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是指在群眾集會上或會議上發表講話的文稿。演講稿是進行宣傳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演講的作用是表達個人的主張與見解,介紹一些學習、工作中的情況、經驗,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演講稿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文明就餐的演講稿篇一
“文明就餐光盤行動”是一種大眾自發認識到節約糧食,倡導節約糧食資源的一種方式。它首先是由國土資源報社的副社長徐志軍先生提出來的,進而由北京市一家民間公益組織推行的活動,經過媒體傳播行成的一種社會群體的“文明就餐光盤行動”。
“文明就餐光盤行動”的出現,是一個符合當前社會的現象。在21世紀的年代里,已經不再是30多年前的那種食不果腹,到處饑餓的社會了。人們不再為了一點糧食而去感到可惜,越來越多的浪費糧食的現象蔚然成風。人們在飯店里有時為了一時氣派,不惜花錢買許多吃不了的東西,只是為了排面上的奢華,他們只以為自己的賺的錢,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他們并沒有意識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其實,尊重糧食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大傳統美德。
根據可靠數據,每年消費者僅餐飲方面浪費蛋白質和脂肪800萬噸和300萬噸,最少倒掉了約2億人的口糧。“全世界饑餓人口超過10億。全球平均每年,因饑餓死亡的人數達1000萬,每6秒鐘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而死亡!如果我們每天的食物減少浪費5%,就可救活超過400萬的饑民!”這是“光盤行動”宣傳單上的話。相信無論任何人看到這樣的驚人的數字,都會感到驚恐,都會啞口無言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光盤行動”的要求,都要有自覺的節約資源意識。
每個人都有節約資源,節約糧食的義務。世界是屬于全人類的,人類就必須保護不必要浪費的資源。資源是有限的,而我們的生活是長遠的。我們不能只為了當前的生活的舒適,而去浪費糧食,要知道,誰也無法預測自然災害會在什么時候發生,我們要養成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吃多少就做多少,點多少,吃不完的能打包就打包,不要因為麻煩就倒進垃圾桶里。如果我們都能做到不浪費一點糧食,那么我們就等于會拯救很多將會餓死的人。我們不只是為了我們自己活著,更是為了我們的后代活著。
我們的行為將會影響我們的下一代。尤其,已經作為父母的人,孩子還是在學習事物的過程,父母自然要做一個好榜樣。如果帶自己的孩子去飯店點一堆東西,只是為了讓孩子吃的開心,然后浪費一堆食物,那么這種行為將會在孩子的腦海里留下深深地印象,自然以后就自然而然的也做了跟家長同樣的事情。但是,如果反之,我們每次,每天都會教育孩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那么我們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節約,更加富有。
我們更要監督用公款海吃海喝的行為,這是很厲害的一種浪費行為,國家更要進一步落實這樣的政策。我們是現代文明人,就要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行為修養,文明修養。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考慮后果。“光盤行動”的出現就是證明現在浪費行為已經很嚴重,所以每個人務必節制自己不好的浪費行為,為自己,為后人,為國家,為世界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明白,保護好我們地球的資源,沒有一點壞處。
“從我做起,今天不剩飯!”這是光盤行動的口號。正如,海子說的“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是啊!就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光盤”一族吧!世界是我們的,我們屬于世界,關心我們身邊寶貴的糧食吧,它是我們人類的珍寶!
文明就餐的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文明就餐,從你我做起》。
“民以食為天,食以禮為上。”文明就餐是當代學生文明修身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不僅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更承載著尊重勞動、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所謂“一粒米中見德行”,文明就餐不僅關系著每一位同學的身體健康,更是體現學生素質和學校風貌的一面窗口。
1、愛惜糧食,按需購餐。節約糧食是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表現,也是我們高尚人格的體現。我們人人都要爭當愛糧節糧的楷模,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
2、禮讓三分,排隊就餐。買飯時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不擁擠,不推搡,自覺排隊,言語文明、舉止得體,讓整齊有序的隊伍成為學校餐廳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輕聲細語,文明用餐。用餐時不高聲喧嘩,不嬉笑打鬧,不打擾別人用餐,主動營造溫馨有序的就餐氛圍。
4、整潔衛生,你我共創。用餐后自覺回收餐具,不亂扔餐巾紙或食物殘渣,主動維護餐廳衛生。
5、愛護設施,增強意識。不踩踏桌凳,不亂涂亂畫,不把餐具帶出餐廳,自覺遵守公共道德。
6、文明禮貌,服從管理。尊重餐廳工作人員,發現問題,不吵不鬧,如實反映,妥善解決。
7、抵制外賣,健康飲食。不買攤販食品,不吃不潔食物,增強自身食品安全防范意識,抵制外賣食品進校園。
同學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文明就餐,從你我做起。創建文明校園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讓我們行動起來,讓文明之風盛行在博中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文明就餐的演講稿篇三
從小時候牙牙學語時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到 中學順口溜中的‘ 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再到今天的‘一粥一粒,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難’,我們懂得要珍惜糧食,遠離浪費。 而今天,當我們從那個備受父母寵愛的小家走進這個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家時,我們又懂得了文明、謙讓、和諧用餐。
餐廳是我們每天必去的地方,文明就餐不僅關系到我們的生活,也是體現當代大學生素質和學校風貌的一扇窗口。有人說‘飲食是文化,請從窗口文明做起’。不錯,在今天,在這個文明、禮節有著不可取代地位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家’的溫馨。
環境才更讓我們感到家的溫馨,校園的`和諧,才更讓我們感到文明的存在!
于是,不知何時,學校各個餐廳的門口悄然出現了一些條幅、宣傳版面,幽默的文字,可愛的畫面,他們在用一種不同的方式告訴我們‘文明就餐,禮貌待人’‘即使饑腸轆轆,也要風度依然’;不知何時,各個餐廳都出現了一些佩戴‘文明就餐’彩條的人,他們倡導我們禮貌買飯,文明就餐。他們犧牲自己的用餐時間,為這個大家創建了一個和諧的環境。于是我們的隊伍不在打‘結’,我們的語言從‘喂,來一份···’變成了‘你好,請來一份···’。文明在我們的飯卡與卡機觸碰的瞬間點燃,文明在我們送飯入口的同時流淌,文明在我們收拾碗筷的剎那定格成永遠。
我們在紅旗下握著右拳喊出的誓言已被風吹散,我們版面上繪制出的字畫已被雨水打濕,但是,我們將言語的磚塊鋪在腳下,我們將繪出的字畫雋刻在心中,我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就餐’。我們文明禮貌,我們井然有序,我們懂得天地‘糧’心,珍惜莫蝕,我們知道講究衛生,熱愛生活,規范行為,塑造靈魂,我們深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們相互理解,我們其樂融融。
文明就餐儀式的舉行讓學校食堂就餐的秩序得到了很大改變,良好的就餐風氣正在慢慢慢形成,校園呈現出和諧文明就餐的優良風貌,校園彌漫著文明謙讓的氣氛,我們播種了文明就餐的習慣。
收獲了謙虛禮讓的品格。 文明就餐讓更多的禮貌用語在學校傳用,也讓我們在生活中繼承并發揚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給我一雙翅膀,讓我在蔚藍的天空中翱翔;給我一匹駿馬,讓我在遼闊的草原上奔騰;給我一個優雅文明的就餐環境,讓我蓄積力量,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
文明就餐,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已養成良好社會公德,樹立大學生良好形象為目標,共同為營造一個文明有序溫馨的就餐環境而努力!
文明就餐的演講稿篇四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健康飲食、文明就餐。
1、請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節約糧食是尊重他人勞動的表現,也是您高尚人格的體現。
2、請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排隊就餐,講文明、講禮貌、守公德,言語文明、舉止得體。讓整齊有序的隊伍成為學校餐廳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請自覺回收餐具。吃完飯后就把餐具和雜物帶到餐具回收處,既減輕了餐廳人員的工作任務,又方便了其他的同學。
4、請不要隨地吐痰、亂扔餐巾紙和食物殘渣,注意自己的儀表、穿著和行為,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也為他人創造干凈整潔的環境。
5、請注意食堂的相應規定,不得惡意損壞或丟棄餐具。
6、請愛護餐廳的設施,不蹬踏桌凳,自覺維護公共設施安全。
7、就餐時請不要大聲喧嘩,細嚼慢咽,低聲細語,不挑食,合理飲食。
8、不吃膨化、油炸、辛辣等不健康食品。
9、請尊重餐廳工作人員,對工作人員的服務不滿意,可及時向餐廳管理人員反應,不侮辱甚至謾罵工作人員。發現問題,不吵不鬧,逐級反應,妥善解決。
食堂是大家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文明用餐是個人素質的體現,自覺收拾餐具,則是個人素質的提高。文明就餐體現一個人的美德與個人魅力,當代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事無巨細,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用行動展現自己的風采,讓身心得到升華!
文明就餐的演講稿篇五
聽了這個標題,大家也許會發笑,國旗下講話 文明就餐教育。就餐就是吃飯呀,誰不會呢?那就先看看我們的校園,看看學校的食堂吧!
每當午餐時間,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學校食堂,可是到了食堂里面,排隊大聲講話的,插隊的,吃飯的時候高聲喧嘩的,到處都是,整個食堂就像一個沸騰了的水壺,真是人聲鼎沸,我不知道當你們每天在這樣的環境里吃飯的時候,會有什么感覺,又或者什么感覺都沒有,覺得挺自然的。可是,作為老師,我想說:這樣的吃飯環境實在讓人忍無可忍。我們中國的古人說食不言,寢不語,意思就是吃飯和睡覺的時候都不要說話,這是衡量一個人具備良好習慣的最基本的標準。
所以,我有1個故事想與大家分享。
說是有十幾個中國人到一家大酒店用餐,進入大堂后,就吵吵開了,猜測哪一個門是餐廳,有的則高喊“累死了,快開飯吧,演講稿《國旗下講話 文明就餐教育》。”,原本十分寂靜的大堂由于他們的到來頓時“熱鬧”起來。當他們得知餐廳的位置并推開大門時,全體都愣住了:他們看到該餐廳內有100多位俄羅斯人正在吃飯,但卻鴉雀無聲。如果不是眼見為實,他們真不敢相信,100多人吃飯的餐廳怎么會這么靜。受此影響,他們也輕拿碗筷杯碟,細嚼慢咽,吃了一頓安靜的午飯。
聽到這里,大家有沒有覺得我們在食堂里太吵了一點呢。在這種公眾場合,我們難道就不能安靜一點,不能控制自己嗎,炎黃子孫擁有五千年的文化,難道文明素質還不及外國人嗎?那絕對不可能!所以同學們要從現在從學校開始培養自己的好習慣,很高興我們也看到有些班級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還是能夠做到文明就餐的,比如31、42、51、52,我們希望更多的班級 更多的同學都能加入到文明就餐的行列中來。
學校大隊部特此向全校同學發起“文明就餐,從我做起”的倡議:
1、錯時就餐,學校規定了低年級同學準時就餐,中高年級向后推遲5分鐘進餐,請各班嚴格按照規定時間準時進食堂就餐。另外:班主任和配班老師相互協調,必須保證有一位老師帶領學生進入食堂。
2、各班排成二排,有序進食堂,不得奔跑,在指定的窗口排隊。如果窗口前有其他班級正在打飯,請老師們帶領學生在食堂門口耐心等待,等前面隊伍打飯快結束了,再帶領本班學生進入食堂。
3、就餐時對號入座,不能搶坐別人的位置,要互相謙讓,有骨頭 的菜要把骨頭吐在自己的飯盒蓋上,最后倒入回收的盆里面。
4、就餐時保持安靜,文明就餐,不要大聲喧嘩、打鬧,敲打碗筷,不得離開座位,如果要喝湯,請排隊,不要在食堂連隨意奔跑走動,注意安全,防止相互碰撞或燙傷。
5、珍惜糧食,不挑食,不厭食,能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要浪費。(全世界每6秒鐘就有一個兒童因為饑餓而死亡。)
6、吃完飯,帶好飯盒有秩序走路直接回教室,不要在學校水池里面洗飯盒,在半小時內不能跑、跳或進行劇烈運動。
同學們,細微之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涵,排隊事小,吃飯時講話是小,但是以小見大,人的最基本的素質就體現于此。食堂的良好秩序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文明就餐,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個舒心的笑容,一個讓座的動作,一句真誠的道歉都能讓我們感受你的舉手之勞就能給他人帶來無限的幫助和溫暖,希望廣大同學能積極的加入我們的行列,讓我們一起努力,營造一個溫馨、祥和的就餐氛圍 。
共同期待我們學校未來良好的就餐環境以及學生素質人格魅力的表現,那么從今天起,就我們就一起來比一比,看一看!
文明就餐的演講稿篇六
大家上午好!
三、請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節約糧食是尊重他人勞動的表現,也是高尚人格的體現。懂得尊重食堂工作人員,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五、用餐結束后,及時清理餐桌衛生。將剩飯菜倒入食堂指定的回收桶內;
六、就餐結束后不要在教室內吵鬧,也不要在室外做劇烈運動,應走出教室適當放松,以保障身心健康。
七、在家就餐前,要主動幫助父母擺放碗筷、盛飯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餐時,要先請長輩或客人入座,等長輩或客人動筷后再開始就餐;結束后,要幫助父母收拾飯桌。如出去做客,要大方得體,夾菜要文明,動作要文雅。
八、做到七要七不要:
要學用餐禮儀,要講用餐營養,要有服務意識,要講文明用語,要尊重同餐長輩和客人,要講用餐衛生,要注意用餐安全;不要破壞用餐環境,不要損壞用餐物品,不要干擾他人就餐,不要邊走路邊吃東西,不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吃東西,不要在走廊和操場上吃東西,不要在校內吃零食。
同學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過程中的點滴小事,舉手之勞就能給身邊的人帶來幫助與溫暖。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文明就餐,從我做起!。我相信因為有你我的參與,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文明就餐的演講稿篇七
最近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群中國人在德國考察,點了一桌的菜,吃剩了三分之一,一群人剛要走出餐館,餐館里有人在叫我們。不知是怎么回事:是否誰的東西落下了?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閑事!“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你老太太什么事?”同事阿桂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
聽到阿桂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著什么電話。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問完情況后,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歐元的罰款。這下我們都不吭氣了。阿桂的臉不知道扭到哪里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
駐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歐元,并一再說:“對不起!” 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錢,鄭重地對我們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還吃不飽飯,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里卻都認同這句話。
一個很富有的國家里,人們有著這種意識。我們得好好反思:我們是個資源不是很豐富的國家,而且人口眾多,平時請客吃飯,剩下的總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擔心被客人看成小氣鬼,就點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會怪我不大方吧。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并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食物一旦為你煮熟上桌,你們不吃完就成了泔水,就無法再給其他需要的人吃了。我們真有吃不完的食物嗎? “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這才是真正的公民意識,一個安居樂業社會的最基本的意識之一。
在中國宴請、聚會、甚至個人在外就餐、大學學生食堂大量浪費隨處可見、司空見慣,不以為恥!也把這種德行散到國外真可悲。
支持光盤行動,改掉惡習,浪費可恥!提高民族素質。
文明就餐的演講稿篇八
我們剛剛跨過溫飽線,步入幸福生活的邊緣。在餐桌上講排場,恣意揮霍的行為比比皆是。其實,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改善一下生活,體現我們物質生活有所提高,完全是可以的,甚至是完全被贊同的。這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但為了所謂的面子,講排場,搞攀比,就顯得太過了。
另外,對宴席后剩余的飯菜態度,則又是檢驗一個人的心理素質與道德水準的一面鏡子。是節約,還是隨意丟棄?許多人因為面子問題而選擇了后者,是的,看似我們幾個人也并沒有浪費多少糧食,但是,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浪費糧食約500億公斤,價值約為20xx億元,據央視報道,中國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口一整年的口糧。當然,對于饑餓,生于上世紀70年代以后的人幾乎沒有感受,但從這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看來,實施“光盤”行動迫在眉睫。
打包——在很多人看來極其不雅,甚至有的人還說是丟臉,可是,不打包而丟棄在飯桌上的飯菜全部變成了垃圾而被倒掉,這難道不是一種浪費嗎?這算不算丟臉呢?浪費,這完全可以是屬于無知的犯罪,而不僅僅是丟臉,這是對食物的褻瀆。糧食是生命的基礎,今天吃飽了,明天同樣得吃飽;我們不能夠為了今天的溫飽而放棄了明天的生活,所以說:節約無小事啊!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頻繁進出大的飯店,浪費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高檔了。“光盤行動”的實施,使浪費現象變少了,這更加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同時也促進社會主義的快速發展。“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作為一個中國公民,就一定要力挺國家政策,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條,牢記“光盤”原則,認真實施與督促身邊的人不要浪費。
一句話:浪費可恥,節約光榮!讓我們一起行動,做快樂的“光盤”一族,讓健康與快樂同行,堅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