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游子吟的讀書感悟篇一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愛是溫暖的,母愛是幸福的,母愛是珍貴的,世上沒有比母愛更加珍貴的了。孩子出去了,母親還細心地一針一針幫孩子縫衣服,這首詩的含意太令人感動了,我一直都沒有忘記,每次翻開課本時,暖流就在我心里流淌。
母愛無處不在,小時候,母愛藏在乳汁里,吮著它,香甜甜;上學后,母愛躲在書本里,讀著它,順溜溜;離家后,母愛藏在牙刷里,刷著它,悠思綿綿。
我們的歡樂,是母親臉上的微笑;我們的傷心,是母親眼里深深的憂傷。我們可以走得很遠,卻永遠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我們也愛母親,卻和母親對我們的愛不一樣,我們的愛是溪流,母親的愛卻是海洋。
我在母愛中成長,要感謝爸爸媽媽,我想我應有一顆感恩的心、善良的心,去報答爸爸媽媽。
游子吟的讀書感悟篇二
曾幾何時,這一首詩深深地打動我的心弦。曾幾何時,我為這首黯然下淚。
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由古到今一直被人們所贊頌。怎樣才能報答母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愛?正如這首詩所說的寸草新怎能報答陽光給它的溫暖呢?為人子女,我們很少時間能夠照顧母親,而母親卻用了大半生的時間照顧我們,教導我們。一句嘮叨,一聲憤斥也表現了母親對我們的愛。“上學記得小心騎車啊!”“天氣變涼了,快加點衣服吧!”……每個星期回家,母親總是一遍又遍地對我說著這些話。起初,我總覺得很厭煩,而現在卻深深地體會到母親的用心良苦,回到學校再沒有聽到媽媽的嘮叨反而不習慣。每次我的衣領沒翻好,媽媽總會溫柔得幫我翻好,然后再來一句“大個女啦,還讓媽媽擔心?”每當我的鞋子臟了的時候,母親總會趕緊幫我洗干凈,而每當我說自己來的時候,母親總是那句對白“小孩子,什么都不會干,你去玩吧!”每當我聽到這些熟悉的話時,我的鼻子就像ph值<7時,酸酸的,眼淚奪眶而出。
記得小時候,我總愛向媽媽撒嬌:“媽媽,你如此對我,我長大后應怎樣報答你呢?”媽媽總是愛憐地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的說:“好孩子,你好好地學習,健健康康地成長就是對我的最好的報答。”啊,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超越世上一切凡囂的最純潔的愛!
我們應該在母親的有生之年,好好地孝順母親,別讓她操心,別讓她勞氣,讓她老人家安安樂樂地度過晚年。
然而,世上總是有兩面性的。一些不孝子女竟不知道母親對自己的愛,反而罵母親,甚至打母親。哎,真是狼心狗肺呀!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上存在著這樣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了。我就親眼目睹過一個大逆不道的兒子趕他年邁的母親走,自己和老婆一起生活。要知道老人家需要的不僅是物質,還更需要精神的撫慰!退一步來講,如果有朝一日,他也為人父母,被子女這樣趕走,心里又是怎樣的滋味呢?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
游子吟的讀書感悟篇三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每次讀這首詩,我都非常感動。想起媽媽為孩子付出的很多,卻從沒有要求回報。就像我的媽媽,每天為我檢查作業簽字,陪我上英語課,她從不說累。
所以我今后要好好孝敬媽媽,努力學習,鍛煉身體,做個有用的人,不讓媽媽傷心。
媽媽,您辛苦了,我愛媽媽。
游子吟的讀書感悟篇四
小時候,小時候,我聽人們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雖然那時不懂這句話的深奧之處,但自從我閱讀了許多書籍之后,慢慢懂得了它的含義。
我至今還記得爺爺去世前對我說的話,爺爺希望我好好讀書,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人們說:老人去世前會留給后輩房子、金錢等財富。”然而我卻認為“書”就是爺爺留給我的一筆永遠也用不完的財富。
我從讀小人書、童話書至中國四大名著再到外國書籍,不斷吸取知識。我每看一本書就像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那一本本內容豐富的書就像一朵朵翻騰的浪花,輕輕地撫摸我的大腦。當我從知識的海洋中沐浴出來時,感覺充實多了。
書,是無聲的老師,給予人們知識。在它的懷抱中,我就像小鳥一樣,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飛翔,多么瀟灑,多么自在。那時我就覺得上帝真好,給了我們書,讓我們去自由創造。每當我讀完一本書,都會感覺自己的知識是多么的貧乏,從而鞭策自己努力讀書。同學們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知識太少了,不妨去讀書,在知識的海洋里游泳,這樣你的腦細胞生長得更快,會變得更加聰明。
書,給你插上一對想象的翅膀。當你學會一定的知識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了,當你又補充了非常多的知識時,再靠一點靈感,或許你就沖破藍天,通往宇宙……當你能夠寫一本自已的書時,你已經能在宇宙中發現另一個地球……那時候,你就會寫作,又從其它書籍積累知識,快樂地把想到的寫在無聲的海洋里,開始用無聲的老師傳授給下一代……
又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清晨,我又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我感激地從心房里發出這樣一個聲音:“讀書真好”!
雖然那時不懂這句話的深奧之處,但自從我閱讀了許多書籍之后,慢慢懂得了它的含義。
我至今還記得爺爺去世前對我說的話,爺爺希望我好好讀書,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人們說:老人去世前會留給后輩房子、金錢等財富。”然而我卻認為“書”就是爺爺留給我的一筆永遠也用不完的財富。
我從讀小人書、童話書至中國四大名著再到外國書籍,不斷吸取知識。我每看一本書就像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那一本本內容豐富的書就像一朵朵翻騰的浪花,輕輕地撫摸我的大腦。當我從知識的海洋中沐浴出來時,感覺充實多了。
書,是無聲的老師,給予人們知識。在它的懷抱中,我就像小鳥一樣,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飛翔,多么瀟灑,多么自在。那時我就覺得上帝真好,給了我們書,讓我們去自由創造。每當我讀完一本書,都會感覺自己的知識是多么的貧乏,從而鞭策自己努力讀書。同學們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知識太少了,不妨去讀書,在知識的海洋里游泳,這樣你的腦細胞生長得更快,會變得更加聰明。
書,給你插上一對想象的翅膀。當你學會一定的知識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了,當你又補充了非常多的知識時,再靠一點靈感,或許你就沖破藍天,通往宇宙……當你能夠寫一本自已的書時,你已經能在宇宙中發現另一個地球……那時候,你就會寫作,又從其它書籍積累知識,快樂地把想到的寫在無聲的海洋里,開始用無聲的老師傳授給下一代……
又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清晨,我又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我感激地從心房里發出這樣一個聲音:“讀書真好”!
游子吟的讀書感悟篇五
記得,剛放寒假的第一天早晨,那可把我了壞了。是啊,放暑假了,誰會不樂呢?我昨晚把鬧鐘設在了八點整,因為今天的事情有好多呢!這不,鬧鐘一響我就趕緊從被窩里爬了起來,以最快的速度把衣服穿好后,就洗漱了。我邊洗漱邊想:一會兒我去書店借哪幾本書呢?書店的書這么多,到了那兒再說吧。一切準備就緒,我出門了。
“媽媽,我去買書了!”我邊說,便把鞋子穿好。
“哦,早去早回啊。”媽媽說著話就走出來送我。
“知道了。”我打開門走了。
書店就在我家門口,我幾步路跨進書店,開始挑書。書店的書,多的數不勝數,這些琳瑯滿目的書籍頓時讓我眼花繚亂,這讓我如何下手?嘻嘻,不瞞你說,其實我心理已經有了數,像鬼馬少年這一系列的書,我都愛看。因為它們這一系列的書都是帶有故事性的,所以很和我的口味。我找到了這一系列的書后,我發出了感嘆:確實,這一系列的書很多!我左看看右瞧瞧,失蹤沒有決定借哪幾本書。這樣轉來轉去也不是辦法呀,最后我只好決定隨機抽取四本書好了。借完書后,我三步并作兩步跑回家。
進了家門我趕緊回到自己的房間,開始囫圇吞棗地讀書。這些書籍想一塊磁鐵,牢牢得吸引了我。這些書中的好詞佳句可真多,還好我早有準備,我把這些好詞佳句的超載了隨身記錄本上。我只得慢慢消化,因為如果我一口氣全消化了,那樣只會導致我消化不良。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記是人類知識的總統。”對于我這樣缺少課外知識的女孩而言,它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我真樣貪婪地閱讀大大的廣泛了我的課外知識。
當然,我閱讀也是有方法的。我會把我借來的書,讀上十遍百變千遍,我會仔細尋找我忽略了的地方。然后我會把我學到了的東西列一個單子。這好似與書中的主人公,一起去冒險!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愛閱讀,我愛讀書!
游子吟的讀書感悟篇六
讀完一本書,有很多感想,想要寫讀后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巴金的《家》就是這樣一本書,這樣一本給我很多感想的書。我來談談我的感想吧!
經過一個寒假的時間,我終于將巴金的《家》讀完,這是一本反映了一個時代變遷的書。《家》以巴金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有血有肉、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家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通過家來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三兄弟中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是舊社會、舊體制的積極的擁護者;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老三覺慧那邊,但他并不像覺慧那樣沖動,有著沉穩的性格,對于進步先進思想十分接受,但意志不堅定,在必要的時候也會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舍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注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
是的,在《家》中描述的這七十多個人物,各有各的鮮明特點,他們中大部分是舊社會、舊制度的擁護者,是當時社會的主流,但也有像覺民和覺慧這樣少部分的舊社會、舊制度的批判者,進步先進思想的接受者。也就是有了這些人,才使“五四”后中國人民慢慢覺醒,開始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么的可愛,我們正處于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里洋溢著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無論什么事情發生我們心中都要有夢。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游子吟的讀書感悟篇七
從本質上講,喜歡等同于吸引。
你的思想、感覺、思維途徑和話語所散發出去的東西都是你對生活的吸引。
絕不要期待你不想擁有的東西,也絕不要期望你無法期待的東西。當你期待你不想擁有之東西的時候,你就會吸引令人不快的東西,當你期望你無法期待之東西的時候,你的思維力量也只會變成徒勞無功。另一方面,當你持續不斷地期待你一直渴望擁有的東西的時候,你的吸引力也會變得不可阻擋。人的頭腦就好像是一塊磁鐵,它能吸引它所“管轄范圍”內的一切事物。
每個人的思想都有一定的集中性,即使最散漫的思想也會遵循一定的法則形成相應的力量。
你就是一塊活生生的磁鐵;你能吸引與你的主體思想和諧的人、狀況和環境。不管你在意識里想的是什么,它都會在你的生活中表現出來。
在每一個瞬間,你都會有一種心情或感覺。在每一個瞬間,你所體驗的心情或感覺都會引起你散發出一種消極的或積極的心靈感應。
感應由話語生成。
你一次僅能發出一種心靈感應。
你通過簡單的改變話語可以重新調整你的心靈感應,記住,你的思想是由話語組成的。
積極的和消極的情感不可能在相同的時間里占據你的思想,一種或另外一種情感肯定會占有優勢。確信積極的情感構成了影響你思維的主要因素是你的重要責任。
游子吟的讀書感悟篇八
“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貢多是一個有二十戶人家的村落,用泥巴和蘆葦蓋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條河邊……”但凡文藝青年或是想裝裝文藝青年的家伙想必都很熟悉這段話。在那個盜版書鋪天蓋地的年代,手捧盜版書的人們倒也多多少少受了些文藝熏陶——只是版本不一。結果馬爾克斯老爺子一怒之下,索性死后150年都不給中國自己的作品授權——當然那是過去時,不提也罷。
坦率地說讀完一遍后我自己也無從下筆。可以說是作品本身太難懂,也可以說是讀后我整個腦子到處散落靈機一動的感想,理出來也不容易。作者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么?是一個家族循環往復無可挽回的命運,還是在嘆息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感?好吧我承認,以我的閱歷與智慧弄懂這些真的還有點難。一定要說些什么,也就是散亂的雜感,而且欲說還休不知所云。嗯,從哪里開始說起好呢?
被海水包圍的馬貢多,孤獨中存活了百年之久的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歷經六代,悲歡離合斷斷續續如同梅雨一般糾纏百年。
很有趣啊,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沒有人會被綁在樹上直到生命終結……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村落里面。現實生活中也不會有家庭反反復復給孩子命同樣的兩個姓名,死者不會因為太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之中。故事是荒誕不經的,仿佛透過一層教堂彩繪玻璃窺視著一個家庭的是是非非。然而讀完后又感到它是無比的真實——真實到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親眼目睹的一幕幕悲劇。
故事的敘述有些混亂,那都是些循環往復的回憶,考驗著記憶力浮浮沉沉的混沌回憶。孤獨的回憶中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第一個何塞阿卡蒂奧,在孤獨中泯滅了自我。麗貝卡,則在同孤獨的對抗中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出師未捷身先死。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遲暮之年看得比誰都清楚可為時已晚。阿瑪蘭塔,深知自己的痛苦卻無法逃離。烏爾蘇拉,明明人生一直浸泡在一碗痛苦孤寂的湯中卻毫不自知,守著一個慈母的美滿面具悲愴地活著,那家就是她的墳墓。
這就是他們的人生,世世代代傳下的名字聯通家族遺傳的記憶,他們的命運變成了莫比烏斯環中爬行的螞蟻,不斷循環往復卻找不到出口,不斷尋找卻不知其實根本不用找。看書的時候我老記不住他們的名字:太相似,也太長了。不過想想他們都是家族中那只可悲打轉的螞蟻,不妨將他們當做阿卡蒂奧跟奧雷良諾好了,同名同姓,擁有一脈相承記憶的人本來就是同一個人吧,我想。至于那兩個換了名字的人物,或許搞錯墳墓也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若干年之后,當他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時候,奧雷良諾第二一定會記得六月份一個淫雨連綿的下午,他踏進房去看他頭生兒子時的情景。”你看,只是回憶,真的僅僅是回憶而已。
有人說布恩蒂亞家族如同傀儡之家一般運作著,沒有感情也沒有實體。我想,孤獨的心中也未必裝不下真正的在乎,畢竟那種東西,是愛因斯坦和薛定諤都沒辦法的事情。這個家族在黑暗中百年的孤獨與百年的等待,一定有些什么東西在維系著——絕對不是費爾南達家鄉那樣的昏色地帶。
整本書想要表達的也許只是一個詞:循環。聯系到當時拉丁美洲歷史循環往復停滯不前的怪圈,再怎么遲鈍的人也多少會往這方面想想——畢竟文學作品源于生活。
至于孤獨,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命運與罪惡,想跑也跑不掉。
其實人這一輩子從可以看到不同開始,就想嘗試著去理解人和事。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那些微妙而關鍵的感性差異,使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說獨立語言的生物。
也許溝通和交流能在島與島之間建造橋梁,但橋梁的存在也終究拉近不了實際距離啊。
很多事情,一旦發生了,就再也抹不掉了,那些事情會改變一個人,也許會成為一個人無法逾越的鴻溝。
我們自己是不是也……?
一般來說,人類定義“回憶”的方式由于是一種美化所以一向自我中心——與自己無關的事情記住了也只是故事,就算本來與自己有關、不過出于種種原因想起來就后悔,情愿和自己沒關系,情愿沒發生過的事情也會被自顧自從名為“回憶”的盒子里撿出去不加修飾地扔在意識角落假裝看不見。
直到有一天出現毫無預兆的契機,像看陌生人那樣驚奇地重新發現躺在角落里的那個未加工半成品,以及為了它花過各種各樣力氣的,幾乎不認識的自己。
像是雨刷刷過玻璃,一下子一切都明朗了。
最后誰擺脫了布恩蒂亞家族的宿命呢?活著的人死了,死去的人依然沉睡著。但在那一刻,如同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于形式的虛幻一般,他們又在一起了。
想到這些時候看到這樣的結局就好了。要是還能微笑,就好得不能再好了。
搞不清馬爾克斯老爺子怎么想的,眼下我們可以正大光明地在書店買到正版《百年孤獨》裝文藝青年了。
馬爾克斯老爺子說,這樣的家庭不會再在地球上出現。
但愿如此!
游子吟的讀書感悟篇九
讀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與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同行,可以影響你的一生。在家休養的這段時間里,我從書架上拿出了《飄》這本書,細細品嘗,重溫英文世界里邊所描述的故事情節。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個性鮮明,她勇敢堅強,樂觀向上,對生活頑強抗爭,從不屈服。
書中,她是一個擁有天使臉龐,魔鬼身材的美麗女子,做事雷厲風行;而最令人深刻的是她對愛情的向往和執著。在美國動蕩的那個年代,她出于對現實的無奈,分別嫁給了兩個自己不喜歡的男人。在她的愛情觀中,愛情與婚姻是可以分離的;而在中國,一切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這也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現象吧。
在我們看來許多老外都是很開放的,因為他們隨隨便便就進行了最后撲倒的過程;但在他們眼里,我們的戀愛行為卻是開放的。他們認為,婚姻是一件神圣而嚴肅的事情,會和戀愛區別開;當他們看到一些年輕人在墜入愛河而不加思考的結婚生子,他們對此會感到驚訝。而隨著世界不斷向前發展,整個世界正在變成一個全球村,這些文化差異正在逐步地縮減。
對于女主人公思佳麗的愛情觀,放到現在社會的角度,會是一個理性的觀念。在21世紀的現代社會,女人要有屬于自己的事業,要有敢拼的思想,闖出屬于自己的小天地;這樣的我們,在婚姻當中不致于處于被動的地位,換句話說,我們才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共同過日子。即使擁有迷人的外表,魔鬼的身材,我們也不應當沉迷其中而忘記給自己添加附加值。書中的女主人公叛逆的一面,給予我們當代女性無限啟發。
在對待愛情上,我們可以執著,我們可以勇敢地去愛;即便我們遇到了挫折,受過傷害,也應當對它充滿期待。在思佳麗的愛情世界里沒有什么為之已晚,當她徹底地失去艾希禮,失去女兒,丈夫也離開了她之后,她意識到自己愛的人原來是瑞德,她于是拋開心靈上的創傷和悔恨,相信只要努力和堅持,一定能挽回瑞德的心。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沒有轟轟烈烈地愛情,但是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去面對一切。戀愛的離開或者苦戀未果,這說明是有緣無分;靜待,會有更精彩的在等待著你去揭開面紗。等待的過程,也可以很美好。我們常說,一個人的精彩。我們可以發展自己的業余愛好,投入自己的特長,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待你優秀了,變自信了,你的魅力便無處不在。
在品讀《飄》的日子里,一次次堅強形象的描繪,讓我的內心不斷地變強變大;美而不驕縱,有頭腦,敢想敢做,我想著正是我所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