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讀雪國有感1500字篇一
駒子,一個喜歡寫日記的姑娘,為了幫助師傅的兒子——行男治病,淪為藝伎。然而此男人雖是眾人口中她的未婚夫,卻只有她知道,他們的關系并沒有發展到那一層。甚至,她這別人口中的未婚夫,在回鄉等死的時候,還帶回來一個女子——葉子,是那女子,終日照料行男。
一切都是徒勞的,都是毫無意義的。寫日記、練琴、照顧行男、愛上沒有未來的男人,都是徒勞的。但用駒子的話來說,她只是想要活的有尊嚴,有追求。對于行男,她盡一份責任,對于島村,她卑微到塵埃里。一年只到雪國來一次的島村,和為了見一次島村等待一年的駒子,這天差地別的愛,真是令人唏噓!
島村根本不配得到駒子的等待!駒子好傻……男女對待感情,或者說,人與人對待感情的態度,差別真是太大了。在雪國邂逅新感情的島村,只偶爾想起尚在家中的孩子,從未記得自己的妻子;若是在去雪國的路上就已然對葉子動心,又如何做到對駒子曖昧不清;明明與駒子陷入感情,又為何依然偷偷惦記葉子……
故事的結局也令人心痛,葉子在火災中死亡,駒子在火災中發瘋,島村的日子卻仍在繼續。每個人都會有細膩的各種各樣的感情,但如果不能對情感進行控制,真是害人害己。
也許到第二遍讀的時候,我才能欣賞到雪國的美吧!
讀雪國有感1500字篇二
《雪國》這部書,是川端康成在1968年獲得諾貝爾學獎的倚仗之一。有人說,這本書是歷史上最唯美的獲獎作品。
作者這樣的寫作風格與他自身的經歷密不可分。在幼年時,父母均因結核病死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陸續病故,他被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他的一生四處旅行,性格感傷又孤獨,這也許是書中主角島村略頹廢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雪國是一個很純凈的地方,終年積雪,看不到任何掩埋在雪下或別的地方的骯臟,即使這樣的白凈被誰踩了幾下,添了幾個腳印,也無關痛癢,左右不過一時的凌亂罷了,睡一晚的好覺,這些雜亂又會被落下的雪花重新掩埋,并且看不出任何一絲痕跡。
主人公島村是一位舞蹈研究者,全書也正是圍繞著他與藝伎駒子、少女葉子的感情展開,這兩個女孩兒是真真正正的社會最底層,苦苦掙扎著想要生存,一切卻只能如那些簌簌落下的'雪花一樣,消融在人們看不到的角落。
駒子早年被賣到風塵之地陪酒,后一位三弦琴師傅收留了她,令她脫離煙花之地,以賣藝為生。可后三弦琴師傅的兒子得了重病,她不得已再次淪落風塵,以賣身賺錢治病。盡管這樣,她面對生活依然是熱情的,學琴、記日記、收集煙,她幾乎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極致,卻依然擺脫不了藝妓的束縛。
而葉子,她努力地學護理、認真地照顧一個病人,那個病人卻依舊去了。她愛她的弟弟,竭盡全力卻也未能找到經常與他見面的辦法。這樣一個美麗的少女,最后的下場卻是葬身火海,“她的小腿抽搐,蒼白的臉燃燒著……”這樣的描寫,讀便讓人痛得窒息。
而島村,他繼承了一筆豐厚的遺產,有妻室兒女,每天無所事事,偶爾通過照片和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他可以為了當年和駒子的一場邂逅,就三次跑到雪國,把雪國當成了一個逃離現實的地方。家境富裕的他,卻對生活抱著這樣徹底的悲觀態度。
我極少讀這種訴說民間疾苦的書,讀略顯平淡,也沒有過多的驚天動地的故事情節,但川端康成的這一本書,讀看似沒有什么波瀾起伏的情節,但又能夠給讀者的內心留下一層淡淡的憂傷,經久不散。
或許這就是他心中的雪國吧,白得無瑕、美得驚心動魄,卻又寒冷徹骨。雪下埋藏的到底是什么?我們不得而知。
讀雪國有感1500字篇三
前前后后來這三次了,你說,我走后,你要過正經日子了。
光與影的重疊,景與物的交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構成了川端康成的雪國,亦構成了每個人的雪國,那美得窒息的風與話喚醒了長久以來人世間最復雜的情感,亦是最質樸的需求。
在這世上,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丟失的另一半,很多人中途放棄了,很多人幸運的找到了,究竟這是徒勞無功的追尋,還是冥冥中不舍棄的真摯。
島村乘著景外之物的人與光影來到了雪國,那匍匐在宿命下的心與悸動從葉子的溫柔開始,駛向了那漫無邊際的荒蕪。
“聽過形形色色的人說,那些人心里十分喜歡你而當面又不說,總使你依依不舍,流連忘返。即使分別后也還是這樣,對方有時想起你,給你寫信,大體都屬于這類人”
島村是個靠繼承遺產而無抱負無追求的頑固子弟,他用僅存的熱情去留心這個虛無的世界,從都市的糜筡到這荒蕪的雪國,一如他說,要喚回自然與自己的真摯感情最好是去爬山。他本想追尋生命的真實,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卻終究看到一切不過都是徒勞,他以近乎悲涼的心境,去看這個世界,即使再美也不過是暮色下鏡影中虛晃的移動。他迷戀西方的舞蹈,卻從不觀看,一如他深信不疑的最美的永遠在心間不可獲得。一如對待駒子和葉子,因為太難得,不忍去觸碰或幻滅。
“因為我把你當朋友嘛,以朋友相待,不向你求歡”
駒子是島村外向的對立,她積極的面對生活,哪怕是僅存的一絲希望,她也要盡力去掙扎。我想島村對駒子的好感便是來自于此吧,雖然認為一切的虛無皆是徒勞,但是卻還是殷切的期盼有人可以帶來不一樣的。雖然不過是又一場徒勞罷了。島村說,駒子給人的感覺潔凈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了她的腳趾彎都是干凈的。
故事開始與結束皆是以葉子為線索,而駒子則在這一切的變故中順應了徒勞罷了。駒子努力讀書,寫十幾年的日記,勤奮練琴,為報答師傅而賣身做藝妓,愛上島村等皆是徒勞,她的抗爭實實在在,卻一如死去的蛾子們,一切都是無用的掙扎。
“她的眼睛同燈火重疊的那一刻,就想在夕陽的余暉里,飛舞的嬌艷而美麗的夜光蟲。”
若說駒子是肉體上到村的對立,那葉子便是島村靈性上的對立,葉子的美在于未表現的若隱若現,她不想駒子那般強烈,但卻篤定的相信并堅持著,一如她拜托站長照顧她的弟弟,認真并深切的愛著行男,最終在銀河傾斜而下的夜里,歸結于熱烈如火的歸途。
雪國,以景為情,以情為景,宛如一幅絕跡,山水飄渺下,一切看似都在改變,一切卻又按部就班。我們終究的掙扎都是一場徒勞無功的忘返。
一切看似悲切,卻又不痛得深入骨髓,切膚得剛剛好。虛無的凄美……一如我在開頭所問,這場追尋的意義到底是在心底還是可以外化出來遇見駒子或是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