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糧食安全 端牢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心得篇一
“奶奶是個很節儉的老人。節儉是好事,但我覺得她節儉得有點近乎摳,無法理解。一次,燒飯的時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點在地上,我就順手準備掃掉。我腰還沒彎下去,只見一只滿是皺紋的手擋著我,我愣在那不知道為什么?這時,奶奶開口了:“不要掃掉,撿起來洗洗,浪費可惜?!薄拔艺f已經臟了,反正就一點點,算了吧。”奶奶可不理會我,自己佝僂著身體,蹲在地上慢慢地拾著,每拾起一點就用嘴巴對著吹吹,很專注地,仿佛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寶貝樣。等到全部拾好后,再用臉盆裝著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洗,看她洗完端著米出來,臉上露著孩子般開心的笑,嘴里還自言自語:“看看,多干凈,還不一樣吃嘛,你們”。我聽懂了她未說完的話是什么意思,但我依然是不以為然的搖著頭。而奶奶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還有,我們家的電飯褒燒飯總是會在下面結鍋巴,所以每次都有很多飯不能吃。我總是把這些鍋巴倒掉的,有次被奶奶看見了,她老人家又開始了對我的節約教育。我不服氣說:‘這都不能吃呀?干嗎不能倒掉?’奶奶也不搭理我,從我手上接過電飯褒,然后倒了些開水在里面,泡了一會兒,就見她開始用小勺把那些鍋巴,一點一點地刮出來,然后放進自己的嘴里。天哪,我真的是服了她老人家。我半開玩笑地對奶奶說:“奶奶,你真會動腦筋呀”。奶奶聽了我的話,不好意思地對我說:“我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不過我們老人家是經歷了饑荒歲月的,知道糧食的寶貴,我不是小氣,只是覺得這樣真的很浪費?!?/p>
這位奶奶說得對,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歷饑荒,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甚至看不慣他們的做法。有的同學就知道浪費,不知道珍惜??纯次覀兪程玫牟蛷d里,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光想買零食,不想吃飯;有的同學著急去玩,盛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粒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還在打鬧這些現象是多么的讓人觸目驚心啊!如果你浪費一點,他浪費一點,大家都浪費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浪費!
溫總理曾說過:“在中國,一件小事加上十三億人就是大事節約,”這一個中華民族的美德,在今日看來,更顯得意義深重。
所以,我們要樹立節約意識。愛糧、惜糧、節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尚不僅過去需要、現在更需要,我們沒有糟蹋糧食的權力。我們當學生的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于種了糧食。我們的一張張餐桌就相當于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里的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節約就是弘揚社會風氣,能夠增進社會自身和諧。節約,對個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整個社會來說則是一種精神風貌。中國夢,中國夢,如今,社會上人人都在談中國夢,中國夢,它是什么?它是民族復興的夢。然而,看看我們中華大地,多少同胞在受洪水與旱災的煎熬,更是可貴,有些人總說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請看看你們的餐桌上,什么都不要說,就一個“中國式飯局”這一個比貶義詞還要貶義的名稱,那些人就扣著這頂帽子跟我們談中國夢,那么我要告訴那些人:你們連談中國夢的資本都沒有!
我們要強化節約行為。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都不能浪費糧食。吃多少,燒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買了就要吃完,不隨手扔掉。對浪費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反對,堅決抵制。只要我們牢記“節約”,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糧食安全 端牢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心得篇二
“儉以養德”是諸葛亮的一句名言。勤儉節約不僅僅能積累財富,還能培養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奮發向上的品質。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崛起和國家的昌盛,無不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一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的“傳家寶”,這天,我們提倡理性的適度消費和低碳的生活習慣,“傳家寶”更不能丟。
20__年6月1日,一碗飯,一碗湯,這就是甘肅地震災區時的午餐。用餐的帳篷,是戰士們的食堂,搭建在甘肅地震災區一個偏僻的高海拔的小山村里。戰士們的午餐,還是相對豐盛的,但是,只吃了一碗米飯,盛了一碗菜湯??吹竭@個電視畫面,許多人的眼眶濕潤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以前深刻地指出:“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黨:“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緊,一向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提倡艱苦創業精神,也有助于克服_現象?!痹谖靼仄聦W習考察時,以前引用明朝薛瑄的話告誡大家:“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p>
再看看我們如今,走進學校飯堂,食物是相當豐盛的,有雞腿,豬排,大排。吃的比起來,我們都比他吃的好,但我們有些人吃了一口就倒掉了,多浪費呀!難道他們不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嗎?”[由整理]
此刻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爸爸媽媽燒的菜有些人都不吃,只能倒掉,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行動起來,勤儉節約,不要浪費糧食,浪費最可恥的。
司馬光以前說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边@是古人給我們敲響的警鐘,所以我們要勤儉節約,那些農民在烈日炎炎的陽光下干活,多么辛苦啊!他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可換來的卻是我們的浪費,全體人民就應持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糧食安全 端牢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心得篇三
突然有一天,我從電視中聽到了一句話: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能養活兩億人。兩億?!這個數字使我大吃一驚,我連忙上網查了查資料。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中國每年浪費糧食800萬噸,能夠兩億人吃一年,并且,這些糧食價值高達20__億元!!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數字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們中國的某些地方,卻有四五千萬人民吃不飽啊!
我們不談其他浪費,就談我們身邊的浪費。比如,有一次,我在學校吃過飯后,發現與我鄰座的一位同學飯還沒有吃完一半,便拍拍衣服,轉身走了。這讓我感到很生氣,她不僅僅浪費的是一碗飯,還浪費了農民伯伯辛苦一年的勞動成果呀!像這樣的事例有很多很多,這不由得讓我深深地思考起一個問題來:為什么?中國人會如此浪費?中國人特有的美德一一節儉到底哪去了?
漸漸地,我從生活中找到了答案:一張餐桌上,就只有兩三個人,而菜卻點了十一﹑二種。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謂的“講究”嗎?講究吃穿,講究房車,講究面子。中國人的經濟條件一天一天的在進步,而我們祖先傳下來的廉潔﹑節約的美好品質正在一天天的退化,終有一天,我們會重演歷史,會像唐朝一樣,逐漸衰退;終有一天,我們會窮的一粒米飯也吃不起;終有一天,那美好的中國夢會變成一個奢侈的夢想,甚至會破滅。
“光盤行動”,這是關于餐桌上的浪費的一個熱談。身為一名小學生,你可能覺得浪費一粒米飯不算什么,可你想過沒有,一個人浪費一粒米飯,中國十多億人就浪費十多億粒飯,這,十多億粒飯可供多少人填飽肚子啊!其實,節約糧食很簡單,只要你刨干凈碗中的飯,少點一些昂貴的菜,便能減少許多浪費,避免大量的經濟財產損失。
光盤行動你我他,珍惜糧食靠大家。讓我們行動起來,使每一個中國人都有飯吃,不讓中國成為腐敗之國,讓我們現在開始行動起來: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復興中華,從我做起!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糧食安全 端牢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心得篇四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薄边@首詩寫了農民伯伯種糧時辛苦的景象,作為城里人,而我也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的。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留心發現身邊有許多浪費糧食的景象,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多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
在一場婚宴過后,桌子上的:雞腿,,菜湯,魚……很多很多,甚至有一些人把飲料倒在了米飯中,伴著玩,看到了這些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農民伯伯面向黃土背朝天的景象,手上沾滿了泥土……
我的姥姥和姥爺也是一位農民,每當我看見太陽落山他們回來時,那雙粗糙而有力的大手,說到這里時我的鼻子酸了……
去年暑假我去杭州游玩時,發現有50%的公共汽車上貼著“光盤”行動的標語,我到了賓館,看著電視機又發現了一組驚人的數字:中國擁有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全國一年浪費的糧食可解決10萬人一年的溫飽……我問媽媽:“媽媽,我每次吃飯的只留5。6顆的米渣呀!為什么還浪費這么多呀?”媽媽說道:“全國有13億人,如果每人浪費5顆米,那就要浪費65億顆米呀!”我驚訝的聽著這一個個驚人的數字,發現了我國的浪費情況竟然如此嚴重。
“我們需要改正的機會,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為自覺,成為習慣。我們更不能把眼光拘泥在這短短的一周——所謂的每年的糧食周,其實只要我們愿意每一天都可以是節約糧食日。節約糧食和低碳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吁,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
馬克思說過:“節約無異于增產。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也正是基于對中國國情和家底的清醒認識。無論從人均資源量或政府、企業、家庭的財政情況來看,我們手頭其實都很緊。在我們這樣一個并不富裕的國家,能否在節約的問題上進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關社會和諧乃至中國社會的未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當節約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內心需要的時候,我們才離真正的節約型社會不遠了?!?/p>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朗朗的讀書聲透著活力,希望我們可以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扎扎實實地開展下去。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糧食安全 端牢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心得篇五
197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對世界糧食短缺問題的重視,敦促各國采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與饑餓和營養不良作斗爭。此后每年的世界糧食日,糧農組織等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及一些民間組織都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進行紀念。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的先決條件。然而,由于全球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全球可耕種土地面積的減少以及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因素,世界農業和糧食生產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數字顯示,目前全球仍有8.52億人處于饑餓狀態,每年約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短缺問題尤為嚴重,約有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長期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1千萬人的生命,500多萬兒童因饑餓和營養不良而夭折。由于直接或間接的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
再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國內:看看我們國家的糧食是不是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的地步了?我國是農業大國,我國是一個:用占世界可耕地面積為6%的土地,養育著為世界22%的人口。近幾年糧食年產量徘徊在4.5億噸左右,人均糧食占有量長期處于不足400公斤的低水平。從目前形勢來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糧食的供需仍將在緊張中度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糧食進口國。
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的農作物,而現在只有大約150種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主要的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占60%,而大多數的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于滅絕的邊緣。面對如此嚴峻的糧食問題,有許許多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一樣的科研人員,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以保證正常的生活需要。
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是的:我們沒有體會過“鋤禾日當午”的艱辛,便會覺得“粒粒皆辛苦”有些單薄;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浪費糧食的現象,在家中大碗大碗的剩飯倒進垃圾桶。在食堂,飯只吃幾口就倒掉,這些現象比比皆是。這不僅反映我們不懂得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果實,而且也直接反映出他們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
我們要發掘節約潛力。我們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于種了糧食。讓我們把一張張餐桌相當于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里的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糧食安全 端牢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心得篇六
有一天下午,爸爸和我到超市買東西,恰巧遇到他在鮮奶公司當配送員的朋友。當時叔叔正在送貨,叔叔將新鮮的牛奶運送到超市,又從超市后方,將一堆優酪乳、布丁、鮮奶……放在推車上,要將它們推向冷藏貨車。
叔叔無奈的告訴爸爸:這些過期商品都要拿回去銷毀,經濟不景氣,不僅生意變差,報廢商品也愈來愈多。接著叔叔指著正在冷藏柜旁選購鮮奶的小姐說:消費者愈來愈精了,我才剛上架放在后排的鮮奶,就馬上被拿走。下次我再送貨時,那幾瓶放在前排快到期的鮮奶,可能又要成為報廢品。說完,叔叔搖著頭并且深深嘆了口氣。頓時,我紅了臉,望著這堆報廢品,我覺得我也是兇手一樣。
接著,我和爸爸選購了明天早餐要喝的優酪乳,我特地拿起擺放在第一排的,爸爸和我不約而同相視一笑。我檢視著保存期限,距到期日還有五天,以往這是我不會選擇的。其實這瓶優酪乳明天一早,就會被我們全家喝光,而這都是在保存期限以內。
最近幾年,住在地球的人們開始重視地球暖化的問題,也發現節能減碳的重要性。很多習慣只要身體力行,每個人都會是環保的尖兵。就飲食而言,現在我購買食品,已經改變了習慣,雖然會注意保存期限,但會盡量挑選前排的。我也會一次購買少量,不會一次將一堆食品搬回家,不但增加冰箱耗電量,還常常放到過期,最后不得不丟進垃圾桶。
報廢牛奶故事。我的這群善良同學認同了我的想法——只要是立即食用的食品,我們可以選擇接近保存期限的。就這樣,我帶領了更多的節約標兵了。
其實要過期的食品,都沒壞,只是我們的心里作用而已,只要我們每次都拿接近保質期的東西,那些食品就不用拿去銷毀了,你看,這樣是不是又幫世界節約了食品呢?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糧食安全 端牢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心得篇七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首詩一直在我耳邊回響。
往事點點,匯成了我記憶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幾多銀白的浪花,讓我回味,讓我珍藏,讓我體會出人生的真諦與樂趣。
記得有一次,吃飯時,我由于飯菜不好吃,所以就沒吃多少。爸爸只見我碗里一粒粒的飯,語重心長地說:“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農民伯伯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苯又?,爸爸給我講了農民伯伯是怎么種出稻子的,并且說要帶我去田地里轉轉,感受農民伯伯的艱辛。
田野一片綠色,就像是一塊塊綠色的大毯子鋪在那里,在這綠色的毯子上,有著許多人在忙碌的干著農活,有的在耕田,有的在挑秧苗,有的……你瞧,那邊一個三十多歲的農民伯伯在拋秧,他從一塊奇特的板子上拿出翠綠色的秧苗,撒到田中,讓它們自己成長。他每撒一把秧苗,手臂上的汗珠都隨著秧苗飛灑向田中。此外,還有一個農民婆婆在除草,婆婆輕輕的彎下腰,用那潔凈的雙手去接觸那骯臟的雜草和污泥,雖然雜草出去了,卻臟了自己潔凈的雙手。火似的太陽照射在每個農民的后背上,汗珠濕透了他們每一個人的衣服,每一個農民從田里走出來,都是一身污泥一身汗。
忽然,我看到了六十歲的一個老人也在地里干活,他彎下腰大概只有五六分鐘又站起來伸伸腰,并不斷地用手捶打著自己的腰。太陽火辣辣的烤著,滿頭的汗珠都來不及擦,正一滴一滴地落在田里。這時,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記得爺爺以前跟我說過,他們小時候為了充饑,經常吃一些樹皮、野菜,如果誰家的粗糧能填飽肚子,那就非常好的了。當時爺爺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夠吃飽,能夠餐餐吃上一碗白米飯。聽他這么說,我突然一下子醒悟了,決定以后要好好珍惜糧食不能浪費。
為了糧食,農民冒著嚴寒酷暑,在田間地頭辛勤地勞作;為了糧食,文人曾一遍又一遍地吟詠出了“粒粒皆辛苦”的感人詩句。
今后,每當我吃著香噴噴的米飯時。不由自主地就會想到農民伯伯一滴一滴的汗來換取的糧食。
我們好好的珍惜農民伯伯辛苦耕種出來的、粒粒都和著汗水的糧食吧。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糧食安全 端牢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心得篇八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碧拼罴澋倪@首古詩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節約糧食,愛惜糧食。吃飯時不能浪費糧食,因為我們吃的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勞動的汗水換來的啊!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好多人都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卻有許多人不在乎糧食。就如飯店里客人吃剩的飯菜,一只雞連動都沒有動。那些人為了面子,就把整只雞都扔進了垃圾桶。不難想象,那些人這么做,完全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可是,他們這么做,雖然沒有丟面子,但是卻丟棄了對農民勞動的尊重,無視了農民的汗水。
記得有一次,吃飯時,我由于飯菜不好吃,所以就沒吃多少。爸爸看見我碗里剩下的一粒粒飯,語重心長的說:“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農民伯伯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p>
經常看到,在炎熱的夏天里,田地里有很多農民在勞動,有的五六十歲的老人在除草,他輕輕的彎下腰,用那潔凈的雙手去接觸那么骯臟的雜草和污泥,大約五六分鐘站起一次,不斷地用手捶打著自己的腰,然后又彎下腰開始勞動。雖然雜草除去了,但火似的太陽照射在每個農民的后背上,汗珠濕透了他們每個人的衣服,滿頭的汗珠都來不及擦,一滴一滴地落在田地里。這時我不禁再次想起了李紳的那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記得爺爺以前跟我說過,他們小時候為了充饑經常吃一些樹皮、野菜之類的一些東西。當時爺爺的愿望就是能夠吃飽,能夠餐餐都吃上一碗白米飯。聽他這么說,我突然醒悟了,決定以后要好好珍惜糧食,不能浪費。我記得小時候,如果遇到不好吃的飯菜,我就會把它們挑出來,偷偷地扔進垃圾桶里。我知道,爸爸發現后我會很慘,但是菜真的很難吃!現在,我腦海經常浮現爸爸對我說的那句話,要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呀!現在回想起那一碗沒動過多少的米飯,我滿腦子的愧疚!
10月16日,世界愛糧日,難道只有今天,大家才會珍惜糧食么?不是的,其實,每天都是世界愛糧日,任何人每天都有勞動,難道只有今天----愛糧日,他們的勞動才可以受到人們的尊重么?
都成為世
珍惜糧食,說簡單,但又很難;說難,但又是簡單的。
珍惜糧食,就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珍惜糧食,人人有責。愿每一天都成為世界愛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