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名人傳》的讀后感1000字篇一
貝多芬——不,可能。
他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小家庭里,十六歲時母親便去世了,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他小小年紀就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他熱愛音樂,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樂曲的制作中,但在他沉醉在音樂帶來的幸福中時,不幸卻發生了——他聽不見了。對音樂家而言,最終要的莫過于聽力,對于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更非聽力,面對打擊,他沉淪過,他自卑過,但他最終選擇了堅強。《合唱交響樂》贏得的掌聲,《d大調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演出的盛況,這位音樂家又獲得了成功。他,就是貝多芬。
在貝多芬身上,一切一切的“不可能”都變成了“不,可能”。我們不由得深思,究竟是什么,讓貝多芬在多災多難的命運中,在常人無法接受的打擊下成功?是毅力,是奮斗,是堅強。他脾氣古怪,因而很少有朋友,所以面對困難,貝多芬只能單槍匹馬,雖然孤單,卻學到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你不堅強,沒人替你勇敢。他熱愛音樂,所以即使是再大的打擊,也不會放棄,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把它走完。
米開朗琪羅——優秀是一種習慣
米開朗琪羅,一個飽受折磨與痛苦的人物。由于出眾的才華,他被太多人嫉妒。教皇受教唆差遣他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他攜帶痛苦去創作他并不滿意的作品,他卷入革命風暴差點喪命……似乎命運注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干活。但他并未屈服,總是竭盡全力努力把要做的事情做好,除了夜以繼日的工作,別的什么都不想。或許正是這種對工作的投入,才成就了這個雕塑家、建筑師、畫家和詩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不應該總是滿足于現狀,更應該努力探求更高一層的東西,正所謂:站在低處,所以渴望更高。對待工作和學習,我們更應該像米開朗琪羅那樣專注、投入,在各個方面不斷完善自我,堅信:優秀是種習慣。
列夫·托爾斯泰——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列夫·托爾斯泰是《名人傳》中介紹的第三個人物。與前面兩位不同,他出生在富貴家庭,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自己也有很大的成就。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多么完美的身世。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因為完美的身世而墮落于世俗之中,托爾斯泰沒有,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用自己的力量讓人們認識到生命的價值。
列夫·托爾斯泰使我們認識到的是奮斗的精神,不要屈服命運,試圖改變命運,即使一時的失敗也不要在意,因為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名人傳》的讀后感1000字篇二
即使身在黑暗里,也能找到自我,不丟初心,《名人傳》中的三位名人,很好地為我們詮釋了這句話: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人類群星閃耀時,他們站在巔峰,為這個世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羅曼羅蘭為感嘆19、20世紀的混亂,寫下了這篇不朽名著《名人傳》,這本書是由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無論在當時還是后世都產生了廣泛地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木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真實樸素地敘述了三位名人不朽事跡。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藝術家米開朗、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們困苦的一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他們為了事業擠盡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們不想卑微,他們希望能盡自己的所能,為自己的國家乃至整個歐洲作貢獻。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他父親運用暴力強迫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痛苦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這的。法國大革命爆發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并相互交流,繼續拜海頓為老師。后來,貝多芬漸漸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再度來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弱,他的內臟也受著猛烈的苦痛煎熬,但他仍然瞞著所有人,一直到再也掩飾不下去了。才致函洽豐格勒醫生和呵曼達牧師這而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程度是漸漸增加的,但是有絕對聾,可謂,貝多芬的作品幾乎都是耳聾后寫的,貝多芬用他剛強的心志,以一種不可抗拒的氣勢去除愁悶的思想、最后變成著名人物。
于肖邦、莫扎特等音樂家來說,我以為貝多芬的音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面對不安的社會背景,貝多芬的創作中大都包含了對祖國的滿腔熱枕以及對社會的悲憤,他把這些事都融進了音樂,巧妙有力地表現出來。音樂真的很神奇,你可以完全地信任他它,依賴他它。將想談的話說給它聽,他宅會為你的話作最好的詮釋,它有生命。
貝多芬性格古怪,但正是因為古怪的性格,他才能完全與藝術融為一體。他孤獨嗎?或許是的,他一生追求愛與美,終于得到了心愛之人,卻只是瞬間即逝的幸福。曲終人醉,他的一生孤苦伶仃的,只有一個丑陋、卑鄙的侄子。
他將所有的精神寄托,全部投入了音樂。幸運的是音樂沒有辜負貝多芬,他們相互扶持,走完了一生。
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付出很多,《名人傳》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光輝的背后,往往是我們想象不到的汗水。
《名人傳》的讀后感1000字篇三
這本書介紹的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謳歌了他們與命運斗爭的崇高精神。
與命運爭斗的貝多芬
他,矮小的身材,土紅色的闊臉龐,額頭凸起,頭發濃密,雙眼閃爍著一種神奇的力量,眼球小而深陷,興奮或激怒是會突然變大放射著一道道粗野的光芒,似乎帶著什么奇妙真理,右下額有一個深深的酒窩,笑起來顯得很極其不對稱……
這面容平凡的人就是貝多芬,一個出生在父親為男歌手愛酗酒,母親是個女仆的貧窮家庭中的貝多芬,他的一生就是在向命運挑戰的一生,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貧苦并沒有磨滅他的音樂才華,成年的貝多芬在維也納刻苦學習,可后來他聽覺漸漸消退,他的愛情也走到了盡頭,可是面對這樣巨大的困難,貝多芬沒有屈服,他靠自己的努力,扭轉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創造出了無數的樂曲成為了世界頂級的音樂寶典。
他說過“一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就是為了最高權力者,也絕不背叛真理”。
他的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我感動、敬佩萬分,我仿佛就能感到貝多芬一直在與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
與夢想共存的米開朗琪羅
他的故鄉在佛羅倫薩,在那里有一座座黑沉沉的宮殿,塔樓像長矛一樣直戳天空,山丘蜿蜒,一叢叢小杉樹和橄欖樹起伏著。那里,人們狂熱、驕傲、易怒彼此猜忌容不下任何自由的思想,而米開朗琪羅卻胸懷寬廣,豪放不勒,完全不同于其他人。
那是一張充滿憂傷和疑慮的臉,額頭凸出,布滿皺紋,小而敏銳的眼睛顏色常常變化,鼻子又寬又直鼻翼下是深深的皺紋,顴骨凸起,面頰塌陷,分布者稀疏的胡須。
他是個天才,可天才的自由被教皇緊緊的束博,因為天才的聰穎所以非常多的人找他,讓他雕刻,他的每一天都用在了雕刻身上,甚至失去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和與朋友家人相處的時間。
米開朗琪羅告訴了我要永遠追求自己的夢想,并為之努力。
為理想奮斗的列夫托爾斯泰
他生活在富裕的貴族家庭,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文學天賦,他完全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可他卻到了社會的最底層去寫作,就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在82歲高齡時懷揣著69盧布、毅然離家出走的托爾斯泰不幸因風寒感染肺炎,在此與世長辭……,他出版了下層人民三部曲,最終,俄國下層人民戰勝了沙皇俄國。
《名人傳》告訴了我,要有他們一樣的精神,有夢想就要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名人傳》的讀后感1000字篇四
《名人傳》讀后感寒假里我的生活過得很充實,讀書是其中最令人愉悅的。一本好書,不僅能鼓舞人,還能使人更深刻的認識世界,了解人生。《名人傳》就是一部讓我感悟最深的書,它是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的。
《名人傳》描述了處于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會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雙耳失聰的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命運抗爭的音樂,為后世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扼住命運的喉嚨,“用痛苦換來歡樂”。
正如他所說:“我愿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此擔當患難。”“噢,人啊,你應當自強不息!”痛苦的米開朗琪羅用他一生的血淚創作出不朽的杰作。面對敵人給他的種種困難,他總是以堅定的意志來面對。他那偉大的心靈猶如高聳云端的山峰,在浩然長空之中,在碧波云海之間,那么偉岸,那么圣潔。文壇巨匠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中描寫了萬千生命的渺小與偉大,他用自己的不朽作品向世界傳播著愛的種子。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他們都經受了痛苦的考驗。面對人生的劫難和世間的悲苦,他們從來就沒有一絲的惶恐與顫抖,他們英雄的姿態是那么桀驁不馴,有如波濤,有如飆風,不住的吹響歡快的號角。他們從來就不諱言痛苦,而事實上,他們的痛苦在常人看來又是難以想像的。他們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那么就定能沖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有些人面對困難就畏縮不前,而有些人則勇往直前;有些人面對小螞蟻一樣的小生命就一味的把它給踩死,而有些人善良的人看著它們慢慢遠去……這就是區別,人生的區別,心靈的區別,意志的區別。這些事例,我們的生活中都能遇到。對待命運的不同態度,是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悲慘的命運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頭上,他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享有的盛名并不能免除痛苦的考驗。”
而我們通過閱讀他們戰勝苦難的經歷,也可以自覺的承擔屬于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遭受苦難的不止是我們,還有許多偉大的靈魂于我們同在,與我們分享苦難。《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我們要學習他們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堅韌不拔的意志,遇到挫折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聽,貝多芬雄渾的英雄交響曲,又一次奏響……
《名人傳》的讀后感1000字篇五
“人生就像一條拋物線,幸運的頂點,往往也是厄運的開端。”羅曼羅蘭筆下的三位藝術家,雖然職業各不同,環境不同,但是,他們可歌可泣的,那份對待生活堅強是一樣的,那份堅守的執著更是一摸一樣的。他們苦難而坎坷的一生,更凸顯出了他們與命運頑強斗爭的崇高精神。
羅曼他緊緊地把握這三位藝術家的共同之處,刻畫他們在受盡挫折無數打擊的人生路途上,“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說的不正是這三位藝術家嗎?他們在這條顛簸的人生道路上,不放棄自己最初的夢想,堅守著自己對于藝術追求的那份摯愛,面對多方對手的打擊,仍堅持著,不動搖。這不是現在的我們一直需要的精神嗎?他們本性善良,無論認識或不認識的窮人,都會給予幫助,他們為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為我們展示了另一個新的世界。
在《名人傳》中,與我印象最深的是音樂偉人貝多芬。“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這是羅曼給予貝多芬的評價,同是音樂家,貝多芬與莫扎特相比,他沒有他那樣美好的童年。可就是這樣一位熱愛音樂的音樂家,但是為什么,命運又要這樣無情的摧毀了他的聽力,一個音樂家沒有了聽力,就像魚兒離開了水,如果這時,他因此放棄,墮落了,故事本該到此結束。可是他沒有,他用行動告訴我們,他沒有屈服,正如海明威所說“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不敗他。”逆境中成長,為自己的夢想不斷努力,不言放棄。”盡管這樣的他卻只過著孤獨凄涼的生活,他摯愛的那位麻木自私的侄子,貝多芬對于他如同父親般,可是書中的那位侄子出入賭場,欠一屁股賭債,在貝多芬患上胸膜炎的時候,那年冬天貝多芬,為了侄子的前程四處奔走,回來后便病倒了,他讓他的侄子去找醫生,那個麻木不仁的東西居然忘記了,兩天后才想起,以至于貝多芬治不了了,最可悲的是在貝多芬去世的最后一刻,陪在他身邊的人,不是他的侄子,而是一位陌生人。貝多芬對于他傾注了那么多份愛,可是卻沒有回報,連一絲感激都沒有,他對于世界是那樣的偉大,他所承受的痛苦是那么的令人心疼。他活在這樣自私的世界中,與世界做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是那樣的孤獨,不過也只有在最孤獨的時光里才能塑造出最好的自己,才能笑著對旁人說起那些云淡風輕的過去,不是嗎?如果把貝多芬比作是一只鳥,如今放飛應是對于他最好的回饋了吧。
現在的我們,比起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所處的環境,我們好的實在是太多了,既然有這么好的環境,又有夢想,我們又還很年輕,只要我們肯努力,沒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不過在這條路上,不要沮喪,不必驚慌,做努力爬的蝸牛或堅持飛的笨鳥。我們都在試著長大,一路跌跌撞撞,然后遍體鱗傷。堅持著,總有一天,你會站在最亮的地方,活成自己曾經渴望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