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三峽導游詞三峽導游詞篇一
大家好!我是你們此次長江三峽四日游的導游員。我姓謝,大家叫我小謝就能夠了。在這次旅程中,我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此刻,我們站在像巨型游輪的朝天門廣場,立刻就要揚帆開始我們的美妙旅程。在旅程開始之前,我就對大家將要游覽的長江三峽的一些狀況給大家做個簡要的介紹。
首先呢,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長江。大家明白,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全世界第三長河,它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它的源頭在我國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跨十一個省市自治區,最后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長江流域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5。
當長江流至重慶東部的奉節,長江便沖開重山峻嶺奔騰而下,構成了雄偉壯麗的大峽谷——長江三峽,我們這天所說的三峽其實就是衢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3公里,三段峽谷各有特色,衢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急,三峽兩岸重巒疊嶂,形態各異,船行駛在三峽中,一會兒山色全阻,一會兒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以及歷代文物1000余件,古今名家書畫100余幅。其中“竹葉字碑”詩畫合一,風格獨特;“三王碑”鐫鳳凰、牡丹、梧桐,精美華麗,堪稱瑰寶。其中還有著名的春秋戰國之交的巴蜀銅劍,其形如柳葉,工藝精湛。東、西兩處碑林,陳列著70多塊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歷史。
如果說瞿塘峽是一位英氣勃發的男子的話,那么巫峽則是一位嬌羞的美人了。巫峽西起重慶大寧河口,東止巴東縣的關渡口,全長45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既長又整齊的一峽。巫峽中的人文景觀十分多,但是最引人注意的還是屹立于兩岸的巫山12峰,其中以秀麗的神女峰最為出名。在下面的旅途中我講會為大家一揭神女峰的神秘面紗。
下面我要說的就是不在重慶境內的以險著稱的西陵峽了。它西起秭歸的香溪口,東至宜昌市的南津關,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全長66公里。然,此刻的西陵峽已不是以前那個灘多水急之地。這天的西陵峽大部分已經成為葛洲壩平湖庫區,船行駛在西陵峽中也感覺是那樣的平穩和舒適。西陵峽不僅僅有燈影峽,兵書寶劍峽等令人嘆為觀止的峽谷,還有世界上第一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他位于湖北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峽大壩建成后全壩長1983米,最大壩高為185米,最高運行水位175米,總蓄水量393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1820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度,相當于1991年全國總發電量的1/8,相當于十座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三峽大壩建成后,我國每人每年將能夠增加用電70度。
好了,給大家的游前簡介就做到那里,此刻請大家隨著我一齊登上我們的游輪,開始我們為期四天的長江三峽游。請大家在上船的時候注意安全哦!
三峽導游詞三峽導游詞篇二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長江三峽觀光。
眾所周知,長江是中國最大的河流。發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西南部,流經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市。數百條河流從西向東,穿過中國腹地,最終流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是南美洲僅次于亞馬遜河和剛果河的世界第三大河流。它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與山脈融合形成了一條壯麗而獨特的峽谷——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蒂,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它由壯麗的瞿塘峽、深邃美麗的巫峽和充滿沙灘和水的西陵峽組成。瞿塘峽以男性性格著稱。西起白蒂、奉節、重慶,東至大溪鎮。雖然只有8公里長,是三峽最短的,但有“西控巴蜀,東壓荊楚山”的趨勢。然后是武俠,以秀著稱。武俠以巫山著稱。它東起武山市大寧河口,西至重慶,東至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它是三峽唯一橫跨兩省一市的峽谷,全長45公里。船行武俠,有時山在眼前,有時峰轉。“山窮水盡,無路可回疑,無路可見別家村”,無疑是對它最好的寫照。所以有人把武俠比作“蜿蜒的山水畫廊”。最后,我們經過一個山平緩、水緩的寬闊山谷,來到了西陵峽。西陵峽風景秀麗,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76公里。它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它之所以被稱為西陵峽,是因為它位于“楚辭”和夷陵(即現在的宜昌市)的西部。西陵峽以“險”和“奇”著稱,這就變成了西陵峽的壯麗。
想必你聽過這些詩句:“白帝云里千里江陵猶存,海峽兩岸猿猴止不住啼哭,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出自詩人李白的名作《朝法白蒂城》,這里提到的白蒂是我們今天參觀的第一個景點。白蒂市,原名紫陽市,位于長江北岸,是辛莽時期公孫述分四川時修建的。因為說城中有井,井中白霧空,形似白龍,直上云霄,所以公孫述自稱白蒂,城也改名白蒂。三峽工程蓄水后,水將淹沒半山腰,形成水霧繚繞、仙山瓊閣動的仙境。
說到三峽工程,它的全稱是長江三峽水利樞紐。是長江治理開發的重點骨干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三峽大壩高185米,水位175米,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是新中國最大的工程。
好了,我們要靠岸了。請和我一起近距離欣賞白蒂的美麗。
三峽導游詞三峽導游詞篇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在這里我對大家參加我們的旅游團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游覽萬里長江上著名的景區——長江三峽。
首先呢,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長江。大家知道,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全世界第三長河,它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它的源頭在我國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跨十一個省市自治區,最后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長江流域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5。
當長江流至四川東部的奉節,便沖開重山峻嶺奔騰而下,形成了雄偉壯麗的大峽谷——長江三峽,這便是我們今天要游覽的地方,我們今天所說的三峽其實就是衢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市南津關,全長200多公里,三段峽谷各有特色,衢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急,三峽兩岸重巒疊嶂,形態各異,船行駛在三峽中,一會兒山色全阻,一會兒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現在我們來到的便是衢塘峽,又稱夔門,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止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三峽中最短,但是景觀最雄偉壯觀,長江在這里切過中生代石灰巖,形成了陡峭的峽谷,兩岸斷巖峭壁猶如刀砍斧削,難怪古人曾發出“重江(是否重江二字我記不清了,請自行考證)萬管玲瓏筆,難寫衢塘兩岸山”的感慨,兩岸山峰高出江面幾百米,海拔高度大多在1000-1500米左右,江面在此非常狹窄,最窄的地方只有100米,如果從上望下俯視就好像船行駛在地道中一般。衢塘峽文物景觀多而集中,還有驚險萬狀的古棧道、古代巴人的懸棺、大溪文化遺址,帶會我們將去一一領略他們的風采。
長江出大寧河口進入巫峽寬谷,我們也就進入了畫廊般的巫峽。巫峽西起重慶大寧河口,東止巴東縣的關渡口,全長45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既長又整齊的一峽。巫峽中的人文景觀非常多,但是最引人注意的還是屹立于兩岸的巫山12峰,其中最為秀麗的就數神女峰了,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在神女峰的腳下,請大家抬頭向上看,她像不像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呢?她每天迎來燦爛的朝霞,有送走絢麗的晚霞,所以神女峰也被稱為望霞峰。
好,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來到了三峽中的最后一峽——西陵峽,它西起秭歸的香溪口,東至宜昌市的南津關,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全長66公里,曾經的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著稱,而現在,這樣的情況已成為歷史,今天的西陵峽大部分已經成為葛洲壩平湖庫區,船行駛在西陵峽中也感覺是那樣的平穩和舒適。
三峽導游詞三峽導游詞篇四
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好!我是某旅行社的導游某某某,大家現在位于我們長江之行的第一站:三峽中的巫峽。巫峽自巫山縣大寧河起到巴東縣大寧河止,全長46公里,是當之無愧的“大峽”。而且,據說兩岸懸崖絕壁,江流湍急,云霧繚繞,還時有猿在啼叫,那叫一個悲切啊!好了,現在我們已到達了目的地,請下車轉游輪參觀巫峽。
看!這三峽一眼望不到頭,相信大家小時候都學過《三峽》這篇文章,作者是寫《水經注》的酈道元,這個酈道元根本沒來過三峽,所以有些內容也是有虛有實,比如他開頭說三峽七百里就是假的,實際上巫峽只有46公里,三峽之中最短的才8公里,最長的76公里。
但這山還真應詩中的那句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看兩邊的山連綿不斷,有的地方平滑的好像被刀切了一塊,還有十二座千奇百怪的山峰,像古時的屏風立在兩旁,但更像美不勝收的畫廊。元稹有句詩說得好:“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后一句意思就是,“除了巫山,別處的云便不稱其為云。”這是在夸三峽的云啊!三峽之所以云霧繚繞,也正如酈道元所說,因為其被太陽照射的時間短,濕氣太重,根本蒸發不了,所以云霧繚繞,而云霧的形態各種各樣,千奇百怪,可謂是一大奇觀。
《三峽》說過,夏天的巫峽會漲水,沒錯,這是真的。你們可以去找照片對比,夏天確實水位漲了許多。這里畢竟是南方,雨水比北方要多的多,所以會漲潮。這時的風也并不比以往遜色,所以在夏天,水盛風順的情況下,船確實可以比馬跑得快!
你們看這水,清嗎?清!可以前比這更清!聽老輩人說過,以前這水里有兩座一模一樣的山,一座在岸上,一座在水里。那時的水十分碧綠,那叫一個清啊;好像這世間萬物都映在里面了!這兒還有樹,可這樹不一般啊!會武功,能在懸崖上扎根!
你聽!你聽!聽見了嗎?這是猿在叫啊!依酈道元所述,這猿叫是十分悲涼的,婉轉的,確是如此,也許是因為這山太空蕩吧,回響得很長,聽起來真挺催人淚下。可人家猿本身的叫聲是很歡快的啊!
巫峽之行已結束,我們下一站再見。
三峽導游詞三峽導游詞篇五
大家好,我是導游王舒悅。今天,我將帶領你領略三峽中最危險的巫峽。
我們現在乘船順流而下,可以看到高聳的山峰與河岸緊密相連。北魏地理學家李道元,曾經描寫過河兩岸的山,不缺。也是對三峽山峰高度的詳細描述,讓每個人都可以低頭,有斑駁的影子映在水面上。
現在我們來到了巫峽水流最快的河段。請坐下來體驗江陵千里。巫峽的水以快速、深刻、兇猛而聞名,其湍急的流水在夏季更為突出。
請抬頭看看巖壁上的`樹枝,以及生長在山巔的奇松異柏。這些是對生命本質的最好詮釋。可以聽聽猿猴唱歌,很悲傷。
現在每個人都回頭看我們剛剛穿過的河流,急流激起的白色波浪是
不停打轉,請大家在拍照時注意拿穩相機、手機。
前方就快到岸,我們的巫峽之旅也即將告以段落,大家在下船時請注意腳下,再回首遠眺美麗壯闊的長江三峽的咽喉巫峽。
三峽導游詞三峽導游詞篇六
有人說:“不走三峽,不算到過長江。不游三峽,不算了解長江。”首先呢,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長江。大家知道,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全世界第三長河,它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它的源頭在我國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跨十一個省市自治區,最后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長江流域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5。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代表宜昌國際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李樂,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俗話說,風景美不美,全靠導游一張嘴,還有句老話是“觀景不如聽景”,但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景點,就算我一句話都不說,您還是會由衷的贊嘆一個字——“美”!老子說“大美無言”,今天就讓您體會體會!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游覽著名景點——長江三峽。有人說:“不走三峽,不算到過長江。不游三峽,不算了解長江。”首先呢,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長江。
大家知道,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全世界第三長河,它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它的源頭在我國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跨十一個省市自治區,最后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長江流域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5。當長江流至四川東部的奉節,便沖開重山峻嶺奔騰而下,形成了雄偉壯麗的大峽谷——長江三峽,這便是我們今天要游覽的地方,我們今天所說的三峽其實就是衢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市南津關,全長200多公里,三段峽谷各有特色,衢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急,三峽兩岸重巒疊嶂,形態各異,船行駛在三峽中,一會兒山色全阻,一會兒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現在我們來到的便是衢塘峽,又稱夔門,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止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三峽中最短,但是景觀最雄偉壯觀,長江在這里切過中生代石灰巖,形成了陡峭的峽谷,瞿塘峽兩端入口處,兩岸斷巖峭壁猶如刀砍斧削,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門戶,故稱“夔門”,也叫瞿塘峽關,山巖上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左邊的名“赤甲山”,相傳古代巴國的赤甲將軍曾在此屯營,又因尖尖的山嘴活像一個大蟠桃,故有桃子山別名。右邊的名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現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好象有一層鹽撒在上面。
這里山高峽窄,仰視碧空,云天一線,唐代詩人杜甫曾寫下“歡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的名句。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足五十公尺,波濤洶涌,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在白帝城下的礁石上,有兩根鐵柱,是古代“鐵鎖關”的遺跡。鐵鎖關是用鐵鏈“斷江”或“鎖江”。據載,公元九○四年(唐天佑元年),張武在瞿塘峽口“作鐵捆,絕江中流,立柵于兩端,謂之鎖峽”。建立鐵鎖關的目的,起初是防御外敵人侵,后來曾一度成為關卡,商旅往來均須繳納稅銀。 在白鹽山的絕壁上,有一列之字形石孔,自下而上至山腰。在山下起點處,有“宋開慶路元帥”字樣依稀可辨,上邊有一個平坦的臺子,叫望鄉臺。相傳這是孟良梯,其實是古代人民鑿孔栽木或采藥的古棧迢遺址。在北岸一處黃褐色懸崖上,有幾個豎立的洞穴,約寬半公尺,從前里面置有長方形的東西,從遠處看去,狀如風箱,故名風箱峽。那些風箱是戰國時代遺留的懸棺,共發現九副,棺中有青銅劍和人骨,現在懸棺已墜毀,洞穴仍存。
“巴東三峽巫峽長”,長江出大寧河口進入巫峽寬谷,我們也就進入了畫廊般的巫峽。巫峽西起重慶大寧河口,東止巴東縣的關渡口,全長45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既長又整齊的一峽。巫山春秋為夔子之國,戰國時是楚國的巫郡。據晉代郭璞《巫咸山賦》載,唐堯時有一御醫巫咸深得堯心,生前封于此山,死后葬于山中,故以巫為地名。一說因在重巒疊嶂的巫山懷抱之中,故稱巫山。巫峽谷深狹長,日照時短,峽中濕氣蒸郁不散,容易成云致霧,云霧千姿萬態,似煙非煙、似云非云,變化多端,有的似飛馬走龍,有的擦地蠕動,有的像瀑布一樣垂掛絕壁,有時又聚成滔滔云紗,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巫峽佛光,因而古人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絕唱。屏列于巫峽南北兩岸巫山十二峰極為壯觀,而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為峭麗。古往今來的游人莫不被這里的迷人景色所陶醉。三峽水庫到達175米以后,巫峽水位僅提高80米,對幽深秀麗的峽谷風光沒有大的影響,相反地有杉木壤溪、神女溪等更幽深的峽谷景觀可以開發,給游覽巫峽增添更多的奇情野趣。
好,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來到了三峽中的最后一峽——西陵峽,它西起秭歸的香溪口,東至宜昌市的南津關,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全長66公里,曾經的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著稱,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
而現在,這樣的情況已成為歷史,隨著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夫搏流的壯景不復見了。今天西陵峽的大部分已經成為葛洲壩平湖庫區,船行駛在西陵峽中也感覺是那樣的平穩和舒適,我們沿途可欣賞博大恢弘的三峽工程及西陵峽兩岸的美妙景色。西陵峽景觀很多,但我今天主要要介紹的是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提起三峽工程,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會為此而感到驕傲和自豪,然而三峽工程的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早在1919年,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建設三峽工程的構想,到1994年破土動工,距最初構想有近80年了。三峽工程共分為三期,嚴格的說是四期,1992年-1994年為籌建期,修筑了長28公里的三峽壩區專用公路,一期是從1994年到1997年,以大江截流為標志,相信大江截流時的壯觀場面大家已經從電視上看到過。二期是從1997年到2003年,以第一臺發電機組安裝完成為標志,水位將抬升到135米。第三期工程從2003年到2009年,以二十六臺機組全部發電,大壩建成為標志,水位將抬升到175米。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是綜合治理長江中下游地區防洪問題的關鍵,工程還有發電、航運、灌溉和發展庫區經濟等多項綜合效益,對我國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峽大壩建成后全壩長1983米,最大壩高為185米,最高運行水位175米,總蓄水量393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1820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度,相當于1991年全國總發電量的1/8,相當于十座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三峽大壩建成后,我國每人每年將可以增加用電70度。
好了各位朋友,關于長江三峽呢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能再次見到各位。最后祝大家一路順風,萬事如意。
三峽導游詞(七)
三峽導游詞三峽導游詞篇七
大家好,歡迎來到壯麗的長江三峽,首先,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長江。
長江,我國最長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長河,發源于我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自治區,最后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長江至奉節奔騰而下,便形成了我們壯麗的大峽谷——長江三峽。我們現在所說的三峽就是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他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關,全長193公里。三段峽谷各有其特色,瞿塘峽是雄偉險峻,西起奉節白帝城,東止巫山縣大溪鎮,全長8公里,是最短的;巫峽是幽深秀麗,從重慶巫山縣大寧河口至湖北巴東涫渡口,全長45公里;西陵峽是灘多險急,西起湖北巴東涫渡口,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70公里。
說到三峽,不得不提到讓世界矚目,讓我們中國人感到驕傲自豪的三峽工程了。他于1994年破土動工,歷時20xx年,是座長達600多公里,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壩高185米,蓄水位175米的峽谷型水庫,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游客朋友們,先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大寧河小三峽即為著名的巫山小三峽。大寧河發源于陜西省平利縣的中南山,流經重山峻嶺和大小峽谷,一路容納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云崖險峰,注入巫峽西口的 浩浩長江。大寧河千姿百態,神秘莫測,過去長期隱匿無聲,近年由于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鳴驚人。有人贊頌它“不是三峽,勝似 三峽”,“神矣絕矣,嘆為觀止矣”。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和滴翠峽的統稱,它是大寧河風景的精華所在。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全長約60公里。
龍門峽,從巫山縣逆水而上,第一個峽谷就是龍門峽,峽長約3公里,峽口猶如瞿塘峽中的“夔門”,峽口兩岸峭壁高聳入云,峰峰相對,形若一扇扇鐵門,雄奇壯觀,故有“小夔門”之稱。進峽后,兩岸峰巒聳立,絕壁摩天,懸崖上翠竹垂蘿,搖曳多姿。河東巖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稱“龍門泉”;河西絕壁上可見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這些石孔即為古棧道的遺跡。
鐵棺峽,出了龍門峽,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了。這里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過了險灘即進入鐵棺峽。鐵棺峽長約10公里,這里兩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組組天然雕塑,個個妙趣橫生。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的長巖,很像從天外遨游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塊黃色圓石,猶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懸崖下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其模樣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后腿還在山外。于是人們就給它們分別取名為龍進、虎出、馬歸山。此外在河東岸離水面四五米高的絕壁石縫中還有一具黑色的懸棺,俗稱“鐵棺材”,鐵棺峽一名即由此而來。據考這“鐵棺”乃是戰國時期巴人的懸棺,其并非鐵鑄,僅因其色相似而言。目前懸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縣東北25公里的荊州壩,那里有24具黑棺。
滴翠峽,繼續前往就是小三峽中最長、最迷人的滴翠峽。滴翠峽長約20公里,峽中鐘乳石遍布,石石滴水,處處蒼翠,故名滴翠峽。峽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體赤黃生輝,小木船從其腳下經過,猶如巨人足旁的螞蟻,這就是寧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紅色崖壁上掛滿蓮花般鐘乳石的就是“紅屏翠蓮”;那直立江心的“關門巖”恰似巨扉鎖關,使船無路可行,緊逼巖前卻見大門開啟一縫,然剛擠過門縫,回頭一看大門又合了起來,真令人驚奇。
好了,小三峽我們就游覽到此,接下來我們將前往我們的下一站——大昌古鎮,請大家做好下船的準備。
三峽導游詞三峽導游詞篇八
山依水伴情相依,走南闖北朋友伴。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今天有緣能成為各位的導游,那么希望彼此也能成為朋友。首先,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大家的隨行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劉,這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在這里我代表我們海外旅行社歡迎九州各地朋友來到來到美麗的長江三峽旅游觀光。
大家都知道,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它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納百川千流,自西向東,橫貫中國腹地,全長6300余公里。長江是僅次于南美亞馬遜河和非洲尼羅河的世界第三大河,孕育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搖籃。它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沖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谷——長江三峽。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市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游客為之傾倒。朋友們,讓我們開始神奇壯麗的三峽之旅吧。
現在映入眼簾的是風光綺麗的西陵峽,它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稱)的西邊,故叫西陵峽。西陵峽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長江三峽的起始點——南津關,長江中上游的分界線。這里建有著名的西陵峽口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游度假區,主要景點有嫘祖廟、書匕花村、白馬洞、三游洞、下牢溪、龍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閑樂園等景點。我就不一一介紹了,穿過南津關以后,江面會由2000多米左右變窄到300米,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色彩斑瀾、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
過了南津關,我們就到了燈影峽。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致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峽壁明凈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到了香溪口,西陵峽的峽谷段就算走完了。船再行穿過一段山舒水緩的寬谷地帶,便進入巫峽。巫峽因巫山得名,東起湖北巴東縣的官渡口,西止重慶巫山城東的大寧河口,是三峽中唯一一個地跨兩個省市的峽谷。巫峽全長45公里,它同時也是三個峽谷中最完整的一個峽谷,因此人們也稱它為“大峽”。
在我們見識了巫峽,領略了瞿塘峽后,船已過夔門關,便到了三峽的終點——白帝城。位于長江北岸的白帝城自古有“詩城”之稱。白帝城原名紫陽城,它是新莽時公孫述割據四川之際建筑的。因為傳說城中有井,井中白霧騰空,其形狀宛如一條白龍,直沖九霄,于是公孫述自稱白帝,城也改名白帝城。公孫述被東漢光武帝劉秀消滅后,后人便在這里修了一座白帝廟。白帝城因三國故事“劉備托孤”的廣泛流傳,一直名聞中外。三峽工程蓄水后,水將淹至半山腰,形成水霧繚繞、仙山瓊閣般的勝境。
游客朋友們,美好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不知不覺中壯麗的長江三峽之旅就要結束了,感謝各位的大力支持與合作,預祝大家宜昌之旅一路平安,事事如意!
三峽導游詞三峽導游詞篇九
黃河三峽位于甘肅省永靖縣中部,東經102度58分-103度23分,北緯35度47分-36度07分,面積195平方公里。本區屬黃土丘陵溝壑地貌,海拔在1563-2300米之間。主要保護對象為鳥類及其生態環境。區內黃河段自西南向北呈“s”形橫穿全縣,形成獨特的“黃河向西流”景觀。沿河有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均建有電站,形成3個高原人造平湖,水域面積達153平方公里。本區野生動物較為豐富,有獸類10種,鳥類50余種,爬行類3種,兩棲類4種,魚類26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對象有林麝、羊城羊、猞猁及黑頸鶴、大天鵝、蒼鷹、鳶、貓頭鷹、紅腹錦雞等。
因永靖境內黃河之上的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而得名“黃河二峽”。
黃河從積石峽奔涌而出,進入炳靈峽。這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炳靈寺石窟。炳靈寺石窟所處的小積石山,因其特殊的地質構造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飛霞流火般的丹霞地貌,形成了雄奇壯美的炳靈石林,如同一座天然雕塑館。
走出炳靈峽,就會看到炳靈湖。炳靈湖是我國最大的高原人造湖之一,兼有江南的秀麗和高原的雄渾之感,是令人神往的旅游勝地。同時,這里也是國家皮劃艇隊和甘肅省體工二大隊的水上訓練基地。
湖區北岸的白塔寺,是久負盛名的佛門圣地。具濃郁藏文化神韻的白塔,聳立在碧水藍天的環抱中,風姿綽約,引人注日。沿洮河而上約5公里處的吧咪山是避暑、旅游的理想之地。這里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間的吧咪山金花仙姑神廟和有關金花姑娘的美麗傳說。相鄰的松樹峴上,傲然矗立著金花姑娘“燒火棍”化成的百尺青松,與曲徑通幽、樓閣林立的抱龍山構成了又一處步移景換的旅游勝地。
過了洮河口.雄偉壯觀的劉家峽大壩使出現在眼前。它由于有著我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的傲人身份,大河高壩、高峽平湖的獨特工業景觀,以及所體現出的中國人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而成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1995年5月,劉家峽水電站甘肅省委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xx年7月,被國家旅游局列為全國首批工業旅游示范點。
龍匯山無疑是黃河二峽風景區的又一亮點。四周群山相攜,黃河洮水交匯,水電站大壩相依,炳靈湖碧波連天。游人至此,無不贊嘆。待登上聳立于山峰之上的“黃河樓”,縣城、劉家峽盡收眼底。
黃河三峽,不但有無限的風光,而且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黃河三峽深厚廣博的文化底蘊。仰韶文化、齊家文化、馬家窯文化遺址遍布于黃河兩岸;境內的漢唐古城名載史冊;長城、烽火臺、古渡口仍輝映著黃河浪濤。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儺舞,在西部高原獨樹一幟的民歌“花兒”,以及盛行的秧歌曲、賢孝等民間曲藝藝術,更是綻放在這片土地的·朵朵藝術奇葩,20xx年3月,這里被列為聯合國民歌考察基地。在巾原農業文化、高原牧業文化,以及西域佛教文化的相互影響和融合f,這里出現了多彩的文化形態,以及極具特色的地方民族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