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心得100字篇一
尼克曾經這樣描述蓋茨比的微笑,他說:“一瞬間這種微笑面對著—或者似乎面對著整個永恒的世界,然而一瞬間,它凝聚到你身上,對你表現出一種不可抗拒的偏愛。”以此來看,蓋茨比是一個喜歡微笑的人是一個樂觀的人,是一個溫柔的人。不過事實也的確如此,蓋茨比的為人確實很和善,很親和,很容易讓人親近,很容易叫人產生好感。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覺得蓋茨比是一個極其矛盾的人,是一個讓人想不通、看不透的人,是一個叫人又愛又恨的人,是一個叫人恨鐵不成鋼的人,是一個讓人既同情又憐惜的人。對于愛情,蓋茨比太過執著,太過沉迷;對于感情,蓋茨比非常用心,極其費心;對于黛西,蓋茨比付出真心,給予浪漫;對于愛人,蓋茨比太過真情,太多執念;對于生活,蓋茨比太多設想,太過幻想;與人相交,蓋茨比的確真心真意,確實純潔和善;對于朋友,蓋茨比非常真誠,極其認真;對于財富,蓋茨比拼命追求卻不屑享樂。
對于黛西這個女人,我心中有很多不滿,很多責備,很多怨言,很多不理解。與此同時,我又覺得她很可憐,很可悲,畢竟在那個亂世來看,她也不過是一個為情所困,為生活所困的可憐人罷了。
黛西既風情又美麗,既嬌憨又可愛,既狹隘又善妒,既可憐又可恨,既有一點真誠又極其善于做作,既喜歡尋找刺激又屈服于命運。黛西是一個追求物質,喜歡權貴的人,她為了榮華貪戀上了富貴,為了財富攀附上了富豪,為了豪門放棄了真愛,為了自我傷害了他人,為了脫罪,犧牲了蓋茨比。她的這種陰險狠毒,這種蛇蝎心腸,這種懦弱膽小,這種無情無義,這種寡情薄意,著實叫人生氣,讓人憤怒。
黛西的故意靠近,故意撩撥,故意賣弄,故意隱瞞,故意傷害,讓蓋茨比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更是讓蓋茨比失去了真心,葬送了生命。蓋茨比死了,為了所謂的真愛,他就那樣無辜的死了,可是悲哀的是,他到死都不知道黛西的真面目,他不知道黛西一直以來都在欺騙他的感情,玩弄他的真心,嘲笑他的癡情,譏諷他的善心,他更不知道,就算他死了,黛西也不在乎他的犧牲,不屑于他的死亡,不在意他的付出,不感謝他的真情,不承認他的感情。
蓋茨比的人生是一個悲劇,他的愛情更是一個笑話,可是造成他這種結局的,除了可惡的黛西,除了可悲的蓋茨比本身,還在于那個動亂的年代,那個殘酷的年代,那個浮躁的年代,那個腐敗的年代。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從這部書中受到一些啟發,得到一些教訓,我更期望,這個世界可以多一些善心,多一些真心,多一些真實,多一些真情。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心得100字篇二
合上這本書,我們心中不盡感慨萬千。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蓋茨比原來是西部的一個貧寒的農家子弟,但他并不認為,此生就要像父親那輩一樣碌碌無為下去,所以他很早就離開家鄉出去闖蕩,在復雜的社會中努力學習和生活著,然而,黛西的出現改變了蓋茨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黛西,他希望他的一夜暴富就引起黛西的注意,希望獲得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讓戴西感到安全感。但是此時蓋茨比的軍官身份讓他暫時無法兌現這些愿望。一別就是幾年后了,黛西嫁為人婦,但蓋茨比卻并不認為是他們之間出了問題,所以他讓自己成為富人病葉葉,笙哥引起戴西的注意。甚至她為黛西而去死的那一刻都在一遍遍,她向黛西的確認她一生只愛自己一個人,但并沒有得到肯定的回答,而黛西,早已淪為了優越的物質生活的奴隸,他即使用再華麗的表面也無法遮掩住她精神上的空虛,為了優越的生活,放棄了自己昔日的戀人蓋茨比,去和一個沒有感情基礎的人生活,而蓋茨比卻仍然一廂情愿的相信著黛西,這正是蓋茨比的可悲之處。
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尼克·卡羅威,因為是黛西的表弟,所以有緣認識了蓋茨比,他親眼看到蓋茨比為了愛情孤注一擲,最終被利用,凄慘死去的情景,身為旁觀者,尼克對蓋茨比的結局有著深深的體會,對現實中人們的虛情寡意深感厭惡,懷著悲痛的心情,遠離冷漠,虛偽的大都市,黯然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而蓋茨比的“了不起”是說:在紙醉金迷的東部,人們已經丟失了心中的純潔,精神也隨之墜入空虛,但蓋茨比盡管生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中,并有所成就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他都沒有失去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仍然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人物,就像他到死都不相信黛西已經變心,也就是說,他至死都沒有放棄對內心理想的追求,他并沒有被虛偽的社會影響所蒙蔽,這正是蓋茨比的可貴之處,這也是我敬佩的地方。
尼克之所以離去也正是因為從蓋茨比身上看到了這種優越生活背后的骯臟不堪,也使他對夢想的追求產生了懷疑,蓋茨比的死則是讓他看清了這個炎涼世態,給了尼克一個沉重的打擊,如果“美國夢”的追求是要用人內心的純潔與真誠換取,那還有意義嗎?即使真的擁有了財富,又會獲得真正的快樂嗎?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但能像蓋茨比那樣由始至終都堅持著內心的夢想的人又有多少呢?夢想的堅持是可貴的,物質生活有其的重要性,但如果連堅持精神都是空虛了的話還有什么意義呢?
雖然蓋茨比最終失敗了,但他的內心夢想與純潔讓他很了不起。
通過蓋茨比的悲劇告訴我們這樣的一個道理:對理想的構建不能建立在虛幻的影像中,對理想的追求不能只滿足于物質的富足,對理想的不懈努力不能失去自我,蓋茨比的那顆純碎而堅強的心,執著的追求是讓人敬佩的,但是他把這種渴望依附在了一個愛慕虛榮的上層社會的女子身上,也許注定了會以悲劇收尾,所以,每個人的夢想都應該建立在真實可靠的基礎上,它要值得我們為之去努力奮斗,即使夢想不能完全實現,我們也要清醒勇敢的堅持下去。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心得100字篇三
如果打算愛一個人,你要想清楚,是否愿意為了他,放棄如上帝般自由的心靈,從此心甘情愿有了羈絆。———《了不起的蓋茨比》
這是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小說中的“我”名叫尼克。
尼克的表妹黛西5年前愛上了軍人蓋茨比,他們居住在美國中西部,因為貧窮,蓋茨比沒能和黛西結婚,結果,黛西嫁給了富家子弟湯姆·布坎農。蓋茨比只好投身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湯姆的情婦是汽車修理行老板喬治·威爾遜的太太茉特爾。
蓋茨比在戰爭中一帆風順,戰爭結束時,他已是一名上校軍官了。戰后他利用各種手段聚積了大量的財富,并打聽到黛西居住的地方,便在她的居所對面買下一棟非常豪華、漂亮的別墅。為了引起黛西的關注,每逢周末,他都要在自己的別墅舉辦盛大的晚會,邀請各方名流參與助興。
在尼克的幫助下,他和黛西終于重逢。他向黛西表示自己仍然愛著她,黛西也羨慕他的財富。湯姆無法忍受蓋茨比的挑戰,當著黛西的面指責蓋茨比的財富是不義之財。從而使黛西的思想感情發生逆轉,毫不理會蓋茨比的辯白。
回家路上,湯姆堅持要和蓋茨比調換汽車駕駛,蓋茨比只好駕駛湯姆的那輛黃色汽車。原來坐在車上的黛西提出要親自開車,蓋茨比把車子交給她駕駛,結果將湯姆的情人茉特爾撞死。蓋茨比極力替她掩飾,希望她從此能夠回心轉意,然而,他還是失望了。黛西和湯姆設下圈套,向茉特爾的丈夫威爾遜誣告蓋茨比,說他老婆是被蓋茨比撞死的。失去理智的威爾遜趁蓋茨比不注意,開槍將其打死,然后飲彈自盡。
布下圈套之后,黛西和湯姆就遠走高飛、逃之夭夭,置蓋茨比生死不顧。
小說篇幅不大,故事情節也不甚曲折離奇,但是它卻獲得很高的評價。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空氣里彌漫著歡歌與縱飲的氣息。一個偶然的機會,窮職員尼克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秘的世界,驚訝地發現,他內心惟一的牽絆竟是對河岸那盞小小的綠燈——燈影婆娑中,住著心愛的女神黛西。然而,冰冷的現實容不下縹緲的夢,到頭來,蓋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過是凡塵俗世的物質女郎。當一切真相大白,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亦如煙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滅才是永恒。一闋華麗的“爵士時代”的挽歌,在菲茨·杰拉德筆下,如詩如夢,在美國當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墨色濃重的印痕。蓋茨比為了久久地抱著的一個夢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他死后,尼克發覺是湯姆暗中挑撥威爾遜去殺死蓋茨比。他感到東部鬼影幢幢,世態炎涼,便決定回中西部老家去。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卻有著極悲涼的人生況味。
故事依然感人,或者是因為這個夏日憂傷的愛情故事,有太多青春時我們渴望的愛情,我們瘋狂的迷戀,和我們最后害怕的世俗結局。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心得100字篇四
這是一個以往以為幾乎不可能抓不住,未料,它早已因為時間,或者是命運,逃脫了我們的追求之手的夢。
菲茨杰拉德借用尼克的眼睛,旁觀了蓋茨比從滿懷憧憬地追夢,一步步愈靠愈近,卻在快要觸到的時候突然間像泡沫一樣應槍聲而碎的過程。如其書名所述,蓋茨比的確是了不起的。他出身卑微,靠欺騙贏得大家小姐的芳心,然后憑著他的努力和敢賭的膽量兌現了他的謊言。即便聽到那些每周來他家赴宴的世俗之流肆無忌憚地傳播有關他的蜚語,蓋茨比也毫不在乎的繼續款待他們,而僅僅反駁不相信他曾就讀于牛津的懷疑者。他的確不必在意,因為他的財富足以掩瞞不夠光鮮的過去。
然而,了不起的蓋茨比似乎注定不是屬于這個污濁勢力的上層社會的人。不得不說,他很幼稚,幼稚到把別人早已忘懷的夢一年又一年地還藏在心里。
文本中隨處可見蓋茨比對黛西的一片癡心。但我并不認為他是真的如此迷戀黛西這個人。他可是在潛意識里認定了自我迷戀黛西。在他獲得財富之前,“黛西”意味著它以往被上層社會接納的“輝煌歷史”。這段完美的經歷刺激他不擇手段去賺錢,奮力躋身上流。他成功的每一步都在為他心中名為黛西的雕塑添磚加瓦。不知不覺地,“黛西”的分量變得巨大,大到成為他的精神支柱。即使在蓋茨比揚名立萬之后,他也只能習慣性地把這個夢做下去。能夠說,在他日復一日的幻想中,“黛西”已被抽象成他所渴望的一切的完美。她是火,她是光,她是他奮斗一生的意義。
其實毋庸置疑,這個夢早就死去了。只是蓋茨比太忠于最終一點零星的期望之火,所以才無暇記起這個現實,繼續執著地企圖撲向火焰的光明,卻不幸地——其實又是注定的,奔赴死亡。
在這場鬧劇中,唯一知曉真相的就是“我”了。尼克本是生活平淡而隨性的普通人。意外地,他成了富商鄰居最終的“好友”。這件事與他并不相關,他可是是因一點沾親帶故的聯系而牽扯進來。尼克充當了一個清醒的旁觀者的主角。當主角們紛紛失去了一些東西然后沿截然不一樣的軌跡開始新的人生,唯獨他的軌道固定不變。仿佛一切清零般續著之前的生活走下去,可是是交的新女友又沒了,而他依舊不悲不喜地無所謂著。
或許,尼克是你也是我。無論從性格還是才能上來說都乏善可稱。他不是什么攪動大局的主角,而僅僅見證著別人的風起云涌。然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繼續循規蹈矩的生活。
但我總覺得,這樣是不夠的。
生命僅有一次,就當令它艷如花卉,既限時美麗,就放手追逐一次夢想。哪怕明知是愚蠢的無所濟事的撲火,至少好過一輩子像工蟻般重復周遭其他人的動作:于己,找不出記憶可回望;于他人,亦無存在感可言,就像從來沒活過一樣。
蓋茨比每晚在岸邊望見的點點燈火給他堅持的力量,他眼里容不下其他的光亮,只明白奮力振羽飛向對岸。可惜,蓋茨比這種沉重的感情不是追求世俗感情和歡愉的黛西所能承受和理解的。起初,她以為找回了從前眾星捧月的青春韶華,歡快地沉浸在蓋茨比的愛中。可是,在湯姆和蓋茨比二人的嚴加追問下,黛西重又變得搖擺不定。她可能愛過他們兩個,又或許誰都沒愛過。她只想享受被寵愛的浪漫,不愿承擔任何職責和麻煩,也不想做令人頭疼的選擇。她的世界里,自我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就算撞死了湯姆的情婦,又間接害蓋茨比命喪槍下,她也終究沒有站出來說出真相。黛西未必是個小人,但一味逃避的行為證明,她是一個自私的“懦夫”。可凡人誰又不是如此呢只識目前寸光,在對價格的權衡比較中蹉跎一生,就此失去價值。
作者在開頭就為這部小說做了總結:“蓋茨比本人到頭來倒是無可厚非的,使我對人們短暫的悲哀和片刻的歡欣暫時喪失興趣的,卻是那些吞噬蓋茨比心靈的東西,是在他的幻夢消逝后跟蹤而來的惡濁的灰塵。”蓋茨比是悲哀的。不是因為他的夢的破碎,是因為作者所說的那些“惡濁的灰塵”。他的豪宅始終那么熱鬧,卻又始終是空虛的。人們徹夜歌舞喧嘩,但并不認識坐在角落的主人蓋茨比。盡管他身邊從來不缺不請自來的客人,可他又實實在在是孑然一身。連他的同伙也想盡辦法推辭不去他的葬禮,難怪那個睡在圖書館的怪人亦會感到詫異。蓋茨比結交甚廣,卻沒有真正的朋友和真正愛他的人。但,不明白為什么,我覺得他不會在意這些。他忙碌一生的所得向黛西炫耀過,他心中的光芒磅礴地迸發過。最終在他失望地苦等黛西不得時喪命,倒也避免了徹底的絕望。這樣也就夠了。在我看來,蓋茨比在失敗的結局下或許已算達成了他的愿望。
火光終究熄滅了。燃燒殘留的灰燼掩蓋大地。不要緊,蓋茨比本就不是惡濁世界的火光所能照亮的。撲火,在于撲之前喜悅的一瞬,而不是接近后的失落。如今,他在這灰燼上起舞,同情地俯視著腳下的世俗人間。他渾身煥發著耀目光芒,我明白,那是會做夢的人才會有的光芒。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心得100字篇五
今天看了場《了不起的蓋茨比》,這個片子是很早的了,知道這個有小說,電影也是按小說的敘述來的。
看完后,心中有種淡淡的刺痛,為蓋茨比不值。那樣一個冷漠的,你為了她付出一切的女人,值得你愛嗎?
故事的旁觀者是一個新到紐約的小子,懷揣著美國夢的男人。當他看到了紐約的奢華糜爛的生活時,他有些不能接受。
蓋茨比住在一所城堡里,總是開著party,而他,只是他的鄰居(我有這么個高富帥鄰居就知足了)。他從參加他的party開始,走進了他的世界。他愛著一個女人,那個女人卻已經結婚。他們相愛過,他依然愛她。她過的并不幸福,她的丈夫在外面有情婦。為了重新擁有她,他做了所有一切。
但是,在他們逃離的時候,發生了車禍,撞死了她丈夫的情婦。女人開的車,女人的丈夫很渣,將罪名栽給了蓋茨比。在蓋茨比幾乎要得到他要的幸福的時候,他被殺了。
沒有人參加他的葬禮,沒有人同情他,只有他的鄰居。連女人也和丈夫一起走了。冷漠,只有冷漠。
一個擁有了全部的人,卻非常孤獨,他唯一的快樂,就是和女人在一起的時候。但是,就在他要夠到他要的幸福的時候,卻永遠得不到了。
近來發現電影電視劇的路子,都走起了這種路線。高富帥男子必癡情,但那只是電影里才有的故事,例如像《繼承者們》《秘密》,我看的韓劇較多,多舉的是韓劇的例子。那種富二代倒追灰姑娘的事,不是現實。
萊昂的演技依舊,更多了幾分深沉。我很佩服他,只為了奧斯卡的男人,希望他能得到他想要的。
電影的場景奢華,裝扮也很入時, 美國人很舍得砸錢啊。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書心得100字篇六
“蓋茨比一生的信念就寄托在這盞綠燈上,這個一年一年在我們眼中漸漸遠去的極樂未來。它以往從我們身邊溜走,可是沒有關系——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遠總有一個完美的清晨——我們奮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斷地被浪潮推回過去。”——選自《了不起的蓋茨比》
我與蓋茨比的“相識”早在20xx年的九月,可是當時更多的是被奢侈華美的服飾與場景布置以及絢麗的3d技術所吸引,之后便是讀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一書時此書再次被提及,對原著十分感興趣卻因中考一事耽擱下來,直到這個暑假才有機會細細品味。
故事從蓋茨比鄰居尼克的口中娓娓道來:很早以前還仍是年輕軍官的蓋茨比就與名門閨秀黛西相識相愛,卻因要參軍而無奈與黛西分手。戰后蓋茨比得知黛西已和紈绔子弟湯姆·布坎南結婚,痛苦萬分,但他堅信是金錢使黛西蒙蔽了雙眼,因而經過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很多累積財富,并在黛西的府邸旁修筑豪宅,每個周六舉辦盛大的派對,揮金如土,徹夜笙簫,一心想贏得黛西的注意,以挽回失去的感情,然而天意弄人,黛西已不再是原先的那個黛西,這似乎也預示著最終的結局——蓋茨比在懷著對黛西完美的幻想中死去。
這是一個無比凄婉的感情故事,在這個“奇跡的”“藝術的”“揮金如土的”“充滿嘲諷的”時代下,在無數偽善、貪婪、物欲橫流的面孔下,做到人格高尚、擁有遠大的夢想是多么可貴。尼克曾這樣對蓋茨比說:“他們那幫人加起來都比不上你。”蓋茨比為什么了不起我想,這是因為他心中有一盞永不熄的綠燈。
綠燈在這本書中一共出現了三次。“可是我沒有,因為他突然做了一個動作,仿佛在暗示他正沉浸于獨處中——他用一種奇怪的方式朝著幽暗的海水伸出雙臂,盡管離我很遠,但我肯定他在發抖。我不由地朝海面望去,那里除了一盞綠燈,什么也沒有。它渺小而遙遠,或許是在碼頭的盡頭。”這是綠燈出現的第一次,也是蓋茨比這個人物的初登場。
讀完全書再來細細品味這段,我才后知后覺地明白了其中的隱喻:蓋茨比“用一種奇怪的方式朝著幽暗的海水伸出雙臂”,這其實是擁抱的姿勢,但他擁抱的并不是海水,而是“綠燈”,準確來說亮著綠燈的那個碼頭上的黛西的府邸。然而,黛西的府邸隱沒在了一片黑暗中,唯一亮著的綠燈卻也“渺小而遙遠”,這是否意味著盡管蓋茨比不顧一切地想要抓住綠燈(讓黛西回心轉意),但“純潔的感情”終究會被黑暗的現實所掩蓋,蓋茨比的結局也終究悲慘
“黛西驀地挽住他的手臂,但他似乎還沉浸在剛才那句話中。或許是因為他突然想到,那盞燈的重大意義從此永遠消失了。遙遠的距離曾將他與黛西分開,相比起來,那盞燈卻離黛西那么近,幾乎能夠碰得著她,就像一顆星星與月亮形影不離。可此刻,它又只是碼頭上的一盞綠燈而已了。令他神迷的事物又少了一件。”這是綠燈出現的第二次,此時黛西與蓋茨比得以相見,然而此時大霧卻籠罩了綠燈,或許此時蓋茨比已經意識到黛西不再是原先的黛西,那個他心目中一塵不染的天仙般的黛西早已消失不見。在這夢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下,“綠燈”的價值也早已泯滅。
最終一次出現則是在書的末端,也就是本文最初引用的那段話,此時的綠燈再次亮起,它的含義被點明——蓋茨比的信念。曾有人認為“綠燈”即是黛西,然而我不這么認為,確切來說,“綠燈”只能是黛西的化身,并且它的含義還要遠遠大于這一點。在蓋茨比的心中,黛西是完美無瑕的,是一塵不染的天仙。然而這是過于夢想化的黛西,先暫且不論黛西是否“被金錢蒙蔽了雙眼”,單從黛西高傲的出身以及“像白銀一樣閃亮耀眼”的生活就可推斷她絕不可能放下體面的生活與蓋茨比去私奔,無論五年前還是五年后。
或許五年前的蓋茨比與黛西真的以往相愛過,但那終究是五年前。所以這本書的最終一句才會如此寫道:“我們奮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斷地被浪潮推回過去。”——蓋茨比一生不顧一切地想追求“純潔的感情”,然而最完美的記憶卻在往昔。
這本小說的成功之處在于它能使你在為蓋茨比凄慘的結局而悲哀,為一場傾城絕戀的落幕而痛心,為布坎南夫婦的冷漠無情而憎惡的同時,為蓋茨比心中那永不熄的“綠燈”而贊頌。在十九世紀20年代亦或此刻,完美的未來永遠是人們不變的憧憬。我看到,一盞盞綠燈正在亮起;我相信,不遠的未來將是綠光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