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短歌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一
1、知識目標:
鑒賞詩歌,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高尚的品德情操。
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誦讀和鑒賞。
多媒體課件。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海》和《龜雖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曹操吟誦《短歌行》的相關片段;
學生讀詩感悟,交流讀詩體會。
出示投影: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所以陳沆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亦見《詩比興箋》)這些話有助于理解本詩的深刻含義。
3、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巧用比興。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選擇《短歌行》中最能打動你心靈的詩句,談一談你的心得體會。
參考話題:
“立志與成才”
“機遇與成功”
“科教興國”
“尊師重教”
“禮賢下士”
短歌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二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詩,學習詩歌中所運用的用典比興的藝術手法。
2、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情境體驗、合作交流及教師點撥這一學習過程,學會詩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深層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的情感,提高學生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3、教師通過對詩歌的深層解讀,學習曹操在詩歌中體現的生命意識,培養學生珍惜時間、樹立遠大抱負的意識和責任感。
解讀詩歌意象,學習魏晉詩歌的用典比興表現手法,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前大家先一起來聽段詩歌朗誦。聽完朗誦以后,哪位同學能跟大家說說你對剛剛這首詩歌的了解呢?看來大家對曹操很熟悉啊,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這首《短歌行》。
(二)朗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憂”的基調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結合詩歌注釋,初步了解詩歌大意。
教師在學生朗讀詩歌之前該讓學生明確誦讀詩歌的過程中體味詩歌憂的感情基調。
(三)賞析詩歌語句,解讀詩歌意象
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組內互相參照,互相啟發,要求組內成員都要分享自己對詩歌中的意象的解讀及對詩人“憂”的內容的解讀;2、各小組內推選小組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1、詩中表現詩人“憂”的詩句?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課件展示)
2、詩人為什么而“憂”?
明確:①憂功業未成(板書)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課件展示)
②憂賢才難求(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課件展示)
3、詩人是通過哪些意象來抒發自己“憂”的感情的?
明確:酒、朝露、明月
(1)酒
(知人論世。結合全詩可明確曹操表達的是人生短暫,要抓緊時間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詩人將人生短暫比喻成“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
(3)明月
明確:
比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用明月比喻賢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詩是表達女子思慕愛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來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表現詩人求賢如渴的心情。
明確:詩歌雖然“憂”的情緒貫穿整篇,但是在憂的背后卻飽含詩人建立功業、渴慕賢才的理想和抱負。
明確:這幾句詩勾勒出一幅彷徨無依的特點,“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表現了良將賢才無明主可選時的彷徨,與曹操在整詩中表露的求賢若渴、渴望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抱負相呼應。
(四)教師總結,拓展作業
1、正是渴望建功立業、一統天下,所以面對短暫的人生,曹操一掃前人要及時行樂的消極態度,發出人生苦短,及時立業的感慨,處在亂世的曹操,在50多歲的高齡仍然渴望建功立業,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家更應樹立遠大抱負,發憤圖強。
2、以一篇短文寫《短歌行》給你的啟示,題材不限。
短歌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三
1.通過預習,能介紹作家及創作背景;
2.說出詩人求賢若渴,志在天下的胸懷抱負,并能通過朗讀表達;
3.能找出詩歌中一兩種藝術手法,說出它的用處。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學習方法:誦讀、合作、探究
一、導入
曹操的作品《觀滄海》、《龜雖壽》
二、初讀詩歌,力求讀準
正音
三、背景介紹
觀看《三國演義》視頻片段,了解背景。
要求學生邊看邊作批注,朗讀如何處理情感。
四、自由誦讀,小組競賽朗讀等形式進一步把握詩人感情。
進行誦讀指導
五、品讀詩歌
有著赫赫戰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憂”
人生苦短賢才難得功業未就
六、小結
《短歌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言志詩,全篇抒寫了年華易逝的感慨,表達了求賢若渴的心情,表現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人生短暫
因何而憂?賢才難得
功業未就
黃秋云
短歌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四
通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而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希望能為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盡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的補充閱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
⑴ 初步體味(熟悉內容),
⑵ 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
⑶ 鞏固體味(誦讀、聽音樂)。
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構(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么?曹操何許人也?)。
一、簡潔導入
以前,我們學過曹操的兩首詩歌──《觀滄海》和《龜雖壽》。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云的英雄。我們來學習他的《短歌行》,進一步體會詩人的英雄氣慨。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三國演義》第48回宴長江曹操賦詩中,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和眾部將一起狂飲,他四顧空闊,心中大喜,與諸將講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壯志。這時候,看到烏鴉向南飛去,他已經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滿懷地講述自己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等歷史豐績,一邊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將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劉馥認為其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棲?不吉利,他很生氣劉馥掃他的興,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認為該詩作于曹操晚年,大敗于赤壁之戰之后,當時曹操53歲,年時漸高,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賢納士致力于建功立業。
二、整體感知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解決難懂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參看注解,提出不懂之處,一起解決。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如月明星稀,烏鴉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2、朗讀全詩
三、討論鑒賞
1、討論分析名句。叫學生說說哪個句子對他有啟發。(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里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于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么,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夸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涵:
⑴ 提問:你以為在本詩第一段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個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書:對酒當歌,憂的是人生苦短)
⑵ 那么從本詩后三段來看,作者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呢?(求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為了什么而求賢呢?(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
板書: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3、解決憂和求賢的統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么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么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么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統一大業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
(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
英雄之慷慨悲歌
4、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 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里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⑵ 巧用比興。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
四、小結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短歌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五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詩,學習詩歌中所運用的用典比興的藝術手法。
2.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情境體驗、合作交流及教師點撥這一學習過程,學會詩中所運用的表現手法,深層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現的情感,提高學生分析鑒賞詩歌的能力。
3.教師通過對詩歌的深層解讀,學習曹操在詩歌中體現的生命意識,培養學生珍惜時間、樹立遠大抱負的意識和責任感。
解讀詩歌意象,學習魏晉詩歌的用典比興表現手法,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上課前大家先一起來聽段詩歌朗誦。聽完朗誦以后,哪位同學能跟大家說說你對剛剛這首詩歌的了解呢?看來大家對曹操很熟悉啊,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這首《短歌行》。
(二)朗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憂”的基調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結合詩歌注釋,初步了解詩歌大意。
教師在學生朗讀詩歌之前該讓學生明確誦讀詩歌的過程中體味詩歌憂的感情基調。
(三)賞析詩歌語句,解讀詩歌意象
在學生個性化解讀的基礎之上,將全班分為六個小組,組內互相參照,互相啟發,要求組內成員都要分享自己對詩歌中的意象的解讀及對詩人“憂”的內容的解讀;2.各小組內推選小組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1.詩中表現詩人“憂”的詩句?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課件展示)
2.詩人為什么而“憂”?
明確:①憂功業未成(板書)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課件展示)
②憂賢才難求(板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課件展示)
3.詩人是通過哪些意象來抒發自己“憂”的感情的?
明確:酒、朝露、明月
(1)酒
(知人論世。結合全詩可明確曹操表達的是人生短暫,要抓緊時間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
(2)朝露
詩人將人生短暫比喻成“朝露”,這個意象在古詩文中一般指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操《贈白馬王彪》)“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
(3)明月
明確:
比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比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用明月比喻賢才。
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詩是表達女子思慕愛人,曹操在引用上省略了“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用含蓄的方法來表達求賢若渴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表現詩人求賢如渴的心情。
明確:詩歌雖然“憂”的情緒貫穿整篇,但是在憂的背后卻飽含詩人建立功業、渴慕賢才的理想和抱負。
明確:這幾句詩勾勒出一幅彷徨無依的特點,“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表現了良將賢才無明主可選時的彷徨,與曹操在整詩中表露的求賢若渴、渴望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抱負相呼應。
(四)教師總結,拓展作業
1.正是渴望建功立業、一統天下,所以面對短暫的人生,曹操一掃前人要及時行樂的消極態度,發出人生苦短,及時立業的感慨,處在亂世的曹操,在50多歲的高齡仍然渴望建功立業,作為年輕一代的大家更應樹立遠大抱負,發憤圖強。
2.以一篇短文寫《短歌行》給你的啟示,題材不限。
短歌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六
了解曹操其人其文。
揣摩詩意,體會詩人抒發的人生短暫和求賢若渴,建立功業矛盾復雜情感。
總結曹操詩歌緣事而發,慷慨多氣的特點。
過程和方法:分層鑒賞,通過誦讀體會情感。
一、導入
早在十年前,老師曾聽過一首京劇韻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說唱臉譜》。其中有幾句唱詞,老師到現在還記憶猶新。這里為大家清唱一下:藍臉的多爾頓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啊……。
為什么在京劇中,曹操為什么一定要是個白臉呢?(曹操這人太奸詐了。)奸詐是性情體現在言行上也體現在面相上。為了更直觀地表現曹操的這種奸,京劇只能給曹操一個白臉。唯其臉白,才能把他的一個眼神和任何一個細微的表情都展現出來。但同學們覺得京劇中這種圖譜化表現出來的曹操性格真實嗎?(不真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過他的作品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個歷史人物的真實情懷。
二、走進文本
活動一、理解詞句,揣摩詩意。
1、首先老師請同學們把詩歌自由誦讀一遍,然后結合課下注釋,揣摩詩意。教師走下講臺和學生進行個體交流,了解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①釋題:“短歌行”,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名稱,屬《相和歌·平調曲》,原詞已經不可知,現在流傳下來最早也最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這首《短歌行》。初中時我們學過長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車行》等詩歌。短歌、長歌,因歌詞長短而區分。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
②對酒當歌,當字理解。解釋為“對著”,可以引申為聽歌,唱歌。這是已然發生的行為。解釋為“應當”,是能愿詞,表明放歌是希望發生的一種行為。聽歌時一種靜態形象的呈現,與詩人內心涌動的豐富的情感不符;應當是一種希望,無論付沒付諸行動,都是將來時的一種表述;只有一邊喝酒一邊唱歌這種現實中正在發生著的動作與詩人內在的情感互為表里。
③慨當以慷,意為慷慨。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時“當以”是虛詞,既然沒有表義功能,用在這里在哪方面發揮了作用?(這是詞語間隔用法,當以無實義。慷慨意為充滿正氣,情緒激昂,現代漢語中有慷慨陳詞一說。用在此處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這里為何是慨慷與詩歌的葉(和洽,和諧)韻有關。)教師安排學生對詩歌進行兩遍對比誦讀,通過讀感受這一特點。同時教師總結詞句理解方法,從詩歌韻律形式入手理解詞句。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為青色的您的衣領,讓我心向往。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體。文化意蘊:周代學子穿著的衣服,學子是有才能的人。同時該詩出自《詩經·鄭風·子衿》篇,這里看出曹操對賢才的思慕之情。所以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讓我思慕的賢才啊,我心中向往。此處從修辭和文化入手,揣摩詩意。
⑤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鹿兒發現美食,悠悠鳴叫。這種景象和嘉賓云集奏樂宴飲,在情緒和情景上有什么聯系?情緒上,鹿兒發現美食,歡樂的鳴叫;宴會上奏樂喝酒,賓主盡歡。情景上,鹿兒性情溫順,喜群居,發現美食必聚食;宴會上嘉賓賢主聚會。這種通過景象或情感上的聯系,引出詩歌后句的手法,在《詩經》中常用叫做“興”。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例如《詩經·周南·關雎》鳥兒的關關叫聲,在鳥兒之間在傳達著什么信?求偶。教師總結方法,從詩歌表達手法入手理解詩意。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予以解決,同時總結揣摩詩意方法。教師板書學生疑問,多媒體展現成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從修辭、文化入手,揣摩詩意。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從表達手法入手,理解詩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從語境語法入手,揣摩詩意。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從使用典故入手,揣摩詩意。
活動二、體會詩人情感。
1、對詞句疑難的推敲,幫助我們完成了詩歌鑒賞的第一步,揣摩詩意。下面我們進入詩歌鑒賞的第二個階段,體會詩人情感。
首先老師請一位同學為大家誦讀一下這首詩,其他同學完成以下任務。思考,在我們這首詩中,有一種情感反復出現,你能用詩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出來嗎?動筆劃出直接體現出這種情感的詩句。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一般四言詩,以幾句為相對較為完整的表意單位?兩句。所以我們讀時應讀六句。)
教師明確:憂的是人生短暫,從哪些詩句看出來的?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歌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七
1.知識與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況;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內容;背誦本詩。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體會詩人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內容)。
2.運用典故及引用詩句表達感情的技巧。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一課時
課前2分鐘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正如歌中所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歷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夠經得起歷史的千淘萬漉而流芳百世呢?有這樣一個人,在三足鼎立的歷史舞臺上,他是一個個性張揚的英雄,在中國文學的舞臺上,他是個慷慨豪邁的大詩人。他曾經叱咤風云,他死后功過成敗至今還令人評說不盡。他就是——曹操。(說曹操,曹操就到。)——過渡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他的一首樂府詩《短歌行》(幻燈片1)
下面我們先走進作者,哪位同學來介紹這一人物?
(幻燈片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統一中國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
點評:但歷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今天語文課就主要分析作為文學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會反映他作為政治家的抱負和情懷。
1、解題:我們先看下題目,了解些基本知識,這是一首樂府詩,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的名稱,樂府詩有“長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據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一般說,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于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因此我們從題目可以知道這首詩的音節較短。行,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這些,大家作為常識了解即可。(幻燈片3)
2、李白邊喝酒邊唱:“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他在《將進酒》中更是高歌“與爾同銷萬古愁”,可謂是豪氣酒氣沖天。喝酒的時候詩人總喜歡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樣的歌?我們先來聽這首詩的錄音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放錄音(幻燈片4)
3、你覺得怎么讀這首詩歌會更好?
明確:要把那種蒼勁雄健,慷慨悲涼的感情表現出來。節奏多二二式,語速要慢點。
4、下面就讓大家自讀這首詩。(學生自讀)
5、請二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詩。
朗讀詩歌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讀詩歌,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我想現在一定很多人都想躍躍欲試吧,想扮演一次曹操,來次橫槊賦詩。現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領軍出征,欲一統天下的曹操,你該怎么去讀?其他同學先自己醞釀一下。哪位同學先自告奮勇朗讀幾句。(請一學生朗讀完后,肯定他的優點:如聲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話很標準。但沒有起伏變化、抑昂揚頓。作者那種慷慨的情感還欠缺些點)
過渡: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其實,詩歌也有眼睛,即詩眼。詩眼就是最難能體現詩人情感和主旨的詞、句。
1、我們討論一下,從全詩來看,大家認為哪個字可以用來做全詩的“詩眼”呢?你從哪些詩句當中可以看出這種情緒?(幻燈片)
明確:憂
2、全詩當中反復出現一個“憂”字,那么詩人的心中究竟在“憂”什么?我們一起來分析詩歌,體味詩人的情感。
第一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齊讀)(幻燈片)
⑴第一節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作者“憂”的是什么?
①設問開頭,破空而來,表達詩人對人生的思考。②運用“朝露”為喻,表達年華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想。
所以“朝露”是比喻什么的?(幻燈片)
人生短暫,時光易逝。
作者用什么解憂呢?
作者借酒澆愁。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杜康是中國發明造酒的第一人,這里采用了借代的手法。
作者借酒憂的是人生就像早上的露水一樣的短暫、時光易逝,而自己功業未成。
⑵中國詩人自古就與酒有著不解之緣,他們借著酒盡情揮灑著詩興,寫下了無數美麗的詩篇。(幻燈片)
濁酒一杯家萬里______思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______作者此時孤單的心情
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表達的是邊關將士為國殺敵的豪情壯志,豪邁。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_____對友人的送別之情
由此可見,中國的詩酒文化源遠流長。
民間有“借酒澆愁”的說法。可是酒真能解憂嗎?當然不能。詩歌中說: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李白說過:“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唐代詩人羅隱也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酒即使能讓人忘卻憂愁,也只能是暫時忘卻,要解憂只有找出“憂”的源頭,詩人還在憂什么呢?我們來看第二節。
第二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幻燈片11)
1、這一節八句中只有兩句是作者自己寫的,大家找出是那兩句?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2、那么其它詩句是誰寫的?是什么意思?用這些詩句詩人是要表明什么?
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回在我的心靈,縱然我沒有主動到你那里,難道你就不能跟我保持聯系,給我個音信呢?表達的是一個姑娘對情人的思念,由思慕情人變為思慕賢才,向人才發出了深情的呼喚,我就像思慕情人一樣思慕你們賢才啊!
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高貴賓客,吹笙鼓瑟使賓朋歡悅。”詩表現的是天子宴請群臣的盛況和賓主之間融洽的溫情。這里用以表達對賢才的禮遇。賢才若來投奔于已,必禮遇嘉賓。
3、這幾句用了什么藝術手法,(幻燈片14)
用典。所謂用“典”,是指在詩詞中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詩典雅耐讀,富于文采;還可懷古傷今,詠史言志。
第二節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說明賢才若來投奔于已,必將極盡禮節招待他。思——求賢若渴(齊讀第一、二節)
第三節: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幻燈片15)
明確:(幻燈片16)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意即:天下的賢士們呀,我怎樣才能得到你們呢?恰如其分地表達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也表達了詩人求賢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是永遠不會止息的。
明確:求賢不得之憂。二憂:賢才
曹操為什么會如此的渴慕人才?我們可以聯系寫作背景來談。
明確:聯系當時的寫作背景,曹操寫作這首詩的時候剛好經歷了赤壁之戰的失敗,而且當時他已經57歲了,在古代這已經是走到了人生暮年了,但自己統一全國的大業仍未完成,而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為要成就一番大業須有更多的賢才相助。
第四節: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齊讀)(幻燈片17)
生:(幻燈片18)明月當空星辰稀少,烏鵲展翅向南而飛。繞樹飛了三圈,有哪枝高枝可以棲息。
師: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烏鵲南飛圖。作者觸景生情,寓情于景。“烏鵲”比喻賢才,“烏鵲南飛”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個概數,不能翻譯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賢才尋找歸宿,但無所依托,表達作者的惋惜之情。
這話從曹操口中說出,有沒有弦外之音?其實這是詩人發出的一個召喚:天下賢才到我這里來吧,我時刻在恭候著你們!)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幻燈片19)。
問題:這兩句分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怎樣理解?
比喻、用典(幻燈片20)
“周公吐哺”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在歷史上素有禮賢下士之名,曾“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曹操在這里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到這邊我們就比較清楚作者真正的憂是什么了
三憂:功業未就。
問:“詩言志”,結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幻燈片22)
明確:志————廣納人才,建功立業,統一天下。(板書)
同學們齊讀,我們再次體會和領悟詩人那憂而發奮慷慨激昂的思想感情。(點評)
為了讓大家更能走進歷史情景,品味三國氣息,體會作者內心世界。(幻燈片22)現在我們聽下《三國演義》中曹操的扮演者鮑國安在赤壁大戰前夕橫槊賦詩,演唱的《短歌行》。{《短歌行》這首樂曲在東漢時期是怎么個唱法已經失傳了,現在已經無法知道了。鮑國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現代人根據當時的情景重新譜曲演唱的})(聽后我們可以感覺到曹操的思想情感是那么的細膩、深沉且復雜,我們似乎可以感覺到這慷慨、蒼涼、悲壯的歌聲使曹操跨越了歷史長河,走進了我們的課堂,來到了我們的身旁。)
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當然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你說曹操,對關羽多么的好。送坐騎,送美女,送官印,有感情有待遇有事業,可是關羽還是走了。為什么,因為他對劉備的感情更深于曹操。當然,以情對人,總不會吃虧的。要不,關羽不會在華容道“義釋曹操”,讓他的青龍偃月刀,喝西北風了。
學了這首詩,同學們一定對曹操這一歷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請寫一篇短文,談談你對曹操的理解。
短歌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八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全文。
2、感受詩人“憂”的情感基調和理解為何而“憂”。
1、背誦全詩。
2、理解分析詩人的情感態度。
1、詩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詩經》句子的藝術手法。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自行說出自己最喜歡三國中的哪個人物,并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從而引出對《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紹。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文學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風格清峻,簡約嚴明。他的詩歌現存二十多首,大都采用樂府舊題,明顯地表現出對漢代樂府的繼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原本印象中對于曹操的看法。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權勢力。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1、先播放課文錄音,并提出問題:“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
明確:詩歌的詩眼是“憂”,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ppt展示)
2、請學生回答詩中哪些句子含有“憂”字?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ppt展示)
(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對重點字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從而提出問題,從這部分中可以看到詩人“憂”的原因是什么?請學生進行回答,然后教師進行引導補充。
明確:借酒抒情,以悲涼的情調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部分引用《詩經》中句子是難點,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介紹,使學生能夠有明確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這些詩句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于賢才的渴望。
明確:抒發對賢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對嘉賓的禮遇。(ppt展示)
明確:繼續寫思念賢才的渴望,寫“憂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該部分講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導學生得出詩人在這一部分用“烏鵲南飛”同樣是用來比喻賢才。
明確:表明詩人虛心納士,竭盡誠心,不遺余力的態度。(ppt展示)
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以及曹操這時候的年齡,讓學生明確曹操最后“憂”的是天下尚未一統。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賢不得:親親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業未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pt展示)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烏鵲南飛的形象比喻當時賢士四處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pt展示)
這部分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部分,根據課堂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最后讓學生齊讀課文,對課堂進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