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對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幫助個人更好地理解和領(lǐng)悟所經(jīng)歷的事物,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和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與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我們?nèi)绾尾拍軐懙靡黄獌?yōu)質(zhì)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學(xué)校包粽子心得體會篇一
鹽。泡了四天以后,就可以拿起來了。我們又拿來了粽葉,放在水里洗干凈。接著就要開始準(zhǔn)備配料了。我們首先把三層肉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樣子,再把它洗干凈。放在鍋里,加上一小勺鹽、一小勺醬油、兩小勺白砂糖、半包五香粉、一勺味精、和一些水。然后燜上十五分鐘,把肉撈起來,放在盤子里,悶紅燒肉這個項目就大功告成了。接著,就開始要來炒香菇、鵪鶉蛋、蝦米、干貝、和鮑魚了。我們先把每朵洗好的香菇都切成四小塊,再把蝦米、干貝、鵪鶉蛋洗干凈,然后把鮑魚都切對半。然后,把這些東西都放在鍋里,加上一些油、兩勺鹽、三大勺鹵肉汁。下去炒就可以了。
最后,就要來炒米了。我們把米放在鍋里,加上四勺鹵肉汁、半包五香粉、四勺鹽、和兩勺味精。精心地炒。把米炒熟以后,就可以了。
看,桌上擺著q黏清香的糯米、彈牙汁甜的紅燒肉、鹵香濃郁的香菇、又q又香的鵪鶉蛋、香香脆脆的蝦米、新鮮的鮑魚、和營養(yǎng)的干貝。
最后,就要開始包粽子了。我們先拿兩個粽葉,把兩個粽葉重疊在一起,做成一個像酒杯一樣的形狀。在里面放一點點米,一塊肉、一個鵪鶉蛋、一只蝦米、一個香菇、一塊鮑魚、一顆干貝、再加上滿滿的糯米。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就這樣我們連續(xù)做了三十幾個粽子。做好了以后,就用繩子綁起來,綁成一串一串的,放在壓力鍋里,水煮五十分鐘,就可以吃了。
吃的時候,覺得那粽子無比的好吃。因為里面包含著我的汗水。
在學(xué)校包粽子心得體會篇二
艾葉香,香滿堂,粽子香,香廚房”。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到了,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為喜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到來,我們班舉行了包粽子比賽。老師早已把包粽子用的糯米、粽葉、繩子分成了兩份,分別放在教室兩邊。看著擺放在那的糯米和粽葉,我們一個個躍躍欲試,巴不得馬上沖過去包粽子。老師似乎看透了我們的心思,慢條斯理地說:“別急!別急!大家心別太急。我們分成兩隊,來進行包粽子比賽,好嗎?”我們異口同聲地答應(yīng)了。
接著老師把我們也分成兩個隊,大聲說:“粽葉、繩子、糯米這些東西都需要我們自己動手洗干凈,一切準(zhǔn)備好了才能開始包粽子。”
我被分配到洗粽葉組。綠綠的葉子帶著一股竹子的清香,不過它也很危險,葉子兩側(cè)有又細(xì)又密的齒,十分鋒利,會割手,我們都很小心,每片葉子正反兩面我都刷了好幾遍,才算洗干凈了。
不一會兒功夫,我們這邊粽葉洗好,那邊同學(xué)把米也洗好了,老師就開始教我們怎么樣包粽子了。老師一邊教一邊包:“先把兩片粽葉疊在一起,在葉子的三分之一處卷一個漏斗形,底部不能有洞。”我們照著老師的樣子一步一步地做。“再用勺子盛一些米放進去,壓實。然后把口子封好綁好繩子,”老師接著說。老師包的粽子真好看,四個角尖尖的。可我們怎么都卷不好,米掉得到處都是,綁好的粽子一動就散掉,手一點也不聽使喚。還好在老師細(xì)心和耐心地教導(dǎo)下,我們也有了自己的成就。雖然扁的扁,破的破,漏的漏,看上去慘不忍睹,可總算是綁起來了。以前我看別人包粽子感覺好簡單,沒想到動手起來還蠻難的,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呀!”不過我有信心一定能學(xué)會裹粽子,我一定能將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xí)俗傳承下來。
比賽結(jié)束后,我把自己的戰(zhàn)利品粽子帶回家給父母親看,心里開心極了。
在學(xué)校包粽子心得體會篇三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座位于長江口的小島,鐘靈毓秀,風(fēng)光旖旎,物阜民豐。幾年前,我背井離鄉(xiāng)只身來到上海求學(xué),在這座鋼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與日俱增,而除了難以割舍的一份親情外,令我難忘的還有那清香醉人的粽子。
在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一到,家家戶戶都忙著采蘆葉。差不多全村人都出動了,成群結(jié)隊的,不久,所有的河灘上都洋溢著此起彼伏的笑聲了。
采完蘆葉,便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看來,包粽子簡直可以說是門藝術(shù):先把采來的蘆葉用沸水煮半個小時,取出后用涼水浸泡,再用刀把葉柄切平,便可以包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可以加入花生、赤豆、紅棗、蜜餞等,比較講究的人家還包摻入咸精肉的“肉粽”,味道自然與眾不同。母親是個精打細(xì)算的人,不舍得花錢買紅棗或是蜜餞,更別提包“肉粽”了,只是用過年時余下來的兒兩赤豆包粽子給我吃,但味道也一樣香甜。
粽子的形狀更是層出不窮。最常見的要屬“寶塔粽”,差不多就是一個立體的方錐形,是所有粽子中個頭兒最大的。還有一些也比較常見,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個個美觀大方,清香可口。而最為匠心獨具的要算“鴛鴦粽”了——把兩個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紅線連起來,美其名曰“千里姻緣一線牽”,以示夫妻相互依靠、恩恩愛愛。
家鄉(xiāng)有送粽子的習(xí)俗。每年這時,家家戶戶都會提著自家包的粽子走親訪友,相互饋贈。開始或許只是一種禮尚往來,可不知不覺中卻成了端午節(jié)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
包好的粽子不僅自己吃、送人吃,還要精心包兒個,用線綁在一起投到河里,以紀(jì)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小時候,天真的我也曾問過母親:“為什么要紀(jì)念屈原?為什么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進河里?”母親笑笑:“因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遠值得紀(jì)念。”當(dāng)時我對母親的話并不了解,如今想來,卻是富有哲理的。這正是勞動人民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的體現(xiàn)。因為他們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惡如仇,或是從善如流,且永遠是那么地?zé)o私,就如同粽子餡中的糯米那樣純正,又不乏蘆葉那般的清香。
在學(xué)校包粽子心得體會篇四
今天是端午節(jié),老師說要以班為集體舉行包粽子活動,我早早的背上書包,來到學(xué)校,上完早自習(xí),玩了十分鐘,然后就開始了。
首先老師先讓我們把桌子搬在一塊,六個桌子在一起,也就是一個組,老師,首先給我們講端午節(jié)的來歷和端午節(jié)的活動,老師說和農(nóng)歷5月5日是惡日,要用桃枝放在門前,還說剪桃枝要剪枝子朝南的,不能剪枝子朝北的。老師還給我們講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
講完了,家長也來了,我們就開始包了,老師先給我們每個組安排兩個家長教我們,我們組派來的是黃子豪的媽媽和劉浩然的媽媽,我現(xiàn)在戴上一次性帽子,一次性手套和一次性口罩,我們把他帶上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由學(xué)生變成了醫(yī)生,首先是黃子豪的媽媽給我們包了一個看了一下,說先把重要的.一角折成一個三角形,下面不能有漏洞,要不然會漏米,然后還有再放上兩勺糯米,把蜜棗放在中間,再放上一勺米,然后把它包住,用線纏起來,一個粽子就包完了。
第一步,我怎么也弄不會,過了一會兒,家長看見了,走過來幫我弄好了第一步,我剛弄完第一步,池雨彤已經(jīng)包完一個了,一會兒老師走過來拍照,看了一下她,很好,拍了一張照就走了,當(dāng)時我才放上米米,放上棗不會折,折好了,但是又漏了,我又拿了一個一半的粽葉,也把它包住。
可是包好了,但是又不會纏線,是家長給我纏的,一會兒老師又拿了一個大鐵盤子來收粽子了,我們一共包了十多個,我后面那個組包了20多個,真是太厲害了!
活動結(jié)束了,我們把地掃干凈當(dāng)然,大部分都是家長掃的。桌子又恢復(fù)了到了上課的狀態(tài),我們正上的思品課,語文老師從后門進來,說不來了,吃了站起來,我站了起來,老師給我們不在這吃飯的同學(xué)每個人發(fā)了兩個粽子,我選了一個好的。
在學(xué)校包粽子心得體會篇五
端午節(jié)到了。我們家要包粽子。
媽媽在街上買了包粽子的材料,為了讓媽媽不再像上次一樣累得氣喘吁吁,我搶過媽媽手中的袋子,幫媽媽提。因為我知道,媽媽的白發(fā)都是因我而生。
開始包粽子了!家人用手拉起一團咖啡色的米,然后把它做成三角形,再來就拉起一片大大的、綠綠的葉子,把它清洗干凈,把做好的粽子包在葉子里,用線捆起來。
就這樣,一個個粽子“出生”在我家的大方桌子上,當(dāng)然,它們也成了我們的美味佳肴。
在學(xué)校包粽子心得體會篇六
作文課上,老師說要包粽子,我心里既害怕又興奮。我想自己肯定做不好,要是能包成一個粽子,就真的不錯了。
開始包了,我先拿來了一片粽葉,想把它折成一個漏斗形,可是葉子總也不聽話。反復(fù)試了幾次,終于行了。接下來,我該放米了,米很濕,放了一把后,竟然漏水了,我不知所措,把米弄得來回動,還好沒有漏米。
紅棗和米終于放好了,我無比開心。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應(yīng)該捆綁了,可是粽葉又不聽話了,難道它想去玩嗎?一直不讓我蓋住糯米,它好像在說:“你不可能征服我。”我想:“我一定要讓你屈服于我。”我只好用全力把它抓住,最后綁住了這個淘氣的“小男孩”。
接下來,我們進行了“小小推銷員”的比賽,我大大方方地走了過去,信心十足地說:“我的粽子是‘忍者粽’,它會給你帶來許多驚喜!”
老師還說我包得粽子是全班最好的,又多給了我1昂幣,我心里樂開了花兒!
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認(rèn)真,遇到困難,不能氣餒,要有自信!
在學(xué)校包粽子心得體會篇七
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有很多,如:賽龍舟,插艾葉,吃茶蛋。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包粽子。
今天早晨,奶奶老早就起來包粽子,我問奶奶:“您能教我包粽子嗎?”奶奶回答說:“當(dāng)然可以了,你過來。”首先把粽葉子的兩頭尖尖的東西剪去,然后把它做成碗樣的形狀,接著放四勺米,最后用繩子把它綁好。我按照奶奶的話,細(xì)心地包著粽子。我包完后,拿著奶奶包的粽子和我自己包的粽子比對了一下,感覺我的包的喝奶奶包的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因為我把粽子包成了長條形狀,像個綠色的方枕頭。于是我又包了個三個粽子,但它還是長條形狀的。奶奶說:“倘若你實在是包不成,就別浪費粽葉和米了。不過,你別灰心,如果接下來的幾個中還是包不好的話,那你就別包了。我說:”我這次一定能成功的,一定行!“我緊張地包著最后一個粽子,頭上汗都冒出來了,連衣服也被汗弄濕了。果然不負(fù)有心人,我真的包好了一個四個角的粽子,雖然沒奶奶包的漂亮。
包粽子可真不容易呀!
在學(xué)校包粽子心得體會篇八
端午節(jié)(今年是陽歷6月20日)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加強學(xué)生愛國教育和感恩教育,培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決定開展端午節(jié)系列活動。具體事宜如下: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等等,是中國的四大節(jié)日之一。20xx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
(1)第一主題:端午祭屈原端午節(jié)的第一個意義是紀(jì)念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
具體要求:
通過上網(wǎng)、課外閱讀等不同途徑了解屈原及他身上體現(xiàn)的高貴品質(zhì)。每人摘抄一首關(guān)于屈原的詩詞。(提示:屈原的生平、屈原的故事、屈原的精神、贊美屈原的詩篇和詞句,或者屈原創(chuàng)作的詩詞等。)(2)第二主題:端午識艾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與端午節(jié)有著不解之緣。每到端午節(jié),按照民間傳統(tǒng),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艾蒿,以驅(qū)邪祛毒。
具體要求:
到野外觀察、采摘艾草,做成標(biāo)本,并查閱相關(guān)資料,了解艾草在端午節(jié)的特殊用途。
(3)第三主題:端午做香袋佩香袋是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之一,傳說具有避邪驅(qū)瘟之意,也做點綴裝飾。
具體要求:
請教家長,自己動手做香袋,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可參考如下步驟完成: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絲線(或中國結(jié)細(xì)線)。
2、工具:剪刀、針、縫衣線。
3、做法:
(1)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碎布畫上自己喜歡的、有創(chuàng)意的形狀,大小不限。
(2)剪下相對的兩片。
(3)用線將三邊從反面縫合,留下一邊。
(4)翻過來,塞入沾有中藥店買回來的香料粉的棉花。
(5)將最后一邊縫合,再加長繩裝飾即完成。
4、在香袋上貼上標(biāo)簽,注明班級和姓名。
(4)第四主題:端午攝習(xí)俗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很多,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我們威海人如何過端午節(jié)?請帶上相機,捕捉身邊彰顯節(jié)日特定元素的鏡頭,用鏡頭記錄下你的見聞。
具體要求:
1、請?zhí)暨x兩份精美的作品,沖洗成六寸相片。
2、將兩張相片分別粘貼在a4紙上,并在相片下面附上說明,包括:作品名稱、出處(拍攝地點、時間)、相關(guān)習(xí)俗簡介,并注明班級和姓名。
以上四個小主題,同學(xué)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條件,每人至少選擇一個主題完成,材料于下周x(6月x日)以班級為單位,團支部書記收繳上交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