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空巢老人心得體會總結篇一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增長的趨勢日益明顯,關愛空巢老人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出現在空巢老人中的問題也日漸突出。關愛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對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我們信息工程系的志愿者決定去南昌市新建縣長陵鎮的一個社區,看看那里的老人。
我們系十分重視本次活動,專門組織“關愛空巢老人服務志愿者”來負責本次活動。這次主要由我們系負責老師方保老師,負責整個活動的統籌規劃。
10月24日,我們到超市選購了大米、食用油和小孩子寫字用的鉛筆,和我們在學校用的筆記本。我們到空巢老人家進行探訪。老人們對我們的到來感到非常開心,連連表示感謝。我們陪著老人們聊天,聽他們講過去的歷史,聽他們反映生活的困難,聽他們感謝當今美好的生活……在聊到興致高時,老人們手舞足蹈,甚是可愛。我們跟老人們談現今的民生政策,跟他們聊社會趣聞。
一個小女孩很開心的不停地抱著我們的志愿者,一直拉著我們志愿者的手不放,雖然他行動不方便,但是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小孩子是開心的。
我們這次活動的不足:
沒有準備好的節目給他們分享,很多因素沒有考慮進去;
東西沒有準備齊全,希望下次我們會準備的更好的。
為了讓廣大老年人生活的充實、快樂,我們將定期在組織老年人活動,除了開展慰問活動還會舉行各類的文體活動,如老年人文化周末等等。我們將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空巢老人帶去一份快樂,獻上一份孝心,送上一份關懷,讓他們感到溫暖。
我們會不斷探索解決關愛空巢老人問題,積極發揮我們的力量,共同關注空巢老人,既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美德,也讓我們從中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奉獻愛。我們將會將這種服務精神一直發揚下去。
空巢老人心得體會總結篇二
7月5日,是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筑夢”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宜昌市點軍區土城鄉走訪調研的第二天。清晨,隊員趕往土城鄉福利院,看望、慰問這里的孤寡老人,同時就當地居民的養老現狀展開調研。
福利院院長李宏喜先生熱情迎接了實踐隊,并與大家親切座談。李院長詳細說明了福利院的建設歷史、發展現狀和未來規劃,逐一介紹了本院每位老人的家庭環境、收入情況和性格特征。被問及福利院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時,李院長表示,經費不足是制約福利院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除此之外,工作人員十分有限,全院上下僅有6名正式員工,其中只有1人專門負責老人們的生活起居。隊員們聽后,主動表示愿意利用暑假時間來到福利院,為老人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李院長被大家的真誠和熱情所打動,連連握住隊員們的雙手,感謝“筑夢”實踐隊為本地空巢老人帶來的無私關懷,并為大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點贊。
座談會后,各位隊員在福利院各處陪老人談心、聊天。大家了解到,老人們的平均年齡超過80歲,而且大多數生活不能自理。大家之所以選擇在福利院安度晚年,主要是想減輕子女的經濟負擔。不過也有少數老人表示居住在此純屬不得已而為之。一位91歲的老爺爺告訴大家,自己兒女雙全,可他們卻從未前來探望。家中常年只有自己一人,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來到福利院,和老年朋友們呆在一起,方能稍解孤寂之苦。聽聞此處,實踐隊隊員譚慶主動上前安慰老人,并和大家一起幫助爺爺奶奶打掃宿舍衛生。在實踐隊員的共同努力之下,福利院的各位老人逐漸走出傷感,露出真摯的笑容。
雖然老人們心中向往的是一個兒孫滿堂的完整家庭。但不可否認的是,土城鄉福利院已經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在調研過程中,老人們反映土城鄉委鄉政府一直十分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為他們提供了清凈衛生、設施齊全的老年宿舍。福利院的各項條件都很不錯,基本生活服務一應俱全。政府公務人員也會定期前來慰問,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保健藥品。美中不足的是,老人們的娛樂方式稍顯單一,主要以田間勞動、聚會聊天為主。他們希望政府能夠針對老年需求,多舉辦一些新鮮有趣的文娛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活動結束后,大家來到福利院門口,與老人們合影留念。同學們紛紛表示,將會把老人們的意見和建議匯總整理,以調研報告的形式加以呈現,并以本次活動為契機,積極投身志愿服務,感知青年社會責任。
空巢老人心得體會總結篇三
一位老人,盼啊盼,終于盼到了與兒女相聚的日子,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
老人的兒女就要回來了,老人心中似乎有著無數的高興,有著說不出的喜悅,老人干活是多么賣力,準備著一桌團圓飯,這位老人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王婆婆。
六點未到,王婆婆就準備好了一桌佳肴,穩坐在床上,等著兒女們的歸來,坐著坐著,王婆婆似乎看到了她與兒女相聚的景象,那時,多么的歡樂,多么的和諧,王婆婆的嘴角泛溢出一絲微笑,那是對兒女掛念的微笑。
叮咚――這一聲門鈴是與六點鐘聲同時響起的,王婆婆高興了,她飛快地走了過去,打開門一看,原來是個賣牛奶的,王婆婆把門一關,走進房間里了,坐在沙發上苦等。
時間過得真快!時針已指向七點半,這時候,叮咚;又是一聲門鈴又響了起來,王婆婆的心猶如冬天的炭火,有熱情地燃燒了,她飛奔過去,興奮地打開門一看,還是那個賣牛奶的,王婆婆失望的關上門,慢慢地走回屋里,她的心中之火熄滅了。
“嘀嗒――”時針跑到了9:15跟前,王婆婆家的門鈴響了,這時,王婆婆的心中似乎有無數的太陽,把她的心照得春天一般,啊,在她心中,春天是多么的美麗,空氣多么的清新,她如離弦的箭一般,飛到門前,打開了門,可,可還是那個賣牛奶的,王婆婆絕望了,她如一棵枯樹,沒人理,她如一座孤島,在大海之中,彌離間,她看到了日歷,什么!?今天才星期四?!唉,算了!王婆婆失望地說!
啊!空巢老人們,多么的可憐,多么的孤獨,他們需要關愛,需要子女的關懷!
空巢老人心得體會總結篇四
隨著現代家庭成員結構、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空巢老人”逐年增多。渾江區現有60歲以上老人28975人,“空巢老人”1120人。為此渾江區婦聯開展了以“奉獻一片愛心、溫暖空巢老人”為主題的關愛服務工作,把黨政各部門、巾幗志愿者組織動員起來,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扎實有效地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健康保健、應急救助、法律援助、文體活動等志愿服務,突出以人為本,從空巢老人迫切需要、志愿者又能辦得到的服務入手,在社區(村)建立了“空巢老人”巾幗愛心服務站,推動“關愛行動”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需求量為17.9%;日常家政服務需求量為71.6%;醫療保健服務需求量為56.8%;精神慰藉服務需求量為17.9%;文化生活及其他需求量約為36.9%。針對這些空巢老人的實際需求,年初渾江區婦聯下發了《關于成立“空巢老人”巾幗愛心服務站的實施方案》和《關愛“空巢老人”工作制度》,要求各社區(村)組建“空巢老人”巾幗愛心服務站,每個“空巢老人”巾幗愛心服務站室內配置必要的通訊、醫療服務、文化娛樂等設施,成立由社區、村支部書記擔任站長,社區婦管員、村婦代會主任擔任副站長的“空巢老人”愛心服務站領導小組,制定了活動方案,將工作具體到人,為確保活動的廣泛、深入、持久、有效地開展下去提供了組織保障。同時通過調查摸底,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數據庫,并為每位“空巢老人”按照姓名、性別、出生年月、住址、有何需求等統一表格逐一進行登記,每人建立一檔一卡。為關愛“空巢老人”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分類登記建檔,圍繞空巢老人服務需求類別,采取不同服務方式,提供多種關愛服務,確保社區內所有“空巢老人”都納入關愛活動之中,都能享受到有針對性的關愛服務。
活動獎勵、巾幗志愿者服務的信息反饋等制度,確保活動有序開展。
在各社區(村)成立“空巢老人”巾幗愛心服務站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活動載體確保了巾幗志愿服務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
1、生活照料,讓“空巢老人”“稱心”。我們組織鄰里低齡老年志愿者,經常到高齡空巢老人家敲門問候,了解老人需求,提供幫助做飯、打掃衛生、陪同就醫等志愿服務;組織社區志愿者對生活不能自理、經濟困難的“空巢老人”,除提供必要生活照料志愿服務外,積極開展政策咨詢、倡導慈善援助和社會捐助等志愿服務,努力改善“空巢老人”生活條件;每逢重大節日,組織青年志愿者到老人家里探望,陪老人過節,讓“空巢老人”享受兒女般的親情。紅旗街道“空巢老人”張桂蘭同志,身患腦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志愿者任鳳梅,王英娟調查了解情況以后主動承擔起照顧老人日常生活如洗衣、做飯等工作,全面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
2、心理撫慰,讓“空巢老人”“舒心”。我們組織招募一批具有心理學知識的志愿者,不定期的為精神寂寞和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開展精神關懷服務,經常陪老人聊天交流,給老人講故事、讀書讀報,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幫助“空巢老人”解開心結,快樂生活。每逢年節,社區、村屯的志愿者都要帶著慰問品走訪慰問,他們陪同老人唱歌、猜謎語、說笑話、腦筋急轉彎、給老人講故事等,讓“空巢老人”度過了一個個溫馨的節日。板石社區開展了尊老敬老傳統美德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志愿者和群眾投身到關心愛護“空巢老人”志愿服務活動中。文良社區還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為喪偶多年,患有精神病的貧困“空巢老人”李春梅捐款捐物,及時幫助她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展了《老年人營養與健康保健》的知識講座,從飲食、起居、心理等多個方面講解老年人日常營養與保健知識,對“空巢老人”進行保健咨詢志愿服務,為“空巢老人”免費進行健康體檢,確保每一位“空巢老人”都享受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健康保健服務。巾幗志愿者還陪護患病“空巢老人”上醫院就診,病后慰問和照顧“空巢老人”。青山湖社區還為“空巢老人”贈送了價值500余元的藥品。
4、法律援助,讓“空巢老人”“安心”。組織具有法律知識的志愿者,特別是一些身體健康的已退休法律界人士,開展了7場法律知識講座、法律咨詢、法律法規宣傳等活動。
空巢老人心得體會總結篇五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了。許多人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陪伴老人,老人們也只能自己生活。這樣的老人就是 空巢老人。
我的鄰居也是兩個“空巢老人”,他們的兒女都很少回來,總是為工作四處奔波,甚至連電話都很少打來。也許,我應該幫幫他們。我曾不止一次的有這樣的念頭。
終于有一天,我下定決心要去看望他們。就這樣,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我走進了鄰居家,家里有些簡樸,一張兩老吃飯的陳舊餐桌和一個小小的電視機。老奶奶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老爺爺坐在木椅上聽著收音機。看到這些,我心里感到酸酸的。爺爺奶奶很歡迎我的到來,老奶奶忙著給我倒水,爺爺關掉收音機拉我到他身邊做下,不停的問我的學習和生活。我頓時覺得他們多么需要與人交流,需要我們去關愛啊!不一會兒,屋子里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臨近中午,窗外的陽光格外明媚,我拉著爺爺奶奶的手,走進公園,呼吸新鮮空氣,看著公園里的新氣象,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但又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憂傷,我看到了他們的孤單,我想他們一定是想念自己的兒女了。
離開鄰居家,我一直希望再為爺爺奶奶做些事。經過一番躊躇,我撥通了爺爺奶奶大兒子的電話。在電話里我告訴叔叔,要常回家看望父母,工作再忙哪怕一個電話也能讓老人感受到愛。叔叔被我感動了,直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并保證以后盡量常回家看看,哪怕是一個電話。
現在,陪老爺爺老奶奶聊天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讓自己快樂,也讓老人不再孤單。讓我們一起加入關愛空巢老人的行動中來吧,關愛自己的老人,關愛身邊的老人,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溫暖,充滿愛!
空巢老人心得體會總結篇六
他是一位老人,臃腫的身子早已不復當年的健壯,他早已不能像以前一樣,肆意的在河岸奔跑,跳躍,嬉戲,打鬧,他只會在每天靜靜地獨自漫步在河邊,從日出到黃昏……她的眼神里透露的不再是少年時的意氣風發,不再是沖勁和果敢,只剩下一絲悠長而又惆悵的落寞。
他是一位老人,只會每天盯著一張報紙,那一份報紙,他總能翻上一整個上午,甚至是一整天。他總愛一個人坐著,守著一間空屋,一部手機,他記不住手機上名目繁多的按鍵,唯一始終不忘的是那綠色標識的一個,他就是一個老人,一個等待中的老人。
其實,每一位老人也都是一個孩子。他們也會有孩子般的天真,他們會為你的一句話就歡呼雀躍起來;他們也會在夕陽里,感嘆自己剩余不多的時光。他們就是這樣,滄桑卻又稚氣。
改變這一切吧,把所有等待和守候化作相聚時的笑容,理解他孩子樣的天真,把夕陽中的溫暖一直留存到第二個黎明,因為他們是這世上最愛我們的老人,也是這世上最需要我們關愛的孩子!
空巢老人心得體會總結篇七
為了提高社區黨員志愿者的服務技能,同時進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老人的心理健康素質,幫助社區居民更好地應對心理健康問題,20xx年6月15日,大明宮街道錦園新世紀花園社區志愿者服務站針對社區老年人實際情況,特邀請到心理專家文秋玲老師為社區老年人開展了一次"關愛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培訓講座,社區的黨員志愿者和老人共60余人參加了培訓。
講座圍繞老年群體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因素進行了探討,通過分析現狀、講解成因、現場提問等形式為社區中老年居民介紹了老年人的心理現狀、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標準和心理疾病的預防等方面內容,同時通過舉例分析,為社區老年人傳授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心理疏導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社區的黨員志愿者和空巢老人實行的是一對一的幫扶制度,平時會定期走訪空巢老人,與老人溝通聊天,關心、幫助空巢老人,此次培訓講座既教會了老年人如何進行自我心理疏導,也讓志愿者們學會了如何對他人進行心理疏導。
活動最后,老年朋友們一人一句發言,居民王振福還自愿發表了一段感言,說出了老年人的心聲和對生活的熱愛。
通過此次培訓講座,使社區老年人對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認識,學會了在生活中適時調節自己,從而活得更加精彩;同時讓社區內的老人們感受到了社區與黨員志愿者的溫暖,達到了活動的預期目標,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肯定。
空巢老人心得體會總結篇八
目前農村許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留下老人在家,老人孤寡無依無靠、長時間的孤寂很容易給老人們帶來身心健康問題。
關愛空巢老人,增強當代大學生活的尊老愛幼精神。
20xx.12.15四、活動成效
1、預期目的
通過參加這次團日活動,讓同學們更深地了解五四精神的內涵。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提高自身素質,加強了共青團員之間的凝聚力和團體協作精神,使同學們團結一心,讓同學們進一步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有的責任,增強責任感和榮譽感。
2、活動宣傳方面
活動前期工作(通過班級人人網班級主頁、qq群等做活動宣傳)做得比較好,有很明顯的效果。
3、活動最有特色的部分
以人為本。把關心好、服務好空巢老人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空巢老人為重點著力解決他們最關心、最迫切的現實問題。
團員和老人談心
團員幫老人們打掃衛生
老人臉上開心的笑容
空巢老人的困難不僅在于生活上的孤單和經濟上的拮據,也來自于心靈上,因為親人陸續離開的恐懼感和目送親人離去卻無能為力的失落感,以及突然缺乏可交心的對象的空虛感,因此與老人交流要堅持“積極引導,耐心聆聽”的原則,積極主動的引導老人走入他感興趣的話題,愛心的聆聽他的語言。
空巢老人心得體會總結篇九
扶起救助協會一直秉承著''來源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反哺于社會''的慈善理念,自成立以來,始終關注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外地來盤務工人員當中的特困群體。協會志愿者們常說:“懂得付出而不單單索要的人才會快樂!”協會志愿者們深知,慈善不是作秀,不是走過場,是把源于社會的眾人之愛,反哺、奉獻給那些真正需要幫助需要愛的人。20xx年9月14日, 值此中秋來臨之際,扶起救助協會攜手紫云軒火鍋店總經理趙靜霞及全體員工代表,一起走訪看望慰問了扶起救助協會一直對接的空巢老人家庭,帶來自制的月餅和親自采摘的葡萄,為老人們送去節日的關愛和祝福。
扶起救助協會志愿者及紫云軒火鍋店總經理趙靜霞,每到一處都與老人促膝長談、噓寒問暖,切實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并語重心長的叮囑老人們要注意保護身體,注意飲食衛生,有什么困難盡管反饋給我們志愿者。慰問過程中,扶起救助協會及紫云軒火鍋店全體員工,向每位老人送上自制的月餅和親自采摘的葡萄,預祝他們節日快樂。拿到慰問品的老人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禮記·大同》篇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大同世界:“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中國的明天在我們肩上,實現這些美好未來的責任在我們肩上,讓全社會的老人得到關愛、安度晚年的擔子在我們肩上,作為祖國的一份子, 扶起救助協會將會帶領更多愛心商家和社會愛心人士,開展更多有意義的公益慈善活動,讓老人不再孤單,讓社會灑滿溫情和關愛。 我們一定會更加努力,用行動唱響時代的最強音。
為推行孝道文化,慰問空巢老人,緩解老人寂寞孤獨的情緒,給空巢老人送去慰藉,感受隆豐集團的溫暖。20xx年10月29日到20xx年11月4日,隆豐集團愛心基金會歷時6天(中途休息1天),行程2500余公里,途徑洛陽、駐馬店、南陽、周口、商丘,共幫助了20戶空巢老人家庭。愛心小組來到空巢老人家里為老人們送去了保暖衣、羊毛鞋、食用油、食用大米和愛心款,以心靈關愛、精神慰藉為主,以物質幫助為輔,送去日常用品,幫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據了解,關愛空巢老人活動會繼續開展下去,進一步做好對孤寡、空巢老人的關心、慰問和服務,使老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公司的關心和溫暖。
空巢老人心得體會總結篇十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關于子女與老人的話題一直沒間歇過。
在我國,最近10多年來空巢家庭一直呈增多之勢。1993年,我國空巢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20xx年上升到25.8%,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問題更為突出。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有65歲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戶占全國家庭總數的20.09%,即1/5.全國有65歲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戶占22.83%,其中單身老年戶占11.46%,只有一對老夫婦的占11.38%。
空巢老人離世無人知,個中悲慘讓人唏噓不已,近年來類似“空巢之痛”、“獨居之殤”的新聞頻見,從某種程度來說,“空巢老人孤獨離世無人知”已然不再是一家之悲,不再是一個個微觀家庭的私有問題,而是一個現實而沉重的社會命題,是整個社會的共性問題。
我認為,作為子女應該自覺行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盡孝,絕不僅僅局限于經濟上,更多地指的是給予老人精神上的贍養與慰藉。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對子女來說,應該把贍養父母當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來完成,無論何時何地,盡量抽空回家陪爸媽“洗洗碗”,如果實在不能回去的也要經常打個電話,問候下父母。比如,在天氣變化時,給一個電話,叮囑他們記得增減衣物;在生活遇到煩惱時,和父母談談心,讓父母知道他們永遠是你最親的人。
父母含辛茹苦的撫養我們長大,小時候,我們沒有能力去回報他們,長大成人后,就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機會,正是我們反哺父母的時候。我們漸漸長大,父母卻漸漸老去。這時候,父母最需要的就是我們作為子女的關愛,他們對于物質要求并不高,只渴求精神上的財富。我們應該常常回家看看,別讓自己愛得太遲,而抱憾終身!請記住,愛父母,趁歲月正好,別讓你的父母成為空巢老人,別讓他們的等待成為你明天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