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怎樣寫報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報告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報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夠幫到你喲!
高中學生調查報告 貧困大學生調查報告篇一
上五年級了,班級里戴眼鏡的同學越來越多,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眼鏡將會在整個班級“普及”了。近視給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帶了許多不方便,洗臉刷牙,吃飯行走,眼鏡如同人身上的一個器官,怎樣也離不開它了。
同學們的視力為什么會下降?是否和平時的學習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呢?
1看書
2上網找資料
調查狀況和資料整理
具體資料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
網絡近視怎樣構成及治療近視眼發生的原因分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有遺傳因素和發育因素。近視眼有必須遺傳的傾向,高度近視更是如此。正常狀況下,至青春期眼球可發育正常,如過度發育即構成近視,這種近視一般到20歲左右即停止發展。如進行性發展可變成高度近視或病理性近視。從事文字工作和近距離工作的人容易發生近視,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調節潛力很強,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較大,用眼過度使睫狀肌和眼外肌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是構成青少年近視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視視力衛生極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習慣,注意燈光照明,注意讀書姿勢,避免閱讀時光過長,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都能到達防治近視的作用。
書籍怎樣樣會近視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結果證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衛生(如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
1.遺傳因素:根據超多的調查資料,比較一致的結論是高度近視和遺傳有關,中度以下近視則存在較大的分歧。高度近視的遺傳類型,多數調查資料的結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因此父代與子代能夠不一樣時出現近視。遺傳又往往受客觀環境,即生活條件的影響使之變異,增加了遺傳的復雜性。
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主要是近距離作業和不良的作業環境,這是最古老的學說,雖然至今仍存在一些爭議,但是從超多國內外有關調查研究報告看,已公認遺傳與環境是近視眼構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環境條件是決定近視眼構成的客觀因素。但是,在近距離閱讀或近距離工作的影響下,為什么能產生近視?對此還沒有一致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
(1)調節學說:絕大多數近視是在青少年時代出現,由于青少年眼的調節力個性強,對近距離工作學習有高度適應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勞。但是睫狀肌長時光過度緊張,睫狀肌會發生疲勞甚至痙攣而出現調節性近視,不及時消除持續發展則可成為不可逆轉的真性近視。或透過其他途徑影響到眼球軸的延長。
(2)輻輳學說:近距離工作使用調節時,也需要兩眼同時內轉的輻輳功能加強,由此能夠導致眼肌對眼球加壓,而引起眼球軸的延長。
(3)環境適應學說:幼兒時期眼球小,多數呈現遠視,隨著年齡增長眼球增大到達正視狀態。在這一發育過程中近距離閱讀過多,眼球為適應這種調節需要而成為近視。這一學說受到許多反對,但是在發育期可塑性很強,對近視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已是共識。
其他學說不作介紹,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諸如照明光線、閱讀姿勢、比較度、字小模糊、距離太近和閱讀時光長等外部因素都能影響以上因素的作用。
3.營養體質學說:從一些資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鎘、鍶和鋅等的缺乏和體質的薄弱也可影響到近視的發生,但是這些因素是透過什么途徑影響近視則各有說法。
總之,從以上能夠看出近視是有許多因素能夠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內部體質因素的相互影響,而非某單一因素而成。
高中學生調查報告 貧困大學生調查報告篇二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多數家長已將視線由溫飽問題轉向了教育問題,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視。因此中學生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導致學生相互攀比以及青少年犯罪等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中學生不同于其他消費階層,他們無經濟收入,日常花銷卻又不低于一般人。因此,我于20xx--20xx年寒假對周邊43名中學生進行了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2份。
1.每月的零花錢
學生每個月的零花錢在50以下的占42.9%,在50元-100元的占38.1%,也有少部分學生的零花錢很多。家庭生活水平、消費水平都比較高,家長給子女的零花錢也比較多。
2、每月零花錢的來源
學生的零花錢主要來源是父母,占81.0%。中學生學業重,課程緊,基本上沒什么時間參加勤工儉學。學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是父母,()因此零花錢的主要來源是父母。
3、零用錢主要用途是
選擇儲存起來的的占54.8%,買書的占50.0%,買零食的41.6%,還有少部分同學選擇買衣服。大多數學生都是走讀,一些生活用品之類的東西不用自己打理,因此平時的零花錢都是自己處理。平時學業忙,沒時間逛街,于是很多選擇儲存起來。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意識很強,因此選擇買書。中學生正長身體,容易餓,加上嘴饞,因此總在課余時間去買零食。
4、購買一種商品首先考慮的因素
考慮價格的占52.4%,考慮商品的用途的占26.2%,考慮是否符合時尚潮流的是23.8%。買商品時,首先考慮它的價格,只要喜歡、買得起,不管實不實用,都會買下。有些學生考慮的是它的用途,注重物盡其用,認為沒必要買沒用的東西回來擺,浪費金錢。中學階段的這個年齡正是對時尚有敏銳觀察力的時候,對時尚感興趣,追求時尚正逐漸影響學生的`消費理念。
5、對中學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
認為可以考慮的占66.7%,認為不應該的占19.0%。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再滿足于吃得飽,穿得暖,而是追求更舒適的生活,因此經濟條件允許下,可以考慮吃零食穿名牌。而有些學生認為不應該,他們認為沒必要把錢浪費在吃零食,穿名牌上,只要吃飽飯,穿著舒適就行了,沒必要追求名牌。
6、消費理念或消費風格來源
學生的消費理念和消費風格來源很廣,既有父母占23.8%,也又兄弟姐妹占23.8%,更多是自己占38.1%。在家里,平時跟父母,兄弟姐妹出去消費,或多或少收到他們的影響,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自己的消費理念,不再收他們想想,而是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看法是
學生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大力提倡的占81.0%,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學生勤儉節約的意識還是很強。
8、如果當月零花錢不夠,如何解決?
當零花錢不夠時,很多學生選擇向父母要,占52.4%,也又少部分選擇自己賺,占26.2%。初中生還是消費者,沒有賺錢能力,所以零花錢不夠時,首先想到的還是向父母要。
9、如果每月零花錢多了100元,會如何處置?
很多學生選擇儲存起來占41.6%。這個月零花錢多了,或許下個月就不夠,為了以防萬一,很多學生就選擇存儲一起來。
現在的學生課余生活豐富了許多,市場經濟已經使得消費領域無孔不入。無直接經濟來源的學生也成了許多商家的目標群體。現在學生經濟正在迅速發展:雜貨店、文具店、書店、網吧、小吃攤、電腦游戲光盤店等等一應俱全,五花八門。市區一些商業街上也開出青少年用品專賣店,無疑都是瞄準青少年學生這一消費群體,不少知名運動品牌也把這一群體作為重點消費對象。但是中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克服各種不良心理的誘惑,矯正不良的消費形態。應學會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更多地考慮父母賺錢的不易,建立合理的消費開支預算,尋找合理的消費模式。
一個人的很多習慣都養成于青少年時期,從一個學生對待零用錢的態度,就能折射出將來當家理財的點點滴滴:一個從小克勤克儉的孩子,長大后花錢自不會大手大腳:小時候“要風得風,要雨有雨”,讓他感到錢來得很容易,長大后一不留神,就會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通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我們深刻地理解了學生理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這方面的許多知識。觀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在人們的行為中慢慢改變,而行為又會反過來影響人們的觀念。消費正是這樣的,它既受內在因素的影響,也受外來事物的影響,我們應該用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勤儉節約和儲蓄行為是個良好現象,家長應對此加以鼓勵和正確引導,使孩子從小養成善理財的好習慣。
高中學生調查報告 貧困大學生調查報告篇三
(一)調查目的:
通過研究調查大學生的飲食消費情況可以了解大學生的飲食消費狀況,飲食消費 習慣等。飲食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及時了解,分析自己的飲食消費習慣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讓大家加強對自身飲食習慣等方面的關注, 并形成良好的飲食習 慣。
(二)調查對象:
三江學院主校區學生
(三)調查內容:
1.大學生的個人早餐飲食習慣
2.大學生個人對飲食環境的看法與評價
3.大學生對飲食的態度與看法
(四)調查組織形式和具體方式:
1.組織形式:非全面調查,采用抽樣調查法,從三江學院的學生中隨機抽取若干名進行調查。
2.具體方法:問卷調查法
發放問卷55份,收回問卷55份,有效問卷50份,問卷有效率91%
(五)調查時間與時間步驟安排
設計調查問卷及修改:20xx/5/25——20xx/5/30正式調查:20xx/5/30——20xx/6/2
資料整理以及寫調查報告:20xx/6/3——20xx/6/4整個過程全體成員參加
(六)調查人員
組長:蔣煥
組員:范人凡,蔣麗娜,黃陽,顧海燕
(七)調查經費
問卷調查表復印費 6元
1. 飲食:本義是喝。
2. 飲食結構:是消費的食物種類及其數量的相對結構。
3. 飲食習慣:是指人們對食品或飲品的偏好。其中包括對飲食材料的偏好、對烹調方法的偏好、以及烹調風味和作料的偏好。
1.大學生早餐飲食情況
據統計調查,大部分的大學生不會規律性的吃早餐,只有部分大學生會每天堅持吃早餐,還有極少數的大學生從來不吃早餐。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希望我們大學生能重視自己的飲食健康。
2. 大學生不吃早餐的因素
據統計調查,有大部分的大學生認為不吃早飯是因為早晨沒有足夠時間,而部分的大學生是為了保持更好身材放棄吃早飯,少部分的大學生因為有時沒有食欲而不想吃早飯,現今大學生往往因為早晨懶于起床而誤了早餐時間,建議大家一定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
3. 大學生對學校食堂就餐環境和飲食味道
據統計調查,大部分同學對學校就餐環境和味道表示一般,也有滿意的,還有少部分同學認為學校食堂太擁擠,經常秩序混亂或味道不滿意。學校食堂所面對的人群太廣,難免眾口難調,造成學生對食堂飲食并無好感。
4. 校內外飲食對比
據統計調查,大部分同學因為在校學習的緣故,所以選擇在校內飲食,也有同學選擇在校外飲食,原因是學校食堂飯菜品種少,沒有創新。
5. 是否會選擇宵夜
據統計調查,已有大學生出現三餐不規律用餐,部分的大學生喜歡在晚上再食用夜宵,只有少部分的大學生會按照每天規則的三餐進食。說明現在大學生對一日三餐的基本用餐規律越來越忽視,同時建議不要在夜間太多的進食,會加重胃功能負擔。
通過我們的調查問卷發現:
1.不注意飲食衛生,喜歡光顧街邊小吃
問卷調查發現光大一就有83%的同學喜歡關顧街邊小吃,不少被訪者表示,自己去街邊小吃吃東西是因為食堂的飯菜不合自己的胃口,在外面吃是因為種類多、口味好。
2.部分同學存在偶爾不吃早飯的現象
所有調查的學生中,能每天吃早飯的同學并不是占絕大多數,很多一部分同學因為時間的匆忙,簡單應付或者不吃早飯。
3.認為學校食堂飲食搭配、飲食結構、就餐環境、味道等都很一般
目前大學生對飲食的習慣、衛生、結構不夠重視,有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和衛生習慣,又有相當一部分對自己的飲食結構一點也不關心,這些主要是他們對飲食知識缺乏認識,不注重飲食的健康,這是大學生自己不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從而導致大學生的身體亞健康甚至疾病。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人群在飲食問題上與其他人群有著不同的要求,大學生一般不能自己烹調,所以飲食衛生問題尤為重要。大學生必須學會科學用膳,科學用膳實質上要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是飲食的質,即如何選擇食物。
第二,是飲食的量,即如何定量吃喝。
第三,是進餐時間的安排和習慣,即何時、如何進食。
針對大學生營養健康知識缺乏,不注意飲食衛生,喜歡光顧街邊小吃等問題提出規范大學生飲食習慣與健康生活方式的十條建議:
1.食物多樣化,谷物為主,精細搭配
2. 吃水果和蔬菜,建議每日一蘋果
3. 常吃時宜的畜,魚和瘦肉
4.建議每天吃豆制品,奶類,蛋類
5.每天定時飲水,少量多次,少喝碳酸飲料
6.適當吃零食,少吃方便面,燒烤等
7.如飲酒應限量
8.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9.吃新鮮衛生的食物,多去食堂,少吃街邊小吃
10.時不過量,天天運動,三餐合理搭配
大學生的飲食習慣在學校期間還沒有完全暴露,真正暴露出來是在畢業走向工作崗位之后。不良的飲食方式和生活習慣會帶來很多健康問題。因此在校大學生因注意自己的飲食營養與健康問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美好的將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中學生調查報告 貧困大學生調查報告篇四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后,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匯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
調查人: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
關于大學生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報告
前言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12月25日的圣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傳統的節日像農歷5月初5的端午等節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學生做了關于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并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部分大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于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于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由于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鉆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于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熱衷于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 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大學生由于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于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為中國鬼節。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為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后,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愿接受。
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于20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于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高中學生調查報告 貧困大學生調查報告篇五
哪些專業就業率持續走低,哪些專業畢業生最搶手?第三方調查公司麥可思近日發布了最新一期的調查報告,首次披露了“就業困難”的10個“紅牌專業”。
據了解,此次報告綜合了麥可思從20xx屆到20xx屆的歷年大學生就業報告,調查樣本量達100多萬份,可謂目前國內最權威的第三方就業調查數據。
“紅牌”專業主要指失業量較大,就業率持續走低,且薪資較低的高失業風險型專業。“黃牌”專業是指失業量相對較大,就業率走低,且薪資較低的專業。“綠牌”專業是指薪資、就業率持續走高,失業量較小的需求增長型專業。
本科專業中,被亮“紅牌”的有:動畫、法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
被亮“黃牌”的有:美術學、藝術設計、統計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公共事業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
被亮“綠牌”的有:地質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礦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礦物加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高職專業中,被亮“紅牌”的有:臨床醫學、法律文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金融、工商管理、經濟管理、法律事務、漢語言文學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
被亮“黃牌”的有: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商務英語、會計電算化;
被亮“綠牌”的有: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
為啥大部分“綠牌”專業都是理工類?很多家長都發現了這個問題。“這幾年國家基礎建設的力度很大,經濟增長點的拉動主要還是靠基礎建設、科技、加工、制造等產業,理工科特別是工科人才的需求量比文科要大一些。”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馬萬明介紹,現在理工科學生普遍比文科學生就業好,有的工科專業一個畢業生甚至有三四個崗位可以挑。
專家分析,文科生就業難于理工科畢業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文科如管理類、文史類專業性較弱,可替代性強,理工科的就業崗位文科生做不了,而文科生能做的不少崗位理工科畢業生同樣可以適應。
二是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加速,尤其是基礎建設飛速發展,對理工科畢業生需求量增大,而第三產業等容納文科生就業彈性較大的服務業發展不足,新增崗位不足。
三是隨著高校擴招,教學成本相對較低的文科專業招生增幅較大,加劇了文科類就業崗位的競爭。
高中學生調查報告 貧困大學生調查報告篇六
1.你是不是近視?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視的?(不近視的可不答)
a、看電視過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視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結果表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衛生(如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
1 看電視距離太近
2 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3 所看電視的畫面濃度太深
4 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5 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6 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7 長時間的在電腦前
8 不合理飲食
9 看激光
10 在車廂里看書
11 遺傳因素
12 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通過調查發現,在當今的中學生近視率不斷上升,而中學生們對近視這一現象并不加以重視。甚至有人認為近視怎樣,戴副眼鏡不就得了。還對近視無所謂,錯上犯錯。許多人常將其歸咎于不良的用眼習慣,如看書距離不當、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來的醫學研究表明,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誘發青少年近視的重要因素。
(一)看書時作姿要端正,光線要充足。讀寫要坐到離課桌一尺,胸離課桌一拳,眼離課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車或行走的時候看書,不要躺下看書。讀寫1小時要遠眺10分鐘或到戶外走動,調節眼睛肌肉。
(三)在課間十分鐘堅持做眼保健操。
(四)盡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注意作息時間的安排,不能讓眼睛長期處于疲勞狀態。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專醫作檢查,聽從醫師的指導,逐步矯正視力或防止近視度加深。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一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合理飲食,鍛煉身體,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三要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視眼患者,及時發現眼病,以便早發現、早治療。視力關系著我們的一生,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眼睛,不讓我們將來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