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寫廣西潿洲島的導(dǎo)游詞范文范本一
蘆笛巖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側(cè)山腰,距市中心約6公里。洞口原長有一種蘆荻草,傳說可以做笛子,吹出悅耳動聽的聲音,蘆笛巖因此得名。 遠(yuǎn)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人來蘆笛巖游覽,蘆笛巖的石壁上留下了不少古人的墨跡,但歷代都沒有開發(fā)。蘆笛巖于1959年開始進(jìn)行勘測與建設(shè)。1962年正式對游人開放。自開放以來,蘆笛巖曾先后接待了鄧小平、李鵬、朱?基、李瑞環(huán)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卡特、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等80多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也曾前來參觀游覽,所以又有“國賓洞”的美譽(yù)。蘆笛巖洞深240米,最寬處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覽路程約500米,游覽時間大約40分鐘。
蘆笛巖中石筍、石柱、石幔密集如林,洞天高闊,氣勢宏偉,被譽(yù)為“大自然的藝術(shù)之宮”。蘆笛巖的形成經(jīng)歷了漫長的年代,l00萬年前這里原是一個古地下湖,由于地殼運動,山體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變成了山洞。后來,地下水沿著山體中許許多多的破碎帶流動,溶解了巖石中的碳酸鈣。當(dāng)?shù)叵滤畯膸r石縫隙流到洞中時,二氧化碳溢出,鈣離子就沉淀結(jié)晶,經(jīng)過長年的積累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鐘乳石,組成了一座大自然的藝術(shù)之宮。
獅嶺朝霞
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由許多鐘乳石組成的壯麗圖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還有濃陰遮天的千年古樹。每當(dāng)太陽初升,就有成群的獅子迎著朝陽在森林里盡情地歡舞,使整個森林充滿了蓬蓬勃勃的朝氣。這里有一頭大獅子,這是頭部,這是身部,這是尾巴。它正看護(hù)著那邊的一群玩耍的小獅子,這個景叫“獅嶺朝霞”。
高峽飛瀑
請看這里有兩座綠樹疊翠的山峰,在兩座山峰之間,一條銀光閃閃水花兒四濺的瀑布飛瀉而下。那宏偉的氣概,就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所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個景叫“高峽飛瀑”。由于這條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較晚,含雜質(zhì)較少,結(jié)晶好,顯得潔白晶瑩。
圓頂蚊賬
這里有一只小鴕鳥。它正看護(hù)著蘆笛巖中特有的圓頂蚊賬。這是賬頂,這是賬布。蚊賬的一半已經(jīng)整齊的折疊起來了。賬頂叫石盾,像是古代的兵器盾牌,也有人叫它調(diào)色板;賬布是折皺狀的石幔。石盾是由從洞壁裂縫擠壓出來的滲透的水形成,水流形成石盾上下兩塊圓形盾板,兩塊盾板中間是空的,水從盾板夾縫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石盾和石幔就形成了一床圓頂蚊賬。
半首詩臺
這里有一個小平臺,相傳是古代詩人觀景吟詩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詩人遠(yuǎn)道而來,被蘆笛巖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詩興大發(fā),可是他只寫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適當(dāng)?shù)脑娋淞恕_@半首詩是這樣說的:“天生蘆笛千般巧,欲寫奇巖下筆難。”后人便把它叫“半首詩臺”。如果哪位嘉賓有興趣,可以接著續(xù)寫下半首詩。(廣州一游客對出的后半首:扶石徘徊不忍去,將身化作洞中仙)
雪 人
這里好像剛剛下過一場大雪,前方堆起了一座雪人,這是雪人的頭部,眼睛、鼻子、嘴巴依然清晰可見;這是身部,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胳膊,由于天氣冷,它把手已經(jīng)縮到口袋里去了,也有人說它像一尊大肚彌勒佛。
塔松傲雪
雪人旁邊的像是一棵上尖下圓的塔形松樹,松樹的枝葉上覆蓋一層厚厚的冰雪,屹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話說:“松無白雪不精神”,白雪青松,更顯現(xiàn)出它那不畏嚴(yán)寒,傲視風(fēng)雪的堅強(qiáng)性格。這個景叫“塔松傲雪”。蘆笛巖內(nèi)氣溫常年保持在19攝氏度左右,沒有冰封雪飄的條件,這里的“白雪”是由含雜質(zhì)很少的方解石結(jié)晶組成。
蘑菇山
現(xiàn)在您左邊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蘑菇。山下的是小蘑菇,半山腰上有大蘑菇,長在最里邊的是最大的蘑菇王,有一位老人經(jīng)常上山來采蘑菇,您看,半山腰上老人正抱著蘑菇下山來呢!
瓜菜豐收
走過了一座蘑菇山,現(xiàn)在來到一座瓜菜山,這里有許多的瓜果和蔬菜。這是長豆角、蓮藕、高腳白菜、花菜、東瓜、花生、蘿卜、絲瓜,山下有個又大又圓的西瓜,這里還有廣西的特產(chǎn)沙田柚。由于這一帶是洞頂裂隙最豐富的地方,每當(dāng)雨季就會有大量的流水、滴水、還有從高處落下濺散成霧狀的水珠,這些富含碳酸鹽的水聯(lián)合作用,造就了這一幅幅豐收圖景。
黃楊木雕
瓜菜山旁邊的這座巨大的鐘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黃楊木雕。也有人說它像海上的仙山——蓬萊。上面長滿了各種奇花異草:有千年的人參、當(dāng)歸、還有珍貴的藥材靈之草。您看,半山腰上兩位老人正在喝茶聊天談?wù)撝B(yǎng)生之道呢。
盤龍寶塔
這根石柱像是一座寶塔,塔身上盤繞著一條青龍,突出的地方是龍頭,龍身彎彎曲曲盤旋而上,人們叫它“盤龍寶塔”。
鳥語花香
前方是一座大花園,請順著手電光往上看,這里有一只白肚皮黑羽毛的小燕子,它正歪著腦袋往下瞧。在燕子的下面有一朵盛開的雞冠花,在雞冠花的下面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大花蕾,據(jù)說這朵花蕾是可以開放的,而開放的時候特別的鮮艷芬芳,可惜今天各位來得不湊巧,這花蕾還沒有開放,不妨等到花開的時候請各位嘉賓再來觀賞。這個景叫“鳥語花香”。
原始森林
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原始森林的壯麗圖景,這里有千年的青松,萬年的翠柏,密密層層,望不到邊。這許多密集高大的鐘乳石,組成了蘆笛巖中最壯觀的的石林。(不關(guān)森林燈,開雙柱燈)在森林里有兩根一般高大,一般粗細(xì)的鐘乳石,它們像兩根畫柱頂著天庭,人們叫它“雙柱擎天”。但仔細(xì)看,又能看到不同的地方,右邊這根,看上去沒有連接,其實已經(jīng)連接起來了,左邊這根,像是已經(jīng)連接了,實際上還差一點沒有連接。真是“疑是相接卻未接,像未相連卻已連”。據(jù)地質(zhì)工作者的研究,未連接的這根,只要還有滴水活動,總有一天也要連接起來。在桂林的巖洞中,因條件不同,鐘乳石生長的速度也不一樣,每一百年里有的長幾毫米,有的長二、三十厘米,究竟一百年后它能不能連接上呢?那在此祝各位嘉賓健康長壽,請120xx年后再來游覽。
簾外云山
走過原始森林,我們來到一戶農(nóng)家小院。這像是一個大窗框,一般人家的窗簾,是掛在窗子里邊的,唯有蘆笛巖的窗簾掛在窗子外邊,透過半卷的窗簾向外看,真是云海萬里,關(guān)山千重。在窗子的右上方,掛著一對玉米,一個佛手瓜,一個小菠蘿,左邊還有兩頂蚊賬,這是一床小的,還有一床大的。這里有吃的有住的,可見這屋子是有主人的,那主人到哪里去了呢?請看對面山上,一位老爺爺抱著小孫子,正在欣賞云山美景呢。這個景叫“簾外云山”
水晶宮
這里是蘆笛巖最寬闊的地方,最寬處有93米,最高處18米,大廳的左上方懸掛著一盞巨大的宮燈,把整個大廳染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好像神話故事里東海龍王的水晶宮。
走進(jìn)這個大廳,您一定會有這樣的感覺,為什么這里這么平整,空空蕩蕩,沒有密集的鐘乳石呢?有兩個原因:第一,這里的巖層平緩。古地湖下的湖水順著巖層溶蝕了整層巖石。留下的層面平平整整,形成了這個大廳;第二,是因為這里的洞頂巖石比較完整,裂隙小,水不能滲透下來,所以鐘乳石也少。洞底更顯得平坦寬闊。
這里是古地下湖最深的地方,曾經(jīng)是名副其實的水晶宮。相傳,這里也是孫悟空大鬧龍宮的地方,前方有一根金黃色的石柱就像是龍宮中的定海神針,孫悟空為了得到這根金箍棒,和龍王的蝦兵蟹將打了起來。您看,這只水母在宮里飄來飄去,充當(dāng)巡邏兵,這座鎮(zhèn)海寶塔被孫悟空打塌了半邊。
左上方那只小海螺怪機(jī)靈的,遇到危險就趕快溜,老孫只吹了一口氣就把它定在了這里。
這條大鯉魚見孫悟空這般厲害,嚇得忙往泥里鉆,只露出身子和尾巴。請注意,這條鯉魚是根石柱。“尾巴”是石鐘乳部分,身子是石筍部分,連接石柱后,由于根基粘土下沉,頂端被拉斷離開洞頂,成了一條鉆入泥里的鯉魚。龍王不是孫悟空的對手,鉆入龍池逃跑了。看了這么久,各位還不知道孫悟空在哪里呢?您看,他勝利了,正騎在大海螺上呢。 都說蘆笛巖美在水晶宮,妙在龍池的倒影中,現(xiàn)在請各位嘉賓到前方去欣賞一下龍池里的雪山倒影,稍作休息,還有一半的游程,請不要走散了。
遠(yuǎn)望山城
那燈火輝煌的遠(yuǎn)處,是一派錦透河山,有人說,它像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也有人說,它像是上海的外灘或是香港的夜景,但更多的游人說,它再像不過的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您看水中就像清澈見底的漓江,兩岸山峰林立,桂林山水有四大特點: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真是“千峰環(huán)野立,一水抱城流”。體現(xiàn)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桂林城建特色。這個景叫“遠(yuǎn)望山城”。
葵花峽
在您身后的洞中小路非常狹窄,小路上方長有一朵金燦燦的大葵花,人們把這里叫做“葵花峽”。我們將穿行在鐘乳石林之中,請注意臺階,小心碰頭。
幽靜聽笛
穿過葵花峽,我們來到這個幽靜雅致的小洞府,這里有蘆笛巖最薄的一塊石旗,它薄得可以透過光線,人們叫它透光石。相傳,過去有位歌手,常常帶著蘆荻做成的笛子到這里吹,這個折皺狀的鐘乳石,像是一支四節(jié)蘆笛。笛聲清脆悠揚,吸引來不少的聽眾,這頭小象甩著長鼻子大耳朵伴著笛聲跳舞;一只頭戴瓜皮帽的小猴子聽得入了神,手里的香蕉也忘了吃。老人更是喜出望外,胡子笑成了一朵花。老人把兩個孫子也帶來了,坐在半山腰上,這是大孫子,小孫子爬得更高。這個景叫“幽靜聽笛”。
寶鏡照蜈蚣
這里有一面鏡子,鏡子上蒙著一層薄薄的縐紗,傳說只要把縐紗揭開,它便能射出雪白的亮光來,使一切妖魔鬼怪見了都害怕。您看,縐紗還未揭開,這條紫紅色的蜈蚣就嚇得往石頭縫里鉆。這景是“寶鏡照蜈蚣”。這寶鏡也是石盾,因為含鐵錳元素,而呈紫紅色。這有只貓頭鷹正在睡覺,它按自己的老習(xí)慣一只眼睜著,一只眼閉著。既然睡著了,咱們就不打擾了,請輕輕的往前走。
舞臺帷幕
這里面像是一座舞臺,剛才演出的是廣西壯族歌舞劇《劉三姐》,演出好像剛剛結(jié)束,金絲絨帷幕正在慢慢關(guān)閉,這個景叫“舞臺帷幕”。我們來晚了,沒有看到精彩的演出,希望下次能按時觀看。
大錦旗
這塊石幔就像掛在洞中的一面大錦旗。我們洞中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密集如林,惟妙惟肖,它們的形成已經(jīng)有一百萬年了,都是由洞頂?shù)牡嗡纬桑?dāng)含有碳酸鈣的水從裂縫中滴下來,經(jīng)過上萬年以至百萬年的積累,結(jié)晶成懸掛在洞頂?shù)氖娙椋蔚降厣希纬蓮南峦祥L的石筍,經(jīng)過漫長的年代,石筍和石鐘乳連接起來,形成了石柱。這一類由滴水形成的鐘乳石稱為滴石類。如果滴水量增加,變成片狀流動的水,就會形成石瀑布、石旗、石幔一類的形態(tài),這一類叫流石類。有句成語說:“水滴石穿”,在蘆笛巖卻是水滴石長,只要有滴水活動的地方,鐘乳石就會不停地生長。
倒掛金魚
再看這里蹲著一只青蛙,它正望著一條倒掛的大金魚,這是金魚的頭部,大大的水泡眼,身子、尾巴。它身上長滿珍珠狀的魚鱗,所以又叫珍珠金魚。這些魚鱗是由高處滴落飛濺開來的霧狀水珠凝結(jié)而成,叫石葡萄。金魚正掛著照鏡子,走的時候當(dāng)心別踩碎了金魚的鏡子。
桂 皮
請看洞頂上懸掛的這塊鐘乳石,是一塊斷掉后的石旗,很像廣西特產(chǎn)的一種香料,也是一種藥材,您能說出它的名字嗎?對,桂皮。
雄獅送客
各位嘉賓,蘆笛巖游覽就要結(jié)束了,森林中跑出一頭矯健的雄獅,您看它昂首擺尾,熱情的向您致意,嘴巴微微張開著,好像在說:再見了,朋友們,歡迎以后有時間,有機(jī)會再來蘆笛巖游覽。這是我們參觀的最后一景,叫“雄獅送客”。蘆笛巖內(nèi)游覽到此結(jié)束,出洞口設(shè)有服務(wù)質(zhì)量監(jiān)督崗,歡迎您對我們的導(dǎo)游工作提出寶貴意見。祝您旅游愉快。再見!
如何寫廣西潿洲島的導(dǎo)游詞范文范本二
七星公園 位于桂林市區(qū)漓江東岸, 小東江流貫其間, 占地面積100余公頃, 因七星山的七個山峰, 猶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墜地而得名。公園內(nèi)有“北斗七星”、“駝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勝景, 占有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點有七星巖、龍隱洞、月牙巖、曾公巖、駱駝山、龍隱巖和花橋、月牙樓、兒童樂園、動物園、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清真寺、盆景藝苑、桂海碑林等。為桂林最大, 游客最盛, 歷史性最長的一個綜合性公園。
七星山 在漓江東岸, 距市中心1000米, 由普陀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4峰與月牙山玉衡、開陽、瑤光3峰組成, 海拔依次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個山尖幾乎擺在一個水平上。普陀月牙, 一東一西, 相互連屬, 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 山名以此而來。山體面積51.5公頃, 以巖多洞奇著稱。七星巖而外, 有元風(fēng)、玄武、白鶴洞和四仙巖、曾公巖等幾十個巖洞。普陀山的石林, 突兀崢嶸。駝峰下的盆景苑, 集桂林石木之勝, 蒼勁挺拔, 氣度非凡。更為珍貴的, 有隋唐以來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 在七星公園西, 花橋東。石挺撥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石高約10米, 上刻“毛澤東思想萬歲”7個大字。北臨靈劍江, 江中磯石上筑有小亭。東南茂樹蔥蘢, 濃蔭簇?fù)怼J嵱行∪~榕, 亭亭如蓋。天柱北面刻有崇寧五年(1106)和光緒十一年(1885)的洪水標(biāo)記, 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資料。晚清著名臨桂詞人況周頤曾住天柱峰下, 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 常蓋在詞箋上。
花橋 在七星公園正門靈劍江與小東江匯合處, 橋畔繁花似錦, 小橋掩映于“滿溪流水半溪花”之間, 故名花橋。
七星巖 位于七星公園普陀山腹, 巖洞長約1100米, 寬處50米, 最高處20米。七星巖又稱棲霞洞、碧虛巖等, 七星巖之名起于宋代。該巖本為地下河床, 后因地殼變動, 地下河上升, 露出地面成為巖洞, 其后雨水長期沿巖石縫隙滲入, 溶解石灰?guī)r, 并不斷在洞內(nèi)結(jié)晶, 從而形成許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 形成蔚為奇觀的自然景致。七星巖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
普陀山 位于七星公園內(nèi), 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四峰組成。因唐時山前建寺供奉普渡眾生的觀音, 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風(fēng)洞, 數(shù)九寒天, 外冒暖氣; 盛夏酷暑, 涼風(fēng)習(xí)習(xí)。山上芳草如茵, 翠柏濃郁, 古木參天。從山門拾級而上, 蟬噪鳥鳴, 林靜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 飛檐門拱, 琉璃朱飾, 素負(fù)盛名。往左過碧虛巖、真武閣、四仙洞, 即到斐聲中外的七星巖, 往右繼續(xù)登山, 則有為抗日捐軀的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普陀山有歷代石刻100余件, 著名的有唐顏真卿親筆榜書“逍遙樓”、宋李彥弼《湘南樓記》以及“龜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門 在普陀南麓, 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門, 是仿亭式的建筑, 由一堵通花矮墻分隔著山體與平地, 中間開一個圓形拱門, 上面是硬脊翹檐坡頂, 綠色琉璃瓦, 高4.5米, 長6.7米, 深4.6米, 面積26.8平方米。門上懸掛著“普陀山”的匾額, “蟬噪林愈靜, 鳥鳴山更幽”的對聯(lián)分掛兩側(cè), 整個山門掩映于古樹濃蔭之中, 顯得更加清幽、寂靜。
摘星亭 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璣峰頂, 單檐、8柱8角, 混凝土結(jié)構(gòu), 長寬各5.2米, 高6.5米, 面積27.04平方米, 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 立于亭上, 可以曠觀。東可眺堯山、天圣、屏風(fēng)、貓兒山; 北可望虞山、疊彩、仗波、老人諸山及清澈的漓江; 西可賞象鼻、南溪諸勝, 故曾有“曠觀亭”之名。
護(hù)碑亭 在普陀山南麓山門東側(cè)。1974年興建, 以保護(hù)同刻在陰陽兩面的唐顏真卿書“逍遙樓”和宋李彥弼的《湘南樓記》珍貴石刻, 故名護(hù)碑亭。因“逍遙樓”出自大家手筆, 碑亭又被稱作“逍遙亭”。亭高4.5米, 長6.7米, 深4.6米, 面積30.6平方米, 為鋼筋水泥結(jié)構(gòu)的4柱、單檐、綠瓦仿古建筑, 簡樸、典雅, 不與名碑爭勝, 兼有護(hù)碑、會景的作用。步入碑亭, 欣賞書法藝術(shù), 瀏覽方志資料, 兼得園林勝景之趣, 實在是賞心的樂事。亭內(nèi)原來還有明包裕《重修廣西城碑記》, 現(xiàn)已他移。
文昌亭 在普陀山半山腰, “超杜凈境”右側(cè), 名取文運昌盛之意, 因處濃蔭聳翠之間, 又名“擁翠亭”, 為重檐、尖頂8角亭。原建于明, 有樓, 毀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 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 長寬各5.7米, 面積32.4平方米。亭北鄰小蓬萊, 東為普陀精舍, 西、南有矮墻欄桿, 是憑眺佳處。
元風(fēng)洞 古稱玄風(fēng)洞, 俗稱勞動量荽巖。在普陀山西麓, 洞口西向, 高3~24米, 寬2~15米, 深250米, 面積1945平方米。元風(fēng)洞與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 形成空氣對流, 洞口有一股強(qiáng)勁氣流, 洞內(nèi)空氣清新。由于日照, 山體熱量的聚散, 山洞的氣溫終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溫度, 夏日最高達(dá)39℃, 冬天最低-5℃。洞內(nèi)外溫度相差15℃左右。洞內(nèi)題刻的“溫涼別況”以及田汝成的《游記》中“冬時溫如火, 蓋陽伏之征也”的記載, 準(zhǔn)確地概括了元風(fēng)洞冬暖夏涼的特點及其原因。宋詩人趙少隱曾在洞口建“來風(fēng)亭”, 明呂調(diào)陽曾筑“七星庵”, 清改為“大賢庵”, 現(xiàn)已無存。
如何寫廣西潿洲島的導(dǎo)游詞范文范本三
漓江位于華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部,屬珠江水系。
漓江發(fā)源于“華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嶺 漓江見聞貓兒山,那是個林豐木秀,空氣清新,生態(tài)環(huán)境極佳的地方。
漓江上游主流稱六峒河;南流至興安縣司門前附近,東納黃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稱溶江;由溶江鎮(zhèn)匯靈渠水,流經(jīng)靈川、桂林、陽朔,至平樂,匯入西江,全長437公里。
從桂林到陽朔約83公里的水程,稱漓江。
桂林山水以其獨特,秀麗而被世人稱頌。
而桂林的山水美最美是漓江。
漓江是世界上最美的畫廊,是中國風(fēng)景線上的一顆明珠,是桂林旅游的高潮所在。
如詩如畫的漓江發(fā)源于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jīng)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
由桂林至陽朔的83公里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千峰巒之間。
奇峰夾岸,碧水縈回,景色十分秀美。
沿江田園錯落分布,也是觀賞人文民風(fēng)的佳處。
游覽漓江、有一個絕妙之處,就是不愁天氣變化,因為不同天氣漓江景色有不同特點:晴天,看青峰倒影;陰天,看漫山云霧;雨天,看漓江煙雨。
甚至是陰雨天,但見江上煙波浩渺,群山若隱若現(xiàn),浮云穿行于奇峰之間,雨幕似輕紗籠罩江山之上,活像一幅幅千姿百態(tài)的潑墨水彩畫。
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絕妙漓江泛秋圖”。
如何寫廣西潿洲島的導(dǎo)游詞范文范本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李米,是旅游社的,今天我是你們一日游的導(dǎo)游,你們也可以叫我米米,等下我將會帶領(lǐng)大家去游美景,而我旁邊這位呢是我們熱心的司機(jī)大哥趙亮,他將帶領(lǐng)我們?nèi)ノ覀兊哪康牡兀焙R粋€美麗的島嶼,那是中國最大、最年輕的火山島——潿洲島。 等下我會為大家講解潿洲島的美麗景色,而現(xiàn)在就由我先為大家講講北海市。北海,位于廣西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開放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fā)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還是中國南部海濱的一座美麗的花園城市,道路寬闊筆直,綠樹成蔭,碧藍(lán)的大海,明媚的陽光,沙白水凈的海灘,中西合壁、華洋并存的市區(qū)建筑,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住宅小區(qū),別具風(fēng)格的綠化廣場,大自然優(yōu)厚的饋贈為這里鉤畫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城市居民淳樸友好,珠鄉(xiāng)文化、客家文化、疍家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地方文化風(fēng)貌。北海這個浪漫的城市,將熱帶的海風(fēng)靜靜地拂過人們的面龐,將你領(lǐng)入美麗的海濱景色里,北海是西南絢麗的天堂。眾所周知,北海有相當(dāng)多的著名的旅游景點,其中當(dāng)仁不讓的當(dāng)然是潿洲島啦,其后還有銀灘、北海老街、海洋之窗......這些美麗的景點組成了魅力北海。
北海我現(xiàn)在就先介紹到這里,游客們看到車窗外面的景色了嗎?我們在慢慢接近我們的目的地了,接下來我們要下車去乘船到潿洲島。大家跟緊了,不要被美麗的景色給迷暈了哦!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美麗的海景,在到潿洲島之前我和大家講解一下潿洲島,讓大家更加的了解潿洲島吧!之前和大家講過了,潿洲島是北海市南方北部灣海域的海島,是中國最大、地質(zhì)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潿洲島是火山噴發(fā)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海蝕、海積及溶巖等景觀,尤其南部的海蝕火山港灣更具特色。該島北臨廣西北海市,東望雷州半島,東南與斜陽島毗鄰,南與海南島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島上植被茂密,風(fēng)光秀美,尤以奇特的海蝕、海積地貌,火山熔巖及絢麗多姿的活珊瑚為最,素有南海“蓬萊島”之稱。潿洲島風(fēng)光壯美,比較著名的景點有“滴水丹屏”,“龜豕拱碧”,“芝麻灘”,“法國傳教士人頭像”,“火山彈薈萃”及三婆廟,圣丹廟,天主教堂和湯顯祖觀海處等。
而我們的潿洲島一日游將去的地方也有在其中,我們今天會先去參觀天主堂,與圣母堂不同,天主堂對外開放,不妨在這里感受下濃濃的宗教氣氛。然后去往古火山口,觀賞千姿百態(tài)的火山巖石。接著到豬仔嶺游覽,隨后是地質(zhì)博物館,這里以火山島地質(zhì)景觀、海岸線火山巖景觀為主體,用實物、圖片或者以假亂真模型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各種景觀及海島獨特的地質(zhì)地貌給游客。那里的海鮮一級棒,午餐休息后去石螺口海灘,浪花溫柔地?fù)崦oL(fēng)懶洋洋地吹著,會讓人一下子覺得慵懶了,平時學(xué)習(xí)的勞累在這里讓海風(fēng)吹吹也會身體也會變得格外輕松。我們還會在島上停留到傍晚時分,到滴水丹屏觀賞潿洲島美麗的日落景色。
好了,大家也了解了很多潿洲島的景色風(fēng)貌了,作為年輕人的大家肯定很想親身體驗一下,我們本次的目的地也已經(jīng)到達(dá)了,大家拿好東西跟上隊伍。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天主堂,來到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高大雄偉的天主堂,在四周低矮民居的襯托下,顯得規(guī)模龐大,頗有氣勢。正門頂端是鐘樓,高聳著羅馬式的尖塔,有著隨時“向天一擊”的動勢,造成一種“天國神秘”的幻覺,堪稱別具一格。鐘樓有一個10多級的石造螺旋梯,只容一人盤旋而上直達(dá)二樓。頂層掛有一口鑄于1889年的白銀合金大鐘。據(jù)說是一法籍寡婦教徒所贈,當(dāng)年的鐘聲能傳遍整個潿洲島。每個禮拜天的上午,司鐘人上二樓拉響教堂的大鐘,圣堂村及近鄰的信徒們聽到鐘聲,會自覺地、安靜地步入祈禱大廳。陽光透過祭臺間后面的彩色玻璃和大廳兩側(cè)尖拱大窗,使教堂內(nèi)部顯得絢麗多彩,就在這“天國之光”中,教徒虔誠地聆聽“天主”的教悔。天主教堂是對外開放的,我們進(jìn)去后更加的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宗教氛圍,天主教堂雖然歷史悠久卻也依然有讓人著迷的魅力。
美麗神秘的天主教堂參觀完了,接下來我們要去的是古火山口,我覺得這應(yīng)該是大家都還好奇的景觀吧。
古火山口這里有千姿百態(tài)的美麗的巖石,是不是覺得好看又新奇呢?大家可以多拍些奇形怪狀的巖石,拿回去讓親朋好友也看看,讓他們下次也親自來這觀賞觀賞。
大家猜一下我們看完古火山口后要去哪里?沒錯就是豬仔嶺。我們可以看到豬仔嶺基部是一大塊海蝕殘丘,因海蝕的發(fā)育關(guān)系,使殘丘上的石崖發(fā)展成為一頭小肥豬模樣。小小的雙眼、短短的耳朵、高高的前額,身軀豐盈,膘悍粗獷,
惟妙惟肖,遠(yuǎn)遠(yuǎn)看是不是很可愛呢?而挨近豬仔嶺的那個石洞,叫烏龜洞。
可愛有趣的豬仔嶺也看完了,接下來我們會到哪呢?之前我有提醒過大家哦,游客們對博物館感不感興趣呢?我們接下來要去的就是地質(zhì)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可不是大家所想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博物館,是以整個火山地質(zhì)為園的博物館。潿洲島火山口地質(zhì)公園在潿洲島的西南邊,“鱷魚”山腳下。潿洲島火山口因壯觀的火山熔巖而出名,是潿洲島上最主要的景區(qū)。這里的火山巖石千姿百態(tài),各種形狀都有,是不是感覺奇妙極了,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妙筆生花。
其實來潿洲島火山口地質(zhì)公園最好是在刮風(fēng)時候,那種驚濤駭浪的感覺永遠(yuǎn)就忘不了,沿著火山口公園一直走,走大概大半個小時后會看到有條路上山,也可以沿著海邊一直向右走,玩穿越。巖石的形態(tài)也會有不少變化,路不算太難走,和溯溪差不多,但在這里穿越要注意潮水的漲退時間和穿越時間,潮水退的時候路是很好走的,但如遇漲潮的時候,就不能走這條路了。潿洲島的火山口景觀、海蝕景觀、熱帶植物景觀、生物和天象景觀獨特,并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主要景點有絕壁攬勝、龍宮探奇、平臺聽濤、百獸鬧海等,我都會帶領(lǐng)大家一一去觀看的。
看完神奇美麗的地質(zhì)公園是不是都不想走了,不過我們不能太留戀,因為還有很多美麗的景色等著我們。不過在這之前我們先享用美味的午餐,美味的海鮮,清涼的海風(fēng),會讓我們感覺放松,為等下的行程積蓄精力。
午后的石螺口海灘無疑是讓人倍感放松的,下午的行程不太緊,我們可以享受享受海風(fēng)給我們帶來的閑適感。
石螺口海灘位于潿洲島西部石螺口,而且其附近村莊形似石螺,名也為石螺。我們可以看到這里的海水清澈如鏡,最宜賞海底繽紛的珊瑚世界。沿岸火山巖和海蝕巖,豐富、奇物、怪異。望夫石的傳說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吧,千萬年來,望夫石站在這里,一直在訴說美麗少婦盼夫遠(yuǎn)航歸來的故事。沿海海水清澄如境,當(dāng)屬本島之最。晴好天,海中瑰麗珊瑚、各色海魚如畫顯現(xiàn)。撒滿五彩貝殼的潔凈沙灘呈鏟狀溫柔地伸入大海母親的懷抱。沿岸火山巖、海蝕巖,豐富、奇特、怪異。海灘西北部一名“望夫石”的海蝕巖,似身背嬰孩的美麗少婦站立海岸盼夫歸來。她身后遍野的水綠仙人掌、綠樹野花迎風(fēng)搖曳,在唱著無字歌
逛完海灘,真是讓人倍感舒適啊!最后,我們將在滴水丹屏迎接半晚的到來。
滴水丹屏位于潿洲島滴水村南岸邊,原名滴水巖。絕壁上部綠樹成蔭,壁上層間裂隙常有水溢出,一點點往下滴,如朱簾垂掛。由于海蝕作用,巖石的外表形態(tài)之前猶如一有眼、有鼻、有嘴、有發(fā)的巨型側(cè)面“人頭像”,可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倒塌了,不過周圍的景致還是很優(yōu)美的。滴水丹屏的海灘非常不錯哦,靠近水邊的沙子很細(xì)膩,中間鋪滿了碎珊瑚,再往岸邊就是松樹林。你們可以看到在這里游泳的人很多,大家都很喜愛這里呢。滴水丹屏出了景色優(yōu)美,還是賞日落的最佳位置。在晴天的時候,每當(dāng)傍晚時分,將落的太陽會綻放出一天中最后的燦爛,為我們呈獻(xiàn)出最絢麗的晚霞。
到此為止,我們已經(jīng)把今天的行程都完成了,是不是感覺意猶未盡呢?美麗的景色雖然看不完,但我們可以把它記在心里。今天也觀看了很多地方,同學(xué)們玩的可盡興?可能我還有很多做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指出,好讓我改正。除此之外還要謝謝大家對我的配合。才讓我們這次的旅游完美落幕。
美麗的潿洲島,動人的故事,北海還有更多的美麗等著大家來觀看,再次和大家說聲感謝,有緣我們下次還在北海見。再見了親愛的同學(xu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