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養好孩子心得體會總結篇一
最近,有教育界的朋友從汶川地震災區參觀歸來,他有感于災區重建新校舍的速度之快、質量之高、配套設施之完善,深有感觸地預言:汶川的學校教育要比我們至少先進五十年。說這話的朋友來自于我市城區條件優越的學校。在肯定災區重建的成果的同時,我們身處中國中部江漢平原的農村教師,在把我們農村學校和本市城區學校作過比較之后,得出農村學校落后城區學校30年的結論,此時不由得發出了30年+50年=80年的驚嘆。
《國家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指出: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關鍵是機會公平,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
十年的教育均衡發展的藍圖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教育公平的前景,我們這些依然靠一支粉筆教學,為危房漏雨而擔驚受怕的農村教師應該額手相慶,未來的美好值得期待。但是差距從30年到80年的巨變,又像涼水澆頭令我們冷靜。作為一名農村學校的校長,我們無法追究政府對于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但是,我們在“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面前,不應該在差距的對比中一味的怨天尤人,也不應該把自己排斥在“全社會”之外等待觀望。
盡管管理體制改革明確了由現行的“縣級統籌”向“加強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的轉變,但是正如中國的教育與美國教育沒有可比性一樣。湖北的教育與先進省份的教育也沒有可比性,沙市區的教育與荊州區的教育同樣沒有可比性。我們不能盲目樂觀,應該從當下做起,從我們自身做得了的事情做起,促進一個學校、一個班級的教育公平。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大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小到排座位的、點名發言的公平,微觀到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微笑的眼神。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就在其中。這些貌似容易的事情,往往無法真正的落實,因為要迎合某些人的評價標準,因為不愿意伏下身來,躬耕于三尺講臺,汗灑課前的十年寒窗,使曾經的信誓旦旦成為耳邊風、過眼云煙隨風而去。我們不唱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高調,也不說教師承載著民族歷史未來太多責任的高度,單說教師從事的是良心的事業這一點,就需要做到這些小之又小的承諾,更何況《師德規范》也有著同樣表述的內容,更何況國家未來的發展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礎、教師是關鍵。
促進公平,需要政府努力,需要教師加油!
培養好孩子心得體會總結篇二
一、當前家庭教育的四種類型 1.專制型2.溺愛型 3.隔膜型4.民主型
二、應該更新的家庭教育觀念 1.家長也是教育者
三、家長應該養成怎樣的好習慣 1.給家長朋友的四條建議
2.家長的行為習慣對孩子是最好的教育
3.應該養成反思的習慣
四、孩子應該養成哪些好習慣 1.學習上的好習慣 2.生活上的好習慣 3.獎懲分明
五、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七、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高三
1.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行為 2.要學會守望
八、怎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 1.做人第一,善良最美 2.注重孩子堅韌品格的培養
九、怎樣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 1.孩子興趣的培養 2.生活化的啟蒙教育
3.最好的啟蒙教育是讓孩子多讀課外書
十、通過書信走進孩子的心靈
第二部分《這樣教出好孩子》
一、最要緊的是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德)
二、培養孩子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智)1.從孩子的實際出發
2.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家長關心的幾個熱點問題
三、培養孩子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體)
第三部分《魏書生·學習方法》
一、引發動力 1.明確目的 2.激發興趣 3.磨煉意志
二、發展智力 1.培養注意力 2.訓練記憶力 3.發展思維力
三、掌握技術 1.計劃預習的技術 2.聽課鞏固的技術 3.復習檢測的技術
培養好孩子心得體會總結篇三
很多母親在得知孩子的劣習后,第一反應是雷霆大怒,孩子無比委屈,60秒法則好孩子教出來。這時,你可以用60秒法則。
0-10秒:
快速反應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你應該馬上采取行動進行干涉。“安全第一”是與孩子相處的首要原則,任何情況都不例外。
所以如果孩子的違規行為危及他的安全,你的快速反應就至關重要。
幫助寶貝集中注意力 10-20秒:保持冷靜先安頓好自己的心情,盡量保持冷靜。如果實在不能控制,可以發作,但發作的方式很重要。如果你想大喊,千萬別喊:“你這個討厭鬼!”你可以喊:“天哪!”這樣你既發泄了自己的怒氣,又不會令孩子覺得受了傷害和侮辱。
情勢評估用幾秒鐘時間想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事,這對你非常重要。除了冷靜地了解“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你還要弄清楚“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家長之友《60秒法則好孩子教出來》。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開始蠻不講理地吵鬧,有時只是因為他覺得餓了。
說什么你的語言要盡量簡潔。孩子除了需要了解自己做錯了什么,他還得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我們一般都不畫在墻上,而是畫在紙上。”說完這些,你就該就此打住。小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簡單的話往往容易給他留下較深的.印象。
要留教訓有的父母認為處罰對管孩子非常重要,但專家們卻不同意,認為處罰只有在你所有的解釋和說服都不管用的情況下才需要,而這種情況其實很少見。通常,你只要把孩子手里的巧克力拿走,同時告訴他:“今天不可以再吃巧克力了。”就能達到目的。
強化效果兒童教育和心理專家們那里流傳著做父母的8字箴言:始終如一,說到做到。別看孩子小,他們的思維方式可是很有邏輯性的,他們會認為“如果爸爸媽媽沒有說到做到,那他們的話也就可以不聽了”。所以,在規范孩子行為方面,你的規則可以很少,但一定要堅持貫徹到底。記住永遠不要對孩子說威脅的話。
培養好孩子心得體會總結篇四
我在整理書架時看到了這本書,便翻看了看,馬上就被書里的優美語言所吸引。看了以后感觸如下。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金鈴的女孩,11歲,在新華街小學就讀六年級。她與別人很合得來,不管男女老少尊卑貴賤,她一概都能搭上話。她的學習一般,不好也不壞,但是作文碰到對胃口的`題目時往往會令老師擊掌贊嘆。
金鈴本有一個舊老師,姓王。對她的學生有著陽光般的好心情,后來去了美國跟丈夫陪讀。學校又給金鈴她們派了一個姓刑的新老師,50來歲,瘦瘦小小的。金鈴因為一些事對老師十分抵觸。
處處都覺得她不如舊老師好——人沒舊老師漂亮,話沒舊老師好聽,連粉筆字都覺得沒舊老師寫得好。
結尾十分感人。金鈴馬上要考試了,預備鈴響了,孩子們加快了腳步沖向終點……
這篇文章寫得很感人,金鈴充分表現出了孩子應有的天真和信心,留給我很大的想象空間。作者用生動、真切的語言形象地描寫出了一個孩子小升初時的各種事情,我馬上在心中勾畫出了一幅幅感人的畫面,尤其是金鈴的機敏、正直、善良、純真的美好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從翻開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深深震撼了!那種感覺就像在我的腦海里跳著優美的“語言華爾茲”。十分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能給我很多的思考和啟迪。
這本書使我深深難忘。
我要做好孩子讀后心得體會范文5
讀一本好書猶如品嘗一杯香醇的美酒,讀一本好書猶如欣賞一幅色彩明麗的圖畫,讀一本好書猶如置身于清新淡雅的美景之中。《我要做好孩子》就是這樣的書,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保留一份童真。
這本書用樸素又不失風趣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叫金鈴的六年級學生,在小升初沖刺的最后階段,為保留心中的一份童真,于老師、家長發生的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有一句話說得好,有童真的人永遠不會老。那么,就算是讓你的心永葆青春,也請你保留一份童真吧!因為有童真就有愛,因為愛世界才會更美好。
我要做好孩子讀后心得體會范文
培養好孩子心得體會總結篇五
前兩天,我看了黃蓓佳的著作《我要做好孩子》,讀《我要做好孩子》有感。讀完這本書,我被書中那一個個看似普通卻有著非凡意義的故事感動著,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雖然成績平平,但她很自信;朋友被別人欺負,她見義勇為;孤兒幸幸沒人照管,她毫不猶豫地領回家,還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看到小鳥被頑皮的孩子弄死,她傷心流淚,竟寫下了《我真想為你早一片森林》,來表達要愛護小動物的心愿……在學習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她都以樂觀的心態對待,為此,我非常地欣賞她。
放下這本書,我心中仿佛有了人生的目標:要想成功,必須努力、勤奮,更讓我堅信我要以金鈴為榜樣,做一個大家眼中的好孩子。
培養好孩子心得體會總結篇六
我是一名美術老師,可我也是一名語文老師。讀書不是我的愛好,但我最近卻愛上了它,我發現讀書真的有很趣,能夠懂得很多道理,現在作為一名教師,我更要讀書,讀好書。
最近,機緣巧合,我讀了《我要做好孩子》,感受頗深。因為曾幾何時我也想做一名好孩子,現在我是一名人民教師,在一定意義上說,我做到了,現在我不僅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還是學生心中的好老師。
《我要做好孩子》是一本既有兒童情趣又有文學氣息的作品,是一部適合兒童、家長和老師共同閱讀的長篇小說。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一級作家黃蓓佳,她根據自己女兒的真實情況改編了這本書,所以此書中的情感更是真切。
我能有幸讀到這本書,認識金玲,我很高興。書中的主人公她雖只有1米55的個子又胖嘟嘟的,這句話吸引了我。因為她的身材很我差不多,看書之后,發現她的性格跟我也很像,善良、可愛、活潑,我們都是別人心中的開心果,于是我更加喜歡她了。
金玲,一個12歲的女孩子,活潑、天真、善良、可愛、有頭腦。其中有個故事講到她自作主張地把一個沒家的小女孩領回家,為了給她買禮物,還主動要求當家來賺錢,結果發現當家太難了,要花錢的地方太多,她都不忍心看著錢從自己的手里溜走,最后把當家的權利還給了媽媽,可是媽媽獎勵了她一百元。后面還講到,她用自己僅有的零花錢給原本不認為她是好學生的邢老師買了一枝花,這些都顯示出這個孩子重感情、有同情心、善良、有頭腦等優秀的品質。
關于她的學習,成績在班級里雖不是名列前茅,但她很自信。不過邢老師不認為她是好孩子。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強化班那個故事。金玲因為不小心說漏嘴,使得強化班的孩子越來越多,最后轉移到張靈靈家學習。進而引起了仍墊子事件,開始老師冤枉了金玲和尚海,而最后金玲卻能不憑借父母的力量自己解決這件事,使得老師向他們道歉。從此,金玲決定要做好孩子,一個學習好的好孩子。
其實好孩子壞孩子的定義有多種,我們不把分數。成績看作衡量一切的標準,而誠實、不自私怯懦,品學兼優,心智健全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她為了做一個讓家長、老師滿意的好孩子作出了種種努力,并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純潔,和家長、老師作了許多抗爭。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孫奶奶。(孫奶奶是著名的特級教師。)事情是這樣的:在學校的一棵樹下有幾只蠶寶寶,她為了找蠶葉給蠶寶寶吃,便找到了孫奶奶的家,看到了蠶樹。就從那一次金玲認識了孫奶奶,還和孫奶奶有一個約定,孫奶奶給金玲補習,不要錢,蠶葉也隨便拿,但這件是絕對不可以告訴別人,父母也不可以。當時,金玲就猶豫了,可就是她的善良,不想讓蠶寶寶餓死,讓她決定撒這么一次謊。
這一件事過后,她懂了,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她可以從每一件事看似平凡的小事中感悟到了"我要做好孩子"了。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好孩子的定義很廣泛,學習成績優秀是好孩子的一種標準;興趣廣泛、知識豐富、才華橫溢也是好孩子的一種表現;而像書中的金鈴那樣,雖然成績并不是名列前茅,但她善良正直、寬容大度,又有一顆悲天憫人的高貴心靈,也可以成為一個好孩子。
這本書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兒童的心聲及期盼得到成年人理解、信任的愿望。作為老師,我們要理解小孩,多跟她們交流,懂得小孩心理的想法,不能一棍子就打死他們,要告訴小孩,讓他們明白:"每一個孩子的努力都不會白費,奇跡也不是不能發生的。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閃光點,只要堅持,后進生也可以成為優等生。"
培養好孩子心得體會總結篇七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和市場經濟的競爭,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絕大多數的家長由于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與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系,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憑感情、憑經驗,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方法不當,子女普遍存在嬌氣、霸氣、遇事缺少主見、意志力薄弱等現象,這種狀況怎么解決呢?筆者認為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應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于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愿望比爭取成功的愿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愿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長不要一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一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
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么等于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欲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于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皰,要留有余地。如:孩子問某字怎么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么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查看,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
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恒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為極端的愛,這往往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培養好孩子心得體會總結篇八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系列,如果你喜歡可以下載全文。
伴隨著孩子們的天真笑臉,緊張忙碌而又快樂的一學期即將結束了,當我空閑下來細細回顧這學期的工作時,深深地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作為學前班的老師,既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的能力,同時又要幫助他們養成樂于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行。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學前班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控能力差、紀侓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開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侓。利用各種獎勵措施激勵孩子,及時提醒孩子們做好上課準備工作,并且在課后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班里進行榜樣教育。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逐漸養成了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二、關心愛護每個孩子。我國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同時也是非常脆弱的,這就需要教師用自己一顆真誠、熱愛、賞識孩子的心去喚醒,去呵護。平時多與孩子交談,多給孩子以愛撫,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心來澆灌和呵護他們。哪怕只是一道暖和目光,也會讓其爭當“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在班里我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課下我們像朋友的相處,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孩子們能在輕松快樂的環境里好好學習。
三、教育要順應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并做到因材施教。3—6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這個年齡段是孩子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是孩子一生中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抓住這個關鍵時期,促進兒童智力,言語及個性地快速發展。同時在對不同類型,不同個性的學生,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將培優扶差工作做到最好。在下半學期班里來了2個新學生,學習基礎較弱,為了讓她們盡快的融入到這個集體,我利用下課后的時間給她們補課,積極和家長交流意見,經過2個月的時間,她們的進步很大。
雖然在學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辛苦,每天總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能健康茁壯的成長,快樂無憂的學習和游戲,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