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廣東產假申請書篇一
你申請人:________________,性別________,____族,出生日期__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電話: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職務:______________,電話:______________。
仲裁請求:
1.請求裁決解除被申請人與申請人之間的勞動合同關系;
3.請求裁決被申請人為申訴人補繳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月至_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社會保險費.
事實與理由:
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申請人經錄用進入__________________服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____________公司)上班,工作內容主要為操作平車、特種車等。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______公司提出勞動合同由其關聯公司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即被申請人)繼續履行,除用人單位名稱變更外,其余勞動合同內容包括勞動崗位、勞動報酬、勞動地點等一切照舊不變。勞動合同履行期間,被申請人曾數次侵犯申請人勞動權益,其中_____________年_____月,因被申請人扣克申請人底薪工資數千元,申請人等人提出強烈反對,被申請人因此補發申請人人民幣____________元草草解決此事。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被申請人與申請人簽訂期限為1年勞動合同。入廠至今,申請人勤勤懇懇、加班加點,奉獻青春,被申請人卻從未理會申請人今后的社會保障,逃避法律法規不為申請人繳納社會保險金,嚴重損害申請人勞動權益。_____________年_____月份以來,被申訴人單方面擅自變更工作地點,將主要生產設備從廣州市搬到往河源市,至今已基本搬遷完畢并要求申訴人跟隨前往,申訴人則多次要求被申訴人補交社會保險金但遭拒絕。為維持自身權益,特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同時,要求被申請人支付相應經濟的補償金及補繳社會保險金,以上請求,請仲裁委支持。
此致
_______________市勞動仲裁委員會
申請人:_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廣東產假申請書篇二
申請學位類別
申請學位學科專業
重慶師范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辦公室制
20xx年05月20日填
1、本表可拆分成單頁,交相關填寫人分別填寫;
2、學位申請號由重慶師范大學學位辦統一編制,再由學生填寫;
4、申請學位學科專業填寫:專業碩士學位填寫專業及領域,其他類型碩士填寫相應專業;
6、本表格請相關人員如實填寫,否則一切后果由相關填表人負責。
一、申請人基本情況
填表人(教務秘書):
二、學位論文簡介
三、指導教師推薦意見
四、學院審查意見
五、學位論文通訊評審意見
六、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組成
七、碩士學位論文答辯記錄
八、碩士學位論文答辯決
九、碩士學位審批意見
廣東產假申請書篇三
1、給鳳鋁一分支持,還男籃十分精彩。
2、活力佛山,鳳鋁亮劍。
3、揚佛山威名,筑鳳鋁雄風。
4、愛拼會贏,鳳鋁能行
5、夢想鑄輝煌,精彩贏喝彩。
6、鳳鋁雄獅震天下,籃球心動你我他。
7、東西南北中,鳳鋁向前沖。
8、我在球場在,球在永不敗。
9、超越想象,拼搏夢想。
10、想贏就能贏,我們一定行。
11、鳳翔九天,鋁(屢)戰鋁(屢)勝。
12、行業爭上游,籃球我一流。
13、鳳舞九州,鋁(屢)創輝煌 。
14、鳳鋁籃球,永遠最牛。
廣東產假申請書篇四
在廣東,人們冬至一般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廣東冬至吃什么,歡迎閱讀!
潮汕冬至習俗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后,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現代臺灣著名學者林再復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臺灣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柜、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云:“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廣州冬至習俗
冬至,在廣州又叫過冬、冬節、小年,從年紀大的老人嘴里,也許還聽說過冬至也叫大冬、亞歲、肥冬、喜冬、履長節、長至、短至。“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自細聽到大的諺語。冬至似乎比春節還重要,陣仗比春節還要大。現在廣州人過冬至,許多家庭還做湯圓、劏雞殺鴨,家人圍坐,吃頓豐盛大餐;也有許多廣州人選擇在酒樓過節,舉家團聚,讓大大小小的酒樓家家“墟撼”。只不過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飼耗”也極為少見。
順德冬至習俗
在順德,還有“圍坐打邊爐過冬至”的民俗,表示團團圓圓,暖暖和和過好這個冬,一家人平安,保健康,迎春節。打邊爐實際為打甂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肴,屬于粵菜系。廣式火鍋。主要食材是生魚片、魷魚片、生蝦片等。主要烹飪工藝是煮。“打邊爐”與一般的所謂“火鍋”不同。火鍋是坐下來吃的,而“打邊爐”是站著吃的;火鍋用金屬器具,中間燒木炭,“打邊爐”是用瓦罉,“打邊爐”的筷子也是竹制的,而且特別長,約比普通筷子長一倍,便于站立涮食。
梅州冬至習俗
在粵東客家地區梅州,這一天,釀造娘酒是最重要的習俗之一。這習俗已傳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當天一大早,在梅縣梅西鎮,村子的房前屋后青煙裊裊,許多村民都在家中忙著釀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回甜生津。”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勁頗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把陳年的酒壇搬到溪流中,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污物,再讓清涼的泉水反復沖洗,最后置放在陰涼處風干。
拓展閱讀:關于冬至的傳說
冬至傳說之一
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后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傳說之二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冬至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如何養生
御寒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養生首要任務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飲食上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大棗、桂圓、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外出時注意保暖,老人、小孩在早晚氣溫較低時盡量少出門,適度保暖、適量運動。
養藏
冬至后,天氣寒冷、陽氣伏藏,順應這一變化,此時養生當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過度操勞;避免急躁發怒,以免擾動閉藏在內的陽氣。補養腎臟十分重要。
補陽
冬至時陰氣已達到極盛,陽氣開始萌芽。順應這一趨勢,冬至養生亦應適當補養陽氣,可以適當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藥食,注意生活規律,定時開窗換氣,常呼吸新鮮空氣適當進行室外體育鍛煉。
益陰
北方冬季氣候一般比較干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也是冬至養生的重要內容。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多喝水、多吃水果,臥室內要適當通風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濕度,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晚上泡泡腳
對于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泡腳的時候,最好選用高一點的塑料桶或木桶。一是可以將整個小腿的下半段都泡到,二是水量比普通的盆大些,也不容易涼。如果頭部微微出汗,是最好的。根據各人喜好,還可以加入幾片姜或些許鹽,有助于驅寒和治療腳部皮膚等疾病。此外,怕冷的朋友早上起來的時候,也可以喝杯姜糖水,能溫脈養血。
預防感冒
冬天除了用飲食預防感冒外,還可以食用一些特別的手段來保護身體。比如將麝香虎骨膏貼于涌泉穴上,24小時更換一次,這樣可以起到預防感冒的效果。另外將食用的小蘇打用涼開水配成6%的水溶液或5%的醋溶液,每次滴鼻2~3滴,或用棉簽蘸取擦鼻孔,每3小時一次。用茶壺或者茶杯一個,倒入開水后使鼻孔對著冒出的蒸汽呼吸,距離以能忍受為宜,直至水不冒氣為止,每日5次,對預防感冒和鼻炎都有一定好處。
廣東產假申請書篇五
中山詹園,又名中山大宅門,坐落于中山市南區北臺,是目前嶺南最大的私家庭園。中山詹園建于1998年,占地百畝,由詹園主人黃遠新親自設計,并從蘇州征調百名園林能工巧匠歷時五年共同建成的。其建園初衷出于為母親建造一處淡雅精致、頤養天年的靜心居所,特以母親的姓氏命名為詹園,后母親感慰兒子的孝心,更為了讓天下所有的人都來感受其兒子的孝行,建議主人把園區對外開放。
詹園倚山而建,一水兩岸,繼承了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的傳統之余,更凸顯著嶺南水鄉所獨有的布局脈絡,同時還吸收了西式園林的風格,水體和裝修多呈幾何形式。庭園布局瀟灑,層次分明,建筑注重選址,造型洗練簡潔,色調明朗,樸實素秀,構成一種通透典雅、輕盈暢朗的嶺南格調。園內無論是明清古董、千年盆栽、鐘乳奇石,還是宅門漏窗、匾額屏風、對聯壁畫,均由園主細心挑選布置,慷慨而陳,可謂精誠之至。
詹園除了宏偉典雅的建筑、瑰麗多姿的花木、精湛雅致的茶藝,尚有多種令人目不暇接的藝術表演。
話劇――根據《二十孝》經典故事,編排古裝、現代、搞笑等不同版本的孝道故事,寓教于樂之中讓您感悟人生哲理。
變臉――中國一絕,變臉王之嫡傳,紅、黃、藍、白、黑于目不交睫時已了然于眼前。
雜技――小演員們出手不凡,柔若無骨、造型優美,令人驚心動魄、目駭神迷。
欣賞黃鐘大呂之正范及民樂小調之優雅。
詹園位于中山市南區北臺村,105國道旁,占地百畝,分為詹園祝壽、歧江廊橋、詹府種福三個區域;詹園以謀求家庭幸福和健康長壽為主題,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營造民間親情友情為宗旨;以給詹家老太拜壽為契機,通過和詹家人物交流、切磋,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揭開幸福、長壽的秘訣;通過親身體驗、感悟,獲得一次情感旅程的升華。
詹園以嶺南特色為基調,綜合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強調嶺南水鄉的布局脈絡,同時吸收了西式園林的風格,水體和裝修多呈幾何形式;庭園瀟灑,層次分明,建筑重視選址,造型洗練簡潔,色調明朗,裝修注重色,樸實素秀,構成一種通透典雅、輕盈暢朗的嶺南格調:材料多為民間古董,經過打磨翻新重煥光彩,一磚一瓦、一門一窗都凝聚著歷史的痕跡。
詹府祝壽區:匯聚古今中外雜耍技藝,營造民間濃濃親情。游客始到,樂鼓齊鳴、歡聲喧天,司儀帶領大家載歌載舞;各路圣賢舉禮進壽,同賀壽典、喜滿詹園;眾多丫鬟同繡壽字,飛針走線,曲不離口,喜上加喜;取來百花精華,蒸于一爐,香氣繚繞,同襲游人;詹老太蒸浴完畢,紅光滿面,喜上眉梢,向游客派發壽糖,并和大家一起欣賞詹園大戲。
歧江廊橋區:一江連兩岸,廊橋多遺夢。河邊牧童水牛、浣衣紗女、魚鷹竹排、太公垂釣。詹園內外環水,橋多船多,橋邊廊亭穿插中山特色民俗,與橋下的威水樵夫對歌,熱鬧非凡;歧江內每天上演燈船巡游、花尾渡巡游,游客即可以乘坐游船欣賞歧江風光和詹園風貌;也可蕩起雙槳,劃行在內河,融入詹園美景之中。
廣東產假申請書篇六
這座絳紅色的建筑就是鎮海樓,它是廣州文化史跡引人注目的一顆明珠,被譽為嶺南第一勝景。鎮海樓因其樓高五層而稱其為五層樓。此樓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樓,后又題名為鎮海樓,有雄鎮海疆之意。1956年改為廣州博物館。
關于鎮海樓的興建,有一段有趣的傳說。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后。一天,他和鐵冠道人同游南京鐘山,游興正濃之時,鐵冠忽然指著東南方對朱元璋說,廣東海面籠罩著青蒼蒼的一股王氣,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須立刻在廣州建造一座樓鎮壓住龍脈,否則日后必成大明的禍患。朱元璋聽后,游興頓失,急忙派人到廣東查詢,發現廣州的越秀山上現王者之氣。朱元璋立即下詔,命令鎮守廣州的永嘉候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樓將王氣鎮住。圣旨下來,朱亮祖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在越秀山上興建了這座樓成塔狀,塔似樓形的鎮海樓。該樓呈絳紅色,據說亦有辟邪鎮王之意。
鎮海樓是廣州現存最完好、最具氣勢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樓高28米,闊31米,共五層。第一、二層用紅砂巖條石砌成,三層以上為磚墻,外墻逐層收減,似樓似塔,紅墻綠瓦,造型古樸獨特。樓前對峙一對高達二米的紅砂巖石獅,為明代雕刻。鎮海樓坐北向南,翹檐飛脊,巍峨挺拔,雄鎮山巔,氣度非凡,獨具特色。清初著名詩人屈大均盛贊鎮海樓山海形勝、瑋麗雄特,雖黃鶴、岳陽不能超過它,實可以壯三成之觀瞻,而奠五嶺之堂奧。在清朝時期,鎮海樓一直是廣州最高的建筑物。登上樓頂,遠眺珠江水波蕩漾,波瀾壯闊,蔚為壯觀;近撫云山層巒疊翠,羊城錦繡,盡收眼底,氣象萬千。
鎮海樓的西側,是剛介紹過的古城墻,東側是博物館的專題陳列室,西面建有碑廊,陳列著歷代碑刻24塊,是研究歷史文化名城的寶貴資料。在林林總總的碑刻中,值得一提的是貪泉碑刻,上面刻有晉代廣州刺史吳隱之的《貪泉詩》,這里有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東晉時期,廣州由于地處南海之濱,比較富庶,而當地官吏貪污成風。有所謂經城一過,便得三千兩之說。廣州北石門,是中原往來廣州必經之地。石門有一泉水,名為貪泉,來廣州上任的官員喝了貪泉水就會變為貪官。東晉元興初期(402404年),吳隱之為廣州刺吏。他到廣州赴任經石門時,聽了這個貪泉水會改變人原來廉潔之性的傳說,特地酌泉水飲并寫詩一首,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吳隱之以詩銘志,在廣州為官期間,果然清廉自持,留下一個清官形象。后人因而在貪泉建碑,以警示貪官污吏。此碑原豎于石門,1963年移于此。
在碑廊旁邊,有一批古炮,是明清時期廣州城防大炮,其中四門由佛山所造。當年,林則徐到廣州禁煙,為加強廣州城的防務,命佛山炮工鑄造一批大炮,這些xx便是當年所鑄的。大鐵炮原安放在越秀山炮臺,曾在1841年和1856年的第一、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廣州人民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武器。鴉片戰爭失敗后,這些鐵炮和炮臺一同遭遇侵略者的嚴重破壞,炮身兩側的炮耳被打斷,點火的炮眼用鐵釘釘死,使大炮失去了作用,這也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猙獰面目與色厲內荏的本質。
五層樓頂層高懸著一個鎮海樓金色巨匾,兩邊有一副木刻的楹聯:
萬千劫危樓尚存,問誰摘斗摩星,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
楹聯是清光緒年以兵部上書銜赴粵籌辦海防的彭玉麟授意其幕僚李棣華所作。聯中的故侯即鎮海樓建筑者朱亮祖,而今樓存人故,可證歷史滄桑。目空今古和淚灑英雄則是有感而發。當年彭玉麟因中法戰爭率軍入粵,駐節鎮海樓上。他反對李鴻章議和不成,也只有淚灑英雄了。李棣華深知上司胸懷和遭遇,故由詠樓而意境磅礴,是聞名海內外的名聯。轉瞬六百載,鎮海樓下,物換星移,人世全非。只有這絳紅的古樓,經歷無數劫難,多少風霜寒暑,兵荒馬亂,碧瓦朱墻依然如故,它仿佛歷史長者的身份,不知疲倦地向人們訴說著逝去的歲月。
五層樓現在是廣州博物館,陳列著廣州從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共四千余年的歷史文物。一樓容千載,兩眼通古今。那一片片先人留下的粗糙石器,那一件件斑駁陸離的銅器和古陶瓷,還有發黃的歷史文獻和照片,讓人們了解20xx多年來廣州城市的發展歷史。
五層樓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數十萬人次,1996年月10月和五羊石像一起以穗石祥樓之名被評為廣州旅游十大美景之一。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原有的陳列已不能滿足需求,廣州市政府拔專款在樓的東側興建了一座二層的古建筑。這座新陳列室小巧玲瓏,古色古香,和五層樓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登上鎮海樓,極目江天萬里,只見山上綠樹婆娑,十里翠屏,姹紫嫣紅,景色秀美,珠江兩岸彩虹飛架,瓊樓玉宇鱗次櫛比,珠水如帶。那藍天、那白云、那紅花、那綠樹,構成了一幅幅無比秀麗的廣州圖畫,怎不令人豁然開朗,心曠神怡。
廣東產假申請書篇七
舊時的北京路,是廣州大南門(今北京路、大南路口)內外的一條南北向主要街道。宋代滅南漢后,拆南城墻,將南城沿至江邊,建“雙闕”。1244年,建雙門樓,從此北京路中段被稱作雙門底,漸成為商業區。清代時,今北京路由北至南依次為承宣直街、雙門底、雄鎮直街、永清街,以賣書坊、古董市、花市為著名。清雍正年間,現北京路與沿江路交匯的珠江邊,是天字碼頭的所在地,為清代時是專為迎送而設,附近的接官亭正是當時迎接的地點。
中華民國九年(1920年),廣州拆城墻開路,將此路改名為“永漢路”,取的是清朝已滅,把南街名“永清”變為“永漢”之意。1936年,又胡本身乃廣州人,為紀念之,永漢路更名為“漢民路”。1949年10月中國奪取廣州后恢復原稱。1966年期間被改名為“北京路”,寓意廣州人民擁護黨中央,向往首都北京之意,因路名形象反映了其廣州古城發展的中軸線之地位,故至今沒有恢復舊名。
根據史料和專家考證,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邊區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歷史文化遺地有:秦番禺城遺址、秦漢造船工地遺址、西漢南越國宮署遺址、唐清海軍樓遺址、南漢御花園、明大佛寺、明城隍廟、明清大南門遺址、清廬江書院、廣州起義紀念館等十多個朝代的十多個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古跡。現今,這一區域雖歷經十多個朝代及兩千多年的滄桑,但其中心地位始終沒有改變,這一奇特現象,不僅創造了國內外城市建設中罕見的歷史景觀,同時也造就了這塊神奇土地燦爛無比的歷史文化。改革開放之后,北京路更匯集了廣州百貨大廈、新大新公司等市級大百貨商店以及一批著名的時裝商場。
這個繁華區域的形成有著歷史淵源。明清時期,今中山路(舊稱惠愛街)是廣州舊城東西主干線,南北兩邊大都是官署衙門(東有府學,西為將軍衙門,中有兩個總督衙門),是政治中心區。北京路(舊稱雙門底)則是由城南直通天字碼頭(登陸入城用)的主干道。因此,現在北京路北段與中山四路相連接的丁字形地段,成為當時衙署官僚及其隨員、家屬居住的集中地段。為適應他們的消費需要,逐漸形成了一個全市的繁華商業中心。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喚作“雙門底”,至今許多老人也還稱這個舊名。“雙門底”的起源是因著今天西湖路與北京路交界處,原有高樓一座,名“拱北樓”,樓有雙門拱,故街名“雙門底”。樓上設有一座元代銅漏壺,是廣州城鎮城之寶之一,據清人筆記所說“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樓拆除馬路后,銅壺轉存于廣州市立博物館,后來撥調于中國歷史博物館。以今天的西湖路(當時叫西湖街)為界,以北是雙門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漢電影院的位置,有城門樓一座,名為“大南門”,這是廣州的內城樓之一,城墻就是今天的大南路與文明路一線了。
關于“雙門底”,是因為在清兵接管廣州的時候,同時有兩位官階級別一模一樣的來治理廣州。按照當時的習慣,一個只能夠從一個城門通過。現在有兩位,就要有所避諱,于是就在城樓里開了兩個門。
雙門底在清代是商業重地,故流傳有“雙門底賣貓———裝假”的歇后語。在雙門底經營多年的“活化石”廣州陳李濟藥廠,前身是創始于明代萬歷年間。
廣東產假申請書篇八
各位團友,歡迎大家來到東莞旅游。到我們東莞來第一件需要注意的就是我們這個市名的發音,好多以前來的朋友都給念成東碗,只因為有個成語叫莞爾一笑。您倒是笑得開心了,咱東莞人民可不答應了,怎么變成一只碗了?東莞這里只因為盛產一種水草叫莞草,它的發音是管,這里又在廣州的東邊,所以慢慢的就有了東莞這個名字。
有人可能要問了,莞草有什么用處?這莞草在過去用處可大啦,廣東天氣熱,過去的老廣東人一年四季床上都輔著席子,席子是什么編成的?就是這莞草了!而且當時還大宗地出口到香港和東南亞,因為那里的天氣也都很熱嘛!過去廣東的學生到北京讀書,人人都不帶褥子而是帶條席子去,大冬天床板上只輔著一條席,校領導檢查學生宿舍時一看就差點落淚,趕緊叫學生處補助他一床褥子,結果過幾天去一看,褥子是輔上了,但上面還輔著一條席子,真是拿他們沒辦法,這就是我們莞草席的巨大吸引啦!不過現在的莞草業慘啦,因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家家裝上了空調,結果害得這個行業就此壽終正寢,如今在東莞要看莞草席要到博物館里去看啦!
更可惜的是,不知為什么,過去在歷史上但凡這里出點什么事都不用東莞這個大名,老用下面鎮區的小名,比如說虎門銷煙,這人人都知道吧,可虎門只是咱們東莞的一個鎮啊!讀過歷史書的人個個都知道虎門,可沒人知道東莞,要是當年給定名為東莞銷煙,那咱東莞可就早出大名啦!
這個城樓叫迎恩樓,相傳在明朝洪武年間,日本海盜常來這里搶掠,當時的東莞四周無遮無擋,于是東莞有一個叫常戇的將領就帶領軍民在東莞城的四周建起了城墻和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整個城墻連起來有1299丈,把整個東莞城都包圍了起來,到時把城門一關,小x本海盜就在城外跳腳吧!任它是忍者還是神龜都沒能進得來。
好,我們的車繼續帶大家在市內瀏覽,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東莞的街上有許多威風凜凜的摩托騎警?這是我們東莞的110治安警察,他們的動作非常迅速,哪里報了案他們保證在5分鐘之內趕到現場。不過就有一條,他們不是穿白色的警察制服,而是穿花的迷彩服,所以搞得有些游客說怎么東莞好象軍事化管理似的,大家不要誤會啊,我們東莞可不是軍事化管理,只不過警察是武警,所以穿這種綠色調服裝,也許是因為大家都喜歡綠色吧,你們沒看我們東莞的街區綠化搞得可有多好,簡直馬路都跟花園似的。
不過過去東莞可沒這么漂亮,現在這么靚主要是給深圳逼的,因為我們東莞和深圳都是一條107國道穿起來,從前人家從深圳一過,哇,那綠化,簡直象把苗莆搬到了大街上,再一到東莞,哇,這灰頭土臉的,到處都在搞建房,整個一個大工地,街上全是運泥的車,撒得水泥路都變了黃泥路,路邊偶爾有點小樹,葉子上也輔了一層灰粉,所以那時候東莞的環境名聲可差啦。現在您再看,路邊都是幾重的綠化帶,有深綠的樹、淺綠的草、火紅的花、金黃的瓣,要多靚有多靚,我們現在都以能生活在這里為榮啊!
好,現在大家往車窗前看,看到遠處那個前面是中式飛檐翹角琉璃瓦頂,后面是西式廠房的奇怪建筑了嗎?那就是著名的瑞士雀巢咖啡公司在東莞設的分廠,他們可能是為了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尊重,所以把廠的大門和圍墻都設計成琉璃瓦頂的,但廠房卻保持了他們西方的建筑特色,而這正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東莞工業的特點,就是中外合資。
東莞是廣東省著名的僑鄉,主要是香港同胞。香港有一句話每10個香港人中就有一個是東莞籍的。東莞也有一句話每一個東莞家庭,都有至少一位親戚在香港。可能有人還沒有明白這和東莞工業之間的關系,這是因為當時香港接了許多國外的玩具、電子等加工定單,在香港生產人工太貴,于是他們在政策有利之后,都紛紛將廠搬到大陸來。搬到大陸哪里最好呢?當然是搬到比較靠近、又有熟人的地方啦。所以東莞就成了他們的首選。
而現在已不再只是小型的香港私人企業在東莞設廠了,許多國際知名大公司也選擇了東莞,比如著名的諾基亞公司,還有剛才看到的雀巢咖啡公司,還有生產金霸王電池的公司等,還有好多臺灣大廠,都是在臺灣的上市公司,在這里設的廠有些大型到一個廠就有幾萬人!象最大的裕元鞋廠,是生產nike、阿迪達斯、菲納等名牌運動鞋,一個廠就差不多10萬人啊!有媒體報道全球的運動鞋中十雙有一雙是東莞產,全球百分之八十的鼠標產于東莞,這個成績也是靠大量的外來工人和技術人員努力的結果,所以東莞本地居民是150萬,外地的是300萬呢。
現在東莞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這里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從當地的許多地名大家就可以知道,比如說什么篁村、樟村、鴨叫尾、牛屎塘等等。不過現在那些地方可找不到一點村子的樣子啦,全都是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的市區了,所以象牛屎塘現在也改了名,叫鰲峙塘了,因為它的發音和廣東音牛屎塘一樣,但寫出來就不同了,這樣高高地掛個大路牌就不那么難看了。
而東莞下面的許多鎮也不再是一個農村鎮集的樣子了,如果大家這幾天有機會到東莞的長安、樟木頭等處去看看,可能您不得不驚嘆它們是一個個小香港呢!東莞的總面積是2465平方公里,要是你問這里面有多少是城市多少是鄉村,我簡直沒法回答你們。因為東莞的鄉村也象城市一樣高樓大廈,就看看我們等會要經過的莞城到厚街鎮的沿途,全是廠房、商鋪、住宅,已再也找不到鎮與鎮之間的田野界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