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矛盾論讀后感600字 矛盾論讀后感1500字篇一
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寫于1937年8月,主要說明了主觀主義的危害性,同時期,毛主席還寫了一篇名為《實踐論》的文章,借以說明教條主義的危害性。
在世界上,不管什么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矛盾,可以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業的發展中也是如此。這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所謂形而上學的或庸俗進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的永遠不變的。”從毛澤東同志的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看什么事物,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唯物辨證地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堅持原則的條件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觀。再有,任何事物都有著它一定的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問題就存在于我們用什么方法來就決矛盾,不管是自然界還是社會的變化,都是如此。因此我們不要只看表面現象,而是要從內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內部矛盾必然會推動社會進步。所有這些都充分印證了毛主席所說的“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于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于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因為,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我們只有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系。古語有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自然界有矛盾,人類社會更有矛盾。人不可能脫離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人必須生活在矛盾當中。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也就是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于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文章中說“生命也是存在于物體和過程本身中的不斷地自行產生并自行解決的矛盾;即停止,于是死就到來”,這觀點很正確,但值得關注的是,這矛盾結束了,另外的矛盾又產了,因為同化、異化的矛盾運動停止了,仍然存在著物理的、化學的矛盾運動。所以,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由矛盾個體組成的社會乃至整個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于矛盾的普遍性,我們必須學會怎樣對待矛盾的普遍性,從而使我們在發展的道路上少碰釘子。
矛盾論讀后感600字 矛盾論讀后感1500字篇二
記得第一次讀毛澤東的《矛盾論》是在高中時。如今時光走過,再次拜讀《矛盾論》,心胸不禁為之一寬,為之精辟而嘆。
矛盾是由相互對立的雙方所構成的統一體。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于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方面各有其特點,這又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于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以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無所不在。毛澤東同志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革命導師成果的基礎上,科學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并適用之,開辟一條新道路,引導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
如今,世界在變,世界在發展,但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用矛盾分析方法對待一切卻永遠是充滿生命力的,特別是對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導意義。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會造成沖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種問題的沖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無處不有,人生中矛盾無時不在。人生矛盾貫穿于人生的全過程,存在于人生的每個方面。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人與他人等一切人生關系中,無不存在著矛盾沖突。
青年一代的我們,正處在熱情如火的.時期,面對的矛盾更是復雜與多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正確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對待問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特別是在理想人生和現實人生、情感與理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等這些方面,更應注意,更應要求我們用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對待。在理想人生和現實人生方面,應正確認識到理想人生必須植根于現實人生之中,同時又要用理想人生來指導推動現實人生的實踐活動。在人生這一普遍性創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在情感與理智這一對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開來而只按情感辦事,不能情感地思考問題,曲解事實而犯主觀主義的錯誤,應自覺地用理智戰勝情感,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拋棄情感;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應正確認識到特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不能片面強調精神作用而忽視物質利益,同時又要認識到不能忽視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義。物質利益對我們青年人來說,總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們要學會用矛盾的觀點對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質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會在前進,人類在發展,而發展的動力正是矛盾。“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內部的矛盾性。”正確把握這一點,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對待發展,這對個人、集體以至于一個民族的前途都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謀求前進,于矛盾中謀求發展。但愿我們都能自覺地學會用矛盾的方法面對矛盾的人生世界,從而使我們人生前進的步伐邁得更堅定,更有力!
矛盾論讀后感600字 矛盾論讀后感1500字篇三
近段時間,我有幸拜讀了毛澤東同志寫于1937年8月的《矛盾論》一文,使我深受影響。
《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最杰出的哲學論著之一,是毛澤東同志繼《實踐論》后斗爭哲學的又一經典論著。全文用精煉的文字全面深刻的闡述了對立統一規律,闡明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重要知識,取得了深刻的影響,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
所謂的矛盾論就是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在革命戰爭年代,《矛盾論》科學的統一并指導了全黨的思想,消除了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危害,為抗戰和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巨大的思想力量。而在當代,特別是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矛盾論》也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在我們平時的學習及生活過程中,用矛盾的觀點來觀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觀、遠離主觀。當著手一項全新的學科學習或者學習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時,我們不要盲目的用主觀思想去學習,或者用輕易的以往經驗讀死書。在學習目標達成的不同階段都會隨著事物的發展及周圍的變化產生新的問題即矛盾,多考慮我們要達到的目標或者目標的實施過程相對立的一面,盡可能的考慮到不同的細節,提前做好預備措施,使得我們的學習在進展過程中不被動,對將要遇到和已經遇到的困難要有解決預案,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習能夠有效、高效的開展,得到預期的效果。
在復雜的事物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和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
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分清主次,首先要解決主要問題(即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解決次要問題(即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這樣我們在遇事的時候能很好的解決它,達到預期的目標。為了達到和解決主要矛盾,在不同的階段需要解決不同的矛盾,而在不同的階段,各種不同的次要矛盾又會上升為階段的主要矛盾,就目前我們以后的規劃來分析,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矛盾就是“怎么努力的學習,為自己打好基礎”,目前的一切學習都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達到這個目標,所有在學習中遇到的矛盾都必須要服從于這個目標。
在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里毛澤東剖析到:第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種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相反的方面轉化。
在處理一切事情的過程中,由于事物的多樣性及復雜性,都存在著矛盾,但是這些矛盾中一方的存在都是以矛盾的對立面的存在為前提的。因為存在著不同的矛盾,而所有的矛盾是必須要服從主要矛盾的,所以,在矛盾產生的同時,我們必須要和他人加強溝通、增進了解以便盡快回到并服從于主要矛盾中來,最終達成統一、同一。
總之,我們就是要學會分析并利用矛盾,認識矛盾并用矛盾的方式分析問題,利用矛盾開展學習、創新學習,使我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我們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