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方案應該怎么去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醫療質量控制實施方案醫療質量控制實施方案篇一
為進一步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和風險防范工作要求,進一步強化醫療質量管理,強化依法執業意識,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行業監管,防范醫療安全風險,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按照北京市統一部署,開展朝陽區醫療質量安全專項整頓活動(以下簡稱“專項整頓活動”),制定本方案。
(一)朝陽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成立朝陽區“專項整頓活動”工作小組。
工作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醫政醫管科。
(二)職責分工
1、醫政醫管科、醫管中心負責制定“專項整頓活動”方案,組織協調各相關部門整體推進“專項整頓活動”進程。負責督導轄區內醫療機構開展“專項整頓活動”,重點加強對血液透析室、院感、藥事管理、手術室、消毒供應室、重癥監護病房、急診科、內鏡室、實驗室、口腔科等部門專業的醫療質量安全排查。負責協調各相關部門督促醫療機構,梳理本機構內問題、建立整改臺賬。對整治活動中發現的重點問題進行行業內通報;負責指導區屬各醫療質量控制與改進中心開展相關專業的專項檢查等相關質量管理工作,建立醫療機構質量監管的.長效機制。
2、中醫科負責督導轄區中醫類醫療機構開展“專項整頓活動”。檢查并梳理中醫類醫療機構存在問題,按要求完成中醫類醫療機構“專項整頓活動”信息匯總及工作報告。
3、基層衛生科、社管中心負責督導轄區社區類醫療機構開展“專項整頓活動”。檢查并梳理社區類醫療機構存在問題,按要求完成社區類醫療機構“專項整頓活動”信息匯總及工作報告。
4、老年婦幼康復科、婦幼保健中心負責督導轄區內婦產類醫療機構開展“專項整頓活動”。檢查并梳理婦產類醫療機構存在問題,重點對新生兒科、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產科(含產房)等部門的醫療質量安全排查。按要求完成婦產類醫療機構“專項整頓活動”信息匯總及工作報告。
5、法監科、衛生監督所負責對轄區醫療機構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培訓,加強醫療機構依法執業情況檢查,對“專項整頓活動”中發現的重點問題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整頓活動的范圍:除部隊醫院以外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重點是二、三級醫院和開展血液透析等項目的醫療機構。
(一)部署動員階段(20xx年2月20日至2月28日)
制定實施方案,召開動轄區醫療機構動員會,各醫療機構對活動方案進行傳達學習,積極營造活動氛圍。各相關部門制定相應詳細工作計劃、工作措施。
(二)自查提高階段(20xx年3月1日至3月10日)
各醫療機構要開展院科兩級自查工作,于20xx年3月5日前完成機構醫療質量安全自查工作,于3月10日前向區衛生計生委上報自查總結報告,明確自查發現的問題和改進措施。同時要強化對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重點感染性疾病的識別、監測與管控,尤其對涉及操作范圍大、過程較復雜的有創操作患者,以及不同個體之間涉及體液接觸的相關臨床診療操作的患者,要加大對相關感染性病例的識別和管理力度,對發現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要及時采取相應消毒隔離措施,堅決杜絕醫源性因素導致的疾病傳播。
(三)督導檢查階段(20xx年3月6日至3月15日)
各相關部門按責任分工,指導轄區內醫療機構對醫療安全風險進行全面梳理排查。對于醫療機構重點部門、重點環節和重點操作的安全風險管理工作,加大對產房、新生兒室、手術室、門急診、重癥醫學科、血液透析室、內鏡診療室、高壓氧治療室、消毒供應室、藥事管理等醫療風險較高的科室和部門的規范管理與風險防范專項督查力度。
(四)總結上報階段(20xx年3月16日至3月20日)
各相關部門于20xx年3月16日前完成責任范圍內區域專項整頓活動,結合醫療機構自查整改落實情況,匯總分析存在問題及處理措施,形成活動總結。于3月xx日前報“專項整頓活動”工作小組辦公室。對醫療機構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實行“統一報備,銷號管理”。
(一)充分提高認識,落實主體責任。
醫療機構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醫療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安全意識、風險意識和緊迫感。醫療機構醫療質量管理實行院、科兩級責任制。醫療機構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作為醫療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強化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本機構醫療安全管理相關組織機構,加強組織領導,制訂并嚴格落實各級人員崗位職責,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消除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緒,理順工作機制,周密安排、精心部署,認真做好醫療安全管理各項工作。
(二)加強教育培訓,營造安全文化。
醫療機構要加大宣傳培訓力度,著力增強所有職工的醫療安全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重點關注新入職、實習、進修、返聘、規范化培訓等人員的崗前培訓、崗間監管、崗后考核,抓好薄弱環節、重點環節管理;強化全員“三基”、“三嚴”訓練教育,落實考核機制,不斷提高醫務人員臨床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形成醫療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和通報機制,開展典型案例分析,營造人人重視醫療安全、人人落實醫療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圍。
(三)完善制度建設,加強風險管理。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本機構醫療質量安全與風險管理體系,完善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防范相關工作制度、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細化并嚴格遵守18項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建立本機構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記錄和報告相關制度,建立醫院感染管理相關制度和規范,建立對醫院感染重點部門、重點環節的安全風險監控和管理機制。在活動期間,認真梳理各項制度的可行性、實時性和合規性,要突出圍產期安全、圍手術期安全、有創操作、危急值報告、實驗室安全風險管理,針對發現的問題要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同時要加強對藥品和醫療器械臨床應用的監管,加強對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的監測,做好藥品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的報告及處置工作。
(四)強抓制度落實,嚴格責任追究。
醫療機構要認真執行各種規范、指南、操作規程、制度等,規范臨床服務行為,堅決杜絕違反醫療操作常規行為的發生。醫療機構要建立健全醫療安全評價和監管體系,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制度措施落實到位;要建立健全醫療質量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對違法違規、違反制度規范等造成質量安全事件的,要堅決追究相關崗位人的責任。對工作中責任心不強、玩忽職守、工作疏漏、職責懈怠、違反操作規程等造成的各類醫療差錯和事故的責任人,要依法依規予以追究。
(一)轄區內各二、三級醫院將自查報告文字版和附件1、附件2(設置血液透析中心(室)的)按要求填寫并加蓋單位紅章后,于20xx年3月10日前送至朝陽區衛生計生委行政服務大廳3號窗口(朝陽區甜水園東里甲1號),注明單位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二)各相關部門于20xx年3月16日前將各自職責范圍內的檢查情況總結報至委醫政醫管科108室。
醫療質量控制實施方案醫療質量控制實施方案篇二
一、目的:
醫療質量是醫院發展之本,優質的醫療質量必然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保證我院在醫療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平穩、健康發展,特此制定全程醫療質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確有效地實施標準化醫療質量管理。
二、目標:
逐步推行全面質量管理與控制,建立任務明確,職責權限相互制約,協調與促進的質量保證體系,使醫院的醫療質量管理工作達到法制化、標準化,設施規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及效率。通過全面質量管理,使我院醫療質量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管理體系
全程醫療質量控制系統的人員分為醫院醫療質量控制領導小組、科室醫療質量控制小組和各級醫務人員自我管理三級管理體系。
(一)醫療質量控制領導小組職責
醫院設立醫療質量控制領導小組,由院長負責,業務院長、護士長、及主要臨床、醫技、藥劑等科室負責人組成。在院長及分管副院長的領導下負責全院醫療質量管理工作。負責審議、制定、修訂醫療質控方案。督促檢查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的執行情況。定期召開會議,評價醫療質量控制,調查分析醫療缺陷的原因及性質,并提出改進措施。
(二)科室醫療質量控制小組職責
各臨床、醫技、藥劑科室設立質控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質控醫、護、技、藥師等人員組成。負責貫徹執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醫療護理等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章。對科室的醫療質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檢查登記和考核分析上報。
(三)醫務人員自我管理
1.門診醫師
(1)嚴格執行首診醫師負責制。
(2)詢問病史詳細、物理檢查認真,要有初步診斷。
(3)門診病歷書寫完整、規范、準確。
(4)合理檢查,申請單書寫規范。
(5)具體用藥在病歷中記載。
(6)藥物用法、用量、療程和配伍合理。
(7)處方(門診、住院、中醫)書寫合格。
(8)按專科收治病人。
2.病房住院醫師
(1)病人入院30分鐘內進行檢查并作出初步處理。
(2)急、危、重病人應即刻處理并向上級醫師報告。發現法定傳染病認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按規定時間上報。
記錄當班醫生在入院8小時內完成,急診病人術前完成)。
(4)病歷書寫完整、規范,要有病人或授權親屬簽字確認,不得缺項。
快完成肝、腎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專科檢查。
(6)按專科診療常規制定初步診療方案。規范合理應用抗生素。
(7)對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診一次。
記錄、轉出和轉入、特殊治療、病人家屬談話和簽字、出院小結和死亡討論等一切醫療活動均應有詳細的記錄)。
(9)對所管病人的病情變化應及時與病人家屬交待和解釋,在病程記錄中記錄談話內容并由家屬簽字。同時向上級醫師匯報。嚴格執行各項知情同意書的落實。非本人簽字的各種知情同意書均應同時有病人授權委托書。
院感染病例,及時填表報告。
(11)病人出院時須經上級醫師批準,應有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應注明出院醫囑并交代注意事項。
3.病房主治醫師
(1)及時對下級醫師開出的醫囑進行審核,對下級醫師的操作進行必要的指導。
內容要求有:①診斷及診斷依據;②必要的鑒別診斷;③治療原則;④診治中的注意事項。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隨時檢查、處理,并向上級醫師匯報病情。
(4)及時檢查、修改下級醫師書寫的病歷,把好出院病歷質量關,并在病歷首頁簽名。
(5)按科室規定正確分級使用抗生素和專科用藥。
(6)手術治療前手術者和麻醉師要親自檢查病人并記錄,擇期手術必須有術前小結,做好術前準備,認真落實手術安全核查表,按手術分級管理標準擬訂嚴密的手術方案并實施。術后即刻完成術后記錄,24小時完成手術記錄。
(7)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做好術后工作。
(8)負責治愈患者出院的審批手續,并向上級醫師匯報。
4.病房主任或業務院長
(1)組織或參與制定本科質量管理方案、各項規章制度、診療和操作常規。
(2)指導下級醫師做好醫療工作,督促檢查下級醫師執行各項制度和診療常規。
病人病情變化應隨時查房;每周組織全科查房2次。
別診斷;③治療原則;④有關方面的新進展。
(5)疑難病例組織科內討論或院內會診,必要時向醫務處申請院外會診或遠程會診。
(6)指導和監督下級醫師正確分級使用抗生素和專科用藥。
(7)組織術前和重要治療前病例討論,指導下級醫師做好術中、術后醫療工作。
(8)審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導病人出院后的繼續治療。
(9)審簽主治醫師審查的轉科、出院病歷。
四、質量監督考核
醫院醫療質量具體由分管副院長負責,醫務部、護理部分別組織醫療醫技科室、護理組進行監督考核。各科室成立的醫療質控小組對本科室的醫療質量隨時指導、考核。醫院病案管理委員會、藥事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分別負責相關事務和管理工作。
五、健全規章制度
1.執行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內容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嚴格執行各種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常規。
2.重點對以下關鍵性制度的執行進行監督檢查:
⑴首診負責制度。
⑵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⑶分級護理制度。
⑷會診制度。
⑸查對制度。
⑹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⑺危重病人搶救制度。
⑻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⑼術前病例討論制度。
⑽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⑾醫師值班與交接班制度。
⑿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
⒀臨床用血審核制度。
⒁新技術、新項目準入制度等。
3.醫技科室要建立標本簽收、查對、質量隨訪、報告雙簽字及疑難典型病例討論制度。逐步建立影像、藥劑與臨床聯合討論制度。
4.健全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傳染病管理,疫情登記報告制度,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規程。
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教育,增強法律意識、質量意識
1、實行執業資格準入制度,嚴格按照《醫師法》規定的范圍執業。
2、新進人員崗前教育,必須進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制度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及醫療質量管理等內容的學習。
3、不定期舉行全員質量管理教育,并納入專業技術人員考試內容。
4、對違反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的人員進行個別強化教育。
5、各科室醫療質控小組應定期組織本科的人員學習衛生法規,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醫院有關規定。
6、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定期對各類醫務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強化培訓,達到人人參與,人人過關。要把“三基”、“三嚴”的作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質量管理的始終。醫護人員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復蘇技術操作和常用急診急救設施、設備的使用方法。
7、建立醫務人員醫療技術缺陷檔案。
七、建立完整的醫療質量管理監測體系
1.分級管理及考核:
⑴各級醫療質量管理組織定期檢查考核,對醫療、護理、醫技、藥品、病案、醫院感染管理等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考核、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及措施。
⑵職能部門要定期下科室進行質量檢查,重點檢查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上級醫師查房指導能力,住院醫師“三基”能力和“三嚴”作風。
⑶分管院長應組織職能部門和相關科室負責人,進行查房,督促檢查質量管理工作。⑷醫院醫療質量檢查小組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科室檢查、考核。
⑸各科室醫療質控小組應每月對本科室醫療質量工作進行自查、總結。
2.職能部門及各臨床、醫技、藥劑科室、質控小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控制措施。要建立健全各種醫療質量記錄及登記。對各種質量指標做好登記、收集、統計,定期分析評價。
3.建立質量管理控制反饋機制:
(1)科室醫療質控小組每月自查自評,認真分析討論,確定應改進的事項及重點,制定改進措施,并每季度向醫療質控科上報科室當季的質控工作總結。
(2)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定期(每季度)向臨床醫技等科室下發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的分析。
醫務部、護理部、質控科、院感科等有關部門應將醫療質量檢查考核結果、存在問題分析后提出的整改意見,及時向臨床、醫技等科室質控小組反饋。科室質控小組應根據整改建議制定整改措施,并上報相關職能部門。
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應定期召開會議,評價質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討論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計劃及措施。
八、醫療質量管理獎懲辦法,獎優罰劣(具體見考核辦法)
醫療質量的檢查考核的結果與科室、個人的效益工資、職稱晉升、考核、勞動聘用等掛鉤,與干部選拔及任用相結合。
醫療質量控制實施方案醫療質量控制實施方案篇三
醫療質量是醫院發展之本,優質的醫療質量必然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保證我院在醫療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平穩、健康發展,特此制定全程醫療質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確有效地實施標準化醫療質量管理。
逐步推行全面質量管理與控制,建立任務明確,職責權限相互制約,協調與促進的質量保證體系,使醫院的醫療質量管理工作達到法制化、標準化,設施規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及效率。通過全面質量管理,使我院醫療質量水平進一步提高。
全程醫療質量控制系統的人員分為醫院醫療質量控制領導小組、科室醫療質量控制小組和各級醫務人員自我管理三級管理體系。
(一)醫療質量控制領導小組職責
醫院設立醫療質量控制領導小組,由院長負責,業務院長、護士長、及主要臨床、醫技、藥劑等科室負責人組成。在院長及分管副院長的領導下負責全院醫療質量管理工作。負責審議、制定、修訂醫療質控方案。督促檢查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的執行情況。定期召開會議,評價醫療質量控制,調查分析醫療缺陷的原因及性質,并提出改進措施。
(二)科室醫療質量控制小組職責
各臨床、醫技、藥劑科室設立質控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質控醫、護、技、藥師等人員組成。負責貫徹執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醫療護理等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章。對科室的醫療質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檢查登記和考核分析上報。
(三)醫務人員自我管理
1.門診醫師
(1)嚴格執行首診醫師負責制。
(2)詢問病史詳細、物理檢查認真,要有初步診斷。
(3)門診病歷書寫完整、規范、準確。
(4)合理檢查,申請單書寫規范。
(5)具體用藥在病歷中記載。
(6)藥物用法、用量、療程和配伍合理。
(7)處方(門診、住院、中醫)書寫合格。
(8)按專科收治病人。
2.病房住院醫師
(1)病人入院30分鐘內進行檢查并作出初步處理。
(2)急、危、重病人應即刻處理并向上級醫師報告。發現法定傳染病認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按規定時間上報。
(3)按規定時間完成病歷書寫(普通病人24小時、危重病人6小時內完成;首次病程記錄當班醫生在入院8小時內完成,急診病人術前完成)。
(4)病歷書寫完整、規范,要有病人或授權親屬簽字確認,不得缺項。
(5)合理檢查,各類申請單填寫規范,24小時內完成血、尿、便化驗,并根據病情盡快完成肝、腎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專科檢查。
(6)按專科診療常規制定初步診療方案。規范合理應用抗生素。
(7)對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診一次。
(8)按規定時間及要求完成病程記錄(會診、搶救記錄、術前討論、術前小結、手術記錄、轉出和轉入、特殊治療、病人家屬談話和簽字、出院小結和死亡討論等一切醫療活動均應有詳細的記錄)。
(9)對所管病人的病情變化應及時與病人家屬交待和解釋,在病程記錄中記錄談話內容并由家屬簽字。同時向上級醫師匯報。嚴格執行各項知情同意書的落實。非本人簽字的各種知情同意書均應同時有病人授權委托書。
院感染病例,及時填表報告。
(11)病人出院時須經上級醫師批準,應有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應注明出院醫囑并交代注意事項。
3.病房主治醫師
(1)及時對下級醫師開出的醫囑進行審核,對下級醫師的操作進行必要的指導。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時內進行首次查房。除對病史和查體的補充外,查房內容要求有:①診斷及診斷依據;②必要的鑒別診斷;③治療原則;④診治中的注意事項。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隨時檢查、處理,并向上級醫師匯報病情。
(4)及時檢查、修改下級醫師書寫的病歷,把好出院病歷質量關,并在病歷首頁簽名。
(5)按科室規定正確分級使用抗生素和專科用藥。
(6)手術治療前手術者和麻醉師要親自檢查病人并記錄,擇期手術必須有術前小結,做好術前準備,認真落實手術安全核查表,按手術分級管理標準擬訂嚴密的手術方案并實施。術后即刻完成術后記錄,24小時完成手術記錄。
(7)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做好術后工作。
(8)負責治愈患者出院的審批手續,并向上級醫師匯報。
4.病房主任或業務院長
(1)組織或參與制定本科質量管理方案、各項規章制度、診療和操作常規。
(2)指導下級醫師做好醫療工作,督促檢查下級醫師執行各項制度和診療常規。
(3)對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時內進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變化應隨時查房;每周組織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內容除對病史和查體的補充外,普通病人應有:①診斷及其診斷依據;②鑒別診斷;③治療原則;④有關方面的新進展。
(5)疑難病例組織科內討論或院內會診,必要時向醫務處申請院外會診或遠程會診。
(6)指導和監督下級醫師正確分級使用抗生素和專科用藥。
(7)組織術前和重要治療前病例討論,指導下級醫師做好術中、術后醫療工作。
(8)審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導病人出院后的繼續治療。
(9)審簽主治醫師審查的轉科、出院病歷。
醫院醫療質量具體由分管副院長負責,醫務部、護理部分別組織醫療醫技科室、護理組進行監督考核。各科室成立的醫療質控小組對本科室的醫療質量隨時指導、考核。醫院病案管理委員會、藥事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分別負責相關事務和管理工作。
1.執行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內容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嚴格執行各種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常規。
2.重點對以下關鍵性制度的執行進行監督檢查:
⑴首診負責制度。
⑵三級醫師查房制度。
⑶分級護理制度。
⑷會診制度。
⑸查對制度。
⑹疑難病例討論制度。
⑺危重病人搶救制度。
⑻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⑼術前病例討論制度。
⑽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⑾醫師值班與交接班制度。
⑿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
⒀臨床用血審核制度。
⒁新技術、新項目準入制度等。
3.醫技科室要建立標本簽收、查對、質量隨訪、報告雙簽字及疑難典型病例討論制度。逐步建立影像、藥劑與臨床聯合討論制度。
4.健全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傳染病管理,疫情登記報告制度,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規程。
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教育,增強法律意識、質量意識
1、實行執業資格準入制度,嚴格按照《醫師法》規定的范圍執業。
2、新進人員崗前教育,必須進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制度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及醫療質量管理等內容的學習。
3、不定期舉行全員質量管理教育,并納入專業技術人員考試內容。
4、對違反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的人員進行個別強化教育。
5、各科室醫療質控小組應定期組織本科的人員學習衛生法規,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醫院有關規定。
6、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定期對各類醫務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強化培訓,達到人人參與,人人過關。要把“三基”、“三嚴”的作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質量管理的始終。醫護人員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復蘇技術操作和常用急診急救設施、設備的使用方法。
7、建立醫務人員醫療技術缺陷檔案。
七、建立完整的醫療質量管理監測體系
1.分級管理及考核:
⑴各級醫療質量管理組織定期檢查考核,對醫療、護理、醫技、藥品、病案、醫院感染管理等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考核、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及措施。
⑵職能部門要定期下科室進行質量檢查,重點檢查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上級醫師查房指導能力,住院醫師“三基”能力和“三嚴”作風。
⑶分管院長應組織職能部門和相關科室負責人,進行查房,督促檢查質量管理工作。⑷醫院醫療質量檢查小組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科室檢查、考核。
⑸各科室醫療質控小組應每月對本科室醫療質量工作進行自查、總結。
2.職能部門及各臨床、醫技、藥劑科室、質控小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控制措施。要建立健全各種醫療質量記錄及登記。對各種質量指標做好登記、收集、統計,定期分析評價。
3.建立質量管理控制反饋機制:
(1)科室醫療質控小組每月自查自評,認真分析討論,確定應改進的事項及重點,制定改進措施,并每季度向醫療質控科上報科室當季的質控工作總結。
(2)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定期(每季度)向臨床醫技等科室下發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的分析。
醫務部、護理部、質控科、院感科等有關部門應將醫療質量檢查考核結果、存在問題分析后提出的整改意見,及時向臨床、醫技等科室質控小組反饋。科室質控小組應根據整改建議制定整改措施,并上報相關職能部門。
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應定期召開會議,評價質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討論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計劃及措施。
八、醫療質量管理獎懲辦法,獎優罰劣(具體見考核辦法)
醫療質量的檢查考核的結果與科室、個人的效益工資、職稱晉升、考核、勞動聘用等掛鉤,與干部選拔及任用相結合。
醫療質量控制實施方案醫療質量控制實施方案篇四
通過科學的質量管理,建立正常、嚴謹的工作秩序,確保醫療質量與安全,杜絕醫療事故的發生,促進醫院醫療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不斷發展。
逐步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建立任務明確職責權限相互制約,協調與促進的質量保證體系,使醫院的醫療質量管理工作達到法制化、標準化,設施規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及效率。
通過全面質量管理,使我院醫療質量達到國家二級甲等中醫院水平。
1、成立院科兩級質量管理組織
醫院設立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由分管院長負責,醫務科、護理部、醫療質控辦及主要臨床、醫技、藥劑科室主任組成。負責制定,修改全院的醫療護理、醫技、藥劑質量管理目標及質量考核標準,制定適合我院的醫療工作制度,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對醫療、護理、教學、科研、病案的質量實行全面管理。負責制定與修改醫療事故防范與處理預案,對醫療缺陷、差錯與糾紛進行調查、處理。負責制定、修改醫技質量管理獎懲辦法,落實獎懲制度。
各臨床、醫技、藥劑科室設立質控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質控醫、護、技、藥師等人組成。負責貫徹執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醫療護理等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章。對科室的醫療質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檢查登記和考核上報。
2、健全三級質量監督考核體系
成立醫院醫療質量檢查小組,由分管院長擔任組長,醫務科、護理部主任分別負責醫療組、護理組的監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醫療質控小組,對本科室的醫、護質量隨時指導、考核。形成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醫療質量檢查小組、科室醫療質量控制小組三級質量監督、考核體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員會、藥事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輸血管理委員會、醫療事故預防及處理委員會。分別負責相關事務和管理工作。
1、逗硬執行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內容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履行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嚴格執行各種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常規。
2、重點對以下關鍵性制度的執行進行監督檢查:
⑴病歷書寫制度及規范
⑵危急重癥搶救制度及首診責任制
⑶三級醫師負責制及查房制度
⑷術前討論及手術審批制度
⑸醫囑制度
⑹會診制度
⑺值班及~制度
⑻危重、疑難病例及死亡病例討論制度
⑼醫療缺陷登記及過失(糾紛)報告制度
⑽傳染病登記及報告制度
⑾業務學習制度
⑿查對制度等
3、醫技科室要建立標本簽收、查對、質量隨訪、報告雙簽字及疑難典型病例(理)討論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藥劑與臨床聯合討論制度。
4、健全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傳染病管理,疫情登記報告制度,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規程。
1、實行執業資格準入制度,嚴格按照(醫師法)規定的范圍執業。
2、新進人員崗前教育,必須進行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制度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及醫療質量管理等內容的學習。
3、不定期舉行全員質量管理教育,并納入專業技術人員考試內容。
4、對違反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的人員進行個別強化教育。
5、各科室醫療質控小組應定期組織本科的人員學習衛生法規,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醫院有關規定。
6、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定期對各類醫務人員進行“三基”、“三嚴”強化培訓,達到人人參與,人人過關。要把“三基”、“三嚴”的作用貫徹到各項醫療業務活動和質量管理的始終。醫護人員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復蘇技術操作和常用急診急救設施、設備的使用方法。
7、建立醫務人員醫療技術缺陷檔案。
1、分級管理及考核:
(1)、各級醫療質量管理組織定期檢查考核,對醫療、護理、醫技、藥品、病案、醫院感染管理等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考核、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及措施。
(2)、職能部門藥定期下科室進行質量檢查,重點檢查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執行情況,上級醫師查房指導能力,住院醫師“三基”能力和“三嚴”作風。
(3)、分管院長應組織職能部門和相關科室負責人,進行節假日前檢查,突擊性檢查及夜查房,督促檢查質量管理工作。
(4)、院醫療質量檢查小組要定期和不定期組織科室交叉檢查、考核。
(5)各科室醫療質控小組應每月對本科室醫療質量工作進行自查、總結、上報。
2、職能部門及各臨床、醫技、藥劑科室、質控小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管理措施及評價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種醫療質量記錄及登記。對各種質量指標做好登記、收集、統計,定期分析評價。
3、建立質量管理效果評價及雙向反饋機制。
(1)、科室醫療質控小組每月自查自評,認真分析討論,確定應改
進的事項及重點,制定改進措施,并每月有醫療質控辦上報業務工作月報表和科室當月的質控工作總結。
(2)、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定期向臨床醫技等科室下發醫療質量管理評價表,進行交叉評價,經職能部門匯總分析,在臨床、醫技等科室主任聯系會上通報。
(3)、醫務科、護理部、質控辦、信息科、院感辦等職能部門應將檢查考核結果、醫療質量指標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見,及時向臨床、醫技等科室質控小組反潰科室質控小組應根據整改建議制定整改措施,并上報相關職能部門。
(4)、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應定期召開全體會議,評價質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討論存在的問題,交流質量管理經驗,討論、制定整改計劃及措施。
制訂醫療質量管理獎懲辦法,獎優罰劣。醫療質量的檢查考核的結果與科室、個人的效益工資、職稱晉升、年度考核、勞動聘用等掛鉤,與干部選拔及任用結合,實行醫療質量單項否決。
醫療質量控制實施方案醫療質量控制實施方案篇五
醫療質量控制方案 為進一步提高我院醫療質量,提高醫療水平,加強醫務人員職業素質,規范醫療行為,確保醫療安全,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質量理念,以提高醫療質量為總體目標,以提高患者滿意度為宗旨,特制定本方案。建立任務明確、職責與權限相互制約、協調、促進的質量保證體系,使醫院的醫療質量工作規范化進行。通過質量管理的持續改進,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及工作效率。醫院醫療質控體系由醫院、科室、醫務人員共同組成,通過自查、科主任組長日常監督把關、每周隨機抽查、病歷集中評審等途徑,以環節質量為重點,對全院各科室醫療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
一、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責任體系
2、院控由質控科、醫務科等職能部門組成,辦公室設在質控科。其職責如下:(1)在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負責制定我院醫療質量監控工作方案與辦法。(2)建立質量監控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3)醫務科負責督查各科室住院環節質量,做好醫療服務質量和職能科室工作的日常監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深入臨床一線監督醫務人員各項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診療護理規范、常規的執行情況,對科室和個人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醫療質量的提高。(4)質控科收集各質控委員會的檢查統計、分析結果及各臨床質控小組反映的醫療質量問題,匯總、分析、總結,提出整改意見并向分管院長匯報,根據《綜合目標管理考核方案》落實獎罰措施并通報。(6)協調各科室質量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3、科室醫療質量控制
量格關,每月3號前完成書寫本組質控自查報告及整改措施。(5)每月對科室醫療質量進行自查,于每月5號前完成書寫上月自查報告及整改措施。(6)參加醫療質控辦公室的會議,反映問題。收集與本科室有關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實到位。
4、自控 經管醫生對所有病歷的診斷、治療均應執行嚴格的自控,對醫囑完成情況、病人輔助檢查結果回報情況、術前準備情況及醫療文書完成情況等要每日自查,各類病歷資料記錄及操作程序均應按衛生部2010年版《病歷書寫基本規范》及院內制訂的各項規定執行,每次醫療文書書寫完成后必須檢查一遍,查有無醫療缺陷。自查情況必須于次日早查房時向組長匯報。
二、質控內容及方法
(一)個人自查(自控)
管床醫生每日至少查房兩次,即早查房、下午下班前或夜查房(簡稱夜查房),夜查房除常規查房之外,重點檢查當日醫囑完成情況、病人輔助檢查結果回報情況、術前準備情況及醫療文書完成情況等,自查情況必須于次日早查房時向組長匯報。醫生在每次醫療文書書寫完成后必須檢查一遍,查有無醫療缺陷。
(二)科室自查(科控)
1、自查方法:科室主任、組長每月對科室的醫療工作進行督導,每周至少一次質控檢查每月一次質控總結并有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每月一次科內醫療質量評價與醫療安全會議,發揚好的做法,對質控檢查反饋及科室自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分析研究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5日按時上交上月科室質控小結。
2、自查內容:科室自查包括診療操作和規章制度兩大方面。(1)組長每日早查房必須檢查本組前一天下級醫生的工作完成情況(包括前一天醫囑完成情況、病人輔助檢查結果回報情況、術前準備情況及醫療文書完成情況等)。
(2)診療操作涉及臨床醫療行為中的直接表現情況,包括手術或有創操作的適應證及術式選擇的適宜性、常規檢查的及時性與完備性、特殊檢查的使用標準、手術或有創操作的并發癥及其處理、不良反應報告和處理的及時性與措施的有效性。(3)規章制度自查涵蓋了保障科室醫療安全和病房正常運行的基本制度,特別是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診負責制度、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術前討論制度、死亡病例討論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各種制度的具體要求參照我院規章制度執行。(4)臨床路徑與單病種管理,按照醫院相關管理方案,自查各項指標完成情況。
(5)二甲醫院評審工作完成情況。
(三)院控
2、醫療質量考核總分100分。
(1)病區臨床科室總分200分,折算成100分制;非病區臨床科室、醫技科室總分100分。(2)病歷質量、臨床路徑與單病種管理除接受臨床科室綜合質量考核外,同時按《缺陷管理辦法》對應條款進行考核。
3、考核成績與當月獎金等掛鉤。考核成績與當月獎金等掛鉤,同時與科主任津貼科室評先評優、科主任先進評選資格掛鉤,由質控科、審計科完成。
三、評價與反饋 對日常檢查中發現的工作質量缺陷、隱患,應由存在隱患的科室和部門分析發生原因、提出整改方法,消除安全隱患,控制醫療風險,提高醫療質量。醫院定期對醫療質量運行情況、考核結果進行評價。
1、興國縣人民醫院醫院質控管理網絡
2、醫療綜合質量目標管理考核組成員候選人名單
3、病區臨床科室考核表
4、非病區臨床科室考核表 2014年4月17日
附件1
醫院質控管理網絡
質控領導小組
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
監督
下設
支持、保障 質控科 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
配合、協調
監督 支持
日常管理、協調、督導
監督
支持 管理、監督、支持 科主任 科室質控 開展 監督 個人質控
附件2 醫療綜合質量目標管理考核組成員候選人名單 臨床科室:
1、內科組:
2、外科組: 醫技科室: 說明:
1、根據醫院2013年第37號文件,在相關科室組長人員名單選定候選人(含各科室主任、副主任)。
2、每月和季度考核時,由醫務科在以上人員中隨機抽取考核組成員。
醫療質量控制實施方案醫療質量控制實施方案篇六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提高我院醫療質量,提高醫療水平,加強醫務人員職業素養,規范醫療行為,確保醫療安全,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質量理念,以提高醫療質量為總體目標,以提高患者滿意度為宗旨。建立任務明確,職責與權限相互制約,協調促進的質量保證體系,使醫院的醫療質量工作規范化進行。通過質量管理的持續改進,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及工作效率。通過自查,日常監督,隨機抽查,終末病案評審,院長大查房等途徑,以環節質量為重點,以保障醫療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二、管理體系
(一)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委員會(名單見附件2)
1、在管理委員會主任領導下負責全院醫療質量控制工作。
2、負責制定、審議、修訂醫療質控方案。
3、督促檢查醫療質量控制工作的執行情況。
4、負責收集、整理、質控信息,編發質控通報,影像資料的存檔及質量宣傳。
5、負責收集、整理、存檔科室及個人質量檔案。
6、定期組織召開病例討論活動。
7、每季度召開全體委員會議,評價醫療質量,調查分析醫療缺陷的原因及性質,并提高持續改進措施。
8、每月組織召開質量例會,通報、反饋、評價質量狀況及持續改進措施。
(二)職能科室質控組
1、指導、培訓本專業范圍的質量控制工作的開展。
2、制定本專業的考核標準及細則。
3、督導、檢查相關制度,規范、安全保障,醫療服務及考核評價標準的落實情況并反饋。
4、每月底匯總、整理督導檢查結果并上報質量管理委員會。
(三)科室質控小組
1、全面貫徹落實《全程醫療質量控制方案》
2、負責制定本專業質量控制方案。
3、每周一次對本專業的醫療質量進行督導檢查并記錄。
三、督導考核
科室質控小組每周1次,相關職能科室每月22次(隨機抽查)
四、考核標準的制定
1、考核標準的制定依據“十大指標及三好一滿意活動”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部分參考二級醫院評審標準細則。
2、衛計委下發的相關規范制度。
3、醫院制定的相關規范制度。
五、評價辦法及分數的設定
1、相關職能科室依據考核評價標準進行督查檢查評分。
2、分數設計:共100分。
3、病區環節質量占80%,終末病案質量占及患者隨訪20%
4、醫療質控組50分,護理質控組25分,院感質控組10分,行政后勤組10分,藥事組5分。
六、質控范圍
臨床病區、急診、門診、麻醉科、檢驗科、影像科、藥房、行政職能科室、后勤部門等。
七、獎勵措施
1、月終末病案評價前三名的個人分別獎勵第一名100元,第二、三名50元。
2、月評價得分與績效掛鉤(有配套的制度)
3、年終終末病案評價平均得分前五名的個人分別獎勵500元、400元、300元、200元、100元。
4、科室年終綜合質量評價評分月環節評價平均得分占50%,院長大查房評價得分占50%,為科室年終綜合質量得分,前三名的科室分別獎勵1000元、800元、600元。
5、作為晉升晉職、外出進修、提拔、評先評優條件之一。(有配套的制度)
6、每周病案歸檔及時,無漏交獎質量分1分。
7、月無發生投訴,無醫療糾紛事件發生獎質量分2分。
8、報告1例不良事件獎質量分0.5分。
9、以書面形式提出一條有關醫療質量安全的建議并采納獎質量分0.5分。
10、經審核通過開展一項新技術獎質量分1分(有審核,有后續跟蹤材料)
11、院內組織技術比賽活動,考試考核活動,核心制度競賽活動等,取得前三名的個人及科室年終評價分別獎質量分分別3分、2分、1分。
12、月科間會診一例患者獎質量分0.2分(以會診單為依據)
13、月開展一例危重疑難病歷討論獎1分(3個專業組以上,由科室申報并提供院內會診記錄,醫務部記錄為準)
14、院內感染病例報告一例獎0.5分(以感染辦報表為依據)
15、科內主動化解一例有糾紛趨向的病例獎1分(預先報告材料)
16、收到感謝信或錦旗一例獎0.2分。
17、退回紅包一例獎0.2分。
八、否決及罰則條款
1、年內發生醫療糾紛,經鑒定為醫療事故或經院內專家組討論認定為明顯違犯相關核心制度,取消年終質量獎(包括個人及科室)2、1周內漏交一份出院病例扣質量分0.5分。
3、因不負責任造成病例丟失或損毀扣質量分5分,并取消科室及個人年終質量獎。
4、通知召開質量例會,無故不參加人員,每人次扣0.5分(以簽到表為準)
九、質量例會
1、每月由醫療質量及安全管理委員會組織召開一次質量例會,原則上每月10日以前。月質量例會主要是由各專業質控組反饋,通報當月督導檢查情況,評價質量狀況,布署下一個月的主要督導要點及改進措施。
2、每季度質量例會主要由各專業質控組分析,討論,出現質量缺陷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貫徹落實及追蹤。
3、質量例會參加人員醫療質量及安全管理委員會成員,專業質控組組長、科主任、護士長及受到通報的臨床醫師、護士等。
2018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