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寫雙減政策家長心得體會精選一
休養生息
剛下課,一股疲倦的感覺就環繞著我,我原本挺直腰板兒變成了一個半圓,肩膀處酸得不行,雙臂僵硬,肘部連彎曲都隱隱作痛,活像一個得了風濕骨痛的老年人。手腕處的血管根根分明,上面的筋高高凸起,握筆的三根手指中大拇指中間凹陷,手指肚慘白,食指因為沒有血液流過而發麻,中指的側面硌得發紅。我連抬手的力氣都沒有了。于是我雙臂平攤在課桌上,頭側枕著左臂,準備休息一下。
莊周夢蝶
在疲勞時,休息是的良藥。我屏蔽了教室內外的喧囂,將雙眼緩緩閉上。一片漆黑后,我的世界又明亮起來,滿目的綠色,勃勃的生機。這是古森林里才會有的輕松愜意。滿眼的蔥綠,空氣中浮動著點點綠芒。它們像星星一樣襯托得世界很寂靜。一陣微風吹來一聲蟬鳴,一次振翅高飛驚落一片樹葉,一汪清潭引來一群鳥獸……眼前無限的美好使我忍不住舔舔嘴唇,嘴輕哼了兩下。等我再睜眼去觀望時,鈴響了,上課了。
韜光養晦
上課不久,課堂里就哈欠連天。我一看,正是剛才課間鬧得最歡的那幫人。而我經過一個課堂的休息,現在不說神采飛揚,也是精神奕奕。身體的每一個關節都活絡,每一根神經都興奮,大腦像高速立交橋一樣高速運轉且井然有序。午后清風拂面,吹在身上很清爽
燃燒人生并不是一味地透支,即使是再強壯的身體也有疲勞的時候,勞逸結合是一種生存的策略。人生就像一張弓上的弦,一直繃著是會斷的,張弛有度方能收放自如。
美在課余!
初三對雙減政策的看法作文2減了,“雙減”政策下來了,我的噩夢也來了。
想當年,我可是教育界的一方豪強,手底下數十個金牌教師,從我這個教育機構走出的學生數不勝數,個個都是一頂一的好學生。
那時候,哪個家長不想把孩子送到我的機構里面?哪個家長見了我不得恭恭敬敬的?哪個家長不得想方設法把我約出來吃頓飯,好讓自己家孩子能進我的機構?那時候,我走一走,家長們就得顫三顫,生怕讓我覺得服務不到位,耽誤了自己家孩子。唉,時過境遷哪,“雙減”這一殺招,直接將我壓得再也起不得身。學生們不來培訓了,家長們自然也不送錢了。我呢,工資也發不起了,所以講師們都走了,這機構也倒閉了,剩下我一個人守著這個孤零零的門面。
初三對雙減政策的看法作文3減了,雙減政策下來了,我孩子的功課可怎么辦呢?
七月份時,國家發布了新的教育政策,這下好了,校外的所有培訓機構都停了。僅僅幾天,我們家小寶就不能繼續補課了。又剛好是暑假,本來能早起上課的她,現在一覺睡到八 九點,怎么喊都喊不醒。不僅如此,這課上到一半說不教就不教了,這叫什么事兒呢!
看著小寶剛激發起來的學習動力就這么一點一點消亡了,做母親的心里真是一點都不好受。我只好調動了我的人際關系,去尋找有沒有專門的老師或者還在營業的培訓機構。qq、微信、電話真是一刻不停,一天問上好幾遍。可要么培訓機構比較小,要么輔導老師經驗不豐富,而且交的錢還多。要是請私人家教,一天就好幾千,這可把我給愁壞了。
某個星期天回娘家時,跟孩子外婆說了這件事兒,她把我給批了一頓:“孩子都初三了,怎么還給她補課呢?考高中是自己的事兒,你幫她到現在就不錯了,接下來就看她自己了,偶爾督促一下就可以了。”聽了這番話,我又好好想了想,哎,可不是嘛,孩子都不急,我一個做母親的干著急干嘛呢?學習還是得靠她自己。
后來補習班我也就放棄了尋找,而是找她好好談了談。孩子也懂事兒,挺理解我,自己開始用功起來。多虧了這“雙減”政策,讓我意識到了這一點,不然盡操心了。
初三對雙減政策的看法作文4減了,延時服務后,乖孫女現在都不回來了!
這之前吧,晚上做作業做到老晚,有時候12點都不一定能熄燈睡覺,我是心疼的呦。現在好了,住學校了,晚上不回來了,人都見不到了。是沒有人晚上開燈惹得我睡不著覺了,可我這心里總覺得空落落的,也說不出來為什么,就是感覺空空的。
每個禮拜回家,問她作業多不多,她總說作業少了很多。我就不相信,這作業少了,怎么還住校了?她說什么“雙減”文件,我也聽不懂,就去問了我們家樓下的老師。他說,就是作業減少了,補課也不允許了。他還說,之前還幫學生補課來著,現在根本不可能了。
我這么一想,看來孫女任務減輕了不少呀,住學校就住學校吧,只要她能輕松點兒,我就開心了。我怎么樣不重要,只是周一到周四見不到她,怪想她的。
描寫雙減政策家長心得體會精選二
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再到雙減,中國教育又迎來了偉大的變革。那么什么是雙減政策呢?從通知來看,雙減一是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二是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其中以“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為主要抓手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在全國進行“雙減”政策推廣。政策中還提到要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也有不同學段的限制。這樣,既可以避免上學高峰期而產生的交通堵塞,也可以避免學生家校往返途中產生的安全問題。
這樣來看雙減需要一個寬松的外部環境生態系統,需要形成合力才能減輕負擔,才能提高老師自身的專業本領,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雙減”的前提是課堂增效,課堂增效的起點是教師對課標、教材研讀、把握、執行,教師要做課標忠實執行者,教材創造性解讀、使用者。腦中有“綱”(課程改革綱要)、胸中有“標”(課標)、腹中有“書”(教材二次消化適合學情解讀)、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教師要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課標教”的意識。關注從學科教學意識到課程意識轉變,關注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關注學校整體課程體系建構與推進。
教師要與班主任、同學科教師、跨學科教師通力協作,建立積極的相互依賴的關系,雙方成為“雙減”的合作者。與同課教師一道深度參與集智備課,發揮群體大腦智慧,集智備課。備課組長提出備課時的困惑和問題。在集智研討基礎上,拿出可視化成果:單元規劃表(框架),單元課時教學任務活動創意表,分課時教學設計教案。與班級任課教師一道共同制定學習規則,培養學生的內在秩序感,共同助力學生習慣養成。同時與本班課任教師合作,借助班級作業協調員,控制作業總時長,徹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與跨學科教師協作,積極嘗試跨學科內容整合,開展拼教、拼研、項目學習等,盡而全面提升探究性、合作性作業設計與實施能力。
教師應充當課堂的組織者、學習的點燃者、困惑的點撥者、生命的點化者,扮演的是平等中的首席角色。故教師與學生課內外相處時要學會溝通、學會表達、學會換位思考。
“雙減”要求教師放手、放權,要求學生學會自律、自控,學會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要讓學生潛意識跳出固定型思維走向成長型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要感染、熏陶、培養“明生”。可見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顯得多么重要!
通知中提到“明生”的范疇,應該有這樣的幾層含義:明學,思維比較清晰,元認識水平較高;自律意識、自控能力強;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素養高。明標,對“為什么學習?學習終極目標是什么”等有深度認知。明世:責任、擔當、改變世界是發自內心追求,人生價值意義非常明晰。一句話要讓學生成為“雙減”最直接、最大受益者。
“雙減”,減的是負擔,增加的是老師自身的專業本領。要傾聽教育外部的聲音,不要自我設限,讓思維發散,讓認知升級,構建新的思維模型,未來的學校將是一個學習綜合體,有多元化的服務平臺共同興辦教育、參予教育改革。在“雙減”政策推行的過程中,校外培訓機構會逐步融匯于校內課后服務市場。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看到:大多數的學校既沒有課外服務的專業師資,又沒有課后服務中的專業課程,遠比不上校外培訓機構在這方面的成熟度和專業發展水平。因而,學校校內課后服務的推行勢必會與校外培訓機構共同攜手,促進教育未來的發展。
描寫雙減政策家長心得體會精選三
20__年秋季伴隨著新學期的到來,國家的“雙減”政策也出臺了,“雙減”政策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新政策之下的語文學習如何開展,語文素養如何強化,老師們又該如何做呢?
一、聚焦語文素養,雙減之下的課堂提質
聚焦語文素養,“雙減”政策之下,語文教學向課堂要質量,向課堂要效率。教師的備課是開展課堂教學工作的前提,雙減政策之下的教師備課要做到“三懂”“兩準備”:“三懂”指讀懂課標(三維目標)、讀懂教材(單元整體備課)、讀懂學生(二角度);兩準備即備教材、備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聚焦語文素養,“雙減”政策之下,語文教學更加關注生活。語文源自生活,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閱讀是生活的體驗,教學是生活的詮釋,作文更是生活的再現。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語文一旦脫離了生活,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雙減”之下的語文課堂更應與生活血肉相連,把課堂變成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一個窗口。學以致用、回歸生活,服務生活,這才是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杜威有一句名言:教育即生活。這指的就是教學的生活性。回歸生活,學生活中的語文,讀身邊的語文,用語文服務生活。如找找馬路鋪面的錯別字、欣賞宣傳標語、創作兒歌童謠、寫寫尋物啟事等,把生活融入語文課堂。孩子在課堂學語文,離開課堂也在學語文。課堂是生活,生活也是課堂,生活的需要應成為語文素養的目標。
聚焦語文素養,“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教師應該做一個打火機,去點燃學生的激情,教育要回歸本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上精心設計各種有效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利用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和經驗,開展探究性學習。
二、聚焦語文素養,雙減之下的作業提效
聚焦語文素養,“雙減”政策對作業布置提出新的要求。“雙減”政策,堅決要求教師不布置機械化、重復化、懲罰性作業,這也是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減少作業總量的同時應該如何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呢?怎樣的作業單才是好的作業單呢?一份好的作業單一定是具有挑戰性的,一定是符合學生本身學習特點的,一定是開放的,好的作業設計更應該是可以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的,一定是能夠打開學生思路的。
比如讀完《狼王夢》之后的閱讀作業可以這樣設置:
(1)紫嵐的四個孩子的性格分別是怎樣的?你覺得這些性格的人如果放到當今的社會,他們適合什么工作?說說你的理由。
(2)你贊成紫嵐這樣的母愛嗎?如果你的父母也這樣把你當成精英打造,你能接受嗎?說說理由。
又如中秋和國慶假,家長和老師擔心假期孩子會不會玩瘋了,耽誤了學習,該怎么利用假期增強孩子們的語文素養呢?在這里給大家推薦幾種有效又有趣的作業,相信這樣別開生面的作業形式,既能讓孩子提高語文素養,又能活躍家庭氣氛,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1)來一場詩詞飛花令
假期里,不妨布置孩子一起搜集出含“國”的詩句、含“月”的詩句、含“秋”的詩句,摘抄并背誦下來,適時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飛花令”比賽。這樣一來既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又增加了孩子的詩詞儲備,提高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2)觀看一部優秀文化電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
《典籍里的中國》不僅在于其用視覺化的語言呈現典籍的“前世今生”,它聚焦中華優秀文化典籍,展現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中國故事,將根植在中華文明血脈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穿越時空、直抵人心。“典籍如燈,照亮世人”讓孩子們打開典籍,與先賢對話,觸摸中華文化脈絡,繼續文化薪火、汲取文化自信。
(3)進行一次有計劃的研學旅行
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名城,在這三千年的歷史中,長沙城內迎來和送走了不知多少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趁著假期讓孩子們來一次有計劃的研學旅行吧,讓孩子在行走中學習感悟。怎么開展研學旅行呢?首先是目的`地的選擇。比如選擇一些家鄉歷史名人故居,比如開慧故居、賈誼故居、黃興故居、徐特立故居等等。其次是出發前對目的地相關名人和當時的歷史文化知識進行了解。再者,制定具體的研學路線。最后,準備一個研學記錄本,記錄每天的研學經歷和感悟。
(4)完成一次探究式主題作業
低年級可以以“中秋”為主題,搜集相關詩詞進行詩配畫創作。將自己融入到詩人的情感中去,體悟古人的思鄉之情。
老祖宗留下的二十四節氣,是留給中國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進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引導中年級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進行二十四節氣探究實踐活動,制作一份詩意盎然的書簽或者繪制一份精美的手抄報等。
高年級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學生通過繪制課文思維導圖和單元知識思維導圖,把知識脈絡展現出來,讓學習更有條理性,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相信孩子們通過完成這些不一樣的語文作業,提升語文素養,豐富情感熏陶,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三、聚焦語文素養,雙減之下的家校共育
雙減政策之后,作業量普遍減少,剩余了大量時間,家長可能會產生一些焦慮情緒,老師們可以和家長做更好的家校溝通,闡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依托家長的助力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海量閱讀是培養孩子語文素養基本功之一,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影響孩子終身。“雙減”之下,老師更應反復告知孩子們閱讀的重要性,閱讀能更好的積累:詞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詞語的積累能幫助提高寫作能力,獨特的構思、神奇的用詞都來自閱讀,孩子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也同樣來自閱讀。因此家長引導孩子在家進行大量閱讀就非常有必要了。除了閱讀以外,老師還可以建議家長在家里讓孩子大聲朗讀課文、練習生字、練練字帖、背誦古詩,語文綜合素養就是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慢慢形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種實踐性和綜合性課程。語文教學不能完全局限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互動上,還需要通過豐富多樣的實踐性活動,不斷地接觸文化、感知文化、傳承文化。雙減政策之下,既要做好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減法”,也要做好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加法”。“空袋無以為立”,增值賦能是教師停不下來的人生課。順應當前“雙減”政策的落地,在增增減減中回歸教育的本源。
描寫雙減政策家長心得體會精選四
通過學習文件了解到雙減政策是教育部門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的減負政策,具體指全面壓減孩子作業負擔,還需要減輕校外培訓負擔。一減輕作業負擔,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政策出臺的目的是通過加強學校教育,提高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優化作業布置,提升課后活動質量,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達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的目的。雙減,減輕了家長的精神負擔和家庭的經濟負擔,讓學科教育重新回歸學校主陣地。
我認為雙減政策是能夠帶來非常大的好處的。首先,就是這樣的政策最直接利好的就是學生。學生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學業負擔,從小學開始就特別的辛苦,這能夠減輕他們的負擔。第二,就是減輕家長的負擔,不會在有嚴重的內卷,大量的花費。第三,這能夠回歸應試教育的初衷,篩選學習能力強的人才的目的。
那么我們如何實施雙減政策?
(1)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長,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放松身心。
(2)提高作業設計效度,避免機械,無效訓練。
(3))完善作業管理監控機制,家庭作業校內做。
(4)提升課堂質量。
(5)確保課后服務時間,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兩小時,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
(6)規范培訓行為,校外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
“雙減”政策落地后,可以充分發揮學校陣地的作用,作為一線教師,在校內堅持做到應教盡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服務水平,不再讓孩子們有寫不完的作業。讓孩子學好學好的同時擁有了愉快的童年。其次讓校外的培訓機構無法超前培訓,讓家長們教育成本顯著下降,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讓孩子們的情感和思想不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