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一
這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講烏鴉叼到了一塊肉,停在大樹上。狐貍見了口水直流,他對烏鴉講了三次奉承話:假惺惺地笑著問候,假裝關心小烏鴉,假意夸烏鴉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最后騙到了烏鴉口中的肉。教育學生懂得愛聽奉承話就容易上當受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寓意:喜歡聽奉承話的人,容易上當受騙。
2.學會12個生字和多音字“差”,能據詞定音;理解“東西、親愛、不作聲、羽毛、嗓子、得意”等詞語的意思;會寫“高興、漂亮”等詞語的近義詞;會給較簡單的句子加上逗號、句號、問號、嘆號。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學掛圖、投影儀、幻燈片。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寓意:喜歡聽奉承話的人,容易上當受騙。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直流口水、不作聲、親愛、得意”等詞語;知道嘆號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復習上節課內容。
(2)準備題。
①()把()找來的一塊肉給騙走了。
②是用什么方法騙走的,認為對的打“√”:
a.狐貍向烏鴉借肉,說以后再還給烏鴉。()
b.狐貍故意對烏鴉說好話。()
c.狐貍說肉有毒,吃了會生病的。()
2.嘗試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一次嘗試練習題。
①第二段中的“東西”指什么?
②烏鴉為什么事情而高興?為什么高興?
③第三段中“這時候”指的是什么時候?
④誰能把狐貍很饞的樣子說一說。
(2)匯報第一次嘗試練習情況。
①第二段中的“東西”是指什么?
②烏鴉為什么事情而高興?(板書:肉)為什么這么高興?
(a、找到一塊肉可以給孩子吃;b.找到肉、并且叼回來很不容易,說明它有本領……)
③第三段中的“這時候”指的是什么時候?
④狐貍看見烏鴉嘴里的肉怎么樣了?(出示幻燈片)
用書上的一個詞怎么說?
“口水直流”的“直”在詞語解釋中有三種意思(出示小黑板):(1)不彎,跟“曲”相反;(2)不住地、一個勁兒地;(3)挺直。這里該選哪一種?
狐貍一個勁地流口水說明了什么?誰能用一個字來概括這個意思?(板書:饞)
誰能看圖把狐貍很饞的樣子說一說。
3.嘗試學習第四自然段。
嘗試練習課后練習題5:狐貍想得到肉,對烏鴉說了幾次好話?聽了狐貍的話,烏鴉又是怎樣的?(學生嘗試練習、在書上找出有關句子)
(1)狐貍對烏鴉說了幾次好話?理解詞語:親愛、不作聲。(板書:笑著、問候)
(2)這“笑著”“問候”,真像是好朋友一樣的問候嗎?
狐貍為什么這樣問候?在想什么?
(3)烏鴉不作聲,狐貍不死心,又對烏鴉說什么?
烏鴉怎么樣?和第一次一樣嗎?
“看了一眼”,說明了什么?
(4)狐貍見烏鴉有些動心了,馬上揀最好聽的話說。第三次對烏鴉說什么?(板書:贊美烏鴉)
實話實說,烏鴉的羽毛真漂亮嗎?嗓子真好嗎?
狐貍為什么要說烏鴉羽毛漂亮,嗓子好呢?
狐貍不顧事實,對烏鴉的胡亂吹捧都到了肉麻程度,所以這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標點符號?
感嘆號表示驚奇、請求、命令、高興、贊嘆這樣幾種感情,在這里表示什么意思?”(請求)
指導學生用請求的語氣練讀:您就唱幾句吧!
(5)不管狐貍是叫烏鴉說話,還是叫烏鴉唱歌,它的目的是什么?(讓烏鴉開口)烏鴉清楚嗎?怎么樣啦?(重點理解“得意”。板書:得意極了;掉)那狐貍怎樣了?(板書:叼)
(6)練讀最后一段。
4.課中操:學生邊唱《小兔子乖乖》邊自己表演。(放錄音磁帶)
啟發:歌曲中的小兔子不像烏鴉,當它知道大灰狼要吃它,叫它開門,一個勁地說:小兔子乖,小兔子乖。小兔子聽了好話,不像烏鴉那樣得意極了,更不會上當——開門讓大灰狼進來。
5.出示第二次嘗試練習題。
(1)狐貍想得到肉,還可以用哪些方法?行不行?為什么?
(2)烏鴉嘴里的肉是怎么到狐貍嘴里的?
(3)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6.討論嘗試練習情況。
(1)讓學生知道,狐貍想得到肉,其他方法有,但行不通。
(2)狐貍是怎么得到肉的?(用講好話的方法得到肉的)
烏鴉聽了狐貍的好話上當了,狐貍的好話與你平時聽到老師、家長、同學所說的表揚的、鼓勵的、關心的好話有什么不一樣?你聽了以后會怎么樣?能叫上當嗎?
烏鴉是聽了什么樣的好話上當的?
不符合實際吹捧的話就叫——奉承話。
(3)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要求學習思考好,用精練的語言以最快的速度寫下來)
7.檢查練習情況、學生互評。
(1)同桌互讀自己概括的寓意,再同桌評議互改;
(2)學生集體交流修改后的寓意;
(3)老師提出看法和評價,學生整理修改寓意:喜歡聽奉承話的人,容易上當受騙。
8.讓學生看著板書總結課文。
9.答疑解難。
總評:本教案對寓言課文教學進行了積極探索,在以下幾方面值得借鑒:
(1)明確寓言課文的教學目標,把寓意理解作為教學重點之一,較好地體現了寓言課文的特點。
(2)把語言學習和思維訓練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訓練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語言。
(3)注重嘗試學習,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特點,教案的設計富有童趣,給學生以較多的主動輕松地嘗試學習的機會。
(4)積極落實語文訓練,如重點字詞的練習,感嘆號的練習,寓意的探討、概括、整理等。這些訓練都較好地體現了演練在前、指導在后的嘗試法特點。
(5)整個教程設計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6)建議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二
一、教材分析:
《烏鴉和狐貍》是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只狡猾的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一片肉的故事。本文的重難點是通過多種形式來體會狐貍的狡猾和烏鴉輕信他人上當受騙。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針對老師所提出的重點問題抓住描寫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點、難點的關鍵。另外,課文結尾直截了當地寫狐貍叼起肉回到了洞里,這實際就是留給教者和學生的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根據文章的特點,在教學設計上就要進行巧妙引導,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整體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語感,陶冶情操,自主發展,應是閱讀教學的根本。
2、營造開放的語文教學環境,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3、充分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張揚個性,啟迪思維,激發創造潛能。
三、設計思路和特點:
1、關注探究,體現自主。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币虼?,現在的語文教學務必改變以分析課文、講解內容為主的教學方式,創設更多的探究學習的機會,積極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究的學習活動之中。在設計本教學案例時,牢牢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尊重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去做、去演,引導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去表現自我。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2、關注合作、促進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已經引起大家的關注,問題在于如何提高實效。要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作用,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合作,同時又要促進學生的互相交流。要創造機制讓學生在個體自主探究的基礎上,互通自己的思考,展示個性思維方法與過程,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通過小組同學互相討論,分析與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豐富與全面,最后達成共識,進一步歸納、整理,形成結論。本教學案例試圖在活動化的教學時空里,讓學生在互相交往中表現出來的尊重、溝通、包容、競爭的氛圍等,促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增強合作意識和提高交往能力。
3、關注閱讀,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遍喿x教學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教師則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以讀為主是本教學案例所體現的又一要點。堅持以“讀”為主線,在教學中采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思考,并在小組交流、師生互動、合作學習中動口、動腦、動情地去學習朗讀、默讀,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和發展語感,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案例設計流程: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眾多形式,讓學生知道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課前準備:
1、錄音機,狐貍和烏鴉頭飾。
2、狐貍和烏鴉的幻燈投影。
一、創設情境。
1、出示投影片,播放課文的朗讀帶。
2、設問:你最喜歡哪一小節?說說喜歡的原因。
(教學提示:自讀時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高聲讀、小聲讀、默讀、與同伴齊讀等都可以。)
[設計意圖:通過錄音朗讀創設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識規律,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充分展開創造了鮮活的空間,將學生自然地帶入了學習情境,課伊始,趣已生。自主化的讀書方式,照顧了不同閱讀發展水平的學生的學習要求。]
二、引導朗讀,合作學習。
1、設問:狐貍的三次說話,它的動作、表情有哪些變化?(小組合作討論)
(教學提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步驟:①小組討論。②組長填寫討論結果。③反饋。)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指導朗讀。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中,主要在于能使學生將生字讀得準確,將課文讀得通順,重點放在師生共同評讀上,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3、設問:聽了狐貍的話以后,烏鴉的心里會想什么?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4、指導朗讀。
(教學提示:小組合作讀議和交流評議時要讓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試著讀一讀、說一說,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想法,然后推選比較好的在全班讀一讀、說一說。)
[設計意圖:在讀中想,在讀中悟,是本節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研讀重點內容時通過指讀、自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自我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積累語言。同時,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說、去演,把教學的過程變革為學生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移,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移。]
三、表演遷移,開發潛能。
1、根據課文主要內容自由想像,小組合作帶頭飾表演。
2、評議。引導學生說說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教學提示: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給提供一個創新的機會,展示他們的理解力、想像力、表演才能以及協作能力,開發學生的潛能。)
四、總結明理,擴展延伸。
1、引導總結。學生默讀全文,也可以多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一邊讀一邊想:學了這個寓言,你有什么收獲或想法,讀后在小組議一議。
2、 小組匯報交流。
(教學提示:談收獲時,可以是悟出的道理,也可以談談對烏鴉和狡猾的看法。對學生回答中出現的獨到見解,老師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多鼓勵。)
4、續編故事。
以“狐貍叼起肉,鉆進洞里去了”為開頭續編故事;或以“烏鴉再次見到狐貍”為題續編故事;也可以編出自己的關于狐貍和烏鴉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三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13個生字,認識多音字“差”。
3、指導書寫。
認識并掌握13個生字
指導書寫
烏鴉與狐貍的掛圖、生字卡片、游戲《摘蘋果》的圖片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瞧!老師已經把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請來了,(出示烏鴉圖片)問:同學們看,這是誰呀?你眼中的烏鴉是什么樣的?它的羽毛漂亮嗎?它的叫聲和黃鶯或百靈鳥相比又怎樣呢?那么另一位主人公狐貍,它的本性是什么呢?(狡猾)出示“和”字卡,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同來學習《烏鴉和狐貍》的故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還想怎樣介紹這個“和”字。(學生學習“和”字)
二、 看圖了解大意,隨機學習生字:
我們先來觀察這幅圖:
1、 圖中畫著誰和誰?(烏鴉和狐貍)(重復訓練“和”的使用)
2、 它們各自在什么地方?(學習“枝”)(狐貍在樹下,烏鴉在樹枝上)
3、 再仔細觀察,烏鴉的嘴里叼著什么?(學習“叼”字)
4、 看到烏鴉嘴里叼著的肉,狐貍表現出什么樣子?(學習“饞”)
5、 你能用一句話或一段話把我們剛才觀察到的內容將給大家聽嗎?
6、 烏鴉叼著的肉怎樣掉下來被狐貍吃掉的?只要我們細心的讀課文,你就會找到答案。(教師演示肉從烏鴉嘴里掉下來)
三、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 請同學們輕輕的把書翻到第79頁,先聽老師讀一讀,要認真聽,聽準字音。
2、 你們喜歡這則寓言故事嗎?想不想自己讀一讀?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的讀一讀,一邊讀一邊畫出小節。
3、 同學們找到了幾小節?那么我們請8位同學按照順序分別來讀一讀這則小故事,好嗎?其他同學要一邊聽一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4、 狐貍對烏鴉說了什么?(學習“您”)(區分“您”與“你”并分別說句子)
5、 還說了什么?(學習“差”、“嗓”)
6、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心情怎樣呢?(學習“意)
在它非常得意非常高興的時候,它終于忍不住怎樣了?它的歌聲是什么樣的?(學習“哇”、“剛”)從這里我們能看出狐貍的本性怎么樣?(很狡猾)(隨著學生認識生字的過程指導書寫)
7、現在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這則小故事,剛剛在文中出現的生字寶寶我們也認識了?現在,誰愿意作小老師來領著大家讀一讀?(領讀)如果老師讓同學單獨來讀,你還能認識這些生字嗎?(指名讀)
8、看來同學們已經和這些生字寶寶成為朋友了,對嗎?為了獎勵同學們老師要帶領大家一同到果園摘果子,好嗎?(游戲《摘果子》)注意:我們把摘下來的果子放在一起組成一個詞語,這樣才算成功,能做到嗎?(把摘到的果子讀給大家聽,讓同學們來判斷對還是錯)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四
1、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熟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多媒體課件
一、 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同學們,屏幕上的兩只動物是什么?(狐貍和烏鴉)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情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出示題目:狐貍和烏鴉
二、教學過程:
1、 齊讀課題,和老師一起寫課題,學生書空
2、初讀課文,提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出示課文中的詞語,利用多種形式要學生來讀。(自由讀、齊讀、領讀)
4、再讀課文,提要求:邊讀邊畫自然段
5、狐貍和烏鴉因為什么碰到了一起?(一片肉)找學生讀第一自然段。狐貍什么反應?(饞得直流口水),他會想什么辦法得到這片肉呢?
6、自由讀課文的2——6自然段,用----------畫出狐貍的話,用~~~~~~畫出烏鴉的表現。
7、分別找學生讀出所畫的內容
8、總結全篇:學生填空說出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因為 ( ) ,狐貍和烏鴉碰到了一起,狐貍對烏鴉說了( )次奉承話,烏鴉慢慢地( ) ,最終丟了肉。
9、指導生字:
出示兩個新偏旁:“貝”和“羊”
(1) 學習生字“賠”和“差”,指導偏旁、字的結構、組詞、寫字時應注意的問題。
(2)讓學生在田字格紙上寫兩遍,把寫得好的字在投影儀上展示、評比。
三、課后作業
1、熟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
2、課后生字描紅
《狐貍和烏鴉》反思
在執教了《狐貍和烏鴉》這節課以后,聽取了其他老師很多中肯的建議,發現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改進的問題,現總結如下:
一、忽視了教師的范讀。這節課我講得是第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讀通課文,學會生字詞語,指導寫字。在讀課文過程中,我忽視了教師的范讀作用,一直讓學生自己朗讀,自己領悟,應該在教學一開始先由我進行范讀,告訴學生在朗讀中應注意的問題,這樣學生在朗讀中更有針對性。
二、忽視了初讀課文后的整體把握。在學生讀完課文后我直接進入了教學課文中,忽視了學生在讀完課文后的整體感知,二年級的學生有能力把課文的大意說出來,這也是鍛煉學生組織語言表達語言的好機會,這一點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重點注意的方面。
三、課堂時間的把握不夠緊湊。在教學課文時,由于讓學生找狐貍的話和烏鴉的反應浪費了過多時間,導致后面的生字指導沒有完成,自己的課堂語言應該再精煉些,環節設置的更緊湊些,這樣相信后面的生字環節是可以完成的。這次的教學,使我受益匪淺,為我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相信通過不斷的磨練我的教學水平會逐步提高。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五
第一課時
1、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和掌握多音字“差”的讀音
2、理解本課的詞語:東西高興漂亮得意嗓子羽毛等
本課的12個生字和掌握多音字“差”的讀音。
難點:能給簡單的句子加上標點句號問號和感嘆號。
生字卡片和課件
1、談話揭題;分別出示狐貍和烏鴉的圖片,你知道這兩種動物嗎?
2、看圖理解狐貍和烏鴉分別住在哪里一個在樹上一個在洞里
3、看看狐貍的樣子它想干什么?烏鴉在大樹上怎么呀?為什么心理會想些什么?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片文章教學生字狐貍窩三個生字。
5、聽聽故事看看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討論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6、標出自然小節號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自學生字
7、檢查自學的情況:讀生字生詞教學多音字“差”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字行的
8、再仔細讀讀課文,檢查自學的情況說說課文一共有幾段
9、分別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10、作業指導:書寫生字,特別是難寫的字要進行提示“讒”“嗓”“極”等
11、完成課堂作業第一題
第二課時
1、理解課文,懂得烏鴉愛聽奉承話上了狐貍的的當。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完成課堂作業第2、3、4題
1、復習生字聽寫詞語
2、完成課堂作業第二題
3、指名讀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學習2、3兩段
討論:狐貍為什么要騙烏鴉的這片肉?烏鴉有了這片肉高興嗎?哪里能看出來?
指導朗讀:烏鴉高興的語氣。
5、狐貍又是什么樣子呢?他會怎么想?狐貍是什么樣子?(看圖說話)
6、練習朗讀,讀出狐貍很讒的樣子。
7、學習課文的`4-7段
a狐貍看見這片肉想了想它想到什么?
b狐貍是怎樣把肉弄到手的?用線把狐貍說的話用橫線劃出來
c想想它一共騙了幾次討論:狐貍是用什么語氣說的?(討好的裝腔作勢虛情假意的假裝親切的)
d討論你是怎樣體會出來的?一次比一次動聽
e自由朗讀體會出狐貍的討好的語氣
f指名讓學生來讀讀比比誰體會的好。
g想想這三次好話之間有什么關系?烏鴉又是怎樣受騙的?
h找找烏鴉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不作聲——看了一眼——還是不作聲——得意極了——唱
i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j連起來說說狐貍受騙的經過。
k連起來讀讀課文中間的部分。
8、學習課文的第8段故事的結果怎樣?
9、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狐貍和烏鴉的不同語氣。
10、完成課堂作業。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總結全文,理解寓意
2、能展開合理的想象訓練說話
3、能給簡單的句子加上逗號句號和問號還有感嘆號。
教學過程:
1、認讀生字和詞語
2、聽寫句子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狐貍的假意和烏鴉一次比一次得意的語氣。
4、總結全文理解寓意:烏鴉為什么會上當?這是怎樣的一只烏鴉?
5、小結:愛聽別人的奉承話,就要上當受騙,這是這篇寓言要告訴我們的的道理。
6、完成課堂作業的第六題
7、合理想象訓練說話
烏鴉的肉被狐貍騙走以后,她的孩子會怎樣?
烏鴉會怎樣想?會怎樣說呢?
它以后會怎樣呢?
8、把他們寫下來,讀給家里人聽聽。
9、課堂作業和練習:
復習逗號句號和問號還有感嘆號的用法
加上標點讀一讀
10、課堂作業第七題
誰看見誰怎么樣?看看句子少什么部分給他補充完整。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六
1、幼兒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想象,預設故事的發展,并會運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模仿、表演烏鴉和狐貍的不同語言、動作、表情,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明白烏鴉上當的原因是喜歡聽好話。
1、重點: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難點: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喜歡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1、教具:場景圖一幅,活動烏鴉和狐貍的頭飾各1個,肉1塊,《去郊游》的音樂,烏鴉、麻雀實物圖各1張。
2、草莓、蘋果、香蕉、菠蘿圖。智慧星八顆。
(一)創高情景,引入
1、律動形式組織幼兒入場
“小朋友們,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小手拉著小手去郊游,好嗎?(放音樂《去郊游》,跳著舞蹈入座)
2、出示場景圖,引入課題
“小朋友們,你們看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呀?(出示場景圖)你看見了什么呢?(請幼兒說)。在這美麗的郊外發生了一個動聽的故事,你們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嗎?(想)(出示狐貍和烏鴉教具),故事的名字叫——(大家一起說)狐貍和烏鴉。一起來聽《狐貍和烏鴉》的故事。
(二)分析和理解故事
采用比賽的形式進行分析、講解。把全班分成四個隊(草莓隊、蘋果隊、菠蘿隊、香蕉隊)教師講解時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舉手快的并回答對的獎給一顆智慧星,哪隊最后的智慧星最多的給這隊的.幼兒進行鼓勵
1、教師利用活動教具講述故事開頭,“烏鴉在大樹上做了一個窩……心里很高興。”
老師引導:那小朋友們也來學一學烏鴉找到肉高興的樣子好嗎?(幼兒學)烏鴉這么高興,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幼兒說)小朋友們講得真好,那我們繼續來聽聽故事吧。
2、教師講述故事的發展:“這時候……饞得直流口水?!?/p>
師引導:“小朋友,你們猜一猜,狐貍看到烏鴉嘴里的肉,它在想什么呢?”(幼兒說)他會怎么做呢?(幼兒說)小朋友們講得太好了,自己鼓勵自己!(嘿嘿!我真棒?。┠呛傉娴哪敲醋隽藛??我們繼續來聽故事吧!
3、老師講述故事高潮部分,引導幼兒理解、學習、模仿狐貍和烏鴉的不同表情、語言和動作。
(1)“狐貍想了想,就笑著對烏鴉說:‘你好,親愛的烏鴉!’烏鴉不作聲?!睅煟哼祝『偸窃趺凑f的?大家一起來學一學狐貍吧?。ㄓ變簩W)恩,不錯,那烏鴉是怎么做的,小朋友們一邊說一邊學一學吧。(可請個別學)
(2)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你的孩子好嗎?”烏鴉看了一眼,還是不作聲。師:呵呵……這回狐貍又是怎么說的呢?那烏鴉又是怎么做的呢?小朋友們也來學一學好嗎?(幼兒一邊做一邊學)
(3)狐貍又說:“親愛的烏鴉,你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你來,可就差多了,你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你唱歌,你就唱幾句吧!”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得意極了,就唱了起來。哇……他剛一張嘴,肉就掉了下來……
師:小朋友們,狐貍第三次是怎么說的?。课覀儊肀缺瓤凑l說得最好?學得最像呢?(幼兒學)這回……烏鴉怎么做的啊)
出示烏鴉和麻雀的圖片進行對比。讓幼兒了解狐貍說的話是真的嗎。
4、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說出烏鴉上當的原因
“小朋友們,剛才狐貍為什么要對烏鴉說這些話呢?為什么狐貍說的話一次比一次動聽?(幼兒說)烏鴉的羽毛真的比麻雀漂亮嗎?(可引導幼兒觀察烏鴉和麻雀的圖片)小朋友們都知道烏鴉的聲音并不好聽,那為什么狐貍說他的聲音好聽,還想聽它唱歌,是真的想聽它唱歌嗎?
5、引導幼兒暢想故事的結局
“烏鴉聽了狐貍的奉誠話,心里一得意,剛一張嘴唱歌,嘴里的肉就掉下來了,結果會怎么樣呢?“(幼兒說)
老師可進一步提示:狐貍看到掉下來的肉他會怎么做呢?(幼兒討論)當烏鴉一張嘴,肉掉下去的時候他會想什么呢?(看,烏鴉好不容易找到一塊肉,可卻被狐貍騙走了,它會想什么呢?)
(三)角色表演狐貍和烏鴉的故事
我們的故事講完了,現在請兩個小朋友們來表演《狐貍和烏鴉》的故事。要表現出狐貍三次對烏鴉說的話的語氣,還有神態。
(四)結束部分
1、剛才我們講的這個故事名字叫什么?(《狐貍和烏鴉》)聽了這個故事后,你知道烏鴉是怎么上當的嗎?那你現在想對烏鴉或狐貍說點什么呢?(幼兒說)
2、烏鴉和狐貍聽了小朋友們的話以后,他們又會怎么做呢?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討論,然后把你們討論的結果畫下來,或下次講給老師聽、同伴聽好嗎?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七
1、通過朗讀,使學生理解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新詞。
3、進一步鞏固給熟字加偏旁的識字方法。
4、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拿出的圖片,讓學生進行觀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兩種動物什么樣?它們的特點。
2、出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自學
回憶學習的步驟:(用投影列出)
(1)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2、學生進行自學。(教師行間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3、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 鴉 洞 肉 站 流 親 漂 麻 雀 極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
肉 :第五筆是“撇”
漂: 熟字“飄”去掉風字旁,換上三點水,就是漂亮的漂。
流:左右結構,右邊第四筆是點。
親:上下結構,下面是一橫加一個小字。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讀詞語,理解詞語意思:(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理解)(用投影羅列出來)
叼 漂亮 親愛 流口水 不做聲
4、朗讀
(1)配樂朗讀。(聽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學生進行朗讀,全班評議。
(4)自己讀課文,提出問題。
三、練習鞏固
1、看拼音填空
2、給下面的字加偏旁組字再組詞
四、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五、布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朗讀課文,讓家長評分,記錄在書上。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只喜歡聽好話,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感悟詞句的能力。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只喜歡聽好話,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圖片投影(課文插圖)
一、激情導入
教師先貼一棵大樹,然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把的圖片貼好。
烏鴉在大樹上做了個窩。大樹底下有個洞,洞里住著狐貍。
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整體讀文,初步感知。
1、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段讀,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狐貍用好話討好烏鴉,騙取烏鴉的一片肉,烏鴉上了當。)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讓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狐貍幾次對烏鴉說話,都說了些什么?請用直線畫下來。
2、小組討論,交流看法,小組長安排好說的順序,力爭讓每個學生得到發言的機會。
3、以小組為單位參與班級展示,匯報學習情況。
過渡:狐貍是真心的夸獎烏鴉嗎?應該怎樣讀呢?
4.指導朗讀
(1)狐貍想了想,就笑著對烏鴉說(表現出它的狡猾、假惺惺。):“您好,親愛的烏鴉!”(故意討好,假裝尊敬、問候。)
(2)“您的孩子好嗎?”(假裝關心、親近。)
(3)夸獎烏鴉羽毛漂亮、嗓子好。(把明顯不屬于烏鴉的優點也愣安在它的身上,為了得到肉加以奉承,要讀出假意贊美的語氣。)
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正是因為狐貍想得到肉吃,說的一次比一次更動聽了,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讀出假惺惺的關心親近的語氣。
5、烏鴉又是怎樣做的呢?
(1)自己默讀課文,找一找,用曲線在書中畫出來。
(2)全班說一說,教師幫助歸納。
第一次:不做聲——看了狐貍一眼
第二次:還是不做聲——得意極了
第三次:就唱起歌來
6、小組討論:烏鴉每一次聽了狐貍的話,表現都不一樣,它是怎么想的?讀一讀,加以體會。
(烏鴉聽著狐貍的話,越聽越高興,一次比一次動心。)
7、同桌配合讀的對話,讀出語氣來。
8、同桌展示讀,其他同學觀看投影插圖,邊聽邊想象。
(三)整體綜合
朗讀全篇,說說烏鴉為什么會上狐貍的當。
三、練習
1、分角色朗讀課文,進行評價。
2、激發學生興趣,鼓勵中國學習聯盟膽續編故事。
四、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1、鞏固本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2、進一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句段。
3、表演課本劇,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1、字詞句練習的投影片
2、的頭飾
一、練習
1、讀詞語
烏鴉 狐貍 樹洞 站在 麻雀 親愛 流口水 一片肉 漂亮極了
2、比一比,下面的每組字有什么不同,再組詞。
鴉( )肉( )站( )親( )飄( )極( )
雅( )內( )戰( )新( )飄( )級( )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只愛聽好話,就容易上當的道理。
1、自由讀
2、組內讀
3、全班分角色讀
三、課本劇表演
1、自愿結合,排練課本劇。鼓勵中國學習聯盟膽想象,勇于創新。
2、匯報表演,大家評一評。
3、教師小結:
從排練的態度、對課文的理解、表演效果等方面進行小結。
四、看拼音填空,讀句子。(課后第三題)
1、讀題目要求,獨立完成。
2、同桌交流。
3、全班訂正。
探究活動
1、分角色朗讀課文,說說烏鴉為什么上了狐貍的當。
2、把課文內容演一演,想一想,假如你是烏鴉媽媽,你會你的對寶寶說些什么呢?
3、想一想,烏鴉媽媽上了狐貍的一次當后,會不會再上一回?小組討論,編成故事演一演。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八
這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講烏鴉叼到了一塊肉,停在大樹上。狐貍見了直流口水,他對烏鴉講了三次奉承話:假惺惺地笑著問候;假裝關心小烏鴉;假意夸烏鴉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最后騙到了烏鴉口中的肉。
根據學生喜歡寓言故事的特點,教師可以在范讀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根據故事情節,發揮自己的想象,試著續編一個小故事。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學生讀好狐貍說話時的語氣,同時體會烏鴉聽了狐貍的話以后有什么變化。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教育學生懂得愛聽奉承話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1.認識6個生字,會寫7個字,認識多音字“差”。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使學生從中懂得愛聽奉承話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一)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多媒體課件、頭飾。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1)識字指導
在本課的生字中,要重點指導“饞”的讀音,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嗓”是平舌音?!安睢笔嵌嘁糇?,ch (差別)、ch啵ú畈歡啵、ch i(出差)、c (參c n差不齊)。“哇”也是多音字,w (哇哇叫)、wa(我找你找得好苦哇?。?/p>
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如:“叼、嗓、哇”都是口字旁的字,也是形聲字,可以進行歸類識字。歸類識字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記住生字,掌握識字方法。“饞”和“差”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練習組詞,鞏固識字。
(2)寫字指導
指導書寫注意“叼”的右邊刁第二筆是提?!巴邸庇疫吂绲墓P順:。
“叼、枝、哇”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指導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和”字也是左右結構,寫時左寬右窄?!澳焙汀耙狻倍际恰靶淖值住钡淖?,上下結構,要寫得上大下小?!安睢笔前氚鼑Y構的字,外邊是羊字的變形。
2.朗讀指導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領會狐貍對烏鴉所說的三次話,揭示狐貍狡猾的本性。因此,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讀通”課文,即要求學生發音清楚、不丟字、不讀錯字、不唱讀。再讀課文時要求“讀流利”,即在讀通的基礎上做到通順流暢、有速度。最后,在讀熟的基礎上“讀懂”,能夠帶著疑問讀,以至了解課文。
在指導朗讀時,重點放在狐貍對烏鴉說的三次話,抓住重點詞,如“您好,親愛的”。可以通過學生進行對比讀,讓學生讀中自悟。也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
3.活動提示
(1)“讀一讀,寫一寫”。這道題檢測學生掌握生字的情況,有兩個要求:一是6個詞語要求會讀;二是6個詞語要會寫,書寫要工整。
(2)“查一查”。這道題主要讓學生通過查字典了解并掌握兩個多音字。
答案:興(興x ng奮) (興x靚g趣)
差(差ch 別) (差ch嗖歡啵?
(出差ch i)(參c n差c 不齊)
(3)“讀一讀,比一比”。這道題讓學生通過讀句子,體會“你”與“您”兩種稱呼的不同。雖然都是稱呼,但“您”是尊稱,表示對對方的尊敬,比“你”的程度要深。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對哪些人在稱呼時該用“您”。再用“你”和“您”練習說話。
(4)“聽老師講漢字的故事”。聽老師講漢字的故事目的在于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從而體會構字規律,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以及主動學習漢字的愿望。
4.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1.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可能有些詞理解困難一些,如什么是“叼”,如果教師用語言去描述這個詞會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課件演示,使學生親眼看到烏鴉嘴里正叼著一片肉,在學生腦中就形成了直觀印象,對于這種只能意會不易言傳的詞語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2.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們對于麻雀和烏鴉并不熟悉,教師可以利用電腦課件進行演示,對比給學生看,學生聽到烏鴉的叫聲如此難聽,而狐貍還夸贊它,從而進一步體會狐貍的狡猾。
3.學生對狐貍和烏鴉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在教學時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1.作者簡介
伊凡·安德烈耶維奇·克雷洛夫(1769—1844)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接近人民生活、思想和語言,并且有心為知識分子和普通百姓寫作的杰出作家。克雷洛夫一生寫了二百多篇寓言?!稙貘f和狐貍》選自《克雷洛夫寓言》,編成課文時,對原文有所改動。
原文開頭有這樣一段話:關于阿諛拍馬屁的卑鄙惡劣,不知告誡過我們多少遍了,然而總是沒有用,拍馬屁的人總會在我們的.心里找到空子。
2.詞語解釋
得意:稱心如意,感到滿意。
窩:鳥獸、昆蟲的巢穴。
3.烏、鳥、鳴的故事
烏:金文的烏字,像一只大嘴朝天,有眼無睛的鳥形。烏為鳥名,指烏鴉。因為它全身黑色,與眼睛的黑點混同一色,只見眼白不見眼黑,所以金文“烏”的字形有眼無睛。
鳥:是一種長尾禽,也是所有飛禽的總稱。甲骨文、金文的鳥字像一只頭、尾、足、羽俱全的側面鳥形。漢字中,凡是帶“鳥字旁”的字多與禽類及行為有關。
鳴:從口從鳥,本義為鳥叫;從鳥叫擴大到野獸、蟲類的叫,都可稱為鳴。后引申為敲響、發出響聲等。
故事:烏鴉長得黑,看不清眼睛的位置,所以古人寫“烏”時就不帶點。但還有其他小鳥,于是就在烏字上加了一個點,變成了現在的“鳥”字。鳥叫用嘴,于是加個“口字旁”就念“鳴”。
讀·演·講·編
這是一次語文綜合學習活動,是依托《烏鴉和狐貍》的學習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一次編演。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這次活動包括四部分:一是讀,二是演,三是講,四是續編。
“編一編”這部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及表達能力,在交流、學習、欣賞中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1.通過此次讀·演·講·編活動,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2.通過活動,實現小組合作、交流、展示,使學生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也學會與他人共識、共進、共賞。
(一)教學準備
頭飾、道具等。
(二)教學過程
1.做好活動準備
這是一篇很有趣的寓言故事,學生愿意讀也愿意演,可由學生自愿組合成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表演。
2.參與活動過程
學生在表演時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課文記得不熟。只要學生能夠根據課文的內容表演即可,可以運用一些自己的語言。觀看的同學應要求做到認真,教師必要時應作指導。
3.續編故事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不要給學生限制,讓學生大膽合理地想象。目的是發展學生語言,激發興趣。
1.單一地表演課文內容時學生可能會有些拘謹,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課文排成課本劇,加上些自己的語言,學生會表演得更生動。
2.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學生可能會把故事背下來。教師應告訴學生,講故事不是背,要生動地復述,或用自己的話講出來,讓別人聽了不覺得生硬。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九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喜歡聽好話就會上當受騙的道理。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3、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課文。
明白喜歡聽好話容易上當受騙。
掛圖、生字卡片、烏鴉、狐貍的`頭飾。
一、 導課。
1、 出示烏鴉和狐貍的頭飾,問:這是什么?(這節課我們上狐貍和烏鴉)
2、 烏鴉和狐貍之間究竟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3、 聽錄音朗讀。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標生字,并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
2、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學習課文第一段。
三、細讀課文
1、齊讀第一段,這段有幾句話,說了什么?(并解決有關問題出示生字)
ya dong
鴉 洞
小結:狐貍和烏鴉是鄰居,一個住樹上,一個住樹下,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2、指名讀第二段
(1)烏鴉為什么事高興?(給孩子找到一塊肉),可見他很愛自己的孩子。
(2)這時給誰看見了呢?(狐貍)
3、指名讀第三段
(1)狐貍看見后烏鴉嘴里叼著一塊肉會怎么樣?(饞得直流口水)
(2)這時狐貍會怎么想?(想辦法吃到這塊肉)
它想什么辦法呢?
四、講讀課文第四、五、六、七段
1、狐貍想什么?為什么想了想后才說?(想如何逗烏鴉開口,以便把肉騙到手)
2、烏鴉有反應嗎?為什么?(不做聲,烏鴉對這位鄰居有戒備之心,察覺它不懷好意,沒有理睬它。)
第二次
(1) 狐貍又說什么?為什么向烏鴉問它的孩子好?(狐貍狡猾,想用孩子的事來打發父母的心,引誘對方開口。)
(2) 烏鴉又是怎樣反應的?
烏鴉是愛孩子的,它看了狐貍一眼,說明它心里有些動了,但是它沒有忘記嘴里的那塊肉,
第三次
(1) 狐貍又對烏鴉說了些什么?它為什么要這樣呢?
(2)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有什么反應呢?結果呢?
齊讀最后一段:
狐貍行騙的結果怎么樣。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十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因為語i言承載著思想,承載著情感,承載著知識,承載著文化。而學好?祖國的語言,關鍵是先要打好識字的基礎。因此,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如何落實好識字的要求,是語文教學的永恒話題。
【設計特色】
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在閱讀教學中結合打好識字的堅實基礎。
【教學流程】
第一教時
一、導人新課。
1.板書:18.《狐貍和烏鴉》
2.問:“狐貍”兩字怎么寫?你們看見過狐貍嗎?狐貍是什么樣的?關于狐貍你們知道些什么?
3.歸納:狐貍的形狀有點像狼,面部較長,耳朵三角形,尾巴長,吃野鼠、鳥類、家禽等。
4.啟發:《狐貍和烏鴉》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講什么呢?聽讀課文。
二、聽讀課文,談想法。
1.聽錄音后,讓學生看書。
2.問:聽了這個故事,你們覺得狐貍怎樣?烏鴉怎樣?
三、初讀課文,提出問題。
1.自己輕聲讀一遍,遇到生字,看拼音認真讀幾遍。
2.有不明白的問題可提出來。
3.小結:解答學生提的問題,過渡到講讀一、二、三節課文。問:故事是怎樣發生的?
四、講讀一、二、三節課文,學這部分課文里的生字新詞。
1.出示圖畫:一棵大樹。
在窩旁貼生字卡片:窩
在樹洞邊貼生字卡片:洞
(1)指名讀生字,分析“窩”的字形。
(2)指名讀、齊讀第一節課文。
填空:烏鴉和狐貍,一個住在樹上,一個住在樹底下,它們是 鄰居。
2.出示烏鴉圖,學第二節課文及生字。
(1)師邊讀第二節課文邊演示。
出示生字:肉 叼
問:“叼”是什么意思?(看圖理解:用嘴夾住物體的一部分,注意“叼”的最后一筆是提。)
(2)指名讀、小組讀第二節課文。
問:烏鴉為什么心里很高興?
(3)齊讀第二節課文。
3.出示狐貍圖,學第二節課文及生字。
(1)狐貍為什么要騙烏鴉嘴里的一片肉呢?(學生自己輕聲讀兩遍第三節課文)
指名讀。
討論上述問題。(狐貍也是出來找吃的,看見烏鴉嘴里的肉,饞得直流口水;烏鴉在樹上,狐貍只能用騙的方法。)
(2)出示狐貍圖,學生字“嘴”“饞”。
出示生字:嘴、饞。
重點分析字形。
看圖理解“饞”。
(3)指導讀第三節第二句中“饞得直流口水”。
4.齊讀一、二、三節課文。
五、寫字。
1.出示田字格范字,指導擺準中心部分。
窩洞肉叼嘴
2.每個字寫個樣子,然后繼續寫。
第二教時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加標點,讀課文后第四題。
二、講讀四一八節課文。
1.剛才有位同學問:狐貍很狡猾,狡猾表現在哪里?讀讀課文,想想,也可以跟周圍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2.討論上述問題,隨意討論,出示:
“您好,親愛的烏鴉!”
“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吧!”
3.狐貍說這些好聽的話是真心的嗎?誰發現在寫狐貍說話前的表情時,有兩個詞用得特別好,把狐貍的狡猾活靈活現地點出來了。
板書:想了想笑著
問:它在想什么?這個笑是怎樣的笑?
4.指名讀狐貍說的話。
5.狐貍在說這三次話的時候,烏鴉有沒有反應?
板書:不作聲
問:這個不作聲和前一個一樣嗎?(多了“看它一眼?!?
板書:得意極了
問:什么叫“得意極了”?
指導讀“烏鴉聽了……掉下來了”。
6.男女同學對讀,男同學讀狐貍的話,女同學讀作者的話和烏鴉唱的“哇”。
7.狐貍說第一、二次話時,烏鴉都不作聲,說第三次話時才作聲,為什么不一開始就說第三次的話呢?
8.烏鴉前兩次不作聲,為什么到第三次卻開口了呢?烏鴉看見狐貍饞得口水直流,知道它要騙自己的肉,為什么還要唱歌?
小結:因它愛聽奉承話,所以上了當。
做課后第三題,讀拼音寫漢字。
出示黑板,自己核對。
三、揭示寓意。
1.齊讀課文。
2.啟發想象。
(1)想象一下,狐貍吃完肉,鉆出洞,它會說些什么?
(2)烏鴉會怎么想?
(3)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出示:愛聽好話的人,容易受騙上當。
四、指導復述四一八節課文內容。
用表演形式復述。這故事里除狐貍說話外,烏鴉是不說話
的,我們要把作者敘述的.話用動作表演出來,讓大家看懂。
指名表演。
五、布置作業(創造性活動)。
課文寫的烏鴉愛聽好話,上了狐貍的當。假如你是烏鴉呢?你會怎樣對付狐貍,如果肉騙走了,你會怎么樣?
(可讓學生寫在本子上,再交流。)【評點】
漢語是一種“意合性”的語言,呈現一種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態。漢語的這種“意合性”特點,決定了識字在閱讀教學中,尤其是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特殊地位。本案的設計特色正是體現了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如何識字的示范價值。教師將識字有密有疏地分散于閱讀全過程,如“解題識字”交待了故事背景;“看圖識字”,讓生字有機進入故事情節;“通讀識字”,以生字作為解讀課文的抓手;“看圖學字”,降低了識字難度;“隨堂習字”,及時鞏固生字……教師以多種藝術手法,真正實現了識字在閱讀教學中的落實。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十一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狐貍是怎樣誘使烏鴉上當的。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本校的課改主題組織教學:
1、引導學生先學。
2、擴展延伸,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活動的狐貍與烏鴉頭飾,活動的肉片,烏鴉的`叫聲錄音,生字卡片。
1、錄制朗讀錄音,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搜集有關狐貍與烏鴉的資料。
3、制作狐貍與烏鴉的頭飾。
4、自學生字,想想你是怎么識記的。
第一課時
一、匯報先學情況。
1、隨機抽取一兩個同學的錄音,正音、評議。
2、說說搜集到的烏鴉與狐貍的常識資料。
3、說說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檢查先學效果,板書要點。
1、提出先學疑難。
2、解決學生最近發展區,著重解決教學難點:狐貍是怎樣使烏鴉受騙上當的?
(1)引導朗讀第四至七自然段(板書:祥見課后板書設計。)
(2)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3、學生戴上頭飾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表演,評演。
4、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5、小結練習:練習冊第37面的習題。
6、說說讀完這篇文章后懂得了什么。
三、布置擴展活動題目。(內容祥見第二課時的檢查擴展活動內容,題目事先打印供給學生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題目作答。)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學習要點。
二、檢查擴展活動。(幻燈投射題目)
1、續編《狐貍與烏鴉》的故事。
(1)以“狐貍叼起肉,鉆進去了”為開頭續編故事。
(2)鉆進洞里的狐貍……
失去肉的烏鴉……
(3)烏鴉喜歡聽奉承話,上了狐貍的當,經過這次教訓烏鴉會變得聰明起來嗎?
(4)后來,烏鴉又找到了一片肉。這回,她的寶寶會得到這片肉嗎?她還會上別人的當嗎?
2、在日常生活中,你遇見過狐貍與烏鴉類似事件的人與事嗎?請你談談。
3、你能說出幾篇有關動物之間發生的童話故事嗎?簡單地介紹他們的大意。
4、課外閱讀《閱讀與訓練》書中的《水母打傘》。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十二
《狐貍和烏鴉》是小學語文三冊第三組教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這是一個老故事,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了狐貍騙肉的過程,形象地告訴我們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這篇課文的教學是在學生已嘗試通過神態、語言、動作去體味故事的寓意,從中悟出道理的基礎上進行的。
二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容易受他人情緒的感染、注意力不大集中、喜歡做游戲。老師就要通過一系列的直觀教學先入為主,讓學生感知課文;通過各種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內心活動,受到情緒感染;通過表演做游戲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讓學生興奮起來,遷移到創新學習中。這種學習方式與本課的內容應該是適應的、相匹配的。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確定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漸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 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2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通過描寫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來揭示寓意的方法。
3 、在理解寓言的基礎上,能對寓言或寓言中感興趣的人物談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于與人交流。
三個教學目標既突出語感訓練,也兼顧情意因素,還重視學法的滲透,體現教為學服務的宗旨。其中課文四至七段講狐貍騙取烏鴉叼著的那片肉的經過,是重點。理解狡猾的狐貍為得到烏鴉叼著的肉,連施三計是課文的難點。抓住描寫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從而領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難點的關鍵。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教學要十分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閱讀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是:以讀為本,讀的訓練過程應該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本課的教學我以讀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的時間以我校每節課35分鐘進行分配。具體的教學思路如下:
一上課,就告訴學生:“老師今天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比缓笤佥o以多媒體課件,老師用富有感情的語調朗讀課文,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設計的根據在于,有實驗研究表明: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從視覺獲得知識,能記憶25%,視聽結合接受知識,能記憶65%。
聽完故事后,問學生你聽懂了些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嗎?從學生的回答中得到反饋信息,讓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這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宗旨,有必要的話老師還可以及時對已定的教學教程進行適當調整。
讀通課文是深入學習的基礎。根據低年級學生開始認識自然段,以及識字量小,讀書時常有加字、減字的現象,我就提出三個預習要求:
1 、標出自然段番號。
2、 用“--”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3 、讀課文,不加字、不減字。
然后通過認讀生字卡片和集體誦讀、點名讀的方法來檢查預習效果,同時對生字、和普通話的音出入較大的字進行正音。
本環節,我抓住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安排了三個訓練組塊進行導讀指導,體現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教育思想。
具體地說,就是以狐貍說的三次話為線索,抓住描寫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 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漸去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 從而悟出喜歡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
先是初讀,讓學生把 狐貍說的三次話找出來,指名請一個學生當“狐貍”讀給大家聽。
“您好,親愛的烏鴉!”
“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
“親愛的烏鴉,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來,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誰都愛聽您唱歌。您唱幾句吧!”
然后問大家:狐貍這樣說(僅僅用這種平淡的語調),能得到烏鴉口中的肉嗎?從而自然引入第二個導讀層次--精讀。
這個層次又以狐貍說的三次話,各設計了三個訓練組塊:
一是讀--在理解的基礎上讀狐貍的話,這樣才能讀出味來;
二是想--透過烏鴉的動作想他的內心活動,這樣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訓練組塊(一):第一句
1、讀--要引導學生聯系話前面的提示語和上下文來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讀。
為此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 )應該怎么讀狐貍的話,找出書上的提示。(學生勾出來:想了想、笑著。)
(2 ) 狐貍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為什么要笑著說?
學生可能會說想烏鴉嘴里的肉。老師馬上問你怎么知道?(聯系上文:他抬起頭一看,烏鴉嘴里叼著一塊肉,饞得直流口水。把“饞得直流口水”的味道讀出來。)
學生可能還會說這是狐貍為了騙得烏鴉嘴里的肉在想的鬼主意。之所以要笑,是對別人有所求。自己開口向烏鴉問好,按照禮節習慣,烏鴉一定也會問好的。只要烏鴉一開口,它嘴里的.肉就會掉下來。狐貍多狡猾呀!(要注意,學生能說多少說多少。)
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出尊敬、問候的語氣。
2、想-- 烏鴉有什么反應?為什么不做聲,他可能怎么想?
這個問題是讓學生在理解了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象。
烏鴉第一次聽了狐貍的話,心想狐貍今天怎么向我問起好來,它不會懷好意的,我得小心,于是烏鴉不理狐貍,也不做聲。
訓練組塊(二):第二句
1、讀--讓學生自己先小聲讀讀,看看怎么讀效果比較好,
通過學生反復的讀和比較,體會到要讀出親切、關愛的語氣,讀音應略高于第一次。
2、想--烏鴉有什么反應?你怎么看出有點動心了?
提醒學生抓烏鴉的動作他“看了狐貍一眼,還是不做聲”來進行合理想象。
它想狐貍問候我的孩子,孩子都是媽媽的心頭肉,所以烏鴉心一動,但是馬上又想到我不能回答它,我嘴里還叼著肉呢,于是烏鴉只是看了它一眼,還是不做聲。
訓練組塊(三):第三句
1、讀--仍然讓學生自己先小聲讀讀,看看怎么讀效果比較好,
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烏鴉和麻雀的幻燈片,仔細比較烏鴉的羽毛真的漂亮嗎?學生通過比較知道麻雀的羽毛很一般,不好看,而烏鴉的羽毛還趕不上麻雀。
然后播放烏鴉的叫聲來聽聽它的聲音是否好聽。
這兩句寫狐貍奉承烏鴉的羽毛和嗓子好聽,目的還是想騙烏鴉開口,好得到烏鴉口里的那片肉。
想--烏鴉有什么反應?
學生通過烏鴉“哇……”這個象聲詞進行分析,知道烏鴉聽了狐貍說它羽毛漂亮,嗓子好聽時,一下子得意忘形了,上了狐貍的當,這是烏鴉愛聽奉承話的結果。
1讓學生把4--7自然段連起來朗讀,達到整體較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這是因為閱讀教學要體現“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
老師這個時候可以裝扮成烏鴉,學生裝扮成狐貍,可以先進行集體讀、如果讀不好,就個人讀,總之要說得讓人動心,老師扮演的“烏鴉”才吐肉。
2在理解人物內心活動的基礎上悟出道理或者談談對寓言中人物的看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1--2年級學生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p>
我先拿3分鐘時間給學生,讓學生默讀全文,也可以多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邊讀邊想:學習了這個寓言,你有什么收獲或者想法,讀完后在五人小組進行討論。
(組長收集一下認為有價值的發言,各組派一個代表來發言。)
(學生可以得出一個道理:愛聽奉承話是得不到好結果的。也可以談談對烏鴉和狐貍的看法。對學生回答中出現的獨到的見解,教師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多鼓勵他。)
結束方式采用表演遷移,即讓學生帶頭飾表演,可以做一些動作、表情。讓學生自己找合作伙伴,準備兩分鐘。
提醒扮演烏鴉的同學:“狐貍如果沒打動你的心,你可千萬別吐肉喲!”
提醒扮演狐貍的同學:“你要開動腦子,想辦法,可以加一些動作、表情等等 ,一定要把肉搞到手!”
表演之后,大家可以評評演員的表演,引導學生說出好在那里,不好的地方可以怎么改。
這個環節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在意猶未盡中下課。
這個設計的主要是考慮到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所以決定采用趣味性較強、操作簡單又能激發情趣的方式。同時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了“自主性”,即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我校正在開展的“三創”實驗進行設計的。目的在于:
1考察學生對課文理解了多少。
2給他們提供一個創新的機會,展示他們的理解力、想象力、表演才能及協作能力。
鵬博士多媒體課件(引入)、小黑板(預習要求)、生字卡片、烏鴉和麻雀的幻燈片、錄音機及錄音帶(烏鴉的叫聲)、狐貍和烏鴉的頭飾。
用簡筆畫畫上一棵樹、烏鴉、狐貍,用紅色吹塑紙剪一塊肉,便于移動。
這種設計是考慮到二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感性知識貧乏,形象思維占優勢,所以,盡量多地采用直觀手段。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十三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習13個生字,認識多音字“差”。
3、指導書寫。
認識并掌握13個生字。
烏鴉與狐貍的掛圖、生字卡片、游戲《摘蘋果》的圖片。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瞧!老師已經把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請來了,(出示烏鴉圖片)問:同學們看,這是誰呀?你眼中的烏鴉是什么樣的?它的羽毛漂亮嗎?它的叫聲和黃鶯或百靈鳥相比又怎樣呢?那么另一位主人公狐貍,它的本性是什么呢?(狡猾)出示“和”字卡,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同來學習《烏鴉和狐貍》的故事,請同學們齊讀課題,還想怎樣介紹這個“和”字。(學生學習“和”字。)
二、看圖了解大意,隨機學習生字:
我們先來觀察這幅圖:
1、圖中畫著誰和誰?(烏鴉和狐貍。)(重復訓練“和”的使用。)
2、它們各自在什么地方?(學習“枝”)(狐貍在樹下,烏鴉在樹枝上。)
3、再仔細觀察,烏鴉的嘴里叼著什么?(學習“叼”字。)
4、看到烏鴉嘴里叼著的肉,狐貍表現出什么樣子?(學習“饞”。)
5、你能用一句話或一段話把我們剛才觀察到的內容將給大家聽嗎?
6、烏鴉叼著的肉怎樣掉下來被狐貍吃掉的?只要我們細心的讀課文,你就會找到答案。(教師演示肉從烏鴉嘴里掉下來。)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輕輕的把書翻到第79頁,先聽老師讀一讀,要認真聽,聽準字音。
2、你們喜歡這則寓言故事嗎?想不想自己讀一讀?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的讀一讀,一邊讀一邊畫出小節。
3、同學們找到了幾小節?那么我們請8位同學按照順序分別來讀一讀這則小故事,好嗎?其他同學要一邊聽一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
4、狐貍對烏鴉說了什么?(學習“您”。)(區分“您”與“你”并分別說句子。)
5、還說了什么?(學習“差”、“嗓”。)
6、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心情怎樣呢?(學習意。)
在它非常得意非常高興的時候,它終于忍不住怎樣了?它的歌聲是什么樣的?(學習“哇”、“剛”)從這里我們能看出狐貍的本性怎么樣?(很狡猾)(隨著學生認識生字的過程指導書寫。)
7、現在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這則小故事,剛剛在文中出現的生字寶寶我們也認識了?現在,誰愿意作小老師來領著大家讀一讀?(領讀)如果老師讓同學單獨來讀,你還能認識這些生字嗎?(指名讀)
8、看來同學們已經和這些生字寶寶成為朋友了,對嗎?為了獎勵同學們老師要帶領大家一同到果園摘果子,好嗎?(游戲《摘果子》)注意:我們把摘下來的果子放在一起組成一個詞語,這樣才算成功,能做到嗎?(把摘到的果子讀給大家聽,讓同學們來判斷對還是錯。)
《狐貍和烏鴉》教案篇十四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喜歡聽好話就會上當受騙的道理。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3、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課文。
明白喜歡聽好話容易上當受騙。
掛圖、生字卡片、烏鴉、狐貍的頭飾。
一、 導課。
1、 出示烏鴉和狐貍的頭飾,問:這是什么?(這節課我們上狐貍和烏鴉)
2、 烏鴉和狐貍之間究竟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3、 聽錄音朗讀。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標生字,并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
2、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學習課文第一段。
三、細讀課文
1、齊讀第一段,這段有幾句話,說了什么?(并解決有關問題出示生字)
ya dong
鴉 洞
小結:狐貍和烏鴉是鄰居,一個住樹上,一個住樹下,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2、指名讀第二段
(1)烏鴉為什么事高興?(給孩子找到一塊肉),可見他很愛自己的孩子。
(2)這時給誰看見了呢?(狐貍)
3、指名讀第三段
(1)狐貍看見后烏鴉嘴里叼著一塊肉會怎么樣?(饞得直流口水)
(2)這時狐貍會怎么想?(想辦法吃到這塊肉)
它想什么辦法呢?
四、講讀課文第四、五、六、七段
1、狐貍想什么?為什么想了想后才說?(想如何逗烏鴉開口,以便把肉騙到手)
2、烏鴉有反應嗎?為什么?(不做聲,烏鴉對這位鄰居有戒備之心,察覺它不懷好意,沒有理睬它。)
第二次
(1) 狐貍又說什么?為什么向烏鴉問它的`孩子好?(狐貍狡猾,想用孩子的事來打發父母的心,引誘對方開口。)
(2) 烏鴉又是怎樣反應的?
烏鴉是愛孩子的,它看了狐貍一眼,說明它心里有些動了,但是它沒有忘記嘴里的那塊肉,
第三次
(1) 狐貍又對烏鴉說了些什么?它為什么要這樣呢?
(2) 烏鴉聽了狐貍的話有什么反應呢?結果呢?
齊讀最后一段:
狐貍行騙的結果怎么樣。
板書設計:
狐貍烏鴉
您好烏鴉不做聲
孩子好看,不做聲
羽毛漂亮嗓子好得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