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感悟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悟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300字篇一
死也要死得悲壯,死的英姿颯爽。
這個故事講的是:在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中,無數的戰象為了祖國的千秋大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唯獨有一頭戰象還在呼吸,于是人們就把它帶了回去。很快,憑著象靈敏的感覺,它知道自己的生命只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了,可它死也要帶著自己的象鞍,拿到象鞍以后,這頭象才安息地躺到象墓里。
我覺得這頭象死得很有骨氣,他雖然是唯一活下來的戰象,但它沒有因此目中無人。而是按照平常家養象的生活一樣平靜。臨死它只想跟它并肩作戰時的好伙伴象鞍在一起,和一起并肩作戰的象戰士埋在一起才能死得安心。
由此聯想到一些戰士,一些英雄,細細回想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流傳千古的感人故事,他們也全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材。
一代大俠荊柯,他就是感到秦王統治的制度太殘暴,于是以獻地圖為理由,找機會刺殺秦王,臨行前,他高聲吟誦:“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他明知道此行兇多吉少卻義無反顧,最終死在秦王的咸陽殿上。
文天祥被敵人捉住,他堅決不投降,在押去刑場的路上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名句永遠激勵著后人。
一個人只要做了為祖國努力奮斗的事情,他死了也覺得安心。這樣的人會被永遠記住活在人們心中。我崇拜他們,我也要做這樣的人。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悟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300字篇二
前天,我看完了《最后一頭戰象》,作者是沈石溪。
這本書講述了一頭老戰象的故事:西雙版納的召片領曾經擁有一支威風的象兵。戰斗中,有80多頭戰象中彈倒地。戰斗結束后,召片領在打洛江邊挖了一個巨坑,把陣亡的戰象隆重埋葬了,還立了一塊碑:百象冢。
在搬運戰象尸體的時候,發現有一頭戰象還活著。民工們將它運回寨子。這是唯一幸存的戰象,名叫嘎羧。村民們治好了它的傷,把它養了起來。
主人公“我”插隊落戶時,嘎羧還健在,但已不見當年的氣勢。我和飼養嘎羧的波農丁很熟,也和嘎羧成了朋友。
我插隊的第三年,嘎羧愈發衰老了,食量越來越小。波農丁年輕時當了多年象奴,他對我說:“太陽要落山了,火塘要熄滅了,嘎羧要走黃泉路了。”但是,有一天嘎羧精神大作,原來它想要它的象鞍。我問波農丁它為什么想要象鞍,波農丁說它可能要去象冢了。
果然被波農丁說中了,嘎羧要找它的最后歸宿了。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來送它。嘎羧走了以后,波農丁叫上我去發一筆財,我和波農丁一路跟隨,可是它只是回到了“百象冢”,跟曾經的伙伴一起長眠。
大象雖然被人類稱之為獸類,可是它也蘊含了許多的情感,戰象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并沒有回到祖傳的象冢,而是選擇和曾經的戰友長眠在了一起。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悟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300字篇三
我看過許多小說,但我最喜歡的是沈石溪的小說《最后一頭戰象》。
以前我認為象很溫順,不可能打仗。近來我通過讀《最后一頭戰象》后才明白,象不但英勇善戰,還勢不可當。
《最后一頭戰象》講述的是:沈石溪爺爺到西雙版納插隊時,見到了最后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嘎羧。嘎羧在寨子里很受歡迎,它經常到各家各戶要串香蕉吃,到山里喝筒山泉,二十六年過去了,一天早晨,嘎羧不吃不喝,飼養它的波農丁知道嘎羧要走黃泉路了。第二天,嘎羧非常興奮,它向波農丁要回了象鞍,獨自去死亡的路上,嘎羧沒有去象冢,而是和自己的戰友死在了一起,黎明時,它安靜的躺在坑中。
讀了《最后一頭戰象》,我覺得很感人,因為象也有自己的感情,人為什么不能像它一樣?有好多毒惡的人隱藏在我們身邊,有的人對父母不孝,有的人不愛護小朋友,有的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茍活在自我當中。如果人和動物相比,有些人是那么陰險,如果比美德動物更勝一籌。我們要向動物學習,學習它們崇高的精神。以后要孝敬父母,熱愛小朋友,其實人的本性很善良,只是有的人為了貪欲失去了自我。
我們要愛護大自然,保護動物,和動物和諧相處!
簡評:小作者從課文的研讀出發,認識了動物的益處,聯系生活中該抨擊的人之丑惡嘴臉,在對比中激起向善的漣漪,呼吁加強環保。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悟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300字篇四
這是我們的小本語文課上面的課文,但是它還有我更深一層去讀的地方,課文中省略的部分,也很重要。
戰象嘎羧是唯一在抗日戰中幸存的那一頭戰象,當他預感到自己的死期將至時,帶上了自己曾經一起戰斗的象鞍,和自己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然后自己靜悄悄的死去。
這種感覺我不是不知道,在我舅舅去世的那一年,我雖然沒有去,但是我從我媽媽的口中得知,舅舅一直不閉眼就是為了等我媽媽到來,看著自己的家人,外公、外婆、阿姨、媽媽、磊磊哥哥和舅母,這些都是他最親的親人,他看到這些人幸福健康的活著,很知足了,于是就去世了。
這和嘎羧的感覺是一樣的,只不過它的親人已經全部死去了,它只想回到自己留戀的地方,還有自己以前戰斗過的地方去。
就像一些老人當他意識到自己快要不行的時候,會去看自己曾經戰斗過的地方或者自己創業公作的地方,去感受回憶自己年輕時候所做的一切,這不知是回憶,而是感嘆時光的飛逝是有多么的快,人生有很多你想做的事情,可是這些事不能一一做完,你就得死去。這是非常遺憾的。然后老人會回到自己的家,落葉歸根,靜靜的回憶,等待死亡的到來。
戰象噶羧用自己的經歷讓我感覺到,人生該珍惜的東西太多了,不要等失去的時候再來感嘆,我就是這樣,跟舅舅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所以非常的悲傷,想要再見舅舅一面。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悟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300字篇五
“它死了。它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
關上了書,我淚流不止。
本文大致講述的是:1943年,西雙版納的洛江畔的戰斗中,剩下了一頭戰象名為嘎羧。一日,嘎羧十分亢奮,要求沈石溪先生與波農丁先生將布滿灰塵的鞍給他披掛上。一日,嘎羧預感到自己的死期,要離開村莊,它來到了白象冢自刨墓地。與戰友躺在了一起。
“它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看到這句話,我淚流不止。嘎羧沒有與自己的祖先在一起,沒有去象冢沉睡。而是與自己曾經的戰友共同沉睡在一起。
“它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多么令人感動,誰能想這頭大象竟然如此有人性,這頭大象竟如此講義氣,它知道責任與友誼是生命中十分重要的東西,所以它便選擇了去百象冢,去陪伴已故的戰友,與之一聚。雖然它不能說話,不能告訴我們,它為什么不去象冢,而是選擇與戰友歡聚,但我深知,它有感情,它看重感情。為了戰友,不與祖先團聚,為了友誼,不與先輩團聚。比現在社會上的人好多了。現在的人完全“不知道”什么是友誼,只認金錢,完全不在乎朋友,邪惡,歹毒。
我再次淚如雨下,人還算得上是萬物之靈嗎?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悟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300字篇六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
最近家里的課外書我都看完了,我央求媽媽再幫我買幾本留十一期間看,媽媽思考了一下說這樣有點太浪費了。你不妨和小區里幾個熟悉的小朋友換書看,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好辦法,想到就立刻行動,到了好朋友家一看當時就傻了眼了,因為他看的都是關于動物的書。最后我選了一本書《最后一頭戰象》。
我原以為大象身體巨大脾氣肯定很暴躁,不容易和人相處。但是,在讀了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感情。
《最后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個寨子插隊時,見到了以前與日寇作戰的最后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后的一個早晨,嘎羧突然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向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后,嘎羧獨自上路。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因為那里埋著他的同伴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迎接死亡,它要永遠的陪著它的戰友們!
讀過這本書后,使我驚訝的是象竟有如此靈感,它都明白忠誠和職責是生命中最完美的東西,我深深體會到,它那種跟同伴永恒的友誼。。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不停地回蕩著……我萬萬沒想到我會從一頭大象身上學到做人的道理。
大自然中萬物都是有靈性的,所以我們要關愛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