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發展,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寫計劃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計劃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醫院感染控制工作計劃內容篇一
我科堅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一、做好科室院內感染監測;①控制感染率并減少漏報;②向科室全體人員強調醫院感監測的意義;③每月對科室的環境、空氣、醫務人員手、消毒液、無菌物品等進行常規監測;④指導相關傳染病應分診的科室;⑤按照衛生部的規定進一步規范內鏡、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流程,新采購一批符合實際工作的儀器設備及防護裝備。
二、認真貫徹執行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加強傳染病網絡直報管理,對科室醫生進行網絡直報流程培訓。
三、加強消毒隔離制度,每月開展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與評價。保證各項監測項目達標。空氣、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無菌器械保存液合格率100%;滅菌物品合格率達100%。今年落實每季度開展一個項目目標監測,如手衛生、柜臺、電腦鍵盤等。
四、對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每季度監測一次照射強度。
五、嚴格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儲存、外運管理,杜絕泄漏事件。
六、實行醫院感染暴發預警報告。積極預防醫院感染暴發性流行,杜絕惡性院感事件的發生。
七、把對科室人員的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納入本年度工作重點。采取全員培訓,試卷考核,提高醫務人員醫院感染防范意識。落實崗前培訓。
八、將手衛生與職業暴露防護問題納入本年度院感工作重點。
九、定期自查,結果納入質量核考。實行科主任負責制,質控醫生、質控護士監督管理。
醫院感染控制工作計劃內容篇二
新的一年里,結合省衛生廳的“二甲醫院的評審工作的復評標準”,提高我們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為目標,認真履行各自相關職能,保障醫療安全,提高醫院感染質控持續改進工作的發展,結合我院工作實際,特制定20xx年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
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有效控制醫院內感染的流行與暴發。
一、做好院內感染監測;
①控制感染率并減少漏報:對臨床科室強調醫院感監測的'意義并對每一份病歷都進行監測。
③每月對全院的環境、空氣、物衣、醫務人員手、消毒液、無菌物品等進行常規監測;
④指導傳染病分診點的科室部局及消毒隔離工作;
⑤按照衛生部的規定進一步規范內窺鏡、口腔科、供應室的操作、消毒。
二、認真貫徹執行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加強傳染病網絡直報管理,每日收集傳染病報告卡進行網絡直報,搞好結核病轉診管理。
三、加強消毒隔離制度,每月開展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與評價,重點科室特殊情況加強監測。
各項監測項目達標。空氣、醫務人員手、物體表面合格率≥98%,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無菌器械保存液合格率100%;滅菌物品合格率達100%。今年落實每季開展一個項目目標監測,如手衛生、聽診器、電腦鍵盤等。增加產房、手術室衛生員手采樣。
四、對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每半年監測一次照射強度。
五、門診嚴格實行分診制度,病區落實探視制度。
六、嚴格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儲存、外運管理,杜絕泄漏事件。
七、臨床出現醫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類病例3—4例),實行醫院感染暴發預警報告。積極預防醫院感染暴發性流行,杜絕惡性院感事件的發生。
八、對發生醫院內感染的流行、暴發進行調查與分析,提出控制措施。24小時內完成逐級上報。
九、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納入本年度工作重點。采取請專家及院內講座形式進行全員培訓,試卷考核,提高醫務人員醫院感染防范意識。落實崗前培訓。
十、將手衛生與職業暴露防護問題納入本年度院感工作重點。
十一、定期自查,結果納入質量核考。
勐臘縣人民醫院
二〇xx年一月十二日
醫院感染控制工作計劃內容篇三
,并依據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常規要求開展工作,并對其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督導。
,每月填寫醫院感染管理各項記錄。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1、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
2、發生醫院感染病例,及時填寫“醫院感染報告卡”并24小時上報感染辦,科室做好記錄。
3、按時做好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有質量分析和改進措施。
4、科室發生醫院感染暴發,科室主任確認后立即通知感染辦,并做好調查和登記工作。
1、根據培訓計劃,每月對科室各類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與技能培訓,每次培訓有記錄。
2、醫院下發的有關院感資料齊全,科室及時組織學習。
3、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知識考核合格。
1、抗生素使用率60%。
2、抗生素聯合使用有指征,有上級醫生意見,聯合使用合理。
3、分級使用抗菌藥物合理,越級使用有上級醫生或科室主任同意記錄,病歷明確記錄。
4、預防使用抗菌藥物規范。
5、無菌手術圍手術期抗生素使用規范、合理。
6、嚴格控制皮膚、粘膜局部用藥。
1、醫療廢物分類放置,標志清楚。
2、專人收集、運送醫療廢物,交接清楚,登記齊全,交接記錄保存三年。
3、輸血完畢后,科室保留輸血袋24小時,無異常后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
1、工作人員衣帽整齊,操作時戴口罩,接觸血液、體液和排泄物時戴手套。
2、嚴格執行洗手指征,操作前后、脫手套后、接觸病人前后等要洗手。
3、執行標準預防控制措施。
4、洗手步驟正確
5、執行手消毒指征。
6、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損傷能及時處理。
1、每日由科室感染監控醫師、感染監控護士針對上述相關指標項目進行監督檢查,針對檢查出的問題,及時登記并反饋給個人,以便及時改正。
2、每月填寫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記錄,按時填寫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和質量分析、手衛生消耗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