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對所經歷的事物的理解和領悟的一種表達方式,是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一種反思和總結。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梯子作業心得體會篇一
今天,老師告訴我們要去展覽室觀看別人的作業,我高興極了,心想:能虛心學習別人優秀的地方是件快樂的事情。我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可老師說今天下午才能去呢。老師說這話一點也沒掃我的興。
我盼星星盼月亮,終于把下午盼來了,上課鈴聲一響,老師便走進教室,告訴大家:今天下午不上課了,我們去展覽室觀看別人寫的作業。同學們歡聲雀躍,高興極了,同學們排著長長的隊伍,走進展覽室,到了展覽室同學們自由觀看,我邊走邊看,忽然,我停了下來。發現一個同學寫的作業可好了,字體工整、頓筆、收筆、回筆都寫的面面俱到,我要向他學習。
接下來是美術作業展覽區,同學們畫的畫實在是太美妙了,那花五彩繽紛,鮮艷無比。你走的那里好像能聞到絲絲香氣呢,同學們畫的人物更是生動有趣了,那神態、動作、比例、大小,都是樣樣俱到,你走過去好像能聽到輕微的呼吸聲。
接下來是數學作業展覽區,那數學作業更是妙了:他們把數字寫的工工整整,干干凈凈,沒有一個寫的潦潦草草,一個也沒有,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共同學習,圖形也畫的很標準,數字既算的準確,還寫的干凈工整,線也畫的'很直。沒有一個彎彎曲曲的,都是順溜,麻利。干凈,利索。
再向前走就是英語作業展覽區了,那字母寫的是準準確確,干干凈凈,寫的給可刻上去的沒什么兩樣,甚至比刻上去的還工整,單詞沒一個漏落字母的,都寫的干凈,流利。讓人看上去心中感到很舒服。
展覽室都溜完一圈了,同學們排著長長的隊伍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展覽區,我希望下次還有這樣的機會,向別人多學習學習。
梯子作業心得體會篇二
作為一種新型的作業方式,梯子作業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學生的喜愛。通過分階段、循序漸進地完成作業,學生們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夠培養自我管理和計劃能力。下面我將從自我管理、學習方法、時間規劃、成就感以及與老師的互動等方面談談我在梯子作業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梯子作業讓我養成了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在過去,我常常拖延作業,到最后才艱難地完成。而梯子作業要求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作業,這就需要我學會區分優先次序,合理安排時間和任務。每次完成一個梯子的階段,我都會給自己一定的獎勵,這不但激勵了我堅持下去,還進一步讓我明白了自我管理不僅是一個學習的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其次,梯子作業提醒我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梯子的每個階段,我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例如,對于理論性較強的科目,我會選擇制作思維導圖和摘要的方式整理知識點;對于需要實踐操作的科目,我則會找到相應的在線習題和模擬練習,加強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不斷嘗試和總結,我逐漸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慢慢提高學習效果的同時,也提升了自我學習的能力。
第三,梯子作業教會我合理規劃時間。在梯子的每個階段,我都需要根據任務的難度和重要程度來評估所需的時間。通過梯子作業,我明白了時間并不是一味地趕工,而是注重質量和效率,要充分利用時間,做到有計劃地安排每天的學習任務。這樣,我不僅能夠保證每天的作業量合理,還能夠給自己留出足夠的時間來進行休息和鍛煉,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
第四,梯子作業讓我體會到成就感的滋味。在完成一個梯子的每個階段后,我都會感到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每次的完成都是實實在在的進步,這種進步讓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并激發了我持續學習的動力。不論梯子的每個階段是多么的輕松或艱難,每次完成后我都能夠對自己的付出感到滿意和驕傲,這種成就感無疑是一種強大的推動力。
最后,梯子作業讓我與老師更好地互動。通過梯子作業,老師能夠跟蹤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并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給予個別指導和建議。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能夠及時糾正錯誤和提高自己的學習思路,還能夠主動與老師進行交流,共同探討問題,激發更多的思考,增強學習的互動性。這種積極的互動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梯子作業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梯子作業,我不僅養成了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和規劃時間的能力,還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強了學習的成就感,并與老師實現了更好的互動。相信在未來的學習中,我會進一步發掘梯子作業的潛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梯子作業心得體會篇三
忙碌的時間一分一秒流動著,優秀作業展覽的日子終于到了,漂亮的作業數不勝數。
老師叫大家排好隊去閱覽室參觀作業。可同學們就像剛釋放出來的小鳥,探探頭,你擁我擠,互不相讓。“長龍”一樣的隊伍一下就到了閱覽室。每一張小桌子上堆滿了作業,端正的字映入我的眼簾,一筆一畫各有輕重,整潔又漂亮。要數最漂亮的是作文本了,每個字的大小勻稱,每一篇都寫得饒有興趣,畫滿了紅紅的修改符號。書寫最漂亮的是英語課堂作業本,字母個個寫得圓潤,還有斜體的,無論是美觀度,還是書面整潔,都是萬里挑一的。我一頁一頁地翻,看得津津有味,心情也不覺地愉快起來,不知不覺就翻到了自己班級的了,寫得也不亞于別班。潔白的紙上,寫著一行行整整齊齊的字,像大樹挺拔著,每個字似乎都有生命。原本我還沉浸在班級的書法作品中,但是當我看到自己的作業本時,不少字擠在一起,歪七扭八,大小不一,我羞愧地低下了頭。
雖然只是一次作業展,但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別人的字寫得是那么認真,那么漂亮,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的作業雖然也被選上了,可是和別人一比,真是自嘆不如,在這同時,我也意識到了自己應該對學習有更認真的態度。
梯子作業心得體會篇四
真真和皮皮一起放學回家,兩個人在屋外寫作業。真真把背挺得直直的,而皮皮卻嬉皮笑臉的,當然皮皮還開小差呢。
這時小鳥停留在一根細長的樹枝上叫著:“嘰嘰喳喳,喳喳嘰嘰。”皮皮不耐煩了,捂住耳朵,抬著頭氣憤地說:“別吵了!”他跺著腳去趕小鳥。就在這時,真真的作業已經做到一半了。
過了一會兒,跑來了一只毛茸茸的小狗。小狗垂著兩只大耳朵,汪汪地叫著。皮皮站起來,一不小心把本子和筆弄掉了,皮皮興高采烈地笑了,他不停地去摸小狗的毛,跟它一起玩游戲,喂食物給它吃。現在,真真的作業已經做完了。
第二天,皮皮挨罵了,因為他作業沒寫完。這告訴我們: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梯子作業心得體會篇五
杭州市鳳凰小學繆華良校長的講座令我感受頗多。繆校長在介紹鳳凰小學的“校本化實踐的三項行動中”中提到“有所不為,做好五個‘無’”。“雙減”下的作業設計確實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沙龍交流中,各位教育專家碰撞智慧火花。特別是素養導向下的作業設計與落實的探討,為作業優化設計提供了思路、闡明了方法。浙江省教研室喻伯軍老師總結了八個字:“精選、先做、全批、返回”,高度凝練,醍醐灌頂。如何擊破這八個字,如何落實這八個字,我想可以采用以下四種方式:
主題式作業是對學習資源的一種重新整合,這類作業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融通學科,使語文外延得以充分展開,構建大語文。如學習了《燕子》一課,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畫出來,并用簡短文字說明,或根據內容制作小燕子。美術課上老師進行評價,講解,修改作品,實現語文與美術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踐式作業的設置要激發學內化課本知識的作業,學會把語言內化為技能。如學習了《守株待兔》一課,可以組織學生把它改編成課本劇表演出來。這樣的作業訓練了學生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讓語文學習充滿挑戰。
作業的設置的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增加學生對作業的選擇性,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層級的作業。我們可以為學生設置基礎性作業(側重字詞句等基礎性知識訓練的習題),能力性作業(側重于段落、篇章和習作等練習題),拓展性作業(側重于讀寫結合,內容拓展性習題),三種作業自助餐供學生選擇,使不同學力的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學有所獲。
單調的學習活動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并會心生厭倦。因此作業的設置也應貫徹愉快教學原則,增強趣味性。如在學習了“田”、“地”“雪”字之后,布置學生猜謎語作業。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形象地記憶生字,一石二鳥。
思想引領行動,行動踐行思想,聚焦“雙減”,深化課改,不斷提升作業設計能力,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為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賦能。
梯子作業心得體會篇六
“博學為師,身正為范”——這是我上師范學院時經常接觸到的一句話。如今我也成為了別人的教師,加入到了教育這一行業領域中來。
時光荏苒,不經意就從指縫中溜走。數數日子,我參加工作已經一個月了,嘗盡了其中的各種滋味。在工作的前幾個星期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德育培訓課程。通過這幾次的培訓學習,對于像我這樣的新教師是十分及時的,意義十分重大,而我也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談談這幾次德育學習的感悟領會。
“以德治校,以德育人”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不容無視的。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比較明顯,大多數人認為:德育工作是無關緊要的,只要學生的學習好、成績好、獲得高分,就是最好的學習成果。其實不然,學習不僅要學好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做人,而德育正體現了做人方面。成績只是學習的一方面,只有培養出良好品德的學生,我們得教育才算真正的成功。
學習新課程規范下的教育不僅要重智育,還要重德育,只有這樣教育才算完整,人類才算完美。
這次德育培訓給我印象最深就是關心和愛學生。教育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開展,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經過一個月的教學生活讓我深刻領會到了,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德育內容對學生的全面開展相當重要。教書是一門藝術,尤其是語文學科,我們更應該以愛學生為基礎,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驕傲感;以表彰為主、少批評,先肯定、再糾正。
做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不僅要以理服其人、以智導其行,更重要的是以愛動其心。首先,我們先要從的生活小事中關心學生。教育其實是點點滴滴的積累過程,我們要注重細節才能全面地觀察和了解學生,從而對癥下藥。這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其實,教師什么都不用多想,對學生奉獻愛心就足夠了,對學生的關心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許他都會銘記于心。其次,教師要給學生多一點的包容和耐心。人有“三六九”等,學業也有“一四七”分,不管是學習好的還是壞的,教師都應該一視同仁不能有偏袒之心。對學習好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期望,讓他們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使自己更優秀。對學習差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鼓勵,不僅要對他們有信心還要使學生自己建立起自信。無論差生還是犯錯誤的學生,教師都應該要給學生足夠的包容和耐心。要有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心態,用一顆寬容的心去接受每一位學生,用一顆博愛的心去愛護每一位學生。
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教師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注重德育的培養,兢兢業業地把它做實做細。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酸甜苦辣滲透其中。讓我們用自己心教育每一位學生,用自己愛感化每一位學生。
梯子作業心得體會篇七
《小抄寫員》選自《愛的教育》一書。本文通過小學生敘利奧長達4個月默默忍受父親誤解責怪、偷偷幫父親抄寫郵簽掙錢養家的事,贊揚了他小小年紀懂得關心體貼父母、勇于承擔家庭責任的美德。這篇文章最突出的表達特點,是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現人物的思想品質。為了使學生接受愛的教育和體會運用心理活動描寫的表達方法,我設計了一道續寫作業題。
以《他變了》為題續寫。要求:寫清楚小男孩當時的內心活動和以后的變化。
從反饋回來的作業看,有以下兩個突出的特點:
1、大多數同學都能知道怎樣來描寫心理活動。例如:用想、自責、對自己說、等詞引出心理活動的內容。能體會到心理活動描寫這一表達方法的好處,即:增強文章的真實性。
2、同學們都意識到做家務向父母索要勞務費是不應該的,無形中學生對自己進行了一次以愛為主題的自我教育。
我乘機有向同學們提出讀《愛的教育》的要求,安排講身邊愛的故事的活動,收到了好的效果。
學生作業摘錄:
1、小男孩看到了,臉騰得一下紅了,把頭埋得低低的,后悔極了,心想:哎呀,我是多么糊涂,一心只為自己著想,卻忽視了媽媽的付出。是啊,從我出生到現在,媽媽多不容易啊。八年了,她為我做了多少事,大的,小的,那么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本應該為她做事,卻要勞務費,我太沒良心了!
2、小男孩看到后臉頓時紅得像個紅萍果,不斷地自責;我可真是。媽媽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撫養到現在,從未索取過什么,而我呢?只幫媽媽做那么一點事,就要錢,我可真不應該啊!我以后一定要幫媽媽多做事,不收一分錢,讓媽媽知道我還是懂事的。
梯子作業心得體會篇八
2021年,國務院正式下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要全面壓減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同時提出全面規范校外培訓的行為。“雙減”政策作為一號工程,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生活更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學校作業布置的更加科學合理就成了目前小學課堂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師加強專業學習,提升作業設計素養。教師應建立正確的布置家庭作業的觀念,不斷強化作業設計能力,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適當的調整作業目標,根據課型有針對性的設計家庭作業,摒棄千篇一律的抄寫、做題形式。提高作業設計能力也可以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突破口和抓手,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創新作業形式,布置作業類型要多樣化。作業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在準確把握學科性質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重視作業設計,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作業,比如小課題研究、藝術賞析、體育鍛煉、社會實踐、職業體驗、創意制作等都可以成為作業,特別是要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
作業設計層次化,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布置和收效就會有差異。分層作業的布置,能夠有針對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都有提升,對教學效能的提升也是大有幫助。
例如:可以把作業分成基礎訓練、能力提升、拓展延伸等有選擇性的作業模式。筆者針對語文學習的基礎字詞,設定“先默再寫”。默的優秀的同學可以選擇高層次的能力提升或拓展延伸的作業,而掌握不太好的同學,可以針對自己錯誤率較高的內容進行二次識記。因材施教,杜絕機械重復的無效練習。
對學生積極鼓勵,多元化培養。教師要想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效,就要對教學對象有所關注,老師要走近孩子,注意觀察他們每天在校的情緒狀態,從學生性格特點、特長愛好、人際關系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在課中,有的學生口才很好,那就當小組發言人,有的學生寫字工整,就當小組的記錄員,有的同學心思縝密,就負責統籌兼顧、組織分工等。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其自信心,讓每一位學生全面且正面地認識自己。和學生共情,從而給課堂教學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