點的處理上我選擇了歌曲《在松花江上》,利用歌曲導入,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感受到東北人民流離失所的慘狀,當學生進入那種同情、憤怒的情緒時,提問“是什么原因是東北人民這樣的呢?”順理成章,進入主題,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為學生進入狀態奠定基礎。
2、兩段視頻資料的選用起到了承上啟下、引導啟發的作用。避免了老師對眾多歷史史實的用空洞的語言簡單講述的方式來處理的弊端,拉近了歷史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真正來感知歷史、了解歷史。九一八事變的那段視頻清楚地介紹了柳條湖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等內容。看完之后讓學生再次復述重點,不僅有利于掌握基本知識點,而且在之后的啟發,更讓學生知道它是日本蓄謀以久的侵華戰爭。第二段視頻重點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在四個多月的時間里,日本能占領相當于其本土面積3.5倍的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學生很快能回答出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有關。所以在恰當的場所選用合適的資料為教學服務是值得好好斟酌的,與教學無關的內容應果斷舍棄,特別是視頻資料要去粗取精,為教學服務。
3、西安事變是本課的重點,就知識點來說,基本的過程讓學生自己表述、提煉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在這點上沒有必要花太大精力。同時為了增加趣味性,讓學生繪聲繪色的講述蔣介石的狼狽,介紹捉蔣亭。一些簡單的傳統的方式在合適的時候也有其用武之地。
4、本課的難點是分析西安事變的性質及其和平解決。要學生理解其性質首要的前提是對當時中國的國情有清楚的了解,東北淪陷,華北危及,外敵入侵,中華民族處在亡國滅種的時刻,就像國歌歌詞中唱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理應眾志成城抗擊外來侵略,但是當時的中國在干嘛呢?“在打內戰”,學生很容易回答。再引導學生:那是誰在堅持首先要消滅對方,然后再抗日啊?“是蔣介石”。那么張、楊多次力勸蔣介石抗日,但都被蔣介石否定并批評,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那么非常清楚他們是奪權嗎?顯然不是,性質是“兵諫”,是愛國的、進步的舉動。通過引導解決本課難點。
另外一個難點是為什么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特別是中共和平解決的態度,為什么?這個同樣引導來處理,把學生引導到另外一面,如果殺了蔣介石會怎樣?學生能分析出結果來:紛爭四起、群雄割據,便利了日本的侵略。所以說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這不僅復習以前內容,而且也是進行愛黨教育的好時機。所以在整個歷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前后聯系,整體把握,合理引導,開闊學生思維。
不足之處:
1、由于當心時間不夠的問題,所以在導入中的《松花江上》一歌沒有給學生聽,導致原先設計的把學生帶進課堂,那種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意境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這個對教學效果有一些影響。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時間安排要更準確些,所有有助于完成教學目標的內容要重點學習。
2、在講到西安事變這一教學難點時,應該安排學生討論,只有通過學生的思想碰撞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主張。
3、板書的設計應該更合理、更科學,以利于回顧、復習。
在教學中教師的備課要圍繞學生的需要去設置,關注學情,調動他們最大的積極性,讓整節課發揮最大的有效性。教學幾年來,我一直在探討,如何讓學生學得更好,如何讓四十五分鐘不浪費,特別是這樣的學科,更不能占用學生課下的時間,向課堂要效率,讓學生既喜歡上歷史,又把一節課的內容把握,做到我學習,我快樂,是我最大的心愿。
首先導入新課,用歌曲導入,引起學生的注意,歌曲選擇《松花江上》,哀婉悲憤的曲調一下子吸引了學生,這也正是本節課需要的情感,在歌聲中體會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對日寇野蠻侵占我國東北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進入知識的學習學生把情感投入了,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這樣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情得到了升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了深刻的認識,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接下來課堂的學習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設置歷史情境,再現歷史情境,播放九一八視頻資料,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資料中了解九一八事件,獲得感性認識。出示問題:日本侵略軍侵略中國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東北三省淪陷的原因?等問題,學生在感性資料的感觸下很快都參與到問題的解答中,不由自主的相互討論,爭搶回答。這節課就在學生積極參與中進行了。接下來的西安事變也進行的非常積極,在討論中共主張和平解決,不殺蔣介石的原因時,有的同學還長篇大論結合背景,令我折服。通過這節課,我覺得只要點燃了他們的注意點,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學生給我們的不僅是驚喜,更多的是感動。
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篇二
《一個蘋果》是北師大版第九冊《水》單元的一片講讀課文,文章記敘了在抗美援朝時期,八位志愿軍戰士在防炮洞里,盡管干渴得厲害,卻舍不得吃完一個蘋果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抓住情感主線,通過反復品味語言,讓學生通過讀升華自己的情感,從而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我注意了教學過程的預設及解決措施,讓學生披文入境,情滿課堂。
一、把時間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
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努力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剛開始我講了上甘嶺戰役中我軍遇到的最大困難——給養供應不足,尤其缺水。讓學生走進當時的情景中,體會到當時條件的艱苦,為后面理解戰友間的情誼做好了基奠。
在教學中把時間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提升,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倡導者。在教學中緊緊抓住每一個戰士都非常需要這一個蘋果,但是每一個人都在推讓這一個蘋果,通過這樣的對比,來體會到戰友間的情誼。所以,一開始,我就設置了一個問題“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戰士們非常需要這個蘋果?誰最需要?”戰士們盡管自己很干渴,卻一直推讓。有了這樣的對比,就能很好地理解戰友間的推讓是一種怎樣的情誼,也就能很好地理解為什么每一個戰士都被感動了。
二、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1.通過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描寫戰士口渴的句子。找到八個戰士需要蘋果也很想吃這個蘋果的理由,如果不深入到戰士們心中去用心體味,學生的情感得不到升華,還是不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我又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引導學生品讀描寫戰士極其干渴的語句。比如“……已經幾天沒喝過一口水……我的喉嚨早就干得煙熏火燎似的。”“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幾道口子,臉上掛滿了灰塵,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兩只眼睛布滿了血絲。”“他的臉黑黃黑黃的,嘴唇干得發紫。”……在品讀中,學生們感受到了戰友間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深情厚意。
2 .抓住重點段落,升華情感
課文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高潮,直接點明了課文發中心。我設計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說迸出的是幸福的淚花?又為什么說迸出的是驕傲的淚花?”學生體會后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通過有感情配樂朗讀這一段,升華了感情。
當然,這一節課也存在以下問題:
教師的教學機智,課堂應變能力要加強。如在處理蘋果傳遞過程中有的課件與學生的回答有差距是,有些忙亂。這是課前備學生不夠造成的,課堂應變機智有待提高。
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篇三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2周年。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炮轟中國東北軍駐地沈陽北大營,發動了對我國東北的大規模武裝進攻。由于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大好河山風云失色,淪于敵手。自此,3000萬東北人民陷于國破家亡的悲慘境地。但是,素有反侵略光榮傳統的中國人民是不甘屈服的。“九·一八,九·一八,在那個悲慘的時候……”悲憤的歌聲激勵著愛國志士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一支支抗日義勇軍、游擊隊堅持戰斗在白山黑水之間,最終匯入全民族抗戰的洪流之中。
當歷史度過整整一個“花甲”之后,我們再來回顧這一段歷史,可以得到許多重要的啟示。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屢遭帝國主義侵略和欺侮。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并未使中國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軍閥割據,戰亂頻仍,國家貧弱,百姓遭殃。在日本侵略者野心畢露,民族面臨危亡的歷史關頭,國民黨賣國政府推行不抵抗主義,頑固地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把槍口對著中國人民打內戰,圍剿主張團結抗日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這是使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政策能夠得逞的根本原因。我們今天紀念“九·一八”,就要牢記歷史的教訓,堅持立國之本,走好強國之路,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萬眾一心,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好,使我國自立、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有越來越雄厚的基礎。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戰勝強敵,贏得民族解放的重要保證。從“九·一八”事變直至全面抗戰的整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始終戰斗在抗擊日本侵略軍的前列。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抗戰中砥柱中流,同全國人民一道浴血奮戰,中華民族才得以洗雪歷史上的奇恥大辱,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之后,經過40多年的艱難探索,終于找到一條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使民族發展走上了康莊大道。我們今天紀念“九·一八”,就要牢記歷史的經驗,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共同為實現振興中華的目標而奮斗。
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使中國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犧牲,也給日本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那場罪惡的戰爭結束以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捐棄前嫌,積極恢復和發展中日兩國的友好關系。日本人民和許多日本的有識之士,也為此做出了很大努力。中日之間在1972年實現了邦交正常化,兩國關系史掀開新的一頁,經濟文化交流日益發展。我們今天紀念“九·一八”,就要堅決維護并不斷發展兩國的友好關系。我們期望,經過雙方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中日兩國人民會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并為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不應該忘記“九·一八”這一個國恥日,不應該忘記近代史上許多類似的國恥日。在“七·一”講話中提出,要堅持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進行近代史、現代史教育和國情教育,增強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今天我們紀念“九·一八”事變60周年,就是要通過重溫這段國恥國難,激勵全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繼承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使“自尊、自信、自強”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扎根、發揚光大,成為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勝利前進的巨大力量。
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篇四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每年的九月十八日的晚上,沈陽的上空都會響起警笛聲,目的是提醒大家不要忘記九月十八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深刻銘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我們永遠忘不了:1931年9月18日,正當中國發生大面積水災之時,日本關東軍按預謀將沈陽北部柳條湖附近一段鐵路炸毀,并誣陷是中國軍隊所為,以此為借口挑起事端。當天夜里,日軍占據北大營中國軍隊駐地,進而占領沈陽。此后,又占領了撫順、營口、鐵嶺、本溪、長春以及吉林、齊齊哈爾、錦州、哈爾濱、承德以至全東北。日本帝國主義之所以敢于肆無忌憚地大肆侵略中國,就是因為當時的'中國科技落后、人民愚昧、國力不強,使日本侵略者有了可乘之機。如果我們國家科技發達、實力強大,日本就不敢貿然侵犯中國。
今天,我們的國家正不斷的發展壯大、繁榮富強,正向世界強國邁進。北京成功申辦奧運會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但它仍然需要我們繼續建設和保衛,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讓全民族的文化素質都提高起來。到那時,我們中間會出現眾多的科學家、經濟學家、建筑師、工程師以及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在拉響九一八警笛的時候,我們會自豪地說:我們不再落后,中國正屹立于世界的強國之林。
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篇五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一百多年前,我們的近鄰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領先走上了資產階級道路,綜合國力超越了中國。于是,這個曾經是中國附屬的資源貧乏的小國開始覬覦中國地大物博的壯麗江山,他們一再地以武力侵略中國,而我們這個曾經的泱泱大國,此時也只能任人欺侮,因為自身貧弱的我們,根本無法對敵人進行有力的抵抗。
好在正義終究會戰勝邪惡。從1937年到1945年,中國人民用了整整八年時間給予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軍狠狠地打擊,喪心病狂的日本軍國主義在團結一致的中國人民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人民面前不得不夾起了尾巴,低下了頭顱。因此,可以這樣說,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整個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國人民重整旗鼓、揚眉吐氣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砸掉“東亞病夫”的招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開始。
但遺憾的是,這樣一個前途光明的開始沒有順利地進行下去。內戰,文革,戰后整個世界特別是亞洲許多國家經濟起飛的第一次機遇我們錯過了,中國的發展歷經坎坷。雖然,我們今天的生活和國際地位已經和六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我們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國”,我們的綜合國力與日本之間仍然有很大差距。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本始終以一種傲慢的態度對待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的今天,首相小泉一再參拜靖國x社,國會議員公然否認甲級戰犯的罪行。
同志們,同學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你們聽到了嗎,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戰士們的靈魂在吶喊,在戰爭中冤死的三千五百萬民眾的靈魂在哭泣……(建議停頓三十秒)
有句名言說得好:寬恕,但不要忘記。一方面,在國家、民族乃至個人的關系上,恩怨之事無所不在,如無寬恕之心,就會化為冤冤相報。另一方面,歷史的事實和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歷史不會簡單重復,新的國際關系構架下,歇斯底里的軍國主義再也沒有了市場。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60多年前的戰爭離我們并不遠,當年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張膽、肆無忌憚地侵略中國,完全是因為中國國弱民窮、經濟落后,而今天,導致戰爭和災難的文化基因、利益驅動仍然存在,國人還需提高警惕。
目前,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世界經濟飛躍發展,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的中國正面臨著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機,歷史告訴我們,和平和穩定才能讓我們抓住中華民族中興的機遇。值此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我想對各位老師、各位同仁以及各位同學說:戰爭和報復不會為我們贏得尊重,發憤圖強,這才是我們慶祝勝利、祭奠英烈、銘記歷史的最好方式 !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篇六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高二班的,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勿忘國恥、強我國防、振興中華”!
緬懷漫漫歲月,凝聚縷縷遐想。如果說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寫滿了中華民族的血淚和創痛,那么,“九·一八”事變無疑是其中最深的一道瘡傷。歲月如梭,事過境遷,如今的中國已踏星斗飛過世紀之交,駕神舟立于強國之林。但是,那一段足以讓整個國家蒙羞一輩子的屈辱歷史,又怎能被我們忘記?!值此9.18事變73周年暨第四個全國國防教育日到來之即,我們將轟轟烈烈地開展“勿忘國恥,強我國防教育周”活動,為的就是讓歷史的警鐘再次敲響,讓昔日的恥辱永被銘記!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在遭受了巨大傷痛之后,得出了一條屈辱而又真實的歷史教訓:落后就要挨打!清朝的時候,列強們可以嘲笑我們低下的的生產力和落后的科技水平,可以嘲笑當時的中國人民是東亞病夫,可以嘲笑政府的卑躬屈膝、軟弱無能,割地賠款、如棄草芥。但是今天!他們誰敢不驚嘆中國科技的巨大進步和飛速發展?誰敢不佩服奧運會場上中國健兒的神奇奮勇!誰敢說,中國臺灣不是中國的領土!無論是神州5號的成功還是奧運金牌榜上熠熠發光的32枚今牌,無不又一次讓世界向中國投來了驚羨的目光,又一次讓世人對中國刮目相看!
和平年代,我們不應淡化國防意識、泯滅愛國熱忱。祖國今天的崛起靠的是無數先輩的熱血和汗水。祖國未來的和平、強盛要靠我們不懈的努力與奮斗!未來的重任肩負在我們身上,我們只有永記歷史、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才能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舒天昭暉、磅礴東方!才能有一天,當一個美國人被問及誰是世界上國力最強的國家時,他會無奈而干脆的說:china!
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篇七
《西門豹》這篇課文所講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講的是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和群眾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贊揚了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
這篇課文的篇幅雖然比較長,但是文章有一條明確的主線,那就是西門豹調查——除害——開渠。重點是西門豹是調查和除害的過程,如果掌握了這兩點,那么學生也就掌握了整篇課文。我的要求是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所以理解這條主線就成了我上課的一個重點。
1、以對話反映故事內容。
西門豹剛到鄴時,看到土地荒廢,人煙稀少,人民生活十分困難,于是進行調查。他找了一位老大爺,通過他的“四問”與老大爺的“回答”,簡單明了的知道了當地窮困的主要原因。
以上內容集中在1—8自然段,在講解課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通過讀課文概況西門豹的“四問”;然后根據老大爺的回答,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問題的答案。我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如果他們是西門豹,看到當地人民的窮苦生活,他們會怎么做。通過角色體驗,讓他們加深印象并初步思考如何改善這個局面。
2、以對話表現人物機智。
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第9自然段西門豹的話語,然后體會他話語下面的潛臺詞。
不是的,他實際上是欲擒故縱。
他說:“我也送新娘”。真的是去參與給河伯辦喜事嗎?不是的。他要借送新娘懲辦巫婆和官紳的計劃早就想好了。這樣說,只是為了不打草驚蛇。
西門豹的這些話語都表現了人物的機巧和智慧,需要學生仔細、反復體會。
3、以對話揭示矛盾斗爭。
“麻煩你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
西門豹借口新娘不漂亮,以再選新娘為理由,讓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讓衛士把巫婆扔進漳河里。
“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
接著,西門豹又借口讓官紳頭子去催一下巫婆,又把官紳頭子投進了漳河。
“怎么還不回來,請你們去催催吧!”
“起來吧。看樣子是河伯把他們留下了。你們都回去吧。”
他并沒有直接戳穿壞人的騙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氣的話語,采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他為什么這么做呢?主要目的是為了揭穿巫婆和官紳們的騙局,進而教育當地的百姓,這是本課講解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
西門豹和巫婆及官紳們的對話及行動都是在當地老百姓在場的情況下進行的,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給老百姓們看的。
既然當初是巫婆說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都要娶一個年輕漂亮的媳婦,否則漳河就會發大水,淹掉老百姓的田地;當地的官紳也出面給河伯辦喜事。西門豹就順水推舟的假裝真的相信真有河伯,而且巫婆及官紳和河伯的關系也很熟,讓他們去和河伯說一聲也很合適。所以,把巫婆及官紳頭子投進了漳河。如果他們能安全返回,說明真的有河伯;如果他們都沒有回來,那么他們先前所說的河伯娶媳婦都是騙人的,迷信自然破除了。
“老百姓最后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紳都是騙錢害人的”。老百姓得到了教育,巫婆及官紳等一干壞人也到了應有的懲處。
通過品讀課文中的人物對話,學生們基本都理解了課文內容。本來,我還想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來演一下這個故事,那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會更深一步。但是因為時間有限而沒有演成。這是一個遺憾,希望有機會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再進一步完善。
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篇八
如今的九月里,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一種最燦爛最幸福的微笑。我們微笑是,因為此時的我們正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中,大踏步在這和平年代的階梯之上,我們在幸福的時光里,踏歌又起舞,共享這和諧社會里的美好生活。
享受美好的同時我們也都在感嘆著它的美好來之不易,生活中我們要瞻前顧后,享受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永遠銘記我們民族再解放前的那段屈辱歷史,那個黑色的年代。
讓我們輕輕的翻開歷史遺留下來的老黃歷,一個血色印染的的數碼映入我們的眼簾,那就是1931年的9月18日。
這一天里,喪心病狂的日本鬼子如同猛獸一般瘋狂的侵略著我們的家園,他們在這一天里蓄意在中國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目的就是更近一步的侵略我們的領土,他們在我們的土地上肆意的屠殺我們的良民百姓,侵占我們的東北地區,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實現他們吞并我們大中國的夢想。當時的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達到他們的目的,他們不惜一切,真可謂是用盡一切殘無人道的卑劣手段,一把把無情的刺刀穿近我們中國人的胸膛,多少糧食和周邊的建筑被無情的炸毀。
正當在鬼子們殘忍的進行激烈屠殺的時候,我們的人民在也無法忍受這幫猶如畜生一樣的鬼子在我們的土地上任意而行了,從此刻起,我們在也無法眼睜睜的把我們的民族推向被腐乳的邊陲任人宰割,我們做為中華大地上的兒女我們要保護祖國母親,我們要用我們的血肉來鞏固我們的宏偉版圖,不讓他受到絲毫的損害,于是我們的先烈們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拿起我們的武器與這幫日本帝國強盜展開了殊死的斗爭。
血雨腥風中我們的志士拋頭顱,灑熱血,不為別的只為我們的祖國的完整,只為我們的國家財產不在受那些強盜的掠奪,只為了洗刷掉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恥辱。槍林彈雨中,有多少先烈在戰斗中倒下,血泊之中又凝和了多少熱血,我們已無從記起,我們真的是永遠數不清了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們中國大地上的裂跡,。他們的無恥,為我們留下的血債,仇恨已經在每個中華兒女的心里根深蒂固,鐵一般的事實,無從忘卻。
時光荏苒,被欺辱的黑暗年代已經離我們這些新一代的大學生很久遠了,金色日光中的我們雖然不在用刀槍去搏擊在那血色的戰場上,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我們現階段的使命就是要銘記歷史,不忘恥辱,繼續著前人的革命力量,發奮學習我們的科學知識,用我們的智慧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強大,讓那些曾經欺辱過我們的國家也瞧瞧,什么才是真正的強者。同志們讓我們銘記心中的仇恨和恥辱,努力吧,用我們的力量讓我們的民族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也讓我們的和諧社會更加完美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