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寫總結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總結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技站個人工作總結農技站半年工作總結篇一
開展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后,積極參加了縣農業局組織的培訓學習,更新了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增強自己指導示范戶的服務能力。
農業科技推廣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機制創新,為爭取社會各界對農業科技推廣的支持,使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農民更多地了解和積極參與農業科技推廣工程,采取黑板報、標語等多種形式宣傳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宣傳農業科技示范縣的政策,宣傳面向市場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蠶豆無公害栽培技術、大蒜高產無公害栽培技術、洋芋無公害栽培技術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農業科技推廣在我鎮以種植業為主,科技示范戶理所當然的要有一定的種植水平,同時要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能夠將先進的農業科技在周邊群眾中推廣開來,經過綜合考慮,選擇了以馬軍營、紀莊西胡莊、趙官營、宋莊小組的10戶素質較高的農戶,作為科技示范戶。對10戶示范戶進行挨家挨戶走訪,詳細了解各農戶的基本情況,了解他們對農業生產技術的需求,摸清當地耕作制度,并登記示范戶的相關信息,收集他們對農技推廣工作的各種意見、建議。同時做好宣傳工作,加強科技示范戶對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了解。要求每戶示范戶帶動20戶輻射戶,全面帶動5個村民小組的所有農戶學科學用科學。
通過科技入戶示范工程,我所指導的示范戶和輻射帶動戶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戶的基本情況、了解了各戶的需求后,精心設計了針對各戶的技術指導方案。主要推廣應用了:大蒜測土配方施用bb控釋肥技術,不但節約了成本,保護農田環境,為實現保洱海和農業增產、增收相統一的目標打下基礎;大蒜無公害栽培、防病蟲技術,保證了大蒜產品的安全可靠,指導農戶精心選擇優質早熟大蒜品種“紅七星”;洋芋無公害栽培、防病蟲技術,保證了洋芋產品的安全可靠。
農業科技推廣的關鍵在于入戶,培訓指導,傳授技術,推廣各項農業新技術到田到戶。為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入戶指導技能和示范戶農民的科技素質。我根據技術指導方案和農民的需求,在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如備耕、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多發期等),到每個示范戶家中開展技術指導、培訓和信息服務,與聯系戶保持電話聯系,確保技術和信息服務通暢。
農技站個人工作總結農技站半年工作總結篇二
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我鎮實施農業信息服務新農村,新農民工作在探索中前進,創建了“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新模式,為農業信息服務賦予了新的內涵,較為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信息建設任務,搭建了一個優質、高效、快捷服務廣大農民新的信息平臺。以信息服務為核心,著重抓了“網絡空間、信息服務,分析預測”三個著力點,重點推進了信息立體化設施建設,構筑了鎮。村兩級信息服務體系。實現了網絡到村信息外延。,服務“三農”服務大局的信息化水平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我鎮高度重視農業工作,把加強農業信息基礎建設,搞好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程來抓,成立了以付忠同志任組長,信息站,經管站,文化綜合站、畜牧站、農機站、林業站、水利站等部門為成員的“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和《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確定了高起點、大服務和便捷、高效的原則,以“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以農業人為主心“農業信息服務為宗旨,以實現“科技天天下鄉,信息時時入戶,貿易件件有靠,農民科學興業,農業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指導思想,各村設立了“農業信息服務中心”,安排專職信息工作人員,并邀請技術專家組成農業信息專家服務團,隨時解答農民提出的技術問題和市場信息需求。
圍繞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在建設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的工作中,充分發揮綜合服務的特點,堅持現代科技和傳統手段相結合,走立體開發的道路。結合我鎮的具體情況,創建了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新模式。即:電話短信服務,電腦網絡服務,專車出診服務,書刊板報服務,技能培訓服務,成果轉化服務,科技展示服務,手機與網絡捆綁服務,以及電子商務服務等十大服務體系。
1、視頻節目,指導農業生產。視頻是農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通過視頻獲取農業信息,是農民最樂意接受的服務方式。今年,信息中心創辦了視頻專欄與專題光碟,推出了《致富經》、《專家在線》、《農業信息》版塊,緊扣“三農”服務主題,圍繞廣大農民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指導。一是圍繞支柱產業的發展,制作特色農業視頻課件。二是圍繞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制作實用技術光碟。三是圍繞農業生產關鍵環節,專家在線指導。
2、宣傳12316,滿足農民需求。今年為了更好地做12316執線工作,我鎮就“12316”農業服務熱線的功能、作用、撥打方法和信息查詢方式等內容制作成簡報,發放到17個村屯進行宣傳,并向廣大農民發放了宣傳手冊,使更多的農民對“12316農業服務熱線”有了基本的了解,并開通了12316專線網站。
4、專車出診,解決現場問題。20xx年,我鎮在率先成立“農業110”服務中心,畜牧,農技首席專家電話通過網絡,報欄公開,受到我鎮廣大農民的歡迎。堅持了24小時值班制,有電必接,有訪必應,熱情為農民服務。
5、信息快報,發布農業信息。《農情信息》簡報已有7多年的歷史,新建設的信息快報服務系統,就是在《農情信息》基礎上的增容和提升,緊密配合農事季節,將農作物業生長發育動態、農產品市場價格行情、農業產業化典型、自然災害的發生生情況及救災減損措施、農業生產技術服務等信息,編印成《農業信息快報》,通過鄉鎮信息站和村信息員,及時將信息轉送到千家萬戶和相關農業生產企業,配合網絡,發揮了良好的指導作用。
6、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新建設的教育培訓服務系統是將技能培訓、就業培訓、村級農民圖書室、音像放映隊等多種培訓教育形式和手段相結合,加大培訓工作的深度和力度。今年我鎮有八個村獲得了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基層示范點,配備了圖書與音象設備與背投儀。“農業信息服務示范村”,每村均配備了“農業信息服務員”,組培訓了“農業信息宣傳員”,村部建設了“農民圖書室”,“電子閱覽室”,“農業信息宣傳欄”。鎮信息站與文化站,還開通了閱書網站,收錄幾十萬本科譜圖書,用代碼形式在網上借閱,通過以點帶面,帶動農信服務全面開展。
為進一步加強用電營銷管理,規范營銷業務,根據市、縣電力公司《關于開展用電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認真組織,貫徹落實,結合我所的實際情況,對這次普查階段性工作做如下的工作總結。
一、用電普查工作開展以來,在全所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奮戰5個月,各項工作都得以落到實處,取得了用電普查階段性的顯著成績。通過這次的普查工作,進一步提高對用電營銷管理的認識,既對幾年來的管理工作作全面考量,又深刻地領會到用電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規范營銷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同時糾正了用電營銷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不規范問題。在這次的用電普查工作過程中,我們通過精心組織,全面動員,對轄區內不論邊遠、地形復雜區域,特別是未經整改的村落,都做到每戶每表進行清查摸底、登記造冊,使用電客戶的地址、用戶姓名、報裝容量、用電性質詳細信息以及電價收費等帳實一致性。并加強對用戶計量裝置的管理和用戶私自亂搭亂接現象作全面檢查,力爭做到徹底根除,針對老化和被損壞而未整改的線路、計量裝置,進行維護和加封加鎖,從而堵住管理中有機可乘的漏洞出現。通過第一階段普查工作的`詳細統查,全鎮被普查戶數33268戶,其中220v用電戶占32226戶,380v用電戶占734戶,高壓用電戶和鄉村照明變臺占308戶,階段性普查率達到了100%。同時針對一些用電戶違反電價收費規定,進行清理整頓,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電力價格的法律法規政策,進一步規范營銷管理水平。
二、在反竊電檢查工作上我們根據供電企業電能失竊保險管理的實施辦法,通過各種檢查形式和加大力度的反竊電宣傳,提高廣大用電戶的用電意識,從而改變各種不良觀念,使用電客戶充分明確用電的權利和義務。這次普查,共出動57人次對用電線路及設備的巡查管理,特別針對大工業用戶采取了不定期形式進行抄表,并對用戶電表、表箱加封加鎖情況進行突擊檢查,及時了解和掌握用戶的用電情況,杜絕和減少竊電的違法行為。通過這次的檢查工作,對用電客戶違反供用電管理規定,私自轉供電源,抬高電價,搭車收費等現象,進行了專項清查,從而糾正了營銷中存在的不規范行為。
三、用戶欠費清查工作,從接管到目前,由于大部分用戶為接管欠費大戶、老賴戶,欠費時間久,加上生產企業倒閉,沒有償還能力,五年多來我們采取各種各樣的追收形式和法律程序,通過法庭的幫助,對一些欠費用戶強行追收和限期繳費,共追收拖欠電費12.85萬元,到目前為止,尚有拖欠電費62戶,金額117.04萬元,對于拖欠的用戶,我們采取纏身式的追收方法,長期進行跟蹤,并配合司法部門以法律手段強行追收,爭取盡快完成電費拖欠的追收任務。
在實施用電檢查工作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工作中的不足和有待提高的薄弱環節,我們總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吸取了以往忽視了一些環節而出現不必要的管理漏洞的教訓,堅實了信心。用電營銷管理需要全面、細致和不斷學習,努力克服實踐工作中的不足,逐步增強隊伍素質,提高業務技能和專業知識,我們將一如繼往,層層把關,業精在于勤,管理出成效。為完善電力市場營銷管理創造條件墊定良好的基礎。
農技站個人工作總結農技站半年工作總結篇三
一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縣局有關業務部門大力支持下,以及在鎮村干部的配合下,較好地完成了領導分配的`各項工作任務。
年初,我們根據鎮黨委、政府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圍繞農民增產、增收、產業結構調整和作物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和新技術培訓等,為農民提供了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我們根據農時季節印發各種農業技術資料336份,印發病蟲情報7期,舉辦各種培訓班6期,參加人數183人,新建大棚22個。為保護農民切身利益,我們積極配合工商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個農資銷售點進行檢查,打擊假冒、偽劣農資商品,為確保我鎮農業生產增產、增收打下扎實基礎。
為確保我鎮近幾年來的農村土地政策落實到實處。根據市縣強農、惠農精神,重點檢查了全鎮四個村農村土地承包、流轉、經營權證等落實情況。已按照縣要求全部換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未發現違規現象,并且建立了全鎮土地承包數據庫。
農技站個人工作總結農技站半年工作總結篇四
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單產,增加總產。保證了新區糧食種植總面積在25萬畝以上,小麥、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單產較上年提高2%以上。
抓好優質糧油高產示范區建設,實施水稻產業提升行動8.1萬畝,油菜核心示范區建設0.5萬畝,全面完成了高產創建各項任務目標,高產示范片油菜平均畝產達200公斤,一季稻畝產650公斤。
結合水稻產業提升行動、萬畝高產示范片建設等工作在三鎮開展糧油等農作物新品種試驗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等工作,做好技術總結,并及時發布三鎮農作物主推品種,引導農民正確選擇高產品種,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重點開展油菜、水稻苗情調查,及時掌握油菜、水稻生長動態和生育進程,適時的提出包括施肥、控水和防蟲治病等內容的'田管指導意見。科學合理制定秋冬種工作意見,及時制定農作物防災抗災預案,并做好農作物災情調查,提出合理防災抗災技術指導意見。
重點推廣輕簡化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農民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抓好培訓,普及和提高農業適用技術的應用率。
及時制定“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應急預案”,根據防治工作需要,印發《新區植保》8期3000份,發動群眾,科學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