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作者對生活、人物、事件等的深入觀察和思考,并通過精確的表達方式展現出來。接下來,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精選的優秀作文,希望能夠激發大家的寫作熱情。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一
我記得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里面寫道:“我躺在床上不能入眠,開始回顧自己的旅程,現時的紛擾迷亂居然已經開始淡逝,而有些事件則變得明晰起來:原來,在這種意義上,回憶和期待一樣,是一種簡化和剪輯現實的工具。”
我住在所謂四星半的酒店里仍然會不時感到羈旅之苦,即使悉尼很美,我也只能在結束每一天行程時體味到它的絢麗多彩。正如德波頓所建議的,我也嘗試著在某個比較放松的時刻,拋開旅行之中的沒有美感的僵硬的細節,只將有意義的片段重新連接在一起。我的腦海里只有悉尼歌劇院、只有跨海大橋,只有圣瑪麗亞xxx堂里拼花玻璃濃墨重彩的層層光影。
在我眼里,澳大利亞是一抹鮮活而不安分的亮色,她千百年來寂寞地偏居南太平洋一隅,卻在近代的一個黎明成為歐羅巴之夢的延續。我想起第一天見到的在悉尼歌劇院對面的麥奎利夫人的椅子,所謂的椅子只是海港邊的一塊石頭,百年前,伊麗莎白·麥奎利夫人便坐在這塊石頭上等待麥奎利總督的船從遠方的英格蘭歸來,于是人們便幫她把石頭打造成了椅子。有時候我在想如果可以把悉尼甚至是澳大利亞比作一個女人,那一定是麥奎利夫人,而如果一定要為麥奎利夫人尋找一個光鮮亮麗的形象,那一定是妮可基德曼。
麥奎利夫人的椅子之所以能如此令人動容,不只是因為那一段浪漫而悠遠的殖民地愛情。更多是因為我在石椅上的斑斑青苔上看到了一段屬于悉尼的并不遙遠的歷史,從環繞石椅的層層綠蔭中看到了一群背井離鄉的不列顛人遠渡重洋,擊碎了一片世外桃源的寧靜,卻在南十字星空下耕耘出了另一片大陸的繁榮。再多血腥的戰爭與鎮壓、再多痛徹心扉的生離死別都湮沒在了歷史的煙塵之中,化作虛無。如今麥奎利夫人的椅子僅僅像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鑲嵌在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樹林間,只有低下頭細心去發掘它,才能注意到它芬芳而優雅的存在。就像在悉尼市區某條街道,我注意到石砌的斑斑駁駁的墻壁間鑲嵌著的一塊大理石板,上面深深鐫刻著古典大方的英文圓體字,內容大致是一位當時聲名顯赫的爵士閣下為慶賀某家店鋪的開張大吉而贈送了這樣一塊石板,只是時光似流水無情,當時的種種喜悅與無奈的情緒今人無處可知。
一般帶有殖民地歷史的地域往往都有一種特定情結,澳大利亞也不例外。悉尼在我眼里是個早熟而憂傷的美麗少女,她身上有被生硬塑造過的人造美,穿著一件線條堅硬的西裝,坐在街邊的茶餐廳里品下午茶,過著與年齡不相符的精致,縱然顯得腐朽而腐朽的生活,她是麥奎利夫人那樣的女人,有著一雙幽怨的眼,渴望去擁抱自己深愛的人,來驅趕寒夜的空虛,正如澳大利亞聯邦的國歌里所唱到的:“這里有無窮的原野,給遠來的移民;讓我們勇敢地聯手,使澳大利亞,前進。”
我覺得大多數人對這次澳洲之行最期待的一定是悉尼歌劇院,我也是。當隔海觀望貝殼形狀卻顯得出奇矮小的悉尼歌劇院時不少人會大失所望,我也是。在我眼里,悉尼歌劇院在水中更像是一朵晶瑩卻蒼白的花,既已微微綻放就離花凋不遠,她不是我想象中雄偉夸張,風格大膽的現代派建筑。我不懂建筑,擁有的也僅僅是一些屬于我個人的感性認知。不過當我近距離接觸這座龐然大物的時候,才真正被她震撼到。唯一可惜的是沒有機會在歌劇院里聽一出歌劇,見到墻壁上五彩斑斕的海報,我憧憬著若干年后有這樣的機會。
說道悉尼歌劇院的建造過程,我不得不再次強調屬于悉尼這座城市的傷感氣息。歌劇院的建造者,丹麥設計師約恩·烏特松先生用心血澆灌出了他的作品,為了捍衛這份作品的尊嚴和澳大利亞政府決裂,半個世紀不再登陸澳洲大陸,直到生命盡頭。但遲暮之年的烏特松先生卻坦言,自己的靈魂沒有一天不在夢里回到悉尼歌劇院的上空,就像回到一個失落已久的孩子身邊。悉尼歌劇院的建造一波三折,甚至在政府的資金問題影響下差點成為爛尾工程。她的成長分外曲折、痛苦。
真正的藝術家是這個世界上最單純也是最令人心痛的一群人。他們往往活得偏執,用自己單薄的一生同世界戰斗。他們任性,懷著最熾熱的情感,像夸父般追逐天邊的日光,是我們整個文明世界最有力量的撼動者,可他們生來就注定要接受屬于自己獨有的悲劇命格。
澳大利亞給我的感覺是一片過分安逸的人間樂土,生活在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社會里,享受著現成的完善制度,領取著高額的福利,身邊又是一群十分友善的鄰居。雖然家境不夠富裕的留學生來到澳大利亞求學,一樣會感到艱辛困苦,但整體輕松閑適的氣氛似乎不是很對我的胃口。雖然心中美好的`英倫是未知的,但總要走過一遭才能最終得到結論,在此之前,我仍然相信有一個更適合我的地方在默默等待著我,也許是最熟悉的長安城,也許是從未聽聞的窮鄉僻壤。人要趁年輕的時候背上行囊,欣賞一路花開。生命才變得寬廣而美好。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二
我們到達了澳大利亞,媽媽決定帶我去坐熱氣球看日出。
為了能看到美麗的日出,我凌晨三點就起床了。乘車的路上,周圍的風景看起來比白天更加美麗。當我第一眼看到熱氣球的時候,心里有些害怕。因為熱氣球上的火焰噴得很長,而且有很大的聲音,我覺得乘著它飛上天有點恐怖。我們用踏板登上了熱氣球,周圍的人看起來都像沒有事一樣,我卻根本不敢看熱氣球起飛。
漸漸地,熱氣球升了起來。可我并沒有意識到這點,直到外婆說下面的樹看起來很小,我才慢慢地敢從熱氣球里往下望。這種感覺好像坐飛機一樣,根本感覺不到它在飛。下面有好多只綿羊,但是這些綿羊在熱氣球上看來像一群雪白的“螞蟻”;還有山上的樹,每一棵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平時寬闊的公路此時看起來也像鉛筆那么細。
終于太陽出來了,周圍相機拍照的聲音“咔嚓咔嚓”響個不停。太陽一開始的形狀像雞蛋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慢慢變成了圓形,顏色也從深橙色慢慢變黃。旁邊的云就像沖浪板一樣,非常的好看。
熱氣球很快降落了,不過因為速度太快,落地的時候籃子向旁邊傾斜了很多。我們使勁往相反的方向靠,熱氣球終于平穩了。隨后,我們下了熱氣球。外國人向我們比手畫腳,弄了半天我們才知道他是需要我們把熱氣球中的空氣排空。我一個箭步沖上去,跳到了熱氣球的中心,結果摔了一個“狗啃泥”。其他人也紛紛跳到熱氣球上,把熱氣球給“壓扁”。我們把壓扁后的熱氣球裝到一個袋子里,籃子放在外國人的卡車上。卡車司機很感激我們的幫忙,將我們帶到了乘坐大巴的地方。
這次乘坐熱氣球的經歷很愉快,希望下次來澳大利亞還能坐熱氣球。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三
“啊!今天終于看到了真的考拉和野生袋鼠!”我的心情無比激動,期盼了很久,今天終于和媽媽來到了澳大利亞,放下了長途跋涉的疲勞,我們很快投進陽光和新鮮的空氣中。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天堂農莊。一進門我就看見了許許多多的羊、牛和駝羊。它們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悠閑地吃著草。這里的牛羊都是散放的,所以它們每天撒著歡兒在草地上奔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坐在電瓶車上,我欣賞著一路的美景,忽然眼前一亮,一只身體胖乎乎的小家伙擋住了我們的去路,“考拉,是考拉!”我們一下歡呼起來。考拉媽媽抱著小考拉在懶洋洋地曬太陽,它們有著灰色小絨球一樣的身體,兩顆黑豆似的小眼睛,一個黑扣子似的大鼻子,真是憨態可掬。樹上的小考拉好像被我們吵到了,調皮地向我們眨了眨眼睛,和其他小考拉們竊竊私語,我似乎聽到了,它們仿佛在說:“歡迎你們,遠方的客人……”導游張阿姨說:“考拉一天24小時有20個小時都在睡覺,剩下的時間就是吃。”我不解地問:“它為什么能睡那么長時間?”張阿姨笑著說:“因為它們主要吃桉樹葉,桉樹葉里面有大量的麻醉成分,所以它們吃著吃著就睡著了!”原來是這樣啊,我恍然大悟。
太陽漸漸地下山了,我們該回去了,可是我意猶未盡。媽媽說:“晚上我們還要夜游呢!”
吃完晚飯,我們乘坐悍馬越野車在原始森林里面盡情地馳騁。開車的是個留著金色長發的老外,它帶領我們翻山越嶺。四周一片漆黑,沾滿露水的樹枝劃過車身,露水濺到我們身上,我們毛孔悚然,嚇得驚叫起來。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們結束了這場驚險之旅。
后來,我們又看了藍光螢火蟲,它們像夜空中無數的小星星,一閃一閃地放著藍光,真是美麗極了!接著,我們又來到野生袋鼠的“食堂”,它們每天晚上八點左右都來到這里,因為它們知道會有許多人給它們提供免費食物,這種不勞而獲的待遇可不是誰都能享受得到的。
伴著夜空中閃亮的星星,我們結束了一天的奇妙之旅,我躺在床上,期待明天的旅程更有趣,更精彩!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四
一上纜車,向前遠眺著,黃山便深深地烙進了我的記憶。在我前方的,是一座座或綠得青翠,或黃得樸實的山頭,連綿起伏,我不禁懷疑群山無窮無盡。山脈之中,幾朵白云飄來飄去,一會兒隱沒了這座山,一會兒又露出了那座山。于是,周圍之景無時無刻不在變換。真讓人懊悔不多長些眼睛,把這一切看個夠!
纜車緩緩上升,云霧愈來愈濃。很快,我們進入了白色的世界,我不禁飄飄欲仙。恍惚間,我仿佛上了天庭,正在半空和虛無之中享受著莫大的快樂。手搭起篷,我簡直就是孫悟空,正徐徐地飛。一大陣云霧飄到我面前,我不禁伸手一抓,純白色的空氣,從我指縫中溜出,我陶醉地望著四周、眼前的白色,身心極度放松,似乎也融化在了這如夢的煙霧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云霧漸漸散開,山、石又影影約約露了出來,我這才仔細觀看,山上,層層疊疊的松,驚心動魄的懸崖都牽動著我的心。松樹似乎是一大快一大塊的暗綠薄餅,一層一層鋪在山上。我呆呆的看著,每一根松針都似乎清清楚楚,每一根枝條末端都似乎是一把打開的微型扇子,風一吹,它們便使勁扇風。
有些石也精妙絕倫。有的石一塊便是一座山峰,石頭上橫豎分明,有的像極了人臉,比能工巧匠的精心之作還略勝一籌。我不時大叫,哪個是飽經風霜的老人,那個是興致勃勃的青年,都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哪!
黃山之石、松、云都讓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黃山上,我將一探究竟!也許山上更有秘密!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五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海面上,那是一片異常美麗的珊瑚礁,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占了全世界珊瑚礁總數的百分之七十,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瑰寶。
這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和爸爸媽媽一起走到碼頭上了船,等待著船啟航。這艘船通向大堡礁中最美的外堡礁,它深處外海,路程比較遠,去那游玩的人比較少,所以保存的非常好。
剛上船一切都很好,大家也都興高采烈,只可惜我的身體承受不住海上的大風大浪,當船快到目的地的時候,我把早上吃的東西全吐了,不過由于船已經停了下來我很快就恢復了。接著我們開始進行“浮潛”這項運動,浮潛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加清楚的看見并觀察那些珊瑚礁。有些珊瑚礁長得特別高,我還用手觸碰了一下,是硬的有點像巖石。但這片珊瑚礁只是大堡礁里的一個小星點,大的還在后面呢。行船不過三十分鐘,我們到達了一個更大的珊瑚礁群。魚兒在那成群結隊的游來游去,魚鱗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我還看到了小丑魚“尼莫”,身上一道橙色一道白色,活生生的一個小丑,它置身于一朵墨綠色的海葵里,海葵像少女的頭發一樣,所有的觸須都隨波而動,非常美麗。在浮潛時,我們還看到了一株十分出眾的紫色珊瑚,船長告訴我們紫色的珊瑚非常罕見。除了紫珊瑚,其他珊瑚也一樣色彩斑斕,形態各異,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塔,最多的還是像一棵樹。游著游著,我仿佛變成了一條魚,置身于這浩瀚的大海,和那些魚兒們在美麗的珊瑚礁中穿梭嬉戲。
在這里我還有幸坐著直升飛機,在遼闊的海面上觀看到了這塊珊瑚礁的全景。整個珊瑚礁的里面色彩各異,珊瑚礁淺的地方呈現咖啡色,較深的地方是淺綠,從空中俯瞰像是一朵朵美麗的花開在海里,往外珊瑚礁就更深了,呈現深綠色,最外面則是碧藍色的,整個珊瑚礁好似一顆巨大的翡翠嵌在深藍色的大海之上,顯得十分耀眼。
我正在浮潛。
從直升飛機上鳥瞰堡礁全景。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六
要是有人問我最喜歡澳大利亞的那一個城市,我一定會回答凱恩斯。不只是因為它擁有著迷人的景色——金黃金黃的沙灘,蔚藍的大海,直沖云霄的椰樹,可愛的海鳥……;更因為這個城市這個城市里熱情的人、有趣的民風民俗、奇特的動物惹人喜愛。
想起這些我的眼前就浮現出了我和爸爸、媽媽在那旅游的情景。
那天,萬里晴空,天空就宛如藍寶石一樣沒有一絲污跡,這樣好的天氣怎能不使我的心情更加快樂呢!真的好想跳起來大叫一聲“oh,yeah!”哎呀,要上車了。司機很是開朗、熱情,滔滔不絕地講今天的行程安排。講完后又問我們從哪來,爸爸說:“china。”司機對中國歷史很感興趣,爸爸便和他聊起了中國的過去和現在,簡直成了宣傳祖國的形象大使了。
很快我們到了庫蘭達小鎮,那里主要是賣本地特產的。看到這里的手工皂造型很精致,媽媽就高興地買了一塊考拉香型手工皂。里面比較有特色的是袋鼠皮牛仔帽,帽子上還纏了一條鱷魚皮,并用鱷魚牙裝飾。不過我覺得殘忍了點兒。
又上路了,一路上司機給我們介紹了巨大的像巖石一樣的蟻巢,我震驚了,螞蟻可真了不起呀。
司機又給我們介紹了咖啡豆和熱帶水果。到了咖啡種植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片大片的咖啡樹,一些樹上結滿了咖啡豆,另一些則光禿禿的,應該是被農民收走了。你猜我看到什么了,收咖啡豆的巨大機器。并不像我所想象的一粒一粒摘,而是一下子一排樹上的咖啡豆就摘光了。人類真的是智慧無窮呀!
午飯時間到了,有一只大肥鳥正蹲在樹干上,眼巴巴地看著我們等我們吃完了好撿剩飯吃。司機給了它一根薯條,我們都看它下不下來吃,它不下來但也沒飛走。過了一會兒,司機帶來一只白色鳳頭鸚鵡,鸚鵡狂啄司機的衣袋,啄完后會把鳳冠張得很大。等我們看完鸚鵡再回過頭來一看,那只大肥鳥早把薯條叼走了。一定是在我們不注意它的時候,把薯條叼走的,它可真聰明呀!
又上車了,準備去喂巖石袋鼠了。到了地方一進去就看到巖石上站著幾只眼睛水靈靈的小袋鼠。我急忙往手里倒了一些袋鼠食,還不到五秒鐘,剛才站在巖石上的袋鼠已經朝我這邊蹦了過來。我連忙蹲下,那些袋鼠便爭先恐后的搶我手里的美味,這個推推那個,那個又抓抓這個,有一只都抓到了我的腿,疼死了。但看到他們那可愛的樣子,又能怎么樣呢!
歡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愉快的一天結束了,但這美好的經歷令我難忘這塊美麗的地方。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七
我喜歡旅行。歡樂暢快的香港迪士尼樂園、熱力四射的澳洲黃金海岸、原始鮮麗的泰國大象叢林、幻彩眩目的香江維多利亞港,啊!旅游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在這么多新奇有趣的旅游經驗中,我特別喜歡去年暑假,飛越了大半個地球的澳洲之旅。尤其是在這趟旅程的第四天晚上,我們到“自然橋國家公園”夜游,更讓我留下難忘的回憶。“自然橋國家公園”位于“黃金海岸”,當地政府為了保護這片得天獨厚的林地生態,每天只限量接受游客申請入山,而我們很幸運的得到許可,便在晚上十點鐘搭乘專車來到園區。
園方特別為我們安排了中文解說員,他是和我們一樣來自上海的張大哥,“他鄉遇故知”讓人備感溫馨。由于當地正是冬末時節,夜間山區的氣溫大約只有攝氏七、八度,于是園區升起了營火,并由當地土著表演傳統的“甩茶”功夫,大伙兒喝了熱騰騰的澳式紅茶后,身子才暖和起來。隨后張大哥引領我們站在戶外草地,仰頭向上望。
“哇!滿天星斗!”大家異口同聲,發出了贊嘆。張大哥用手中的燈束筆指向天際,告訴我們:“這是南十字星”、“這是天蝎座”、“這是獵戶座”......,我的目光隨著張大哥手上的光束游移,耳朵則仔細的聆聽著他的解說,感覺自己就像海綿一樣,努力的吸收每個來自星海的訊息。啊!真是太神奇了,我站在南半球的土地上,用不同的角度仰望星空,果然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燦爛景象!
接著,張大哥帶領我們徒步進入山林深處,去探訪螢火蟲。我們手持著小小的led手電筒,但只能向下照射地面,避免失足墜入“萬丈深淵”,而不能向上探照,以免驚擾山林中的昆蟲禽鳥。沿途張大哥還詳細的為我們解說其他有關林木的知識,將我們原本“步步為營”的緊張感,逐漸化作“處處驚奇”的新鮮感!
回飯店的途中,張大哥提出幾個問題讓大家搶答,姐姐眼明手快的搶答成功,得到一包香甜的軟糖。接著又進行摸彩,頭獎是“自然橋國家公園”特別提供的紀念照片,張大哥讓姐姐幫他自摸彩箱中抽出得獎者,沒想到她所抽出的幸運兒竟然是——她自己,哇!姐姐真是今晚的超級幸運星!
當專車送我們回到下褟的飯店時,已是午夜一點。夜闌人靜,我再度仰望星空,哈!南十字星,我可認得你了,而你認得我嗎?我遠從北半球來,很高興認識你!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游可以讓我們開拓視野,增廣見聞,因此我喜歡旅行!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八
澳大利亞有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大堡礁,他舉世聞名,面積有10個臺灣省那么大,其長度有廣州到北京的距離那么遠,大概有1個英國那么大。
其中有一個島叫綠島,今天我有幸前往此地,綠島上有好多非常好玩的游樂項目,如海底漫步、浮潛、深潛,但由于我的年不足12歲,只能浮潛了,但我也是非常地開心,我和媽媽租了浮潛用具,我們換好衣服和腳噗就來到了美麗的大海邊,海邊有很多水母,我非常害怕水母,媽媽由于不會游泳,我們只好在海邊的不遠處進行浮潛了。
咦,前方出現了一群魚,跟水母一樣透明的,我沒注意沖了上去,我想不好,一定是沖入水母群了,快撤退,但逃了一會,回過去一想,水母怎么會有黃色的尾巴呢,一定是小魚兒。看到了一條有二個巴掌那么大的魚,明閃閃地發著光,那魚嗖嗖的從我旁邊游過,撞上了我的腳蹼,它就開始減速,像暈倒了一般,左游游右游游,好像真的撞暈了。大堡礁有好多可愛的小魚兒伴你一起暢游。
我還乘坐玻璃底船,那里看到的海底世界比浮潛還要豐富,有跟椅子差不多的蚌,黑白相間的小魚和龐大的魚群,還有如畫一般的珊瑚礁,坐在玻璃底船是不用擔心看不到魚兒的。
大堡礁有如此美麗的景色就要在十年后消失關閉,因為是人類過度溫室氣體,導致大氣層出現溫室氣體,會使太陽光照到地上反射光更強烈,全球變暖,珊瑚對海洋生長的環境非常的苛刻,一但超出那個溫度,珊瑚礁將會垮塌,沉入海底,我們永遠也看不到了。
現在大堡礁已經對外宣布即將關閉,我們要保護自然,愛護自然,讓大堡礁永存。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九
今年寒假,我們去了澳大利亞,那里的環境真好,能在路邊的樹林里看見袋鼠;能在樹上看見鳳頭鸚鵡——在中國早被抓得精光;在路邊可以看見海鷗悠閑地散步;還有一種樣子像縮小版的仙鶴的白鹮,抬起黑色的細腳跳上餐廳的室外餐桌,用細細的黑嘴啄剩菜吃。
導游說考拉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只有兩、三小時是清醒的。幸運的是我們去時工作人員正在換樹葉,正巧看見好幾只考拉被吵醒了,有幾只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上。讓我驚訝的是,看上去很笨拙的考拉有時也是很敏捷的。還有兩只考拉在同一根樹枝上想去不同方向,樹枝只有我手臂那么細,我正擔心它們怎么通過呢,只見一只考拉從另一只背上爬了過去。最好玩的還是它們吃食的樣子:一只考拉蹲在樹杈上,用兩只爪子把樹杈扯到嘴邊“嘎吱嘎吱”地就咬了起來。
我還抱著考拉照了相,不過那只考拉好像很困了,心不在焉地盯著地面,爪子緊緊抓著我的手臂(拍好照后我發現留了紅印子)。剛照完相,工作人員就把它抱回樹上去了。后來我又看了旅行團其他成員的抱考拉照片發現:精神好的考拉耳朵是豎著的,而那些眼睛咪著的考拉耳朵都是垂著的,考拉的精神還和這有關系呢。
后來,我們去參觀了袋鼠,因為此時澳大利亞是夏天,所以有些袋鼠懶洋洋地趴在樹蔭下休息,但是也有部分活動的。我注意到一只有袋的土黃色母袋鼠,它的口袋很小,大概只能插入三四根手指,我摸了摸它,可它卻一蹦一蹦地蹦去吃落葉了。就在它吃落葉的時候,一只小袋鼠好奇地從袋里伸出腦袋來。我用手摸摸它,它可不像它媽媽:它媽媽的毛有點粗糙,而它的毛很柔順;它媽媽的耳朵是長長立著,它的耳朵卻是圓圓的,垂著;它媽媽的鼻子是黑色的,而它的鼻子是嫩粉色的。
澳大利亞好有趣,不僅風景優美,而且人們能和動物如此和諧地相處,真讓人流連忘返!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十
我有生以來印象最深刻的旅行就是去(“去”改成“在”)澳大利亞自駕游的那一次了(“的那一次了”去掉)。那次旅行主要是在澳大利亞東南海岸的大洋路上游玩。
我重點說說十二門徒和動物救護站兩個景點吧。
十二門徒是在大洋路上的一個景點,是指矗立在海岸邊的十二座巨大的巖石,那些巖石就像一個個巨大的人,所以名叫十二門徒。他們是大自然雕刻而成的。
我們到景區停好車,領隊的叔叔就帶我們向直升機機場奔去。買好直升機觀光票之后我們就在那排隊等候登機,越往錢(“錢”改成“前走”)一點兒,我越興奮。終于輪到我們了,我爬進直升機,系上安全帶,過了一會兒,直升機飛起來了,在離地的那一霎那,它確出乎意料的平穩,飛機慢慢地飛向十二門徒,那些人形石頭柱在大自然的精心雕刻下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形態各異。大自然一定為自己的杰作而感到驕傲吧!
從空中看完了十二門徒,直升機緩緩下降了,那可真神奇呀!
動物救助站也在大洋路上,一下車,我們小孩子就蹦蹦跳跳地跑去售票處,想看看里面有什么。買完票,我們就進去了,一走進大門就看見一只雞站在欄桿上喔喔叫;鴨子在地上一搖一擺地跑來跑去;孔雀在悠閑地散步。
傳聞澳大利亞是袋鼠之鄉,這不,我們看見了成群的袋鼠,有上百只之多。它們有的在跳來跳去,有的趴在地上休息,有的呆呆地看著我,果然是名不虛傳。動物救助站還有許多野馬,馬兒從我們不遠處飛奔而過,齊頭并進,泥、土、沙都被卷起來了。
澳大利亞有趣吧?下一次也來看一看,玩一玩吧!
(陳老師點評:這是一篇富出色的游記,作者抓住兩個印象特別的景點,十二門徒和動物求助站來寫,條理清楚,思路敏捷,顯示了小作者出色的。
作文。
水平。小學生寫游記,難題不在于不會寫,而在于游玩得少。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希望小朋友們能多出去走走,看看,到處游玩,增長見識。)。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十一
從杭州出發,飛越印度洋,飛行十幾個小時,我們來到了澳大利亞珀斯。珀斯位于澳大利亞西部,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這個暑假,我在這里生活了一個月,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多彩斑斕。
綠
kingspark是珀斯人氣最旺的公園,也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公園。
走進kingspark里,真是讓人心神搖曳。一望無際的大草坪,真綠啊,綠得都望不到頭,真想在上面打幾個滾。叫不出名的參天大樹,雄偉地站在那里,粗壯的枝干形成了濃密的樹蔭,有人在樹蔭下舉行婚禮派對,真溫馨。各種沙漠植物長得又高又壯,可最吸引人的還是遍地野花,開在那里,像色彩絢爛的地毯。
我們在kingspark燒烤,為躍華哥哥博士畢業回國餞行。這時飛來兩只烏鴉,把我們盛放食物的碟子叼走了。我追上去已經來不及了。可愛的是,烏鴉繞了一圈,碟子掉了,它們又飛回來了。澳大利亞多烏鴉,當地人認為烏鴉聰明又吉祥,餞行席上的烏鴉也讓我感到很有趣。
藍
珀斯和杭州很像,整個城市圍繞著swan河而建。swan就是天鵝,天鵝河河水比杭州西湖藍多了。河水藍得就像一塊大水晶,朵朵白云,映在蔚藍的河面上,遠遠望去就像一幅畫。我最喜歡在河邊玩沙子了。我在河邊“建造”了一個不牢固的“金字塔”,一個浪頭打來,把我的“金字塔”打翻了,還把我挖的坑也填平了。河上有數不盡的游艇,碼頭,還有黑天鵝。
黑天鵝的膽子可大了,它們不怕人,跟人很親近。它們全身黑得油亮亮的,嘴巴卻是鮮艷的紅色,就像一位涂著口紅穿著一身黑色禮服的貴婦人,從水里走上河岸,抖掉身上的水珠,優雅地在草地上散步。
金
珀斯的外圍就是印度洋。驅車來到印度洋邊,我是跑著到海灘上的,太雄偉太遼闊了。一眼望去,翻滾的波浪一直連接到天上,遠處的大海輪就好像懸在半空中,都讓人感覺不太真實了。天上的云彩大團大團的,就像是油畫筆畫上去的。
我們等著看海上落日。太陽像一個發光的大圓盤掛在大海與天空之間,讓人睜不開眼睛。過了一會兒,圓盤像著了火一樣,天上的云彩也好像燃燒起來。又一會兒,火光消失了,太陽就像國王頭頂上的黃金冠,金燦燦的,云彩有點暗淡下去了,但原來一團一團的云都連成了一片,整個天空都是一片金光。我們還來不及驚呼,金色的太陽變成了可愛的橙色,浮在水面上。真想多挽留它一會,可它卻快得像長了腳一樣,一下子就跑到了海平線的那邊。海灘上的人都只能看到一個輪廓了,看不清面孔,但人人都鑲著一道金邊。不一會,黑夜就到來了。我心滿意足地離開了海邊。
珀斯是一個多彩的城市,美麗又好玩,它為我的記憶留下了絢爛的一筆。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海面上,那是一片異常美麗的珊瑚礁,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占了全世界珊瑚礁總數的百分之七十,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瑰寶。
這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和爸爸媽媽一起走到碼頭上了船,等待著船啟航。這艘船通向大堡礁中最美的外堡礁,它深處外海,路程比較遠,去那游玩的人比較少,所以保存的非常好。
剛上船一切都很好,大家也都興高采烈,只可惜我的身體承受不住海上的大風大浪,當船快到目的地的'時候,我把早上吃的東西全吐了,不過由于船已經停了下來我很快就恢復了。接著我們開始進行“浮潛”這項運動,浮潛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加清楚的看見并觀察那些珊瑚礁。有些珊瑚礁長得特別高,我還用手觸碰了一下,是硬的有點像巖石。但這片珊瑚礁只是大堡礁里的一個小星點,大的還在后面呢。行船不過三十分鐘,我們到達了一個更大的珊瑚礁群。魚兒在那成群結隊的游來游去,魚鱗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我還看到了小丑魚“尼莫”,身上一道橙色一道白色,活生生的一個小丑,它置身于一朵墨綠色的海葵里,海葵像少女的頭發一樣,所有的觸須都隨波而動,非常美麗。在浮潛時,我們還看到了一株十分出眾的紫色珊瑚,船長告訴我們紫色的珊瑚非常罕見。除了紫珊瑚,其他珊瑚也一樣色彩斑斕,形態各異,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塔,最多的還是像一棵樹。游著游著,我仿佛變成了一條魚,置身于這浩瀚的大海,和那些魚兒們在美麗的珊瑚礁中穿梭嬉戲。
在這里我還有幸坐著直升飛機,在遼闊的海面上觀看到了這塊珊瑚礁的全景。整個珊瑚礁的里面色彩各異,珊瑚礁淺的地方呈現咖啡色,較深的地方是淺綠,從空中俯瞰像是一朵朵美麗的花開在海里,往外珊瑚礁就更深了,呈現深綠色,最外面則是碧藍色的,整個珊瑚礁好似一顆巨大的翡翠嵌在深藍色的大海之上,顯得十分耀眼。
我正在浮潛。
從直升飛機上鳥瞰堡礁全景。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十二
能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到溫暖的南半球走一遭的確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于是,正月初八,在年味還沒有完全散盡的時候,我如同南飛的大雁般來到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國度——澳大利亞。
飛越半個地球的旅程讓我疲憊不堪,悉尼暖濕的空氣又讓我渾身難受,不過這和過海關前的緊張相比已經不算什么了。面對遠處的邊檢站和身邊的警犬,我的心中敲起了鼓。要是有什么問題、海關人問起什么我該怎樣應對?說實話我對我的英語水平很是不自信。不過工作人員的微笑和幾句問候打消了我的這種情緒。一句“hello”后接過我的護照,他麻利的動作向我闡述了他的業務嫻熟。“thankyou”又是一句關懷的致謝,我也不忘來一句“goodnight”。
我發現無論這里的工作人員還是民眾,看到我們都會來一句“hello”或一個微笑。這里人的熱情讓我徹底忘了先前的緊張和渾身的不適。這是我忽然發現有一家商店就開在人們的必經之路上,老板還真會做生意呢,呵呵。
悉尼的早晨很舒適,恰到好處的溫度與濕度讓人感到十分愜意,和美味的早餐一起帶給人慵懶的感覺。不錯,澳大利亞就是一個慵懶的民族,以至于上午九點左右的街道上都沒有什么行人,只有些老人睡眼惺忪地澆花。這使得我們在路上沒遇到堵車,也算是好事一樁吧。
而悉尼歌劇院帶給人的則是另一種高貴典雅的感覺。行走于歌劇院外的廣場上,你可以感受到蓬勃的活力與生機,完全不同于之前生活區里的死氣沉沉。面對歌劇院,你可以感受到一種激昂的力量與年輕的活力,盡管它的年齡超過了我們所有人。而那里面正在進行的活動又讓人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與歌劇院齊名的悉尼又一大地標建筑物——悉尼海港大橋,則呈現出十足的現代氣息。它釋放出來的威嚴與霸氣告訴人們,它的魅力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悉尼的旅程結束,我們前往悉尼的一個衛星城——中央海岸。顧名思義,這是一個沿海的小鎮。而它的田園風格與現代氣息相結合的氛圍讓我感受到了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經發達到了以怎樣的程度。
在這里,我們與友好家庭會合了。坐在男主人的車上回家時,他問我們有沒有去過悉尼歌劇院,并告訴我們他就在那里上班。這是我們頓生敬佩之情。
家里有一個和我們一般大的黑人孩子莊森。盡管來自不同的國家,我們依然很合得來,寒暄幾句后我們就到后院切磋乒乓球了。轉眼到了晚飯時間,奔走一天的我們早已阻止不了肚子里的響聲。女主人是一個很和善的黑人婦女,不得不說的一點是,她的廚藝真的不錯,盡管是西餐,我們也絲毫沒有什么不適,反而得以享受其中呢。
三天的學習生活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枯燥,相反,這三天讓我改變了對英語課的定義,這得益于外教幽默的教學風格與精彩的教學內容。這樣的課堂已經超越了教與學的范疇,而變得更像是一種學術與文化之間的交流。值得注意的是,那里的教室沒有講臺,這其實有意無意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散學歸來,居然還有大把的時間,使習慣于放學寫作業的我來說一時間不知該干什么好。于是我坐在院子里,看浮云飄過,享受那過去無法享受到的閑適。人們都說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是快節奏的,而我在這里卻絲毫沒有匆忙的感覺。在這里我感覺到的是一種愜意與閑適的小資生活。
戀戀不舍得離開莊森一家后,我們前往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昆士蘭州首府——布里斯班。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我卻沒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孤獨。聽到一句“元宵節快樂”的時候,我倍感親切。在布里斯班,可以感受到很濃重的華人氣息,到處都有中餐館,而其中最大的要數澳大利亞的“唐人街”——中國城了。一個大牌坊后,是熙熙攘攘的熱鬧氣氛,好像讓人回到了自己家的超市般。
來到黃金海岸,一股濃郁的激情與活力撲面而來。這座澳大利亞第六大城市是一個年輕人聚集的地方,年輕的.人與年輕的城,散發出一種年輕的活力與張揚。如果一個人在你頭頂上仍水氣球,你千萬別介意,因為那是當地人對你的表達歡迎的獨特方式。
更美麗的則是這里的海灘。汪洋的大海與現代化的城市組成了一個朝氣蓬勃的城市,展現出了澳大利亞這個慵懶民族活力四射的另一面。看來,在五歲的孩子出沒于風浪之中而父母們卻依然談笑風生的地方,一定就是goldcoast這個地方了。
在墨爾本,到處都洋溢著濃郁的歷史氣氛,年齡在百歲以上的建筑物隨處可見。如果說墨爾本相當于中國的北京的話,那么溫莎酒店就相當于北京的北京飯店,國會大廈就相當于北京的紫禁城了。
這座澳大利亞的“古都”隨著悉尼的崛起而日顯衰老,在悉尼人提出遷都于悉尼的時候,英聯邦政府為了避免兩頭不討好的結果而建起了堪培拉這座現代都城。因此,墨爾本國會大廈也就成了再也不會被使用的“紫禁城”了。
在墨爾本,歷史的厚重感得以體現。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十三
布卡是一個腦袋瓜很聰明的家伙,在澳大利亞讀過三年的書,他經常跟著伊諾教授和羅拉助教到全國各地去考察、游玩。他還有一個好朋友就是麥克,麥克是個不折不扣的魔術迷,為了魔術獎金不負一切代價的“搗蛋鬼”,經常把爆竹里面裝上面粉然后點燃爆炸,弄的實驗室里面烏煙瘴氣的,也難免會遭到羅拉助教的一頓訓斥和一頓暴打。
這不,伊諾教授又接到澳大利亞的文物管理員峰巴巴的請求,讓他們來這里接受一件澳大利原主主居民代代相傳下來的寶物――回力鏢。羅拉助教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峰巴巴的請求,并要求明天就開路,伊諾教授受不了羅拉的撒嬌,就只好答應了。
當羅拉把這件“喜訊”告訴布卡和麥克的時候他倆異口同聲:“我不去!”“本少爺曾在澳大利亞讀過三年的'書,澳大利亞的大街小巷我都去過,這次去也沒什么必要了吧!”布卡一口氣也不喘說了這么多話,這時候麥克腦袋亮了個“電燈泡”:“我也不去,一筆魔術獎金就在眼前,雖然澳大利亞很美,但我只能放棄!”。說完他們倆準備到另一個地方玩魔術,可是羅拉一手掐一個說:“好吧!我成全你們,誰能逃得過我的擒拿手掌我就放誰走!”沒辦法,布卡被逼再次去了澳大利亞,麥克放棄了他的魔術獎金也跟隨著去了。
澳大利亞旅行真的能成功嗎?那要看看伊諾教授的行蹤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十四
今年寒假,我們去了澳大利亞,那里的環境真好,能在路邊的樹林里看見袋鼠;能在樹上看見鳳頭鸚鵡——在中國早被抓得精光;在路邊可以看見海鷗悠閑地散步;還有一種樣子像縮小版的仙鶴的白鹮,抬起黑色的細腳跳上餐廳的室外餐桌,用細細的黑嘴啄剩菜吃。
最有意思的是第五天的行程,下午我們去了黃金海岸的布倫濱動物保護區。先是去看考拉,它們長得真可愛,大大的耳朵,圓圓的鼻子,毛絨絨的身體,粗粗的腿和尖尖的爪子,灰皮毛有些亂,最有意思的是那小小的、憨態可掬的黑眼睛,呆呆地看著我,用網絡術語說,就叫“萌”。
導游說考拉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只有兩、三小時是清醒的。幸運的是我們去時工作人員正在換樹葉,正巧看見好幾只考拉被吵醒了,有幾只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上。讓我驚訝的是,看上去很笨拙的考拉有時也是很敏捷的。還有兩只考拉在同一根樹枝上想去不同方向,樹枝只有我手臂那么細,我正擔心它們怎么通過呢,只見一只考拉從另一只背上爬了過去。最好玩的還是它們吃食的樣子:一只考拉蹲在樹杈上,用兩只爪子把樹杈扯到嘴邊“嘎吱嘎吱”地就咬了起來。
我還抱著考拉照了相,不過那只考拉好像很困了,心不在焉地盯著地面,爪子緊緊抓著我的手臂(拍好照后我發現留了紅印子)。剛照完相,工作人員就把它抱回樹上去了。后來我又看了旅行團其他成員的抱考拉照片發現:精神好的考拉耳朵是豎著的,而那些眼睛咪著的考拉耳朵都是垂著的,考拉的精神還和這有關系呢。
后來,我們去參觀了袋鼠,因為此時澳大利亞是夏天,所以有些袋鼠懶洋洋地趴在樹蔭下休息,但是也有部分活動的。我注意到一只有袋的土黃色母袋鼠,它的口袋很小,大概只能插入三四根手指,我摸了摸它,可它卻一蹦一蹦地蹦去吃落葉了。就在它吃落葉的時候,一只小袋鼠好奇地從袋里伸出腦袋來。我用手摸摸它,它可不像它媽媽:它媽媽的毛有點粗糙,而它的毛很柔順;它媽媽的耳朵是長長立著,它的耳朵卻是圓圓的,垂著;它媽媽的鼻子是黑色的,而它的鼻子是嫩粉色的。
參觀完袋鼠和考拉,我們又去了一個大莊園,在那兒我發現一片圍著有鐵絲網的草地,里面有五只羊駝。羊駝又稱駝羊,網上人稱草泥馬,英語翻譯過來是澳洲神獸。它的毛看著像羊毛,但個頭比羊高得多,有人那么高,脖子長長的,有點像鹿。五頭羊駝中兩只是黑色的,三只是白色的。我想去摸摸它們,可它們都跑開了。有了,我摘了一把青草去喂它們,黑的兩只膽子大,過來吃了一些,可當我去摸它時,它又轉過身去不讓摸。白的那三只不知是膽小還是不想吃,總是跑開。有一只還專門向我搖搖頭,很通人性的樣子,可我就想讓它吃一點,就又把手伸到它的面前,它終于禮節性地品嘗了一點點,算是給我個面子吧,意思意思,好有教養噢!
澳大利亞好有趣,不僅風景優美,而且人們能和動物如此和諧地相處,真讓人流連忘返!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十五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來到上海觀看世博會,我們第一個觀看的就是澳大利亞館。
一到那兒,我們就被這雄偉的展館驚呆了。橙色的澳大利亞館外表呈不同規則狀。俯瞰時就好像是澳大利亞的標志性景觀,紅色沙漠中的“艾亞斯巨巖”。建筑還會隨著氣候變幻顏色,美不勝收。
澳大利亞館可真是熱門,我和媽媽整整排了3個小時的隊才得以進館參觀。一進門,只見一片五彩繽紛的世界呈現在眼前。天藍色的“海洋”盡收眼底。天花板上還掛著各式各樣的“魚”,它們可都是澳大利亞的特產,有金槍魚、飛魚、熱帶魚……還有許多我叫不出名字的魚。
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一個大型影院,我們入座之后,影片就開始了。館里隨即響起了令人興奮地音樂。只見屏幕立刻升起,屏幕上出現了幾個小朋友,他們像是在建造一座城市,不一會兒,城市越變越大,越來越美。一瞬間,這座城市變成了澳大利亞的實景。悉尼歌劇院那流水線形的貝殼屋頂和巧奪天工的設計,讓我和媽媽瞠目結舌,另外還有海灣大橋、有軌空中電車……都令人嘆為觀止。此外,小朋友們還帶我游覽了澳大利亞的風景:有雄偉的三姐妹巖、十二門徒石;有美麗的艾亞斯巨巖和波浪巖;還有神奇的大堡礁……最后,屏幕緩緩降下,影片結束了。
參觀完畢,我和媽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澳大利亞館。它向我們展示了“世界上最適宜居住地”的城市形象,并從此探討如何締造城市建設和自然環境之間可持續發展的和諧共存。
澳大利亞游記(優秀16篇)篇十六
這是我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與同學們去澳大利亞游學,心里既期盼又擔心。據說我們會去邦迪海灘、圣瑪麗大教堂、悉尼水族館、維多利亞藝術中心……對了,還會去維州姐妹學校交流學習。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已經是第二天的黎明時分,我們來到了美麗的悉尼。
當天下午,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帶著些許困意,坐著大巴來到邦迪海灘。大海在我心中是神圣的,我喜歡大海柔柔的藍、淺黃色細細的沙與海邊微微帶著大海獨特腥味的風。邦迪海灘的名字來源于當地居民的語言bondi,意思是海水拍打岸灘的聲音。每當到陽光明媚的夏季,這里便是日光浴和沖浪的好地方。盡管現在還是冬天,風中帶著一絲涼氣,但那淺黃色的海灘,藍藍的的大海,朵朵奔騰的浪花……也一樣讓人感到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