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學先進典型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作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袁隆平不管聲譽、貢獻還是身價都達到了別人難以望及的高度。而就是在這種紛至沓來的鮮花和掌聲、贊嘆和仰慕中,袁隆平用他堅強的毅力和執著的追求,堅守著自己的本色,不為浮躁所動,不為金錢所惑,不為名利所累,完美地解讀了自己的人生真謗——袁隆平就是袁隆平。本色農民。審視袁隆平的衣著打扮,可能無人能將那黝黑單瘦但精神矍鑠的老人與世界頂級科學家聯系起來。但正是這種樸實、憨厚的品性,鑄就了袁隆平大功至偉的業績。“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袁隆平是農民的兒子,他的根在農村,他血液里沸騰的是農民的執著、堅韌與忍耐,崇尚的是農民的樸實、樸素與節儉。既使在他成為名人后,依然一副農民模樣,一點也不講究,上商場專挑便宜貨買。一次他看到襯衫打折10塊錢一件,一口氣買了10多件,“下田時穿起來方便”,典型的“中國最著名的農民”形象。
本色院士。有人說“學者和平民之間,隔著一片蒼翠的原野,如果學者穿越這片原野,他就會成為一位圣賢”。作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這樣一位圣賢之人,他對名利看得很輕很淡,常說“榮譽不屬于我個人,屬于整個中國”,科學家那種“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道德情懷和志向操守在此演繹得淋漓盡致。在袁隆平看來,金錢的多少,無非是一個數字,一是不吝嗇,二是不奢侈,只要能用就行。因而,他幾乎將在國際上獲得的所有大獎的獎金都捐贈給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以及教育和慈善事業。
本色種子。袁隆平對人生的感悟就是人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的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作為世界農學泰斗,為使人類少一份饑餓、少一份困苦,他就像種子一樣處處生根發芽,使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其帶給他們的惠澤。從1981年至今,袁隆平先后舉辦了20多期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培訓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500多名科技人員,也應邀前往菲律賓、美國等幾十個國家無私傳授技術,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分享豐收的喜悅。
盡管袁隆平已是七十七歲高齡的老人了,但那顆奮進的心,永無休止的拼搏精神卻一如既往,這就是本色袁隆平,全世界人民都為之景仰。
學先進典型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終于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而在試驗田收割以后,種糧大戶王化永告訴他第5號田599。1平米合0。897畝,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畝。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來計算他的每畝凈產量時,袁隆平謙虛的說,我們不按七五折,我們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這樣稻谷收獲后經烘干、除雜后,按標準水分加權平均,七二折合每畝片平均畝產926。6公斤。田里增產幾公斤水稻也許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來說可就意義非凡了。當年把雜交水稻的畝產量從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時間。從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現在從800公斤實現了畝產900公斤的目標,袁隆平整整摸爬滾打了7個年頭。可想而知,在這期間,每增加一公斤的產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付出數不清的心血。如果在這次驗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點手腳,甚至只需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的1000公斤目標可能就會在現在同步實現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僅在全程遠離驗收的專家組,更主動要求驗收專家組放棄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凈出率。這樣一改變,袁隆平的成績也超過了900公斤,但總成績卻也“打折”了。
我們中國人素來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壞事可小不可大”的“傳統”。對于一個人的成績,不但能“可大”,甚至還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點水”人們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出現之初少有非議,而一經歷史檢驗便難掩瑕疵。特別是如今所謂的這獎那杯更是非議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績的內容并不是那么實在。按照袁隆平的聲望和其貢獻。別說成績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計入袁隆平的成績單,甚至國家就按照這樣一個成績單獎勵他,估計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為按照袁隆平的貢獻,他現在早已遠遠超出國家的獎勵界限了。
也正是袁隆平的這種對自己成績的“打折”,也才釀造出中國科學界獨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輝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國的科學家,按他對社會的貢獻和他得到的獎勵足夠他有晚年享受不盡的奢華,更用不著在奔波于田間地頭,但是我們看到雖然已經80出頭的袁隆平仍然額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里,對奢華的生活更不屑一顧。他是中國最有錢的農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艱苦環境中的一流科學家。而袁隆平卻說,要那么多錢做什么,那是個大包袱,背來背去。我覺得這種生活很好,搞豪華車有什么意思,穿著豪華的衣服還有什么鱷魚的皮帶,兩千多塊錢我從來沒有,送給我,我不要。
事實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灑脫,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對成績和榮譽有著非同一般的理解。人們常說,什么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飽就要挨餓。水稻每畝達到900公斤,就能解決全球5000萬人的吃飯問題,如果這個增產不是實打實的,就有可能還有幾千萬人挨餓。而袁隆平把這個成績“打折”,就意味著夯實了這個成績單,也就意味著不僅能保證5000萬人的吃飯問題不會“打折”,更能夠綽綽有余。他不僅對自己要求這樣嚴格,同時也對自己所帶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丟開一點,不怕困難,努力鉆研”。甚至提出:我培養研究生、博士生第一個條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說電腦很重要,書本知識也很重要,都是基礎,但是電腦里面,書本里面種不出水稻出來的。這樣一種認真求實的精神,足該成為中國科學家的“座右銘”。
學先進典型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20__年9月22日上午,浉河區教育系統“首屆十大模范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文化中心禮堂召開。我有幸參加了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并認真聽取了十位來自一線教師真實生動、感人肺腑的個人先進事跡。會場上時而鴉雀無聲,時而掌聲雷動,樸實無華的故事震撼了每位在場人員的心靈。對照這些優秀教師的所作所為,我深感自己做的還不夠,還有一定得差距。報告會已經結束了,但那些感人的話語,時刻回蕩在我的耳畔。“不辭園丁苦,但求桃李香”是出自一名來自譚家河普通教師之口,他貌不出眾,語不驚人,但他的先進事跡令在場的.所有人感動。來自東雙河的老師的發言,努力做一個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再次掀起報告會的高潮,樸實的話語,流露出她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工作的無私奉獻。她用自己博大的愛溫暖著每一位學生。是呀,我們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去精心地培養學生,只有愛的深,才能更認真,更耐心、更細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無悔育人路,真愛獻花朵”道出三小老師的從教心聲,一個“愛”字,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在報告會上,這些優秀教師的發言,始終以“愛”貫穿始終。一個“愛”字,意味著什么呢?“愛”源于高尚的師德,“愛”意味著無私奉獻,甘為孺子牛,他們真心的付出,換來了孩子們的真情,換來了家長們的信任和領導的認可。他們是我們楷模,是我們教師隊伍的一面鮮紅的旗幟。
這十位位教師雖然事跡不盡相同,但“教書育人、愛生如子”的教育信念相同,他們在工作中奉獻一片愛,捧出了一顆心,燃燒了一把火,是教師隊伍的先進者和引路人。
聽完報告會后,我的心情此起彼伏,他們的報告,對我那是壓力又是動力。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人師的偉大和崇高。通過這次報告會,我要以此為契機,在今后的工作中,鼓足干勁有熱情,以他們為榜樣,克服困難,努力工作扎實走好每一步。我也要像他們一樣,無怨無悔地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學先進典型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通過覃敏同志的模范事跡,我很感動也獲益良多。在分場我們大家都親切的稱她為“覃姐”,作為她身邊一起工作的同事,她孝老愛親的點點滴滴在影響著我,讓我時常反思自己。她的一言一行,也為我們林場孝老愛親的氛圍發揮了重要作用,她是我學習的榜樣。人的一生能有幾個14年?14年間幫丈夫翻身、擦身、按摩、護理大小便...她毫無怨言。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剛才她說有次因排氣不暢丈夫肚子脹得太嚴重,醫生說唯有神仙才能治好丈夫的時候,她卻依然堅信丈夫會好起來的,讓他繼續接受康復治療,最后在她的堅持下丈夫從死神里逃脫出來了。我沒有辦法想象覃姐當時是怎么熬過來的,但如果換做我,我真不清楚自己能否向她一樣做到?而她卻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撐起這個家,她的永不言棄創造了丈夫一個又一個奇跡,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夫妻真愛”,什么叫“人間大美”。
不僅如此,婆婆去世后,覃姐還把公公照顧得很好,煮他愛吃的早餐、每天換洗衣服、定期幫理發剪指甲換床單,把公公的個人衛生做得干干凈凈。不管是公公因丈夫高燒不退而精神崩潰還是家婆過世,在公公狀態不好時候,她都能不嫌煩的悉心照顧公公,在關心陪伴下公公也逐漸好轉。而公公對她們也是很關心,等著一起吃飯,給孫女交學費和零花錢。我感受到了晚輩對老一輩的孝敬,老一輩對晚輩的疼愛。她們在用行動演繹著“孝老愛親”的深刻內涵。
在困難時期,覃姐對女兒的教育也毫不松懈,乖巧懂事的女兒和她一樣樂觀堅強。在爺爺狀態不好的時候,女兒周末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陪爺爺。都說一個人以身作則踐行孝悌,樹立好榜樣,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人和后代,我相信覃姐的女兒便是傳承了她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
不管是作為妻子、兒媳還是母親,覃姐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而同樣是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的我,我很慚愧,我遠遠不及覃姐。不管是在孝老愛親還是工作上,我覺得我都有很多要向她學習的地方,學習她對家庭堅持不懈的付出和包容,還有她對工作任勞任怨,她的工作煩瑣事情多,卻能做到細致入微,我覺得這是因為她做事都能端正態度。
但我們也知道,其實她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女性,卻用行動為我們譜寫了當代女性孝老愛親的典范。不管曾經我們做得如何,希望今天通過覃敏的分享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感悟。把我們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優良傳統發揚下去,締造一個和諧身心,和諧家庭,和諧單位,學習道德模范從自身做起。在此我對自己提幾點要求:
1、要孝敬父母,要尊重父母以外的老輩子,尊重親朋好友,關愛晚輩。如:做到常回家看看,關注父母思想、關心父母身體,問寒問暖。
2、夫妻間要和睦。做到夫妻之間相敬如賓,和睦相處,相互忠誠,互相謙讓。
3、要愛護子女。如:做到教育好子女,關心子女,保護好子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