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三篇篇一
另一方面,這本書也是研究黨的歷史、了解領袖們的資料,作為在當時寫成的第一手資料,其中不僅僅詳細介紹了紅軍的征戰史,并且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進行了報道和解釋,從某種角度來講,這是第一部把新的中國介紹給世界的書,也是中國人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回顧黨和軍隊的途徑。
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國土,而當權者的屠刀則指向人民,整個中國置身于水深火熱之中,這個時候,迫切的需要有人站出來挽救危局,這個人無疑就是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
在黨的初期,由于共產國際的干預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過很大的損失,新生的中國共產黨多次面臨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領袖們的睿智使黨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確立堅定不移的綱領,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為中國,為中國人民,進行著不屈不撓的頑強抗爭。
只有人民擁護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讓國家看到未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沒有被侵略者的刺刀擊退,沒有被當權者的白色恐怖嚇倒,在無數人的流血犧牲之后,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來,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崇高的事業。
在多方打擊和封鎖的狀況下,共產黨和所領導的隊伍卻在逐漸壯大,在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之后,沒有人能再輕視這股不可抵擋的力量,一切關于“無知土匪”的謠言不攻自破,這是一個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政黨,這是一個有著執著信仰、嚴格紀律的政黨。
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紅星照耀中國》能夠讓我們明白,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所經受過的苦難、犧牲,這天的幸福來自昨日的奮斗,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們這天的輝煌。
歷史是沉痛的,幸而這種狀況不會再次發生,黨領導下的中國日益強大,但是,昨日的硝煙雖已散去,鮮血雖已干涸,這段歷史卻該永久保存在后代子孫的記憶。
了解過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這種偉大,將會給中國帶來新的輝煌!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三篇篇二
_年前,紅色的中國布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墻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匯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以斯諾的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搜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匯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著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跡,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一幕幕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雖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卻令人激動不已。毛澤東夜晚在燈前認真擺弄飛蛾、百姓們“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從容不迫地從事田間勞動”、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戰士們嘶啞卻嘹亮的吶喊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蘇區、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一段令我們自豪與驕傲的歷史。
斯諾寫道: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全世界。_年后,正如書中所言,革命事業已經照耀了全中國,而中國也在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屋子里,當我們心安理得的接受著最完整的教育,當我們還在為各自的人生糾結忙碌著,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著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紅星照耀中國》提醒著我,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不要忘記無數革命先驅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沖鋒陷陣、赴湯蹈火。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三篇篇三
《紅星照耀中國》出自美國的作家埃德加-斯諾之手。全書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根據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所見所聞而做的一部文筆優美,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狀況。
斯諾經實地采訪,用真實而生動的筆調描述了諸多紅軍將領及領袖非凡的人生經歷,其中幾人極具代表性。
文中寫道每天工作十三、十四小時,而身體卻身份健康,生命時刻充滿活力,身體仿佛如鐵打的一般。這一切都得益于小時候在田里干過農活。從小喜歡讀書,熟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等。十八歲的時候他在校六個月后退學,給自己擬定了自修計劃,到湖南省立圖書館看書。并且自始至終都執行著。每次他都是圖書館一開門就進去,到了閉門才出來。期間他努力研習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
紅軍是一支戰無不勝,無堅不摧,英勇頑強的人民軍隊,這無疑在紅軍長征中體現了出來。紅軍真正實現了官民平等這一體系。
在書中,斯諾還對國民黨進行了狠狠地駁斥,駁斥了他們一向對外宣傳共產黨為“狂熱分子”,“無知土匪”的這種行為。是一個精通中國就學的且極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的研究,對工作事無巨細、一絲不茍,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
作者在書中寫道:"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如一顆閃耀的紅星照耀著中國的西北,且必將照耀全中國。”幾十年后也卻如作者所說,共產黨以如一顆紅星,照耀了全中國,讓中國走向了富強繁榮的道路。
我們生于和平年代,沒有令人顫栗的炮火聲在耳邊轟鳴,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學會感恩,向在中國前進道路中的革命烈士感恩,若沒有他們,何來如今的幸福。
紅星閃閃耀中國,
長城巍巍護中華。
一寸山河一寸血,
百萬青年百萬兵。
愿“長征精神”永存在每個中國人民心中。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三篇篇四
有一首歌唱的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里人民的生活是提心吊膽,擔驚受怕。
《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諾,他是一位美國新聞工作者來到動亂的中國在報社工作。埃德加斯諾常年跟隨紅軍共同生活,并時常和中央的領導面對面交流,他與中央主要領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此書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文學作品,埃德加,斯諾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十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我讀到了,書中大官僚家庭的兒子周恩來先后就讀了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先后在法國英國,德國學習。先后組織了上海罷工,八一起義,是黨的創始人,是著名的革命組織者,無私的忠誠于黨國。我讀到了四十歲在長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國民革命時期,蘇維埃運動、紅軍的成長不僅呈現了他個人的成長軌跡,而且呈現了紅軍的成長歷程。
他們,雖然出生不同,但卻有著相同的遭遇。大批年輕的紅軍戰士剛毅堅韌,勇敢頑強,忠貞不二,堅定如一,充滿格斗信仰和犧牲精神,為國家而戰。
《紅星照耀中國》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所受過的苦難、犧牲,今天的幸福來自多少人昨天的血汗,才能鑄造今天的輝煌。
了解歷史才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感受中國紅軍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三篇篇五
《紅星照耀中國》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這本書的意義首先在于它是通過一個外國人的所見所聞,客觀地向全世界報道了紅軍的真實情況。
1936年,埃德加?斯諾冒生命危險深入西方媒體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在延安,他解開了心里的疑惑。
《紅星照耀中國》中對人物的外貌刻畫細致入微,如第二篇中,對周恩來的外貌描寫,個子清瘦,中等身材,胡子又長又黑,外表卻仍不脫孩子氣,眼睛又大又深,富有吸引力。還有第三篇中對--的外貌描寫,面容消瘦是一個像林肯的人物,個子高出一半的中國人,背有些駝,一頭濃密的黑發留的很長,雙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顴骨突出,還描寫了彭德懷,林伯渠等人,并配附大量照片,為后人留下許多珍貴影像。
第三篇中還寫了許多關于---的事,表現了---的性格特點,如---在街上和兩個年輕農民談話,作者起先沒認出他,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像中國農民一樣質樸的人。他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生活簡樸,甚至有些粗俗,而且不拘小節。
作者還寫了,---對作者寫的文章或者拍的照片,從來不加任何檢查,使作者盡力弄到能說明蘇區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材料,這使作者非常感激。流露出作者對---的敬佩、贊美之情。
這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作品值得我們仔細品讀。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三篇篇六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以斯諾的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搜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匯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著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跡,如---、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彭德懷,徐海東……一個又一個領導人,他們雖出身卑微,卻憑著一份救國救民的執念,壯大了紅軍,造就了今天。作為領導人,他們卻毫無領導的架子,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著簡樸,磨難受盡。卻難掩,他們那拳拳的愛國之心。不為功名,只為百姓。不求利祿,只求和平。問百姓們為何如此“偏愛”紅軍,那樸實的話語動人心弦。那是百姓的軍,那是救國的軍!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此乃紅軍氣概。恰如斯,他們才走完,六千英里遙遙長征路,雖坎坷崎嶇,但他們終望見了“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那“正西風落下長安,飛鳴鎬。”的戰爭年代,他們知道“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但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這是---的誓言,亦是紅軍戰士的誓言。
長城萬里,古代勞動人民用血肉筑成。中國今日,何嘗不是?戰場上,紅軍戰士,不畏不懼,沖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正是,忠骨處處埋,戰士悔怨無。
新中國建立在紅軍戰士的忠骨上,今天的我們幸福安穩,不應慶幸,不應感恩么?
紅軍戰士如顆顆紅星,照耀中華大地。紅軍精神心中永存。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三篇篇七
在近代史中,中國有著一段"紅色歷史",這段歷史為何把它稱為"紅色歷史"呢?下面,就讓我們隨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腳步來看看。
1936年,埃德加斯諾帶著關于中國紅色政權、革命與戰爭的問題,冒著生命危險進入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歷時四個月的采訪。他采訪了長征工作者、紅軍領袖、醫護人員、平民百姓……收集了大量有關長征與紅軍的資料。斯諾用客觀而不發激情的語言記錄了這一段由中國共產黨人所創造的奇跡,第一次向全國全世界解釋了中國紅色革命,介紹共產黨的基本政策、軍事策略以及根據地社會制度、經濟制度、生產生活等情況,也讓全世界人民了解到紅軍不可征服的戰斗精神和改變世界的熱情與力量。
《紅星照耀中國》作為一部紀實作品,以真人真事為本,全是出自作者本人的所見所聞。斯諾是一位優秀的新聞記者,他保持著嚴肅的新聞態度與強烈的追問意識,加上他嫻熟的文字功底,以及深切的人文情懷。讓《紅星照耀中國》在保持真實性的同時還有很高的文學品味。在斯諾的筆下,每個人物形象都生動鮮活飽滿自然。但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是斯諾對"紅色中國"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描寫。
長征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一段歷史,二萬五千里長征,從原先的十多萬人到最后僅剩八千余人。長征行程之遠,人數之多,發生了成百上千的感動事件。---在《七律。長征》中"大渡橋橫鐵索寒"所說的就是紅軍強渡大渡河事件,在這次事件中,紅軍戰士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在橫渡瀘定橋時他們與湍急的河水拼搏,與敵人的槍林彈雨斗爭。紅軍戰士憑借著他們的英勇善戰,打得白軍到處逃竄,蔣介石的飛機無可奈何的哀嚎。戰斗中雖然有很多人犧牲,但是也和好的保護了紅軍的主力部隊。
紅軍戰士們愛國的精神令我尊敬。梁啟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國說》中提到"少年強,則國強".如今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沒有生在那個戰亂紛紛的年代,是我們的幸運。雖然現在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但我們不能忘記那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并且,祖國的發展、強大也引起了一些國家的嫉妒。現在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努力讀書,珍惜每分每秒的時光就是在為祖國的發展做出微不足道的貢獻。如果每位青少年都這么做,那就是報效祖國。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刻畫了一個又一個勇敢、自信、樂觀、具有奉獻精神的人物的紀實文學作品,記錄了非凡革命歷史的魅力。這部"紅色中國"的歷史提醒我們回望歷史,腳踏實地,勇敢走向未來。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三篇篇八
80年前,紅色的中國布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墻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匯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以斯諾的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搜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匯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著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跡,如--、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一幕幕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雖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卻令人激動不已。--夜晚在燈前認真擺弄飛蛾、百姓們“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從容不迫地從事田間勞動”、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戰士們嘶啞卻嘹亮的吶喊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蘇區、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一段令我們自豪與驕傲的歷史。
斯諾寫道: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后,正如書中所言,革命事業已經照耀了全中國,而中國也在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屋子里,當我們心安理得的接受著最完整的教育,當我們還在為各自的人生糾結忙碌著,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著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紅星照耀中國》提醒著我,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不要忘記無數革命先驅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沖鋒陷陣、赴湯蹈火。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三篇篇九
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們都在繁華的城市生活,我們今天的幸福,誰又想過這些都是怎么來的呢?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
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這幾天我懷著好奇地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用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戰勝蔣介石。勇猛戰斗,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助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
這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紅軍被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團長許光達突然看見有一條長長的藤羅,馬上帶領300多名紅軍戰士用藤羅順利下官帽山。紅軍戰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圍了。
還有一個故事:夏明翰在1920--年成為共產黨員,1920--年,由于叛徒的出賣,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起義詩: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從這兩個故事中讓我知道了紅軍戰士們以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勝利的凱歌,為中國人民事業立下了不朽功績。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做祖國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