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918事變英雄事跡400字篇一
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幾天幾夜也說不完,道不盡,痛恨侵略者的同時,我更加為那些在祖國危難時刻,不盡心盡力保衛祖國,保護百姓,而甘做日本幫兇、走狗的汗奸與xxx賊們而痛心。他們奴顏媚骨、貪生怕死、xxx求榮;他們的手沾滿了國人的鮮血,成為日本侵略者的搶略工具。
我忘不了xxx主席汪精衛,為一己之私,棄國家尊嚴與主權不顧,一手創建了偽xxx徹底淪為厚顏無恥的大xxx賊;我忘不了東方魔女的xxx忘記了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以日本人自居,殺害了無數抗日仁人志士,謀化了一個又一個驚天陰謀;我更是忘不了那些小如塵埃的xxx,他們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如豬如狗,在國人面前如獅如虎,在抗日英雄面前如豺如狼。他們卑劣的行為讓無數抗日志士的血染紅了中國大地。
楊靖宇,在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里堅持與日本侵略者奮戰,最后彈盡糧絕。孤身一人的他沒有放棄戰斗,卻被xxx出賣,死在日本人手里。當日本人無情地剖開楊靖宇的胃,竟發現里面的食物僅是草根、樹皮與棉絮。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的心痛了!
狼牙山五壯士,在三面都是懸崖絕壁的惡劣環境下痛擊日軍,死前他們把槍全部折斷摔破不給日寇留下一點東西,最后他們像每次發起沖鋒一樣義無反顧地跳下了懸崖。這又是多么震憾心弦、蕩氣回腸啊!錚錚鐵骨千年鑄,不屈品質萬年頌。像這樣的愛國志士數不勝數,如王二小、趙一曼、趙尚志等等。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奮發圖強、保家衛國。
1931年9月18日,是所有中國人難以忘記的日子,這一天是中國人的國恥日,更是中國人掘起的日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勿忘國恥,銘記歷史,才不會讓歷史重演,才會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更加富強!
918事變英雄事跡400字篇二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于中xxx隊。由于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整個沈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日本國土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
直至今日,九月十八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八十年后的今天, “九.一八”的恥辱不會再來,中國再也不是原來那個舊中國。雖然我們依舊貧困,但我們已經邁開了大步,朝著經濟強國發展。雖然我們在經濟上和發達國家依舊有很大差距,但我們絕不會容許任何外來勢力對我們的入侵及封鎖。
人窮志不短,我們只有樹立起對祖國,對民族的自豪感,才會為它去付出自己的才智乃至生命。我愛我的祖國——中國,你的人民都愛你——中國!
勿忘九 · 一八,就是要我們記住這一特殊的日子,以此緬懷先烈,銘記苦難,讓分分秒秒在時空交錯中重現抗日先驅英勇犧牲,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勿忘九 · 一八,就是要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國恥,發奮圖強,珍惜美好時光,刻苦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發努力!
918事變英雄事跡400字篇三
xxx英雄的故事(一):
抗日英雄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xxx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而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不明白中國。陪同的人對吉鴻昌說:“你說自我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在上頭寫上:“我是中國人!
xxx英雄的故事(二):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主角是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里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觀眾異常是孩子們的喜愛。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僅在國內影響很大,并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xxx英雄的故事(三):
抗日英雄趙尚志
抗日英雄的故事,xxx期間7位抗日英雄
趙尚志三個字,曾讓侵華日軍聞風喪膽,“小小的‘xxx’,大大的趙尚志”,是倭寇發出的無奈而又欽佩的感慨。被日偽稱為最頑固的“反滿抗日”分子!
當年東北流傳一種說法,叫“南楊北趙”。“南楊”指的是楊靖宇,“北趙”就是趙尚志,他十七歲加入.....,同年就讀黃埔軍校第五期,歷經艱難困苦,抗日決心毫不動搖,即使最終負傷被俘,依然寧死不屈。
一位專家說,東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趙尚志一向用原先的名字。但很少有人明白,趙尚志也曾用過另外一個名字。據尚志市烈士紀念館館長劉莉介紹,趙尚志曾擔任1940年創刊的《東北紅星壁報》主筆。“向之”的主筆筆名,之后發現的手稿原跡證實,是在“尚志”兩字基礎上修改而來的。據劉莉館長介紹,趙尚志除了寫過報紙上這些文章詩歌之外,還曾為《白山黑水》這首抗日歌曲寫過歌詞,并寫下兩篇關于抗日戰爭的論文。
印象中,趙尚志應和抗日英雄楊靖宇一樣身材高大,氣宇軒昂,目前發現的惟一一張趙尚志將軍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趙尚志擔任巴彥抗日游擊隊政委時與游擊隊指揮部成員的合影,趙尚志手拿馬鞭坐在中間前排,二十四歲的他明顯比兩邊的人矮半頭。巴彥游擊隊失敗以后,趙尚志加入抗日義勇軍孫朝楊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創立抗日游擊隊。到1934年,這支抗日武裝不斷壯大,到達數千人。之后趙尚志將軍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
趙尚志嗓門很大,常常在大會上向戰士們講述抗日救國的道理,描繪鬼子打跑以后國家未來的模樣。1942年2月,年僅三十四歲的趙尚志在戰斗中,遭到混入部隊的日滿特務暗算,重傷被俘后血盡而死。隨后日寇將其遺體肢解成兩部分,身體沉入松花江,頭顱送偽滿“首都”新京(今長春)請功,而后下落不明;歷經六十余載,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東北抗日烈士趙尚志將軍的頭顱在長春找到了。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將要畫上一個句號,但對他的事跡的尋訪和傳頌卻不會停止。
xxx英雄的故事(四):
一位十七歲中國女童子軍泅水游過蘇州河,勇敢護送國旗獻給八百壯士的壯舉,振奮了整個上海戰區和租界民氣軍心。
中日淞滬大戰中,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震驚中外,為我全xxx民豎起一座不屈不撓的精神堡壘。
原先,當時八百壯士為了掩護數十萬xxx撤退,在四行倉庫獨立對抗日軍,除了租界外,上海基本上都被日軍占領。這時候,女童子軍楊惠敏,正在租界難民收容所服務,眼見對岸日軍旗幟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于是她立下決心,為英勇孤軍作出獻旗的壯舉。
她隨即奔赴上海總商會,接過國旗,激動地說:xxx我......太興奮了,我有榮幸來做這一件事!我愿意盡我的力量達成這個任務,即使犧牲!xxx授旗者之后說:xxx好!去吧,萬一你有什么......我們會轉告你的家里,我們將永遠紀念你。xxx說完,楊惠敏將外衣脫去,把國旗緊緊的纏在腰間,再穿童子軍裝束。入夜以后,到茶葉大樓的俱樂部,這時,英國衛兵與俱樂部的人大部分都認識她,沒有遇到什么麻煩,夜半以后,便趁機溜出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