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娃娃家活動教案 中班娃娃家活動記錄表篇一
教育價值:激發幼兒對環保的意識,滲透多方面的教育。
選用材料:廢舊的可樂瓶子、毛線、彩色卡紙
制作方法:
1、將可樂瓶沿痕跡剪掉3/4,然后剩余的1/4當作背面,能掛得一處,打上一個孔,剪掉兩邊系上毛線,編成小辮,在頭部地方,用彩色紙剪成頭發,做女孩的裝飾頭發,然后固定在一處。
2、孩子可以把回收的廢電池、乒乓球和一些果殼都收集到瓶子中。
3、可讓孩子練習編小辮,和系蝴蝶結的扣。
4、在制作一些圓圈時,也可把瓶子立在地面上,練習套圈,投沙包。
適合的年齡:4――6歲
教育功能:分三部分:
(1)幼兒可用三股繩練習編小辮,和學系蝴蝶結。
(2)練習投擲和套圈。
(3)提高生活中的環保意識。
中班娃娃家活動教案 中班娃娃家活動記錄表篇二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內容,能用比較連貫完整的話講述繪本中的情節;
2.能用不同聲調講述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對話;
3.感受老公公和老婆婆相互關愛之情,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愛。
活動準備:
材料:繪本《山谷娃娃》
經驗:幼兒有體驗過回聲的經驗
活動過程:
播放錄有回聲的音頻或視頻激發幼兒興趣,導入活動。出示封面,猜測繪本內容。
重點指導幼兒閱讀繪本的方法;對重點畫面的理解。
重點分享故事的內容的理解;重點畫面的理解;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聲調講述對話。
你最喜歡誰?你會怎樣表達對他的愛?——引發幼兒對他人的關愛,并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對他人的關愛。
摘自:《幼教金刊》20xx.04
中班娃娃家活動教案 中班娃娃家活動記錄表篇三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變化”現象。
2、能將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大膽地表述出來。
3、愿意參與實驗活動,對科學實驗有興趣。
活動準備
1、一杯白糖水,標記指示圖,磁鐵板一塊。
2、裝有溫開水的水壺每組兩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盤,小勺、水杯人手一個,蓋布四塊。
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一杯白糖水,讓幼兒猜猜是什么水?
請個別幼兒品嘗,說說是什么味道的。
猜測活動:水怎么會是甜的?
觀察桌上的材料,說說都有些什么?
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選擇一種飲料粉進行沖調。
2、水壺倒水時,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壺身,不能倒的太滿。
3、使用過的物品(小勺、水壺)要放回原處。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比較、探討“飲料粉”到哪兒去了。(幫助幼兒理解“溶化”,并引導幼兒發現:怎樣才能使飲料粉溶化的方法。)
說說調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沖調方法、步驟。
教師利用標記指示圖進行記錄。
提出要求:
1、選擇另一種材料進行沖調。
2、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沖調。
幼兒操作。
你還喝過哪些味道的水。
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還能使什么溶化?
中班娃娃家活動教案 中班娃娃家活動記錄表篇四
設計意圖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用大灰狼的頭套進行游戲,孩子們對這個頭套充滿了好奇,起初有點害怕,接著搶著要戴。孩子們對這個頭套的興趣引發了我的思考:大頭娃娃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種,凝聚著民族的智慧和藝術美。如果將這個資源利用到我的教學中來,既可以讓幼兒了解中國民間藝術和文化,激發孩子們的民族精神和創作欲望,又能在具體的制作過程中,發展幼兒的立體造型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基于這種思考,生成了本次手工活動《可愛的大頭娃娃》。
整個活動,我圍繞入境欣賞欣賞范例自主操作欣賞表演幾個環節,來引發幼兒興趣,激活思路,觸發創新,享受成功,從而使得幼兒在看、說、做、玩中達到三個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欣賞并初步了解大頭娃娃這種民俗藝術。
2.嘗試用剪、貼、畫的方法設計制作娃娃頭。
3.能用自己喜歡的多種材料進行創意裝飾。
活動準備
1.課件;
2.已經制作好的大頭娃娃24個;
3.幼兒操作材料:紙盒、油畫棒、記號筆、剪刀、雙面膠人手一份,做頭發的材料(彩色的塑料絲線、紙帶,毛線等)。
活動過程
1.欣賞大頭娃娃舞,引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小朋友,有個地方非常熱鬧,那兒發生什么事兒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錄像。)
(2)師:誰能說說看,你看到了什么?
他們跳的是什么舞呢?猜一猜,這些人會在什么時候跳大頭娃娃舞呢?(過年,過節。)他們是怎樣打扮自己的?
評析
此環節是入境欣賞,引發興趣。根據幼兒思維的特點,形象生動的事物往往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引起幼兒心靈的震動、情感的共鳴。因此在活動一開始,我就以直觀的錄像,引領著孩子們走進民間生活,將我們的孩子融入到那種歡快、喜慶、熱鬧的節日慶祝活動中,去體驗大頭娃娃舞這個民俗舞蹈帶來的愉悅感。幼兒對一件事情的興趣,往往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我注意幼兒的興趣引申,通過開放式的提問及動作模仿,將幼兒的表面熱情向積極關注、充分感知、產生進一步探求的深層次的興趣推進,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
2.觀察頭套,了解大頭娃娃的特點
(1)師:你們看,這些人把自己打扮成男孩或女孩,他們頭上的大頭套是什么樣的?
(2)師:有些人把自己打扮成老爺爺或老奶奶,看看這些大頭套是什么樣子的呢?
(3)師:還有的人把自己打扮成誰呀?(豬八戒。)對了,這些人套上了豬八戒模樣的大頭套在進行表演呢。
(4)師:這些好看的頭套,戴在頭上特別好玩兒,外國人也很喜歡。你們看,他們也穿起了中國的服裝,戴上了大頭套,跳起了大頭娃娃舞呢。
3.欣賞范例,討論大頭套的制作方法
(1)師:老師也做了幾個大頭套(出示大頭套),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喜歡它呢?說說看用什么做的?(讓幼兒說說制作的材料。)
(2)請一幼兒戴一戴,跳一跳。
評析
對于這些民間的瑰寶,自然有它的魅力所在,因此,我帶領幼兒逐一欣賞,了解大頭娃娃頭套的各種形態,欣賞其中憨態可掬的形態美及表現手法的形式美。怎樣才能讓幼兒了解、接受、表現這些民間藝術呢?我覺得面對這群天真浪漫、富于獨特想象力的孩子,應該賦予大頭娃娃新的意義,也就是可以讓孩子去模仿表現,更多的是讓孩子自主表現,因此,我通過范例的引導及語言的啟發,打開孩子的思路,激活幼兒的思維,使他們有創新與創作的欲望。
4.自由操作,創作大頭娃娃頭套
(1)講解操作要求
(2)幼兒操作
評析
這是自主操作,激發創新的環節,也是本次活動較為重要的部分。幼兒階段是處于動作思維發展的時期,他們通過操作活動積累經驗,認識事物,掌握事物的特性和變化規律。幼兒的智慧是從玩中得來的,他們在玩中不僅學習操作技能,還能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從中體驗到創造的快樂。手工活動的實際操作過程使幼兒有了充分玩的時間,玩這個階段實際上是在玩中實踐,在實踐中玩。
通過讓孩子自主設計并制作大頭娃娃,激活了幼兒的創造欲望,使不同層次的幼兒發揮創新的積極性,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用各種質地的材料制作出多彩的大頭套,從而使每個幼兒都有所獲,有所得,享受成功的喜悅。
5.參與表演,體驗成功的快樂。
(1)相互欣賞(做好的小朋友戴在頭上,互相看一看。)
(2)跟著音樂進行自由表演。
評析
藝術活動是幼兒獲得自我滿足感的最佳舞臺。幼兒喜歡展示自己的成果,因為這些藝術活動成果是自己的創作,最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從而獲得真正的滿足感。因此,在幼兒操作完成后,先是組織幼兒自主欣賞,然后讓他們帶上頭套進行集體表演,在欣賞、交流、表演的過程中,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活動延伸
1.美術活動區:幼兒繼續自由探索用各種材料制作各種各樣的大頭娃娃。
2.表演區:幼兒戴上頭套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在實施過程中,遵循了幼兒思維的形象性特征,在生動的多種感知的形式中,陶冶幼兒對美的欣賞,激發幼兒對美的追求。多元多種類的材料,為幼兒創意的萌生提供了物質基礎,而教師對幼兒的鼓勵和期待,對幼兒創造力的呵護將成為本次教學中促進幼兒發展的營養基。
中班娃娃家活動教案 中班娃娃家活動記錄表篇五
班級:中二
科目:常識
執教人:趙娟
萌發幼兒愛護水資源的環保意識。
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習慣及能力。
使幼兒知道有些水被人污染了,污水會對環境造成危險,簡單的了解一些保護水資源的知識。
生活中請家長配合,有意識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中水質量情況并探討原因。
有關水污染及治理的資料或者圖片。
歌曲《小河之歌》,故事《小水珠找家》磁帶。
n開始部分:
講故事《小水珠找家》,讓幼兒知道池塘,小河,大海里的水都會變臟,被污染的污水是不受歡迎的。
n基本部分:
――請幼兒觀察與思考:水娃娃生病了嗎?通過圖片,錄象等讓幼兒觀察水資源被污染的現象及后果,了解污水的危害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講一講。
――通過觀看錄象或圖片,與幼兒討論水污染的原因。
大膽想像。
――欣賞歌曲《小河之歌》,讓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引發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么做讓小河水,小魚,小蝦都快樂呢?與幼兒一起探討保護水資源的方法,了解人們為此采取的一些措施。
――讓孩子通過周圍的所見所聞更好的進一步的掌握知識。了解水資源的情況。
――讓幼兒可以為水寶寶做些什么事情。
結束部分:
請幼兒在《小河之歌》的伴奏下,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也可用繪畫的形式將自己的想法記下來進行張貼。
活動延伸:引導幼兒既然要保護水資源,把學到的知識講給自己的家人及朋友,讓更多的人來知道保護水的一些常識,也可以和家人設計一個保護水的標志來告訴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