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魯迅小時候有趣的故事篇一
12歲那年,魯迅離開家鄉,到全城著名的私塾——三味書屋讀書。讀的是《四書》、《五經》之類的古文書。私塾的老師是壽鏡吾老先生。他是一個非常正直、質樸、博愛的人,他痛惡帝國主義,從來不用外國貨,在教育學生上,他還是遵守私塾的老一套,每天教給學生的就是死板地背書、聽書、寫字。對于天資聰明的魯迅來說,這些課程他學得都非常輕松。
這一天,塾師壽鏡吾上課。在課上提出了一個“獨角獸”對課題,老先生說:“大家都想想,誰想好了舉手回答。”
不一會兒,一位學生站起來,說:
“獨角獸應對一頭蛇。”
另一位學生站起來,大聲說:
“不妥,應該對三腳蟾。獨對三,角對腳,獸對蟾。”
教室里的學生唧唧喳喳很熱鬧,學生們都紛紛舉手回答。這個時候又一位同學站起來,說他不同意剛才兩位同學的對法:
“應該對九頭鳥。獨就是一的意思嘛,獨應該對九;這角嘛是名詞,名詞對名詞,獸正好和鳥相對。”
壽老師聽罷這番回答,又搖搖頭。
“老師,對‘比目魚’為妥!”魯迅站起來說。
老師先是一愣,接著臉上露出了笑容,他讓魯迅坐下,大聲對學生說:“比目魚,對得好!”
魯迅小時候有趣的故事篇二
大家明白:標點符號雖然其貌不揚,但在文章中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呢。可當年的出版界對標點符號不重視,在支付稿費時,往往把它從字數中扣除,不給稿費。一次,魯迅應約為某出版社撰寫書稿,由于事先探知該出版社不支付標點符號的稿費,所以他的書稿通篇沒有一個標點符號。
修改看了書稿后,以“難以斷句”為由,回信要求魯迅加上標點符號。魯迅回復:“既要作者加標點符號分出段落、章節,可見標點還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標點也得算字數。”那家出版社沒辦法,只好采納魯迅的意見,標點符號也折算字數支付稿費了。呵呵!
魯迅小時候有趣的故事篇三
少年魯迅不僅聰明勤奮,而且對自己也嚴格要求。在三味書屋上學后不久,魯迅的爺爺在一場科舉考試中因替親友行賄,觸犯了法律,被逮捕入獄。魯迅的父親因為著急上火,不久就得了一場重病,躺在了床上。魯迅作為家里的長子,就跟母親一起擔起了探視爺爺、照顧父親與弟弟的重擔。他每天要去接醫生,經常到藥鋪抓藥。家里的錢越來越少,為了給父親治病,魯迅經常拿著母親給他的東西送到當鋪里、換了錢給父親治病抓藥。每天他都往返在當鋪與藥鋪之間。
這一天,當他忙妥家里的事兒,趕到三味書屋的時候,老師已經上課了。站在門外的魯迅非常為難,他既怕老師生氣,又怕耽誤課程,猶豫一會兒,就硬著頭皮敲門進了教室。看見遲到的.學生,老先生是滿臉的不高興,他停下正講的課,問道:
“你怎么才到呢?”
魯迅從座位上站起來,回答道:
“先生,我去藥鋪給父親抓藥,耽擱了一會兒,就來晚了。”
“無論什么理由,作為學生,遲到都是不妥的。今后應以此為訓,你坐下吧。”老先生嚴厲地說。
魯迅坐下后,沒有埋怨老師的批評,他想:先生批評得對,一個總愛遲到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我不能原諒自己,無論什么理由都不能耽誤上課。為了記住這次遲到的教訓,魯迅就在三味書屋自己書桌的右上方,用小刀刻了一個“早”字,以“早”字來告誡自己: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遲到,要勤奮,要遵守私塾的紀律。
從此以后,魯迅起得比從前更早了,他一件一件地忙完家里的事情后,就趕緊背起書包,匆匆地向三味書屋走去,沒有再遲到一次。魯迅就是憑著對自己嚴格的要求,勤奮好學,在全班取得了最好的成績。這件事,魯迅始終沒有忘記。許多年以后,他還告訴身邊的親人,要記住這個“早”字。
直到今天,在紹興三味書屋紀念館里,還擺著魯迅當年用過的那張書桌,桌上那個刀刻的“早”字,還依稀可辨,它向每一個來過這里的人,講述著少年魯迅的這段故事。
魯迅小時候有趣的故事篇四
魯迅從小就表現出活潑的性格。因為外祖母家在農村,魯迅也就有了一批農民小朋友,一齊在朦朧的月色下,劃著白色的小航船,趕去看戲;回家的路上,肚子餓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魯迅還在叫做“百草園”的后園里,發現了大自然的無窮趣味: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椹;蟋蟀彈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能夠成仙的何首烏;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傳說……正是這樣自由的童年生活,開發與培養了未來作家魯迅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魯迅小時候有趣的故事篇五
12歲那年,魯迅離開家鄉,到全城著名的私塾——三味書屋讀書。讀的是《四書》、《五經》之類的古文書。私塾的教師是壽鏡吾老先生。他是個十分正直、質樸、博愛的人,他痛惡帝國主義,從來不用外國貨,在教育學生上,他還是遵守私塾的老一套,每一天教給學生的就是死板地背書、聽書、寫字。對于天資聰明的魯迅來說,這些課程他學得都十分簡便。
這一天,塾師壽鏡吾上課。在課上提出了一個“獨角獸”對課題,老先生說:“大家都想想,誰想好了舉手回答。”
不一會兒,一位學生站起來,說:“獨角獸應對一頭蛇。”
另一位學生站起來,大聲說:“不妥,應當對三腳蟾。獨對三,角對腳,獸對蟾。”
教室里的學生唧唧喳喳很熱鬧,學生們都紛紛舉手回答。這時又一位同學站起來,說他不一樣意剛才兩位同學的對法:
“應當對九頭鳥。獨就是一的意思嘛,獨應當對九;這角嘛是名詞,名詞對名詞,獸正好和鳥相對。”
壽教師聽罷這番回答,又搖搖頭。
“教師,對‘比目魚’為妥!”魯迅站起來說。
教師先是一愣,之后臉上露出了笑容,他讓魯迅坐下,大聲對學生說:“比目魚,對得好!”
魯迅小時候有趣的故事篇六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請作演講,魯迅也不例外。他演講時旁征博引,妙趣橫生,常常被掌聲和笑聲包圍。有一次他從上海回到北平,北師大請他去講演,題目是《文學與武力》。有的同學已在報上看到不少攻擊他的文章,很為他不平。他在講演中說:“有人說我這次到北平,是來搶飯碗的,是‘卷土重來’;可是請放心,我立刻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話頓時引得會場上充滿了笑聲。
魯迅小時候有趣的故事篇七
張三去一口深井挑水,忽然有一只光彩奪目的金蘋果飄來,撲通一聲掉到了井里。張三一看,驚訝得嘴巴都張大了。那只金蘋果仿佛就在他眼前晃來晃去,而且越晃越大,大到像一座小山了;一會兒那座金山又仿佛變成了金碧輝煌的宮殿,張三自己住在里面指手畫腳,享著清福。接下來,眼前一片模糊,腦海里也一片模糊。只聽又是撲通一聲,張三跳下了深井。張三并不會游泳,一會兒就淹死在井里了。井里的一條小魚說:“唉,財迷心竅,有時會枉送性命的呀!”
李四去一口深井挑水,忽然有一只光彩奪目的金蘋果飄來,撲通一聲掉到了井里。李四見金蘋果落到了井里,心想:“這回我發大財了!”就脫了衣褲跳下水去撈金蘋果。李四的水性很好,不一會兒就把金蘋果撈起來了。李四發大財了,建起了豪華宅院,過上了富裕日子。可是李四卻因此什么也不做,成了十足的懶人;他的兒女們過上了好日子,也成了懶鬼。沒過多久,李四一家因為不勞動,喪失了生存的本領。后來,那只金蘋果被花光了,宅院也賣掉吃光了。李四一家淪為了乞丐。
王五去一口深井挑水,忽然有一只光彩奪目的金蘋果飄來,撲通一聲掉到了井里。王五打起水來,仿佛就沒有看見金蘋果一樣,快活地哼著小調,挑著水離開了深井。這時,那只金蘋果從井里跳出來,落到王五的扁擔上跳起了舞。王五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把它抓住。可是王五沒有,而是甩掉金蘋果,挑著水回家去了。以后,王五依然快樂地生活著,到處都可以聽到他哼著小調的聲音。有人問他為什么不抓住金蘋果,他說:“那不是我自己的,擁有它心里也不會安寧,還會失去快樂呢。”
趙六去一口深井挑水,忽然有一只光彩奪目的金蘋果飄來,撲通一聲掉到了井里。趙六想:“村里的人們這樣窮,孩子們沒有學堂讀書,我不如把它撈了去建一所學堂,讓孩子們有地方讀書,豈不是功德無量嗎?”于是趙六喚來村里幾個有見識的人,一起把金蘋果撈起來,建成了一所學堂。村里的孩子們有地方讀書了,后來這個村就走出了許多能人,使這個村成了有名的文化村。后人為了紀念趙六的功德,就在村口為他塑了一尊銅像,趙六的手里捧著一只金蘋果,受到了當地人世世代代的敬仰。
魯迅小時候有趣的故事篇八
有一次,魯迅從一個遠房叔祖玉田老人那里聽說,有一部叫《山海經》的書,上面有許多稀奇而好看的圖畫,他很想得到。雖然長媽媽不識字,但對小魯迅念念不忘的東西還是記在心上了。
大約10多天或者1個月后,她探親回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他,高興地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魯迅高興得全身都顫抖了,趕緊接過來,打開一看,啊!多么怪誕和神奇的世界呀:人面的獸,龍頭的蛇,獨角的牛,三腳的鳥,還有那掉了頭還“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拿著盾牌與斧頭狂舞的怪物“刑天”……魯迅不禁在這美妙的世界中陶醉了,也被這勞動人民的深厚情誼感動了,使小魯迅深深地記住了勞苦人民的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