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清明節掃墓日記100字篇一
今天的天氣真好,沒有下雨,還出了太陽呢。掃墓要去的地方多了,太奶奶太爺爺太叔叔,哎呀我都弄不清楚,而且有的地方遠著呢,但是不管有多遠,我們每一個點都去了。
一路上我問這問那,伯伯叔叔們說我小不懂事,說什么: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過我知道我看不見疼我的爺爺了,他永遠不會回來了,我對爺爺的印象不是很深,因為爺爺在我未滿周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我聽爸爸媽媽說爺爺很疼我,每當其他同學提起爺爺對自己怎樣好的時候,我總是又羨慕又傷心。
來到爺爺的墳墓前,伯伯叔叔們開始除雜草,他們很快就把墳墓上的雜草給鋤了,不一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干干凈凈的墳墓。我麻利地從袋子里取出紙花紙帶,灑在了爺爺的墳墓上,大人也在墳墓前擺上圓鼓鼓的雞蛋、香噴噴的肉……我們把香點著,雙手舉起香排成一行向爺爺祭拜。隨后,我們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
清明節是緬懷去世的親人的節日,每年我們都會回老家掃墓。
清明節掃墓日記100字篇二
清明節的早晨,陽光明媚,萬里無云是個踏青的好日子。
我們出發了,路邊的花草樹木都開了,迎春花開出了黃色的花,大樹媽媽瞬間也變綠了,好像穿了一件綠袍子,大地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到了目的地,我看見一個超大的土疙瘩,上面有很多已經去世過的人,清明節就是要紀念自己家的人。
我們順著一條又窄又陡的小路上,我們不停地向上爬,終于看見了我們的太爺爺,然后拿一些錢擺在太爺爺的墳前面,再給旁邊擺一些橘子,再給上面放一些面包,在拿打火機把錢一燒,我們見人還說了一句:“祝我們的太爺爺,太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于是,我的父親說:“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這代表尊敬的意思。然后,還給旁邊插了一些蠟燭。我希望太爺爺和太奶奶能看到我們對他的這份愛。
燒完了紙,我們和父親準備爬這個大土疙瘩,我們使勁的爬呀,到了中間,有一些帶刺的草把我的手給弄傷了,但是是堅持了下來,最終,還是到了山頂,從上向下看,人就和小馬一樣,車和毛毛蟲一樣。
到了回家的路上,我看見了好幾個洞穴,我就問父親:“這幾個洞穴是干什么的?”父親笑著回答說:“過去,野人就在里面生存。”哦,原來是這樣啊!
到了家,奶奶給我們一人做了一碗涼皮兒,我們吃的津津有味,一碗不夠還得再來一碗呢!
好不容易有一個清明節呀!見太爺爺,太奶奶也不容易呀!誰讓時間過得這么慢,希望時間能快一點,耶!
清明節掃墓日記100字篇三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祭祀前輩,緬懷先烈的傳統日子。為了紀念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我們學校今天組織去烈士陵園掃墓。
早上來到學校集合,一切準備好后,我們向烈士陵園走去。來到烈士陵園,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來為烈士們掃墓、獻詞。
哀婉的樂曲徘徊在耳邊,獻詞聲有聲有色,抑揚頓挫,訴說著我們心中的萬語千言……
獻詞后,我們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館。看著一個個感人的歷史畫面和革命故事,我們不禁百感交集,心久久不能平靜。先烈們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參觀了革命烈士紀念館之后,我們來到革命英雄的紀念碑前,為革命烈士們獻花,表達了我們對英雄的崇敬之情。
我們肅立在紀念碑前發誓: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祖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血雨腥風的時代,英雄們為了祖國和后代,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舎生望死,視死如歸。英雄,您那不滅的精神會傳給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隊員。先烈們您們安息吧!
清明節掃墓日記100字篇四
今天,我們三、四年級的少先隊員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去平泉烈士陵園掃墓。
走進陵園大門,只見寬寬的長廊兩旁長著許多蒼翠的松柏,他們象征著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不時有春風吹過,兩旁的松柏就隨風搖動,好像在悄悄為烈士們默哀,又好像在守衛著長眠于地下的烈士,一切都顯得那么平靜。
藍藍的天空,雪白的云朵,鮮艷的隊旗,閃光的火炬。幾百雙眼睛仰望著隊旗,幾百只小手舉過了頭頂,行著莊嚴的隊禮……
悼念儀式開始了,傳來了“默哀一分鐘”的聲音,奏起了哀樂。隨著樂曲,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烈士們那舍生忘死、視死如歸、前赴后繼同敵人作戰的場面,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使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但這時,一聲禮畢使我回到這現實中。
該獻白花了,我走到一名叫歐陽宣的烈士墓前,鄭重的把白花獻給了這名烈士。
掃墓完畢了,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給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能讓這些烈士白白的犧牲了,不能讓這些烈士的鮮血白流了。
哨聲打斷了我的沉思,我默默地向烈士敬禮告別。
清明節掃墓日記100字篇五
今年清明節,爸爸又一次帶我去寧波老家掃墓。
爺爺奶奶的墓在一座山坡上,離大姑姑家大約有兩三公里。寧波掃墓講究早,清明節那天,早上五點半,爸爸把睡得正香的我從暖烘烘的被窩里拖了出來,狼吞虎咽地吃了幾口早飯后,我們一行八人驅車趕往墓地。
一路上到處都是行人,有的拿著花圈,有的扛著鋤頭,有的`拎著祭品。爸爸說,老家的人非常重視清明節,沒有特殊原因,人們都會從各地趕來掃墓。因此,路上行人之多,有時甚至會超過春節期間。
到爺爺奶奶的墓地后,姑姑們開始擺放祭品,點燃香燭;爸爸和姑父們開始清除墳墓周圍雜草,我也不甘閑著,自告奮勇地和姐姐一起,用毛筆沾上油漆,給墓碑上的字上色。大約半小時后,墳墓周圍的雜草清理干凈了,我們又在墳頂倒上幾籮筐土,又插上新的花圈,燒了冥幣,每人又輪流恭恭敬敬地叩拜爺爺奶奶后,掃墓就結束了。
給爺爺奶奶掃墓后,我跟著爸爸、叔叔,又爬了幾公里蜿蜒陡峭的山路,給爸爸的爺爺奶奶,直至爸爸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一共五代老祖宗掃墓。
雖然很累,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爸爸告訴我說:“飲水思源,一個人不論走到何處,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