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課外閱讀的心得體會100篇一
今天,我讀了《守著樹墩的兔子》,這本書令我感概萬千。
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守著樹墩的兔子》,它主要講了:一只流浪兔彼得喜歡冒險,他認為兔子不能總過吃草曬太陽的日子,應該用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在世上存在的意義。它流浪了幾十年,經歷了許多事,它累了,接受了一顆樹墩的請求,守護著樹墩。樹墩覺得失去了自己存在的理由。然而彼得的到來改變了樹墩,它幫樹墩穿上了“新衣裳”,讓樹墩成為了“指南針”……使大家都接受了樹墩,明白了自己也有存在的價值。
從中我懂得了我們人不能只做吃飯和玩耍的事情,還要讀書識字不浪費生命;我們還要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就等于幫助自己。我們要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
任何生物不管它是善、是惡、是美、是丑,它的存在都有價值與意義。就像狼和鹿是天敵,在童話世界里鹿是美好的化身,狼是兇殘的代表。當它們生活在一起,雖然會給鹿造成一定的傷害,但從一方面也是在保護鹿群的數量不會極速增多。
我喜歡這只兔子,它可愛、有理想、有追求。當別的兔子都只是滿足于吃草和曬太陽的日子時,它勇敢地離開家鄉,到處流浪,去追求自己心中的夢想。
我喜歡這只兔子,它善良、樂于助人。當迷路的小鹿來到它的面前時,因為它及時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所以讓小鹿成功地找到了回家的路,回到了自己的家。
我們不也應該做一個特別的人嗎?當我們選擇好自己應該前進的方向后就該勇敢前進,做一個自我、率性、特別的人!
課外閱讀的心得體會100篇二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想必所有人都知道這句出自高爾基之嘴的名言。
書,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而我在最近讀了一本好書——《哈利波特》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發生在一個看似普通,其實大有玄機的瘦弱的男孩身上的事。
讀了這本書,我對生活有了重新的認知。
在生活中,人們總是將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熟視無睹,往往去忽略那些事物。而對于那些異于常理的事總是抱著一定是不好的東西的思想。很少有人能放下平常的認知,去接受新的事物或東西。
新的事物并沒有錯,錯的是看待它的人。若將書中那些擁有巫力的人運用于生活之中,那么,生活中的許多事都會變得輕而易舉。但是,由于那時人們對巫師的偏見,所以才導致人們無法獲得巫師的幫助,做事充滿困難。
學過歷史或看過與歷史有關的資料的人一定知道發生在清朝的“閉關鎖國”。正是因為那時人們的盲目自大和不愿接觸新事物而導致的。所以對于新事物,人們應該報以待定的態度,取他們好的一面,幫助他們改掉不好的毛病。
“罪孽不在于步槍,而在于扣動扳機的人。”這句話出自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之口。他是正確的。槍是無罪的,有罪的是那些使用槍支的人。因為他們為了一己私欲而將原本用來保家衛國的武器用到了不恰當的地方。這恐怕也是創造者一開始所沒有想到的吧!
所以一件新事物的好壞起源于人們對待它的態度,就像書中所寫的,人們對于巫師十分憎惡、害怕,認為他們是厄運的化身,是災難的化身。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巫師要不讓人類發現他們的存在了!
新事物的誕生,是好、還是……
課外閱讀的心得體會100篇三
在通知要去北京劇院觀看話劇比賽之后,經過了好幾天漫長的等待,我終于盼來了這個可以看話劇的一天。在去往北京劇院的途中,我穿著正式的西裝,心中的掠過一絲又一絲的激動。汽車在馬路上飛快的行駛著,沿路的燈光漸漸模糊成了一片,盡管如此,我還是不滿足地渴望汽車能開得再快一些。終于,在我的期盼下,巴車在北京劇院正門的旁邊停下。
落座之后,我收到了一份精美的話劇簡介單,在我認真的看完這份簡介單之后,進行了一個小插曲——金帆話劇團的同學通過《文明觀看話劇》的小型表演,讓我懂得了觀看話劇的基本禮儀。
在幾聲嚴肅綿長的鐘聲之后,《冰山在融化》真正拉開了帷幕。伴隨著大幕緩緩的開啟,激動人心的話劇終于開始了。一座優雅盛大的冰山映入我們的眼簾。清雅的舞蹈,歡快的歌聲,仿佛把我和臺上的演員們連在了一起。
更讓我耳目一新是全場的道具及特效,聲勢浩大的表演把故事中每一個特點都用立體化的形勢呈現在了我面前。
我最喜歡的是愛麗絲。不僅因為她是全劇中最漂亮的一只企鵝,還因為她把愛麗絲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表現地淋漓盡致。比如:愛麗絲在處理危機時善于利用各種能力的咄咄逼人和平易近人的作風還有她堅持不懈,關注工作發展的支持。為其他同學的表演做出了很好的鋪墊。
今天這部話劇,帶給了我許多道理與知識。令我十分震撼,同時也令我感到回味無窮。聽初二年級的學姐說,我們以后還會舉辦這樣大型的話劇演出。我真的非常期待下一次的話劇表演!
課外閱讀的心得體會100篇四
莫高窟大門外,有一條河,過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著幾座僧人圓寂塔。塔呈圓形,狀近葫蘆,外敷白色。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較近,保存得較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讀去,猛然一驚,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個王圓箓。
那個穿著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縮縮的中國平民嗎?那個把持著中國古代最燦爛文化的道士嗎?那個從外國冒險家手里接過極少的錢財,讓他們把難以計數的敦煌文物一箱箱運走的人嗎?
那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那是一個民族無法撫平的傷疤。文中有一段這樣寫道:“當冒險家斯坦固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凄艷的晚霞。那里,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是啊,心在滴血,這可是中國最寶貴的文化啊,怎能讓外國人以這樣廉價的方式大量拿走啊!他們是強盜,但是國人不珍惜這些文化財產,又與強盜有何差別呢?
就這樣,中國寶貴的遺產一點點淪落到了世界上的各個角落,現在有很多西方國家的博物館里都陳列著莫高窟里的文物,陳列著本屬于中國的文物。
這究竟是誰的過錯,是那些西洋學者,還是那個卑微的王道士,也許是我們太過于自私,我們有能力去創造輝煌,卻在歷史的長河中選擇遺忘,我們有能力去守護文化,卻在時間的流逝中拱手相讓,我們有能力傳播文化,卻斷送在當時無知的社會中。只因我們不懂的珍稀文化。
而現在,當我們只能從國外買來文獻的膠卷時,當我們深感屈辱的從別人手中買回曾屬于自己的文化時,我們才意識到文化的無價,意識到文化對一個國家的重要。
只有失去,才知珍惜。所以,為了讓歷史不再重演,只有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起來,只有我們努力鉆研,才能去護那些只屬于我們炎黃子孫的回憶……
課外閱讀的心得體會100篇五
每個作家有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每個作家的寫作風格都不一樣。在老師的帶領下,我看過了很多的散文集了。身為中國臺灣作家的林清玄用他的筆寫下了許多好文章。
我買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讀了幾篇文章,感覺寫得都十分好其中一篇:《快樂的思想》足以讓我反復回味這篇文章,先開頭是講了個故事,我們快樂的思想是決定我們一生的最重要的關鍵。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快樂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個人沒有快樂的思想,那么盡管用盡一切努力,可能還是會落空。一旦快樂的思想被建立起來,即使生活悠閑單純,幸福乃至人間的美善都會自然的來到。我有時也擁有快樂的思想,的確很好。一生想要快樂,就要先有快樂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樣。同樣是在砌磚,有了快樂的思想會比別人多一份喜悅。
一本散文書一向放在我的書桌上,每當我寫完作業都會把這本愛不釋手的書讀一讀。以前買第一本散文集時,我都不是很喜歡讀,可此刻我已經真的喜歡讀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里,讓人很容易看懂很清麗悠遠,我喜歡這種風格。
讀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覺到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軟枝楊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樣輕柔,語言親切,大多數寫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當將它們運用在生活中時,更易懂。
書的封面上寫了:期許少年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完美的心,莊嚴的心期許他們能在這混濁的世界,持續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的確,我挺喜歡這句話。
每年的散文介紹沒有輪到我,很遺憾,但是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會認真讀的。我愛散文,我會一向繼續看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