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或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并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總結。什么樣的總結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韻律操教學反思韻律操教學反思總結篇一
根據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小學的韻律操活動,不強調教授具有嚴格規定的成套動作,而是以培養韻律感,具有韻律操風格的小組合為主,動作生動活潑、游戲感強,富有表現力。重點是吸引學生的參與,提高學生的興趣。
本部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為教師提供了可進行教學的內容,具有較強的彈性和啟發性,更重要的是提供基本動作的構建方法和組合動作構成的結構特點,教師可以作為教材內容教學,也可以在這些基礎上自己創編。因此,我選擇了自編韻律操作為教學內容。
小學韻律操教學是由身體動作組合、游戲動作組合、跳躍組合三部分組成。我創編的韻律操是屬于身體動作組合,是以最基本的踏步動作,加上上肢的基本動作練習以及簡單的隊型變換構成,有2人組合動作,4人圓形組合,3人扇型組合等。通過復習與新授,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的韻律感、節奏感,以及良好的參與意識,群體合作意識。課前組內同志就課的組織、教與學的方法進行了研究,但課上完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學,深感這節課有許多美中不足。
一、課前準備部分與基本部分連接的比較突然。準備部分多分為一般性活動和專門性活動兩種。本課韻律活動,只考慮了一般性的準備活動,如果準備活動再安排一些與韻律活動相關的形體訓練會更好些。
二、基本部分表現出來的細節失誤較多。如課的各部分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復習韻律操時,一遍口令,一遍隨音樂練習即可,不需要典型示范。因為復習的時間過長,勢必導致了新授的時間不太充分,教學重點不夠突出。學習3人扇型造型動作,有三個方位的動作,教學中沒有考慮到3個同學的換位練習。另外自編韻律操部分,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但最后展示的過程少了,因時間關系,只展示了兩個小組,這塊可以安排幾個小組同時進行展示,這樣會更加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三、本課最大的缺憾,學習完三人扇型造型動作后,除了練習和展示此動作外,還應該把韻律操從頭到新學的內容串起來練習,這是唯一的課前沒考慮到的地方。
四、課程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如與老師同時示范的2個同學,已經提前進行了培訓,課堂上老師就應該充分發揮她們的作用,協助老師指導其他同學學習新動作。
五、教學任務完成的很好,但教學目標制定的針對性不強、不夠具體。如本課是本單元的第幾課時沒寫清楚;學習三人組合動作,是什么動作,應該有名稱;課的重難點是方位感,但要說明是新授三人扇型造型動作的路線、方向。我想,這些也是大多數老師存在的通病,主要原因還是對課程標準研究的不透徹。
總之,通過這次調研課的講評,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又有了一個提升,但平時教學中考慮不周的細節問題也凸顯出來,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引以為戒。
韻律操教學反思韻律操教學反思總結篇二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詼諧的樂曲,讓幼兒通過游戲情境,熟悉樂曲,再通過聽樂曲更好地表現小老鼠的動作,讓整個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根據樂曲特點和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這一韻律活動。
1、學習合拍的做小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動作。
2、有節奏的語言和動作可以幫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3、知道泡泡糖會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環境。
音樂《小老鼠和泡泡糖》
師:有一只調皮的小老鼠到草地上來玩,你們看”吱吱吱”它來了(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
師:念到什么詞的時候小老鼠向兩邊看的?
幼:西字的時候。
師: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好不好?(師生聽琴聲表演)
師:剛才我們用小手玩游戲,這次我們用小腳來試試看。(師生聽琴聲跺腳)
師:如果音樂再快一點你們能不能玩?(放a段音樂,用不斷加速的方法,感知小老鼠走路的動作)
師:說說你們做得怎樣?
幼:不錯。
幼:很好。
師:好在哪里?
幼:跺得很整齊。
幼:我們能跟上節奏。
師:那再來一次行不行?
2、探索b段動作
師:小老鼠玩著玩著撿到了一塊大大的泡泡糖,小朋友們聽聽看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放b段音樂)
幼:小老鼠被粘住了。
師:老師手上也有一塊泡泡糖,誰來學一學小老鼠被粘住了的樣子。(幼兒與老師表演)
師:好,現在小朋友做小老鼠,我們一起去草地上玩一玩。(放整段音樂)
師:小老鼠被粘住了,怎么辦呢?
幼:用水洗。
幼:用手拉。
幼:用剪刀剪斷。
師:剛才小老鼠用勁地拉泡泡糖是什么樣子的?(請一幼兒表演,老師講解用勁時的表情和動作)
師:我們也來使勁拉一次。
師:小老鼠們再到草地上去玩一玩。
師:泡泡糖粘在了小老鼠的手上,還可能粘在哪里?
幼:腳。
幼:肩膀。
師:小老鼠準備好,我們又要出去玩了。
師:最后,使勁把泡泡糖拉下來,我們回家了。(老師帶幼兒做咬斷泡泡糖的動作)
師:你會把泡泡糖隨便扔在地上嗎?應該扔在哪里?
幼:扔在垃圾筒里。
師:為什么?
幼:泡泡糖太粘了,粘到了不好走路的。
幼:要保護環境。
師:你們玩的開心嗎?來,到大老鼠身邊休息一下吧。
我覺得很奇怪草地上為什么會有吃剩的泡泡糖呢?泡泡糖完應該扔到哪里?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愛護環境)
你們在吃泡泡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將泡泡糖吞掉更不能將吃剩的泡泡糖亂扔。不能破壞環境衛生,好了。我們現在就到外面將破壞環境的垃圾撿到垃圾桶里去吧!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出去。
小朋友們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小老鼠、泡泡糖都是他們很熟悉的對象,并通過語言“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的表述,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第一段的節奏特征,再加上故事的描述和老師夸張的表現,小朋友在聽第二段音樂時非常投入,動作也很夸張,惟妙惟肖地將音樂表現了出來。活動結束時關于對泡泡糖的處理,培養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韻律操教學反思韻律操教學反思總結篇三
一 課程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鞏固韻律和舞蹈中的基本動作,練習組合的基本動作,掌握組合基本動作。
2、在“唱游”的練習中進行歌表演的學習,掌握舞蹈動作,能夠跟隨歌曲的歌詞,做出形象優美舞蹈動作,通過邊歌邊舞的練習全面鍛煉身體,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韻律感而且激發學生的情感、豐富想象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3、進行游戲舞蹈,隨著音樂做趣味游戲,鞏固所學的舞蹈知識并在游戲中鍛煉反應能力和靈敏性,使學生在歡樂中受教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 教學內容:
1、復習和鞏固舞蹈的頭、手、腳的基本動作。
2、學習《小魚游啊游》的三組基本動作韻律舞蹈,跟隨音樂進行表演。
3、進行舞蹈游戲,聽音樂邊表演編完成老師在游戲中布置的任務。
4、學生兩兩人為一小組,聽《找朋友》音樂,在音樂聲中小組學生根據歌詞進行表演。
三 課的設計::
本節課是這一節韻律活動和舞蹈的第四課時,學生初步掌握了韻律活動和舞蹈的基本知識,能夠做一些簡單的動作。為了讓這部分的內容學起來更連貫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在設計本節時將頭手腳的基本部位,歌表演,游戲舞蹈層層遞進的融入到一起,使知識所學及所用,教學中不僅突出重點所學的部分歌表演,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進行了游戲舞蹈,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為是更好的適應體育監控考試,在教學環節中,我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分享體育、健康、衛生、安全知識的環節,讓學生能利用每節課3分鐘學習了解鞏固,體育、健康、衛生、安全的知識。也能讓學生自己組織好語言去表達。
五 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1、在新加入的環節——學生分享體育、健康、衛生、安全中,我在給予學生的.評價和指導的同時應該適量加入一些新的知識內容,這樣就在體育的理論知識上進行了講解。因此在今后的體育課中,應加入一些體育知識的理論。
2、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在本堂課上我沒能全面及時的發現學生在活動時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在基本動作復習時,有個別生的動作不是很標準,我在講課過程中沒能挨個進行指導。在這一點上我還需要加強關注。
3、還應在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上再進行補充個改進。
4、在教學中每個環節還應該在詳細些,如學習小魚游啊游,老師示范講解的次數太少,應該在增加,動作的練習應該細致一些。
5、活動的安排上時間分配的不是很好,重點部分沒有給予更多的時間來進行。
韻律操教學反思韻律操教學反思總結篇四
韻律操是小學體育一項重要的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姿態,通過練習,可以發展身體的柔韌性,平衡感覺和協調靈敏等素質。本節課我授課的班級是二(4)班,學生學習的態度很端正,模仿力強,走和跑的習慣和方法都還沒有定型,身體發育也是不完善的,同時也活潑好動。備課時,結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在教學方法上,我采用了教師示范學生觀察并模仿、學生練習教師指導、學生練習學生幫助的方法,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法,使得學生加深對動作的理解和把握,從而能夠掌握所學的動作。
本節的韻律操總共分三節,每節為4×8拍。第一節“伸展運動”和第二節“擴胸運動”根據七彩陽光改編而來,相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較為簡單;第三節“踢腿運動”,雖然名稱上與廣播操相同,但是難度卻增加了不少,融入了健美操里的跳步、彈踢和拉丁里的恰恰步,這對于二(4)班的不少同學來說是個“大問題”。本班有部分學生課余時間學過舞蹈,所以學起來不是很難,只要教會動作,很快就能連貫的練習,大部分的同學,特別是男同學,學起來很困難。
根據這些情況,我在上課的時候首先是讓全體學生觀看老師的示范動作,讓學生找出本節操有幾串動作,學生回答的2個,但是謝丁宇說:“老師,是4個動作,因為一個動作是做左右不同的方向,所以是4個。”對于這個回答,沒等我開口,很多同學都一起說“是的”,這是我課前備課時沒有想到的,于是我帶領全班同學給予謝丁宇同學熱烈的掌聲以表揚他觀察仔細。
接下來,通過分解示范法,結合正面示范與背面示范,教會部分同學,再根據學生站位的實際情況,將已經學會的同學安排成“小老師”去教其他同學,教師在一旁巡回指導,對于不服從“小老師”的同學由我來親自教,服從“小老師”的并且學的又快又好的同學,獎勵一個小星星,以此激勵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小老師”教的認真,同學們學的也認真。
在主教材結束后安排了一個培養學生相互團結合作的游戲“親密好朋友”,兩名同學用額頭夾住一個沙包,平行從起點走向終點,中途不得用手觸碰沙包,否則視為犯規,犯規的隊伍將酌情進行點評或者取消本組競賽資格。由于沙包是圓的,二年級的小朋友控制自己的身體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還較弱,所以在游戲的過程中,盡管有很多同學按要求不用手,最終結果確是沙包掉了。為了游戲能夠順利進行下去,我告訴學生,在起點夾好沙包再出發,出發后不要著急到終點,速度稍微慢一點,只有速度慢下來并且與同伴保持相同的速度,才能順利到達終點。第二次游戲的效果比第一次要好很多,但是整個游戲的時間占用了很長,以至于最后的放松時間很短。
本節課嘗試了讓學生教學生的方法,雖然整個方法在教學中很常見,但是在體育課中尤其還是二年級的學生是個挑戰,“小老師”的培養對于體育課堂是很有必要的,不僅能夠加強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學生熱情,只要動作學的好,也可以當“小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