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金色花教案設計 金色花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篇一
關鍵詞:《金色花》 童話 母親 母愛
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透過《金色華》這首詩的字里行間,我看到了一個蘊含詩中的童話,散發(fā)著詩一般的迷人芬芳。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中的一首散文詩,它出自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之筆。 詩的一開頭就說:“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結(jié)尾寫到:“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可見,通篇都是孩子活潑、浪漫的想象。它完全從孩子的視角來寫的,似乎是一個孩童與母親的一次漫不經(jīng)心的絮語。詩人好像只是一個忠實的記錄者,不事一絲雕琢。從而使字里行間充滿童真、童趣,塑造了一個似乎只存在于“童話”中的完美的母親的形象,喚醒了每個人心中的關于“母愛”的美麗童話。
泰戈爾主要是從一個孩子的眼睛里,去觀察母親“一天的工作”,表現(xiàn)對母親的欣賞與依戀,寄托了詩人心目中理想的母親形象。如果平鋪直敘地直接寫,就不是詩了。所以,詩人張開幻想的神奇翅膀,一開始就讓這個孩子純粹是為了“好玩”,想象自己變成一朵美麗、快樂、自由的“金色花”,“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然后,“悄悄地舒展花瓣兒,看著你工作”。這樣一來,詩的意境就出來了,既符合孩子好奇、天真的天性,又為詩的主體部分的鋪陳靜悄悄地拉開了序幕。
母親一天里做哪些“工作”?詩人以時間為序,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位“母親”平凡而普通的一天:清晨,沐浴后,她濕發(fā)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道去做禱告,此時的母親是那樣的美麗虔誠;午后,坐在窗前的金色花的樹蔭下,讀書休閑,此時的母親又是那樣的優(yōu)雅沉靜;黃昏提燈去牛棚,母親是那樣的勤勞樸實;晚上為孩子們講故事,母親是那樣的溫柔親近。
由于,這是幻化成“金色花”的孩子眼里的日常生活中母親形象,所以,她真實動人,沒有絲毫的做作和表演,也不含一絲兒的虛偽和浮夸。至此,詩人心中完美的母親形象,躍然紙上:她既有美麗清新的外表,又注重自己的內(nèi)在修養(yǎng),擁有自己的信仰,并且喜歡讀書求知,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的精神世界和相對自由的生活空間。不過,這樣的女性,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女孩、一個女人,但作為母親還不夠,她還那樣勤勞樸實,一絲不茍地照看自己的牛棚;還那樣熱愛孩子們,孩子們愿意和她親近,每晚都纏著她講故事!
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母親形象,似乎只存在孩子的新月王國,從孩子的“童話”中翩然走來,給我們留下了驚鴻一瞥。雖然,我們不難從這位母親的身上,看到詩人所至愛的亡妻的影子;那美麗的金色花,高大的榕樹和昏暗的牛棚,也隱約地透露出詩人在鄉(xiāng)村管理祖?zhèn)魈锂a(chǎn)期間的泥土氣息和農(nóng)家生活的安樂氣氛。但“文學來源于生活,卻永遠高于生活”。這位母親為什么有如此撼人心魄的力量?
在我們成人的現(xiàn)實王國中,提到母親,我們想到的詞可能是:無私、偉大、隱忍、堅強、慈愛;母親的形象可能是蒼老的、柔弱的、憔悴的、操勞的等諸如此類的形容詞。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是不是都藏著一個像《金色花》一樣的“童話”:希望我們的母親不再操勞憔悴,永遠年輕美麗,優(yōu)雅動人?
泰戈爾的詩具有獨特的韻味,不但文字優(yōu)美,更重要的是能引起我們無盡的思緒,《金色花》也不例外。讀后,不禁讓人掩卷深思:什么是真正的母愛呢?
不難看出,詩人通過主體部分孩子的觀察與描寫,是不是想傳達出這樣一種意思:身教重于言教?讓孩子心神向往,達到不教而化的境界。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們總覺得孩子無知無覺,其實他們總是在睜著一雙純凈的眼眸,靜靜地觀察母親的一舉一動,并悄悄地在心里評判著母親的一言一行。
當然,更重要的是,還要還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從兩處語言描寫中,以管窺豹。
第一處是在孩子想象變成金色花后,媽媽“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在這里,一個“要是”我們可以看出,這仍然是孩子一個人獨自的想象,他希望不被母親發(fā)現(xiàn),好觀察母親一天的工作。所以這時的母親,完全涂抹上了孩子主觀愿望的色彩:淡淡地一句詢問后,就“不聞不問”了。從現(xiàn)實的角度看,是完全不可能的。一個孩子活蹦亂跳的,一下子不見了,哪個母親不心急如焚?但如果暫時拋開看護的“責任”,純粹從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又覺得非常自然而又意味深長了:玩不是孩子的天性嗎?他雖然是個孩子,難道一定要將他時刻攥在自己的手里,緊緊的?讓孩子在一種自由的環(huán)境中成長,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第二處是在文章的最后,“我”在高高的金色花的樹上,欣賞了媽媽一天的工作后,在她提燈去牛棚時,突然又落到地上來,變成她的孩子,這時媽媽問:“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一個“壞”字,十分精彩,貶詞褒用。這哪里是在罵孩子?這里詩人將嗔怪、擔憂、焦慮、假慍之情融為一體,真是情韻悠長!而一句“‘我不告訴你!’,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更是耐人尋味!言外之意是: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一句其他的多余的話了。詩歌最后一句,孩子的話看似武斷,甚至有點“蠻橫”。(他怎么就知道媽媽不窮追猛問?事實上,哪個母親見了一天不見的孩子,如此氣定神閑?)這,顯然是孩子的一廂情愿的浪漫想象, 暗示了孩子的滿滿的期望,期望母親能給他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獨立、自由的空間,保守著一個依戀母親的秘密。全詩在這里悠然而止,空氣中似乎還彌散著孩子滿足而甜美的想象氣息,讓人回味無窮。
詩中的孩子之所以像金色花一樣美麗、可愛、散發(fā)著圣潔的光芒,是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沉浸在它想象的母愛的光輝之中,唱出了孩子心中的對于母愛的贊歌,折射出詩人對于理想的母愛的思考——換個角度看母愛,關注孩童眼里、心中的母愛究竟是哪般的模樣!
我們成人總覺得一介孩童,他一無所有,又一無所知,我們總是在想我們要給孩子什么,很少關注孩子在想什么;我們總在探討我們要給孩子什么樣的母愛,很少關注孩子想要什么樣的母愛;我們總在說,我們要教給孩子什么,很少想孩子能教給我們什么。但唯有詩人泰戈爾知道:“孩子有成堆的黃金與珠子”,“孩子知道各種各樣的聰明話,雖然世間的人很少懂得這些話的意義。”
母愛,她在孩子的新月王國,也許就是這樣的一個美麗的“童話”,而這樣的“童話”在我們成人的王國里,就像童話一樣,一伸手,就珠毀玉碎;一落地,成一地雞毛。但是,誰又能否認,那不是我們心靈深處關于母愛的最美麗“童話”?誰又能否認,那不是我們“人類永遠渴念”的美麗童話?
這個美麗的童話,在清新自然的筆觸中,在浪漫美好的意境里,時隱時現(xiàn),為全詩更添一層詩意。
金色花教案設計 金色花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篇二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課件投影母子親昵、和諧的畫面,同時播放歌曲《媽媽的吻》,讓學生邊聽歌曲邊欣賞畫面。
師述:多么熟悉的畫面,多么動聽的歌曲!這不正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嗎?我們的成長凝聚了父母多少愛呀。母愛是人們永遠詠頌的主題。今天讓我們走進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金色花》隨他一起去吟唱母愛的贊歌。
[點評:用多媒體課件和教師優(yōu)美的語言來創(chuàng)設情境,有兩個作用,一是激發(fā)學習興趣,二是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后面的朗讀、寫作做好鋪墊。]
二、吟讀情致
1、師述:我們先看看相關資料。(以吟讀輕音樂為背景音樂,投影金色花圖片,顯示金色花的資料。)
2、 簡介泰戈爾。
3、師述:學詩主要靠朗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說說你初讀的感受。
生;這首詩寫一個孩子假想變成金色花,與母親游戲的故事。
生:這詩充滿童趣,讀來令人開懷。
生:這詩也體現(xiàn)了“我”與母親和諧的關系。
師述:對!這首詩既體現(xiàn)了孩童的情趣,又體現(xiàn)了母子深情。那么是從哪些詩句看出來的?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感情?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愛的句子自由朗讀,把你體會到的感情融進去。(顯示:吟讀情致)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傾聽、指點。
<
金色花教案設計 金色花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篇三
【創(chuàng)意說明】
用三個板塊結(jié)構(gòu)一節(jié)課,以朗讀、感受、仿寫等一系列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的步步推進,并在讀、說、寫的層進訓練中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一、學習目標
1、深情朗讀課文,體驗人間至愛親情。
2、學習借物抒情,培養(yǎng)想像仿寫能力。
二、課型設計
1、課時:一節(jié)課。
2、課型:朗讀活動課。
三、教學過程
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散文詩《金色花》。這節(jié)課怎么來學呢?我想就來一節(jié)朗讀活動課吧。什么叫朗讀活動課呢?就是又要朗讀又要說話,又要探討還要想像的課。所以這節(jié)課挺有意思的,大家要多動嘴動腦。
好,下面我們來看看怎么活動。看大屏幕,大家一起說——
活動一: 進入錄音棚。
師:進入錄音棚,我們要做什么?自然要錄音了。意味著我們每位同學的身份是什么呢?
生:播音員。
師:嗯,那我們讀課文就要讀出播音員的水平哦。
【練讀】
①先來練練,準備準備。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讀出聲來;并且思考一下,這首散文詩要朗讀好,應該注意哪些事項?(生讀)
②剛才大家讀得很認真,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讀呢?請大家說說。
生:(字音不能讀錯。注意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注意語速。讀得通順、流暢。讀出感情。)
③指導:總結(jié)大家的想法,主要是注意讀準字音,美讀語氣語調(diào),讀出感情吧?請大家注意哦,課文是用兒童的口吻來敘述的,所以要用童聲來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