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個人更好地理解和領悟所經歷的事物,發現自身的不足和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與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一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尊老愛幼成為一種習慣。
眾所周知,本周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結節——重陽節,相信很多同學都會在這一天向家中老人或長輩表達一份美好的祝福。
我們的生活世界豐富多彩、天廣地闊的。在每個人的身邊有著不同身份、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人,正是因為不同,我們的生活才充滿情趣。因此,我們在思考問題、處理事情的過程中,不能、也不應該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只有做到心中有他人,才能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真正履行尊老愛幼的文明規則,自然要從小事做起,對于年幼的人,你要愛護他,對于年長的人,你要尊敬他,對于同輩的人,要尊重和理解他。需要強調的是,對于朝夕相處的父母,你是否能所能及地幫助他們干點家務活;是否能體諒他們的難處;是否對父母有感恩的人,說聲您辛苦了,給父母倒杯茶等小小的舉動“尊老愛幼”不是一句口號,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
敬老愛幼,需要我們人人行動,處處行動,時時行動,這樣,我們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人人都能創造幸福,人人都能享受幸福。
同學們,讓我們把尊老愛幼當成一種習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幸福的人。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二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尊老愛幼弘揚美德》。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好少年,一定要尊老敬老,從身邊做起,將這一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助他們打掃房間收拾床鋪,陪著他們聊天說話,或者帶著他們郊游散步,以消除他們內心的寂寞與傷感,讓他們體會到家庭的幸福和溫馨。在歡樂祥和中盡享天倫、安度晚年。一方面盡我們做子女的一份孝心,另一方面也弘揚了尊老敬老之風。
在社會上,我們要善于照顧關愛老年人。每年的六一兒童節、九九老人節,老師都要帶我們到敬老院去。幫助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打掃院子,整理屋子,洗衣服,擦桌子,然后將我們精心準備的表演節目獻給他們。讓爺爺奶奶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整個社會都在關心他們,整個社會都在牽掛著他們,從而享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體驗到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優越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要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關愛老年人。出門坐車,要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排隊買票,要主動讓老年人優先;發現老年人有困難,[課~件]要一馬當先及時地幫助他們。只要照顧好了老年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構想也就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總之,老年人是我們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構建和諧社會、打造平安林州的今天,尊老敬老更是任重而道遠。我們林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風尚在我們林州的熱土上更是一脈相承。古代郭巨埋兒的故事曾激勵了多少人矢志不移地孝敬老人。郭巨既是我們尊老敬老的楷模,也是我們林州人引以為豪的好典型。去年曾受到林州市人民政府隆重表彰的“十佳孝星”付愛榮,二十年如一日侍奉癱瘓在床的婆婆比親生的女兒都貼心。她的感人事跡再一次成為我們林州尊老敬老活動中升起的又一刻耀眼的新星!在我們南通如東,經濟騰飛奔小康的今天,我們一定要將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的光榮傳統發揚光大,一切從我們身邊做起!最后,祝愿我們生活中所有的老年人健康長壽、幸福安康!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三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演講的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不少同學都知道,今天是農歷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為什么叫重陽?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東漢時期,民間在這一天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還有在重陽節祭祖的習俗。老一輩為了我們國家的強盛,為了下一代能過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們艱苦創業、辛勤勞動了幾十年,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如今他們老了,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尊敬和照顧。所以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議,每一位學生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他們洗衣、洗碗、掃地、疊被,多為他們著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對鄰居長輩有禮貌,外出禮讓老人。
愿所有老人都過上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
我的演講至此結束,謝謝大家!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四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尊老愛幼》。
自古以來,“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尊敬別人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我們為有這樣的傳統美德而感到驕傲與自豪。一直以來,有許許多多尊老愛幼的事例,如春風一般感染著我們,打動著我們純潔幼小的心靈。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為名。但子路小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親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親的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袋小米,看到父親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1、去養老院和孤兒院看望老人和孤兒
3、陪老人散步、聊天
人之一生,誰也不能避免年老和年幼這兩個時期,在年老時需要人的扶助,正如在年幼時需要人的照顧。當年歲大了,無人加以誠懇的扶助,必不能得到安閑;就像幼小時,無人加以慈愛的照顧,必容易趨于夭折。
尊老愛幼是一種美德,更是我們每一個人肩頭上應該擔起的責任。關愛幼小,就是播種明天的希望。尊敬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五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尊老愛幼弘揚美德”!中華文明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百善孝為先”、“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孔融讓梨”等,都是我們尊老愛幼,重孝道,崇尚倫理道德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來,多少春夏,多少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亙古不變的是秉持一份尊老愛幼的`執著。
從古至今,許多仁人志士為我們做出了尊老愛幼的典范。漢文帝劉恒,雖身為帝王,可侍奉母親卻從不懈怠。母親的湯藥,他必須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北宋著名的書法家、詩人黃庭堅,雖身居高位,但是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力侍奉母親,沒有一天忘記身為兒子應盡的職責;漢朝的時候,有個小黃香,炎炎夏日給父親搭蚊帳,扇扇子,寒冷冬夜,為父親鋪好被子,用自己體溫溫暖父親的被窩,黃香扇枕溫衾的故事讓我們為他的品德所感動。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今社會上,也有很多尊老愛幼的楷模,值得我們學習。大家還記得“最美媽媽”吳菊萍嗎?她就是當年那個救下兩歲女童的平民英雄。兩歲女童從九層高樓墜落,吳菊萍脫掉高跟鞋,伸出雙臂接住了孩子,左手臂多處骨折,但也挽救了那位兩歲女童的生命。驚險的一幕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所以有人稱吳菊萍為“最美媽媽”。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時代的希望。關愛幼小,既要對幼小的身體給予關愛,也要注重兒童心理的健康,遇到危及幼小安全的事件能及時、恰當地提供愛護與扶助,這是為了祖國的未來,更是為了使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尊老敬老,關鍵靠行動。我們要不斷增強尊老敬老意識,在家中做尊老敬老的先鋒,在社會上做尊老敬老的模范,以實際行動將尊老、敬老、助老的優良道德傳統發揚光大,讓每位老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為新中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尊老愛幼,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正能量!讓我們協起手來,一起讓中華美德永駐,一起創造和諧校園、和諧社會!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