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方案應該怎么去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訓練計劃方案篇一
1、目的
使學生對啦啦操這項運動有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啦啦操基本步伐、手位以及啦啦操的發力方法身體姿態和重心掌握二級街舞啦啦操套路,在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精神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協調性,節奏感以及健康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豐富學生的文體生活。
2、訓練的任務
加強身體訓練,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各器官的機能 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優良的作風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周數: 約8周時間
訓練主要目標:
1.確定啦啦操訓練隊伍
2.培養正確的身體姿態
3.發展一般運動能力
主要訓練任務:
1.基本手位:三十二種基本手位
2.基本步伐:踏步、側并步、側交叉步、v字步、側點、前點、向前/向后走、吸腿、踢腿、開合跳、 弓步、跑跳、彈踢腿跳。
3.音樂樂感的訓練
4.定期為學生播放專業隊表演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周數: 約8周時間
訓練主要目標:
1.身體素質訓練:包括力量,柔韌,平衡
2.動作制動和控制能力
3.不同風格啦啦操身體動作感覺,是學生積極向上,彰顯自我,突破自我。
培養學生表現欲望
主要訓練任務:
1.柔韌練習,力量練習,平衡練習
2.音樂樂感的訓練
3.二級街舞啦啦操套路
4.錄制學生成套視頻,并給其糾正講解。
1.技術訓練
a.基本動作
(1)基本姿態:啦啦操的手型、常用手位、身體姿態
(2)基本步伐:街舞的各種律動和up、down等要領
(3)動作組合:兩套表演操的套路
b. 表演隊形和套路訓練
c. 表現力發展和訓練
d. 心理訓練
2、身體素質訓練
(1)耐力:定時跑、1000米、800米
(2)力量:兩頭起、俯臥撐、仰臥起坐、立臥撐
訓練計劃方案篇二
根據學校大型活動以及升旗儀式的需要,我們將在三年級每個班選男女生各一名音樂節奏較強,音樂表現較強,音樂素養較高的孩子進行培養。成為校指揮隊的后備軍。
1、使學生對中、外合唱簡史有所了解。
2、使學生對合唱的種類有所了解。
3、要求學生培養其正確歌唱的姿勢。
4、要求學生初步掌握二拍子的指揮法和合唱作品訓練的手段。
5、通過演唱《國歌》、《隊歌》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愛民的熱情;并且永遠保持國尊、國威、永遠維護國家的尊嚴。
1、連續附點節奏的演唱。
2、四分、八分休止符與后半拍起唱。
3、三連音節奏的演唱。
4、介紹曲、詞的作者及作品的時代背景。
5、二拍子的指揮法
(一)合唱訓練
1、氣息訓練
2、發聲訓練
3、音準訓練
(二)作品訓練
1、難點訓練
①后半拍的起唱
②連續附點節奏的訓練
③三連音的節奏訓練
2、作品的處理及情感要求
1、預習二部合唱作品:
①《隊歌》(線譜)
②《歌唱祖國》(簡譜)
2、背唱單聲部合唱作品
①《國歌》(線譜)
②《畢業歌》(簡譜)
訓練計劃方案篇三
學校體育工作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參加各部門組織的體育比賽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學校各項工作正常有序的開展,校運動隊在校領導、全體教師及各家長的關心和支持下正式成立。
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體育運動水平,提高我校體育競賽水平,迎接各個級別的競賽活動,特制定本計劃。
學校田徑運動隊處于初創階段,學生來自不同地區,競技水平、基本功不相同,而且身體素質并不突出,理論知識缺乏,訓練時間少,因而面臨重重困難。其優點是學生積極性高,具有吃苦耐勞、敢打敢拼的精神。在校領導的重視與關懷下,上下齊心協力,培養一支具有較強實力的隊伍。
見下訓練計劃表
將全年分為三個階段
(一周)
1、召開動員會、招運動員。
2、召開全隊隊員會議,制度訓練紀律。
3、準備訓練所需器材。
第一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身體素質訓練階段,以身體訓練為主。
20xx年11月:以力量訓練為主,輔以基本技術。
20xx年12月:以柔韌性訓練為主,輔以力量和耐力。
20xx年1月:以靈敏性訓練為主,輔以力量和耐力。
第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基本技術訓練,鞏固及提高階段
20xx年2月:以基本技術為主,輔以力量訓練。
20xx年3月:以基本技術為主,輔以柔韌性、靈敏性和耐力訓練。
20xx年4月:基本技術綜合練習。
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專項技術、戰術養成階段。
20xx年5月:以專項技術為主,輔以綜合身體素質練習。
20xx年6月:以專項技術、戰術為主,輔以模擬比賽練習。
訓練計劃方案篇四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素質的藝術修養,使師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了解和學會部分中外合唱歌曲。進一步展示我校的藝術風采和文化底蘊。我校組建由低高年級學生60人的合唱隊。
1、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和規范的訓練步驟來訓練學生的聲音。
2、中外少兒合唱歌曲。
3、合唱姿態、舞臺造型。
1、通過不同的發聲練習來規范學生的聲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過練唱中外少兒合唱歌曲,來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和自身素質。
3、進一步宣傳我校的素質教育和精神風貌。
訓練為了提高,提高為了表現;訓練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礎在于提高聲部的齊唱能力,聲部的基礎在于提高個人的基本功,為了鞏固中聲區,解決用聲上的響而不噪,輕而不虛,高而不擠,低而不壓,做到合唱聲音上的諧調,平衡統一,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集體訓練。然后再逐步過度到音準、節奏,擴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變化等方面的訓練。
1、聲音的訓練 (1)呼吸。(2)聲音位置(3)直聲訓練
2、音準訓練 音準是音樂表現的基礎,好的音準來源于基礎訓練。多聲部合唱的音準訓練較為復雜。
3、尋找共鳴位置擴大音域的具體措施。(1)胸音訓練(2)頭音訓練
4、合唱表現的四種手段。 (1)連唱(2)跳唱(3)強而有彈性(4)不連不跳
5、節奏訓練 音樂是在時間中展示的藝術,節奏是它的組成部分和主導因素,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
6、咬字與吐字的訓練 以字帶聲,以情帶聲,字正腔圓是我國民族傳統的唱法。它講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加深和擴大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使校園充滿歡樂和生機。學校決定在四、五、六年級中選拔學生組建學校合唱隊,有利于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增進學生的音樂知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藝術修養。
要求
1參加合唱隊的同學除自愿報名參加以外,還應通過必要的挑選,應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和特長。
2合唱隊設有隊長,指揮,伴奏由教師擔任。
3由于合唱隊的聲音是否優美取決于每個合唱隊員的表現力。及聲部的均衡協調,因此要求隊員不能隨意缺課。請各班主任老師加強督促。
1基本訓練:氣息、發聲方法、聽音訓練等,努力提高合唱隊員的表現能力。
2排練古今中外的各種類型的優秀作品;a 作品的選擇由易漸難,且對每首作品應有一定的標準。 b 選擇歌曲應注意歌曲的音域。
3對形的排列 一般高聲部在左面,低聲部在右面,為了使每個學生能看到指揮,后排要略高于前排
訓練計劃方案篇五
排球運動是中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近幾年來,在上級有關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重視、關懷下,使各校的排球運動得到迅速發展。特別是在中國女排精神的鼓舞下,使學校的排球廣泛開展,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排球運動的喜愛,對排球訓練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不斷增強。通過排球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力量、彈跳、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不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不斷鞏固,學生體質不斷增強;通過排球活動的訓練,并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靈巧、吃苦耐勞、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集體主義精神。下面對如何加強中學生排球基本技術訓練的計劃。
一、系統地進行全面身體素質的練習:
目前,隨著排球運動的迅速發展,在技術、站術上向著快速多變、靈活多樣的打法,所以對排球訓練的技術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中學生的訓練,是打基礎的階段,對學生加強身體素質的練習更為重要,系統地全面發展身體素質訓練是為更進一步提高排球運動技術水平打下基礎,排球身體素質練習有準備姿勢、移動、速度、靈敏、彈跳、力量、耐久力等多方面教學內容,對各方面的內容應有計劃地、系統地加以認真練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排球比賽情況錯綜復雜,來球方向變化不定,因此,隊員在場上必須注意力集中、經常保持正確的準備姿勢,隨時做到面對來球,根據場上來球情況和球的性能迅速起動和移動,取好位置,及時作出相應的動作,在進行排球教學練習中,準備姿勢、快速反應移動、靈敏等練習是接好球的重要條件,無論是第一傳、第二傳和后排隊員防守,都必須在做好準備姿勢情況下,根據來球方向、性質和不同落點作出正確判斷和迅速的反應移動來完成傳、墊、扣球和攔網等動作。在排球訓練中,除了快速移動、靈敏、速度反應條件,對學生的力量、彈跳、耐力等方面的訓練也十分重要,如在進行扣球、攔網中就要有一定的彈跳力和起跳高度,要有強有力的手臂力量、身體的協調性和正確及時的判斷能力。所以對中學生各個方面的身體素質練習必須認真抓緊抓好。加強中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和基本技術的練習,是進一步提高中學生排球運動技術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排球素質上訓練較全面,基本功扎實,有一定的排球訓練基礎和豐富的實戰經驗,在技術和戰術上靈活多變,反應靈敏,移動迅速,能及時判斷、處理各種不同性質、方向的來球,打得非常出色。兩位扣球手,在彈跳和力量方面實力較強,打法靈活多變,扣掉結合、動作迅速,果斷,扣球有力;救球更為突出、打法多變,機智、勇猛。所以,要把排球技術水平動作真正發揮,就要平時加強對中學生的全面身體素質訓練和基本技術的訓練。在中學生這個年齡時期,根據女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齡特點,是發展速度、靈敏、協調和柔韌性,培養學生勇敢、機智等練習的極好時期。因此,應抓緊抓好對中學生身體素質的練習。對如何提高中學生排球身體素質練習。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訓練工作:
1、 提高移動步伐的快速反應練習。移動是接好球的重要條件,所以在進行移動和快速反應教學時,必須在準備姿勢下做好各種不同方向、路線和姿勢的起動、移動練習,如聽信號或手勢做變換方向的快速反應練習;成準備姿勢做交叉步、滑步、后退步、前跨步等移動練習;各種移動的接球練習;6~8米快速往返跑,叫號賽跑或墊(傳)球,加強各關節和腳步靈活性練習;做折轉跑、變速跑和變換方向的移動練習,都能提高快速反應和移動作用。
2、 發展下肢力量,提高彈跳力的練習。發展下肢力量,提高彈跳力是更好地為扣球、攔網服務。因為在排球扣球攔網中,使人體起跳后躍起達到一定的.高度,保持正確的擊球點擊球。只有判斷正確、跳得高、及時而位置恰當才能扣得準、扣得有力。攔網也是如此,必須要有一定的起跳高度,才能將球攔住。發展彈跳力的練習有單足跳、立定跳、縱跳、助跑換高或頭觸高掛物、雙腳并膝連續跳過小凳、跳短繩等練習,都能發展下肢腿部力量和提高彈跳力。
3、 要加強力量方面的練習。力量練習有發展腰腹肌力量和上下肢力量,通過練習,能發展彈跳力、柔韌性和協調性。練習方法有
仰臥起坐、挺身跳、仰臥墊子雙人互傳排球、舉俯臥撐、拉單扛、爬竿各種跳躍練習,都能發展提高力量方面的身體素質。
4、 要增強耐久力的練習內容。在排球訓練和比賽活動中,耐久力也是一項不可忽視的訓練項目。沒有一定的持久力,就會直接影響到訓練和比賽的進行。進行耐久力訓練有變速跑、定時跑、反復跑、越
野跑和各種動作連續反復練習,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有足夠體力,投入訓練和比賽之中。
因此,在中學生排球訓練中,應系統地全面抓好身體各方面的素質練習,是提高排球運動技術水平的重要方面。
二、要加強對中學生排球基本技術的訓練。
排球運動的比賽,是在一種快速移動下進行發球、墊球、傳球、扣球和攔網的綜合練習,所以,在中學排球訓練中,對每一個技術動作的練習都應認真抓好。如發球和傳球,在排球比賽中是進攻手段之一,比賽總是從發球開始。有威力的發球,可以起到先發制人,爭取主動作用。發球的目的可以直接得分。破壞對方的進攻戰術,如果發球失誤或進攻性不強,很容易使對方組織進攻,就會直接失去發球權,所以發球既要有攻擊性,又要有準確性。而墊球是接發球和后排防守的主要技術動作,是組織進攻和反攻戰術的基礎。接發球和后排防守隊員的失誤,常會直接造成失分,而成功的接發球和防守能夠穩定陣腳,變被動為主動。因此,提高墊球技術的熟練程度和運用能力,是爭取勝利的重要條件。所以對中學生排球發球和墊球教學時,要使他們掌握各種發球的基本動作技術、姿勢和墊球的正確手型及擊球部位,快速移動等練習。女生排球發球訓練的方法一般有正面上手發球,正面下手發球和側面發球三種姿勢。練習內容方法有近距離對墻發球或在場內隔網發球;兩人一組端線發球、連續向對場區發球、定位定點發球等練習。墊球練習有正面雙手墊球、體側墊球、跨步墊球、低勢墊球和背墊球等。方法有對墻、空中向上、雙人對墊、一拋墊或一發一墊和發球過網后三次墊球比賽等練習。做好排球發球與墊球練習,是進攻與反進攻的戰術練習,是取得比賽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而扣球、攔網是進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得分和得發球權的重要手段。如在網上空中的爭奪已成為當前排球訓練的主要訓練手段。所以,在對中學生排球訓練只限于發球和墊球練習的培養,這種訓練方法不符合當前排球訓練法,也不能更進一步提高排球運動技術水平,是不全面的。目前,中學生排球比賽,除了提高發球和墊球技術動作外,主要靠網上空中優勢來取得比賽的成功。在網上優勢的訓練,重點要培養高個中學生素質練習和技術訓練。我們發揮了高個子的作用。在扣球、攔網上發揮了空中優勢,取得了比賽的勝利。扣球是完成戰術配的最后一擊,成功的扣球,必須有良好的一傳、二傳(或攔網、防守)的密切配合,扣球要有威力,具體應體現在速度、力量、高度、變化、技巧、判斷等方面。隊員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力求掌握多種多樣、靈巧有威力的扣球,以便在實戰中完成整個戰術的配合。所以對扣球隊員的訓練要求也非常高。
扣球訓練方法有:
一、徒手揮臂練習:
(1)原地起跳動作;
(2)助跑跳起空中揮臂徒手動作。
二、擊球法練習:
(1)一人舉球另一人原地扣球;
(2)個人對墻扣球;
(3)原地扣固定球;
(4)一人拋球另一人原地扣球;
(5)自拋跳起扣球或一人拋(墊)球另一人助跑跳起扣球過網;
(6)教學比賽組織扣球等練習。攔網練習有個人和集體攔網,要根據對方的來球,作出快速及時的反應。成功的攔網可以直接攔死或攔回對方的扣球,可直接攔網.
訓練計劃方案篇六
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業余體校擊劍隊訓練計劃 我校開展擊劍項目已經多年,當中取得不少成績,在新的一年里,我校將認真貫徹和落實擊劍工作條例社團精神,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做到教書育人、以德育人、以體育人,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以加強、發展與提高為指導思想,使我校擊劍訓練工作再上新臺階,隊員之間已經相互熟悉。內部關系也十分融洽,都做好新學期新工作來臨的準備。
一、訓練的目的與任務
1、目的
①普及擊劍運動,提高擊劍運動水平,豐富學生的文體生活。
②培養擊劍裁判員。
2、訓練的任務
①加強身體訓練,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各器官的機能。
②學習和掌握擊劍運動的基礎知識,技術和戰術,提高運用能力,為不斷提高擊劍運動水平打好基礎。
③為擊劍運動的普及和提高培養優秀骨干。
④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優良的作風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二、訓練階段劃分
一、各期訓練任務要求
(一)第一階段:
1、在鞏固單一基本技術基礎上,以提高擊劍手法為重點,加強各基本技術訓練。
2、 加強全面身體訓練,增加速度、力量比重。發展專項素質練習,以適應全場綜合技術訓練。
3、 組織全隊身體素質測試。
(二)第二階段
1、 基本戰技訓練應提高到位擊劍能力,加強基本技術訓練和各基本技術的綜合訓練,提高落點準確性。
(1)增加專項身體訓練比重。
(2)提高綜合技術應用能力,增強戰術意識。
(3)組織內部循環賽
(三)競賽期
1、按照競賽規程要求,做好參加各種性質比賽的各項準備工作。
2、 以固定、半固定線路練習和綜合技術、戰術訓練為主,提高比賽能力。加強專項步法和各種輕負荷力量訓練。
(四)調整期
1、 做好參賽總結和訓練總結。
2、 整頓思想作風,整頓組織紀律,學習技術理論。
3、 一般身體素質訓練和基本技術補缺訓練。
訓練計劃方案篇七
通過制定具體而實在的禮儀目標,開展豐富的訓練活動,提升我校師生的文明禮儀形象,創建和諧校園。
一、校園禮儀大演練
學生
周次
國旗下大練兵
隊長學校演練
第二周
“校園禮儀訓練營”啟動儀式,升旗禮儀訓練
紅領巾禮儀崗訓練
第二周
頒獎禮儀、尊師禮儀
各中隊旗手、護旗手禮儀訓練
第三周
集會禮儀,課間活動禮儀
主持人禮儀訓練,
體育委員禮儀訓練
第八周
校外活動禮儀
祭掃烈士墓禮儀訓練
二、禮儀大過關(第14、15周)
低年級:校內尊師禮儀、校內課堂禮儀
中年級:校內尊師禮儀、校內課間活動禮儀
高年級:校內集會禮儀、校內穿著禮儀
三、禮儀大體驗
1、開展“校園文明禮儀大搜索”活動(第4~11周)
組織學生尋找發現校園生活中的禮儀(或不文明)細節,各班每周匯總一份“身邊的禮儀細節(不文明)行為”,每周評出“文明之星”,進行表彰,通過紅領巾廣播進行宣傳。
2、課間文明游戲大pk。(第9~14周)
各班動員學生尋找或設計課間文明游戲,運動會期間,組織課間文明游戲大pk。值日教師重點加強課間文明游戲的評比。
四、禮儀大展示
1、各中隊召開文明禮儀主題隊會,出一期文明禮儀隊報,校園電視開播一期文明禮儀專輯。
2、第二屆孝雅文化節,評選出“紅領巾禮儀示范崗”、“文明禮儀之星”、“文明禮儀中隊”,并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