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寫報告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戀愛情況調查報告提綱篇一
1.研究方法。本次調查采用自編的《關于大學生戀愛狀況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待戀愛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力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戀愛狀況。。
2.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選取大學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7份。回收率87%。
3.調查時間為20xx年11月。
通過調查,我發現74%的同學沒有在談戀愛,26%左右的同學正在談戀愛。很明顯,這個雖然沒有過50%,但是,出于理工學校女少的現狀,說明了26%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這還說明在大學同學們的思想還是很開放的!
當我們問道選擇戀人的主要因素是大部時選擇“看對方的人品”得人占了40%。這說明戀愛的素質比以前提高了許多!其次位居的二的是感覺(23%),第三位是性格(21%)。“選好一個人非常重要,因為當你選擇一個人時就意味這你的選擇是一種生活、一種目標。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著一場災難。”因此人品和性格(是否和自己相和)是61%的大學生所選擇戀人采取的依據。這是一種比較高尚的擇偶標準,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條件,如社會地位、物質等的擇偶還要經受住社會現實的考驗。
問道“你想在大學里談戀愛或者你在大學里談戀愛的最初動機是什么?”
63%的人選擇了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吸引,21%的人彌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寄托。7%的人選的是看到大家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覺得自己單身很沒面子,滿足虛榮心。6%的人是滿足好奇心。3%的人是對方追求激烈,自己不好意識拒絕。這說明我校大學生在戀愛動機方面是比較健康的,但仍有不少人抱有尋求精神寄托和滿足好奇心的不良心理。經過我們的分析,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大學生仍然處于心理成長時期,自尊心過強,在與同學交往中不輕易向他人敞開心扉,形成心理閉鎖;二是因為不少人考入大學后失去明確的奮斗目標,缺乏學習的動力,感到生活乏味。在這種前提下產生的愛情,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和沖動性,一旦日后寂寞感等感覺消失,“愛情“會隨之結束,這勢必給自己,同時也給對方帶來痛苦與不幸。為此,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我們建議:
①正確了解戀愛與愛情,明白愛情即意味著責任,不能因為自己的一時心理因素為不負責任地戀愛
②擴大交際圈,交一些知心朋友。
③樹立遠大的人更加標。
關于“大學生談戀愛對自身影響,你怎么看”有50%的人回答的是因人而異。33%的人選擇戀愛令學習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地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系,具有積極的心態當愛情,遭受挫折時能較好地應對挫折,有利于學習生活。15%的人認為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成績下降。2%的人是只有兩人的世界脫離群體。由此可見大部分同學的戀愛的觀念還是正確的。對于“戀愛對雙方的影響”65%得人認為利弊相當,20%認為利大于弊,15%的人認為弊大于利。
就戀愛利大于弊我就調查結果做了如下總結:
①增加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
在戀愛的過程中,少不了甜言蜜語的滋潤,而在確認一段愛情之前,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自信,在擁有自信的前提下,對心儀的女孩子進行追求。并且在和異性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自己的交際能力與語言表達。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兩方面入手,一是對社會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對其他人心理狀態的洞察力。所謂對社會情境的辨析能力即為社交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一個人如果能夠對情境間的細微不同之處加以區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環境的變化而做出合宜的行為,以適應不同性質、千變萬化的環境。而洞察別人的心理狀態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環。一些人看到別人的行為時,不嘗試去了解對方做事時的處境和感受,便馬上從別人的行為去判斷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這種重判斷而輕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發展的一大障礙。可是但是本人在談戀愛的過程中,發現這兩點關鍵都可以充分的鍛煉,因為女孩子是世界上最難以琢磨的動物。
②可以開闊思維
在開闊思維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從一個很簡單的案例經行分析:
光棍節當晚,廣東工業大學的男生用獨特的方式展示了他們的“寂寞”,用宿舍的亮光組成了“,i love u,廣工,mm”幾個字,寓意為:11月11日,我愛你,廣東工業大學的mm們。網友們說,一間嚴重缺乏女生的大學,光棍節自然成為一年一度的民間嘉年華。確實如此,廣東工業大學就是典型的代表。看過了此案例,我們可以想到在沒有戀愛之時都已經有如此廣闊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那么在談戀愛之時呢?談戀愛就必須得討好女孩子,所以說,談戀愛可以開闊思維。
③可以從中學會關心別人
俗話說,女孩子天生就是要被呵護的,那么,如果當某個女孩子是你的女朋友時,你還不更加的對她進行呵護嗎?這一點我們無需過多進行議論。
④了解多一些有關情感的事,有的也可以從中得到鍛煉,不至于以后過多的感情用事
感情是雙方面的,連上帝都不可能單手拍掌,談戀愛,首先就是一個過程,無論結果如何,都起碼經歷過了,因為,談戀愛絕對能對人進行鍛煉。就戀愛弊大于利我就調查結果做了如下總結:
①過分的沉溺于戀愛,荒廢學業,會失去自我,失去人生目標
在這一問題上,我們有一個很簡單的案例:一名大學生正在上課,突然間手機響了,然后就不顧正在上課匆忙的和老師請假要求離校。后來才知道,他女朋友要他陪了,他必須得去陪他女朋友。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這名男生已經沉溺于戀愛之中而荒廢了學業了。
②浪費時間浪費錢財
和女朋友一起,總不能天天只散步吧?因此,談戀愛在物質方面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又是必須的。
③和朋友在一塊的時間太少
這里我們有一句很形象也挺幽默的諺語:有了媳婦忘了娘。連娘都忘了,那還有什么不能忘呢?雖然這只是少部分人的思想,但是這一現象絕對存在。④浪費自己的感情和別人的感情
有些同學在與異性交往中,不能準確區份友誼與愛情兩種性質不同的感情體驗,給雙方平添許多麻煩。或者有些戀人由于家庭,出身,種族,信仰等不同而不能夠由戀人變為夫妻,最后難免分手收場。
由以上可見戀愛的利與弊相當的!
在“你覺得談戀愛與婚姻的關系掛鉤嗎?”這個問題中一,有80%的人認為戀愛與婚姻是不等同的,這反映的出了大學生的戀愛觀大部分還是正確的!關于“如果當戀愛失敗是你的做法是?”54%的人選擇了不成戀人成朋友。30%的人是發奮學習。10%是再找一個,撫平創傷。消極情緒的占6%。可見有84%的人能正確面對失戀,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但還是有少數人具有消極的思想。 中國自古以來父母就對兒女的戀愛比較看重,那么我們就“父母對大學的愛情的態度”這一問題進行了調查,其中有45%的父母是不贊成的。36%的父母持無所謂的態度。15%的父母是支持兒女的戀愛。只有5%的父母是強烈的反對。由此可見大部分父母對于大學生戀愛還是持反對的態度!
大學生擁有正確的戀愛觀將對他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要學會理性的處理好因愛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與選擇。擁有正確的戀愛觀,合理戀愛,才能使自己的大學生活因愛情錦上添花。
大學生戀愛情況調查報告提綱篇二
有一項調查顯示,在某大學,45%的男生和51%的女生已經或即將墜入愛河;其中文科專業大學生戀愛率最高,工科專業其次,理科專業最低,七成理科生選擇“不談戀愛”。
據該校學生會調研中心負責人鄭新介紹,去年12月,學生會在學校人文學院、航海學院、建規學院等15個院系1281名大一至大三的在校生中發放“戀愛率和幸福指數”實名調查問卷,回收到有效問卷1150份。
調查顯示,新聞、人文、法學等文科院系學生戀愛率達60%,管理、經濟等理科類院系學生戀愛率僅為31%。大三和大二成為最容易發生戀情的時間段,戀愛率分別為54%和52%。目前已戀愛的學生中,近九成認為愛情讓自己“更加幸福”。
該校人文學院大一女生小王告訴記者,雖然目前還沒有男朋友,但自己對校園愛情十分向往,認為學生時代的感情更加真摯和單純。
“戀愛雖美好,但是由此產生的額外開銷太大,剛進入大學不久,還是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安心做‘學霸’比較好。”該校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大一學生小譚表示,今年十月,寢室的一名同學戀愛后,和女朋友逛街、吃飯、打電話、買禮物等支出每月近千元,每到月底就開始狼狽的借錢度日。
“大一學生剛進校需要適應環境,大四學生忙考研和就業,大三和大二就成為了校園戀情的高發期。”武漢理工大學某部門負責人表示。
發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長、副教授雷五明表示,對女性而言,情感上的成功更能夠帶來成就感和幸福感。即使在“學霸”云集的高校,女生也比男生更容易墜入“愛河”。但愛情并不是大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個人發展與成長更為重要。?
大學生戀愛情況調查報告提綱篇三
前言:這份關于大學生戀愛情況的調查報告,既不是由我個人獨自完成,也不是屬于推薦之列,而是我在中國計量學院的一份調查報告的基礎上,自制了一份調查表,采取了隨機發放問卷的形式,隨機發放了100份調查表,通過數據分析、結合前份報告,得出了這份調查報告。
大學戀愛的普遍和學生思想的開放,使得這次調查顯得比較順利。
通過調查,我發現39%左右的同學正在談戀愛,61%的同學沒有在談戀愛。而在談戀愛的人中,隨著年級的上升,戀愛的人數比例也呈上升趨勢,大一中,有22.5%正在談戀愛,大二.大三.大四中,分別為35%、46%、52%。
早戀的現象比較嚴重,在16歲以前談戀愛的達到了15.4%,17-18歲為23%,19-20歲為19%,就是說57.4%的人都屬于早戀,20歲以后的只為9.6%。而沒有談過的為33%。原因是剛剛高考結束的大一新生,一下子到了一個輕松的環境,沒有了束縛,談起戀愛也自由多了。
關于選擇的戀人是自己喜歡的還是喜歡自己的,大概65%的人選擇了自己喜歡的,35%的人選擇了喜歡自己的。65%選擇自己喜歡的人中,男生的比例為83%,女生為17%;而35%選擇喜歡自己的人中,女生占了78%,男生為22%。為什么出現這種差異呢,男生本來就喜歡具有挑戰性,越是競爭激烈對男生而言越是精彩。女生卻偏偏相反,很多女生都喜歡被人追,很少會有女生主動去追一位男生的。這既是女生的一種矜持,也是一種虛榮心理。
在談戀愛的動機原因中,超過一半的原因是彼此有吸引對方的地方比例為54%;而為了有人陪,內心空虛的人也很多,為23%,怕沒面子的人為6.6%,其它的為16.4%。
在回答戀愛會不會對自身產生影響時,幾乎所有的同學都選擇了“會”,有學者指出:“對青年人來說,戀愛更多的是一種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體的事情。如果說一個人進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態度以及人生觀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么導致這種變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過于戀愛的影響。而關于戀愛對學習生活的影響時,35%的人表示,學習生活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地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系,具有積極的心態。當愛情遭受挫折時能較好地應對挫折,有利于學習生活;而8.5%的人認為變成“兩人”世界,脫離集體,影響正常的同學交往;有25.6%的人認為影響了學習。
根據調查,選擇對方的依據中,32%的大學生首先考慮的是人品問題;34%考慮的是是否和自己性格相和,“選擇好一個人非常重要,因為當你選擇一個人時就意味這你的選擇是一種生活、一種目標。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著一場災難。”因此人品和性格(是否和自己相和)是66%的大學生所選擇戀人采取的依據。這是一種比較高尚的擇偶標準,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條件,如社會地位、物質等的擇偶還要經受住社會現實的考驗。當大學生情侶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擔當家庭責任的現實問題直接擺在面前時,理想化的愛情能否維持還很難預測。也有11%的同學以相貌為依據的,這看也是正常,但這樣的愛情難以天長地久。對于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依據,有15%選擇這個,這其中女生占很大部分,很多女生則往往看重的是對方的能力,希望有一個能力比較強的男朋友。
如何認識自己的戀人,將近一半是自己的老鄉、同學或校友,為49.5%,在長久的相處過程中,產生了感情,正是所謂的日久生情;大學的社會活動很多,這樣,接觸的機會也增加,有20%的人是通過這種機會認識的;經朋友介紹的,比例也多,占到了18%,這是一種比較土的方法,但也是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而通過偶然機會碰到的只有7.5%,偶然碰到,本來就不怎么熟,那在一起的機會就更少。
對于失戀的問題,被調查者絕大多數都認為順其自然比較好,有82.3%同學能夠對自己自我調整,轉移注意力,而有16.7%的同學則認為自己不能很輕松得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甚至有小部分的人選擇報復等一些不成熟的行為。
最后,面對畢業和以后,有什么打算,25%的表示,大家在一起不容易,要好好在一起,堅持,努力走到最后,直至婚姻;也有15%的人表示,假如現實不應許在一起,比如與事業的沖突,城市的距離。父母的醫院,只能選擇分手;也有48%的人,認為以后的事情難料,順其自然好;大約12%的人表示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想現在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在大學里,適當的愛情還是需要的,但我們不要過度的沉溺在愛情中,不要在熱戀中迷失自己的方向,畢竟大學生活是我們學習和適應社會的關鍵時期,不能為了一時的快樂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拋棄了。對于愛情我們要始終保持一種平穩心,正確面對愛情。
初入大學的新生們,由于剛剛經過的高考的洗禮,心情都很放松。但是他們想象中的大學遠不是像電影或者小說中寫的那樣精彩,很多同學對于愛情的第一印象是來自,韓國電視劇或者電影中的美好情節,灰姑娘遇到了白馬王子,可是現實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白馬王子呢。于是夢想與現實的落差,讓很多的人接受不了。于是很多的人選擇逃避,逃避要面對的不如自己想象般美好的大學生活。于是很多人選擇用戀愛來麻痹自己,在戀愛中找到生活的寄托。
很多情侶在一起戀愛只是看到了眼前在一起,天天親密地黏在一起。沒有想過未來的日子。很多人在大學中只想要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兩個人可能只是剛剛認識就如膠似漆的開始了,可是由于對對方的不熟悉,一段時間后,雙方的缺點就暴露了,然后沒有幾天就分手了。其實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戀愛,也是一種不文明的戀愛。這種不文明的戀愛,勢必會導致不文明的戀愛方式。他們的愛情也往往建立在貌,錢,權的基礎上,視愛情如兒戲,從戀愛開始一步步學壞墮落。
他們為了擺酷而逃課去約會,為了表達愛意而拿錢作禮物,為了裝浪漫而在校園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任何場合都旁若無人地進行著親密接觸。這種愛情根本經不住時間的考驗,一段時間過后就會腐爛變質,嚴重時更有人會跳樓自殺。不文明戀愛不僅傷害了自己,也損壞了大學生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破環了大學校園的和諧和精神文明建設。
“你選擇配偶的條件是什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的與他人不盡相同的思想,因此在戀愛配偶方面的選擇每個人也有著與他人不一樣的擇偶條件。在思想品德、學識才干、外貌儀表、經濟條件、家庭地位和感情共鳴中,34.78%的同學首先選擇了感情共鳴,30.43%的同學選擇了思想品德,17.39%的同學選擇了學識才干,11.59%的同學選擇了外貌儀表,剩下的5.8%的同學則選擇了經濟條件,選擇好一個人非常重要,因為選擇一個人就是選擇好一種生活,一種目標。一旦選錯了,那就意味著一場災難。因此正如數據中所見,大學生更注重的是感情的共鳴和對方的人品。其次就是學和才干,這幾種比較理性的擇偶標準和成熟的愛情心理。因為對于愛情來說更重要的是精神而不是其他條件。于是,相對于感情條件而言,外貌條件和經濟條件就被置于較次要的位置。畢竟,單純依靠這兩個條件來維持著愛情是缺乏情感基礎的`,這更像是一種買賣,因為真正的愛情是不能用這些來衡量的。康德在《對愛和崇高的感性的觀察》一文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從男女兩種不同的性別來看,女人屬于美的類型,男人屬于崇高的類型,對女人來說最大的恥辱是不招人喜歡,而對男人來說最大的恥辱是蠢笨。所以,只有選擇有感情共鳴的愛情才能長久。
“可能影響愛情的因素”
在愛情的影響因素這一項目中,有45.4%的被調查者認為性格是最重要的因素。大家常說“家和萬事興”,談戀愛也是如此啊!兩人能長久在一起,那么雙方就必須或都喜歡對方的性格或都能容忍對方
的性格,如果性格不合,就算是在一起,那也不會快樂。有36.4%的被調查者認為緣分是最重要的因素。假如沒有那一次的舞會,假如沒有那一次的誤會,假如沒有那一次邂逅,假如沒有那么多的那一次……你們在一起,是緣分啊!因為緣分,兩人才走在了一起。因此,愛情不能缺少緣分這一前提。同時,認為外貌和才能是最重要的因素的都占9.1%。如何吸引異性,除了性格,外貌和才能也是蠻重要的一個方面。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很多很多人間佳話都說明了人們對愛情對象需要外貌和才能的渴望。但是,令我吃驚的是,面對金錢這個選項,居然沒有人去選擇!也許,理想的愛情是純潔的,是神圣的,它不會與骯臟的金錢有任何的聯系。但是,現實總是殘酷的,據我們所知,現實的愛情是需要金錢為后盾的,有金錢支持的愛情可能會走的更遠。事實上,以上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是不能造就一段美好的愛情的。
你會選擇是你喜歡的還是喜歡你的?”
關于這個問題52.63%的同學選擇是自己喜歡的人,而其他的47.37%則選擇了喜歡自己的人,而且經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到,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的比例男生占到了71.24%,只有28.76%的是女生,毫無疑問這種現象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男女的性格差異引起的,男生本來就喜歡具有挑戰性,越是競爭激烈對男生而言越是精彩。女生卻偏偏相反,很多女生都喜歡被人追,很少會有女生主動去追一位男生的。這既是女生的一種矜持,也是一種虛榮心理。而且這可能與我國的傳統有不可分割的關聯,在以前的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是十分低
的,根本就沒有追求愛和自己幸福的權利。如果有女性鼓足勇氣去追求自己所愛的時候,會招來許多異樣的眼光,不會被認為是個好女人,這不是一個大家閨秀的所為。雖然現在社會提倡男女平等,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是一定的封建思想還是殘留在人們的思維中的。她們認為女孩子就應該是有男孩子追的而不是去追男孩子。
“你認為大學戀愛成功的幾率有多少?”
36.36%的同學認為僅有10%的幾率,57.58%的同學認為有一半的可能性,剩下的6.06%的同學認為可以成功,平心而論大學里的戀愛真正可以成功的幾率不是很大,因為大學生還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來源,所有的生活支出都是來源于父母,雖然大學生中也存在著兼職的現象,不過單單依靠兼職還不足以滿足自己的消費,更別說如果他(她)是一個正在戀愛中的人了。因此,大學戀愛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穩定穩固的經濟基礎的,而且在大學四年的生涯中,雙方的學習和思想必然出現不可避免的偏差,于是在大四面臨畢業就業的分歧,在此時很多情侶不得不選擇自己擅長的與自己專業對口的但是與對方不一致的工作,這樣雙方之間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可能引起分道揚鑣的因素,工作崗位的不同、單位距離的遠近、對對方未選擇與自己一致的工作,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引起雙方爭執進而導致雙方感情破裂的導火線。
因此,在大學中真正算得上是戀愛的就少了,而能在大學畢業后還能保持與在大學里相同的情侶關系的男女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上述各種原因都導致或者可能導致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是很多,因此大學戀愛的成功率不可能非常的高。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存在著認為大學戀愛能成功的同學,雖然比例比較小,這完全可以說明這些同學,如果他(她)是正在戀愛中的話,那么他(她)目前的感情還是比較穩固的,因此他(她)才會對此充滿信心,或者如果他(她)是沒處于戀愛中的話,那么他(她)很明顯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心中充滿著對愛情的美好憧憬。更進一步地,我們發現在此項調查中有些大學生對戀愛的未來是沒有把握的,他們對愛情缺少一份承諾。為什么當代大學生對自己的愛情會缺乏承諾呢?
現在在校大學生大多處于18-23歲之間,他們在生理上已經成熟,在法律上也已經具備了完全的行為責任能力。然而在經濟上大多數大學生仍然沒有獨立,很難做出有效的承諾。現代社會變化急劇,社會就業壓力大,大學生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大,使他們很難做出承諾。在這種情況下不承諾本身是一種真誠。一些大學生本身心理不夠成熟,對責任恐懼和拒絕而逃避。另一些大學生根本就視愛情為刺激和游戲,自然不會有真誠的承諾。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戀愛成功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戀愛觀,當然大學生(不管是戀愛的還是沒有戀愛的)也不例外,都有自己的看法。戀愛是人生的必經階段,作為已經成年的大學生,我們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事情。在我們看來,不管是談戀愛的還是沒有談戀愛的,我們都應該保持一種對談戀愛的正確的心態,衡量好戀愛、學習與生活的關系。沒有談戀愛的大學生在積極投身于學習與生活的同時應該正確看待其他談戀愛的同學,不要有隨大流的思想,當然,在遇到自己心儀的異性時。自己把握好一個度,可以適當的進行交流與溝通。談戀愛的大學生則更應該注意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尤其是處理好對待朋友與戀人的態度上的問題,戀愛時期的人是敏感的,盡量避免戀人間誤會的發生,雙方的經常溝通很重要!當然還有談戀愛時怎樣處理自己的學習時間的問題,學習是我們必須一直堅持的,談戀愛后一定還要記得去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不要整天兩人溺在一起,這樣時間一長,雙方就會產生厭煩的心情,最終會影響愛情的質量,而且由于大部分的心思不在學習上,久而久之,會導致學業的落后,然后自己對學習興趣的缺乏,最終就會是一種懶散、不想學的心態,這樣,既沒有顧到此還失了彼,得不償失,確實是很劃不來,不僅浪費了時間,更重要的是消耗了自己的青春換回來的確是一無所有,這會對人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創傷,或許一輩子都會有這樣一層陰影籠罩著自己,會給自己各方面都會帶來影響,當然也不乏化悲痛為力量者,這不失為強者。
愛情這個古老而又永恒的話題,一直是大學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祝福所有的同學都能找到自己的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