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有著清晰的結構,合理的邏輯,真摯的情感,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和認同。以下是一些備受贊譽的優秀作文,其中文字精湛,情感深沉,讀后令人陶醉。
高二語文必修(專業12篇)篇一
我國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基本相適應,但是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在某些部分和環節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狀況。因此,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一種非對抗性的矛盾。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社會主義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即改革實現的,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4.3.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
【原理內容】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方】這一原理要求我們要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
黨的群眾觀點是: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黨的群眾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高二語文必修(專業12篇)篇二
第二單元。
第三單元。
第四單元。
表達交流。
緣事析理學習寫得深刻。
謳歌親情學習寫得充實。
錘煉思想學習寫得有文采。
注重創新學習寫得新穎。
訪談。
梳理探究。
文言詞語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識。
有趣的語言翻譯。
名著導讀。
《三國演義》。
《堂吉訶德》。
高二語文必修(專業12篇)篇三
我盼望以久的山東旅游終于來到了,我興奮得那一天晚上都沒睡著。把所有的東西都給收拾好了,準備第二天的旅游。
第二天早上到了,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上了車,大約做了8個多小時的車子,就來到了山東曲阜,來山東曲阜的人都要去看一看遠近聞名的孔廟,孔林,孔府。我們晚上在賓館住了下來。
這一天我們坐著車子,穿過了十幾道橋來到了孔府。剛剛進入孔府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給驚呆了:四處都是又粗又高的柏樹。這些柏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我看見一塊石碑上刻著幾行字:孔子是中國古代以為對后市影響至為深遠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創立的以仁政德治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在中國以及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被奉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他被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孔子逝世雖然已經24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發揮著作用。孔廟、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來尊孔崇儒的結果,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內涵,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各國政治家、思想家、社會學家以及各界人士前來參觀瞻仰.
我們坐著光纜車來到了孔廟。孔廟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間,古建面積約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閣、杏壇、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寢殿等。最后的一座古建筑是一個孔子廟,上面寫著萬世師表,斯文在茲。
我們又來到了孔林:孔林又稱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門外,占地3000畝,周圍磚砌林墻長達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孫們的家族墓地。孔林內柏檜夾道,進入孔林要經過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過石牌坊、石橋、甬道、到達孔子墓前。孔子的墳墓封土高6米,墓東是孔子之子孔鯉和他的孫子孔伋的墳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還存有石雕的華表、石人、石獸。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當時被封爵位的品級設置的,整個孔林延用2500年,內有墳冢十余萬座。其延續時間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
孔府,孔廟,孔林,就參觀完了,希望大家有時間也去看一看。
我心中的孔子是個聰敏好學,知書達禮,少年有成的人。是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負,敢想敢干的人。是個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為后人留下寶貴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的人。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是圣人之后,年僅十七就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被譽為“年少好禮”,拜為老師。這對于幼年喪父,家境貧賤的孔子來說,不能不說是少年有成,取得了質的飛躍,大的突破。他可能因此一發而不可收,因此而更加發奮,更加刻苦,更加想出人頭地,可能因此萌發了創辦私學的念頭,并養成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良好習慣與職業道德(師德)。事實證明,孔子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實踐,積累了教書育人經驗,三十歲左右便創辦私學,廣招弟子,開了中國歷史上私人辦教育的先河。
正常情況下,人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理想和抱負是越來越大的。孔子是圣人之后更是如此。他三十而立,創辦私學,實現了他的又一個突破。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孔子有機會拜見了齊景公,并為他解答了“秦穆公國小處辟,何以為霸”的問題,這對他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激勵和觸動,使他在解答問題的同時,看清了權貴們的水平和能力,進而萌發出為官從政,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壯志雄心。
然而,孔子的從政之路總體上說是坎坷的,不順利的。他雖然做到了魯國大司寇,代理過宰相,但他卻付出了二、三十年的心血。他滿以為自己飽讀史書,滿腹經綸,具備“治國平天下”的才能,得到過王公大臣們的賞識,一定會鴻圖大展,有所作為的。不料想,卻是不被重用,到處碰壁。
他之所以“明知不可而為之”,我認為,是由于他對當時的一些諸侯國的當權者們抱有幻想,是由于他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由于他不想做隱士,不想當屈原,不愿默默無聞埋沒自己,更不想被時人和弟子們取笑懷疑。
到了六十八歲高齡,他終于悟出了點什么,終于終止了周游歷程,硬著頭皮返回故國,邊重操教書育人的舊業,邊如饑似渴地整理古籍史料,以“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精神,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光是他創造的名言名句,已堪稱一流,無與倫比,2500年后的今天,依然光彩照人,生機盎然。
總之,我心中的孔子是青少年的學習榜樣,是中老年的行為楷模。他不愧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人類歷史上有著重大影響的世界級名人。孔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作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正像他的弟子們所說:“夫子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不可毀”的。雖然他的周游列國在今天看來有些幼稚,有些滑稽,有些固執,有些不識事物和不可思議,甚至有些狼狽,但我認為正是這種幼稚和滑稽,固執和狼狽,完善了他的人格,豐滿了他的形象,影響了他的后人。
另外,他“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人不知而不慍”,好德不好色的境界,也是別具一格,值得后人稱頌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二語文必修(專業12篇)篇四
縱觀華夏民族,悠悠五千載。那深遠悠長,燦爛絢麗的文化,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的精神家園,是燦爛奪目,卻又古樸凝重的壯美!有古人銀字笙調,字字婉轉,句句柔情;有幽藍深沉的古文化,神秘莫測;有萬秀河山,千年浩嘆;也有云淡風輕,霧鎖煙籠。
我們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從古中國到近現代,祖國經歷了眾多的變化,不過,唯一沒變的,是子孫血液里代代相傳的倔強。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祖國所盼望的,便是子孫代代昌盛,社會繁榮。
2019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讓全世界記住了中國美麗的傳統文化,揭開了東方文明在外國人心里那神秘的面紗,中國的文化開始讓更多外國人迷戀。正如那句歌詞道“全世界都在于中國化,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中國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平平仄仄的中國話多么好聽!這些,都是我們整個民族引以為傲的財富。
自六十年前天安門上的豪情壯言始,中國就開始了真正的變化。那段沉痛的抗。
日記。
憶被人們封存于內心深處,變成一種刺痛的回憶,也是深深的警醒。正因為如此,骨子里浸透著深深不屈精神的中華民族開始崛起,開始挺起了他那彎曲的背梁。中國人的激情從此被點亮,就像是一直積蓄著力量的火山,它終于爆發了,它迸裂的巖漿蔓延了整個中國!
六十年的辛苦,六十年的等待,六十年的翹首以盼,六十年的摸索實踐,他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堅強。風骨遒勁的中華民族,他不再守著清貧與自足,他開始以銳利的眼光眺望世界,贏得贊賞。
盡管新中國建立初全國很困難,盡管文革埋葬了許多青年的夢想,盡管改革開放過程很艱辛。但是,祖國他一步步走來,一步步克服,他用豪邁的世紀宣言,用打拼下的事實證明,中國,可以!
我們沒有辜負祖先的寄托,在現代的今天,當徜徉于溫暖陽光,亦或不同文化,流淌在血液里的根依然時刻提醒著我們,我們是中國人!
當分子一聲聲叫囂,當分子猖狂不已,當“莫拉克”臺風肆虐侵襲,我們不再懼怕,不再畏縮,我們開始反抗屈辱,反抗不公平,反抗災害,因為我們有著共同的堅定信念,我們團結一心。
高二語文必修(專業12篇)篇五
和煦的陽光,飄舞的柳絮,翠綠的枝葉,盛開的鮮花,組成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的圖畫。在這個風和日麗的假日,我們一家三口駕車去平谷游玩。
可算是征服了平谷峰,站在山頂,俯覽眾山小,抗擊著凜冽的寒風,此時的心情就一個字——爽!
告別東指壺,我便去了第二個目的地——一線天。山路真陡啊!不一會兒腳就痛了,只得邊歇邊走,終于走到了一線天。一線天還真是一線,中間的縫隙真細,換了胖人可還過不去呢!兩旁山石將天隔開一線,猶如一條筆直的海平線。過來之后我們便看見一條小溪,旁邊還有一條山間小路。真有種”山中有山路轉彎,高山流水向潺“的味道。我們二話沒說,便走了進去。路越走越陡,走著走著,便看見前方有一個八邊形的藍邊紅磚白瓦小亭,我們立刻跑到那里休息,我感受到了坐著的舒適。休息片刻繼續前進,只見一個龐然大物進入視野,走近一看,乃是千年迎客松。這才是真正的美景,它并沒有與妖艷的花兒爭艷,也沒有像它們一樣曇花一現,而是靜靜的在這里,守衛著這座山,十年、一百年甚至一千年……不由地賦詞一首:
巍巍山崖,寒風凜冽,飛雪旋撓。望山峰上下,鋼顯本色;千年古松,褪盡浮華。百年久立,千年不倒。試問誰人能比高?待今日,雖不與爭艷,但朝顯張揚。
山澗如此婀娜,引無數才子著筆著。惜鮮花綻放,略失。蓮荷開苞,只如曇花。一代獸王楚國于莬,最終慘死天王下。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五一就過完了,回想。
高二語文必修(專業12篇)篇六
墨者夷之曰:“之則以為愛無差等,施由親始。”夷之說:“我認為人類的愛沒有等第的差別,不過實行起來,先從父母開始。”
而孟子曰:“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孟子說:“上天生物,只使他獨親其一本所生的;不料夷子親愛世人,如同親愛自己的父母,竟有二本了。”
這段對話很好地反映了儒、墨兩家思想的不同之處。儒家認為,“愛人”應該先從自己最親的父母開始,而后向身邊的人“擴展”。儒家的愛是金字塔式的,頂點是自己的父母,向下由關系的親疏遞減,直至最下方的陌生人。這也難怪儒家非常重視“孝道”。而墨家倡導的愛是平面的,無差的,對每個人都相同。《墨子》兼愛中有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儒家核心思想形成于先秦時期,是由孔子、孟子、荀子等人所發展起來的。而先秦時期,諸侯國往往由一個或幾個大家族把持,如晉國的韓、趙、魏三家,魯國的季氏家族等。這個時候,貴族之間往往有一層家庭關系在里面。這時,儒家的“金字塔”基本可以涵蓋所有人。儒家的從塔頂向塔底層層推展的“愛人”方式,往往可以很好地維持社會秩序。儒家提出的基本社會倫理是“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不難發現,這五類人之間都有較緊密的聯系,而非陌生人。這一套倫理規范在當時是行之有效的,可以維護大家族內部的穩定與秩序,進而維護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秩序。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交流,人口增長與流動,人與人之間的初始聯系越來越淡,直至陌生人,彼此間完全沒有聯系的人多到無法忽視。這時,儒家金字塔式的“愛”就有了局限性。由于陌生人如此之多,金字塔的底部無限延伸,而塔底的“愛”也微小到可以不計的地步。相應的,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文化最終也沒有做出與陌生人之間的倫理規范。于是,中國人仿佛一直對陌生人無所適從,要么將他拉進熟人的圈子,要么就排斥他。
許多人對中國的“人情社會”或批判,或痛心。因為根深蒂固的儒家的愛人方式,中國人長久地忽視陌生人而重視“熟人”,都在腦中形成了“自己人”的觀念。幾個公司競標,其中有一個是招標負責人的老鄉,便可以占到“自己人”的便宜。外出辦事,發現負責人是自己的老同學,于是心中竊喜:“好了,是自己人。”而自己人范圍內外的待遇,那是天壤之別。這個時候,儒家的愛人方式讓社會形成了無數以“自己人”為頂點的錐子,讓人走在這個社會中被無數個“錐子”磕磕絆絆。
而墨家主張人與人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要平等地相愛,這就突破了儒家的“金字塔”模式,展現了另一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高二語文必修(專業12篇)篇七
就如同世上無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一般,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一面。雖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但循規蹈矩的大眾化卻再也適應不了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而縱觀古今,五彩繽紛的個性文化已慢慢滲入了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于是我們懂得,只有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才能演繹不同的輝煌。
而詩人汪國真曾感言:“保持自身的個性和尊重別人的個性同樣重要。”那我們又該如何弘揚自己的個性呢?“狹隘的人總想扼殺別人的個性,軟弱的人隨意改變自己的個性,堅強的人自然袒露真實的個性。”是的,追求時尚,盲目模仿,隨波逐流,并不是個性;奇裝異服,怪模怪樣,不是個性,叛逆裝酷,毫無內涵,更不是個性。個性應是性格上、精神上的與眾不同。就如同畫家的個性在畫中,詩人的個性在詩中,他們的作品美不勝收又流芳百世,每個人都虔誠的瞻仰著他們的熠熠生輝的個性。
百花園陽光蔓延,花影斑駁,我們綻放著獨一無二的美麗,而風霜,雨雪,陽光,煙霞,都將共同見證著個性的花朵永世芬芳。
高二語文必修(專業12篇)篇八
朋友,若我問上面兩種哪個更具意義?或博學或深沉的看官們想必都不屑于第一種。但待我問更想過哪種生活時——看官們猶豫了、彷徨了,但心里都想做第一種:多么舒服的日子!
上述現象說明了人們觀念里的“意義”與“現實”的分裂。大多數人知道什么更有意義,諸如獻身科學、研究藝術等等;但付諸實際情況,更多的人耽于物質,與高談闊論“人生的意義”時判若兩人。譬如提到作家,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版權賺好多錢呢。這種“意義”與“現實”的分裂,就是所謂“活出個樣兒來”與“活出味兒來”的對立。踐行哪種的爭論從古至今已進行多年,仍無結論。
我的家長和我就有過與此有關的有趣的論爭。譬如他們曾經對我說:“現在若不好好讀書,進入一所好大學并獲得高學歷,將來在社會上幾乎寸步難行。”我反詰道:“好好讀書固然不錯,但難道就是為了上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如此過完一生——僅此而已?”他們反駁:“漂亮話是這么說,但說到底誰不是就為了有個好工作和較高的社會地位呢?”“還有很多更高遠有趣的目標,哪能這么枯燥?”“現在你想那些虛的有什么用?好好讀書就行了。”他們又補充一句:“你還沒真正踏入社會,不懂。”
因此,你的觀念里,意義是什么,就該如何活,即為了自我的意義而活。喜歡藝術,就盡情雕琢藝術;熱愛文學,就當一個作家。也許旁人當你是西西弗斯,可精衛填海也曾成功。
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浪費。起舞就是為了自我的意義而生活,跳的當然是屬于自己的舞。
高二語文必修(專業12篇)篇九
屈原投江的故事,據說就是因為古時候有一個皇帝非常喜歡屈原,而其中有一個大臣忌妒他,那一個大臣就向皇帝一直說屈原的壞話,讓皇帝把屈原開除,屈原因此過度傷心,農歷五月五日中午在汨羅江投江。屈原投江的故事從古自今流傳著,也有悠久的歷史了,這個故事在我心中,也一直給我深刻的印象。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也就就是農歷五月四日,我和媽媽一邊包粽子,一邊談天,包著包著,也到晚上了。親戚朋友全都我家,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享受著天倫之樂。玩累了,大家就決定留下來住一晚。第二天,也就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早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今天的行程,經過一番討論之后,終于有個結論了,中午先去看龍舟比賽、下午去溪邊玩水、晚上再去吃當地小吃。爸爸說:“既然已經決定好了,那就二話不說,快走吧!”,就這樣,開始了一天的行程。早上大家開了一小時的車,到的時候剛好中午十二點,大家就坐在湖邊看龍舟比賽,我聽到畫龍舟的人喊著“加油!”“加油!”非常賣力。我要感謝畫龍舟的人給大家看這么精彩、好看的龍舟比賽。接下來該去一探究竟溪邊的景物到底長的怎么樣子?到了溪邊,果然就是景觀優美、碧水縈回。這里讓大家身心放松,可以好好的休息。而我和表姐用石頭打起“水漂兒”,有趣極了!玩著玩著,到晚上了。大家一起到夜市吃小吃,我的肚子一直“咕嚕”“咕嚕”的叫著。當一桌豐盛好吃的菜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狼吞虎咽的吃起來,大家也都津津有味的吃著、吃完以后,大家一起逛夜市、買東西,最后一起拍照,為今天,今年的端午節留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這次的端午節讓我非常開心,希望下次也能像這次端午節一樣快樂。
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聽老輩講,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愛國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僅是重臣,還是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詩人。當時,七國鼎立,數秦國,也數秦國野心,要一統天下。當時楚國國君制國無道,防御不行,很容易被打敗,自然成了首選。這一點,才思敏捷的屈原早察覺到了,便上書楚王,希望國君加強防御,不讓秦國的陰謀得逞,楚國國君不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認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國,把屈原調到汨羅去,屈原很傷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勸國君加強防御,國君不但不聽取意見,還當成惡意。終于,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盡了。水火無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沒了,百姓知道屈原是個好官,于是下江開船,紛紛搶救屈原,可這怎么撈的到?當時人們說水里有蛟龍,會吃了屈原的尸體,蛟龍吃飽了就不吃尸體了。以后,百姓把屈原自盡的日子叫端午節,每年的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劃龍船,祭奠屈原。端午節就是這樣來的。
記得小時侯,端午節,我隨父母去外婆家,當時外婆家那里端午節比較昌盛,幾乎每年都要劃龍船。今年也不例外。
當時,我家大舅舅身強力壯,也參加了劃龍船比賽。
天下著小雨,我吃著黃澄澄香噴噴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們夾在人群里。那大大小小成千上萬把五顏六色的雨傘,成了一道奇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時,我才知道,觀眾是有多少,——數不清;并把大江兩岸圍了個水泄不通。
江上,遠遠的只見八條三丈多長一米寬的龍舟,停在江中,每條龍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龍頭擂鼓指揮,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間十六人,分列龍舟兩側。每條龍舟就是一個獨立團隊,每個團隊著裝整齊,隊員個個生龍活虎。比賽開始了,八條龍舟,象離弦之箭,隊員們跟著鼓點的節奏,揮舞著船漿,喊著整齊雄壯號子,“一二、一二、一二……”龍舟越來越快,八條龍舟齊頭并進,爭先恐后,象八條鮫龍爭奪東海明珠。一眼,一條黃龍飛躍過終點,比賽結束。所有觀眾一齊鼓掌。比賽真精彩呀!
我愛劃龍舟,我愛端午節!
高二語文必修(專業12篇)篇十
文學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1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下面是必修3語文文學常識,請參考!
1、第1位女詩人是:蔡琰(文姬)。
2、第1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3、第1部詞典是:爾雅。
4、第1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第1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第1部文選:昭明文選。
7、第1部字典:說文解字。
8、第1部神話集:山海經。
9、第1部文言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
10、第1部文言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11、第1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12、第1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第1部斷代史:漢書。
14、第1部兵書:孫子兵法。
1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樂府雙璧:木蘭詞孔雀東南飛,加上《秦婦吟》為樂府三絕。
17、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鑒。
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20、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24、三王:夏禹商湯周公。
25、三山:蓬萊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釋道。
27、三公:周時,司馬司徒司空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師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
31、歲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輔:左馮翊右扶風京兆尹。
33、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和自的第1名(解元,會元,狀元)。
34、殿試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
35、中國三大國粹:京劇中醫中國畫。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馮夢龍)。
37、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39、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42、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1部國別史:國語。
44、第1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戰國策。
45、第1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1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第1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357句,1785字)。
48、第1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第1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50、第1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第1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梁人鐘嶸的《詩品》。
52、第1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第1部日記體游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
54、第1位女詞人,亦稱“1代詞宗”:李清照。
高二語文必修(專業12篇)篇十一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2)山川相繆(通“繚”,環繞)。
(3)舉酒屬客(通“囑”,勸人飲酒)。
(4)舉匏尊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2.古今異義。
(1)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義: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
古義:循,依。
3.一詞多義。
(1)東a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b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向東)。
(2)望a七月既望(名詞,農歷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
(3)下a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占)。
b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a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往)。
b如怨如慕(副詞,像)。
(5)歌a扣舷而歌之(動詞,唱)。
b歌曰(名詞歌詞)。
c倚歌而和之(名詞曲調)。
(6)長a抱明月而長終(永遠)。
b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高二語文必修(專業12篇)篇十二
田野中的稻草人,不怕蚊蟲叮咬,不畏風吹雨打,不怕烈日暴曬,更不畏嚴寒刺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始終堅守陣地,守望前方。
稻草人,是草做的,它沒有人的血肉之軀,卻有著人的血肉本色,它沒有思想與智慧,卻有著執著堅韌的精神。它的堅守,無愧是眾人口中的寵兒—麥田守望者。
守望,是期盼。是喬丹上場打球的期盼。見了“飛人”喬丹,有誰會想到他小時候的矮小?又如何能想象到他通過超人的訓練達到今天的身高?盡管每個人對他成為籃球運動員的夢想都給予嘲笑。盡管每次打籃球都沒有他上場的機會,可他始終在期盼。他從打掃球場開始,經過時間的洗滌,他達到了人生的目的。終于籃球賽場成為他最炫最酷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演繹著一次又一次的精彩,以不棄的守望書寫著不敗的人生。
守望,是堅守。是洪戰輝對“親情”的堅守。洪戰輝,一個失去雙親的孩子,一個自強不息、努力拼搏的人,他挑起家庭重擔,背負起妹妹上大學的重擔。而這個妹妹與他毫無血緣關系。盡管這樣,他仍堅守著這份“親情”。他沒有怨言,沒有淚水,有的只是一顆拼搏的心。在人生這塊土壤上灑下了愛的種子,用汗水澆灌,以堅守施肥,細心呵護。正因這份不棄的守望,親情累累,成為他人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守望,是信念。是邰麗華通過刻苦勤練到達人生高峰的信念。一個無聲的世界,孕育了一個默默奮斗的天使。她用淚水和汗水編織成的翅膀飛向其他國度,飛向世界。她用平凡演繹非凡,是她,使中國舞蹈得以傳播,是她,將藝術的殿堂鍍上了耀眼的金。沒有守望中的信念,她何能有今日的輝煌?正是這種信念,使無聲的世界里,充滿美妙的聲音。
人生需要守望,更需要不棄的守望。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只要不放棄,守望中,你將獲取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