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鳥奴讀后感100字篇一
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擠到了“讀書區”,挑了沈石溪的《鳥奴》這本書,讀完,我不禁沉默了。
這是一本蘊含哲理的書,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動物行為學家的“我”與藏族向導強巴在日曲卡雪山進行野外科學考察時,發現一對蛇雕與一對鷯哥同棲在一棵樹上。從動物分類上說,蛇雕屬于猛禽,而鷯哥只是普通鳥類,況且鷯哥被列入蛇雕的食譜。在大自然的食物鏈上, 二者是捕食關系,怎么可能共棲在一棵樹上呢?“我”決心解開這個謎。“我”埋伏在離大青樹不遠的石坑里,親眼目睹蛇雕一家子是如何欺負可憐的鷯哥的,也清楚地看到鷯哥一家子是如何謹小慎微、忍氣吞聲地在夾縫中求生存。
經過半年的觀察研究,“我”排除了蛇雕一家與鷯哥一家的“共生共棲”和“單惠共棲”這兩種大自然常見的共棲關系,而是屬于非常罕見的主子與奴隸的共棲關系。
其實動物界特殊的“獸際關系”,同樣也折射出了人類社會復雜的“人際關系”,甚至具有更強有力的震撼力。
沈石溪幾乎在每天他寫的動物故事小說中都出現過這樣的一段話:“動物小說之所以比其他小說更具有吸引力,是因為這個題材更容易刺破人類的外殼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偽的表象,可以毫不遮掩地直接表現出丑陋與美麗融于一體的原生態的生命。”我想,我喜歡閱讀動物小說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鳥奴讀后感100字篇二
最近,我讀了沈石溪所著作的一本書——《鳥奴》。這本書講的是鳥類中主與奴的特殊共棲關系,主要內容是:
沈石溪在一棵大青樹上方的石洞中觀察一對蛇雕時,發現大青樹的下層居然還住著一對鷯哥。沈石溪很納悶,鷯哥被列入蛇雕的食譜,可為什么它們會共棲在同一顆樹上,蛇雕卻不殺害它們,這是為什么呢?
到了后來,蛇雕生了兩只幼雕。5天后,鷯哥也生了4只小鷯哥。自從那天起,每次蛇雕出去覓食時,鷯哥總會到大青樹上層去用嘴把贓物扔掉,換來新草絲,并且保護幼雕的安全,好似蛇雕的仆人。原來蛇雕就是因為這才不殺害鷯哥的。
一次,這對蛇雕因為霧太大,幾天沒吃的了,決心要殺掉幾只小鷯哥來充饑。還好,有沈石溪準備好的蛇填飽了蛇雕的肚子,這才救了鷯哥一家。
可是,一次幸免,并不等于次次都能獲救,小鷯哥最終還是被蛇雕一一所害。鷯哥夫妻沒辦法,只好去給沈石溪當奴隸。
看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鳥奴》這本書,語言生動,情節曲折。當我看到蛇雕要殺鷯哥充饑時,我的心也隨著鷯哥的命運懸到了嗓子眼,鷯哥是無辜的,蛇雕真令人氣憤,蠻橫無理,濫殺無辜。當我看到鷯哥轉危為安時,我的心也隨著落進了肚子里,心想,還好,鷯哥平安無事。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動物界一個蠻橫的道理:善者、弱者就是被欺者!
鳥奴讀后感100字篇三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讀了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鳥奴》,我終于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
這本書很精彩,主要講了一對老鷯哥和一對蛇雕以及它們孩子的故事。
蛇雕是老鷹一樣的猛禽,而鷯哥是很弱小的鳥,你想一對普通的小鳥為什么會和一對兇猛的大鳥住在一起呢?
這都因為鷯哥的孩子,如果它們住在別的地方,就很容易被蛇吃掉,而且它們知道蛇雕是蛇的天敵,所以不顧生命危險和一對蛇雕住在一棵大青樹上,幫它們清除糞便,看護小蛇雕,拼命討好蛇雕,做它們的奴隸。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護它們的孩子,這是多么偉大的母愛啊!
自然界的動物有偉大的母愛,我們人類更有偉大的母愛。當我生病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特別關心我,天冷了,為我添衣,餓了,為我做可口的飯菜,遇到困難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鼓勵地幫助我,對我的愛是多么無私,多么溫暖!
我還聽到一個關于母愛的故事,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救援隊找到了一個被石頭壓住的母親,母親死了,他懷里的嬰兒還活著,救援隊還從孩子那里找到一個手機,手機上有一條短信“媽媽走了,你要好好地活著!”在場的人眼睛濕潤了,多么偉大的母愛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護著自己的孩子。
父母的愛是世間最偉大的愛,我要好好珍惜這段時光!這是《鳥奴》給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