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作者對于某個主題深入思考后,獨到見解的表達和闡釋。接下來是一些膾炙人口的優秀作文,希望能夠激發大家對寫作的熱情和動力。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一
每年元宵節,市里都會舉行元宵節花燈會。有人物的、動物的,各式各樣,琳瑯滿目。從這條街的一頭走到那頭,滿眼都是花燈,滿眼都是看花燈的人?;艉腿嗽诠馀c影的交錯下,重重疊疊,模模糊糊,讓人分不清夢境與現實。
人物的花燈,除了那些民族英雄與眾人皆知的歷史人物之外,還有一些神話人物。例如威風凜凜的孫悟空,腳踩著筋斗云,神氣活現。還有坐在寶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極其威嚴,不可侵犯。還有端詳著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會。花燈仿佛讓他們一個個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動物的花燈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愛的還是攀在樹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著樹枝,另一只手準備去摘枝頭上的那只桃子,調皮得很。
燈會在臨近天黑時舉行。整條街根本不用開燈,這些美麗的花燈就足以照亮。這些人物的,動物的花燈從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點點。
元宵節的`花燈展是每年都要舉行的。也許花燈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可是這又何妨呢?只要我們有一顆純真的,富有真情實感的心,那么他們就算是假的,也會一向活在你的心中。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二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蔽覀兊淖鎳侨绱酥鶈T遼闊,民俗自然也種類繁多。東三省的面積雖不是很大,卻占據了“雞首”。在東北,家家戶戶逢年過節都要吃餃子。
要吃餃子怎么辦?上街買?不!在東北黑土地上生活的人家,都自己包餃子,韭菜餡兒的、芹菜餡兒的、蘿卜餡兒的、白菜餡兒的、豬肉餡兒的‥.....一應俱全。
一天早晨起床后,我走出房間,一出門就看見姥姥、姥爺正在廚房準備包餃子用的食材。我仔細想了想,卻算不出這天究竟是什么日子,耳朵里只有菜刀剁肉餡兒時碰撞砧板時發出的咚咚聲。我走過去細細一瞧,只見姥爺正揮舞著手中的菜刀,賣力地剁著餡兒。手中的刀就似一條銀龍,在屋外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轉過身去,卻見姥姥正揉搓著一個面團。面團已經變得白白胖胖,摸一摸,涼涼的,軟軟的,很舒服。
又過了一會兒,姥姥和姥爺都站到了餐桌前,兩個人分工合作:一個揪面球、搟餃子皮;另一個放餡兒,把餃子包好。姥爺手持搟面杖,把剛揪下來的小面球放到身前的面板上,左搟搟,右搟搟,看似無章,實則暗藏玄機,只一眨眼地工夫就“變”出了一張薄厚均勻的餃子皮。姥姥接過餃子皮,拿起一把小勺,舀了點餡兒進去,緊接著便用手指把餃子皮“縫”了起來。不知為何,姥姥總能舀出適量的餡兒,還能把餃子皮包得似件精美的工藝品。我不禁贊嘆起了姥姥、姥爺的手藝。
又是一轉眼的工夫,午飯已經上桌,餃子的香氣侵襲著我,我下意識地拿起了筷子,夾了一個餃子,蘸了點蒜泥,一口下去,齒頰留香。我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個,只記得午飯過后,我挺著圓滾滾的肚子,躺在床上動彈不得了。
餃子是東北的一種美食,包餃子、吃餃子也是一種獨特的風俗。一個元寶形的餃子中,蘊含了東北人民別具一格的民俗和家鄉的味道。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三
寒假雖然比暑假要短很多,但是特別之處也很多。比如寒假里面有個重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有很多很多的習俗,它是屬于我們中國人獨特的節日。春節里爸爸媽媽不僅會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可以陪我看電影,郊游,去書城。我還可以陪著爸爸媽媽準備春節的食物和去看望平時沒空去看的親人。但是這次的春節跟以往不同所以我要記錄下來。那就是——我有屬于自己的錢包了。
其實,收到壓歲錢已經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據說,我一出身就有壓歲錢收。只是那個時候,媽媽會幫我存起來。而今年,媽媽說我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加減,對數字有了認識,所以媽媽就把一部分壓歲錢給我,讓我自己掌管。也就是說,我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錢了。想想真是開心,我可以想買什么買什么。
想知道我的壓歲錢有多少嗎?當然不能告訴你。其實后來去了超市看看價位表發現媽媽挺摳門的。給我支配的壓歲錢也不能買什么。但是我很高興,因為可以積少成多。以后媽媽生日的時候可以給他買個禮物咯。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四
一提起清明節的習俗,人們脫口而出的必定是“掃墓”、“祭奠”??稍谖业募亦l江蘇,最熱鬧的還要屬“撐會船”了!
按照我們江蘇的規矩,在節日當天,家家戶戶的男人們會聚成一團,進行“撐會船”的大型活動。會船圍繞著中間的三條主船進行賽跑,三條主船上懸掛著三角龍旗,這是當地會船上一個標志性的旗幟。每一條會船上,撐船的人是左右兩排的,若仔細看,大家撐得竹篙篙頭上綁著紅色和綠色的彩繩,求個吉利。
“撐會船”這個習俗也有一番來歷呢。相傳,南宋時期,抗金英雄岳飛由楚州奔赴興化,駐軍于縮頭湖相連的水蕩中操練水軍,并多次與來犯金兵激戰于此,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不少英雄葬身于此。就這樣,老百姓為祭奠身亡戰士的英魂,每年清明節開展撐篙子船活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個習俗。
以前常常聽爸爸給我講撐會船的比賽現場,不過好在,我也親眼看到過激烈的比賽現場。“咚……咚……”隨著有力的鼓響,幾十艘龍篙子船上百十個小伙子,立刻揮舞起那結實而粗壯的、赤裸著的胳膊,忘情地、沒命地擺動著那細長的竹篙,使出渾身力量,打起百般精神。神采飛揚的小伙子們,每一個動作都整齊劃一,每一聲口號都動人心弦。剎那間,大家都成了粗狂豪邁的漢子,一個個漲紅了臉,鼓起了腮幫子,全身積蓄的力量都噴發出來……一艘艘龍篙子船猶如一只只離弦的箭,飛速趕超著對手,在威風凜凜的“龍頭”的帶領下,擺動著龍尾,直沖終點。這時,觀眾們也不閑著,大家都為自己支持的隊伍吶喊助威著,這此起彼伏的聲音融成了一片。
一年一度的“撐會船”活動可真熱鬧!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五
在過年時,每家每戶都會有自己過年的習俗,而我們的習俗——放鞭炮。
在今年春節前,我們買了許多煙花、鞭炮,準備到除夕夜開始放,買煙花時我一直對爸爸說,買最大的煙花。爸爸同意就給我買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放炮。終于,等到了12點,我立刻跑下樓放炮,可是我突然有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放炮,于是我問了爸爸,他笑著回答說:“因為放炮是對新一年的美好向往。而且在古代只有鞭炮,沒有煙花,所以有了一個關于鞭炮的傳說,‘從前有個怪獸叫“年”,每到除夕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后來有人知道了他的弱點——怕紅、光、響,所以人們造出了鞭炮?!€發明了對聯,留下穿紅衣服,守更待歲的習俗?!?/p>
爸爸講完后,我們便開始放煙花,爆竹。雖然煙花五彩繽紛,火樹銀花,但是我更喜歡鞭炮,因為每次放鞭炮都感覺年獸已經被趕走了。
放完煙花后,我查了一下爸爸給我講得故事,原來那只是傳說,關于鞭炮的來源—為了驅邪,一開始用鞭子抽地,后來有了火藥,制作出爆竹,因為聲音相似,就出現了鞭炮。
這次春節不僅玩得開心,還知道了關于鞭炮和春節的故事,真是一舉兩得。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六
每逢過年,大家都要回到自己的家鄉過年,其中,有一項祭祖的活動是不可少的。我國的祭祖方式非常多,有的以一個村莊為團體、有的以姓氏為團體。到了祭祖先的日子,大家聚集起來,來到村里的祠堂祭祖,但是,我家鄉的祭祖與眾不同。大年三十,就是家鄉祭祖的日子了。家鄉的祭祖是每家每戶自己祭的。我家吃好午飯便開始祭祖宗了。
首先,祭祖是從近到遠的,所以,先是太太(是家鄉的土話,也就是爺爺奶奶的爸爸),祭祖的食物豐富多彩,既營養又美味,比如:蹄胖,雞,鴨,年糕,糕點,水果,不可以少的,接下來的菜是根據他們自己喜歡吃的菜來燒的,太太喜歡吃湯圓、帶魚、鯽魚……所以,奶奶也燒了這些菜肴,等菜肴擺上桌,左右兩旁還要擺上一排小小的酒杯,奶奶把它們滿上黃酒,每個酒杯右邊放上整整齊齊的筷子,然后,還得點上一對大紅蠟燭,等所有食物擺上了,接著,家里人開始一一叩頭祭拜,過了一會兒,要把許多的紙錢啊,金元寶啊……燒掉,就好像把這些錢給他們送去似的。
我在邊上看著奶奶燒紙錢覺得好玩,也情不自禁的去幫忙燒。接著,是祭我太太的爸爸媽媽了,我們也這樣和前面的形式擺了起來,在這期間,我還鬧出了一堆笑話呢!比如:我在幫媽媽折金元寶,站的累了,一屁股坐到了祭祖的凳子上,于是,媽媽似乎尖叫著說:“小桐!你不能坐上去的,這是讓太太們坐的`,你怎么能搶他們的坐位呢?”我說:“哪來的人呀?”“哈哈!哈哈!
這是我們想像的,其實,他們已經不在了,我們是為了紀念他們!”奶奶大笑說,在場的人,不約而同的笑了起來。還有一個笑話,我看見奶奶端出了一碗香噴噴的湯圓來,我正準備吃,就被奶奶大喝一聲:“不能吃啊,這是太太們吃的?!蔽乙残α?,我想,我怎么這么傻呢?接著,這樣的形式,一桌一桌的擺了過去,一共擺了6次呢……這次的祭祖宗讓我回味無窮,既讓我知道了家鄉祭祖的方式,又讓我吃到了祭祖的非常多美食!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七
在暑假的時候,出于對電腦的喜愛,我就乘車去鄉下我哥哥家。通過車窗,然后我看見滿山遍野的花草。心里覺得奇怪:那里以前不這樣荒山嗎?問旁人才明白此刻在搞綠化。這時我才明白家鄉有了變化。
下了車,我先去了舅舅家休息。下午兩點,我打算步行去哥哥家,有幾里路。我想起以前坐車去,那路上那里一個坑,那里一個坑,把我撞得青一塊紫一塊的。所以我還這樣決定走著去。舅舅說:“我送你去吧。此刻的'路好跑車了?!蔽野胄虐胍傻刈夏ν熊嚒R宦飞虾芷教?,再也不這樣以前那條路了,我從心里跳出了一句話:哈哈,老路下崗啦。
一路上,我看見了一座座工廠在山中立起,看來有不少企業在那里投資。
到了哥哥家,我本想立刻去玩電腦,但這樣看見池塘里的魚了,我忍不住想去抓。我把鞋一甩,跳到了池塘里。哇!好多魚,我和魚兒大戰了幾十回合,結果就抓住了幾條小魚,我看沒什么用,就把它們放生了。
晚上,哥哥叫我去接水。我跑到井口準備打水的時候,哥哥笑了:“家里有自來水,你到井邊來干什么?”“哎呀,你怎樣不早說呢!”如今的鄉下也像城里一樣方便了。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八
我們家鄉也沒什么風俗,大概唯一不變的風俗就是春節打麻將了吧。
每逢新春佳節,普天同慶,家家戶戶都鬧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火紅的`鞭炮在空中翩躚起舞,火星落地生花。喜悅的氣氛傳遍了大街小巷,整個富陽都一派喜慶的氛圍,好不熱鬧。
我的老家,臨江,在春節有個奇特的習俗。當別村的人都在和家人團團圓圓的時候,村里的人們總是會零零散散三五成群地聚到一起打麻將。很多同學有疑惑,春節不是應該家人聚在一起共同歡樂度過的嗎,怎么會出門打麻將呢?這恰好是我們村的特別之處了。打麻將在我們村寓意著團結合作,在來年富富貴貴,鄰里之間和諧相處。每當春節的夜晚,我的鄰居們都會聚集在麻將桌旁,共度春節。
每到那個時候,夜色朦朧,有時天空會飄起一點小雨,渲染著神秘的氣氛。熱騰騰的開水配上上等的安頂茶葉,飄散出濃醇的香氣,沁人心脾。一聲“胡了!”表達著村民多大的喜悅呀。
打麻將的傳統雖然在我們這代年輕人這兒漸漸淡了下去,但是在老一輩那里卻爐火純青。這是我們村長久以來的習俗,卻隨著世事變遷而慢慢消逝在歷史長河中,那是一種多么令人惋惜的結果啊。想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是啊,我們身邊不斷地有傳統在無聲無息地消失著,而我們卻不懂得怎么去保護它們,那是一種莫大的悲哀啊。
傳統值得我們珍惜,更需要我們傳承。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九
在我們河南家鄉這,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這期間不管男女老少都逃脫不了對逛廟會的魅力所吸引,這也是我們這當地的風俗。
大清早,家家戶戶騎著車或開車帶著孩子去逛廟會,孩子們喜笑顏開一路歡聲笑語,年輕一輩的都成群結隊的。每次廟會都是人山人海,但不因為這減少對廟會的喜愛,相反更是熱鬧非凡。
還沒到呢,路邊就停的都是車,再往前走一段路就看到擁擠在一塊的人。好不容易擠進去了,可又犯起愁,這到底該吃哪樣,玩哪樣呢?又怕瞧了那樣又錯過這樣。此時孩子們更犯愁了,摸摸兜里因玩樂而僅剩的錢,不由得后悔了。
小孩子們看別人玩套圈,手里拿著從小攤那買的泡泡和孫大圣的面具。那些更小的孩子們看到玩具就走不動了,非要嚷著買電動小狗和小球。
只有老一輩的在和老伴安靜地聽戲,時不時談論上幾句。這一切似乎只有為年邁的老人準備的戲臺。在臺下,也只有那些年紀大的人才會坐上半天聽他們唱戲,而聽得津津有味。既使沒有觀眾那些唱戲的也會唱到把戲演唱完。
愉快的一天結束了,明天接著熱鬧。可以想到,明天也會熱鬧的一天。
我愛我的家鄉,愛那熱鬧的廟會。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十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沒錯,這句詩正是描寫元宵節的。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此外,出門賞月、喜猜燈謎、觀賞花燈、共吃元宵,這些都是歷經歲月沉淀不變的習俗。
剛出鍋的元宵,熱騰騰、胖乎乎、圓溜溜、晶瑩透明,就像一個個白胖小子,用調羹舀一個放入嘴里,甜滋滋、軟綿綿的,真是美味極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感謝學校舉辦做元宵活動,讓我們明白了做元宵吃元宵不僅僅是一種傳統習俗,它更象征著我們生活的甜美、團圓和幸福。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十一
立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首?!傲ⅰ笔情_始的意思,立春意味著大地復蘇,送來了新的氣息。在這一天,我的家鄉有一項很有趣的習俗——咬春。
傳說有一年立春,一位老道士來到一個村莊,見村中靜悄悄的,沒有一點過節的氣氛,心生疑惑,四下打聽才得知許多村民都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病,四肢無力、頭暈目眩,只能臥床休養。老道士觀察了一會兒病人的癥狀,便開了一張藥方給村民。藥方上沒有什么奇珍異草,只有一種極其普通的東西——蘿卜。吃完蘿卜的村民們果真好了許多,當村民們去感謝那位道士時,人已經不見了。于是,大家為了感謝與紀念老道士,每到立春之日,都會吃一些蘿卜。
現在的“咬春”,已經不再局限于蘿卜了,春餅、春卷、青菜面等等許多食物都成了“咬春”這天的主角。在我的家鄉,春卷就是“咬春”最主要的食物。做春卷要準備好春卷皮、香干和薺菜。薺菜是一種能打開味蕾的草本植物,將它與香干組合在一起,就是一道春天特有的美味!
瞧,先將薄如蟬翼的春卷皮鋪在手心,將拌好的餡均勻地鋪成長方形,用手靈巧地將其裹好。春卷包好以后一排排放好,就像一個個小福袋。等油熱了,小福袋們便帶著渾身的福氣向油鍋奔去。隨著時間的流逝,小福袋們紛紛換上了金黃的衣裳,誘人的香氣四溢,我的口水也止不住地流下來。一口咬下去,香干和青翠的薺菜就順著筷子跑進了我的嘴巴,鮮香又美味,一種大自然獨有的芬芳充斥了我的口腔,舌尖上綻放了一朵美麗的花!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這份獨特的風俗不僅僅只是一種習慣,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份祝福、一份期盼!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十二
春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定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對于我來說,安徽的美食是我記憶中最為深刻的。
在這眾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當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實踐過幾回。第一步不消說,用水與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團子,那外形跟吃撐了的“年畫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餃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幾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塊面團,拇指輕輕按住中間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變皮在手下“規規矩矩”地圓起來。我最享受也最喜的當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專場”。她熟練地將蔥、蒜整齊地切成小段,肉沫和著豆角、蒜泥、小蔥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鍋鏟輕盈地翻炒著,小火炒后的香味總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綠油油的小蔥,“奶奶牌內餡”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贊不絕口。第四步的步驟與包餃子大相徑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曉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來的花紋,這個得講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紋路。
全部步驟完畢,上鍋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雖軟糯綿密,但畢竟無味。因此各家會備上一碟自制辣醬,辛爽入味,辣醬各不相同,像我家,便會有一種舌頭發麻的感覺,卻不是太過于辣。
春節是一年最熱鬧的時節,鞭炮聲聲聲入耳,酒肉味絲絲入心,大紅“?!弊钟橙胙酆?,美好的一年總在這樣的團圓中開啟,總在米粑鮮美的味道中開啟......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十三
冬日的夜晚,清冷寂寥,在寧波慈城的老宅里卻人影攢動,燈火通明,一陣陣年糕的香氣悠悠地飄然而出。寧波素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到了冬天就有了打年糕的風俗。
打年糕的夜晚,街坊鄰居們都會聚在一起,大人們在屋子里聊天、打牌,談著自己今年的收獲,小孩們玩著游戲,追逐著打鬧著,就連門口的小狗也跟著這里跑跑,那里藏藏,別提多歡樂了!
院子里的柴火燃燒著,“噼里啪啦”地響,上面支棱起的大鐵鍋上的蒸籠里早已放上滿滿的糯米,冒著縷縷青煙,和著“滋滋”的響聲。不一會兒,米蒸好了,隔壁的小爺爺趕忙把蒸籠從柴火上移開,當他掀開鍋蓋時,蒸汽和大米的香味一股腦兒地全部涌了出來,瞬時煙霧繚繞,宛如瑤琳仙境;香氣撲鼻,好似蟠桃盛會。
小爺爺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小陸叔叔則拿出木錘開始捶打,爸爸挽起袖子在一旁幫忙添米,“咣”“咣”……隨著一聲聲的捶打聲,石臼中的糯米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從稀松到緊實。
終于糯米被捶成了年糕團,奶奶用菜刀把年糕團切成了年糕條。剩下的年糕放在盆中,我們紛涌而上,拌上黃豆粉和白糖捏成團。這年糕團潔白如雪,柔軟如棉,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膩,爽滑可口,極其美味。
最后,大伙把做完的年糕都打包起來?!澳愦虬@么多?”“對呀!兒子出門在外,他想吃家鄉的年糕,我這就給他快遞過去!”“女兒下星期就要出國了,我給她帶點去?!?/p>
年糕,家鄉的味道,團圓的味道。我嚼著糯糯的年糕團,想著家鄉暖暖的溫情。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十四
10月19日、18日,富陽龍門古鎮將舉辦獨具地方風味的民族風情節。
接下來我介紹的是家鄉特產。
東塢山豆腐皮:東塢山豆腐皮是阜陽的傳統特產,素有金衣之稱,至今有千年歷史。1985年被評為浙江省優質名牌產品。其特點是外形美觀,薄如蟬翼,油潤白凈!
峽嶺湖筆:撫養特產峽嶺湖筆,說道獨具魅力的中國毛筆,筆毫挺拔而堅韌......
說了這么多,再來看看浙江杭州西湖的桂花節吧!
這就是我那美麗又豐富的家鄉———富陽。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十五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家鄉的風俗也有很多,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要數九月重陽放風箏了。
重陽節風箏上市,每家店鋪的門前都擺著各式各樣的風箏,一清早就有許多人上街去買風箏了。孩子們更是和風箏結下深厚的情誼,在熙熙攘攘的.街,在人頭串攢動的鋪中,總能見到孩子們的身影。人們買上風箏,自然是到風箏場去放了。
我拿著新買的風箏——它是一只羽翼豐滿、深褐色的老鷹風箏,跟看爸爸來到了風箏場。呵!風箏場上的壯觀場面是我從未見到過的。天上五顏六色的風箏那是彩;地上人頭攢動的人群那是江。我們擠入“江"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片稍微寬闊的空地。我們坐到地上休息,消除身上的疲勞。
一位叔叔的身影映入了我們的眼前,只見他把蝴蝶風箏放到地上,右手拿著線軸,拉著長線,風一起,他立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向前奔跑,風箏“嘩——”地一聲飛上藍天,隨著線越放越長,風箏就越升越高了。它扭著長長的尾巴,在空中隨風舞動……我們看得心癢癢的,顧不上疲憊了,也學著那位叔叔放起風箏。我們并不了解風向,只要有風一起,我們就向前跑。結果呢,飛上半空的風箏,就像一只無頭蒼蠅,這兒碰那兒撞的,最后干脆一頭栽到了地上。經過無數次失敗后,我的箏終于成功飛上天空了,因為我們都學會了如何看風向。
望著展翅高飛的老鷹風箏,我的心別提有多高興了。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黃昏已經慢慢的逼近,風箏場上的人群越來越少,天上的許多風箏也失去了蹤影。我望著被夕陽染得通紅的老鷹風箏,戀戀不舍的把它收回來,和這美麗廣闊的風箏場告別了。
重陽節已經過去,可放風箏的經歷讓我記憶深刻。這個風俗給我帶來無窮快樂,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十六
今年,我并沒有回老家過年,而是在深圳過年,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深圳過年。
小年,大街上可熱鬧了,人山人海的,小店、便利店和超市都擠滿了人,大街上賣冰涼粉的、肉夾饃……各式各樣的零食小攤,甚至還有賣花的,媽媽說這是“迎春花市”。
花市里什么樣的花都有,有迎春花、菊花、紫羅蘭、百合花、水仙花……等等,我覺得最好看的是迎春花,既好看又香。
除夕那天,花市還在。中午的時候家家炒菜,從窗戶里飄進來各種味道,紅燒味、油炸味、辛辣味,有肉的味道、有海鮮的味道,各種味道,就和我聽說過的百家飯一樣。雖然沒有見過,但一想大概就是這種味道。
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里有各式各樣的表演。我最喜歡看的是魔術——變幻莫測,神奇的表演讓人好奇不已。
凌晨的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開著燈守歲,甚至有點像開派對,燈一會兒亮,一會兒黑,有節奏的開燈關燈,感覺這就是一場大型的燈花秀。
正月十六開學了,我有點舍不得,春節就這樣過去了。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十七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節日的夜空彩燈一閃一閃,就連樹都是五彩繽紛的,每個人都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到公園賞燈,特別是我家的淘氣妹妹一出門就消失在花燈中。
公園到處是花燈,空中掛著的精巧別致,廣場上擺著的輝煌壯麗。各種各樣的造型,從遠處看去簡直是一片花燈的海洋。花燈按類排列,有猜燈謎系列,動物系列,故事系列……讓人目不暇接。
我隨著人流往前走,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奶奶顫巍巍地走過來,她看著前方龍飛鳳舞的花燈,激動的說:“今年的花燈好美的,比往年還要好!”我看著那飄亮的鳳凰尾翼,彩色的羽毛,不由得嘖嘖贊嘆,感覺自己也身臨其境,變成一只美麗的鳳凰。
元宵節的燈會,多么令人神往啊!但愿疫情早日結束,祖國從此山河無恙,國泰民安,我們年年都有美麗的燈會!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十八
說起我的家鄉呀,那真的是有許多特色呢。如鹽水鴨、桂花糖芋苗等等一系列美食,說到這里,你一定猜到了吧,那就是南京,雖說南京的美食非常有特色,但是我們這里的節日風俗那就更有特色了。
其中最讓我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每當這時,大人們都忙著包粽子,粽子的種類也很多,有白粽子、肉粽子、咸蛋黃粽子、紅豆粽子等等。小孩們也不閑著,跟著大哥哥、大姐姐們學習做香包,據說香包能達到驅蟲的效果。
去年,端午節的前一個星期,我們社區通知將在端午節期間組織一次包粽子,做香包的活動,要求社區的小朋友也要參加??吹竭@一通知我十分期待這天早日到來。
期盼已久的活動日子終于到了,我們來到社區,幾位老爺爺和老奶奶已經將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準備好了?;顒娱_始了,先由一位大姐姐講解了端午節的由來,再由一位奶奶給我示范了如何包粽子?,F在該我們上場了,我按照老奶奶教我們的方法,首先,將兩片粽葉拼在一起,把它們理平整;接著,把它們卷成一個帶柄的漏斗;然后,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糯米和配料裹好,再拿一片粽葉封口;最后,用一根細細的棉線在粽子底部和封口處繞幾圈扎緊。可是不管我怎么包,粽子都會漏米。這時,一位老奶奶看了之后就說:“你包的粽子米多了。”我恍然大悟,原來是米放多了。經過幾次練習,我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它像一只小號的靴子。等我包好五個粽子,已經滿頭大汗了。
我們還學習了如何做香包,就是用熱熔槍將兩片帶有圖案的布片的三邊粘在一起,再往里面放入一些干花和中藥材,最后把口封好,這樣一個香包就做好了。
活動快要結束了,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會把我們包的粽子和做的香包送給社區里的孤寡老人。這時,我感覺家鄉的風俗不僅給大家帶來了快樂,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家鄉的風俗我愛你,你帶給我汗水和快樂。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十九
在世界各地紅白喜事都會以當地獨特而盛大的習俗進行慶祝。而在我的家鄉——東陽鄉下,每當建好房子主人都會在房頂往下丟饅頭以示慶祝。在熱氣騰騰的饅頭里面還能找到二元、十元甚至能找到二十元。我非常幸運,今年的臘月十八在外婆家趕上了這樣的盛事。
那天一早媽媽就把我叫起來,我看了一眼才7點半,為了能搶到饅頭我忍了,痛下心來和床告別,臉都沒洗,我們就拿著一個袋子出門了。
到了那里卻稍有些晚了,本以為馬上過年了沒人來,可以讓我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呆子撿幾個饅頭。到了那兒才發現什么叫人山人海,一眼望去全都是人。媽媽跟我說來搶的人越多說明這戶主人家人緣越好。
8點一過電子鞭炮驟然響起,這是提醒還沒出發的父老鄉親們,馬上扔饅頭了,大家快來啊。等鞭炮聲停止不久,一個個紅包雨從房頂飛了下來,當我抬頭準備接時才發現別人都是有備而來的,好多叔叔伯伯手里都拿著三米長的網兜在半空中攔截饅頭。
我不知道是因為我的文雅氣質還是因為衣襟整潔,反正樓上的那些人一直朝我的方向丟饅頭,但我還是沒有搶到,因為都被那些長網兜給半路攔截了。甚至有人還搶了我到手的饅頭,不過姜還是老的辣,我的外婆還是還是非常厲害的。我、媽媽、舅媽三人才搶了5對饅頭,外婆一人有10多對,大豐收了。
從小在城里長大的我很少有機會能參加這些習俗,雖然過程有點粗魯,我的腳被踩了好幾腳可卻很好玩。希望以后還有機會回來搶饅頭。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二十
“三月三,廟會場,熙熙攘攘人流淌……”每年的三月三,我的家鄉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今年,我跟著爺爺參加了這個盛會。
來到廟會現場,但見人山人海,來來往往,年輕的姑娘三五成群,年邁的老人拄著拐杖,小娃娃騎在爸爸的肩膀上……每個人都喜氣洋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笆謸{面、雜醬面、油潑面、擔擔面、刀削面、陽春面……”街道兩邊,一家家商販一邊嫻熟地展示自己的技藝,一邊聲嘶力竭地叫喊著。爺爺緊緊拉著我的手,向廟會的中心走去。
“西山王母開盛會,擺下蟠桃請眾仙。上八洞,下八洞,唯獨沒請孫悟空……”看,前面有位老匠人正在捏面人,他嘴里說著,手上不停地捏著,這次捏的是“孫悟空偷蟠桃”。只見老人拿了一些粉紅色面團,一捏、一搓、一壓、一挑,一個粉嘟嘟的大仙桃就做成了。接下來,他拿起一塊五彩的面團,壓扁,做成了一條虎皮裙。再拿起另一塊,用手搓來搓去,做成了如意金箍棒。最后,他拿起身邊的小人,給他穿上虎皮裙,插上金箍棒,抱起大蟠桃,嗬!一個抱著大蟠桃的孫悟空活靈活現地出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爺爺二話不說,掏錢買下了它。
我舉著這個面人兒,跟著爺爺循著喧天的鑼鼓聲,來到了大戲臺。戲臺上的演員穿著色彩鮮艷的戲服,濃妝重彩,咿咿呀呀地唱著??墒?,我聽不懂他們唱了些什么,硬拽著爺爺走開了。
傍晚時分,我跟爺爺離開了廟會現場。然而,那琳瑯滿目的商品,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那激蕩云霄的笑聲……卻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沒有散去。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二十一
“小孩小孩你別饞……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狈藕倭?,我瘋狂地寫作業,終于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寫完了大部分的作業,開始開開心心的過年了。
大年三十晚上,我們吃完餃子,爸爸媽媽出去散步了,我們在屋里等待春晚開始,我呆在屋里,愿意看書就看書,愿意彈琴就彈琴,愿意聽故事就聽故事,若都不愿意,就是坐在那兒閉目養神,姐姐也不管,很快春晚就開始了,有趣的小品,我喜歡;搞笑的笑聲,妹妹喜歡;悅耳的樂曲,姐姐喜歡;精彩的魔術,爸爸喜歡;優美的舞蹈,媽媽喜歡。我很困,但仍然坐在沙發上,因為我需要與窗戶為伴,盆栽為群,靠枕為友,沙發為親。暮宿沙發之上,夜游太空之中,我要守夜,我太難了!
我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視看,想讓自己不困,可漸漸的,我的眼神渙散了;漸漸的,我的眼睛被五零二膠水粘起來了;漸漸的,我的頭歪在一邊了。突然我努力的換了換頭,讓自己清醒一點,不到一分鐘,我又重復了剛才的一套動作,十分鐘,我已經重復了不下十次這套動作,突然姐姐嘟囔著:“終于到了?!笔裁??什么到了?難道是十二點了?我三步并作兩步沖向姐姐,一個餓虎撲食撲到姐姐面前,姐姐疑惑不解地看著我:“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是不是12點了?”我滿懷希望,“什么???我是說有一首歌要開始了。”姐姐哭笑不得?!鞍。 闭^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失望極了,垂頭喪氣的去看書了。
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回來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向媽媽,“幾點了?”“十一點半了”“太好了!”我滿面春光,再等半個小時就可以睡覺了,我再也不困了,坐在沙發上,專心致志地看起電視,不時還哈哈大笑,又過了一會兒,終于十二點了,我沖向床,一躍而起,一陷而入,不到一分鐘就睡著了,那一晚我睡得格外甜。
苦苦苦,不苦如何熬年夜?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二十二
我的家鄉是溫州,溫州的海鮮是有名的。
以上10點是我們溫州人在過年時會準備的事情。
23、臘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以上是我們家鄉的節日與習俗。
小學家鄉的春小學家鄉的風俗(實用23篇)篇二十三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家鄉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東西。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飄亮的新衣服,出門在外的人趕緊回家團圓。到了晚上,人們都要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互相拜年,祝福親朋好友新年快樂,全家平安幸福。家里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都非常開心,因為他們都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到處都張燈結彩的,整條街道都掛滿了燈籠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們都高興地唱起來跳起來,高興極了,家家戶戶也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吃著湯圓。這都寓意著我們大家都團團圓圓。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著美麗的煙花,有的在放許愿燈,美麗極了。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這樣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我們也開始認真的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